最后一件外套

剧情片其它2017

主演:安吉拉·莫利纳,马丁·皮罗杨斯基,娜塔丽娅·沃拜克,欧嘉·博拉茨,Jan Mayzel

导演:Pablo Solarz

 剧照

最后一件外套 剧照 NO.1最后一件外套 剧照 NO.2最后一件外套 剧照 NO.3最后一件外套 剧照 NO.4最后一件外套 剧照 NO.5最后一件外套 剧照 NO.6最后一件外套 剧照 NO.13最后一件外套 剧照 NO.14最后一件外套 剧照 NO.15最后一件外套 剧照 NO.16最后一件外套 剧照 NO.17最后一件外套 剧照 NO.18最后一件外套 剧照 NO.19最后一件外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1

详细剧情

  亚伯拉罕是一个88岁的犹太裁缝,他准备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前往波兰,在那里找寻在纳粹占领时期救过他一命的恩人。面对种种困难,在将近70年没有任何关于恩人的消息后,亚伯拉罕还是竭尽一切试图找到他的老朋友,并履行他的承诺:当他们终有一天见面时,亚伯要告诉他精彩的一生

 长篇影评

 1 ) 跨越70年的约定

今天看了一部关于犹太人与德国的电影,这是一场时隔70年的对话,整个电影讲述的是一位8二战幸存88岁的他亚伯拉罕不远千里去波兰寻找救命恩人也是老友,履行自己承诺为老友送衣的故事。

从电影一开始,老人要求全家人一起照一张合照,但其中有一个孙女偏偏不喜欢拍照也偏偏他最喜欢的一个孙女,这就难到亚伯拉罕了。最初不知道他照合照的目的,看到最后才知道。后来孙女跟他谈判,要想我跟你们合照可以,但我要买一部比这台手机大一点还有一个按钮的Iphone6,售价1千美金。老人一听这么贵,不行,怎么能这么惯着。最多给你200美金,孙女一句句的“我不喜欢拍照”打击着老人对合照的渴望,但老人内心觉得照片非拍不可,最后老人说“800美金,不能再多了。”孙女一听“行,拉钩成交”,然后老人说了一句“你太让我失望了,这么快就妥协了,我本来想给你1000美金的”。没想到接下来孙女的说的这句话一语双关了,孙女一听1000美金,然后说“我骗你的,那部Iphone6其实只要600美金,还有200美金是留给我自己的”。充满趣味又意想不到结果的一次对话,一句“我骗你的”,让看客有两个想法,第一以为她后悔800就成交拍照了,第二,原来是女孩调皮的糊弄了他爷爷。最后他们愉快的拍下了一张合照。犹太人的聪明由此可见,就以一张照片开头并很快的结束了这个话题。

其中有一个镜头特写了老人亚伯拉罕身上的一串数字编码,对二战熟悉的应该都知道,那就是当时德国人抓犹太人去集中营刻下的。他能从集中营活下来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了,当时就是那位远在波兰的人不畏德国人而冒险救下的他。但因为当时在集中营里受了很多苦,导致一条腿坏死。老人有一大家子人,有一个女儿因为不肯对他说好话,说了她自己的想法而被赶出门,但在他看来没有一个是对他孝顺的,因为他的儿女卖了他的房,分了他的钱,第二天还要送他去截肢然后送他去养老院。经受过德国人摧残的他,一生充满故事的他,内心的想法肯定是与普通人有着区别。所以他不愿意被这么对待,当晚就扔掉家里钥匙,开启了他的波兰之旅,说走就走的气魄让人心生佩服。

这场波兰之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难的是他内心的恨与恐惧阻挠着容易的是因为心存对德国人的恨与恐惧而帮助着他,矛盾又不冲突的一个点。

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老天都是帮着你。这句话就完美的诠释了老人亚伯拉罕的这次旅途。

第一件事,刚上飞机就碰到一位把脚放在他座位上的同行客,都说老人都是越老越糊涂,但主人公就是越老越精明。一看这种行为这种情况,也觉得那个年轻人没把他当回事,他就上演了一场”无知老人“的戏码,一直问一直问着那个年轻人,而年轻人在不想理睬的情况老人依旧不依不挠的问,最后以至于那个年轻人不耐烦直接走去了其他空闲位置。最后老人做了一个动作“把座椅中间的把手扶上去,横躺在几个座位上”。出其不意地坐着变成舒适的躺着。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他是越老越精明了?有趣的画面。

