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记录片台湾2009

主演:李屏宾,杜笃之,张艾嘉,王家卫,陈昌纶,侯孝贤,舒淇,吉尔·布尔多,徐静蕾,陈英雄,姜文,蓝祖蔚,袁庆国,是枝裕和,姚宏易,王永珠,林鸿钟,Justin Lee

导演:关本良,姜秀琼

播放地址

 剧照

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2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3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4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5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6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3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4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5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6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7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8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9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04

详细剧情

  导演关本良、姜秀琼追随李屏宾的足迹,走访日本、法国、挪威等地,除了忠实记录李屏宾的工作状态,平时隐身在摄影机后的大师也首度在镜头前,畅谈自己的学习、成长、手法与哲学。

 长篇影评

 1 ) 光影人生

生命如光影,一晃即逝,光影如生命,是活着的。
那些光影不仅仅重现了我们的生命,更多时候,是重新建构了我们的记忆。
电影如梦,梦境比现实更真实。
电影给了你一个窗口和一份专注力,看树叶跳舞,跟他们对话,让你可以在这里尊重每一个受造物,更惊叹于上帝所造的生命,让人如此震惊。

 2 ) 阿宾是镇场子,给人安全感的人。

对待光、影,非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1、有味道的场景

认为做摄影师首先要了解灯,不观察光影,你永远不会掌握的好变化;你不关心它,它就永远不会是你的。甚至从陶瓷当中学习颜色,买旧物不断洗刷出新色……他认为将真实的光影和人物放在一起,让场景「有味道」

2、珍贵的自然光

他拍电影喜欢呈现很真实的光色面,用生活中自然的光色。

认为很多灯、很多颜色的话,那些很微弱的情绪光晕会被吃掉,场景就变的没有味道,因此常常会捕捉很微弱的光和颜色,并且想办法把它留下来。

3、顺势而为“佛系”拍电影

他说:“你觉得风要来了,顺着势头拍,风真的就来了,很多是老天要给你的东西,结果都在不同的地方等着你,很好的光、很好的位置当你注意不到,真的就过去了。

合作侯孝贤时候,学习了很多:

“跟着侯孝贤,天天都是好天”(好甜~)

跟侯孝贤学习很多,很多时候要借力自然,坦然的应对一些突发的自然变化,“所有东西都可以调整,这才是真实面,为什么一定要是阳光;台风也是有情感的”

合作姜文,也受到很好的评价:

《太阳照常升起》酒泉沙漠里面遇到暴风雪,本来以为是自然灾害违背人愿,但是阿宾说成是“天赐良机、买都买不到的机遇”;这样导演豁然开朗,最后竟然拍出了所有人都特别印象深刻的经典画面。

 3 ) 一个用光影作诗的人

电影摄影师无论他如何成功,似乎都不像导演或演员那样受人瞩目。在奥斯卡的奖项里,最佳摄影奖好像也只被归入末流的“技术”类别。这让人们在谈起电影的艺术的时候,就少谈及摄影师的了。他们拍得好,就只因他们的手艺好吗?纪录片《乘着光影旅行》告诉我,不是那么简单,而且,电影摄影师是可以和导演并肩站在艺术的巅峰上的。

台湾摄影师李屏宾拍了很多我喜欢的电影,譬如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侯孝贤的《恋恋风尘》、《海上花》、王家卫《花样年华》等等。我看《乘着光影旅行》之前并不知晓,这些时间跨度很长的电影都出自同一人之手。这部纪录片最吸引我的是,它着力描述“摄影机背后的故事”,也就是宾哥的故事。在不经意之间,将摄影艺术的秘密端了出来。

其一是他常存感恩之心,对天地,对母亲和家人,对他的同行前辈。其二是他天性细心,如姜文所说的,别看他是个胡子拉碴的黑大个,心思蛮细的。更重要的是他有超凡的平常心,他会顺着天地的脾气拍出与众不同而充满魅力的光影效果。正如他说的,对他来讲“天天都是大好天”,即使剧本上要求拍艳阳天却遇上暴风雪,导演认为倒霉之际,他总能让大家信服这是天赐的良机并留下杰作。

有人如此评价宾哥,他是一个用光影作诗的人。回想看过的他的作品,感觉这句评语恰当至极。

2011.8.7 http://william-ho.lofter.com/post/6c3aa_ee74de84

 4 ) 乘着光影去旅行----光影诗人李屏宾

李屏宾,用光线与色彩引领呼吸的摄影诗人。

看着这个满脸络腮胡子,粗旷的男人,却是如此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活中的一光一影,一人一物,一静一动。

