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

爱情片其它2015

主演:科林·法瑞尔,蕾切尔·薇兹,约翰·C·赖利,蕾雅·赛杜,奥利维娅·科尔曼,本·卫肖,亚里安妮·拉贝德,罗杰·阿什顿-格里菲斯,迈克尔·史麦利,杰西卡·巴登,昂格利基·帕普利亚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

播放地址

 剧照

龙虾 剧照 NO.1龙虾 剧照 NO.2龙虾 剧照 NO.3龙虾 剧照 NO.4龙虾 剧照 NO.5龙虾 剧照 NO.6龙虾 剧照 NO.13龙虾 剧照 NO.14龙虾 剧照 NO.15龙虾 剧照 NO.16龙虾 剧照 NO.17龙虾 剧照 NO.18龙虾 剧照 NO.19龙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9 21:22

详细剧情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虚构的近未来社会,居民的婚恋受到严格控制管理。根据规定,单身者要被集中移送到一个酒店里,他们必须要在45天之内找到一个匹配的伴侣,失败者会被转化为一种自选的动物,并被流放到森林中。为了延长45天的期限,酒店里的单身者们还会到森林里狩猎其他逃亡的单身者。  本片的主人公大卫(柯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 饰)与一批单身者一同被送到酒店,他忍受着这里的各种严苛规定,同时也积极在酒店提供的各式各样的相亲场合中寻找伴侣。眼看期限将至,大卫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尝试和一个女人配对失败后,他逃到了酒店外面的森林,逃亡的单身者居住的地方。然而,在这个单身者反抗酒店制度的栖息地里,又有着另一套截然不同的制度……

 长篇影评

 1 ) What is this which they call love?

"Partner or Life"和"Love or Life",这或许是酒店和森林里的两组主要意象。

在酒店里你只需要找到你的“伴侣”,没有人在乎这段关系的因由和内在,只要两个人能“维持”下去,就能被群体所接受,然后继续生存下去。

在森林里你在生命的威胁中被迫反复确认你的“心意”,因为没有人在乎你的情感是否真实,只要你被发现表达爱意,就会被群体所抛弃。只有你能为自己的生命价值负责并且认真思考。

"One day, as he was playing golf, he thought that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pretend that you do have feelings when you don't than to pretend that you don't have feelings when you do."

本老师的角色为了生存,选择前者。他看上的女孩总是流鼻血,于是他偷偷在泳池边上用力磕自己的鼻子,在走廊的桌子上用力磕自己的鼻子,假装自己也总是流鼻血。因为这个理由,他和她走到了一起。(本老师把自己的脸用力砸向桌面时心都揪紧了)

男主为了生存也打算选择前者的,所以他同那个流鼻血的女孩跳舞。但是当那个宁愿在最后一天自杀的女人来勾搭他时,他发现伪装自己的真情实感实在太难。于是他终于选择了一个“没感觉”的女人,一个冷漠无情的女人——他以为自己只需要伪装成同样冷漠无情就好了。所以他平淡地和她谈论跳楼的女人,平淡地看着她(假装)被呛到窒息,直到他们结成了伴侣。但是他没想到这个女人还是没有完全相信他,并且通过杀死他已经变成狗的哥哥来试验他。当然他的伪装被拆穿了。

于是男主逃往森林。Partner or life,他想要生存。

然后他遇到了真爱。她救了他一命,他捉来她喜欢吃的兔子。最开始这就是一切。然后他们越发难以控制,就像上面那段女人的旁白,人总是很难隐藏这种“感觉”。他们用手势交流,甚至完全摆脱了语言。他们终于说出爱意,准备逃离森林去往城市。这时,女人被leader用治眼睛的理由骗去城市,双眼致盲。回来后男主并没有放弃,他每天陪着她做触摸认知练习,还许诺说要教她德语。最后他决定拿生命冒险,把leader扔进逼他给自己挖的坑里(留着leader的脸因为leader曾告诉他如果不覆盖住脸,会被野狗咬得面目全非),躲开酒店的车,逃进了城里。

