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重生

战争片其它2001

主演:迈克尔·门德尔

导演:哈迪·马汀斯

 剧照

极地重生 剧照 NO.1极地重生 剧照 NO.2极地重生 剧照 NO.3极地重生 剧照 NO.4极地重生 剧照 NO.5极地重生 剧照 NO.6极地重生 剧照 NO.13极地重生 剧照 NO.14极地重生 剧照 NO.15极地重生 剧照 NO.16极地重生 剧照 NO.17极地重生 剧照 NO.18极地重生 剧照 NO.19极地重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5 16:40

详细剧情

  二战末期,德国军人科利基文斯(米高·文度 Michael Mendl)在战争中沦为战俘,被处以25年的刑期,而此时他怀孕的妻子和女儿则完全没有他的消息,只能求神保佑他还能活着回来。经过漫长的跋涉,一行战俘被送到了一个劳改场,那里没有围墙也没有栅栏,然而极度的严寒和千里冰原则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这里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初到之时,由于天气和疾病,很多人都不幸死去,然而非人的矿工生活,才是真正的炼狱。科利基文斯从来没有忘记远方的亲人,一次失败的逃亡让他饱受看守的虐待,然而这却更加坚定了他要逃出这里的决心。后来在年迈的医生的帮助下,科利基文斯才得以逃离劳改场,从此获得回家的希望。可是在他面前的,将是长达14000公里的“死亡之地”,在被积雪覆盖的千里冰原,科利孤身一开始了漫长的回家之路……  本片曾获多项国际大奖,其情节源自一个真实的逃亡故事。

 长篇影评

 1 ) 徒步3年穿越西伯利亚《极地重生》

作为一部描写德国士兵作为战败俘虏被苏联判25年前往西伯利亚劳改,不远万里徒步3年逃回国的故事。虽比不上《肖生克的救赎》,但在精神上的依旧用“真实”的力量感动着人们。

1、羞辱是作为刑罚的第一步。

进入劳改处之后,一群军人被剃光头,甚至连腋毛也被刮掉。

2、人,不能一有机会就逃,这样是逃不掉的。

这里话来自好心的医生。他帮助男主在越狱失败后再一次带着装备逃跑了。

这点上,男主有勇,有信念,虽然敢逃跑,不是一般普通人,但却不是老谋深算的牛人。他没有想到过进入一望无际的白雪皑皑的雪地后,如何支撑下去。

至少医生帮他做了前期工作,并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患癌的生命。

3、人性的矿山,有善有恶,在人生旅途中保持自己的善良。

感动之处在于,医生让男主带口信回家,告诉他的妻子,他在1950年过世(那会儿还没到50年),并向她描述他的坟墓。医生说:就说我是2月去世的。后来想了想又说:不。5月。他满脸笑意的描述自己的坟墓,表情充满幸福像告白。他希望这样好让自己的妻子在听到后心里能好受点。

一路上,男主遇到好心人收留,给予食物和帮助。有无私,也有利用。他没想过要伤害他人,可是总有迫不得已的时候。

一名犹太人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帮助男主,用一张假护照给了他回国继续上路的希望。

一心想逮住男主的苏联长官在边境线目送男主离开,给了他回国的机会。“最终赢的人是我。”对于苏联长官而言,抓不抓男主已不重要,他要的只是一次胜利,代表他智谋取胜的喜悦。在最后一刻,应该所有人知情人都会被男主感动。3年,凭一己之力穿越西伯利亚,走路归家。

4、不能理解的是男主在途中的露水情缘。还有一开始那个带着雪橇犬一路狂奔的人竟然没有抓住男主。

5、信念是一切。还记得男主走啊走,终于看到一棵小树扎根在雪地的情景。这是一棵树。相比路上遇到的极光之美他无心观赏,男主看到树的情形是他第一次如此激动到发狂。家人是他的信仰,他要在圣诞节回家!

