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颗星

喜剧片英国2010

主演:休·博内威利,JJ·菲尔德

导演:哈蒂·道尔顿

播放地址

 剧照

第三颗星 剧照 NO.1第三颗星 剧照 NO.2第三颗星 剧照 NO.3第三颗星 剧照 NO.4第三颗星 剧照 NO.5第三颗星 剧照 NO.6第三颗星 剧照 NO.13第三颗星 剧照 NO.14第三颗星 剧照 NO.15第三颗星 剧照 NO.16第三颗星 剧照 NO.17第三颗星 剧照 NO.18第三颗星 剧照 NO.19第三颗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2:54

详细剧情

年近三十的詹姆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Cumberbatch饰)发现自己患上了癌症,在巨大的打击之下,他开始思考起了生命的意义。在他的回忆里,位于威尔士西部的巴拉方德湾是一个充满了回忆的地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决定故地重游,重温美好的过往。\r\n  就这样,詹姆斯和三个好友踏上了前往巴拉方德湾的旅程,他们分别是迈尔斯(JJ·菲尔德JJFeild饰),戴维(汤姆·伯克TomBurke饰)和比尔(AdamRobertson饰)。作为詹姆斯的好友,迈尔斯一行人有义务陪伴詹姆斯度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然而,这趟略带伤感的旅程对于他们来说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一路上,麻烦接踵而至,四人之间的友情不断的遭受着考验,但他们都明白,人生就如同一场旅行,只要不断向前,就总有达到目的地的那一天。

 长篇影评

 1 ) 如果我说不习惯,你就可以不离开吗

虽然已经尝试用别的方式来消解由本片带来的抑郁情绪,但是当我一看到某人的马脸,这种惆怅的心情再度浮生,就像从未消失过一样。死亡本身的重量,或许就是如此。

其实本片根本算不上阴郁或者暗淡,虽然英伦的鬼天气的确有点灰,调子轻松自然,甚至反而有点轻喜剧的样子。一个罹患癌症的年青人James过完生日后和三个好友去海湾进行最后一次野营。一路上虽不至于欢声笑语,不过作为一次远游,也有着远游该有的野趣和欢乐。

如果没有死亡的阴影,这可以是《在世界转角遇见爱》一样风景怡人基调明快的故事,充满了旅途的曲折、奇遇,以及人在路上因为脱离了日常而显露出来的真诚。但是它没有。药片、吗啡、拐杖,总在欢愉的时刻出现,时不时地提醒我们这是一次死亡之旅。

死亡呵,它最大的伤害在哪里呢?

当我第一次听到某个很亲近的人去世的消息,我实在不知道作何表情。是哭泣吗?要难过吗?为什么?死理性派总是喜欢寻找原因。后来我看到遗体,在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跟那个人的所有事情都已经变成回忆,以后再也不会有更新了。刹那间,那种永远失去的痛苦击垮了我,以至于很久以后被问到觉得最难过的经历时,也忍不住在不算很熟的一帮人面前痛哭失声。

绝对的终结,这才是死亡最霸道之处。分歧算什么,决裂算什么,遗憾算什么,只要对方活着,总是有办法挽回的。最难的不是挽回,而是不能挽回。更伤人的是,这只是你单方面的不能挽回,而对方已经完全弃权了。

当然也可以从反面来看,正因为死亡的绝对性,所以衬托生的可贵。James自然也这么想。他对那些无所谓浪费时间的朋友生气,也对自己没有办法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生气,可是一切无济于事。在死亡面前,叫嚣活着的意义,本身就是一件徒劳的事情。没有看到死亡之前,你有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吗?在看到死亡之后,你能平静地接受要结束的事实吗?死而无憾多少是个自我安慰到自欺欺人的字眼,而死不瞑目才是太常态的实情。

尤其是,当你是被剩下了的那一方时,你会更痛恨这些暗示解脱的说辞。因为留给你的选项只有接受而已,不管愿不愿意。那么你所能做的无非也就是放手。

记住那些曾经有过的好时光,记住侧面正面背面的各种身影,记住平淡的动人的琐碎的简洁的话语,记住清的浅的有意识的无意义的拥抱,然后开始习惯这个少了一个人的世界。

然而,不管远处的还是近处的,不管现在还是以后,死亡造成的空缺感或许可以被习惯,但是死亡这件事本身却始终无法让人习惯。




PS:唐顿的老爷在里面演了一个刮三又奇葩的路人男纸,让人瞬间就穿越了!大英腐国的男纸就是这么神奇啊!
PS又PS:我说某个阿缺马脸兄,您能演点开朗的片子吗?你这是要让脑残粉的我们抑郁而死吗?作为外貌协会的坚定分子,总是看着您那张马脸摆出各种痛苦纠结拧巴的表情还要花痴一样热爱您,是多么非人道的一件事啊魂淡!

