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辈

动作片其它2013

主演:沃尔克·布鲁赫,汤姆·希林,卡塔琳娜·舒特勒,米里亚姆·斯坦因,路德维格.特内普特,马克·瓦斯科,亨丽埃特·李赫特-罗赫,戈茨·舒伯特,希尔德加德·斯罗德,克里斯蒂安娜·保罗,西尔维斯特·格罗特,艾琳娜·莱辛,卢卡斯·格雷戈霍威茨,马克西姆·梅米特,约翰娜·加斯多夫,Peter Kremer,特里斯坦·皮特,大卫·齐梅尔席德,乔尔·巴斯曼,Anne Diemer,卡瑞娜·普拉赫特卡,萨缪尔·芬齐,朵卡·格莱拉斯,柏恩德·麦克·莱德,马克·哈洛夫,缇诺·麦威斯,安东尼奥·万内克,本杰明·特林克斯,路德韦格·

导演:菲利普·卡德尔巴赫

播放地址

 剧照

我们的父辈 剧照 NO.1我们的父辈 剧照 NO.2我们的父辈 剧照 NO.3我们的父辈 剧照 NO.4我们的父辈 剧照 NO.5我们的父辈 剧照 NO.6我们的父辈 剧照 NO.13我们的父辈 剧照 NO.14我们的父辈 剧照 NO.15我们的父辈 剧照 NO.16我们的父辈 剧照 NO.17我们的父辈 剧照 NO.18我们的父辈 剧照 NO.19我们的父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15

详细剧情

  1941年,德军准备入侵苏联,德国男青年Wilhelm和他的弟弟Friedhelm响应希特勒的号召应征入伍,即将奔赴前线。女青年Charlotte立志为国家服务,成了一名女护士,也将前往战场救助伤员。女青年Greta美丽活泼,歌声动人,她希望有朝一日成为一名女歌星。她的情人是一个犹太人Viktor,他是一名裁缝的儿子。五人是最好的朋友,他们在启程的前夜载歌载舞,喝酒庆祝,约定圣诞节再相聚。  分离之前,他们都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分离之后,他们的命运便和这场战争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一辈的德国人来说,这是他们的父辈、他们的母辈对于这场战争的记忆。

 长篇影评

 1 ) 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感

二战相关的片子看的不多,这一部还是很让我有感触的。
没有哭,但能把人看抑郁。因为基本没有卖温情的点。
角色塑造得都很真实,渺小的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的无力感表达地非常好,也很引人共鸣

Wilhelm虽然因为旁白担当知道他肯定不会死,但是Friedhelm以为哥哥死掉的时候那一段真的很……和之前在一群白衣苏熊前面狂奔的他自己那段,照应得很好,虽然是战争片里常有的亲友便当然后爆种的桥段,却很戳泪点
E1中杀死苏联政委对于兄弟俩都是一次考验。Wilhelm给苏联人递烟,射击前的犹豫。Friedhelm无意间踩入爬满苍蝇的泥地……弟弟在一开头第一次说“战争会暴露出我们最坏的一面”的时候,还是一个对现实有些不满,抱着双臂在冷眼旁观的青年,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完全领会它残酷的意思。他一步步走过来,试图在这场他一开始就有抵抗心态的战争中活下去,做了很多违背自己的事。所以,他最后也没有办法在波西米亚森林里举起手来投降。和哥哥一起逃走的士兵说,“我杀了12个人,一个人都没有救。”Friedhelm的手上有多少无辜人的鲜血呢?他看得最透,一开始最消极,后来理智到冷血,但是到最后,他心里那个爱看书的男孩子还是无法原谅自己。“一座巨大的屠宰场”,弟弟知道他们的所做所为都没有意义,却也知道自己没有退路。这才是最让我觉得伤心的。
他提议让苏联的农民去趟雷;披着苏联人的衣服从电报站逃走;给水井下陷阱的农民被枪决,他给没有准头的新兵的执行对象补射;跑出谷仓的波兰小孩被他的子弹打中了;绞架也是他拉的绳索……“有时候不能把自己当人”。弟弟最后无路可退,死亡像是种赎罪,又像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再面对这世界,只能在死神的羽翼里得到一丁点解脱。

Viktor是最像受害者的角色,(其实他的父亲和兄弟俩的父亲也都是我非常在意的人物)德意志的犹太人,顶着这种身份的Viktor应该非常挣扎。游击队也排斥犹太人,他为了生存下去沉默着,直到在开满白花的铁轨边,他拉开一节节车厢的红门。那个上午是很多人难以忘怀的上午吧。
他活到了最后是遇到了多少好人,波兰姑娘,农场主的儿子,游击队的队长……Greta那么爱他,却一点都没能帮上他。但是他终究活了下来。保住了仅有的一条性命,这是有多幸运。

