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路祥

剧情片中国香港1950

主演:李小龙  伊秋水  李海泉  

导演:冯峰

播放地址

 剧照

细路祥 剧照 NO.1细路祥 剧照 NO.2细路祥 剧照 NO.3细路祥 剧照 NO.4细路祥 剧照 NO.5细路祥 剧照 NO.6细路祥 剧照 NO.13细路祥 剧照 NO.14细路祥 剧照 NO.15细路祥 剧照 NO.16细路祥 剧照 NO.17细路祥 剧照 NO.18细路祥 剧照 NO.19
更新时间:2023-08-16 04:14

详细剧情

贫苦街童阿祥到工厂当童工谋生。老板拼命压榨阿祥等童工。唯一关心他们的是一个正直的老教师。工厂管工和他的手下整日欺压童工,营私舞弊。阿祥发现后,勇敢地揭发了他们。

 长篇影评

 1 ) 细路祥

陈果回归三部曲之三,从祥仔的儿童视角审视临近97市井人生百态,无论是大伟还是阿芬,还是奶奶或是海叔,每个人都如此平凡也如此有代表性,结尾处失之交臂的告别就是陈果眼里港人97前飘忽不定的深深忧虑。
有故事的老人,聪明的孩子,普通家庭,热闹的街道。 教育真的是个很大的问题啊,很多现实的一面,又一部告别童年,小演员辛苦了。

 2 ) 祥仔的生活方式

细路祥一开头就在讲,在这条街,大家都为了钱而四处奔波,为了钱拼命的劳作。转眼97年春天就到了,街头依旧如此,没有人因为回归的事驻步,生活还是老样子过着。镜头太大,会偏离绘描的情感纽带,所以一下就缩小在了细路祥祥仔的身上,透过祥仔一家人的故事,来慢慢了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这些故事并不多,梳理一下应该分这一些:祥仔和阿芬一起送外卖的故事;祥爸和大伟和肯尼之间的纠葛;祥仔哥哥衡的消息;祥仔奶奶的故事;菲佣的故事;没有香港户口的工人和儿童。

从这几个故事,慢慢讲述在97年一条香港老街的生活:

在香港的某条大街上,祥仔的爸妈开了一间茶餐厅,祥仔的故事也从这间茶餐厅开始了。祥爸是一个很严厉的人,阿芬去就职外卖工,被祥爸拒绝,应该祥爸觉得阿芬太小,而且一看就知道是外地童工,所以有些担忧吧。而菲佣一直在向他抱怨没有正常的休假期,而且给的工钱太少了,夹杂着粤语英文和菲律宾语,互相也都默惬理解,菲佣说要告祥爸的不公平待遇,祥爸妈也都致之不理,夹着西红柿放入菲佣的饭碗里,叫她多吃点。看到这里,蛮想知道菲佣工薪有多少,每个月到底休息几天。

祥仔和阿芬达成协议,外卖的收费五五分,然后他们俩就这样形影不离了,一有外卖就去叫阿芬一起去送,祥仔骑着自行车,阿芬拿着外卖。空闲的时候四处游荡,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阿芬的妈妈在一家茶餐厅当洗碗工,阿芬帮衬着点,还要照看妹妹。能和祥仔一起送外卖,对她来说再好不过了。阿芬这么小的孩子,应该跟祥仔一样,本应该在学校读书的,可她没有,而且还带着一个小妹妹,妈妈是一个洗碗工,跟着的一个少条腿的男人。

祥仔送外卖,熟悉每条大街小巷,跟每个街坊邻居都很熟知,卖棺材的阿叔,经常点外卖的大姐姐,麻将馆里的人,海叔,还有该死的大伟,经常把外卖的奶茶抢走,得让他们尝尝祥仔特制的鸳鸯奶茶,小便不够了,阿芬也要上场。看着大伟他们一口满饮而尽,祥仔和芬都开心的笑了。惊心的一幕啊,要是大伟他们发觉了,不扒了他们的皮啊。幸好一切都安好,而且大伟那帮家伙既然不知不觉喜欢上了祥仔特制饮品。