 2 ) 当小清新遇上缺爷

喜欢上BC是件无比幸福洋溢的事情,在他之前没有哪位带来这种感觉。从来觉得各种侦探离想象甚远的我,一眼就被巴缺夏福拖进坑。

写戏的上乘,戏中人不哭,戏外人哭。这里是戏里人在笑,戏外人泪崩。当然,我们明眼可鉴,当然是因为缺爷演技了得。哦,怎可是了得,简直就是揪心。

一直想以平静的心情看片子,不管是一开头的散,或者是中间刻意制造的桥段,以及意义并非明了的对话和过于突兀的争吵,都被看在眼中,不得不说,习惯找别人剧作的毛病,就很难入戏。好在视觉中心一直围着缺爷走,别的什么都在脑子里相对弱化了。

BC一个人超越了片子本身的质量。那些很美的镜头,没了他,就少了美感。虽然他并非一眼帅,但多看几眼就移不开了,其他几位被比下去的非常彻底。

大概是先入为主地关注他,一举一动都让人彻底投入,也许这会模糊了我们对演技好坏的判断,但是这么关注某一个角色的情感,这么深入地想要体会角色的性情,自从《别让我离开》之后,就没怎么感觉到了。相比于今天刚补完的《女王》,容我说,老戏骨海伦奶奶虽然凭那个片子拿下最佳女主角,但也会被BC比下去。希望这不是我被迷恋蒙蔽了双眼……一般来说不太会,也许遇上缺爷就开始例外了。

同类的片子,比如《练习曲》,虽然也很美,但总缺演技。只余下台湾式的清新,亮亮眼睛却远不能动人。

从片子本身来讲,《练习曲》的剧本其实比本片更扎实,更接地气,剧情更丰富也更具有可读性,但是偶像剧演员终究比不上莎翁剧练出来的大英帝国的男人们。有这些演员在,英国电影必然不会没落。有缺爷这样的演员在,小清新也具有了非同寻常的哲意深度,小清新也深入人性了。

不了解一直找缺爷演反角的缘由,虽然他演的确实很好,甚至印象深刻……就像我们看AR演教授,演得那么好,就算他不是最苦逼的混血王子也会倒戈爱死他。

缺爷拿到的正面角色其实挺不错,之前有个报道说他缺乏运气。摊手,缺乏运气的人能拿到霍金、梵高、james、到夏福再到吉勒姆这样的角色么?要知道他才三十多岁,就已经打动了这么多人,虽然偶尔打打酱油,却无比扎眼。

很开心他没长着一张一眼帅的脸,这屏蔽了多少非理性的崇拜。
当然,夏福那个角色另算,找来了确实很多崇拜,当然是不是非理性的很难说~那个纯粹赚足了我们无比的崇拜和腐点,并且成功替换了所有前任夏福的形象。这是非常难得的……无比难得,绝无仅有的超越。

又说到夏福,不得说,虽说演技好,但缺爷就像为夏福再世生的。惊人的专业和孩子气的可爱结合,聪明的头脑和不为世俗的眼睛,哈罗公学的出身的他,怎样度过那个严格可怕地时代还保有这无与伦比的天性,这才是最神秘迷人的。

——————————————————————————

BC在电视学AR的声音,太可爱也太神似了!不管怎么说,他的演技挽救了这个会被我们导师直接否决的剧本,他确实应该有更好的舞台了。

 3 ) Third star,请带我回家


  我选择这样死去,可能是因为我想要深深记得,生存感觉。



一开始,我们听见james的声音:“今天我29岁,我不会活到30岁。”

他的脸慢慢从黑暗中浮出,干净孱弱,与之对比的是,他的周遭,生机盎然。

绿色草随阳光起舞,植物的香气在空中酝酿,孩子的笑声,亲人的眼泪,朋友的喧闹,到处是生命躁动着的真实。James抬头将笑容向空中苍白绽放的时候,死亡冰冷的气息分外鲜明残酷,如蛰伏于地底的怪兽,随时准备跃起将人从生机勃勃拖入幽寒的深渊。

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所有热气腾腾的感受都不会再通过你此生的躯壳到达灵魂,没有了,消失了。但死亡却是,生命唯一可以确定不变的事实。

普通如我们该如何去跨越生和死的界限?

