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定理

剧情片英国2013

主演:克里斯托弗·瓦尔兹  梅兰尼·蒂埃里  大卫·休里斯  卢卡斯·赫奇斯  马特·达蒙  蒂尔达·斯文顿  本·卫肖  桑吉夫·巴哈斯卡  鲁伯特·弗兰德  

导演:特瑞·吉列姆

 剧照

零点定理 剧照 NO.1零点定理 剧照 NO.2零点定理 剧照 NO.3零点定理 剧照 NO.4零点定理 剧照 NO.5零点定理 剧照 NO.6零点定理 剧照 NO.13零点定理 剧照 NO.14零点定理 剧照 NO.15零点定理 剧照 NO.16零点定理 剧照 NO.17零点定理 剧照 NO.18零点定理 剧照 NO.19零点定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17

详细剧情

  在一个“奥威尔式”(Orwellian)的受严格统治而失去人性的社会,国家的上层建筑为了监视人民控制思想,将眼线散布在生活、工作场所,甚至网络上。克里斯托弗·瓦尔兹饰演一名性格古怪的计算机天才Qohen Leth,然而生活本来按部就班的他注意力却渐渐为一系列“虚拟性骚扰”所分散,并且“领导人”叛逆的儿子也让他头疼不已。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智慧超群的他开始实施一个神秘的计划……

 长篇影评

 1 ) 拥抱虚无主义吧!

在信仰崩灭之后,人类所要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虚无主义。在尼采喊出上帝已死之后整个20世纪的100年里几乎所有的学者思想家都在回答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上帝是不存在的,天堂是不存在的,轮回转世是不存在的,他要等得那个电话也是不存在的,那么人应该怎么办?我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存在主义想要回答这个题,问题是没有多少人相信。事实是人生就是没有意义的,连我们的存在都只是偶然,所有的东西都终结,就像影片里的末日,那个大黑洞。存在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本就没有意义,把自己的脑袋插上电脑吧!像主人公那样,我想怎么样都行了,爽歪歪啊,你想要什么都能有,比看A片还真实,比大餐还要爽,未来的世界就是这样,前提是你要努力的工作。问题是既然无意义,那为什么又要努力工作。这就是发生在男主角身上的事情。我讲的够清楚了吗?

 2 ) 零点定理:有些赛博颜色的“油渍车库”未来中的混沌哲学思考



特瑞·吉列姆的“奥威尔三部曲”最后一部,继“妙想天开”“12猴子”之后的最终章就是零点定理。它延续了“妙想天开”的反乌托邦世界:受监控的 生活,机械的工作,无处不在的人群意识控制。主角Qohen就是那么一个小棋子式的人物,等着一个电话,追求无法追求的真理。在这个世界里有遥不可及却四处潜伏的“管理”,用电光纤就能做情色生意的女郎,虚无又反叛的电子神童。虽然依旧延续着反乌托邦世界的老生常谈,但却不乏一些播撒在片中的各种新哲学思考,并由一种依旧充满吉列姆情调但却崭新的美学尝试


--吉列姆式美学新的火花

虽然继承了“妙想天开”的精神,但零点定理中描写的世界已经从妙想天开描绘的20世纪近未来移步到了21世纪的近未来。霓虹色彩的狭窄杂乱街头,奇异的工作装置和主人公所住的古旧却又未来的废弃教堂。比起刻意做出未来感的新异建筑和太空感的服饰与电子用品,零点定理的世界更像是染上赛博未来色的“油渍+车库”摇滚。近未来的世界混合着被抛弃的上世纪过去和颇有信服力的未来预想。那些破旧涂鸦的墙上装满的显示屏广告版,流动着股市情报跟垃圾广告,那异样的好似游戏厅但充满闭塞感的工作空间和派对上老旧被抛售的旧房子。人们用ipad一般的电子用具照耀着自己的脸,公园的巨幅赞助商及繁多的禁止事项提示板。反乌托邦的概念非常的明显,却使用了崭新的美学方式来进行表达。也许是电影受限的成本和短暂的37天拍摄时间,反而造就出了这么一个特别的未来空间。零点定理虽然在资金上远不如12猴子,但在视觉空间跟科幻新概念上都丝毫不逊色,谁说科幻美学只能存在于大片的前提呢?就像吉列姆自己提到过的,现在的电影跟真实的社会一样,贫富差距悬殊,只有商业市场和极度低成本的草根电影。对于打破这种现有状况来说,零点定理也迈出了相当的一步。