我并没有听清楚为什么男主最后要试图刺瞎自己的眼睛,所以我也不知道最后女主能等到什么,但是我确定男主说出"I love you"并带着她一起逃离时,他想要爱情。

另外,当男主冲到本老师的游艇上拆穿谎言,本老师的partner扇了他一耳光。或许是真爱,或许是恐惧,恐惧如果作为基础的谎言被拆穿,“家庭”与“伴侣”的关系将会走到尽头。

酒店里是“婚姻”,婚姻可以基于谎言,但是不要被拆穿。森林里是“爱情”,爱情可以自由选择,但是却困难重重。当爱情遭遇森林中的障碍,它就试图逃往城市,以婚姻与家庭作为自我保护。

片子结尾那首歌,《Τι Είν’ Αυτό Που Το Λένε Αγάπη》(What Is This Which They Call Love),挺点睛的:

Τι είν’ αυτό που το λένε αγάπη
τι είν’ αυτό, τι είν’ αυτό
που σε κάνει να λες το σκοπό
σ’ αγαπώ, σ’ αγαπώ, σ’ αγαπώ

What is this which they call love
What is this, what is this
Which makes you to say in the end
I love you, I love you, I love you

 2 ) DID U C

UGC Les halles ,下午一点半场,就像所有的下午场,老年伴侣总是很多,不知道他们看完此片有何感想呢。
开场前另一部电影预告里出现了Monogamie est pire que tout这种有预示性的句子。电影节奏很好,细节和隐喻非常多,演员表演非常细腻:冷酷女和科林结婚后在床上欲言又止的模样。森林里慢镜头捕捉Loner的场景很过瘾,工作人员抽烟也很过瘾,背景音乐放的俄罗斯音乐,画面色彩单调阴暗,似乎永远在下雨似的。荒诞又冷漠。非常自然得荒诞着,乃至看完后,即使作为一个情节癖,也没有”男主(配)为什么要...呢?” 的提问。Bah...荒诞电影嘛,细节都是其次。我不关心什么中产阶级的矫情情节我也无意把电影和对现代社会种种方面的批判联系 一起。

Did we ever see love?
Hotel是一个翻版的美丽新世界,没有什么生物本能需求是物理疗法治疗不了的,更不用提道德。婴儿热爱鲜花和故事都可以用电击进行矫治,Jerk off当然也可以用热面包机治疗。不过hotel里打怪升级的条件是爱情。我没有见过爱情,因为我很难证实这是一场个人的幻觉,还是注视下集体的意淫。最近在读波伏娃,伴侣关系的本质是保证物种延续,那么是不是只要match,跟谁凑合着过都一样。Heartless woman装死结束后说的一句话就是”we are a match“。大家没有在谈爱情哦,我们在谈配对。要成为一个配对,总要一个合适的理由:流鼻血或者冷酷无情或者干脆是近视眼。一切都可以成为和对方match的一个契机,证明双人份独一无二的证据。然而你最终会发现,给她送兔子逗她开心的人,也可以不是近视的。所以爱是什么?爱人是不可取代的吗?伴侣关系的实质是什么?是不是真的存在一种套路,可以对待所有人。就像”夫妻有问题了,就养个孩子,问题就解决了,这招总是有用“一样。

这部电影我挺喜欢,还有一点:剥掉一切只剩下本质的我们,跟龙虾或者别的啥没有区别。特别是最后,瑞秋瞎了之后质问leader”你们怎么不把他弄瞎?“ 又或者 男经理对着老婆开枪,又或者,最后科林法瑞尔未归,瑞秋在卡车休息站的餐厅,点了一杯水,惴惴不安得等待他为了她,弄瞎自己。我就是喜欢所有人都那么自私自利,卑鄙孤独又可怜。