镜头缓缓拉高,巴拉方德海湾平静的延展开来,远望像天之涯海之角。灰色云层透出微亮,洒向同样灰色的海面,光影曲折。四围荒岛儜立,阒然无人,海深沉静谧,微漾着细碎粼光,天空中黑色鸟群轻捷划过。看来若将天地神秘信息凝于其间的油画。

James选它为生命终结之地,他选在这荒凉寂然的海滩来和死亡握手。

去巴拉方德途中陪伴他的三个朋友:Davy温柔体贴,Bill有着孩子般的兴奋与胡涂,miles则心事重重。

嬉笑打闹偶有意外看似稀松平常的旅程,因james这个癌症患者,时时被死亡的黑翼拂过。

他出其不意的对殷切照料他的Davy发难,他责怪他不思进取,他责怪他安于现状,他责怪他失业后花在自己这个病人身上的精力和时间。或者并不真的责怪,他只是将愤怒倾向他看不见的对手—那折断他人生的命运。

“我不想死,我想活得更久些,我想要那些被你们几个混蛋毫无意义消耗掉的生命,我有很多事想做,我本来会成为一个特别的人。”

但谁都知道命运的残酷很大程度就在于它的难于预期和无法拒绝。比如Bill,有时候像天真的孩子:带了棵树要去巴拉方德为james种下,不怕沉重的背着烟花旅行,劝架劝着劝着就成了动武的一员。他的生活也天真着一团糟。胡里胡涂的工作,已没有感觉的女友偏适逢其时的怀孕,感情和责任时不时冒出来折磨着他。

可即使是混乱,深陷病痛靠吗啡支撑的james看来,大概也如夜空中他泪光映出的烟花灿烂,充满魅力。生命的鲜活正如沙漏里的沙一点点从他身体流走,日常生活的抉择与苦恼同他已无缘。

在james梦里出现的是亲人忧虑的眼神,阴沉无定的海浪,大片深黑礁石布满萎绿海藻,一只白鸟的腐尸狰狞可怖。他于黑暗中惊醒的眼神,恐惧闪闪发亮。

当清晨独自趴在蔓草丛中注视着天际柔和的淡彩霞光时,james默默流下的泪,是场依依不舍的诉说。

我们对死亡毫无所知。它是否意味着我们所有的爱恋与不舍,此世的喜悦和哭泣,被它轻轻吹散,便像风里飞絮,不见踪迹。我们已然习惯的世界运转依旧,而死去之人却沉入漆暗海底无知无觉。好像《荒原》里,艾略特写着:“我 不生也不死,什么也不知道, 看进光的中心,那一片沉寂。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 ”

频临死亡的James于是寻找和思索灵魂的意义。他对朋友描述宗教轮回的生命存在状态,“就像忽隐忽现光里飞舞的尘埃,数以百万计的接连不断的微粒”“你们就想象着我在天堂里跳着踢踏舞。”而Miles的回应却断然拂去他的浪漫想象,“死了就是腐烂掉,从16岁我父亲因癌症而死的时候我就这么想了。”“是真的。”

Miles不信轮回,真实的唯有今世。可他的今世和其他人一样问题丛生。作家父亲的声名带给他挥之不去的压力,和james已婚的姐姐在一起不知怎样对james坦白,自己的作品完成许久却缺乏勇气示人,一路上挚友的病况也令他难以接受。

行进途上他从近乎厌憎的观着james反复发病,到坦承“其实我一直没有融入这趟旅行”,至结局决定助james赴死。他反而成为三个朋友中最真切了解这趟旅行之于james意义的人:james拼尽全力为这仅有的人生划出最后的深深的印记,哪怕这印记其实微不足道,只有他自己才能懂得和记取。

或者面对命运最好的方法,不是反抗不是厌恨,而是接受与面对,付上此生的躯体、感情、生命。如同在黑暗中才能感受光明,如同生在死的阴影下才真正彰显重量。

于是james做了他的选择。

“因为从现在起,这就是我的生活。”

“慢慢的我会独自被越来越凶的疼痛吞噬,那样的日子不值得去过。”

“没有比这更好的告别方式了。”

“我想要自己选择。我希望我死时意识是清醒的,我想去感受盐水带来的疼痛,想海水没入我的肺。我想去感受我的搏斗,那种巨大的,可怖的,又勇敢着的感觉。”

James设计自己的死亡宛如仪式,他以这死之仪式最彻底的拥抱了生命。

他离开时晨风料峭,地平线尽处未褪的暗色与开阔起伏的海面相接,逐渐清透的灰白充满天地。沉水之前,他用力抬头望天,天空无边无际,黑色的鸟群盘旋往复,有只索然离群不见。他惨白静美的笑容迅速隐没在冰冷咸涩的海水中,慢慢,慢慢,人的所有生命力变成海面浮荡的气泡,一会儿就消失不见。终结那刻,他是否如他所愿获得前所未有辛辣痛楚的生的感受?

