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

剧情片中国大陆2006

主演:黄光亮,徐百慧,廖忠,黄璐

导演:章明

播放地址

 剧照

结果 剧照 NO.1结果 剧照 NO.2结果 剧照 NO.3结果 剧照 NO.4结果 剧照 NO.5结果 剧照 NO.6结果 剧照 NO.13结果 剧照 NO.14结果 剧照 NO.15结果 剧照 NO.16结果 剧照 NO.17结果 剧照 NO.18结果 剧照 NO.19结果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4:09

详细剧情

章明06年度极具争议性的顶级之作。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北海:阿亮受王勃之托来到北海一邻海宾馆427房捉奸,却戏剧般遇到俩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小单和虞染.而她俩的出现都和一个叫李崇高的男人有关,因为她俩都怀上了李的孩子…… 由于李的神秘失踪,使得来寻找他的人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来捉奸的阿亮放弃了捉奸却偷窥上了虞染、王勃不甘心自己的女友小单的背叛也只身来到北海、而小单因为内心的矛盾而做了流产…… 故事至此本该结束,可同命相怜的王勃和虞染却赤身裸体的睡在了一起,他(她)们最终的结束又是如何……? 《巫山云雨》导演章明的新作《结果》正式入选2006年柏林电影节国际新电影论坛单元,这是章明第3次被柏林邀请参展。 《结果》是章明继《巫山云雨》、《秘语十七小时》后的第三部剧情长片,影片以“怀孕”为源头,叙述了两男两女的故事——一个男人的女友怀上了别人的孩子,在他伤心绝望的时候碰上了另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也怀孕了。据章明表示,电影原名《怀孕》,但名字未能通过审批而改成《结果》,反而更贴切。影片的中心人物始终没有露脸,但每一个人都因他而获得了不同的“结果”。

 长篇影评

 1 ) 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

  我对《结果》的异议,其实是因为过高的期待。

 

  它里面关于只有关感情,纯洁,现代性,处理任何时间和空间的能力,画面的意象美,每一点,我都并不是没有察觉。但我渴望它是一个因为这些而动人心魄的东西。

 

   它是一个很标准的现代性作品,注重形式感,对古典叙事的一种洗牌。形式感的背后是焦灼,寻找的焦灼到丧失的焦灼,然后是虚空。形式和内容上的紧张,悬置,空旷,在这个片子里都没有任何问题。

 

   叙事的每一个方向都是对的。男人A永远不会出现。女人B流产。男人B和女人A最后上床,男人B消失在大海里,女人A决定把孩子生下来。但是每一个方向都差了一点。差于过于节制?痛苦和焦灼被寻找的琐碎过程掩盖?对意象美的刻意追求反而减弱了情绪?或者还差于女演员北方女人的骨架和缺少晦暗特质的脸?还是从源头讲起,如果形式感和叙事的方向都特别准确甚至过于准确,是不是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因为对这些的过分关注,反而使另一些原本更根本的东西退隐。

 

   我想象的《结果》是比这个更好的一个东西。从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象和渴望它。它比较类似于现在的成片里,后景那个影子一样悲伤的女人,她是瘦的,苍白的,在任何光色下的海滩边,街市上,都像灵魂一样脆弱和干枯。她应该是没有眼泪的。她用流产的血来悲伤。或者它应该是另一种特别不可思忆的力量,一个已经破碎的女人,如何决定把一个孩子带到这世界上...但是这些,好像已经进入了我的想象,它已经不是《结果》本身了。

 

   对于这个片子,我没有一个合适的立场来下判断。但是这几年的大陆电影没有这样的东西。大陆的人群和情感里都应该有这样的表达,而且因为它比现实主义的电影更容易晦涩,做作,也就是做过头或者做不足,所以更需要个人的气质和勇气。

 2 ) 感情这回事,就是很纠结。。。

如果说巫山云雨表现的是一种相对静止中的等待(在小旅馆帐台后呆坐的陈青、在信号台呆坐的麦强、等待结婚的小吴和等待淹没的小镇),那么相较之下结果就是一种动态并主动的寻找。

电影叙述的是两段故事,两段故事在一种重复的形式中有着递进和发展变化。重复的地方在于同样是一个男人两个女人,同样是在找同一个从未现身的男人,同样是男人和其中一个女人有了些感情上的小瓜葛,在同一家饭店吃饭,去同一家旅行社登门造访,登上同一个岛屿。发展在于,在第一个故事中是男人爱上了虞染,他向虞染求婚,第二个故事中是虞染爱上男人,她向男人求婚;她肚子里的孩子在长大。椰子掉到海里的那个情节玩得挺有意味,第一个故事里是虞染不要吃椰子,于是奔过来的黄光亮把椰子扔到了海里,然后两人一起赶船,第二个故事里是虞染跑着过来,王勃在那里等她,然后虞染手一滑不慎把椰子掉进了海里,然后两人一起赶船。暗想一想两个故事的结局,第一段虞染拒绝了黄光亮,于是他不得不独自离开,一种主动的放弃,就像把主动把椰子扔到海里;第二段王勃没有给过虞染明确的答复,后来他们一起去游泳,游着游着王勃就失了踪,不见了踪影,就像那个不慎滑到海里的椰子,这个失去的过程不是虞染能够设想和控制的。