Charly一开始很单纯,非常天真地怀着爱国心去做护士。她很坚强,勇敢,不然也不会升任这份工作,难得的是,她到最后心还是软的,体贴伤员,对苏联护士露出笑容。莉莉亚和得知Wilhelm的死是对她比较大的考验吧。她挣扎着做出的选择,可能有人会觉得很不对,但是有更好的办法吗,如果你是她。
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是对是错,或者说在战争中说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就连中立的红十字也无法稳住心里的天平。E3最后一段,回放了一开头的记忆。才突然觉得那时候梳着两个辫子的她笑得多好看。

Greta可能比Charly更不讨人喜欢一点,她一直呆在后方,战况进展到那样的程度还梦想着做歌星,去米兰,巴黎演出;为了犹太男友和军官鬼混,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不愿去东线劳军,在战地像个突兀的孔雀……她看的也许最少,对战争的参与度也很低,但她却明白“我们不会赢的”。她会用讽刺的,咄咄逼人的语气说话,以为通过自己的手段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世界比她以为的还要丑恶。mein kleines Her这首歌出现了许多次,几乎每次意味都不同,一开始只是爱人的背叛啊那种偏儿女私情的性质,到最后狱中一段,BGM响起的时候声声都在心口上。也许是出于德意志军的政治目的写出的歌,也打动了酒吧里普通的男女,Greta做的很多事也许也是出于自私的目的。最后她穿着囚服,眼前的光明慢慢褪去的时候,还会想起当时穿着红裙唱歌的自己吗。

Wilhelm应该是我最喜欢的角色(确实我比较喜欢尼桑)。E1开始,他母亲说,向她保证把弟弟带回来,他答应了。父亲不喜欢弟弟,他护着Friedhelm,弟弟也不怎么领情。刚开始弟弟的消极让他相当难做,作为军人的荣誉感和作为兄长的责任感让他非常矛盾他的内心比弟弟简单一点,执行自己的任务,管好手下,尽着作为军人的义务,直到坦克战没有支援的时候,他动摇了。内心没有了支撑下去的东西,他选择了逃避
他是唯一还活着的人,他的一生比弟弟要长很多,看到了德国后来的统一,苏联后来的分崩离析……被战争埋葬掉的青年时代也会一直纠缠着他吧,但是还能活着总是好的,能喝酒,能给人祝福。成王败寇,正确的价值观都是胜者书写的,经历了从英雄到垃圾的他们,明白的比我们多得多。那些都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残酷的。我们人类自己可以比我们能想象的还要可怕。


其它一些印象深刻的镜头

Greta为了给Viktor办通行证把照片剪了,合影上有个方形的空洞
Charly站在临时医院外抽烟
Wilhelm说的那句 整个西西里都失守了 我的人却要为了半条街送命
要怎样带着自己的兵,去打一场没有胜算的战
Wilhelm掏子弹的时候相片掉了出来,弹壳落在五个人的笑容上
Charly遇到逃兵连的哥哥的时候 最后哭着说出的 我爱你
开枪打死波兰小姑娘的军官脖子上溅满了血,后来也一直没有擦掉
Greta第一次唱mein kleines Her的时候,被惊艳到了 非常柔情,又非常无奈

PS
德国人拍出这样的作品,我非常佩服。反映二战的作品,看过天朝,苏联,美国,英国等等同盟国的视角,轴心视角的倒很难见。说的故事很好,有戏剧性,也够客观,没为什么中心思想矫饰。一己之见:对WW2有感兴趣的,不是为了消遣的目的,能理性地反思战争这场悲剧的人都该看看