这时我与他的朋友同样理解了他的选择,他承担着他的命运,用自己的方式,其中的勇气和对生命的爱并无可置疑。一如他对朋友直到尽头陪伴的深深感激。

“让我举起吗啡,同所有人干杯。如果我生日那天,你们恰好想起,请记住,我爱你们。你们使我度过了快乐一生。我的人生,没有悲剧。”

如果我努力的,勇敢的,认真注视和承受了我的命运,我的人生,也应该,没有悲剧。

BC的确是扮演james的绝佳人选。他脸上有种浑然天成的年少神气,不经意间透出的纯洁孱弱,一眼看去已让人心生怜惜。James始终处在忧惧的状态,眷恋生命的美好,又不得不正视自己必须走进的现实。其间的挣扎辗转。即使欢容,也因他的眼神染上哀伤,那笑中含泪的表情,令人难忘:“我是这么深的爱着你们,留恋此生,可我不得不如此”这潜台词伴着每个他的特写在心中响起。到他独自沉向大海双手前伸保持着挥别的姿态,我心痛如绞却不以人物的决定为悖。Bc的气质和表演为james这场死亡之旅画上了满含诗意的句号。

James离开了,Davy、Bill、miles还在继续他们的命运。或寻找,或抉择,或释然,电影已经结束,一切便只留给想象:他们仍会互相陪伴,面对生活,如曾经陪伴james至最后。

这是部简单的电影,简单到看来只想用摄影机记录一次旅行,而无更多表达的欲望:旅途像根线,串起了打架,笑闹,吵嘴和埋怨。四个各自背负压力步入30的男人,好像回到野外露营的少年时代,肆意而为,夜来放烟火燃焚帐篷。随着目的地接近,困难多多,矛盾渐现,各自的不如意不甘心逐渐浮现,虽然无能为力,他们仍然努力彼此陪伴和关心。终至线尾,以共同负担一个人的死亡打上结。James的选择是否正确,朋友们的人生是否由此改变,死与生的哲学,救赎与爱的体验,在这部电影里都没有做深入的探讨,你在其中甚至看不到深刻的愤怒激烈伤痛或者悲悯不忍,摄影机几乎平静的录下他们的欢笑泪水,并把途中的美不胜收收入镜底。热气腾腾的小镇狂欢,恬静的夕光满布,璀璨的密密繁星,升腾空中爆裂的烟火,还有,那荒寂如世界尽头的巴拉方德海湾。光亮与暗淡,划出细微神奇的色彩变换,无法言喻,活着的世界美如画卷。人性的挖掘绝症的不堪死亡的残酷都尽可能的被回避。

因此我说,它是部简单的电影,也许正因为简单,所以尽管以死亡作结,依然充满美丽和温暖。它实在不能说有多好,观看完成,你不会有巨大的心里冲撞并由此醍醐灌顶。只是散发着安静的气场,你喜欢它或者讨厌它,都是如常。

如果没有《sherlock》,如果不是bc的fan,我大概绝不会千方百计找这部女导演dalton的长篇处女作来看。看后竟觉清新隽永,处处渗出女性导演的温柔。《third star》,片中曾提及它的含义,似乎寓意能指引方向的星星。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命运并努力按照心的方向前行时,它是否就在心中闪闪发亮?third star,请带我回家。

最后我想到的这句来自朱天文的《荒人笔记》:“我们来就是为了走这一遭,其间所有的正是我们所遭遇。”