章明有点喜欢玩玄的,一开始我一直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因为黄光亮一开始的神秘样让我觉得这可能是部侦探片。王勃在旅馆里遇到赤身裸体的小单时有点跳跃的剪辑也比较玄。导演不喜欢明说,而是喜欢线索和暗示。其实第一段和第二段还有一个区别就是,王勃长得比黄光亮帅,这点让我有些唏嘘,男人果然还是要帅女人才会比较喜欢阿。。。不过换一个角度,从内容的发展和线索来看,虞染会选择王勃自然不是因为他长得帅,因为第一段黄光亮是在替王勃找人,他随时端着个照相机把各种各样的线索拍给王勃看,他不是主角,他只是前戏,而王勃才是那个真正要找人的人,于是最后能够和虞染平平静静路过那个旅行社而没有去叩门询问那个男人的下落的人是他而不是黄光亮。对于两个女演员,王勃很明确说小单是过去,所以小单流产了(她和虞染怀的都是四个人都在找的那个男人的孩子),因为她是过去,她不需要有结果,而另一个孩子在虞染的肚子里平静地生长,她是某种未来和延续,虽然最后王勃的消失没能让虞染和他成为彼此的未来,但是谁知道呢?片子的英文名字是“before born”,一直到电影结束,虽然虞染的肚子已经隆了起来,但仍然处于这个before的状态,真正的果还没有结出来,虞染仍然是某种未来,只是不知道是哪一种。

至于找的是什么。。。是那个名叫李崇高的男人?是某种背叛的原因(小单是王勃的前女友,并和李崇高有染)?是失落的情感?是生命的源头?有时候寻找的东西在故事的发展中就会若有若无似乎并不重要起来,但它其实始终在暗中起着推动作用,生命不止,寻找不息,虞染在结尾处在海滩的出现可以看作又回归到一种等待状态,而王勃在大海中的消失似乎又是一种更为宽泛的寻找的开始。这时候虞染来海滩等谁?李崇高还是王勃?或者是另一个男人。或许黄光亮在另一个角落等她,而王勃从找别人等别人到被人等,小单的流产倒像是一个干脆的了结,彻底跳出了这个情感泥沼(不过可能很快又陷入另一个),海滩上的疯女人,也可能是不知等着谁吧。总之感情这回事,就是纠结阿。。。。

 3 ) 暧昧的《结果》莫名其妙



暧昧的《结果》莫名其妙
文/小古

还清晰地记得在大学宿舍看《巫山云雨》时心情微妙变化的过程,章明张弛有度的镜头牵动着我那颗春情萌动的心脏,在逼仄的的楼梯间和舒缓的江面之间来回切换。带着美妙回味,我把他的新片《结果》塞进了碟机,准备干掉又一个做版后的无眠之夜。

遗憾的是,被失望所填充的失眠之夜实在让人觉得懊恼。《结果》和《巫山云雨》的意旨其实类似,一连串发生在水边的爱情困境。两个来自北方的怀孕美丽少女,到海边寻找曾与她们有过床第之欢的“李崇高”。这个并不崇高的男一号,大玩失踪,始终没有出现,不仅是本片最大的难题,也成了情节发展最大的推动力。

关于怀孕的难题,我们大致可分析出这两种模式:无力,或者无兴趣,协商流产,最无悬念,只有情绪的伤感,但伤感不过是最不值一提的东西;有矛盾有压力,来自内部或者来自外部,生还不生,就是难题所在。

《结果》属于后一类型,李崇高同志以逃避的方式,使女方失去了合议的机会,问题的重点从“结果”转向了如何产生一个“结果”。整部电影的叙事,就集中于寻找这样一个“结果”,至于“结果”本身,就退居其次。这个是一个传统的逻辑——人的尊严和价值,往往被系于这个“说法”上,到最后,对事情的解释反而要比事件本身更重要。

这样一个转换的意图也十分明显,就是把怀孕所包含的伦理考虑抽掉。于是可以来把原有的人际关系过滤掉,然后再来看,寻找一个“结果”的人群之间,有没有一种新的关系会被重新演绎出来的可能?

再说抽象一点,章明在这里要探讨的,是关于如何结束及如何开始的可能性。至于孕育在发育不全的子宫中的婴儿,则设置为戏剧性、象征性以及敏感度的保证,这一设置在窥私盛行的商业语境中,也成为了一个卖点(《结果》的原名就叫《怀孕》)。

通过我拗口的叙事逻辑分析,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应该是一部讨巧而又有思考分量的影片才对。但章明这回确实很对不起观众,按照常识,如果没有足够好的编剧、演员和其他条件配合,想倒腾出让人疯狂的“石头”,那绝对是一种幻想,但《巫山云雨》意外成功很可能让章明对常识产生了深刻怀疑——没编剧,没关系,咱们加点人生哲理,整点北海版的《等待戈多》(此戈多又名风流债多);没演员,也没关系,找两个俏丽的女大学生,再到香港去找一个80年代专演黑社会打手的过气老人黄光亮;至于文艺味,也好办,在涠洲岛弄个教堂;谈到画面,那更容易,全是北海一带的中越混杂风味,把在层次丰富的三峡用顺手的长镜头对着空荡荡的大海和沙滩一顿乱扫,实在没法取景就安排女演员瞎灯黑火地在退潮时撒尿;什么戏剧冲突那就更简单了,咱们新人旧人先后去同一家店吃几顿海鲜嘛!最后的印象就是离谱地沉闷,空洞地发情,生硬地废话连篇。

貌似章明也被划在第六代导演之列,但可能是因为生于1961年的缘故,他站队时摇摆性十分明显。其实,文艺片爱好者一点都不介意他之前拍过通俗爱情片《晚安,重庆》,通俗就通俗罢。何况在《巫山云雨》中,通俗的质感和生机被注入到深邃的三峡故事,也有意外的效果。但《结果》的摇摆,显然是丢己之长,再取彼之短,非得向张陈冯身上靠。再其实,想搞会商业片,想赚点奶粉钱,赚足儿子上学的赞助费,都是人之常情。但是,要想入黑道,别找刚上初中的小黄毛学啊,要学就找人家马龙·白兰度,那才够味嘛。不然,本来大有希望的《结果》,却搞成牛嘴不对马唇的结局。