--奥威尔、人生的意义,爱是否能胜过一切

零点定理像一只半熟的鸡蛋,混沌不确定的内核散播满了各种不同的思考,就如电影中尝试证明的混沌世界一样。其中作为奥威尔三部曲最后一部,反乌托邦的题材自然是 片中不可缺的元素,然而比起主题,反乌托邦只是以自然的生活背景中体现,或有时似有似无的从主人公Qohen的嘴中吐露出。
“理论上说我们都是孤独的,就算是在充满人的环境里”
片中也讨论着人类思考的永久话题: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从哪里来又去到哪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让人不禁想起吉列姆的巨蟒时代,“布莱恩的一生”“人生七部曲”,尤其在片子的前半,诙谐幽默的对话种掺杂的人生探讨有着巨蟒曾经的影子,而整部片子主角不停尝试证明的“零点定理”就是为了证明一切皆无意义,但电影本身并不全是虚无主义的论调。
还有就是描绘社会中人只痛苦的电影经常会讨论的主题“虽然人生像屎,但有了爱就能活着”。不无例外的,主角Qohen的苦闷生活中的一丝光明就是与金发女郎的虚拟约会,甚至让他想放弃对一切的执着和忧虑。爱是否能战胜生活,片中也并没有答案,只是相比"妙想天开"的彻底绝望,零点定理的结局给了个模糊的希望而已,好比宇宙和生命只是黑暗和虚无的一个小错误所产生的一样,爱仿佛也只是规条世界中的一个小误差。


--规列混沌产生利益/混沌的代价

片中印象最深刻的几句引人思考的话之中,最记忆尤深的就是马特达蒙饰演的“管理层”所说的话。Qohen一直在做得程序并非为了证明“一切皆无”,而恰恰相反,是“无中生有”。就像管理层说的,将无序排列出有序有很大的利益。在人人追求“多余价值的利益”“事实结果”的世界里,将“无”变成“有”是最大效益方式。而一直在用系统性的方法去证明混沌的东西本来自身就产生了悖论。事实上“0”与“1”就是对混沌规列的最大例子。无法用定理描述的宇宙,才能达到真正的混沌。最相似的哲学理论恐怕就是道家的“阴阳”,阴与阳就像无和有,有中带无,无而生有,循环相合就是混沌的世界。虽则喜欢明确答案的人会无法接受“零点定理”不深挖也不下定论的半熟状态,将电影看成一种半成品也不为过,然而这种半成品状态又反而是零点定理的特色,这种无法自理的发散性思考又何尝不像混沌世界的实态。

“人们总顾着追求人生的意义,死后的世界,却忘了过现在的人生”
--虽则没有明确的声音,但这句话恐怕是整部片子最意图性的提醒,就如同结尾一样,Qohen毁灭了规律机器,不论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他“灵魂”内部的,在茫茫黑洞中,寻找“爱”这个小失误,也许才能找到当下的快乐。