 4 ) 把你灵魂的温度留给我——Jim&Milo

Miles说:“我喜欢你谈话的方式,巧妙地把话题转到你要死了的这个问题上来,我都快忘了。”然后James被逗得很开心地看着他笑,眼神温柔。
     四个人都是彼此的挚友,但是,尽管尴尬而敏感,亲疏总是存在的。相比赤诚的、拥有纯真天性的Bill和全心全意付出的、希望自己被他人需要的Davy,Miles毫无疑问是从灵魂上最接近Jim的那个人。两个人有同样的理想,像M的父亲那样成为一个作家,而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能解释和说明一个人的爱好、品味、三观等等的最简单直接的东西,所以我说,这两个人,是彼此的soulmate。
     自己的soulmate唯一还想要做的,就是踏上前往Barafundle Bay的旅程,因为他快要死了,所以你还能有什么办法,当然是请假陪他。于是四个人,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最后的,充斥着嬉笑怒骂、爱与责怪、思考与尊重、凝重与释怀的旅行。看得出来,Miles对这件事情比较抗拒,Jim在影片开始的旁白中介绍到M时曾说过,他不想来。他的父亲,那个他和Jim一同渴望成为的人,在他们16岁时死于癌症,如今同样的事情即将发生在他的一个挚友身上,在他们仅29岁的年华,人一辈子只有一个父亲,但又能有几个挚友呢?这太残酷了,不该发生。当然他最后还是出现了,想必他明白,自己的伤痛还能有时间去平复,但是和Jim在一起的时间,有Jim存在的四人世界,即将消失,他必须来。
     Miles一路抗拒着。他极力在逃避这次旅程的原因,不敢想,不去思考。他总在玩笑,对三个伙伴各种嬉笑嘲讽;他也想把这趟旅行用来释放自己的苦闷,因为他和Jim已婚的姐姐秘密地相爱,他还发现他一直渴望成为的作家并不适合自己;他帮忙推车、背物,但是很少照顾Jim的起居,他不想把他当病人,因为他太害怕这个现实了,如果他不需要扶他、背他、喂他吃药,那么仿佛一切都还有转寰的余地,他还是健康的……是的,我不知道导演原意如何,但在我眼里,Miles一直在努力地保持一种姿态,他要轻松,要游乐,但惟独不要思考和接受。可是你以为James这趟旅行的目的是单纯的吗?当然不是,除了要在自己离开前最后再看一次最心爱的地方,他还盼着能借自己的死亡,好好敲打一下在他看来过着“声色犬马”生活的朋友们。他想赠出自己最后的忠告,让他爱的这几个人,在没有他的岁月里,别再重复他们前30年虚度着的光阴。
     在星空下,篝火旁,Jim第一次,当着所有人试着将话题扯到有关生死,生活,意义等等这些问题上,于是有了这篇文开头那一幕。看得出来,Miles根本是不愿意谈这些的,其余两个也不愿意。善良浪漫又赤诚的Bill在J感慨死亡的时候悄悄掉了泪,Davy则哼哼哈哈,似懂非懂,似答非答。“你怎么想,Miles?”他终于还是问了,他渴望听听他的想法,他知道谁最懂他,又是谁的话最能给他启发,想必曾经的岁月就是这样度过的吧,居家好手D准备着下午茶,天性恪纯的B总会愿意说说他奇妙的想法,而J和M在旁听着,会抢话,会嘲讽,会用作家们的智慧和言语互相攻击,然后会相视一笑,默契地将一切了然于心。M绝对懂他,当他说着什么暗物质、原子之类的毫无美感的比喻,当他说他幻想自己在宇宙苍穹跳踢踏舞并感到开心,M感慨地张了张嘴,可面对他的询问,又固执地说“no idea”。他当然是有想法的,他想过千次万次了,死亡这件事,父亲的,Jim的,将来自己的,他想必没有一天不在想。可他怎么能说出口呢,说了,就意味着他要认认真真地开始跟他讨论这件事,讨论他的病,他不久的离去,意味着原来这件事真的会发生,真的要发生了,这太痛苦了,他想要逃避。Jim很失望,所以他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第二天他就批判了Bill的工作与爱情,在一番激烈的言语声讨后反倒因病情发作躺倒在地。“保姆”Davy连忙迎上去伺候了,但是Miles,以一种极度嫌恶的表情看了他一眼,匆忙起身躲得远远的。你会想,天啊,这是朋友吗!这绝对是的,正因为他是你足够在乎足够亲密的人,你习惯了他的完美、康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才会打击得你如此措不及防,只想逃跑。记得当初看GA,Dr.Burke中枪后,Christina Yang不但无法给他手术,而且连陪在他身边都不愿意。那是一种深爱中的恐惧,她有多爱他,就有多怕失去他,她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可能到来的死亡,只好逃开。当恐惧占了上风,爱就会以某种奇怪的方式被表达,爱情友情都一样。
     幸运的是,Miles在改变,在接受。某一天Jim再度挑起了话头,这场谈话变成了四人的相互攻击,Miles的火气几乎无法压制,他不能忍受单纯的一趟出游演变成了沉重的谢幕之旅,是的,到这时他还在试图给这次旅行下个类似“春游”这种的定义,直到Jim忽然坦白看过了他写的书稿。于是这俩人有了出门来第一次单独的严肃的交谈。这一段时我没忍住眼泪。大海,鸟鸣,礁石上的两人坦然相对。Jim说他嫉妒,差不多这个意思,他有了作品但自己的作家梦还只是个梦;他说他病了,没有时间了,于是他读了那部书稿;他小心翼翼地认错,怕得不到原谅。而Miles,愤怒着,说Jim的病其实让自己痛不欲生,说他鄙视Jim这种毫无意义的自我反省,最重要的是,他说“we don’t apologize,我们就该这样!”然后他们平静下来,可能的失败,来自于父亲的压力,唯一一个和自己那样相似的人得了绝症,这三句话Miles都各只说了一半就被Jim以“I know”堵了回去,再然后他们笑了,没有任何芥蒂,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彼此。而在另一边,Bill和Davy,这两个相对单纯的人开始了嬉闹,为方才的争吵互相安慰。这一刻,我真的好爱他们。
     又一次大的争吵后,Miles终于坦承了他本不愿参与旅行的原因,是的,那的确是,Jim的病太让他震惊,他从根本上排斥和抗拒这件事。很意外的,他为没能一直陪在Jim身边而道歉。紧接着,他第一次,主动地抱起已经非常虚弱的Jim。我想,这就是了,话说出口,Miles帮助自己解除了逃避,理顺了自己的心意,最终选择了接受。
     Jim和Miles的最后一次单谈,在他们终于到达的Barafundle Bay,他说,“我可以放心了,Milo”,他叫他Milo,这应该是最亲密最自然的状态下才有的情感流露吧。朋友归根结底可以分为很多种,有的更适合逛街,有的更适合玩闹,即使你们是如此的亲密无间,所有人都可以对彼此无话不谈,但是他们/她们中一定有一个是最懂你的,他/她的灵魂,和你的是一样的颜色。我想J和M,作为四人中彼此的soulmate,却恰恰会因为同样的优秀而有比较,他们一定常常处在无意识的竞争状态,他们懂得彼此,却不一定最亲密。Jim的病情一直是由Davy照看的,而Miles,在和Bill一起时露出的笑容总是特别纯真。然而经过这一段旅程,这两个人的感情升华了。过去种种潜在的,若有若无的计较与芥蒂,随着理解和在乎,随着即将失去的一种感怀,随着B Bay的浪潮声,消失殆尽。
    之所以从James的三个朋友中挑出Miles来写,是因为我始终觉得,挚友和soulmate,还真的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候,这二者甚至不可兼得。我感激,曾经自己拥有过这么一个人,我相信我们拥有相同颜色的灵魂,我们那么轻易地就能读懂彼此,我们不用费力揣测彼此的喜好,因为它们太相同了,我至今愿意陪她去B Bay,去任何一个地方,我希望她安好、幸福。我很遗憾,也许我们再也做不成挚友,因为她不在我身边了,也许我就是从那时开始才意识到,两个人之间会有那样的牵绊和感念(真的真的无关爱情)。听起来矫情又可笑,你只当我吗啡喝高了吧。
    所以,是巧合或注定,Bill和Davy没能陪伴Jim的死亡。最后陪在他身边,助他解脱的,只有Miles。
   选择这个电影当然是因为BC,但是凭着对英国电影的热爱,兜兜转转,早晚有一天会轮到它。
   其实重要的是,有人愿意在最后,陪你去一趟Barafundle Bay,没有血缘,无关欲望,这就是朋友,不是吗。
   那样你的人生,才没有悲剧。