更有趣的是,最后下飞机后,因进入欧洲需要往返车票,老人没有,直接用钱贿赂了那个管理人,而刚好那位不礼貌的年轻人也在因此事而发愁,又刚好碰到了这位老人,老人给了他一沓钱,最后他们都顺利进入了欧洲。最后到达华沙时,那位年轻人说“谢谢你的帮助”,老人对他说了一句话“不需要,有人跟你说晚安的时候,你就该放下你那该死的杂志,有礼貌的回应”,最后那位年轻人说“在华沙你想去哪我就载你去”。先帮人后教训人,最后年轻人真的就是老人在华沙的司机了。在华沙还有一个画面,就是住宿钱财全被偷,以至于没钱继续前往波兰,最后不得不寻求当初被赶出门的女儿,因为她就在华沙,女儿也因内心有些许怨恨,给的钱刚好就是其他哥哥姐姐卖房分给她的那部分,在这里还给了他爸。当时女儿说的都实现了。当初因为说实话而被赶出门,如今老人因为不听信女儿的话而来找她寻求帮助。忠言逆耳利于行大概就是这样,很多人更喜欢听好听的,但往往难听的你才需要听进去,去反思自己。不至于最后像这位老人一样,儿女真的把他的房卖了。

第二件事,因为女儿给的钱不足以支撑飞机,所以只能选择火车。到火车站准备买票去波兰时,老人用犹太人自己的希伯来语加上笔和纸图图写写的方式尝试与售票员沟通,但售票员仍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最后是一位德国女士帮了他翻译”我去波兰,但我不想经过德国“,这里有两个点,第一,想坐火车到波兰必须经过德国,第二,其实他并不是不会说德语,只是不想说,觉得脏了自己的嘴巴,简直是在侮辱自己的嘴巴,就跟他不想经过德国是一样的,恨之入骨的德国人,对犹太人的残暴行为,说到这里,如果看这部电影建议可以先看《辛德勒的名单》再看这部,就明白为什么犹太人连提德国都觉得是对犹太人的不尊。

没办法,钱只能支撑坐火车,所以不得不经过德国,在承诺面前,有些东西可以暂时放下,但不代表忘记。在火车站,碰到了一位说希伯来语的女士,老人误以为她也是犹太人,最后沟通才知,她只是学了犹太人历史的德国人类学家。女士为犹太人感到惋惜,但老人一听德国人,跟她说话一秒都觉得多余、我的嘴生出来就是只跟犹太人说话的感觉,老人脸色立马由欢喜变成了木头人。女士本意是好的,老人被侵虐时,女士还没出生,所以算是两代人在沟通。但老人对德国人的憎恨不分年龄不分时代。最后女士像是在给犹太人创造对德国的新认知,认为那都是过去的事情,我们应该向前看,所以不厌其烦的想跟他链接上关系,但老人不接受,直到有一刻,女士以尊敬的方式亲吻了下老人的额头,老人觉得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女士说”希望你下一站能去德国看看,现在的德国变了”,不敢接受但又尝试放下自己的成见去接受的同时说“可以去看,但我的脚不能碰到德国的任何一寸土地。”,最后女士用自己的衣服为老人铺路,老人脱鞋走在衣服上。当老人坐下,女士跪下为老人穿上了鞋,这一刻老人释怀了,穿上鞋踩在了德国的土地上。相互尊重又互相改变着。