 3 ) 《零点定理》:生涩难懂的脏科幻

  不管社会发展到科技多么先进,物质多么丰腴,我们仍然会被物质所束缚,科技的便利与发达让人越来越没有了隐私,看似文明的社会却带给人们越来越空虚的精神世界!探索未来文明世界的科幻电影都为我们展现着一种消极的悲观色彩,越来越发达的科技,越来越充裕的物质,却越来越难以填补人们内心世界的荒芜!特瑞吉列姆用他近乎癫狂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看似自由却有着永远无法挣脱束缚的世界!他尽情的讨论着自由,宿命的不可抗拒,用阴暗的画面与倾斜的镜头展现着人们虚无的精神与潮水般的孤独!看着色彩斑斓的世界却感受不到一丝的和平与宁静,哪怕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也找不到一丝属于自己的空间与世界!电影几乎在一个阴暗幽闭的空间里为我们展述所有的剧情,看似简单重复的画面却给人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无时无刻全方位的监控几乎让人处在一个极度白色恐怖的环境之下,哪怕有一丁点自己的选择都会有人跳出来指责!人类的精神世界几乎是一片空白,唯有不停的工作才能让精神得以解脱,可是不断的催促与追赶几乎把人逼迫到崩溃的边缘,如何打破这样的生活成为导演为我们埋在电影里的一个冷峻的思考!

  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科技公司雇员的机械人生,每天重复枯燥乏味的工作让他几乎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每天围绕着工作几近把自己逼迫到了崩溃的边缘,直到有个女人走进了自己的生活进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未来文明世界的走向,科技不断的发展却造成了精神文明的缺失,物质文明的发达却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日渐变得荒芜!人们开始疑惑人类存在的意义,可是早已习惯了的生活方式难以让人得到改变,习惯用发达的科技来进行交流的人们反而不能应对真实生活中存在的感情!为了改变这种生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的生活困境而开始寻求打破这种可怕的魔咒!可是荒芜的精神世界里连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都没有!而自己的人生似乎只能这样不停的沉沦下去!导演似乎用一个孤独症患者的遭遇来剖析整个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他将整个社会背后的事实隐藏在电影创造的阴暗空间里,他尽情的嘲讽与戏虐着看似文明的未来科技的发展,却不断的沦为统治阶级进行白色恐怖统治的工具!

  电影给人感觉很难以理解,我们无法揣测与定位导演具体想要表达的意思。生涩难懂的寓意总让我们摸不着头脑,我们尽可能的去理解也只能找到导演想要表达的部分答案!导演在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迷幻世界,他尽情的施展与戏虐着自己的那份黑色幽默,虽然只有短短37天就完成了电影的拍摄,可是如果想要我们真正的去理解这部电影的寓意,还是需要花上一段时间!导演就是习惯在自己的电影里创造各式各样的疯子,也许是因为疯子才能更好的去展现我们普通人所发现不了的丑陋与罪恶!电影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一个黑暗脏乱的空间里,幻想的暖色调与现实的冷色调折射出导演对真实社会表样的反差,看似美好绚丽的梦境里充满的都是空洞虚无的黑暗,越来越发达的科技文明却掩盖不了虚弱空洞的精神世界!

  拥有超高演技的实力派演员,嘎纳影帝克里斯托夫瓦尔兹并没有在电影里有很高的突出表现,他那惊艳的光头照型与神经质表演虽然是电影的亮点但没有突出精湛的演技着实是一种遗憾!马特达蒙的一头白发很是颠覆,却总让人误以为是菲力普霍夫曼的再现!电影寓意深刻但生涩难懂,平淡无奇的叙事着实让人感觉无聊!电影彻头彻尾让人摸不清头脑,最后的结局也让人满生狐疑,不明用意!导演就是喜欢拍这种大众理解不了的电影,有兴趣的可以看来研究研究!