 2 ) 关于电影的一些疑点和细节

1. 关于主角对战争看法:
    一开始威廉汉姆显然是标准德国军人的想法,服从命令,珍视自己的荣誉,为国家而战。枪杀苏联政委那段应该是上峰的命令,基本上红军政委被俘之后都会被枪杀的,和后来红军的命令相似:党卫军一经发现无需审判直接枪毙。 这个有意识形态的原因(小胡子仇视共**党,犹太人和党是一起出现在最卑鄙人名单中的),也有瓦解对方俘虏的因素(干掉政工人员)。 并且威廉汉姆不是很瞧得起党卫军,但是党卫军权利太大,所以上尉也劝他不要惹怒那些人。 还有就是1941年的时候上尉还让威廉汉姆把政委带到僻静处枪杀,反正部队染上过于残暴的气息。这些都是德国国防军的特质,至少在西线还没有丢失,很多英军战俘还是得到了日内瓦公约规定的待遇,但是到了东线之后这些战争中仅存的人性就在无休无止的杀戮和仇恨中烟消云散
    可能是剧情太短所以很多情节的确过渡的比较突兀,比如威廉汉姆昏迷醒来的那段。
     后面主角没被枪毙而是进了缓刑营也是合理的: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的时候德军兵员已经不足,所以就让这些“国家的垃圾”去当炮灰。
2. 弗雷德汉姆的变化:
     个人感觉弗雷德汉姆是剧中最成功的一个角色:由一个厌恶战争活在书里的孩子到认识战争面目但是无力改变的战士到没有完全麻木在良心和酒精中挣扎的人再到最后让人惋惜但又无可避免的结局。
     其实弗雷德汉姆一直都是最清醒的人,从一开始就看清战争的本质,比起哥哥威廉他更加痛苦,哥哥是迷失的痛苦,威廉不知道为什么而战,他想逃避现实。但是弗雷德汉姆在进攻电报站前说的“知道我是对的又怎么样,你依然改变不了明天我们死一半人进攻的事实”.
     弗雷德汉姆的结局也是注定了的。他作为一个部队的指挥官,即使投降结局无非就是被枪杀或者弄到西伯利亚挖矿喂狼。几十万德国战俘或者回去的不过5万。战死一方面维护了他作为一个战士的尊严另一方面也许那些孩子会因此而的到赦免。苏军尤其是二战后期军纪不比德军好多少,不用说在德国的种种暴行(可以算作是上帝对德国人的惩罚)。 但是苏军在东北的暴行我想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没有什么绝对的正义,国家不够强大她的人民就会被侵略者蹂躏。
3. 波兰人对犹太人的态度
     很多人惊诧于波兰人也屠杀排斥歧视犹太人。这的确是事实。虽然很多时候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是波兰人哪怕在德国占领华沙之后还帮德国人一起屠杀犹太人,他们同样认为是犹太人抢了他们的工作掠夺了他们的财富。有兴趣的话可以查下资料,二站前波兰犹太人的比例,好像二战后只剩下几百个人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波兰人的暴行。
4. 为什么那个十恶不赦的盖世太保马丁没有得到审判
    重复一次,没有绝对的正义。为什么马丁还能继续得到工作?因为美国人需要他,及时美国人知道他手上沾满了鲜血。永远不要指望别的国家帮我们伸张正义,因为所有国家只会关心他们自己的利益。731部队指挥官石井四郎那个混蛋还不是在日本安度晚年?因为他有用中国人做活体实验的到的数据,因为美国人需要他!
    影片名“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我想并不只是指五个主角,马丁也是其中之一,那个占据了犹太人房子战后还理直气壮的像孩子们宣传反犹思想的母亲也是,我觉得这点位影片加分不少。这个就是德国战后反思的基础:我们的父辈到底做了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作为后辈应该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德国人选择了直面历史的态度,战争可以一夜间结束,但是对于犹太人的歧视不是一夜间结束的,父辈们的罪恶也不是一夜间就消逝的,德国也不是一夜间就醒悟到战争的他国对自己的伤害的。于是德国政府帮助犹太人追查战犯,资助以色列人到德国作证,于是对纳粹战犯的审判一直持续到80年代。
     也许马丁会得到他应有的结局,也许他可以永远逃脱他的罪责,但是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很多人的父辈。历史是无法掩盖和逃避的,这比一个快意恩仇的结尾更令人深思。
5. 夏洛特
    夏洛特这个角色也非常的引人深思:她善良,但是出于对祖国的“责任”他举报了莉莉娅,但是当她发现这个所谓的“责任"带来的是什么之后她人性的一面促使她最后不顾自己试图保护那个乌克兰的女孩。德国人非常的理性,忠于自己的责任,但是二战中德国做出的种种反人类的行为却也是出于盲目的服从。 朗读者中的汉娜史密斯作为集中营看守她一直认为她的任务就是看好犯人不能让他们逃跑,哪怕在审判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错误的。于是德国人二战之后开始反思他们的方向。只有敢于面对自己最丑恶的历史的民族才能真正走出历史的阴影!
6. 电影太压抑
      作为一部反战片,电影不可能让人热血沸腾。很多时候这就是现实,不是童话,葛雷德再也等不到男友的到来,因为她知道那个盖世太保的罪恶,即使她帮马丁签了那个帮助过犹太人的证明,她也会被枪杀在美军到来之前。导演还是试图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温暖的奇迹,比如莉莉娅救了夏洛特,威廉汉姆回到了德国,波兰游击队长放走了犹太人。 这部片的主题超越了战争本身。战争没有胜利者。当仇恨交织在一起无法解开时,也许我们应该放下仇恨向前行。


     感觉国内的抗战片还没有摆脱仇恨的主题。我想我们永远不会也不应该忘记我们曾经的苦难,但是如果整个民族活在一种疯狂的复仇火焰之中,这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结局。我想我们要记住的除了我们所受过的苦难,更要记住的是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一个每个人都认真尽好自己的责任理性的社会,那么我们还将遭受这些苦难。我想我们要记住的不是如何去复仇,如何去把我们曾经的苦难远远本本的奉还,而是要记住的是永远让真理在我们大炮的射程内,要记住的是我们要强大到对手不敢有对我们的妄想与企图。 我更希望我们能勇敢的面对自己曾经的黑暗历史,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做一个强者。