女士到站了,老人继续踏上他的征途。老人独自坐在火车窗户边,而周边的人都在聊天打电话,叽叽喳喳。瞬间老人心闷发抖流汗,周边人吓坏了,老人离开座位,不断寻找着少人的座位,但每个车厢都是德国人在说话,仍至到这个空荡荡的车厢时,看到了已被德国人杀害的爸爸、妈妈、心爱的妹妹,此刻老人看到他们,内心更揪一样的痛了,到最后的车厢时,发现一群德国军人和女性在车厢内饮酒作乐,这一刻,仿佛把老人瞬间拉到了被欺的那时,两腿发软、全身冒汗的恐惧感由心生起。吓得立马逃离那个地方,哪怕这些军官一直在叫他,他也忘却了恨不得赶快远离这个是非之地。最后因腿部发痛而晕倒。但谁又能明白,这种发自内心的痛苦和煎熬呢,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这种周边都是德国人在聊天打电话的感觉是什么样的。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当初德国人对犹太人的暴行。

第三件事,老人因在火车看到德国军官而引痛腿部晕倒,被送到了医院,因为护士对他的尊敬和对他腿的细心照顾,护士尽力去医治他的腿而不是直接劝截肢,护士是个好人,所以最后老人求她帮忙陪他一起前往波兰,但当到老友门口时,开始害怕了,近乡情却大概就是这样吧,他害怕老友万一不在了,害怕这里一切都变了,害怕他在却把他忘记了。当最后来到老友门口时,敲门没人应,询问附近的人也没人认识。害怕中带有一点失落,怕他已经搬走了,但没想到的就一瞬间,眼神对上了,那个拿着针线坐在缝纫机前的他与窗外坐在轮椅上拿着衣服的他眼神对上了,不说话,便知道没错了,我实现我的承诺,将当年你给我的那件衣服我做了一件一样的给你,45码、深蓝色。大概这就是主人公每次蓝色衣服的原因吧。跨越70年的重逢,是感恩是念想是期待。

最初,售票员说:“去哪,往返xxx美金”,老人“波兰,只要去的车票,不回来了”这旅行使命必达。

这部电影将犹太人的种族聪明、历史体现的淋漓尽致,没有讲述战争的场面,但却无处不让人想起战争的杀戮与可恨。德国人与犹太人,对于他们双方来说都是可恨的。德国人因为讨厌犹太人的自私自利、种族而见一个杀一个,犹太人因德国人对他们的种种残暴行为而憎恨。两者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就像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一样,不是说改变就改变,说原谅就能原谅的,恨的牙痒痒。

 2 ) 最后一件外套

战争总是让人沉痛,尤其对于当时的犹太人,老人穿着条纹西服,带上“最后一件外套”,义务反顾的坐上飞往大洋彼岸的飞机,虽然过程艰难曲折,又有一点诙谐,在被盗身无分文后只得求助和自己吵架的女儿,到达巴黎后坚持不想踏上德国的土地去波兰,无奈在德国转车时又只能求助德国女人让自己不要沾染德国的土地,最后还是与坚持和解。

很喜欢这个倔强的老头,他愿意打破自己的坚持只是为了完成曾经的承诺,回到那个阔别多年故地,找到老朋友,送最后一件外套,完成一个心愿。

 3 ) 情感拉满全场

正常片子都很感人,导演刻画的很细腻,遇到的人和物,与回忆的结合。老人得演技真的太棒了!真是很好哭~😭😭😭

每个细节的刻画都很到位。

小女儿,手上刻的集中营地编号,用行动在体会父亲的记忆。

德国女孩,温暖,大方,豁达,展销了一个现代很不一样的德国面貌。

最高潮留到最后,四目相对来,太感人,也太感慨。用生命作为赌注,终得他想要的生活。

 4 ) 最后的礼物

刚开始的时候总觉得前半段太过冗长,看完才发现,这部电影中最重要的并不是重逢,而是前半段的旅程。老爷爷在这段“逃亡”中遇到了很多人,有热爱音乐的小伙子,貌似有着丰富人生的酒店老板娘,德国人类学家等等,我所加上的这些形容词并不能够概括他们,这也是我认为这部电影非常棒的部分。比如那个德国人类学家,她的确是善良并且勇于面对历史的,但同时她也不顾老爷爷的抗拒急于向老人证明德国在改变,他们都是复杂的人,主角老爷爷看起来是一个和欧维一样固执的老头子,但他也会跟自己最爱的孙女讨价还价,也会说一些俏皮话,他不敢面对过去,又踏上了寻找过去的路(我认为这个举动就意味着他在面对过去)这不是一个宏大的故事,没有运筹帷幄,没有战场枪炮,只有简单的分离和思念,我看到一个个独特的个体。老爷爷所怀念的并不是一个宏大的族群或者伟大的什么主义,他只是怀念他的妹妹,作为犹太人死去的妹妹,一个天真可爱喜欢讲故事的小女孩,对于纳粹来说她是犹太人,但对于老爷爷来说,她只是她的妹妹。