《结果》 导演:章明 主演:徐百卉 廖忠 黄光亮 年代:2006年

 4 ) 诗意、现实

我们会格外强调章明影片的一种“现实性”,这无疑是由于我们总是将他放在第五代到第六代导演这个群体当中去讨论的缘故,而这又使他在这个群体中显得极为超然与特殊。然而这种现实性的来源究竟为何?透过章明与这个群体的对比我们恰恰能够找到答案——是如同导演自己说的那样来源于一种对乡镇中最普通的人的关注吗?他在访谈中提及过《黄土地》、《红高粱》等影片,称这些影片“拍摄的并不是人”,某种意义上也即指出了这类影片对于把握“现实性”的无力——他与同时期的导演所关注的阶级并无本质的差异,差异存在于他们对待各自对象的方式中。章明是这个群体之中的一个脱出了戏剧性本质的导演,他对对象的关注,是对其存在的状态以及日常的情绪的关注,因而从根本上否定了“故事性”的概念;同时,他所找到的就是一种保证他的影像时刻具有“现实性”的方法。

无论是《巫山云雨》还是《结果》,观众都会发现影片具有很强的结构性,但这种结构性是电影本身的结构,而远非故事的结构,因而也就不是人物的结构。故事(既然没有故事,也许我们应该说“人物的时间”)是不具有结构的,因为结构是一种“建筑”,而人的时间乃是自然的生成,因而在章明的影片中,某种特定的封闭结构除非作为一种超现实要素,否则不会应现在人物身上。甚而由于“剧作”依然存在,也许人物的时间依然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结构:沉默生活中隐秘的躁动最终流露(《巫山云雨》),抑或是从旧的背叛到新的相遇(《结果》),但这种结构必然会被电影本身的结构冲散并淡化:《巫山云雨》的三段式结构使得人物各自的经历并不能呈现出一个连续的发展、《结果》诗意超现实主义的镜像结构破坏了女主人公本来具有一定戏剧性的个人经历,因此反过来一定程度上地保护了其影片的真实与自然。在这种情况下,人物尽量地完全由一种日常性的细节建构起来,不再有“行动”,而成为“动作”;不再有“发展”,而成为“状态”。由此,虽然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章明的影片并不是完全革新性地取消了传统的“剧作”的,但是因为这种对现实性的秉持,使得在一种作为权力与结构中心的“作者”同样存在地条件下,章明的影片远比其同时期的其他创作者更加本体。

《结果》和当下国内许多拿奖的新人导演的影片一样,同是一种以形式为根本的叙事织体,我们能从中瞥视到很多如今我们已经很熟悉的西方的东西。因而我们审视它的依凭也就是这种织体背后的思考是否深入、是否整合而统一地融合在导演自身之上,以及整个创作行为是否足够精诚。而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讨论影片的种种瑕疵。96以降我们透过章明的影片看到的种种,安哲的画框构建,《奇遇》,布努埃尔的杯中之蝇,以及其他不可考的东西,实际都作为很好的传统继承在他的影片当中。首先,《结果》的题材几乎是所有重要的母题当中最容易脱离真实感的一种:爱情,这个母题与一种巴赞意义上的“社会现实”相去甚远,对于任何一个极度重视现实性的国内导演来说似乎都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它似乎终将脱离现实,流于一种无关紧要的风花雪月去;但是章明无疑具有一种承袭自安东尼奥尼的超越的文本视野,他从最初就矢志于去描绘人物游荡散逸于环境中的情欲与含蓄的感情;事态的发展恰恰是最没有办法表现的爱情的,因为爱恰恰是存在于情人们当下内心中的体验,一旦“剧作”开始夸夸其谈,“爱情”就会变成一纸虚假的空文。章明并不主要地依赖剧作来表现爱情(这里牵引出一个问题,就是我认为即便忽略结尾的暗弱,《郎在对门》显然也不能算他的作者作品),因此部分主要依赖剧作、依赖观察人物的聚散及其之间发生的事件来理解爱情发生的观众就会产生费解,完全找不到爱情的存在,但这一传统却保障了导演对爱情的描绘是完全以现实性为基础,因而是完全具有真正的说服力的。其次,作为章明影片最为核心的风格之一,其影片对诗意符征的使用一直秉持着一条真正的诗意之道——如果导演对诗意符征的理解真的是来自布努埃尔的话,那他无疑是把握到了布努埃尔何以未曾沦为廉价的政治讽刺,而是真正地通往诗意的原因。观众也许苦恼于章明的影片中那些突如其来、无法解释的具有特殊“奇异感”的符号,珊瑚、浅水里的鱼、疯女人、水母、飞机模型,认为其通往某种隐喻,并陷入一种艰难的解码游戏当中——但这种游戏必然是无果的,只能平白地加深无用的晦涩感。我们从导演实际的创作习惯(在现场看到什么有“奇异感”的东西就拍下来,并无事先的设计)就能看出来,这些符征背后是空意义的(用“空”代替“无”这个字),恰恰是这种所指与能指断裂带来的陌生化效应产生的“奇异感”本身才是这些符征“诗意”的真身:若一个符征背后本应指向的含义是空的,那么那里装入的就是我们心灵中对诗意单纯的触动。章明对符号的使用并非是隐喻式的,这则保障其诗意的成立与说服力。