 3 ) 当单身罪不可赦

(文/杨时旸)
    像所有反乌托邦作品一样,这部《龙虾》注定是一则寓言。某种程度上说,它特别适合中国观众,因为在这个国度里,单身几乎已经被“定罪”,被歧视,被打入另册。在这里,单身似乎是一种残缺。《狗牙》的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把这种“单身罪责”的景观推向了极致。
    所有单身的人都被集中在一座酒店内,限时找到配偶,如果失败,他们将变成一种动物,在森林中被这些单身者猎捕,生死由命。单身者每猎捕一头“动物”就能延续自己作为“人”的时限一天,如果屡不得手,他们也终将被送入森林。
    像所有反乌托邦的典型设定一样,在一群顺从者之外,注定还有一群反叛者,他们拒绝在戴罪之身和成为动物之间做出抉择,他们在森林里训练自己,抵抗外部,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态度。这样一来,有趣的对比就产生了,理论上讲,那群反叛者应该是“自由”的象征,他们反抗一种强加的生活方式上的暴力,但其实,他们并不是自由的。这个群体中不允许有性和爱的关系存在。对于相爱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惩处措施。那惩罚后血淋淋的嘴唇,其实和酒店中把人变成动物驱赶进森林,没有两样。这是另一种残酷。他们看似与敌人斗争,但本质上已经成为了和敌人一样的人。
科林•法瑞尔曾在神剧《真探》第二季中扮演了一个随时都处在崩溃边缘的警察。这一次,作为男主角,境遇更加悲惨,这个挺着啤酒肚,戴着近视镜的中年男人,成为了单身罪人中的一员,但他最终逃离了那座酒店,去往反叛者的阵营,但又因为与一位反叛者相爱,而再次逃亡。相爱的本质是一种自由的选择,当任何强力所附加,都是对于自由的破坏,强迫人们配对如此,强迫人们不能相爱同样如此。
  《龙虾》向人们展示了两种被禁锢的可能,“森林”和“酒店”两个残酷的意象告诉人们,只要有强迫,无论打着爱意还是自由的旗号,最终都会变成对人性的囚禁。在那座必须配对的监狱般的酒店里,人们表演着各种乖张与谎言。而讽刺的是,在那个世界里,说谎是违法的,人们不能假装般配地结合以逃过劫难,还必须证明两人真的登对,但问题在于,在外力胁迫下,怎么可能有真正的情感?当反叛者冲入酒店经理的房间,强迫夫妻两人抉择谁生谁死的时候,经理的丈夫向她扣动了扳机,而他们每天都在宣讲夫妻恩爱的真意。那把枪没有子弹,但空枪的脆响却洞穿了彼此之间的一个巨大的谎言。而在另外的,那个反对者的阵营里,谎言也仍然同样流行。相爱的男女必须发明一套秘密手语,在众人的耳目下,悄悄传递爱意,那种压抑与酒店里其实毫无差池。乃至于最终,那场秘密的爱情败露之后,反叛者的头目不惜弄瞎了女人的眼睛。
当彼此相爱与享受孤独都不能名正言顺地进行,自由的根基就已经被挖断了。
    近年来,反乌托邦题材确实很热,但是大多都将这个黑暗的题材童稚化了,基本上演变成借由反乌托邦的壳子讲述青春爱情故事,无论《饥饿游戏》还是《分歧者》都是如此。而这部电影与那些商业化的主流大片显然有着不同的野心,它向标准的反乌托邦题材回溯。
    希腊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对于权力对人的伤害这样的题材,一直情有独钟,用寓言讲述这一切是他迷恋的阐述方式。这部电影的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或者,换个说法,导演就是想用这样明确的方式,不折衷的方式讲述这一切。《龙虾》有着标识性的、颇具压迫感的配乐,和机械的、讲述历史故事式的念白,这一切都让它变得更接近一部纯粹的寓言而非一部电影。也正因为如此,它显得有些沉闷。
    但影片的最后有一个漂亮的开放结局,男女主角逃离了酒店也逃离了森林,回到城市,他们坐在咖啡馆里,男人决定扎瞎自己,以便变得和女人再度“般配”。他们明明相爱,但却仍然固执地认为需要寻找一个能说服自己的共同点,来印证这种相爱的合法性。他们看似逃离了奴役,但实则仍然禁锢着自己。但是,直到最后,我们也不知道,在洗手间里踌躇的男人,是否真的对自己下了手。女人无所适从地坐在咖啡馆里,窗外阳光灿烂。人们必须成双成对地走过,但恩爱的面具之后一定都是一颗颗冷若冰霜的心脏。