祥仔奶奶人老年迈,只能躺在家的凉椅上,看看以前的老电视,菲佣照顾着,最多的活动就是驻着拐杖,碎碎步的挪动脚步子,后面奶奶走后,祥仔和海叔在暗暗的屋里面学习奶奶的走路的姿势舞,然后冷不丁的看到电视里正在演李小龙版的《细路祥》,真是点睛之笔啊。人来人往,该走的总会走,而该来的也阻挡不了,就这样活着,没心没肺的活着,时过境迁。祥仔奶奶非常想念那个走失的孙子衡,也就是祥仔的哥哥,3岁就走丢了,虽然电影里面没有出现他的身影,但还是能想象得到他帅气的样子,跟祥仔一样样的,也说不定这个衡就是导演故意的隐喻,看到奶奶扔掉拐杖奔向衡的神情,仿佛回到了她年轻的时候,真令人感动,希望衡能尽早与家人团聚。

阿芬说江主席到了后,香港就是我们的了,而祥仔争抢着说是自己的,香港在他们眼里就像一个玩具,谁抢到就是谁的,但后面,阿芬和母亲妹妹都被警察带走,祥仔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后面努力的骑自行车去追,擦身而过了,旁白是阿芬跟祥仔的友谊就在这一刻全部结束,俩人从此成陌路人,挺让人心酸。其实这里是阿芬对祥仔的误解,祥仔追的就是阿芬啊。祥仔骑自行车追那段太精彩了,都认为他是一定能追上的,可也在想,即使祥仔追上了,他又能做什么?他们不过都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而已,什么也改变不了。

没什么很深奥的理论知识,第一次写影论,就随便写写,也就是自己回想一下这部电影吧,喜欢就写。

 3 ) 意味深长的细路祥

这部《细路祥》是陈果继《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之后的“香港三部曲”的完结篇,可惜中间的那部《去年烟花特别多》我还没来得及找来看。
片子的主人公祥仔,是个外卖餐饮店老板的儿子,老爸无甚特别,倒是奶奶颇值得一提,奶奶年岁已高,成天便是守在电视机前,看祥哥的戏剧,一边如数家珍的跟旁人说起,当然自己和祥哥搭档的时候是怎么怎么的风光,料想两人当年似乎是应该有过那么点故事,但是结果总归是各奔东西。祥仔的名字大概也跟这祥哥有莫大的联系。
这个祥哥在老港人心目中也应该算是一代名伶了,名字很古怪,叫做新马师曾,1916年6月20日出生,原名邓永祥,广东顺德人。九岁随何寿年(何细杞)学粤剧,十岁时入“一统太平”班赴四乡演出,早已有神童的称号。 新马师曾因演戏时模仿名伶马师曾,于是他师傅给他改了“新马师曾”这个艺名。新马师曾是当代其中一位擅演古腔的伶人,但颇为“京化”。其唱腔自成一格,称为“新马腔”。他不光舞台上成就了得,还拍电影,开唱片公司,自己灌唱片,并于1977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颁赠名誉艺术博士,1978年又获英女皇颁赠M.B.E.勋衔。此外,因为新马经常参加慈善活动,故又“慈善伶王”之称。
直到97年回归前祥哥过世,奶奶便也于不久后追随着他,别于人世了。
故事的主线却不在这里,而在一个“小人蛇”阿芬身上。
所谓“小人蛇”问题,就是香港永久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在内地所生子女未经许可偷渡赴港的问题。有人把循水路非法进入香港的入境者称为“人蛇”,把引渡者称为“蛇头”,久而久之,非法入境儿童也被贬称为“小人蛇”。
祥仔和阿芬两个小朋友虽然彼此的身份和境遇都相差颇大,但是小孩子的交往毕竟不会夹杂着这么多的复杂的因素,互相打闹捉弄,一起嬉戏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虽然最后失散在回归的大潮中,只是他们各自长大以后,都应该还会记得,曾经有这么个小玩伴,一起在香港的那些昏暗潮湿的小巷子里奔跑嬉戏。
片子透过这个纯真又有些调皮的7岁小孩祥仔的眼睛,讲述了生活在香港底层的老百姓在回归前后的生活,以及面对突如其来的回归大潮所表现出来的些许惶恐和不适应,也让我们反思回归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片子到接近结尾处有许多有趣的场景,比如在学校里老师教这些小朋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来历,以及怎么样敬队礼。还好,这个老师没有告诉那些香港小朋友,国旗的红色,是因为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而歪歪扭扭的队礼,也反映出了回归后中国政府还任重道远。
由于最近在读哈耶克的《通往奴役的道路》,这个少先队队礼,更是让我联想到把手再伸直一点,就是德国纳粹的那个臭名昭著的敬礼了,但愿那只是无聊的巧合。
最后祥仔骑车本意是去追带走阿芬的警车,却阴差阳错的去追了运送邻居小混混大伟的救护车,从而与阿芬擦肩而过,大概也是导演对于香港回归前景的一种担忧吧。
结尾处运送阿芬的车在等红灯的时候,《香港制造》里面的中秋(李灿森)、阿龙(李栋泉)和挺着大肚子的阿屏(严栩慈)三人携手过马路的情景,最是让人唏嘘,其实希望也总还是有的。