 3 ) 向《我们的父辈》致敬

 每年反法西斯胜利周年纪念,西方战胜国,总会拍摄一些记录片或者影视作品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我做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保持了从高中到现在人到中年一直在二战题材上长久“追剧”,包括研究二战的书籍、回忆录、记录片、影视作品(国产抗战剧属意淫产品,侮辱智商及篡改历史,幸好国产剧走不出国门,丢人现眼范围还不算太广!),当然,年龄增长了阅历增加了,阅读的范围扩大了,对于二战的胜利也已经没有了年少时正义与真理最终胜利的喜悦,这个胜利对于自由世界,是利用一个极权战胜另一个极权,对于东方的百姓,不过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今年5月,很偶然的在“人人影视”下载了一部好片,《我们的父辈》,难得一见的德国人拍摄的二战题材电视MINI剧,三集,每集90分钟。 故事描写了5个德国年轻人,在苏德战争开始的1941年到1945年战争结束后的遭遇。五个年轻人分别是二个国防军(哥哥是中尉弟弟是士兵),一个战地护士、一个犹太人、一个德国乡村歌手。五个好朋友中有二对恋人,国防军中尉和战地护士、犹太人和歌手。兄弟俩奔赴战场前,五个好友还快乐的聚会,大多数人乐观地相信最迟圣诞节就会结束战争,只有忧郁的弟弟悲观地预言:战争会让我们最坏的一面呈现出来。果然,战争挟持了所有的人,每个人都被时代的洪流裹协着,沉伦。
        
         我一直认为,所有的战争片的主题只有是反战的,才是道德的。(最痛恨的场景,是小战士以撒娇似的口气对首长说,首长,什么时候能上战场啊?首长笑咪咪地抚着战士的头,着急了?放心,有得你打的!)《我们的父辈》中的战争场面,残酷而血腥。滚滚的战争车轮,就象一个大绞肉机,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只留下黑压压的苍蝇在草草掩埋的仍旧汩汩地冒着血的大地嗡嗡狂欢。战场就是屠宰场,每个血肉之躯都是待宰的羔羊。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就这么没有任何意义的逝去了,不论是想在俄罗斯广袤大地上有块土地娶妻生子的德国农民,还是想赶在夏季开学之前到德国大学去读哲学第系的65岁德国母亲的老来得子。战争摧毁了一切温情,剥夺了人的尊严、理性、信仰,做人的底线一降再降。战争对于被侵略国的民众而言,更是灭顶之灾,影片中有很多杀戮场面,不煽情却令人冷汗直冒,被俘的苏联军官、犹太女孩、为报复波兰游击队而选中杀一儆百的波兰男孩……全部一枪毙命,而最震撼的是在死亡之前,每个人,不管是苏联军官波兰游击队员,甚至是犹太女孩和波兰男孩,虽然发抖却一个都没有求饶。毫无疑问,每个人都目睹了太多死亡,所以一旦轮到自己,根本就不存在逃脱的幻想。
     