 4 ) 原来单身真的会变成狗。。。

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也是一个身处影中,深感悲痛的故事。
在未来的乌托邦世界里,单身男女被关进城中酒店,并需要在45天内找到匹配的伴侣,否则将被送入变形室,成为一只动物。(是的,这个世界里单身是会变成狗的。。。编剧的脑洞)所谓“匹配”,是指两人有着相同的特性,而做到这点却并不容易。
一如其他反乌托邦与黑色幽默的作品,剖开《龙虾》影音的外壳,留下的只有寓言与深思。冷峻的旁白,跌宕的配乐,离奇的剧情,三者交织在一起带给观影者极大的精神压迫感,加之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不禁要问自己婚恋关系的本质。
是因为“单身有罪”,免于堕为异类的逃避;是因为身边众多人的精神强制,从中获得的解脱;是因为传宗接代,像培养植蔬一般挑选基因;还是,真的因为爱?
我明白“爱”听起来虚无缥缈,但至少我也知道“爱”也好,“婚姻”也罢,都应该是一种自由的选择,一种荷尔蒙的吸引,而非权利与精神的压迫。影片中,城中酒店与森林两者对立产生的那一刻,这个未来的自由秩序就已经被强制打破了,这个世界终究只能在荒诞离奇中越走越远了,人们用假意与乖张苟且地活着,而世界秩序里的“禁止谎言”,则更是讽刺入骨。
记得曾经玩笑般地问好友,喜欢什么样的人。答不上来。
其实不就是这样嘛,如果真能一条条罗列出来,这样的爱也太简单,简单得有些可怕了。人总要经历爱与被爱,经历孤独,经历两者都会带来的精神折磨,但至少走到生命尽头回望过去的时候,不会满怀恐惧、失望与无谓的一厢情愿吧。
如果会,那我宁愿选择走进变形室,成为一只龙虾。
影片后截,逃窜到森林中,加入到单身者行列的男主与女主日久生情,用自创的手语悄悄地传达着爱意,在单身的压抑中继续苟且,与酒店中的极端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当爱情暴露,女主被戳瞎眼睛,两人一起逃跑的时候,大家舒了一口气,觉得终有一对获得了自由。
其实,不然。
两人相识时,男主就因二者都近视而喜悦;相爱时,因为一个近视的男人吃醋;就连影片最后的开放结局,所有人也在揪心男主究竟有没有为了所谓“相似”,戳瞎自己的双眼。
他们确实是相爱的吧,可是他们也早已被禁锢在了这个世界的秩序里,近乎偏执地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以证明自己的爱,逃不出去。
爱很可怕。
在家看“上海相亲记”纪录片的时候,觉得匪夷所思,写上个人信息与对对方的要求,一周后就能“条件性配对”了。
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共同生活很久的那个人不是你最爱的人,怎么办?比如,你在街上遇到一个人,就被砰砰击倒了——觉得就是他了,本该是他啊,但你已经结婚了啊,这事怎么办?
十几年后这根本就不再是个问题,有多少人以找到真爱之名离了婚又结了婚。有意思的是,促成他们离婚的人,有时不是他们再婚的对象。“你最爱的是不是我?”这是撒娇,不是在死之前可以回答得了的问题。
只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于自己,究竟什么是“爱”。

 5 ) 他走向了它的百年孤独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如果一个故事让你若有所思,往往是因为那比喻精准地反映了真实。
       该片导演称电影的本质是向社会提问,引发人们的思考。他也正是将现实中扭曲的社会现象挑选出来,放大,重组,再具象变成寓言式的故事呈现给观众,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切中要害,逻辑清晰,娓娓道来。
       在《龙虾》这部影片里,导演对故事的时代背景并没有采用区别化的影像处理,使得电影世界看上去与真实世界并无差别,虚幻与现实始终紧密衔接,揭露着同一种荒诞。
       在此片的设定中,幸福的标准是唯一的,即必须成双成对。婚姻上升到了国家管控的层面,单身有罪也被认定为真正的违法行为,连单独出门都要随时接受警察的检查与盘问。无论什么原因,只要变成单身,就会被遣送到单身酒店集中治疗,45天内不能成功配对的人,将会剥夺做人的权利,变成一种指定的动物。如片名所示,影片讲的正是主人公大卫由人变成龙虾的故事。