 4 ) 台词

转载毛小懋

 发布于: 2008-06-24 15:31

  三个孩子骑着单车穿越香港,在九龙的水边阿芬和祥仔争辩香港是谁的。阿芬对着水面大喊:“香港是我们的。”几天后,“小人蛇”阿芬被警察带走,送回了内地。祥仔终于骑上大单车去追赶警车,结果追错了车。两个孩子的友谊和童年便在这条街上结束了。

  殡仪馆的老头唱着《客途秋恨》打扫棺材:“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离家出走的祥仔突然从棺材里冒出来,把老头吓晕了。

  奶奶说:“医生告诉你妈妈,你哥哥很心急要看这个世界。依我说,这个世界这么复杂,有什么好看的呢?”讲完这些,奶奶便在祥仔熟睡的时候去世了。



出自粤曲《万恶淫为首》中的"乞食"


【南音】冷得我腾腾震,震到我入心,心伤我重发紧冷,好似脚软难行,行行不觉身不稳,点搵得个善长仁翁,做点好心,心中偷怨咯,大抵注定我绝运,运蹇时乖,【苦喉】不幸作盲人。【拉抛舟腔过长序】唉正系人逢绝境一定多哀感,我感怀身世,想话自了轻生,生生死死都本系无足恨,系我个心头常挂一位老父尚未归临,记得佢临行重对我,谆谆训,训我槛过床头,都系多谢父母恩,恩恩怨怨,我不敢把娘记恨,只恨佢恩将仇报。【转乙反二黄】知我惟有举头三尺鬼神。【流水行云】神鉴谅,我心,暗自告禀,唉天公得许我与父相见,话过今生死亦无怨憾,自甘委屈自甘作堕落人,对我虽黑心,但我对佢恩深,我愿双亲佢两相印,我愿爹妈休怒忿,为求庇荫【双】误我一世今日祸起只谓淫,唉我自悲暗自还带恨。【收掘】【叫白】福心勒!【衬序】好心喇!可怜下我呢个乞儿仔勒,真饥饿,又孤寒,有乜冷饭菜汁施舍下啦。【木兰从军】边个好心啦,挽救下呢个盲人。福心更善心,救苦又救贫,望求做点好心,救下我贫共困,保佑尔地生意滔滔一本赚万金,等尔地长年富贵都越舍还呀还重有,自叹终生不幸,心感激各位大贵人。【白】福心啦,好心啦,施舍下个发财钱啦,【起乙反二黄下句】嗌到我喉干颈渴,只觉得冷落无人,更逢此风雨迫人,谁知我已饥寒既病困【拉腔】。【哭相思介】【叹板】伤心如我,真系有口难言。