 4 ) 影评 - The Zero Theorem - 《诸神的黄昏》

这是近年来吉列姆作品中格局最小的一部,却以精简充实的剧本,褪去了所有可能的噱头和旁枝末节,并用最娴熟的套路,和一贯的从巨蟒马戏团传承下来的风骨,冷静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可以说是对十九世纪末尼采身处的欧洲的复刻,也可说是吉老爷子对于《妙想天开》的再思考。可惜,对于看惯了老爷子炫技的观众们,却没能看出他透过部小品剧所散发出的在技术上举重若轻,以及在思想上的睿智沉淀,反而大骂剧情生硬,台词空洞,这何尝不令人唏嘘。
这是一个古典和科幻交织的奇妙世界,由极端的后现代商业主义所统治的理想社会,物质极大充实,精神却重现了如同十九末欧洲一样的空洞,“你已经厌倦了佛教和科学教吗?蝙蝠侠救世教也许能提供答案。”这样似曾相识的论调在影片一开头就映入观众眼帘;而当“生命就像病毒”这一明显脱胎自巴勒斯拼贴理论的布道从年轻医生的嘴里说出的时候,几乎就能认定,本片是吉列姆对于虚无主义运动的一次大总结。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对号入座的问题了。
尼采认为,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大体有三类人,身背着已死上帝蹒跚前行的旧形而上学者,碌碌终生的消极虚无主义者,和方兴未艾的积极虚无主义者。用这个标准,不难对片中各角色进行符号化的分类。女主角班思丽、各色小职员和消费者属于第一类;管理人的儿子鲍勃属于第二类;特别的,管理人充当着代理上帝的角色,被第一类人崇拜,寄托信仰(但是从他一句“时间已经不多了”以及影片末尾的一系列唯利是图论来看,也可以认为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消极虚无主义者,只不过是利用大众的恐慌投机倒把);主角科恩,则贯穿了每一类,在故事发展中,实现了完整连续的转变。
尼采认为前两类人是病态的,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深渊,终将死去。第一类人自不用说,现有的上帝已经无法寄托他们的最高价值,而他们为此继续寻找的新上帝,不可避免地,也携带了否定生命价值的致死形而上基因——这就是班思丽为什么即使是在虚拟现实之中,也不愿意象征着宗教偶像的夕阳最终落下;第二类人,因为放弃了上帝的信仰,除却了一切权威,公开否定生命的价值,却不能创造足够坚实的新信仰,从而导致了“本能”上的持续衰弱——这就是为什么鲍勃会说“我只能进行短跑”,而且最后身体状况会急转直下。
那么,在将各角色逐一对号入座后,就不难看出本片的发展脉络了。科恩最开始是一个隐性的虚无主义者,缺乏信仰,惶惶不安,直到有一天接到了一通神秘电话,以为找到了真正的形而上寄托,产生了一种得到彼岸救赎的错觉,从而开始因为并未真正完成这个救赎而越发焦虑。代表着上帝的管理人则利用了这一点,开始逐步利用虚幻的信仰力量吸取科恩的生命力量(在片中表现为剩余价值),于此同时,他也利用着应招女郎班思丽,在虚拟现实中持续激发着科恩对于美好彼岸的向往。直到鲍勃的闯入,他既是管理人(上帝)“独一无二”的儿子和继承人(即耶稣),又因为深谙形而上上帝的虚无和病态,否定着任何权威,拒绝为服从任何信仰,从而形成了一种矛盾的价值观,却无法找出真正的解决办法。这才有了科恩之反诘:“如果你认为一切皆虚无,怎么还会相信人有灵魂。”当然,鲍勃的灵魂论其实还是打了擦边球,触及到了部分真理,因为这里的所谓“灵魂”,其实就是尼采所说的积极虚无主义者用于重估一切价值的强力意志。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鲍勃处于消极和积极虚无主义的转折处,而正是这种模棱两可,才使得科恩产生怀疑与拷问,从而最终达成转变。当然,促成科恩转变的,还有发现班思丽真实身份及其认识到旧形而上学者信仰脆弱性这一契机。早在虚拟现实中,科恩对于夕阳不落的虚假性的质问,就成为了二人分道扬镳的转捩点,这也为科恩最后拒绝班思丽一起寻找幸福彼岸的请求,做好了铺垫。最终,借由鲍勃的逐步虚弱,科恩进一步认识到了消极虚无主义者的无力回天,才有了大刀阔斧的灭神桥段,这标志着科恩彻底与形而上上帝的决裂,投向了虚无主义。当然,为了与消极虚无主义者相区别,让人确信他是一个积极的虚无主义者,才有了科恩穿上“灵魂搜寻者初号”,开始寻找强力意志的情节。在影片的末尾,我们得以欣慰地看到,科恩独自一人,然而并不孤独地,降下了虚假无力的夕阳,欣然迎接了这“诸神的黄昏”。
理清了片中的种种设定和思想,那么对于其他一些旁枝末节的理解(如科恩的人称问题,以及一系列宗教隐喻)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另外,文首说到的“巨蟒马戏团之风骨”,简单来说就是充斥在片中各种使得剧情发展的无厘头情节,这些情节看似目无章法而十分狗血,实则可以看成是一种混沌理论,而这种混沌的处理方式,又恰好和积极虚无主义的大破大立相得益彰,可谓是无心插柳,佳偶天成。
作为总结,我们可以拿本片与《妙想天开》进行对比,除去电影制作技术的区别,二者有着几乎一致的背景设定,却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小职员山姆从头到尾都是标准的旧形而上学主义者,因此最终选择了斯多葛主义,将人生永远定格在了脑海中的虚假彼岸;而科恩面对同样的设定,却发生了质疑和转变,最终选择了彻底的虚无主义,开始了新世界的价值重估。由此可以看到,30年过去了,吉列姆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促成了他对于《妙想天开》的故事进行了再思考,而对于《零点定理》,这一几乎名义上姊妹篇,抽去了对于视觉奇观的可能重复,着重阐述思想内核,最终颠覆了之前的结局,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本片是老爷子哲学体系的一次升华,以及对于自我心愿的一次极其私人化的补完。