(一)非开放式结局

       导演虽然给出开放式结局的假象,但整部电影的内在逻辑都指向了唯一的结局:女主装瞎试探爱情,男主真的戳瞎了自己,两人结合,但随后女主装瞎被拆穿,共同点消失,关系破裂,男主最终还是变成了龙虾。
      首先从各角色行为逻辑的一致性考虑,独身阵营女首领打击婚姻阵营的方式并非杀戮,而是戳穿爱情假象,破坏夫妻关系,同时证明独身主义阵营价值观的绝对正确。所以她活埋男主其实是检验,期间男主非常顺从,并未表现出任何反抗的意思,但他并没有死,这说明他通过了考验。此后女首领震惊又失神的表情特写镜头,也说明了男主愿为爱情付出生命。

        

        为爱不惜生命的人又怎会吝惜一双眼睛呢?整部电影男主一直对女主都是真情流露,导演将男主吃醋的程度做了细致的展现(哈哈哈哈,我扶墙笑一会儿再接着说)。

       女主失明后,男主依旧悉心陪伴,谎称网球就是猕猴桃这种善意的谎言更表达出他对女主的心意。他一直苦于找不到共同点,纠结了好几天后决定戳瞎自己眼睛,制造一个共同点。 注意,戳瞎双眼是男主主动提议的,并没有人强迫他。而电影结尾镜头的黑屏,暗示男主已瞎。

       再说女主,误以为自己失明后,她对首领吼道“为什么弄瞎我,而不是他?”这一点足以证明女主对男主的情感不足以上升到自我牺牲的程度,她有充分的可能和动机选择试探男主。此外,女主在刺杀女首领失败后,女首领提议带她回森林,期间她会和女主说什么,大家自己脑补。影片结尾女主自然地向服务生道谢,以及望向窗外的镜头证明了当时她已恢复视力。
        

        真爱凤毛麟角,她如此幸运,却依然摆脱不掉渴望检验爱情的强烈欲望。然而,牺牲掉爱人以满足自我虚妄的人,又能得到什么,又将失去什么呢?
       影片中唯一经受住生死考验的爱情,最终被荒谬的试探彻底辜负。影片结尾黑暗中响起一片掌声,证明两人结合,而随后的海浪声,证明女主装瞎被识破,共同点消失,男主最终还是变成了龙虾,也许正如他最初所愿,在大海中自由、高贵、孤独地生活了百年。

(二)导演的提问

       关于人性与爱情的解读,本片导演拿捏的力道与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极为相似。
       爱情本是奢侈品,我们往往爱自己胜过爱爱情。人性自有其黑暗,也有其温情的一面,人性本身并不可耻,无需粉饰,正视即可,我们也始终都被赋予选择的权利。
        我个人并未感觉此片黑暗,黑色幽默与暴力冷峻的风格其实都是为了更好构建主题,更好地激发观众去思考。导演并没有否定婚姻制度,也没有为独身主义摇旗呐喊,而只是将两种观念的冲突具象为敌对的阵营,更强烈、更清晰地表达。导演真正批判的是非黑即白的极端主义,讽刺的是对幸福标准的固化、唯一化,揭露的是多数对少数毫无道理的摧残。
       幸福的标准是什么?它唯一么?爱情是什么?人性的真实是怎样的?人区别于动物的是什么?如果人丧失自由意志,被剥夺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人和动物还有差别么?…
        导演一句句在追问,只是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我们也无需趋同。

 6 ) 追求爱情的人,请不要太贪心

《龙虾》是希腊导演Yorgos Lanthimos的首部英语电影,用一种荒诞故事的讲述手法,反映生活和爱情的现状。

故事发生在城郊的一个度假酒店,入住的单身客人只有一个目标:竭尽全力找到另一半。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如果在45天内无法脱单,就要变成一种自己选择的动物。男主角选择成为一只龙虾,不仅出于对大海的爱,还因为流淌着蓝色的高贵血液的龙虾活得久且终身可繁殖。