 5 ) 细路祥

一张海报便已经说明问题。男孩细路祥蹲在人群中,大人们的青色裤腿之间只看见他的脸。六岁的小孩站位不同,眼界也必定出人意外。画面上的法语文字,说这是一部中国的四百击。
电影的最后阿芬说:“在这条路上不单结束了我和祥仔的友谊,也结束了我们的童年。”没有看到成长最终的出口,却看到祥仔追着被警车带走的阿芬去的时候,第一次踏上了那架大单车。
第一次全程投入陈果的电影,没有难以适应的诡吊和晦涩。大概看过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一一]里面的洋洋。可是祥仔不只是年幼的叙述者,整部电影都站在了他的角度。被老豆剥了裤子当街高歌撒尿的细路祥,这一幕怎么能够忘记。
作为“回归三部曲”的最终章,和[去年烟花特别多]中因回归而赋闲的家贤不同,回归这一事件对于小小年纪奔波街头为家里送外卖的祥仔,绝不如客人给的小费重要,绝不像电视上跟奶奶一样苍老的细路祥那样近在眼前。直到操场上的孩子们第一次见到五星红旗,七扭八歪地举起右手学习队礼,才知道那条背景的大界已经给跨越了。却没有烟花灿烂之下的百感,只是模糊地想起难逃遣送命运的阿芬曾经对着远处大声喊:“香港是我们的。”
追错车的祥仔还是失去了阿芬的友谊,结局是来不及回味的荒诞。奶奶去世,菲佣离开之后,细路祥经历着童年时光的最后一次变故。诧异,最终在街头瞥见了[香港制造]的李灿森,[去年烟花]的何华超。

 6 ) 又至翌年 [旧作业]

    For XX: 但最可惜的,是不能永远陪在你的身边。


    一九九七年的时候,我也刚好是九岁。跟细路祥年纪相当。现在还依稀记得的故事,就是当初紧锣密鼓津津乐道着的香港回归。之所以没有忘了它,无非是因为对那个谁都没有去过的神秘莫测好像遍地黄金一样的香港的憧憬,况且,我还是小学迎回归民乐团演出的琵琶首席。因为有上头来看,队服新作了一套白色衬衫搭淡蓝色百褶裙的。当时挺新潮,到现在家里还存着。偶尔大扫除翻到,还是觉得很好看。
    对于一个按照寻常轨迹生长的孩子而言,这样的骄傲是远甚于什么金紫荆银荷花的。日子被些微的琐事占据,并看不到很久远的时间事件,三年级的课业已经稍微有一点繁重,知道要做好孩子但其实在所有的长辈面前仍是那个“比男孩还要调皮的女生”,这着实让小小的人儿心生沮丧。只是,表现在影片之中的细路祥身上,学校带给孩童的符号意义显得那样微不足道、无关痛痒。——知识这种东西他掌握得轻而易举,上学只是日常的一小部分罢了。与生活最本质的样貌对应而来,年幼的祥仔早早就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他要的无非:钱、赚钱、性吸引。并似乎相当因之沾沾自喜。
    当一个孩子要过早地面对生活的真相的时候,无论他是百般抗拒还是乐在其中,于我们的角度评判,心中都会骤然一酸。如是看来,片子的基调是有些黯淡的。散发出灰暗陈腐气息的灯光昏黄的房间,以孩童的低视角拍摄得来的被切割入画的人体,大幅的夜景和夜幕遮蔽下大人们的谎言,倾听着细路祥纤细敏感的声音念来,一幕,再一幕,是在回忆之中默默复刻出的场景。再看这一个一个由他的独白串联起的一气呵成的小故事,究竟是应笑着这个小人儿的精明世故,还是该难过这个小人精却注定预料不到,不管是他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最后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离开。不是我们所期待的过程与结果,但是,却真的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印记深刻祥仔被爸爸暴打过后罚站街头的那一段,真正叫人看得如同唱词所言:“我的心都碎了”。对于小孩子最屈辱的记忆,不是去送外卖被赊账,不是单车还骑不过一个女孩子,而是“我最讨厌爸爸打我,因为我会觉得害羞”。更何况是被扒下裤子瑟瑟地站在街头的石柱之上,明明喜欢却出卖了自己的女生还在一边偷看。不过,这只是一层浅表的叙事意义的附着。在这短短三分钟之内囊括的丰富意象,才是为我所惊讶的,却亦感叹其最为朴素之处却实乃之精妙所在。
    坚叔泄愤过后,退入室内。镜头拉出来,给出祥仔的站位、背景,他突然放声,没有大哭也没有咒骂,而是唱起了从一岁起就开始听、据说奶奶曾与其共事过的粤剧大师“细路祥”的选段。幼齿的声音撕裂了剧作原本的意义,让人不禁扪心自问,痛楚居然可以藉由孩童之口表达得如此彻底么?眼望向这个世界无所不在的顽强挣扎以及身边那些视点卑微但努力活着的人们,他们和你在呼吸着同样真实的空气。镜头的拍摄是很反常的仰角,画面中央,我们的祥仔好像突然间就长大了。虽然他仍是可笑地褪着裤子,可是看,他伸着脖子,面朝向天空,在如此用力如此认真地吼着。恩恩怨怨不敢把我来记恨,屁股上好像小猫抓挠过的手掌印却脏兮兮地擦不掉。口里唱出的是泄愤的歌谣,下面放尿也是一种自由意志的明目张胆的反抗。而顺应着他年轻却面目模糊的悲伤,昏沉的天空滴落下雨也是一种哀愁难掩的外在体现。但不论是老旧的调子或是一次又一次以尿洗胃的“恶作剧”,都是片子不动声色自然而然设置表达的意象。不管这反抗究竟是不是无谓的,不实际的,注定悲剧的,我们都不能参与其中试图加以阻止或认同,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活也就只是这样一种无能为力的淤积。
    不得不提起全片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即是粤剧大师“细路祥”新马师曾。他并没有真的在电影之中出现,从头到尾只是电视里的虚幻影像,一直到去世。当时是,每个香港人都在看电视,都在谈论这件事,九七真正的官方意义反而没人关心。等到阿芬突然被抓走,一直是细路祥旁白的剧情换成了阿芬的声音,大家才发现:啊,好快。一眨眼的工夫,居然都到九七了。
    事实上,整部电影一直处于繁盛的细节当中,每一个细节琐碎到都会让你眼前一亮——家长里短,圈里圈外,它总能把触角延伸到一个新鲜的地方,你永远不会有疲倦感,也永远走不到尽头。作为“香港三部曲”的最终章,与另外两部相似点就在于,《细路祥》也是从一个卑微人物的日常生活切入;但不同的是,导演陈果取消了那种人为设置的激烈剧情,而是让人物自己撑开了整部电影的起承转运合。他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切开日常生活的内核,温情安宁的童谣没有稀释故事的悲剧色彩,《细路祥》讲述的依然是一个抗争的故事,只是由被动地呈现变成了一种自觉地展演,它就像空气一样侵入每一个观者的内心深处,让人不禁打一个冷战;它的力量潜入了电影中的人物和观众的心底,并就此沉淀积淤。它永远不会爆发。也就是说,反抗永远存在,它们将无限地进行下去。
    电影的最后,细路祥骑着大大的自行车追着警车想见阿芬最后一面,却阴差阳错地追成了得了糖尿病的街坊谁也不理的大伟。阿芬的画外音:“我以为阿祥是来送我的,原来他是去追救护车了。我和阿祥的童年在那条街上结束了,那是我在香港过的最快乐的日子,可惜我们没机会一起过完那个夏天。”大汗淋漓的祥仔被痛哭流涕的大伟拥在怀里。可是他的眼神飘忽向窗外的天空,藏匿了些什么,我们谁也无法确切表白。也许可以简单地说是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或者说他看向了车窗外新的世界。
    其实事实就是如此,也仅仅如此而已——不管是你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最后都会离开你。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哪里。
    然而过不完的时光,在无法到来的翌年,最叫人可惜的念想,是不能永远陪在你的身边的,殇。