 5 ) 导演已经用很简单的方式告诉我们他的梦

很好看啊 干嘛给这么低的分

我相信以后会有像靠想象实现满足的设备 而且也会因此放弃实体性交

我很喜欢电影的结尾 女主真的爱上了男主 男主知道真相该是怎样

他知道自己是个可怜的老男人 可是当他看到真相 哪怕不舍得也要回到他阴冷潮湿的角落 那里才是他适应待的地方

他不是没有过幸福的生活 曾经他的生活过得很美好 甚至比一般人美好 少年时期交了个女朋友 彼此相爱 到结婚 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可以跟真正爱的人结婚

最后一个人独自回味之前跟女主短暂的快乐

一辈子只为了那一通电话 然而这一次等到 他还是没有接

 6 ) 这片看起来是舒适的

整体没有刻意故弄玄虚,没藏着掖着什么东西,置景和服饰也挺蒸汽,对话内容简单易懂,很合适打发时间。音乐...,没啥音乐,没啥也挺好的,那种一到高潮瞎瘠薄放配乐的还不如这一直说话来的好。3星吧,第一观感蛮ok,二刷就不了。

这为啥要凑够140颗字才行?唉,是我没第一时间找到短评的锅。话说豆瓣是没有短评么?少来这里不太懂唉

 短评

试图否认自身平庸的中年男子,独自一人对抗着世界的虚无,最后发现戈多是假的,爱情是假的,什么都是假的,砸烂一切之后彻底堕入混沌幻象。虽说监控私隐这种事情很有现实背景,但处理得这么装X的也是好久没见过了。这是一个悖论,需要别人告诉你生命的意义这件事本身就证明了你生命的无意义,而追求探索的目的是希望证明生命的无意义这件事又有什么意义??顺便求一双没有看过Christoph Waltz的肉体的眼睛。

4分钟前
  • 胖丁桃
  • 较差

疯子拍给傻子看,正常人最好靠边站。

5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一部能看出批判和吐槽的作品,但是设定和化妆实在是对我的三观打击有点大。码农式的发展完全失去人性,原本以为能接受日复一日的生活节奏的人,到最后也忍不住爆发了一波。这个悖论真心让人心塞。看到很多熟悉面孔,TerryGilliam的号召力还是很不错的,让我想起泰伦斯马利克。7.5/10