 2 ) 极烂的配乐

配乐烂到极致了,配出了劣质廉价舞台剧感觉,像样板戏,丝毫不像电影配乐;情节、情绪全被配乐破坏;每个音符都在夸张、直白,毫无感染力。幼稚、庸俗的配乐,严重拉分……好久没有听过这么差的电影配乐了………配乐烂到极致了,配出了劣质廉价舞台剧感觉,像样板戏,丝毫不像电影配乐;情节、情绪全被配乐破坏;每个音符都在夸张、直白,毫无感染力。幼稚、庸俗的配乐,严重拉分……好久没有听过这么差的电影配乐了………

 3 ) 观后感

2023年1月30日22:34:49

很好的一部片子。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

 4 ) 真实地残酷

这是一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1955年Joseph Martin Bauer曾将此故事写为小说,1959年德国为此拍过电视剧,本片是2001年德国拍摄的。主人公原形Cornelius Rost (1922-1983), 由于害怕克格勃的追踪而一直隐姓埋名,故小说,电视剧,电影都用了化名。

电影开头是主人公与妻女的别离,然后省略了战争场面,直接跳到苏联的审判----25年劳改。然后一辆火车载着百十人在一片冰天雪地中前行。其中一个对地形熟悉的德国兵如此讲解到:我们要去迪尼夫角,迪尼夫角在哪里呢?先要经过乌拉尔山,过了乌拉尔山就到了亚洲,然后是叶尼赛河,再往东是勒拿河,然后往东北走进入北极圈,最东边就是。从地图上看,迪尼夫角距离阿拉斯加仅仅几百公里,水性好且不怕冷不怕饿的人游过白令海峡就到美国了。

就是这么远一段路,即使坐火车都能做出痔疮的距离,主人公硬是凭借自身的毅力,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回家的决心,在劳教了5年后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出逃,在一个本想逃亡但身患癌症的德国医生的帮助下,拿上衣物,刀,酒精炉,一把手枪+12发子弹,两斤烟肉几斤干面包和一张手绘简易地图这样简易的全部行李出发了。医生建议他先往北走躲避搜索,然后沿着北冰洋往西,走到勒拿河再往南走。这样出乎意料的路线使得他在前几个月成功逃脱,使大多数找不到他的苏联人相信他已经冻死在冰雪中。除了那一个同样坚毅的苏联军官,因为他相信这个人的意志使他一定能生存下来。

好几次他都差点命丧途中,幸好上天对他不薄,在快饿死的时候他祈祷上天,于是北冰洋边上出来一只海豹,有肉有脂肪;在遇到暴风雪的时候遇到2个淘金人,救其一命并共同上路,此时离家还有1万公里;在被淘金者为了金子而打下山崖,眼看就要被野狼吃掉的时候,一群雅库茨克土著又把他从鬼门关救了回来,同时还和其中一个漂亮的寡妇温存了一段时间直到完全伤愈,走的时候还得到土著们送的一只哈士奇~就这只哈士奇在他被一群伐木工人告密,遇到哪个苏联军官的时候,哈士奇舍身相救,主人公再次逃脱。等走到中亚,他已经和乞丐无二了,这时候竟然被一个好心的犹太人送上衣物,钱财,护照。。而犹太人随后被苏联军官找到,服毒自杀。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土库曼和伊朗的边境,过了桥就到了伊朗,可是那个苏联军官已经在桥上等待了许久。。这时候奇迹再一次出现,也许是他3年来逃亡1万4千公里的壮举感动了苏联人,也许是犹太人临死前说的:"我确实帮了他,人人都会帮助他"让苏联人良心发现,苏联人这次竟然网开一面,放他去了伊朗。结果到了伊朗却被当成苏联间谍抓货。。他说了自己的情况,伊朗让他叔叔来认人,时过境迁他叔叔竟然也认不他来,还好叔叔带了一本相册,就是一张1937年送给母亲的照片,让二人相认。

最后,在一个圣诞节的夜里,他回到了家,8年来终于与自己的妻女团聚,皆大欢喜。

有人说这是德国的肖申克,本人不大认同,肖申克是经过20年的精心筹备,谋定而后动的例子,主要突出的是这20年的忍辱负重和智慧。而本片主人公从一开始就流露出强烈的逃亡欲望,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准备,因为在这里呆久了,人人都会铅中毒,更不用提随时可能发生的煤矿塌方,伤寒等等。他的逃亡,靠的是意志和无数好心人的帮助,以及上天的眷顾。特别开始的德国医生,为他打好了逃亡前期的基础,而后期的犹太人,以德报怨,没有他提供的护照,他根本不可能离开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很多德国视角的二战片,都给人深刻的反省,战争的无情,战后的创伤,以及善良的人民,本片如是,没有控诉,没有煽情,只有真实地残酷