        任何优秀的影视作品不可能没有丰满的人物,剧中的五个主人翁,虽然性格迵异,但至少热情、善良,怀揣着自己的梦想。然而在战争的狂潮中,个人的命运根本掌握不在自己的手中,在各自的挣扎求生路上,不管最终死去的还是侥幸活着的,所有的人已面目全非。其中,兄弟二人性格发展、最后的命运,尤其让人唏嘘。
       哥哥Wilhelm在剧中是作为叙事者来讲述五个人的命运的,他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人,英俊整洁、严谨克制有责任心。他是德国国防军不是盖世太保所以他希望战争就是战争,不要滥杀无辜,他有着做为军人自己的底线。当他手下的战士一个个在眼皮下眨眼逝去,残酷而荒谬的现实让他彻底醒悟,他做了逃兵在乌克兰的乡村捕鱼烧饭活一日算一日,被抓捕后侥幸逃脱死刑变成缓刑(估计是德军人员伤亡实在太大,所以有生力量再不能随便损失),他顽强地活着,忍受着变态的上司的折磨,尽他的能拯救无辜(拿着汽油桶遵命烧掉乌克兰普通农家,看到和善的老夫妻二人终究不忍下手,宁可承担不服从的后果)。而因为他的本质是强大的,所以那个上司虽然想凌辱他却总是不得手,最后上司趁着酒劲想加害他时,反被早有防备的Wilhelm所杀,再次逃亡。
        弟弟Friedhelm却是一个矛盾纠结的人物,看完后怅然不已,郁闷难忍。Friedhelm本是一个书虫,在入伍时候不忘在包里塞上书。哥哥说:战争使男人成长。他却说:战争会把我们最差劲的一面呈现出来。在一群被极权控制的宣传机器洗脑的”群氓”中,只有他一开始就敏锐地看到战争的本质也因此被排斥甚至被“殴打”,初上战场,他的眼神悲悯而清澈,他努力保持人性的纯良与慈悲,在哥哥受命枪杀被浮苏联军官后,他的眼神是投向哥哥的无声的谴责,在亲眼目睹乌克兰犹太女孩被盖世太保射杀,他的痛苦无以复加,这是一个完全疯狂的世界。
         同时他又是懦弱的孩子气的,严厉的父亲看不起他的善良他的怀疑精神,而母亲偏爱着小儿子临别嘱咐大儿子一定要让弟弟活着回来,再加上上面还有一个这么“主流的”优秀的哥哥,这样的家庭小生态注定了弟弟最初的性格。他满心不情愿地走上战场,然而已不可能独善其身。他玩世不恭地对待战争,所以他故意在敌机夜晚侦察时猛吸一口烟,引来敌机的轰炸。(我想在他的心里,这还是别人的战争,与他无关。)
       哥哥有点说对了,战争让男人成长。虽然这个“成长”,是指泯灭良知,为了保全已方的生命,无所不为。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Friedhelm的柔软的心一点点钝化。他是聪明人,一旦当他明白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他立即转变为生存主义者。在苏联的沼泽地,Friedhelm最先建议用俄罗斯的农民开路排雷(此时,换哥哥惊诧地看着弟弟),“战争会把我们最差劲的一面呈现出来”成了对他自己的预言。他真正参加了这场战争成了一名优秀的德国士兵,也一点一点丢掉了自己的心。死亡已经拉开序幕死神已经紧紧跟随,因为你的心被消灭了,你的思想被消灭了,那么你还存在吗?
       但是这是一个年轻的生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即使心灵枯萎了了,还是身体还是本能地要活下去的。即使目睹哥哥被炸死(实际没死),他疯狂地冲进苏军的电报站,但此刻他是想活下来的,所以当苏军卷土重来,他穿上死亡苏军的衣服,仗着会俄语的优势蒙混逃生,却差点死于自己人的枪下。
       重伤的Friedhelm回到德国,父亲冷言相对,母亲喜极而泣,街边咖啡店的无知少年羡慕他的军功章问长问短。伤愈后他扔下哭泣的母亲决定回到前线。他决心为了德国而战。在大厦将倾之际,向死而生。回到战场的弟弟冰冷、残酷,如一具行尸走肉,毫不手软地杀死少年、绞死因游击队而被报复的民众,冷漠地对待做为党卫军的德国刽子手但执行他的每个命令,他的眼神没有一丝生机,没有乐趣,也没有痛苦,他把自己彻底地变成了最可恶的德国纳粹。唯一能看出原来的一点点人性力量的,是杀死党卫军放走好友犹太人维克多。本片中人性的复杂,让人回味无穷。
       他的死显然在自己的计划当中(因为他本性的善良、因为他心里善与恶的交锋,他是不可能原谅这样的自己这样的恶的。也因此真正恶贯满盈的纳粹战后反而摇身一变成为政府工作人员),战争马上要结束了,他告诫12岁的德国童子军投降苏军不要送命,在五个朋友的合影上给朋友写下遗言请老头战友转交(很写实,到战争的最后阶段,有经验的,壮年的德国战士死的差不多了,老头和孩子也上了战场),自己自杀似地冲入枪林中,中弹身亡。临死,他的眼神终于回复了年少时的清澈无辜。
       弟弟的生命是个悲剧,而因为其原本的美丽,这个悲剧更让人心痛。当然 这个悲剧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当时所有德国人都还对一战后德国做为战败国的命运记忆犹新,所以,德国很多知识分子,在1943年明知战败不可避免,却主动报名参战,这是当时社会整个的大的背景,脱离开这个背景人物的心理转折就不可理解。但为什么弟弟不能象哥哥一样实现自我救赎?同样的背景但还是有个体的选择,弟弟和哥哥一样是有独立思辨能力的人,甚至他比哥哥更早看穿真相。但弟弟不具备哥哥的成熟与骨子里的坚韧,所以他不能一直守护好自己的底线自己的心。战争释放了他心底里的所有的恶,这种恶也是大多数正常年代里本应善良正直勤劳思辨的德国民众心中的恶!
       

       总体而言,《我们的父辈》是很有诚意地对待那段历史的。影片的开始是以苏俄战争为起点,已经很了不起。因为众所周知,欧洲战场公认的二战起点是以苏德共同入侵波兰开始,两国共同瓜分了波兰。甚至并没有着力描写苏联红军反攻德国本土时的烧杀抢掠,对德国包括东欧妇女的一路轮奸。个人认为,哥哥战争后期被俘进入苏联“古拉格”(劳改营),在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里劳改,十几年终于回归德国,才更有代表性。但显然德国制片方要更克制一点。(当然,我并不认为苏联把战犯送到劳改营是不对的,美国人也建立了臭名昭著的莱茵大营。既然做了恶,必须受到惩罚,才会不敢再犯!以德报怨,只会让侵略者认为自己本就没有错。这一点,中国人比谁都明白)片中表现的整个东欧百姓的反犹、波兰人的游击战导致党卫军的报复,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德国人在为自己辩护,不过我认为这确实是历史的事实,战争的本来状态。在描写犹太人和波兰人,制片方应该是动了点心思的,德国犹太人(五个朋友之一的Viktor)、波兰犹太人(医生lilya)在片中的形象都是聪明、勇敢、宽容、理性,和Viktor 一起逃出运送犹太人到集中营的火车的波兰女孩,也被塑造的坚强、果断、机智。我想,充分体现了德国人对被侵略的、被侮辱的赎罪心理。
        以一个战败国的角度来记录历史,自揭伤疤,而且是外科手术般地大动作,向后代向世人展示自己民族曾经犯下的涛天罪行,以教育后代,永不再犯。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人真是让人尊敬。
        多么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也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史诗般的影视作品,不管是关于抗日战争的,还是关于那场大饥荒关于文革的。
        往事并不如烟!