最后的结局虽然略有些俗套,但我还是大泪目,也确实想不到有什么比这更好的结局了,并不是只有遗憾才是好的结局吧。

最后是另一个联想到的主题—遗忘,电影中,老爷爷对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我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经过德国的土地,身旁的年轻人听到他的话只觉得好笑。我那时突然在想,当我说并不是每个日本人都应该被指责等等的时候,是否也会有亲历者为此而感到受伤和冒犯?但后来我又想,我们完全应该理解那些亲历者的痛苦和坚持,不应该嘲笑他们,但同时我们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观点表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现在有非常多的中国年轻人在遇到日本人的时候仍然不免涌起自己是正义一方的道德优越感,“他们是加害者,而我们可能是他们的受害者。”然而实际上,我们并不是那场灾难中的受害者,甚至也并不是受害者的后代,但我们仍然陷入一种无休止的道德职责的受害者悲情之中,滥用着这种快捷的“受害者认同”来连接我们的民族认同感,最终只会导致更多的对立和仇恨,就像是纳粹为犹太大屠杀找的理由,不也是来自于一种快捷的“受害者认同”情绪吗?同时我昨天也看到一些网友说着“中国二战死去两千多万人,可全世界只记住了犹太人。”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将“屠杀中的牺牲人数”当作一场“受难奥运”并为此攀比比拼,我们作为幸存者的“后代”,开始利用这个身份特殊化自我,那我们就必然无法再去直面历史,我们会忽略,会夸大,这是无可避免的。观点和所谓的道德感正在逐渐代替我们对历史真实的认识,历史被模糊称为一种共情。我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知道犹太大屠杀,但却不知道犹太大屠杀的过程,发展,影响,这导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所说的历史,是充斥着个人好恶和观点的,为了支撑个人好恶而做出对真相的模糊,这反而违背了那些真正的幸存者的希望。(残酷剧场中有更具体的论述)

扯出去好多,,最后说回电影,我还是会认为电影为了剧情性牺牲掉了一些故事逻辑,不过导演采取的视角是不太经常被讨论的,也很打动人。

 5 ) Peace&Love

一个经历过二战的犹太老爷爷,在快要过世前(子女要将他送往养老院),一路奔波,回波兰找自己的救命恩人送最后一件外套。他的舅舅,父母和妹妹都在迫害犹太人的战争中去世,他亲眼所见,心理阴影很重。去波兰要途径德国🇩🇪,听德国人说话都极其痛苦。很简单的几个场景都展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当然,他一路也遇到了好多好人,最后的那个女护士真的有点像C罗。。。

这也算是一趟治愈之旅吧

 6 ) 2022.11.27 最后一件外套

  推荐指数:⭐⭐⭐⭐   类型:剧情   导演:巴布洛索雷兹   上映日期:2017.10.15   时长:91分钟   语种:西班牙语   ---   这部电影有点意思啊。从优酷上随便找的,其实看它是因为是个西语电影,没想到西语听力没怎么练习,反而发现这是部反战电影。   二战电影看得多了,大多数都是从战争的时候开始拍,拍幸存者,拍集中营,拍遇难者,拍战争本身。幸存者的比如《钢琴家》,集中营的比如《波斯语课》《美丽人生》,遇难者的比如《辛德勒的名单》《赎罪》,战争本身就必须请出《西线无战事》。再角度轻奇一点的就从儿童的角度来拍,比如《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个是从战后创伤来拍的,其实战争和集中营几乎没有镜头,但是老爷子的演技实在是出神入化。放国内这就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啊。   对他肃然起敬并且充满同情。这种同情真的是廉价的,而且没有办法表达出心中的沉重。战争和集中营对于幸存者而言,是一生都难以愈合的创伤。这实在是太苦了,而且根本没有办法也没有资格感同身受。身体的创伤、心灵的创伤。这都是根本无法治愈的。   老人这一辈子都不愿意踏上德国的土地,他对德国人的痛恨和恐惧并存。让他怎么能够穿越德国去波兰呢。他能去,支撑他的信念就是这一件外套,和他知恩图报的承诺。   好在最后给了一个HE,让两位老人能够相见,没让那大哥死了,而且也没换地址,这也是一种温情吧。   最后还是跟前一篇欧维的影评一起说一下养老问题。这个就是典型的养儿防老失败案例,当然男主的教育方式估计也是问题,从他的为人处事方面就能看得出来,他也是脾气古怪那一挂的。孩子成群,却要给他送到养老院。其实换我的话宁可自己选择,也不要所谓的孩子们去送。   整体而言这部电影还可以吧。能把平凡的小故事讲好了也是一种能力,有种阿根廷电影的色彩了。那种故事没有太多波澜起伏,而且人物性格古古怪怪,最主要的是黑色幽默,故事切入角度比较新奇,让人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Ps.开头的舞曲真的太好听了!!