 5 ) 幸亏直到最后才煽情

一朝成名天下知,BC红透之后,他以前零零散散的片子才被粉丝们挖出来,不管是打酱油、男N号,还是这种小成本片的男主角,一致得到粉丝们毫无保留的好评。向来如此,一个人倘若成名了,以前的努力才会得到认可,才会被喜欢他的人面面俱到的追溯历史,才会得到“原来他出演XX龙套的时候演技已经超好啦!”这种评价,不然,即便演遍霍金、梵高这种少有的天才,BC也还是那个名字奇怪长相怪异的某某演员。 言归正传,这片子如果不是藉着BC如今的势头,想必我也不会看。死亡这种由头,是挺陈词滥调的,也避免不了让主角在死之前一定要干点什么与众不同的事这种套路,虽说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其实就那么等死然后死掉而已,但是要怎么办呢,人要超越自己的欲望那么强烈,死亡这种终极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便叫人随随便便束手就擒。 一般人不会明天就死,所以很少有人考虑死之前要干点什么偏离平时生活轨迹的事情,就像这片子中BC义正严辞的把三个朋友都数落了一遍,言外之意是如果我还有机会活着我一定会怎样怎样,但是,活着的人大多还是会像他们以前一样活着,直到他们也要死掉的时候,可能才会发出以前为什么不换一种活法的感叹。这才是活着的真相,离死亡尚远的时候,人们为各种各样“无足轻重的小事”纠结烦恼,痛苦必然比快乐多,天性也必然被抑制到最大限度,自己的人生必然是被迫选择的人生,抱怨着抱怨着就过了一辈子。但是……别无他法。 死亡就像孤独一样,无法开解,也无法分享,即便我们是亲人,我们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们是彼此最相爱的人,也没有谁可以代替我去死。所以笑点再多,这也是个基调沉重的片子。 不过,幸亏片子直到最后十几分钟才开始煽情,尽管煽情得有点过了,也并没有显得矫情,压抑后的总爆发总是格外的打动人心。 这片子像多数现实题材的英国片一样,对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进行了刻画。不同的朋友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像Davy一样在生活中事无巨细把你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人像Bill,你跟他或许不是深交,但总能玩到一起,有人则像Miles,你们三观相似,在一起的时候或许经常讨论人生。 这些朋友们啊,如果老了还能一起喝茶,多好。