 4 ) 战争杀死了一代人

       弟弟从心底里排斥这场战争,他吊儿郎当地吸烟,就是想挑战权威,别人在意的,自己非要破坏一下,没想到真惹来了空袭;他想当个预言家,“战争只会揭露我们最差的一面”,确实被他说中了,儿时的五个伙伴,因这场战争,都显露出了心灵的阴暗面。
    但当时他说这话的时候,恐怕自己也想像不到它的真正含义。直到作为俘虏的苏军政委被处决、犹太女孩在他眼前被射杀、与他一起的兄弟踩中地雷后绝望地自爆……战场上的无原则、战争的不合理,震撼地呈现在他面前,他不能摆脱这个现实的世界,只能融入这段不容任何人选择的历史。不怪他转变的快,因为要想存活,就必须要转变,何况他是那么聪明的人,在对人类自相残杀绝望的同时,他用自己的良心祭奠了这史无前例的杀戮。
    
    哥哥一直保护着弟弟,直到战争的败迹已经很明显的时候,也是如此。夺取电报站的那次战役,下命令的一瞬间,他看到了自己的弟弟,出于本能,他让二班打头阵,弟弟隶属的一班殿后。但事实上,已是老兵的弟弟根本不需要他特意的关照,何况此时的战场上,所有前线作战的德军士兵面对死亡的概率几乎没有高下之分了。
    他是灰犬连队的中尉,作为头儿,本职工作就是带领他们冲锋陷阵。但是这场战争的残酷让他自己也崩溃了,当他一个人离开战场的时候,他脑中的原有的情感全被战争撕成碎片了,他的连队,他的弟弟,他对母亲的誓言,他的爱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成了飘渺的虚幻,他只是一步步地远离……远离他无法面对的事实、远离他难以承受的责任。他的内心其实是脆弱的,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和连队兄弟的死亡暴露了他的弱点,他只是一个平凡人。
    可以说,他的弟弟更坚强,从他看清这场战争的杀戮性后,他便抛弃了自己的信仰,无欲则无求,没有对战争的胜利抱有希望,在面对战争失败时也就不会做那些无谓的历史归因了。他要的只是和平和亲情,但是战争将这一切都毁了,再也回不到从前,所以他选择了死亡。他对待自己的冷血,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的无情。这是那一代人必须面对的,如果历史也有情感的话,那么是历史终结了winter的生命。
    只是,当他知道自己哥哥还活着的时候,他内心想的是什么?是否是他平静的外表掩盖了他内心的激荡和挣扎?当时看不透,直到他自杀式的行为才明白,他是用自己厌倦了的躯壳换回了所有人的本性和灵魂,包括他自认为他早已失去的。
    但是,winter,你有曾抛弃过自己的灵魂吗?

 5 ) 把好莱坞100年来所有的战争片加起来,也比不上德国佬拍了一部我们的父辈

有人说:你之所以热爱战争的唯一理由,是你没有经历过它。

看看现在网络上满街的热血男儿吧。
天天恨不得踏平越南征服日本。
当一个大国崛起的时候,
不妨看看另一个大国是怎么毁灭自己的。
看看那些人民有没有一个人从战争里得到半点好处。

中国的二战电影把战争拍成了动画戏剧,敌人弱智脑残脸谱化。
美国的二战电影则把战争拍成了英雄游戏。
每部电影都打着反思战争的旗号,
但是有几部电影是真正反战的呢?