 5 ) 爱

它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一部讲述德国二战后的战俘从西伯利亚逃亡的故事。


当今大部分德国人对于二战的态度令世界人都很佩服。仅从他们敢于承认本籍人之前犯的错。
曾经在德国的时候和一些德国年轻聊过二战,也去参观过德国拜仁州•达豪当时希特勒关押犹太人的监狱。(监狱就是监狱,就是令人战栗的地方,无论他的历史有多悠久。再加上那些介绍再加上历史图片。更让人不寒而栗。以及停尸房….看到德国人对于犹太人的残忍,哎!人性啊!)


转到这部电影。镜头下没有任何战争场面。
刚开始,一个德国军官要赶赴战场,和妻女告别的场面。妻子告诉他,要回来,等待下一个孩子的降生。女儿告诉他,要回来,还要给家里寄明信片。

当然德国战败。这些德国士兵以及军官被俄罗斯人押送到西伯利亚接受25年的劳改。

主人公(科利基文斯)刚到那里就想着怎么才能逃跑。那里没有栅栏极少看守的军官。在一次仓促逃跑失败并接受严厉的惩罚后,他依然坚持逃跑。
在一名德国医生的帮助下(这名医生已经计划好逃亡,发现自己身患绝症就把这个机会让给科力基文斯),拿上衣物,刀,酒精炉,一把手枪+12发子弹,两斤烟肉几斤干面包和一张手绘简易地图这样简易的全部行李出发了。医生告诉他说:如果你逃亡成功的话,请你去拜访我的妻子,告诉她我在2月已经死了,随后想了想又说,告诉她我是5月死的吧,这样她就可以想象我的墓地上是一片繁华盛开的景象,她就不会那么伤心。

爱情何其伟大~~

科利先是摆脱搜素,然后沿着北冰洋往西走,走到勒拿河再往南走。接下来更是一步步的艰辛行程。




当他看到一颗小树的时候终于知道自己已经到达陆地!那种心情岂止一个兴奋了得。这中间需要多少的毅力!!!

碰到的人



2个淘金者,当然刚开始的时候科利是不相信他们的。但再一次碰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一起上路了,但是科利一直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真是的名字(科利的直觉是对的)。他们穿越勒拿河时遇到急流,其中一个淘金者西蒙被冲到水里。淘金者的同伴根本就没有想要去就西蒙的意识,还是科利把西蒙救起。另一个淘金着也私自吞掉金子。西蒙猜到了他的意图,就拿枪把它的同伴杀掉。于是他就和科利一起上路了。中途,西蒙说我好累。科利说:我可以帮你背你的背包。西蒙觉得是科力想趁此骗他的金子,于是就把科利打到山下。

哎!信任何在?





科力快要被狼咬的时候,一群土著救了科力的命。并帮助他疗伤。在走的时候赠送一条阿拉斯加狗和他做伴。
在一开始科利就告诉这些土著人自己的真是姓名,当然不难看出,这些土著人是真心实意的对科利好的。


爱是存在的。



在森林里他们碰到了木头公司(好像是),这群人表面上帮助科利,但却在背地里告发科力。在火车到达下一站之前,那个俄罗斯监狱的军官就已经派好士兵在等待着抓捕科利了。
那条狗为了就他,被那个军官杀死了。

科利再次艰难逃脱。



走到中亚的时候科利已经和乞丐没有什么区别了,各种饥饿,但却身无分文。
一个卖饼的妇人看出了科利的饥肠辘辘就让自己的孩子给科利送去半张饼。
一个犹太人在街道上已经看到科利,并且跟着科利到达教堂。犹太人给了科利最实在的帮助---衣服、护照、通行证、钱。

这就是犹太人对德国人的宽恕!
还是有人告发科利,那个监狱里的军官再次追击科利。当那个军官到达犹太人家里的时候,犹太人的饼发作,在临死前对军官说:是的,我是帮助了那个德国人,现在会,以后也会。