 短评

用人性的善安抚曾经的创伤

8分钟前
  • helloliu
  • 推荐

#BIFF# 三星半。卡洛斯·索林的编剧执导的阿根廷犹太版李尔王。二战故事几乎穷尽已无法再有新意,但演得极好+音乐好听。

12分钟前
  • btr
  • 推荐

为何不可早一点

15分钟前
  • SATURaiN
  • 推荐

最后居然重逢了略显狗血,我想象的结尾是这样:老人来了找不到人,只能失望离去,墙壁上有一行字:我知道你会来,谢谢你。老人看到了,4颗星,最好没有看到,5颗星

17分钟前
  • 影君子
  • 还行

没有战争的场面,却可以深切感受到战争迫害带来的后遗症和人之间互助带来的温暖,两种情绪始终交织在观看过程中;德国女生那个部分印象深刻;老人层次丰满,有精明计算别扭固执的一面, 也有遵守承诺的动人之处,旅馆老板娘虽年龄不小,依然魅力无限

20分钟前
  • 云间漫步
  • 推荐

没有认出Ángela Molina(朦胧的欲望),也没有认出Jan Mayzel(十诫、白),岁月流逝,头发花白肌肤松弛行动迟缓,漫步华沙老城,Abraham Bursztein和Piotrek还是认出了对方。

25分钟前
  • vivi
  • 推荐

还可以。和remember有点像。

27分钟前
  • 菲利普
  • 推荐

三星半故事性和设计感太强会冲淡情绪

30分钟前
  • 孤狼
  • 推荐

從維也納飛回台灣的班機上看的電影。看簡介就覺得會哭很慘。開頭那孫女真可惡,長大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老人都沒多少時間了,讓我想起去年十月過世的奶奶,我以前出遊或平常合照很少,人走了想拍照也無法了,非常後悔。電影很真實,沒有血淋淋拍出戰爭的殘酷,卻用老人回憶他的故事來體現。很溫馨

35分钟前
  • 星夜桐影_TV5XQ
  • 力荐

为老爷爷演技点赞,回忆亲人一个个去世那段让人憋不住眼泪。剧本中犹太老裁缝的形象通过各种讨价还价、啰嗦到逼走旁边乘客好躺下,真是很好笑(不知都这样还是有点刻板),配乐也是浓郁的犹太风。德国人类学家与老人的和解,也是很有象征意义。

40分钟前
  • crystal53451
  • 推荐

这老头演得太好了!简直一个人演了N多角色,面对女儿们时,他是父亲;面对孙女时,他是爷爷;在出租车里,他是个倔强的老头,面对年轻非法移民,他是个令人尊敬的长者;在旅馆中,他也是个幽默的房客;当碰上德国人,他仍表现出不共戴天;而在归乡途中,他表现出了近乡情怯。他跟孙女讨价还价时,让人莞尔一笑,而看他控诉纳粹暴行时,也能让人泪水涟涟。在不同身份角色之间频繁转换,能做到如此收放自如,令人叫绝!