酒店中有很多奇怪的规定:
1.禁止自慰,但每天有酒店服务生来挑逗你
2.禁止吸烟,因为在接吻时会有难闻的味道
3.一些设施只对couple开放,比如网球和壁球,单身者只能玩高尔夫这样的单人运动
4.不时安排表现『单身悲惨,couple无限好』的样板戏表演
5.所有住客可以通过捕猎逃离旅店的人——单身主义者——来延长自己住在酒店的时间

男主角这样评论这一切:『That’s Awful. Just awful.』

在这个架空的世界里,相爱的前提是相同。瘸子的老婆也是瘸子,贪婪的人爱上贪婪的人,近视眼爱上近视眼。人们为了找到另一半,不择手段,甚至伪装与对方相似的地方。一个瘸子男人为了跟一位爱流鼻血的女士配对,天天用撞鼻子和刀捅鼻子的方法来伪装流鼻血的假象。他说,比起单身的痛苦,每天流点儿血真不算什么。

电影里的世界也是一个看脸的世界,长相丑陋的人永无翻身之日。在一次捕猎的路上,一位已经过了最美年华的中年女人对男主角说,我爱口交,你可以射在我的嘴里,像报菜单一样列举了一堆99%直男无比向往的情节。但没有人想与她交谈,也没有人想与她交配。受不了孤单的女人最后跳楼自尽。

孤芳自赏、眼界太高的人也会落单。一名金发女子虽风华正茂,却找不到与自己一样拥有完美头发的异性,于是谁都看不上。在变身为动物的最后一天,她选择看自己喜欢的一部电影独自度过。第二天,她变成了一匹有着金色鬃毛的美丽矮种马。

男主角相信,假装没有感情比假装有感情容易。所以他扮演成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接近酒店中一位铁石心肠的女人。当他们进入情侣试用期时,这个女人居然杀死了男主角的哥哥(一只狗)。男主角哭了,女人无法忍受基于谎言的关系,要去告发男主角。

受不了酒店规则的男主角,逃离到森林里加入了『单身主义』的行列。这里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则,禁止恋爱。但男主角却与另一位单身者相恋了……

这部电影的妙处在于,一边影射和讽刺浪漫爱情的荒诞和社会架构性,一边描绘真实淳朴的爱情。当我们爱上一个人,选择追求一个人,决定跟另一个人结为伴侣,究竟是出于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还是出于发自内心的对ta的欣赏?是对安全感的需要,对孤独的恐惧,还是享受与ta在一起的幸福感?是有意识的算计,还是本能的向往去接近?

越老越孤独,越成熟越无力去爱。当一个人慢慢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学会权衡利弊,就很难再毫无保留、无私而纯洁的爱上另一个人,但也越来越能区分性与爱的区别。比如性是通过他人取悦自己,而爱是用自己取悦他人。性是一种交易,爱讲究付出。性是对愉悦和快乐的追求,爱是在艰难的路上结伴打怪。性是需节制的欲望、可控制的行为,而爱是无法节制的欲望、不可控制的行为。或者,就是『need』和『want』的区别。

希望你不要太贪心。

 短评

前一个小时准四星,后一个小时直接掉到两星半。构建一套自己的世界观,然后照着这个高概念的规则来玩,单身狗有罪的部分不断有新规则可以有效的刺激观众,规则解释的差不多了,后面部分也就没什么趣味和刺激了,本该有的社会属性的反讽反而变得很肤浅,并没有什么力度可言,远不如前作[狗牙]。★★★

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影片的“科幻”与《狗牙》如出一辙,禁锢,消灭个性,乌托邦。影片的那张著名的海报比影片本身还精彩:共通之爱,拥抱虚无。 科林·法瑞尔成为孤游者之后,却依然执行酒店用于禁锢人性的“规则”,正是人类被洗脑之后的最可悲之处。