终于,科利在护照,通行证协助下,顺利过关卡。
当他终于走出俄国的境地时,在那座桥上碰到了监狱军官。军官可能是被犹太人的那句话感动了也或者是被科利的毅力折服了。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但是!!!
当科利走出俄国时,竟被伊朗当成是德国的间谍!!
在监狱里呆了一段时间,舅舅都已经不认得他了。
舅舅拿来了家里的相册,科利给出了细节。
终于被释放。


他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中,和妻子女儿生活在一起。

电影结束

科利历时3年的逃亡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中。

我觉得这部电影教会人去爱。也教会人要有毅力,恒心去做一件事。


 6 ) 你离家不远了,只差一万公里

你离家不远了,只差一万公里 ――《极地重生》,也许会改变你的人生 你曾经莫名地烦躁不安、难以控制地对亲人发脾气,使他们生活在你精神污染的阴影下吗?你还在为人生的无常、前程的渺茫、未来的无望而焦虑、烦恼吗?如果可能的话,你愿意花三年的时间去做完一件事,然后解决掉你目前的一切问题吗?如果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你可否愿意,花两个半小时,用心去做一件事,只做一件事,从而尝试着解决掉你目前的一切问题吗? 跟我来吧!让我们打开电视和碟机,郑重地将《极地重生》这张碟送进去,开始我们的极地逃亡之旅。就做这件事。 时光带我们回到1944年冬天,德国拜恩州。 大雪纷飞,人头篡动,嘈杂声、喊叫声、催促、忙乱……这是德国军队即将奔赴苏联的火车站。德军少校克利.基文斯拥抱着泪水涟涟的妻子,“我一定会很快回来,我要回来过圣诞节。”五六岁的小女儿仰头看着他,“爸爸,你会为我带一张明信片回来吗?”基文斯纵有万般不舍,此刻也只有一句话,“我会的。我答应你。”基文斯紧紧抱着女儿,他的眼神向远方慢慢伸延…… 影片省略了所有战火硝烟的场面,镜头一转,直接将我们带到了斯大林头像下的苏联军事法庭。“被告人被控从事游击活动,罪名成立,被判处接受劳改。刑期25年。”基文斯押往位于北极圈内、白令海峡西岸的迪尼夫角监狱。 一列满载德国战俘、穿越西伯利亚的列车行进在暴风雪中。德国士兵已被冻得肢体麻木,脸色蜡白。基文斯蜷缩在这群战俘中,从未经历过的寒冷使他面目凝固,几乎动弹不得。一个懂地理的德国兵向这群可怜的同伴讲解他们的归宿,“我们已经远离欧洲大陆,埃蒂斯河在我们后面,再往东面走便接近叶尼塞河,之后是勒拿河…至于迪尼夫角,是在东面较远的地方,要长年累月才可到达,我们永远也不能抵达目的地,因为在途中早已冻死或饿死。” 寸草不生、寒冷刺骨的监狱,周边没有围墙和栅栏,因为不需要。试图逃脱只会使自己陷入北极圈内的茫茫雪野,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所有犯人不能私藏任何物品、信件,否则就被脱光衣服站在暴风雪中活活冻死。能够活下来的就被视为有劳动能力,被押往煤矿去挖煤。伤害、死亡日日在发生。医生在这里的主要任务是签发死亡证明书。 基文斯的同伴已经绝望如行尸走肉般任人摆布,唯有他发誓要逃离。第一次逃跑失败了,基文斯被抓回来,在严寒中被关在一个仅容一人直立的露天下水道中,冰冷刺骨的雨水连日连夜冲洗着他。不可思议的是,他竟没有死。同伴由于受他的牵连,被断食五天,饥饿使他们举起痛恨的棍棒,无情地打在基文斯的身上。然而,他心里只有一件事,我要逃跑,我要回家。 伤好之后的基文斯抓着狱医史塔科的衣服,“你要救我,我要写信回家。”“但永远也送不到你家。”医生说。 但基文斯的毅力和决心还是感动了医生。其实,这位德国籍的史塔科狱医也早已做了逃亡的准备,甚至已为此准备了简单物资。但他刚得知自己身患癌症,无法再承受漫长的逃亡生涯。他把生存的希望给了基文斯。在医生的帮助下,基文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胜利逃离了这座人间地狱。