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

综艺大陆2006

主演:易中天

导演:未知

 剧照

易中天品三国 剧照 NO.1
更新时间:2023-09-12 20:23

详细剧情

  《易中天品三国》,央视CCTV-10历史演播类节目,《百家讲坛》系列之一。主讲人易中天,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易中天教授将从平民角度为大家解读。

 长篇影评

 1 ) 历史的插曲,士族的胜利

对易中天品三国的态度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小学刚接触,迷得不得了,那个时候还喜欢玩Koei的三国志11,把每个武将的技能、属性、生平历史,每个城市的名字、特点背的清清楚楚,再结合易中天先生的故事一品味,实在是小学时候的一件乐事。后来自己渐渐长大,外加百家讲坛又被袁腾飞、于丹之流拉下神坛。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似乎又成了一种过于“通俗”的东西,倒有觉得有几分不屑。最近在准备法考,娱乐之一便是闭目养神之余听听,才惊觉不是内容太浅,而是自己见识浅薄。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是绝对的精品。

三国之历史,正史戏说,耳熟能详。在大多数人眼里,熟悉的是其中精彩的故事,是各色英雄。但真正要给这段历史一个概括,易中天先生给的是最恰当的,三国的历史是插曲中的插曲。

读演义小说,甚至读陈寿三国志,都难以感觉到三国的历史的暗线其实是士族的崛起。东汉末,天下是三大力量相互制衡,外戚、宦官和士族,后来宦官和外戚内斗,大将军何进被杀,外戚倒了,宦官伤了。董卓如今后又杀绝“十常侍”,这也为什么看演义小说中,少见宦官的戏份,也就在蜀汉末期,才有“黄昏二神”登场…两大支柱一倒,占有绝对力量的便是士族。但蹊跷的是,最后形成的三国,魏蜀吴,都非士族政权。

魏国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是宦官之后,是士族最看不起的,魏国内部最大的矛盾,是分不清哪些人姓魏,哪些人姓汉。吴国是外来政权,孙坚、孙策打的江山,基本上把与士族的矛盾解决的七七八八,孙权深谙制衡之术,倒也把江东安稳下来。蜀国是三国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一个国家,鼎盛时期割据荆州益州两大宝地,转瞬间又痛失荆州且痛失诸多良将。蜀国亡的最早,矛盾也最深。益州原本的诸侯刘璋是外来政权,刘备是第二个外来政权,外加原本土生土长的士族,共有三种力量交杂在其中,让诸葛亮丞相操碎了心。

所以归晋一事,本身并不突然。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和士族做成了政治交易,士族的力量也达到了顶峰,司马家族的兴起,也就是士族的兴起。三国间与士族的矛盾,也终于爆发,天下一统。这段历史的插曲,也终归以士族的胜利收尾。

 2 ) 《易中天品三国》学习笔记41-52

2021.10.4 #第四十一集 以攻为守

1、诸葛亮为什么死前下达关乎魏延的命令

魏延和诸葛亮路线不同(每次北伐魏延均欲分兵,亮不从-子午谷奇谋)

2、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

目标: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为什么目标没有实现

1)曹魏非速亡之国(魏主明略,氏族支持)

2)益州非进取之地

(诸葛北伐积年无成蜀汉只能偏霸)

3)诸葛非将略之才

4、诸葛亮为什么要坚持北伐

1)安内必先攘外

(对内依法治国,对外发动战争-转移矛盾)

2)小国更要图强(以弱为强,犹可自保)

3)理想必须坚持

5、诸葛俩为什么不把北伐接力棒传于魏延

诸葛临终时唯一想到的就是保住蜀国的十万人马,无法与魏延之辈言语-良苦用心

2021.10.5 #第四十二集 无力回天

谯周劝降

1、谯周本人安贫乐道、通读诗书,主张刘禅投降(政治立场)

2、谯周杜琼等人为何主张投降

1)分利不均(谯杜皆为益州集团)

2)治蜀过严

3)战事太多

4)人民甚苦(税重)

2021.10.8 #第四十三集 风云际会

(视角转向东吴)