10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戛纳前我就说兰斯莫斯要红结果起码还是得了奖。酒店段落很好,一进树林整个就崩坏了,属于世界观想清楚了前一半而没想清楚后一半……很多地方想起拉斯冯特里尔,虽然作但是作得还有点意思。批判性也一般,就是感觉导演被女人伤得好深……

1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很棒。和《狗牙》相比故事讲得更圆了,前后剧情互文也增加了,剧本架构更稳健。配乐偏多,用了慢动作镜头,不如之前的极简主义更适合他的世界观。“恭喜你们配对成功,如果感情出了问题,我们会给你们要孩子的权利,帮助你们稳定关系。”

17分钟前
  • 小A
  • 推荐

这后面一个小时都拍了一堆什么鬼东西......

19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城里单身太久变禽兽,城外为了恋爱戳瞎眼。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3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很诡异的极端感情世界的设定,无力推测这荒诞却充满讽刺的剧情。闷骚而残酷,傻傻的浪漫。还有最后为了一定要有共同点的刺瞎眼的亮瞎眼的未知结局。

26分钟前
  • Carf
  • 推荐

同属情侣勿同看系列,虽有浪漫爱情元素,但14/15的爱也不是爱,结尾会是什么呢。又是正经讲不靠谱故事的风格,就像大人们玩过家家,将两种不和谐东西强扭在一起的别扭感,自然而然就带黑色幽默,观感竟也新鲜有趣,有些地方表演严肃却是喷饭效果。别信传开的“单身有罪”主题,我看着像是《游客》同类

28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仍然是自己创建一套颇具噱头的制度规则,然后不断对观众兜售概念,解释和解读规则。意料之中的怪鸡荒诞,可惜社会讽刺终流于表面。两段式结构过于概念化,导致第二段对规则的展示显得重复呆板。结尾更是扣分。

3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没想到以后,单身的就真是狗了

34分钟前
  • AURELIANO
  • 较差

3.5。“单身有罪”的世界设定和“不允许爱情”的反抗军,在两边触犯规则都会被变成动物,这样一个设定本身就已大搏眼球。加上刻意的与现实社会脱节和人物无表情的表演,产生一种古怪的冷幽默;但正是如此让电影更像是个噱头而深度不足。

3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尝试和一个女人配对失败后,他逃到了酒店外面的森林,逃亡的单身者居住的地方。然而,在这个单身者反抗酒店制度的栖息地里,又有着另一套截然不同的制度

40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前54分钟故事可以单独成片,完整且精彩,相比起来,后半部分的故事则显得更加类型化。简单的科幻故事,极其开阔的想象力,符号学与社会学的表达,精简的叙事,悬念与叙述都越来越至真至简,一部写给单身狗的爱情挽歌。“假装有感情,比假装没有感情,更难。”男主就是蝙蝠,不属于鸟与老鼠任何一派。

42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三星半,创意很好,但是拍着拍着就无趣了。后半部分简直是煎熬。

4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单身太久,真的会变狗的。

49分钟前
  • 推荐

关于配偶制的黑色寓言,幽默中带着对权力秩序不加掩饰的嘲弄;后半段的爱情故事更有种扭曲的浪漫感。 “在变成动物的前一个晚上你想做什么?”“我会看《伴我同行》。” 我也会...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古今中外不外如是,钱钟书诚不我欺。

52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真正人性恰恰藏在非此即彼的现代理性之间,依旧极度丰满细节和调度。只是相比“单身有罪”这个大噱头,故事发展恰恰是反黑色,反荒诞的。平稳让人无所适从,表面上充满了诠释可能性,但每一条进路所能挖掘深度又似乎非常有限。仍旧难逃故弄玄虚的指责。

53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虐死单身狗的意思!科林法瑞尔演loser这么拼..

56分钟前
  • 顿河
  • 推荐

虽然在讲同一个故事,前半段比后半段有趣得多。每一场戏的设计都别出心裁,诙谐,聪明,虽然有滥用慢镜的嫌疑,但曾一度想这大概会是个人年度最佳。没想到后半段大失所望 - 想深入却不深入,想更加复杂化地呈现前半段却显得愈发无趣。

1小时前
  • 白日美人_S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