    及:旧作业。贴了有存档的意思。
                                                      

 短评

粗粝、生猛、浓烈,以细节构筑全景,看完徒留惊叹明明基本上连个明显的故事都没讲,却把整整一个时代都已讲完,典型文火慢炖式电影,不知不觉跟随送外卖的孩童视角,体会他的家庭,他的整条街巷,所有的街坊,俯瞰污水横流的穷街陋巷,目睹五方杂处、并不光鲜的香港,而我只能在他紧紧拥抱菲佣不让她走,在他骑着自行车拼命追赶将被遣送的伙伴时内牛满面,面对这样的电影已无法明确判断是创作者的惊人功力还是他只是还原了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社会景观,也许记录童年记录生活本质的磨难是真正要表达的,而所谓的隐喻也许只是正巧恰逢那个年代而已 @来福士香港展

5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陈果作品中政治隐喻较少的电影,却有好多看得人鼻子一酸的桥段。一,阿祥回家,喊了数声奶奶,屋里空荡荡,他这才看到挂在墙上的遗像,一屁股坐下,怅然若失。二,奶奶走后,阿祥和海叔学她走路的样子跳舞。三,奶奶说起阿祥哥哥出生的场景,独自慨叹道:“依我说,这个世界这么复杂,有什么好看呢?”四,阿祥被惩罚,站在路边,他学江湖卖艺人的行话大喊:“一个人生生死死,本是不值一提。”“恩恩怨怨不敢把我来记恨,只有天知道我的痛苦。”最后一个字落下,雷雨忽至。