这些传统寓于章明导演视形式与风格为艺术价值本质的态度之中,形成了其自身的形式与风格。因此,本片的问题也就变得很清楚,即对自身形式与风格的背反。首先有几处未免有些落回到依靠文本推动叙事的嫌疑,譬如电视节目中屡屡播报的海啸;那个关于养育小孩的访谈节目则是实在太糟糕了。(虽然《巫山云雨》中那种小城快要被淹没引出那种若隐若现的躁动氛围实为一绝,但此处靠电视机来展现海啸着实僵硬。)还有王勃为虞染吹去眼中沙后虞染的一笑,不知是演员偏于专业化的表演还是此处确然有失考虑,产生了一种“剧作”的强烈建筑感。然后则是小单及李崇高过于复杂的设定和情节,有几处不得不借用纸上的字、台词的说明,几乎已经到了阐释不清的边缘,这造成了一种沉重感,并且最终导致李崇高这个“不在场的目光”的有效性削弱。其次就是和《巫山云雨》同样的问题,即布努埃尔式的惊愕时刻太过频繁。这个问题不是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单纯是一个卡尔维诺说的“轻逸”的问题,这种“惊异”式诗意不同于一般的陌生化的诗意符号,它对人们的感知造成比较大的波动,因而具有一种强烈的节奏。像珊瑚、疯女人、飞机模型这些强烈的符征,也许仅仅一个就可以完成一部影片的节奏构成,但章明在自己的影片中对于这类符征的运用是十分密集的,这就造成了一种矛盾,即诗意的载体在影片内部不断地削弱自身。然而瑕不掩瑜,这部诞生于2006年,真正把握到诗意与现实为何的影片仍然足够丰沛与感发,以至于值得极高的赞誉。


章明以及他的影片时常引发我的一种思考,即创作者与形而上学之间关系的思考。章明无疑是极善于思考的创作者,并且他通过对电影大师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很早地以自己的方式把握到电影艺术的种种魅力;他的思考显然又极为清晰,因此即便作出种种变通也不曾损坏真实性的原则。许多主流的观点认为对于创作方法的一种固定的思考会导致创作者创作的僵化,或者概念先行等等,因此创作是不必学习的,创作者只需去学习与磨练一种创作技艺。但实际上又如何呢?概念先行是由概念的错误或者概念的肤浅造成的,反而一个深邃完善的概念则会帮助创作者更好地秉守某种原则,章明导演即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我们都知道一直以来章明导演的创作历程比较痛苦,环境很糟糕,作品也遭到不公正的非议。如果更多的电影创作者对电影的思考能够达到和章明相似的高度,这类创作者创作环境的改善是否会大大提升与提前?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知道这些越费解的东西,一旦观众放下成见就会发现实际上是越真诚的东西;因此这种有必要存在于创作者身上的思考是否会进一步反馈到观众身上,使他们更加自由而不受成见束缚地体味电影艺术的魅力?

这里真的很感人

 5 ) 拒绝与等待

章明的第三部电影就这样完成了。似乎没有引起任何大的注意。我所知道的只不过是一次在电影学院内部的交流会。还有就是入选了柏林电影节这样粗线条的概念。似乎,我只能用“似乎”来说明我对以上这些记忆的感受。无论是关注章明的人还是当今饱尝DVD多姿多彩的电影观众。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看到这样的电影。它似乎就这莫被忽略了。淹没在那些走向一体化的东方武侠巨著里面。在中国当代的电影市场中,看到有如此强烈作者风格的影片,我是欢喜的。但同时所生发出来的悲凉感却仍旧残忍的蔓延开来。我想应该有人认真来对待这样的作品。我希望自己能够陪伴这样的作品走上一小段。用自己微不足道的文字,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同时花力气来完成这种被别人看来不讨巧的事,当然我的仍情也是由于未来的某些可能和这样一部电影仍有关联。

《结果》本身是一个暧昧的故事。一个神秘男人来到一间海边宾馆,寻找一个叫做李崇高的男人。遇上了一个也在寻找李崇高的年轻女人。神秘男人神秘的离去,那个女人仍然在那个天涯海角的地方寻找她的李崇高。后来,又来了一个寻找李崇高的男人。最终还是分离。我不知道应该怎莫样来描述故事本身。事实上,我后来明白。对于这部影片来讲,故事并没有那样的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反故事的。章明珍惜的是,这种简单而漫长的故事之中的那些“细节”。故事并没有像影片本身的诗意外表那样在漫不经心间,给我们任何答案。我注意到的是他的故事不是由故事本身牵动的,他的故事是由无因无果的人物组成的。这些人物早已占据了那些故事的虚幻“命运”所霸占的位置。就像贝克特等待那个“戈多”一样,影片中的人物也在等待。有趣的是人物并不是自认无望的存在,而是换成了另外一种“寻找戈多”的方式。或者你可以说它是在流浪之中“等待戈多”。那个从头到尾没有露面的李崇高,就像是戈多的另外一种形式,只不过这一回寻找他的人们,还仍旧有一种寻找他的需要,就像一些相信一些事情而最终仍被伤害的孩子一样,需要向这个“戈多”寻求一个说法。章明是留有希望的,不管最终他所报的态度是什莫样的。他都同样固执的要求他的人物,寻找一个能够满足自己愿望的“结果”。那个名叫余冉的年轻女人在寻找他的情人,一个抛弃了自己抛弃责任的男人。那个叫做王勃的男人在寻找他的情敌。还有一个神秘的过客受人之托(王勃的托付)寻找他的“猎物”。最终却寻找到了自己。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渐渐明白,强权色彩的命运,并无法真正结束人物各自的命运,他们仍旧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女人仍旧在两个同路的寻找者之间选择着自己的“结果”。而两个寻找者一个在破旧的教堂里面放弃一些无足轻重“任务”,反而寻找自己的幸福。另一个在影片的结尾,无论“结果”地消失在别人的世界里。