 6 ) 关于Third Star的一些想法(严重剧透,慎入慎入)

1 影片结尾令人动容,心灵仿佛受到重击——James没入水中,Miles也跟着沉下去,双手按住他。两人似乎漂浮在水中,这里究竟是不是Miles在助他溺水?翻看剧本,显然是这样: James在神智不清的状态本能地挣扎求生,Miles则将他按在水里,几乎耗尽全力,无法承受。然后James平静下来。Miles独自浮上水面,静候一会,确定James已经离去,再次下潜,把James的尸体拖到沙滩。这一刻,相信很多人会流泪。那么,你的泪为谁而流?James? Miles?
2 一直在想:观众认同的人是谁?就我而言,应该是Bill, Dave和Miles.,而不是James。而在James的三个同伴里,每个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个性,其中,Miles是最敏感、内省的那个,也是最容易使人认同的那个(观影的大多是小清新吧)。在影片中,也是他有一个最明晰、也最微妙的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从开始的不够介入,到最后的援手。他的情感的深度和丰富,应该让他最能理解James的决定,让他能够在最后一刻,第一个冲向水中,即便在这里他的冲动应该是去把James拉回来,能够在最后看着James的眼睛,冷静做完一切(或者说,是迷失在James的眼睛里)。的确,James是主角,但是对观众来说,剧本或者影片表现的更应该是活着的人的困境:首先,是如何面对朋友即将死去,然后,是如何面对朋友的请求(这本身就是一个困扰着我们的伦理困境),最后,是如何在朋友离去后,重审自己的人生,如何在和死神同谋之后,活下去(这个,就是哲学问题了)。这个问题,显然更加重大,也更relevant。这三个男孩的post-James的人生,尤其是Miles, 他将如何面对这个可怕的黑洞,因为他内心的战争应该是极为惨烈的,这让我深深入迷。
3 我在想,也许影片不够成功的原因,是对James着墨过多,而对另外三个男孩的表现不够多,也不够深入。至少,Miles令人一瞥之下,就觉得空间很大。(换句话说,是不是BC太优秀?转移了编导的注意力?)或者,是编导没有真正触及这个故事的核心? 如果演Miles的是BC,会怎样?
4 看过三星的这几天,有一张照片一直在眼前,挥之不去:是Benedict的一张工作照,穿着那件灰蓝色的衬衣,湿漉漉的趴在水池边,那个样子,应该是他在拍James溺水时的照片。他看上去很疲惫,眼神悲伤、迷惘,让人怜惜。这场戏,应该有多么伤神,伤心啊。
5 这就是关于死亡的影片:关于死亡在人生中的积极意义,就James而言,是自主的选择,关乎他对人生的英勇的信仰,同时,也是关于死亡的无法承受的真相和残酷,太残酷,所以无法直面,无力直击。(记得曾经读过新西兰女作家曼斯菲尔德的短篇杰作《苍蝇》,那部作品的残忍,那种面对死亡的无言,都更加直接和深沉。相形之下,三星实在是小清新了。)

 短评

最后一秒还是没有忍住,哭了。真的很难抉择。我怎么可以眼睁睁的看着你去死。我会大哭一场然后尊重你的决定。我的生命没有悲剧。你要记得我会永远爱你。

4分钟前
  • 我在布鲁日
  • 推荐

一直在梦,独自一人面对岑寂的大海以及汹涌的浪,就像他对待死亡。是篝火飞出焰星,是咧着嘴笑开在深邃的星空下。夹杂着哭和笑两种对立情绪看完,余震是风景是海水是神情是四个人各怀心事彼此相依。为BC多加一颗星。