9分钟前
  • 夜第七章
  • 力荐

把这部作品孤立起来看,其价值主要在于对孩童心理的巧妙诠释。祥仔的单纯和社会的复杂险恶之间的对比,以及祥仔身上愈发深重的无力感,都是为了突破观众的道德防线。如果放在两个三部曲间来看,电影的价值则在于承上启下,通过儿童的视点让观众从其它陈果电影或毁灭或宽容的心理特征中抽身而出。

10分钟前
  • godannar
  • 力荐

小时候香港电视台放过很多次,以为是古旧残片,总不看,也好,不然糟蹋了。素人出演,举手投足都太浑然天成,邻里市井的气息直压鼻息,就连校服都是同一款式,更何况那种迷乱、兴奋与失落。童年时抬眼看天,烟花,飞机,还有遮天蔽日的广告牌,隔着维港数高楼,高下更替快得比心动还仓促。我们,你们,回归,人蛇,直白得既可爱又伤感。细路祥鸳鸯断了,电子鸡死了,阿嫲走了,大单车学会了,祥仔与阿芬却错过了一个夏天。看得我格外难过。今晚放了长版,却又删掉五分钟,遗恨。像导演戏说的那样,哪天《香港制造》和《三夫》都能过审,那才是真正有自信了。@香港影展。映后陈果率真得令人羞愧无比,我们竟被那套思维训练得屡屡惊心。

15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顽童的喜怒哀乐,97的何去何从。电影其实比烟花还寂寞。本色出演的祥仔太灵了,更难得的是戏里戏外始终清醒的做人态度。“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也是最后一部。”

1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J主席来了,香港是谁的我不知道,肯定不是你们的。全国人民跟党走啊!紧贴社会现实,紧跟时代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更是大大刻入时代烙印。97前后陈果的那几部港片真是好片子啊。8.5

21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陈果作品最喜欢的是三部曲,三部曲里最好的无疑是《香港制造》;此部以儿童为视角,以粤剧大师开场首尾,窥市井民生,析回归百态,细路祥与阿芬关于“香港是我们的”的争执,已然不止步于【隐喻】;谁当权都不重要,九七过后依然似水流年。

2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映后谈导演讲,虽然都是非职业演员,但是小孩子演得还是会比大人好,因为大人什么都懂,做事前什么都要想一想,可小孩子不用,情绪都是直接就来的。@HKIFF

24分钟前
  • Echookaku
  • 力荐

4.5 题材上可以对标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或者王童的《红柿子》,论平实动人甚至在后者之上(对祖母去世的处理非常好,处在侯的距离和王的煽情之间)。虽然后半程节奏上稍有些诡异和拖沓,但试听和表演水平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最后一段画外音一变,整个电影甚至达到了一个新的档次。

25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陈果的回归三部曲 这部算是最平实 但是都最诚心的 相比彭浩翔 都是喜欢陈果的这种可以说是感时伤逝的凡心 可惜最近都没什么作品 即使回归 香港的问题都远远未曾结束 都明白有些东西有些感情是不可以用什么国家民族去衡量的 仅仅是关乎到人与人

30分钟前
  • 力荐

阿芬一家的设置和《榴莲飘飘》中一模一样,最后一个镜头还出现了《去年烟花特别多》中的家贤和《香港制造》里的中秋,让人恍然觉得这三个故事正在同时发生着,这种奇怪的真实感我还是第一次体会。

32分钟前
  • 大島
  • 还行

数一数二的儿童表演!一起玩水的街头,一起制作的细路祥特供冻柠茶,一辆单车载着的童年,一同大声喊出的心愿,都随着回归大业结束了。课堂里学习的普通话,升旗时敬队礼的姿势学会了吗?想不到疼我的菲佣也有一天要回家,不爱出门永远在家的奶奶也会消失不见,想不到一同晚上荡秋千够“星星”的警车也会把你带走,电视里的粤剧还会有人看吗?历史洪流中的市井百态,各色人物都是质朴而生动的,是导演心中港人的风貌。棉条茶、睡棺材、追错车,有点导演的恶趣味。导演有心,为自己热爱的城市献上诚挚的礼物。不知道陈果这几天会不会心痛。