这是一部在剧情上并无惊喜的电影,
但是扎实的说故事能力,
和克制的煽情,
还是能让每一个观众一秒不走神地看下去。
我们几乎可以不用等剩下的8个月,
就断言这是2013年最好的剧集了。

 6 ) 毁掉的一代

   看完了德国制作的三集电视连续剧《我们的父辈》,第一个念头就是——推荐!极少向朋友推荐电视剧,因为电视连续剧像“宇宙黑洞”,再多的时间都能吞噬;众口难调,可别弄巧成拙哟。但《我们的父辈》不一样,它制作的精细超过了一般电影,它只有三集,加起来4个半小时,相当于一部上下集的电影;最主要的是,电视剧会触摸到我们心底最深处的一些问题,对我博客有兴趣的朋友也一定会对它们感兴趣,从“我们的父辈”的生活轨迹里找到自己那些似曾相识的脚印。
     电视剧的开始是五个德国年轻人一次在柏林的聚会。那是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的前几天。这是五个自小就嬉戏在一起的大孩子,其中W和F是兄弟,V和G、W和C是两对恋人。聚会又是唱,又是跳,充满了狂欢的气氛。F虽然想当演员,对战争不感冒;V虽然因为是犹太人,有心事,但是此时此刻他们都沉浸在第三帝国的胜利之中;他们崇拜元首,信仰“国家社会主义”,他们为自己是纳粹国家的一份子而深为自豪。他们认为“解放全世界的战争”很快便会结束,因此约定当年圣诞节重聚。W和F应征入伍,到了第一线;C当了野战医院的护士。当他们一身戎装或者一身白衣,是何等意气风发呀!
    微妙的变化是从进攻莫斯科开始的,“速战速决”的许诺失灵了。元首的话也不是句句正确,一句顶一万句的呀。大雪、严寒、激战,多少兄弟不是被子弹打死就是冻死。原来第三帝国的卐字旗并非战无不胜。思想的变化往往是从动摇开始的。以后的事越发不可理解了。W和F亲眼看到了犹太小女孩在他俩面前被击杀,他们也执行过处决被俘的苏军政委的命令。这些事让他们震惊,让他们对自己投身的事业的正义性有所怀疑。可是怀疑有什么用?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们不断地枪杀着敢于反抗的俄国居民,你都很难分清他们是被迫还是自觉自愿的,因为你不杀他们,他们就会杀你。就像弟弟F早就说的,战争把人那坏的一面全都暴露出来了。希特勒开始走下坡路了,军队里弥漫着失败情绪。越来越多的官兵知道这一切毫无意义,可是更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这种日复一日的绝望终于使他们精神崩溃。哥哥W一开始充满了战士的荣誉感和照顾弟弟的责任感,他把带好士兵、执行任务当做天职,最后他选择了逃避,进了“逃兵营”,差点被处决。弟弟F性格有点反叛,当他的手沾了越来越多的鲜血,他选择的是自杀——跳出壕沟,让苏军的子弹把自己打成蜂窝,为的是告诉身边那些充满英雄主义幻想、跃跃欲试的“童子军”,战争有多么残酷!
   再说那三个。C是个特别坚强、勇敢和纯洁的女孩子,梳着两根大辫子,笑起来不知道有多甜美。她工作负责,升了护士长。但她无意检举了一位犹太护士,一直被悔恨咬噬着。G爱唱歌,梦想着当歌星,到巴黎和米兰演出 ,不愿去东线“慰问演出”。为了让犹太男友V逃出德国,她和高官鬼混。她是最没有“政治头脑”的,但连她也认识到“这场战争是打不赢的”,可是最后也被那位高官送进监狱枪毙。V的经历最复杂,因为是犹太人,所以更多的磨难。女友卖身救他,其实是个骗局,他依旧被抓进集中营。他逃出来,参加了波兰人的游击队,波兰人也“排犹”,他只能装聋作哑,避免暴露身份。可是他的命运最好,遇到了许多好人,得以活了下来。
    电视剧的最后,五人聚会成了三人会面,一样的房间,屋非人更非!不禁想:战争带来了什么?不光是死亡,生者也将永远肩负着沉重的包袱。战争的残酷现在成为了共识,这是理性和人性的胜利。可以说,死掉的永远是“工农子弟”居多,几百万,几千万,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条生命和一家子的希望。胜利者和失败者在许多情况下都只是“炮灰”,“炮灰”而已,不管为他们建了多高耸的纪念碑。
      这部电视剧最引起我思考的是“我们的父辈”,他们这代人的命运。他们勇敢、热情,他们热爱祖国和人民,他们追求真理、崇尚正义,他们本该是英雄,至少也该有即使不辉煌也充实丰富的人生。可是他们的一生最后还是被毁了。有的成了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有的历经苦难,家破人亡。他们纯洁的情感被谁利用了?而极权主义者又是怎样给年轻人洗脑,把他们“调教”成螺丝钉一样的驯服工具的呢?……祖国、人民、伟大、幸福,这都是最诱人的字眼,而希特勒们恰恰是用它们来捕获了年轻人的心。其实任何主义或信仰,要求的就是信徒的献身。丑恶的历史不断重演,善良的人,你不能不警惕哟!
    电视剧是以W的口吻回忆的。W 活到了现在,他不但看到了希特勒的覆灭,还看到了柏林墙的拆除,看到了苏联的分崩离析,同时也看到了昔日“共产世界”的涅槃重生。整个电视剧是借他的回忆来展开的。他没有回避历史,没有回避自己的罪恶。他让你体会到了小人物在大环境里的无力感,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和无奈。啊啊,历史的洪流卷走了多少生命!
    这部电视剧在豆瓣网上被评为空前高的9.7分,不少观众说,如果是电影,可以去奥斯卡拿小金人。我想,如果您看腻了“手撕鬼子”一类抗战神剧,不妨也来审视一下“我们的父辈”,至少,当我们已经成了“父辈”乃至“祖辈”的时候,头脑会更加清醒一点。