那些微妙的隐匿情绪,在他自然敏捷的捕捉中惟妙惟肖。

他经常拿着摄录机拍摄摇曳舞蹈的风、喃喃细语的树叶,

用手和心倾听这个世界的声音与色彩气息。

强烈的写实主义与诗意影像风格,树立了不同故事浪漫和优雅的典范。

记得花样年华亦明亦暗的灯光无声述说的情愫。
记得最好的时光中那绚丽迷人的玻璃房子。
记得挪威森林里离逝后的直子背后摇曳哭泣的草地。
记得一个陌生女子来信黑暗中微然悲伤的脸庞。
记得红气球中移镜拍摄的淡然留白的琴声。

李屏宾顺其自然本真还原的哲学,用最朴素、坦然的表达方式,将环境与人物、故事揉合,
谦卑、诚敬的将一切做到极致的美。

乘着光影去旅行是对这位摄影师孜孜不倦的为电影贡献他的一切由衷的致意与尊敬。

 5 ) 戲夢人生

姜秀瓊打算拍李屏賓,伙同香港攝影師關本良,一拍就是幾年。但事實是,李屏賓不過50多歲,何以已經到了拍紀錄片記錄光影一生的年紀?

李屏賓之所以被如此推崇,竊以為排在第一位的原因並非技術因素和那一大堆獎項(李屏賓的技術自然無可置疑),而是李屏賓的為人:看似粗獷,實則溫和細膩。光從他可以給一系列不靠譜的新導演做攝影指導便可看出,他大度得似乎有點“不近人情”。電影中攝影助理談及李屏賓,最深刻的便是李屏賓沒有架子,問無不答相當之有耐心,與一般那種凜然自恃的大攝影師截然不同。

紀錄片中展現了李屏賓的這種“溫和”,他說話不著急,不呼來喝去,與許多攝影師的形象背道而馳。但藏在“溫和”下面的李屏賓,其實相當的倔強與篤定。他人生路上做的每個決定,對電影之路的選擇,輾轉於各地拍電影……無不反應出他對於“電影”之路的某種鍥而不捨與勇氣。

但有得必有失,因為電影工作,他無法回家,與母親的對話寥寥,無法體察兒子的成長,不能讓老婆安心。在母親,兒子和老婆角度來說,他並非是一個成功的兒子,父親與丈夫。全片中,李屏賓的妻子都未曾露面,我站在他妻子的角度,會感受到他是多麼冷酷無情,自私地做著自己所愛的事業,卻不管不顧。

電影本身就一直是一件矛盾的東西。它源於生活,卻常常讓工作於期間的人忽略生活。電影結尾,因為一個獎杯,李屏賓似乎體會到生活本身之可貴,但如果那20幾通電話真的是母親離世,或者其他噩耗,對於“電影”兩個字,李屏賓是否會有更深一層次的體悟:電影重要嗎?什麼是電影?什麼是我們的人生?什麼是電影鍥而不捨所追求的人生?

電影發明時不過是記錄生活斑駁的碎片,發展至今卻成為了一種令觀眾身臨其境的美夢。造夢的人常常忘了電影的本質,但又突然間會醒過來,發現活著的當下。

電影中李屏賓看林嘉欣試戲時說到“小姐,不用太投入感情,只是試戲,情緒用完就沒了。”他其實太清楚戲與現實的差別,演員投入到戲劇之中,付出的卻是真實的情感,而最真實的情愫,往往有限。

侯孝賢對於光的“真實”與李屏賓有過爭論。李屏賓偷偷加了濾鏡拍攝,讓畫面沒有那麼暗沉。因為李屏賓知道,戲是拿來看的,不是絕對的“現實”。

《戲夢人生》,分辨真與假,才知曉真正的人生。李屏賓開始對生活變得更加敏銳與好奇,他用攝影機對著風吹的葉子,畫面之外他樂不可支──這才是電影給於電影人最大的意義。

 6 ) 光影诗人

李屏宾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导演和摄影师真的可以相互成就,他偷偷摸摸给《戏梦人生》加柔焦滤镜,力图不让导演发现,但又尽力达到他想要的效果,侯孝贤导演拍摄《恋恋风尘》的时候,按计划应该是大晴天,但台风来了,他们就拍台风,有时候电影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有些人愿意等,有些人觉得这就是命运。

自然的风真的太奇妙了,《夏天的滋味》,导演和演员发现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突然来了一阵风,意料之外的风反而让电影有种顺势而为的感觉。