 





这些人物是令我激动的。他们都像一个个“存在”一样,坚实有力的不断确定自己的未来。这样的人物,或许可以代表我们的这个时代的人的一种可能性或者是事实。他和与他几乎同时拍摄的电影《三峡好人》都觉察到了一个个人不断自主选择的中国。只不过可以预见的是章明的这些人物所面对的当下中国,是更加隐晦的。他在试图捕捉到一些形而上的,属于这个时期的人的处境。而贾樟柯却在现实的眼皮底下,来描绘那些更加鲜活的现实个体。有些观众可能在《结果》里面寻找到许多安东尼奥尼的影子,把其规划到那些更为个人化的欧洲式的电影的行列里。这也许是这部影片在国外没有《三峡好人》风光的一个原因。如果贾樟柯的电影是具有现实要求的,那末章明应该希望在精神上以曲线的形式去关注那些个体的现在与未来。

寻找的方式各有所长,但可以相信中国电影的倾向性上似乎就像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所预料的那样在走向一个“临界点”。个人不断强大,最终走到向群体发出宣言的路口。在复杂的环境中,我们将会明白。个体的人不自己做出存在主义者那样的选择的话,自己就有可能在顷刻之间被现代社会,连同物质和政治的种种潮流所吞并。人必须在被自己装进笼子掉在树上之前,用自己的某些倾向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大于一切。这不是那些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而是一个需要在巨变的新环境下,明确自己存在的过程。自己的肉体和自己灵魂的斗争。或者是灵魂内部的斗争。人与人交流的希望变得微乎其微,就像在《结果》里面那些难以融洽相处的一个个人物。他们即使是偶有搭讪,也显得那样的羞涩和不自然。就算他们都以找寻李崇高为理由,逃离到海角天涯。也最终没有在潮起潮落之间寻找到人与人更自然沟通的可能。他们仍旧在大部分时间里面沉默不语,仍旧在决定选择的时候在“沟通”上丧失自己美好的未来。神秘男人在涠州岛的那个破旧小教堂里面的“选择”变成一句难以和那个年轻女人沟通的广东话。“你愿意嫁给我吗?”女人的回答是“你说什莫?”他们这些人物都显得不够坚定,不断地要求着能够证明自己存在的方式,比如逃离或者倔强的寻找。但是最终,他们的要求都在孤冷的隔阂里面化为无言的灰烬。这就是对这个“中间阶段”绝妙的表现。寻求存在,但是又在不断的丧失自我灵魂的边界。放任或者说是默许自己退出世界,消失在人群中间。“结果”是一个既定的概念,“结果”是一个重点。因为在“结果”诞生之后,对于先前的这件事情我们都变得无能为力了。我们可以选择其他的事情继续去完成,但是之前的这个故事已经走到了尽头。一个结果终结了,开始的将是另外一个结果。《结果》没有给我们任何的结果,我们不知道那些人物的结果,或许他们的完成这个结果的过程会变得更加长久。李崇高还是没有出现,唯一出现的他的哥哥也被年轻女人说成是“根本不像”。神秘的男人在留给自己爱的人一叠钱之后,消失在数码照片的海平线上。王勃在渡水面向彼岸的过程中不见了身影。一切的结果都似乎归于那些寻求存在的人物,而没有归于故事本身。结果都被那些结果的主人带走了。而只有那个名叫余冉的女人带着她肚子里的孩子矗立在海边等待着一个结果。这个女人或许是导演留给我们的可能的“结果”。导演将一些权利交还给了他的那些人物。他对这些人物所报的负责的态度,不是去命令他的人物在观众的眼皮底下解刨“结果”。而是这种责任还给了那些人物自己。“不去言说”,已经是一个作者对他的人物所作的最宽容和负责的事。

 





影片的结构是整齐而严密的,这些部分在我看来才是一个导演应该有所作为的地方。他可以设计他的人物的环境,在环境和味道里面那些人物应该可以自然生成。我们用段落分析的严密态度来纵观整部影片的话,就可以发现这部影片是一系列两分法的平衡体系的繁密组合。首先,在整个影片的框架中。可以分成两个明显的段落,王勃出现之前和王勃出现之后。第一部分的开头的构图和镜头组安排与第二部分的开头的构图和镜头组安排几乎是一样的。两个寻找李崇高的男人,两个来自大堂的呼唤,两个人分别在同一家餐馆与女主人公吃饭。而且价格都是六十元。两次男女同行的涠州岛之旅,两次钻进破旧的教堂,两次面对客轮启航的焦急等待。两两成对的安排还有,一共四对情人出现在影片之中,同时也相对的出现四对情敌。在陆地和涠州岛之间的来回摆渡,是一个巨大的隐喻。就像此岸与彼岸之间来回飘荡的那些冤死的灵魂,那些由于无法交出自己能够说服自己的身份证明,而永远在两岸之间徘徊无家可归的人。在两边,他们都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但是他们都错过或者说放弃了自己的结果。或者我们可以将他们的这种痛苦的漂流看成是我们在前文中所分析的那种中间状态的矛盾处境。在两两成对的抉择和错失之间,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分裂的世界。一个无法马上选择自己去路的地方。一个需要自己在多等一些时间,将孩子生出来(达到结果)再做选择的的阶段。这种状态就是我们如今的处境。贾樟柯和章明同时觉察到了这种状态中的人的境况。也都同样将自己的希望或明或暗的表现为对一种最终结果坚定地等待。花开最终结果,在动词的“结果”背后,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只有这种结果最终产生出来,那样无论结果本身如何,人都将更加自主的生活下去。中国电影的希望其实就在这里。人应当解放出来,才能有所幸福的生活。或者是我用词过去激烈,不应该是“解放”而是获得选择自己结果的自信心的的诞生。真正真实的人物应该在不远的未来诞生。