从时间上分析,此时基文斯在监狱应已度过四年。 在这里应该重点介绍一个关键人物,就是负责监狱保安工作的苏联上尉施哥夫,此人在影片中基本上就一个表情――平静外表下的残酷与冷漠。但他与基文斯有一个相同点,即同样的坚忍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监狱派搜索队抓捕基文斯五天未果后,所有的人都相信他已死于零下40度的严寒,唯有施哥夫坚定地认为他肯定活着。因为施哥夫了解,此人的意志力定能使他创造奇迹。所以直到影片终结,施哥夫始终像一条机警的猎犬一般,紧紧追随着基文斯。 影片在此后的一个半小时里,讲述基文斯逃亡生涯的种种经历。猎人兼淘金者的相助与相残、野狼的袭击、雅库茨克居民的好心救助、林场工人的举报、被施哥夫险些抓获又再次成功逃脱的惊心一幕。在看似平静、有条不紊的讲述中,观众的心却始终被紧紧地揪着,其惊心指数绝不亚于好莱坞动作大片带给人的震动。 影片不时呈现精彩的细节描写,现列举几例: 特写一:基文斯所带不多的粮食已经吃完,面对四周寸草不生的绵绵雪野,基文斯绝望地跪下来,对天长啸,“我们在天之父,请赐我食粮……”仿佛神灵有知,一只肥嘟嘟的海豹突然出现在视野中。基文斯惊喜交加,拿出史塔科医生送给他的手枪,用颤抖的手瞄准了它……基文斯划开海豹的肚子,将冻僵的脚缓缓伸进了海豹热乎乎的体内,“对不起,我要借用你的脂肪。我要回家。” 特写二:终日走在雪原的基文斯筋疲力尽,几乎已不相信他能走出西伯利亚。除了漫天大雪,他什么也看不到。然而,奇迹出现了,前方突然出现了一株小树――那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小树。虽然它在风雪中抑制不住地颤抖,但依然坚定地、笔直地站在那里。狂喜的基文斯奔过去紧紧地拥抱着它,大喊道,“是一棵树,你是一棵树。我快要成功了!” 时间转眼到了1952年8月,已经逃亡将近三年的基文斯来到了苏联中亚地区。这里出现一派我们所熟悉的我国新疆一带的风土人情。在这里,已经形同乞丐,带着明显的逃亡特征的基文斯引起了一个波兰籍犹太人的注意。令人意外的是,这位犹太人没有去近在咫尺的“苏联警察总部”举报基文斯,反而带他回到自己家,替他梳洗,并给他办了一个假通行证和护照。 导演在这里为犹太人安排了这样一番独白,“你想知犹太人为何帮德国人?虽然德国人杀了我的兄弟。我们大都不知情,当然不知。你为了挽救妇孺,不惜把你的上司杀死。你一无所知,因为他们保守秘密。你只不过奉命行事。” 二战题材的影视作品非常多,基调基本上是对战争的反省、对纳粹和法西斯的强烈谴责。而关于战后德国战俘的命运的题材,似乎很难找到踪迹。《极地重生》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这一段空白。但毕竟,大肆侵犯他国、疯狂屠杀犹太人的德国军队是令人发指的,相信本片导演也是为了使影片有一个合乎伦理的立足理由,才偏偏借这位犹太人之口,从另一个角度唤起人们对基文斯的理解和同情。 好心的、博爱的犹太人在安全送走基文斯之后因疾而死。他最后一眼看到的,是苏联上尉施哥夫那无限遗憾、无限痛恨的眼神。 “走吧,只要稍有运气便会成功”,这是犹太人对基文斯说的话。观众此时也无比欣慰地想,也许他离成功真的已经不远了。然而导演还是不想放过我们,继续用那些不紧不慢的细节描写来折磨观众的心。 在基文斯购买通往苏伊边境的车票时,他再一次引起卖票人怀疑的眼光。基文斯努力保持着镇定,不让对方看出破绽。就在我们内心祈祷他赶快买票走人的时候,基文斯的目光被售票窗口上贴的一张明信片吸引住了。他想起八年前离家时,女儿问他,“爸爸,你会寄明信片给我吗?”基文斯出神片刻,毅然对售票员说,“我要那张明信片!”售票员仍然将信将疑地看着他,却没有继续深究,将明信片递给了他。 终于,历尽磨难的基文斯怀揣着犹太人给他办的通行证来到了苏伊边境。只要走过那道铁门,基文斯就可以永远摆脱苏联政府的抓捕,摆脱施哥夫对他的穷追不舍。基文斯故作镇定地将通行证通过小小的窗口递给边境官员。 我敢说此时观众的心同基文斯一样怦怦跳个不停。影片在这里没有任何别的声音,只有极其简单的对白。官员不经意的询问、基文斯强装平静、压低声音的回答。