6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这种带着基情的文艺片英国人最会拍了~~~虽然是文艺片,并且到了结尾还会觉得非常压抑,但是却不闷。对于生命以及生活的探讨有深度且不装逼,有戳中笑点的场景更有戳中泪点的场景。景色简单但美丽,所谓旅行,就是要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旅行。BC太会演了我觉得我已然成为他的脑残粉了。

11分钟前
  • S住在B612星球
  • 力荐

格局小却充满诚意的片子,四个鲜活立体的小人物,仿佛有可触摸的质感。故事的完成很伤感也保持了克制,但还是无法不被感动。

12分钟前
  • VagusCitrus
  • 推荐

结尾那个泰坦尼克号式自杀深深的桑害到我了……我绝对不能忍受好朋友这么死在面前的。你是走的嗨皮了但是对朋友来说是一辈子的阴影好嘛!顺带一提二缺你去演点正常角色(生理心理一起正常的那种)吧普利斯。每天看着你们这些文艺基佬放着正经基片不拍天天挑战自我日渐变态真的让我好疲惫= =+

17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BC在这里面柔弱的美啊,而且他是不是拍完这个之后就拍sherlock第一季所以第一季里那么瘦。又,才发现jj field这个撞脸帅哥啊,完全就是裘德洛,抖森,年轻唐尼的结合版,他的声音还很特别

20分钟前
  • ashmiss
  • 推荐

这是一个豆列,缺妞的不解释。

22分钟前
  • geek
  • 推荐

看哭了又......

26分钟前
  • 🌊🌈♐
  • 力荐

如果是要讲这个故事,二十分钟其实就够了;但如果是要欣赏BC和美景,再加一倍的时间都不嫌多:)PS 好多场景和台词都让我穿越到Hawking啊……再PS 2010年12月标记“想看”:“求片源求公映!!”——现在看来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了啊。

30分钟前
  • 尼尼微的花园
  • 推荐

感想: 1. 缺爷太病中娇弱受(划掉)瘦了啊啊啊啊啊泪目TTUTT 2. 缺爷戴小礼帽好美!! 3. 缺爷眼睛好美!!! 4. 缺爷脚好大!!! 5. 背就背 咋还公主抱了!! 6.最后milo抱着缺爷上岸的时候真心泪目了...

34分钟前
  • 💈喝点中药💈
  • 推荐

有这么一群朋友真是太难得了。

37分钟前
  • 徐侠客
  • 还行

有种当时看Little miss sunshine的感觉 这会不会是我2012年看的最好的一部电影

38分钟前
  • eva
  • 力荐

非常和谐,美妙的电影,生与死,爱与忧伤,彷徨与坚定,刹那与永恒,在短短两个小时内一再触动我,令灵魂承受难以承受的重负。演员们非常出色,Benny,他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震撼人心的表演使他透出绚丽夺目的光彩。导演和编剧等工作是出色的,他们的共同努力打造出了这部有生命的,会呼吸的一般的

40分钟前
  • BIOS
  • 力荐

只有失去才知珍惜~那什么,基情无限啊。。。。

41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推荐

前面不愠不火,最后四人一起拥抱死亡的时刻太催泪了

45分钟前
  • broken flower
  • 还行

在所有的电影类型中,这一类最能代表我的泪点和笑点。很明显的有英国电视电影的风格,有人可能觉得温吞,可我确实非常喜欢这种含蓄、命运无时无刻不在开玩笑的感觉。BC一直演变态和天才不是没有理由的,他有一种特别的纯真,是那些不谙世事或特别专注的人才会有的,这类角色比锅匠里的小队长更适合他。

49分钟前
  • ppg
  • 力荐

这场旅程就是二缺的生命告别仪式,曾经的青春回忆在几位好友眼中却是各有各的味道,心如死灰的二缺最终选择自杀的方式很残忍,很绝望。典型的英国小文艺片气质,格局很小,每个角色都很立体,这种关于友情、青春且泛着怀旧气息的故事太容易击中现代人的死穴了,何况要死的还是那个马脸的二缺。★★★☆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没看懂 也再没有心机去看懂了 我越来越看不进去这一类电影了 越来越浮躁 越来越大众 越来越无趣了

53分钟前
  • ling
  • 还行

卖颜+卖萌+卖腐这真是太糟糕了=v=镜头很美特写很多

54分钟前
  • 煎饼菓子兔
  • 还行

开始时单纯冲着BC去的。本来觉得会是个很平淡的人生最后旅程,回忆过去,抱头痛哭什么的,后来才觉得我这是中国式思维。男主很不幸,但是他有一群爱他的人。里面病弱的BC说的很多台词非常有意义。

59分钟前
  • 蜉蝣渡海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