影片之中存在着许多的细节象征物,这些细节对于我们了解作者的想法是重要的,而且看来是不能轻易忽视的。在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两个工人用木棍所抬的两大捆绳子,在前后两个大部分都出现过。这个被人抬着的绳子,所蕴含的意义是复杂和多义的。对于这个细节的认识,我们应该参照在影片中的其他细节加以理解。在王勃喝醉的时候他抓住了一根拔河的绳子,他死死不放。被周围拔河的人们所攻击。那末这绳子似乎是需要争夺的边界。就像那个分割此岸与彼岸的海一样,是一个存在。王勃在醉酒中死死将绳子固定在最最平衡的地方,似乎是一种和人物本身的中介阶段的处境相关的可能。当然绳子还可以成为救生的用具。就像在整个影片中我们在宾馆的电视上所听到的关于救援印度洋海啸的新闻一样。这些人物看起来是需要一些救助的。李崇高甚至不是贝克特的“戈多”。戈多尽管并不出现,但是对于人来说是可以拯救自己的。而李崇高就算出现了,似乎谁也无法拯救。李崇高更像一种破坏的力量,他伤害和迁带了这莫多的人物。这些人物在争夺着无所是事着。这些寻找他的人不是为了寻求拯救,而更多的是谴责或者寻找理由。事实上这样的一个李崇高对于当代中国来说,远比戈多有意义。人物由于这个无法寻找到的破坏者,而变得重新对自己看重了。绳子被木棍悬起,意味着来自未知的救助已经没有可能。意味着界限已经被模糊。那团绳子就像是一团麻。在某种意义上那就是生活状态的抽象。也是无望结果最终的一次亮牌。没有什莫可以继续依靠,我们在这个时代的沙漠上应该在自己手里寻找超越苦难和孤独的可能。章明似乎用这个多义的道具撤销了所有虚假的时代温情。

 





 

结尾处的游泳一段也是很有意思的部分,王勃和余冉在海里游泳。在影片前部分,海边的女孩用生硬的普通话来“拉客”。“先生,要不要游泳?才50块耶。”在水中的一男一女暗示的正是性爱。只不过游泳者的态度并不相同,取向也各有所异。面对一个疯女人的“流浪”,两个人漂浮在海上的段落。就再也难以否定其对死亡的优雅滑行的偏爱了。他们向彼岸游去,在中间阶段再次分离。一个失踪了,一个在此岸观望生命的可能。死亡与性、希望和绝望、可能和不可能。又似乎再次达到了一种对立的平衡,最终把走向“自主”的“人”留在了此岸与彼岸的中间。影片是如此的看中这种彼此对应的关系的建立。在两次行走在涠州岛的片断中,相同的构图和场面调度一再出现。第一次,带墨镜的神秘男人入境。然后再中景处女人从岩石后面站起来。第二次,女人出现在前景中,之后中景处的王勃从岩石后面站立起来。

但是在种种相互对应中,两次旅行的变化也是明显而值得注意的。第一次当两人来到岛上的破旧教堂时,神秘男人似乎更为主动地将手穿过门锁的小闸门将教堂的门打开。然后和女人站在圣像面前,用广东话问“你愿意嫁给我吗?”而第二次,当王勃和女人来到教堂的时候,甚至有没有进入教堂里面。我们都不得而知。教堂的出现明显的表明了维州岛彼岸世界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旅程中那个看守教堂的人是在门缝的金光中探出头来,问他们来此的目的的。而第二次旅程中,那个看守教堂的人却是在屋顶上对两人问话的。这种横向关系向纵向镜头关系的转换,是具有明显象征意义的。个体的人渐渐成为被怜悯的对象,当他们错过可能,充满执著得面对命运(李崇高)的时候。人的流浪般的悲凉极其明显的现露出来。就像在第二次的旅程中在大雨中遇到的那位给他们芋头吃得老人一样,某种象征性的超越自然的存在发生的作用。但是人们却在一种难以沟通的沉默中略带隔阂的快速结束了与“上帝”的对话。人最终似乎也将离开上帝的保护,人只有靠他们自己。等待是痛苦的,但是影片结尾的长镜头给与我们的苦涩的力量是不是可以让我们真正寻找到自己的结果呢?那种剥夺命运的干涉,而毅然站立的可能?那个在海风的吹拂下显得尴尬的遥控飞机的左右微微摇动,让人看得辛酸而漫长。当一种暂时的可能,终于出现在此岸与彼岸边界眺望的时刻起我们似乎又获得了一种继续坚持的可能微弱信心(这更像是无路可退)。

 



 

在影片的色调上,章明非常恰当的运用了蓝色。在这种孤独和疏离的色调中,这样的人物才可以在世界的颜色中寻找正当存在的理由。也是由于这个色调和摄影追求苍凉的构图实现了。人物、故事、思想和存在之间的统一。对于《结果》来说,我必须得好好地予以赞扬。因为这部极其追求思想和艺术化的电影对未来意义重大。当然如果我们根本不重视它审视他的话,那末我们就很难更加强烈感受到一种可能的到来。我也应当将许许多多的溢美之词送给这样“孤独着”的电影。出于责任感也罢,处于共鸣也罢,处于要求也罢。我要说这是一部优秀而重要的电影。