33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力荐

“——以后江主席一来,香港就是我们的了!——是我们的!——不是你们,是我们!——不是你的,是我的!——是我们的!!!“好吧,说下我对政治隐喻的理解:细路祥就是香港,他爸是中国。想想细路祥离家出走前后他爸的态度。奶奶代表过去,阿芬代表现在将来的内地。祥仔和阿芬的相遇又错过。

35分钟前
  • Paper Planes
  • 推荐

4.5 和如今生硬直白的《三夫》真可谓是鲜明的今非昔比了,同样“以人喻域”,看看《细路祥》中的这一家子:刚柔并济的父母(大陆)/离去的菲佣(英)/缺席的哥哥(台湾)/死去的阿嫲(老香港)与细路祥(新香港),以及与之蔓延、并枝的各色人物——全部意有所指,同时又极度生活流、极度真实。陈果把所有细节都柔软细腻地包裹起来,但又不时地给出明示:“香港是我们的”。海叔和细路祥共舞的场景是沉滞的一拳,感伤而又讽刺。当然,有些电影能拍出来也是时运之济,仅仅是片中迭际的街头风貌,就已经足够令人沉溺其中了。

39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8.5/10)“香港三部曲”尾篇,相比前两部显得更加的轻盈和温存。孩童视角的切入,全部非职业演员参演,对街道群像的刻画,让这部电影囊入了更多的情感元素。故事节奏十分明快,陈果对于现实主义的表达融合了大量的市井气息,显得更加真切与的融洽和谐。整体的表达不再是那种前两部散发出来的,绝望、迷茫与混乱的97情结,陈果更加关注的着普通人的状态,不管是开饭馆的父母、奶奶一辈的老年人,还是菲佣、大陆客,这都是香港社会自身所带有的复杂性和多层性,既包含着对着过去的留恋和记忆,也有着此刻生活的维持和吃力,立足于生活之上的人的存在,这是普通香港市民的形象。表达“不是英国人,不是中国人,而是香港人”的普遍身份认同,三部曲之终章——不再迷茫,生活继续。

40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浓重的九七隐喻,祥仔代表香港,阿芬代表中国,故事也由一开始祥仔作为旁白叙述转为阿芬的旁白叙述,代表着香港的主权移交。我想我们这些未曾经历的,永远也体会不到香港人对于九七来临的那种复杂心情。喜欢简介中的最后一段话:日子就这样无惊无险的过。九七了。

45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陈果表现出的青春的痛苦与迷惘总是这么动人,比如雨中,比如最后的追车。粤剧,哥哥,矛盾的阿芬,懵懂的爱,反叛,在这种几乎过分强烈的政治情结背后,也许一切的比喻仍然都只是一个羞耻的孩子,只有这种感同身受才能让我触碰到些什么。

50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首先,我爱陈果。他是一种特殊的现实主义,人物设置和故事总是有政治隐喻指向,但这隐喻还是极高明的,和剧情春风化雨吧。菲佣艾米、父母和祥仔之间,英国、大陆与香港关系的同构。陈果的现实主义精神并不彻底,总有些戏剧残余,说白了就是编排感,比如这部电影的结尾,比如烟花和香港制造的部分片段。

55分钟前
  • 支离疏
  • 推荐

儘管沒有了《香港製造》和《去年煙花特別多》的血脈噴張,但是作為「九七三部曲」的《細路祥》還是延續了「世界仔的故事」和某種城市冷詭的氛圍。結局太妙了!

58分钟前
  • 熊仔俠
  • 力荐

“回归三部曲”终章,像是陈果的阶段性总结。当视线回到儿时的街道,口吻霎时变得温和起来。尽管有强设计感的戏剧段落,最后仍能被极真挚的情感化解。在无法回避的政治隐喻下,包裹着电影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追忆。“知道吗?……香港是我们的!不是你们的,是我们的!”祥仔抱紧要离开的菲佣,骑单车紧追被遣返的阿芬。他被扒下裤子街头罚站时,用唱戏反抗父权的段落太催泪了。

1小时前
  • 晚不安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