两名背着枪的士兵一脸狐疑地盯着基文斯,似乎随时会扑上来将他按倒在地。这些氛围的营造都使人紧张得毛发倒竖。 边境官员在简单地审查之后,眼睛死死地盯着基文斯,缓缓地将通行证递了出来,“你可以过境了。” 你是不是以为可以大出一口气了?错! 当基文斯努力抑制住想跑的冲动,抑制住狂笑的冲动,强迫自己的双脚踏着缓慢的步子离开哨卡,走上苏伊边境大桥,走过高高在上的斯大林头像时,对面突然射来一道刺眼的强光。基文斯用胳膊无力地躲避了几下,透过强光,他见到了这辈子最不想见到的人――施哥夫。 此时,一起都无言了。 尽管逃亡习惯使得基文斯向后、向旁边看了看,似乎还在寻找最后的一线生机,但观众和基文斯都知道,四五年的牢狱生涯、三年来的苦苦逃亡,也许一切都白搭了。 施哥夫一言不发地盯着这个逃犯,这个他追寻了三年、横穿西伯利亚大平原、徒步逃亡一万四千多公里的逃犯。他脸上依然是那种没有任何表情的平静,透着残酷、冷漠与坚毅(请原谅我不得不用这个褒义词)。但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你会发觉他嘴角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奇迹再一次出现了,施哥夫无声地转向一侧,为基文斯让开了道路。基文斯不敢相信地看着施哥夫,他摒住呼吸,迟疑地迈出脚步,经过施哥夫的面前,继续走向伊朗边境。施哥夫这时轻声说了一句,“胜利属于我。” 这是一个军人对一个毅力超级顽强的人的对话。施哥夫无法抵挡内心对这样一个人的尊重,他是他的逃犯、他的对手,也是他内心崇敬的军人。但他也要让基文斯知道,我最终还是胜过了你。 随后,影片没有让我们高兴三秒钟。镜头又一转,基文斯被德黑兰联邦监狱当作苏联间谍而抓捕入狱。狱方头目根据基文斯的要求,请来了基文斯的叔叔核实他的身份。多年不见,加之基文斯已被种种磨难折磨得不像样子,叔叔竟然一眼没认出来他。所幸,在辨认照片时,一张当年送给母亲生日的照片救了他的命。 请注意,影片截止到这里,后面已经没有一句对白了。在此后的十分钟里,全靠演员的眼神、行为来向我们叙述故事的结尾。 在一个雪花纷飞的夜里,基文斯悄悄地来到了家的窗外。当年他离开家时,也是这样的下雪天。不同的是,当年五六岁的女儿,已经长成了一位美丽的少女,而妻子的脸上也刻下了不尽的沧桑。正当他努力平静心绪,想着怎样与家人相见才好时,家人却出门去教堂做礼拜了。 在教堂里,唱诗班的歌声再次唤起了女儿多年来对父亲的思念,她默默地将目光转向了圣母像――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时,就曾经无数次对着圣母虔诚祈祷父亲的归来。仿佛心灵感应一般,女儿继续回头,她看见了……当妻子随着向后看过去时,她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看见父女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教堂里的人们无声地注视着这一家三口,在泪水与微笑当中拥抱、拥抱。这就是基文斯在狱中、在亡命天涯时支撑他活下去的理由。为了这一刻,他忍受了世间一切磨难。 本片于2001年上映,2002年荣获了意大利米兰观光影展的多项大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关于导演和演员的情况,在网上很容易查到,本文在此不做赘述。我只想对本文题目做一点解释。 “你离家不远了,只差一万公里。”这是基文斯遇到的猎人兼淘金者西蒙对他调侃的一句话。如果对别人,这的确是调侃,但是对基文斯,一万公里确实可以说并不遥远。在他强大的毅力支撑下,在他对生命和家的强烈归属感之下,一万公里,它只是心与心的距离。 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故事,它根据一个真人真事改编。我一直试图搜寻人物原型的资料,但是未能找到。我只能告诉你这个真人的名字。当你再次面对无法逾越的障碍,当你以为一切都不可能了的时候,我强烈建议你默念这个名字――克列门斯.弗雷尔。