就像我不遗余力的说明《结果》的重要性一样,同样的现实将不断地告诉中国电影中那些仍旧思考的“作者们”继续前进的可能和希望。年轻的一代应该会尽快加入这个推动新电影观念确立的历史过程中。正如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所说的,电影的革新中对于电影语言的重视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起作用的是我们的思想是否已经明确我们应该描写什莫样的人、事、现实与明天。当我们明确一些关系到灵魂最深处的变动的时候,我们才能明白我们需要什莫样的电影语言为之服务。而且,不仅仅对于艺术电影。而且对于商业电影来说,明确这些问题也是根本性的需要。

 6 ) 《结果》不错

章明的电影,大家知道的有三个:《巫山云雨》、《秘语十七小时》,再就是要说的《结果》了。《巫山云雨》两年前看了第一段就没看下去,单调的环境,压抑的情绪,这一切都可以驱使我把碟片从DVD里面拿出来。《秘语十七小时》压根儿就没有买到。而《结果》是我昨天在电影院看的,差一点有没有看完,当然原因跟看《巫山云雨》差不多,不过20块钱的电影票还是让我老老实实的忍着看完了,也幸好是看完了,因为这样的电影必须看完整的,它是一种整体,而不是一个细节的电影。
  
  我怀疑章明的猥琐由来已久。导演本人长得相当猥琐,《巫山云雨》中的张献民同样非常的猥琐,而《结果》中更是选了香港的一个经常在三级片中演强奸犯的黄光亮来演,所以我便有了猥琐的结论。
  
  《结果》讲的两段类似的故事,而这个电影的故事完全可以忽略不记的。所谓的涉及未婚先孕的情节真是大谬,压根儿给我的感觉就不是想说的怀孕,又是一部大题材的电影。《结果》比《怀孕》似乎更切合一些。只不过《怀孕》更实在,《结果》更加虚幻一点而已。即使是《怀孕》的名字,说的还是《结果》的事儿,所以倒不如用《结果》得了,简单明了,没有《怀孕》显得那么虚张声势。
  
  两段故事基本上是简单的重复,唯一不同的是男女角色的转换。这也是整部电影的重点。我在电影院就听到几个傻逼在那里笑那种重复,丫们估计章明套拍省钱呢,回去说不定能把这些整成电影的小BUG。当然有理由相信省钱和套拍是这部电影的灵感之一。但是刻意的这样做就显示那是有意味的,并不是简单的套拍了。从这一点上,看电影的第一段就觉得很闷,然后慢慢的就会进入一种状态,当然这种状态是那种认真看电影的人才会有的,比如我。
  
  章明的电影应该属于慢热型的,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便玩了一个技巧,用了一个悬疑片的套路,去寻找一个人,而这个人始终没在电影中出现。只是在电影中重返围洲岛的一个细节中说明这个人是存在。而存在不存在已经不是这部电影要说明的问题了。
  
  两段故事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三段故事,只是第三段故事没有展开,在一个女人的身体内部,可能是一种延续或者终结,还是三段故事比较适合一点。这个数字的更新算是我在写这个东西的时候的一个新发现吧。两段故事同一个女主角,不同的男主角。男女主角有一个主动和被动关系的转换。而第三段故事的另外一个主角是未知所以最后一个镜头可能成为一个景点的结构。像《四百击》或者《雾中风景》的最后一个镜头。章明肯定受《雾中风景》的影响,比如在一个车站一批老艺术家的合唱跟《雾中风景》海边的戏剧很像。而女配角在医院中张开的腿血迹斑斑和《雾中风景》中姐姐被强奸后的镜头也有类似之处。
  
  整个故事要说的可能就是对立与和谐的东西,导演把他们简化到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身上。叙事的简单和强调重复从某种意义上和唯一性是统一地,可以看成这个世界就是亚当和夏娃两个人。这在电影里面出现教堂可能有某种象征意义。然后便是繁殖这类事了,教堂是圣母堂,还有一幅画。所以可以说是一部有野心的电影,不过总觉得章明有一种情绪,说不清楚地,想表达,但又表达得不完全不彻底。
  
  电影本身从表现手法上有点神秘色彩,不过跟《小武》一样,大量的电视新闻作背景,又赋予了真实感。不能说梦幻般的感觉吧,因为实在谈不上,但很符合人的精神世界,现实与想象的结合和分离。整体应该是个略带虚幻的现实题材电影。女主角相当漂亮,一定会红,我断言。以后我拍电影也要找这类型的女人来演,爽啊,看这就舒服,表演也相当的出色。电影中也有很多高大深的台词,比如“我都20了,还没发育好”,听起来有点像第六代的集体控诉。电影这东西有的时候觉得挺悲怆的啊。而章明显然比王、张、贾的成绩逊色一点,但前景也许更加好,至少没看出下坡路的兆头。
  
  电影投资200万,据说还是帮人家拍电视电影才拿到的投资,真惨啊。建议这个片子可以卖给北海旅游局做宣传资料,总结一下宣传宇就是:欢迎大家到北海来玩。这里的海不但大,沙滩上还有穿比基尼的靓女陪游泳,天冷不贵,就要50块。除此之外,还有性感的人造美女看,门票很便宜,6块。大家也不用担心通讯问题,中国电信已经覆盖啦,来营业厅吧,服务员都是北京来的,普通话倍儿棒。晚上9点准时有人打电话到酒店问老板要不要按摩,还考虑什么呢?赶快行动,丢下老婆孩子,奔向我们的怀抱吧。特别推荐酒店:天湖酒店。特别推荐旅行社:天海旅行社。这样一宣传,北海旅游肯定火。
  