  
  
                                
   

 短评

五根主线的切口都非常不错,特别是男主和弟弟在战争中的生存之道与良知之间的权衡对比尤为精妙~~昨晚一口气看完,欲罢不能。。现在萎的一比。。。。

2分钟前
  • leon_takeuchi
  • 力荐

“战争最大的胜者是苍蝇,人类的血肉喂饱了它们。”

4分钟前
  • 白熊启动子
  • 力荐

对普通人来说,战争无胜者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深夜,把前天买的蓝光碟一口气给看完了。感觉好像过了一个世纪般漫长。

9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主角有犹太人可避开了奥斯维辛、有军官士兵但没有过多的炮火硝烟。它始终关注着战争如何把人性最坏的一面暴露出来、如何摧残那一代人。五个人都有选择的余地,选择活下去未必比敢走向死亡更有勇气,可是内心终究有一部分已经死在1945年了。

13分钟前
  • fiona
  • 力荐

胶片的颗粒感最适合战争题材了,德味儿,毒

17分钟前
  • 好想当反派
  • 力荐

第一次从德国人的视角看二战,同样十分震撼!战争能把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挖掘出来,直至失去人性!

20分钟前
  • wind288
  • 力荐

几乎完美的电影。但德语片名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母亲还在父亲前面,(不懂德语,查翻译软件的),不知道为啥我们直接节译为《我们的父辈》?文化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做的每件事都会影响到后面的人。而且这个片名也导致我在观看之前一直以为,这是个主要讲战场和男人的电影,没想到女性在电影里戏份那么重。

22分钟前
  • 花边阅读
  • 力荐

爱国有时候是件恐怖的事情,而战争的胜利永远属于手握权力的人。★★★★

2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战争只会揭露我们最差的一面,起初以为是拼搏,最后沦为无望的等待,几代年轻人变成时代洪流里的殉葬品。

30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不知这部片怎么担当得了那么多赞美,整个欧洲战场东西战线上也能时常偶遇家书还还凭什么抵万金!

33分钟前
  • 大圆满
  • 还行

战争是残忍的 没有经历过的人 怎么有资格说风凉话 没有亲眼看到死亡 怎么会拼命求生

36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推荐

如果你要用好莱坞火爆大片的兴致来看本作,那你百分百会失望。本片从头到尾一直很压抑,和《从海底出击》有得一比。五位主人公五种不同的视角,相互独立却又共存,其实纳粹军官马汀可说是第六主角,他代表了虽然邪恶、但被包庇的那类。第三集没有冤枉波兰人,整个欧洲都在反犹,远不止德国。

40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时代洪流裹挟下的一代人,分不清真假、辩不明善恶。最厌恶战争的一个成了冷酷无情的杀人机器,最坚定果敢的一个成了迷茫的逃兵,最渴望报效祖国的一个为了敌国护士留下,最骄傲光鲜的一个困于阴暗牢笼里凋零……战争一起,人性首先被牺牲,继而正义真理等也难以幸免。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我们的父辈的故事

44分钟前
  • 麦琪不爱吃芋头
  • 力荐

好评!编剧睡醒了的故事是多好啊!

47分钟前
  • HestiaGnade
  • 力荐

德语名叫《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是什么让译者直接省略了片名的一半?就算是译Our Elder Generation也不该译成父辈,第二性在简中语言体系里再次隐形。

48分钟前
  • Shannon
  • 力荐

第三集哥哥拿着汽油执行命令去烧波兰老夫妇的房子,当他走进老人,老人满脸褶皱问他需不需要一起吃喝点什么的时候,那个瞬间是最让我感动的。

52分钟前
  • bathball·巴思柏
  • 力荐

日耳曼民族是个多可怕的民族啊。连反省都反省得这么帅。

54分钟前
  • 比多
  • 力荐

不愿上战场的没有回来,主动为国效力的被撕裂成碎片活了下来。弟弟最通透,大环境下的无力却一路自主选择直到死亡;哥哥崩溃的嚎叫像是一场巨大的梦魇。结合纪录片看,剧拍得真的非常克制严谨又沉痛。只有不曾经历过死亡与战争的人,才会高叫着将一切付诸于武力。到最后才发现,那年他们不到二十岁。

56分钟前
  • 某J。624
  • 力荐

一定要和幕后纪录片一起看。严谨的历史态度和克制还原叙事,想必德国人自己回顾历史内心同样痛苦,但也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将父辈的苦难变成子孙的财富,无论如何都不要美化战争、粉饰战犯。日本人你们怎么就不知道学习一下。

1小时前
  • 沉歌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