42分钟前
  • 石板栽花
  • 推荐

经历过如此伤痛的人,观众只能想象,永远无法有相同的感受,纳粹让他家破人亡,落得终身残疾,永远挥不去的心理阴影,就算他已经人到暮年,面对噩梦中的德军依旧恐怖如孩童。即痛恨又恐怖,几十年已经深入骨髓,所以当老爷子不愿踏上一寸德国的土地,不愿提起波兰这个让他痛不欲生的国家时,没有滑稽,只需要尊重,尊重个人,尊重历史。

44分钟前
  • 小小斌
  • 推荐

4.5星啊OST哪里有太棒了!老爷爷的演技真的很好啊!和女儿对峙那里女儿也演的好好。虽然有槽可以吐,但这个感人的轻喜剧值得排半小时队(头一次提前半小时到场都要拍两百米的队)这是一个固执的老头坚持自己70年承诺、然后被这个新世界和善良的人们悄悄打动妥协,最后完成使命的故事。有空写影评

49分钟前
  • 胖蛋
  • 力荐

不是我说,这老头也太虚伪了。对战争期间救了他命的人,战后不仅没有当面感谢,甚至连书面联系也没有。人老不中用,被子女赶出家门后,想起来要去面谢救命恩人了?从西班牙到波兰的火车必须经过德国,老头死活不愿意经停德国,也不愿意坐飞机。后来好心的女士用衣服垫着给他踩在地上,形式上没有踏上德国的土地,但他也没有多感谢那位女士。最后身无分文到了波兰,找到了救命恩人电影就结束了。我猜在波兰的吃喝和回国的机票还得恩人掏钱吧?最关键他对女儿也太苛刻了,为了要钱才去道歉。其他子女把他扫地出门也完全不用可怜他。反正我对这样的老头喜欢不起来。

51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活在记忆里的人,最幸福

54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这也太好哭了吧!从第一个回忆开始,回忆一次就要泪目一次,老爷爷的执着太令人感动,路途遇到的人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尤其喜欢导演的叙述剪辑,下一个镜头几句话就交代好前面无需多用镜头的情节,老爷爷的演技也是跃然纸上,最后的拥抱回家,泪目暴击。

58分钟前
  • 马文口Itzan
  • 力荐

二战中,德国对于犹太人屠杀的片子,是我喜爱的题材。这种反人类的暴行,以及对反人类行径的各种对抗,分外打动人。和许多同题材同类型的影片一样,此片并没有直接的反映那段黑暗的时刻,只用了一些回忆和对比,一些老人对好心路人的一些简单的,甚至是不得不的描述,来揭开心中70年来封闭的痛苦和思念,这种沉淀于内心深处时光深处的情感,在行将就木时被点燃,我能够从集中营里跌跌撞撞的去找你,也能在衰老年迈时颤颤巍巍的去找你。不论能否再见,老友,我来了!

60分钟前
  • 陌上花
  • 力荐

有生之年 还能相见 就是人生最大幸事

1小时前
  • 深情的艾老师
  • 推荐

跨越大洋及欧陆的公路片,实则是一个犹太老人的寻根之旅。故事开头颇吸引人,结尾很感人,中间部分许多桥段既幽默且有趣,只是太强调故事性,许多地方缺乏逻辑,且叙述有些过火。老人的还愿之旅一路皆遇好人,只是其众多亲人似乎太过冷漠。

1小时前
  • 优游卒岁
  • 还行

一个二战时犹太死亡营的幸存者,垂垂老矣之际,在被几个女儿卖掉房子送进养老院的前一天“出逃”,从阿根廷独自前往波兰寻访恩人。几段萍水相逢,几件悲喜遭遇,又与死神擦肩而过,终于得见恩人。两位垂暮老人惊极相拥,且泣且笑,70年的人生故事慢慢唠。影片叙事松弛舒缓,呈现被时间稀释后的历史,懂与不懂自在其中——幸存老人说他们不懂,德国人类学家说他们懂。反倒是在喜剧元素上刻意放开,使其在同类题材的影片中相当独特。尤其是中间还套嵌着一个现代版的《李尔王》故事,本身就是极具深意的处理:幸存者的女儿尚且如此,惶论其他?

1小时前
  • 石头摇篮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