 短评

结局很好。

7分钟前
  • Jane
  • 力荐

题材很好,这片要让美帝拍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9分钟前
  • 文艺气的痞子
  • 推荐

德国人的坚韧,难得从德国人的角度拍二战,非常人性化。苏联人的集中营比德国人也好不到哪去

11分钟前
  • daangel
  • 推荐

简直就是俄罗斯游记嘛,从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到炎热沙漠的中亚,从睡雅库特姑娘到被穆斯林女子垂怜,一开始还被上尉大吃他和俄罗斯女看护的醋。上尉是不是有个外号叫俄罗斯朱时茂?另外,这路上杀害我运输人员一名这事怎么算?

13分钟前
  • 芷菲鱼
  • 力荐

机遇与运气胜过决心与毅力

17分钟前
  • 炖兔子要加枸杞
  • 还行

苏俄地盘的生命接力棒:医生-淘金人-蒙古人-雪橇狗-伐木工人-中亚人-犹太人

18分钟前
  • 推荐

原来不止美国人会意淫。。。Anatoli Kotenyov 长的太像Campino了。。。

19分钟前
  • s
  • 还行

一个人身体里只剩下求生欲望的时候,是最纯粹的人。科利基文斯在雪原上见到那颗孤零零的树痛哭失声的那一幕是最震撼人心的场景。

24分钟前
  • 萬和生
  • 力荐

不谈意识形态,不纠缠历史对错,简简单单的一个越狱回家故事,横穿欧亚大陆的万里征程自带传奇色彩。还是喜欢这种电脑特技泛滥之前拍成的传统大片,冰原狂奔、激流航行、雅库特少女、中亚风情……交织成色彩斑斓的逃亡之旅。以一死玉成他人的医生、义助德国逃犯的犹太人都充满人性光辉,苏俄军官的桥头放生也是,只是少了些铺垫,略感突兀。

26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只不过这里支撑他从苏联东海岸逃亡回德国的是对家庭的承诺

27分钟前
  • 牙齿冒汗
  • 还行

有时主人公命运的翻转拍得太简单了点

28分钟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还行

极地重生,这是什么译名啊,就不能直译一下吗。

33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推荐

真人真事改编,从东西伯利亚起始的长达一万多公里的回家(逃亡)之路,与《回来的路》类型一样;与后者相比,少了些戏剧化的故事组合,但本作更加踏实、真实。一路向西,只为爱与承诺,卑微之人亦可创造堪称伟大的奇迹。这是一部反思战争、思考人性的好片子。

38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推荐

求生片子,4星半,太過經典!

42分钟前
  • 禁臠
  • 推荐

细节安排太粗糙。

44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主演Bernhard Bettermann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死于战后的苏联战俘营,据演员本人解释犹太人“以德抱怨”的作为是出于人的怜悯心(“人会帮助一个低到尘埃里的人,哪怕曾是最坏的敌人”)。影片中犹太人说“你们不知道,只是奉命行事”,这只是对德国人说辞的嘲讽。最后桥上苏军军官的出现是主角幻觉吧。

48分钟前
  • Favillae
  • 还行

1万4千公里, 3年,每天12公里。 光是这些数字,已经让我流泪了。

49分钟前
  • CL
  • 力荐

细节欠佳,苏联军官真是恶趣味。。

54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男主靠着一双脚横穿西伯利亚,为了家里的妻儿穿越天寒地冻,爱的力量有多大信念就有多强大。

55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推荐

本来这是一个根据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一个德国战俘从西伯利亚劳改营逃出来,徒步行走三年穿越蒙古、中亚、伊朗重获自由的史诗级故事,但实在拍得太糙了,又全程流水账缺乏重点,看得很痛苦。喜欢男主的一句话“丽莎,已是初春,我在归家途中,还剩一段路要走,西蒙说只差一万多公里。”

58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