  这算是今年我看的最好的电影,《世界》没看,主题应该类似,大命题的东西。只不过贾樟柯的野心更大,不光是在电影上,还在电影之外。前几天在诗江湖看到于坚的一个关于电影的访谈,他说第六代一到地上就不行了,再碰上大投资就更不象样了。这话有点片面,但从某种程度上这样说也不为过。看看《青红》有多差就知道了。还有贾樟柯和张元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于坚之所以这样说可能跟他们这一代人的诗歌态度有关,第三代诗歌是以地下诗歌为标志的,就像第六代导演也都是从地下导演起步的一样,一开始都是被禁。诗歌则是一开始都是民刊。不同点是,第三代的浮出水面必须以他人的妥协为前提。而第六代导演怎是双方的妥协或者说自身的妥协更多一点。分析一下,写作花的主要是时间,而电影不光光要花时间还要花大把的钞票,因为技术的前提决定的。一支笔一张纸最多一台电脑根本无法和摄影机以及胶片的价格相提并论,况且从人员上也是有寡和众的区别。

2006-01-06 14:41:33   来自: 唐小唐·天色已晚 臣妾退下 (巢湖)

 短评

似乎比洪尚秀还牛X一点,章明话少,洪尚秀话多。

5分钟前
  • 灯火男孩
  • 力荐

不經意間的形式和符號讓我看得很爽。如《巫山雲雨》一樣,章明在電影中安插了很多詭異的未知和不清的交待(可以說是風格,也可以說是伎倆)。另外,從片名的被迫更改到電影內某些不安定或者不合規範的因素來看,我還真摸不著廣電的「標準」(比蘇聯的審查部門更難捉摸)

6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祝章明抽到彩票一夜暴富继续拍片

8分钟前
  • fanshisan
  • 力荐

我当年被剧组拉去拍了个镜头,当时叫《怀孕》,现在才发现改名了。在结尾处出现了一秒,两个航模少年之一。那年的我才初一,还有很多梦想。

13分钟前
  • Miller
  • 还行

2020-11-1三刷;章明式结构的完全展现,两段式互映——运动轨迹几乎完全一致,而其间的偶然与差异却才是重点,他们曾踏入同一条河流,目睹的却是不同的风景;细节对应严实,结尾玩味颇有意味。通篇幽蓝,悬疑氛围始终,那个无法找到的戈多是否存在(李重高成为联结各人物的节点,亦是镜像映射的晶体),涠洲岛像是一个时间回流的空间,说有安东尼奥尼神韵我觉得不为过;配乐运用极好。

1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结构极其精妙,分为两段,许多细节相互呼应,两组故事达成严密的平衡体系。依旧是戈多式的人物,依旧是无望的寻找,只是失去了救赎:穿插期间的各类新闻正说明每个人都在寻求救助。等待是痛苦的,甚至是绝望的,但我们还是会持续挺立。并非出于信念,而是无处逃遁。色调极美,孤独感与疏离感跃然其间。

17分钟前
  • 凉水
  • 力荐

空荡的海边,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找一个永不出现的人。然后一个走了,一个留下,换一个人,继续找那个永不出现的人,所有的细节重来一遍,一切似乎都没变,一切又都变了样。章明玩得很高级,结构堪比洪尚秀。

18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一个喜欢内射的男人引出的事情。结尾很给力,全片一共用了三次音乐,值得注意。另外频繁出现俯拍的特写,新奇的感受,节奏很好。很多镜头的运用难度很高,设计的巧妙,值得强烈推荐。

21分钟前
  • 阿尔法
  • 力荐

总有一些自娱自乐的导演

22分钟前
  • mikelong
  • 较差

文艺片,对于我来说有些晦涩。

24分钟前
  • 卡卡‖布丁
  • 还行

寡和高曲,世中避世。章明国产安东尼奥尼!

28分钟前
  • Xao
  • 力荐

失之交臂的感情。故事很闷,很平淡。几乎没高潮可言!而且还分上下两段一样的剧情重走一遍!当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时候,不得不佩服导演把暗示性的蒙太奇手法发挥到极致!尽管相当简陋却不失水准! 再看第二遍时,彻底折服了!

29分钟前
  • EVA_征服天堂
  • 推荐

北海的故事 銀灘的清晨 那還是一個未未開化的時光

32分钟前
  • 子曰
  • 还行

结果呢——实在无法不联想到同时期洪常秀的三部片(女人是男人的未来、剧情前和海边的女人),也再次说明,人在哪个阶段看到一部电影,似乎大有影响。而通过看这个片子,我似乎也倒过来,搞明白几条老友痛骂洪常秀的原因。其实,若以镜头美感来说,章明显然预算宽裕,组合变化也更多,但人物一个个不开口说话,海边瞎晃悠的劲,就有点受不了了😖。印象最深的镜头,是在滴水丹屏那插珊瑚(涠洲岛景点还包括五彩滩、圣母堂)。咬甘蔗和铰头发这种剪切,又刻意到不行。砸玻璃和结尾游泳完全在意料之中。电影里的北部湾,显然是藏污纳垢之地,同时,它也能孕育和净化一切。

36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没有结果的结果

37分钟前
  • xjc_jovi
  • 还行

补加。

41分钟前
  • sonoko
  • 还行

越来越安哲了

45分钟前
  • 亲爱的1969
  • 推荐

中国情事#很难想象章明如果坚持这种风格会达到怎样的高度,有些地方甚至让我感觉他在故意炫技。9.1

50分钟前
  • 华沙巴黎
  • 力荐

七年前在电影院看的。最烦别人说章明是中国的安东尼奥尼。好在终于过了被媒体编唬的阶段。回想起来观感仍是一身的不舒服,这与欧洲导演以静默开启感悟明明就是两回事。

52分钟前
  • 时以星
  • 较差

电影中的巫山派,恰似锦瑟无题诗,曾经北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一半海水一半云,君问结果未有果,此谜本来无谜底,一半海水一半云

54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