李屏宾觉得有时候电影还没拍完就有结果了,很多很好的东西,美妙的光影就在那里,你没有看到,拍到就是拍到,错过了就没有了。

他跟姜文在酒泉拍摄的时候突遇大雪,其他人都很慌张,姜文也拿不定主意,去问李屏宾,他说,这是上天赐给你的,买都买不到的,那部电影就是《太阳照常升起》。

影片中出现很多李屏宾参与拍摄的电影片段,你会觉得他的的人生跟这些电影已经分不开了,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拍摄中度过,那些光影也是他的岁月,他的记忆,他的一生,他把时间留在了那里。

电影是真实的吗?侯导说,它是再造了一个真实。

 短评

经手了那么多名作,链接了那么多银幕时空,人生无憾。

8分钟前
  • 应许
  • 推荐

我其實叫不出幾個電影攝影師的名字,但這是少數我記得的名字─李屏賓。他拍過很多很多我很喜歡的華語電影,那些光看影像就你值得哭泣的電影。而一個人對美學和藝術的堅持,可能讓他為了成就專業而放棄或忽視很多其他的事情,但到頭來,藝術和美學仍然是無法脫離情感和生活的。

13分钟前
  • Ricci D.
  • 力荐

啊?是他拍的画壁?

14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辅导金影片,规模视野都不小。不过拍李屏宾拍着拍着就成了拍侯孝贤……访谈内容跟《光影诗人李屏宾》多有重叠。与李屏宾合作的大多数导演都有出镜。最亮的细节是李屏宾在[戏梦人生]里用柔光镜;最戳我的细节则是是枝裕和深爱[童年往事]。乌日娜的音乐乱入。DVD里收了[挪威的森林]的making

1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景物依旧,时光流逝,人事已非,但生命还是有一点光划过山际,也就有了一点希望。”

18分钟前
  • MissUnderstood
  • 推荐

鸣谢鹏飞

22分钟前
  • 草威
  • 推荐

9.6/10

24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力荐

我們看到李屏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可以窺到侯孝賢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可以察覺到姜秀瓊,關本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關本良真是個詩人…),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6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看电影,拍电影的人,都在色彩光影中,进行一次旅行。

29分钟前
  • 山屋
  • 力荐

《恋恋风尘》、《戏梦人生》、《花样年华》、《千禧曼波》、《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太阳照常升起》、《空气人形》、《夏天的滋味》、《挪威的森林》……李屏宾的摄影确实高出市面所有摄影师一大截,尤其在他对光的运用。同样是光影为伴丹青为舞,他那笔已然是身体经验的一部分谁用谁知道。

34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推荐

低調、簡潔、溫和有紀律,透過他人的註腳與自敘呈現出李屏賓的人格特質,和母親同行的橋段很動人,唯獨最後「重念致詞」的畫外音有夠突兀——明明那個典禮跟拍攝時間重疊,為什麼不能去收音?再不然訪談重述也OK,用李屏賓自己的聲音來總結才夠意思啊。

38分钟前
  • 侯二六
  • 推荐

多年后的某个角落的小酒馆,和身边亦师亦友的人为当年的豪言壮语相视一笑,这样动人的情景是催促你努力的动力,很台湾的一部纪录片

43分钟前
  • 可风
  • 力荐

除了匠人这种描述,从李屏宾身上更多窥探到一些东瀛浪人的气质,漂泊不定,浪迹四方。光是看到那些摄影师(电影工作者)片场日常,内心就已沸腾汹涌。

48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with Penny at Cut 後來我意識到,這部電影最成功之處就是用了烏仁娜的Jamar, 十分鐘的歌被切分用在不同的地方,配襯的很好。

50分钟前
  • Hildegard
  • 还行

能听一个纯粹的电影人讲他的电影观是让人感动的(何况还有一大班导演出来撑腰)。除了光影和色彩的专业探讨以外,李屏宾和他母亲的几段互动也差点叫我泪目。《长江图》值得期待。

51分钟前
  • lcsun
  • 力荐

【蒙古】 乌仁娜 Jarmar 在路上 ……

5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什么是电影。什么是光影的真实。。。

56分钟前
  • kindsos
  • 推荐

拍戏是个扯淡的工作,胃病熬来了,睡眠常常严重不足,整天随着大队人马共作息,个人感情问题也渐渐成了大问题,甚至逢年过节生日聚会都在片场随便过了,想想这么多年最对不起的人确实是自己的家人。记得当年刚入行的时候有连续三年的春节都是在剧组过的,大家聚餐虽热闹,心理却也总不是滋味。★★★★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一星是給李生真身的

1小时前
  • 林檎
  • 力荐

流光飞舞 镜中旅途。我的賓哥 你在哪里等着?

1小时前
  • 蘇湛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