7分钟前
  • 赤井秀一的帽子
  • 推荐

我都很佩服自己看完了竟然,简直浪费生命,又是存在主义理论辩驳,不知道外国人多爱纠结这个,存在本身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么深奥的话题不能好好拍么,用了一堆自以为是的隐喻和夸张的表现手法,让人完全摸不到头脑,最后两话完事,这才不叫烧脑,这就是导演矫情,反正没什么天赋就对了。

9分钟前
  • 憧憬
  • 较差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没有来电显示多可怕。

13分钟前
  • 小李嘛批
  • 还行

所谓“文学气质”就是男主从头至尾都在质问tell me what's meaning of my life...这让看上去花里胡哨的片子瞬间变得清晰单纯。一直在等待别人打电话告诉你生活意义,在这等待中,却一直过着无意义的生活,却没想到往生却是另一番桃花源。还是在说个人在国家机器里的位置和存在感啊

14分钟前
  • 阿廖沙
  • 推荐

神叨片,风格替代逻辑,看完也混沌莫名,想不起来扯了啥

18分钟前
  • boks
  • 还行

没太看明白 光顾着欣赏Lucas Hedges的脸了 出落得这么帅!!小伙子前途大大滴好啊!!(速速搬砖砌墙头)卡司强大到Rupert Friend和Lily Cole只在广告牌里打了酱油 Tilda女神的龅牙牙套我看也是拿不下来了 另外贯穿全片的唯一一首歌是Creep 你们感受一下

23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还行

段位太低看不来

24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较差

对科幻无感,且俺智商低。。严重怀疑俺不是少数~~

26分钟前
  • ahlchpnm
  • 还行

自“巴西”之后,再次的满分神作,开头的几秒就很喜欢了,男主拒绝妹子那段之后还以为他会追上去却没有这段还是很意外的。

30分钟前
  • 高尔吉亚
  • 力荐

简介完全不对。。故事又是各种符号元素杂烩剧情太晦涩自己太low没懂就不打星了。。倒是映后老爷子出来交流时精气神好的不得了还一个劲地调戏观众,大概再神棍十几年不是问题。看到标签里都是本猫就想说他其实只打了半场酱油戏。另外就Tilda女王形象太毁了有几次出场观众都笑疯了。。

31分钟前
  • Steamed Punk
  • 还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32分钟前
  • Edwin
  • 力荐

维修工人,情趣护士,编程少年,披萨,侏儒,心理。美术设计炫目,宅男在解方程,生物遥测链接,大量室内对话,你仍是个工具,照片黑洞壮观。

37分钟前
  • 小哒1
  • 推荐

构建了一个严肃的世界观,故事转而将重点放在了一个中年男人的孤独上,即使有着一些天空行空的城市细节和想象力,也依旧很难让人感觉到深刻,因为它的框架已经死在了狭隘的两性关系里,而不是男人和极权组织的对抗。它有一个很玄的理论,一个第一眼很高逼格的世界,可惜不耐看。★★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真正的天才不需要靠字幕反复出名字来自我标榜,片子就是一张智商分数表,看到地球上高智慧的作品,好服气好膜拜好欣慰啊!!

39分钟前
  • 文文周
  • 力荐

直面牛逼,恒星闪耀。。。

44分钟前
  • 小白无禁忌
  • 力荐

假晦澀,真裝逼。不是把一個程式設計師的生活放在20xx年,就是一部科幻電影了好嗎?不是抓了幾個監視隱私的情節,故事就會拉高到《1984》的層次好嗎?也不是抓幾套諱莫如深的對白,故事就會逼近於《城堡》《審判》的境界好嗎?

47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Jazz版的Creep还蛮妖~其余真无聊

51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较差

类似《巴西》,但是更加晦涩,更加偏执,也更贴近《1984》。

53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