1、孙权接班困难,体现在以下

1)年幼(接班时18岁)

2)势孤(势力孤单)

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孙盛《原文》

孙家也是外来政权

a.孙家在江东是寒族

b.孙坚不在江东发际(淮泗江北发际,回到江东不得已大开杀戒以服众)

3)内忧(内部人心浮动、未能局部统一)

4)外患(曹袁官渡之战,荆州黄祖觊觎之)

2、孙权如何度过难关

1)张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2)周瑜带头行臣子礼

P.s. 东吴政权也由三股力量构成:

a.枪杆子:孙坚孙策带来的淮泗军事集团(淮泗将领)(孙坚旧部-程普、黄盖、韩当)

(孙策旧部-蒋钦、周泰、陈武)

b.笔杆子:流亡北士(张昭、诸葛瑾等)

c.钱袋子:江东士族(虞、魏、顧、陸四大家族)

P.s. 鲁肃来到江东的意义

a.江西人(非江东)-和淮泗共同语言;流亡北士(依托周瑜)-和张昭有共同语言;反对袁术-和江东士族有共同语言

b.鲁肃没投奔孙策,后适时投奔孙权(来得巧)

c.入职途径:经由第一股势力(淮泗)引荐,担任武官(有前两股势力合流的趋势,意义重大)

P.s. 吕蒙担任前线统帅的意义

a.身份(非江东人)

b.不读书(非士人)

c.提拔于行伍(非淮泗将领)

结论:鲁肃和吕蒙的意义是在不同时期调和三股势力。

3、孙氏政权的建国道路就是江东化的道路(田余庆先生观点)。

2021.10.16 #第四十四集 坐断东南

孙权称帝最晚

1、孙权两次次放弃称帝

1)曹丕称帝后孙权称臣(黄初二年刘备伐吴)

2)曹丕称帝后四年(黄初四年)群臣劝进,孙权不称帝(适时与魏蜀均翻脸)

2、孙权为什么像勾践(陈寿评价:勾践之奇)

1)沉得住气

2)翻得了脸(敌我友反复横跳)

3)弯得下腰(向曹魏称臣,给笑脸)

4)抬得起头

老师总结:

卑躬不屈膝,屈膝不投降

弃名不弃实,卖艺不卖身

3、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湖北鄂州)称帝(曹丕已亡)

2021.10.16 #第四十五集 情天恨海

孙权怎么会用人,用人特点?

1、三国主要领导人的用人特点

操以智(沙龙),权以情(家庭)

备以义(帮会),亮以法(政府)

2、孙权和部下亲如兄弟

3、孙权晚年性格乖戾,神经过敏,疑神疑鬼,喜怒无常。对外骨肉相残,特务统治。

2021.10.17 #第四十六集 冷暖人生

孙权冷落张昭,逼死陆逊

1、孙权为什么两次不让张昭当丞相?

1)四种说法

a.孙权薄情(对孙策及周瑜鲁肃后代也一般)

b.孙权记恨张昭(赤壁之时主张投降)

c.孙权忌惮张昭(张昭性刚,倚老卖老)

d.孙权第一任宰相就是个摆设(指孙邵)

P.s. 孙权不想张昭变得重要,更不想让丞相这个职务重要(第二任顾雍,会做人,说话小心) 孙权想要的是顾问形的丞相,总结为:

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有事做顾问,没事做象征

2021.10.17 #第四十七集 逆流而上

陆逊真正的死因(并非南鲁党争)

1、南鲁党争后的相关人员的情况

可以看出 处理界限并非南鲁党,而是江东士族与流亡北士。

2、孙权为什么要整陆逊(有深层社会背景)

陆逊是江东最大的士族之一,而且官做的最大。孙权不能把这么大的权利分与陆逊。

P.s. 孙权和江东士族之间有矛盾,江东士族势力过于强大。

3、魏蜀吴三国的主要领导人都和名士/士族有矛盾。为什么是这样?

1)士族是什么

世家大族,名门望族,世代做官的家族,实质上的知识垄断阶层。

2)士族特点:

a.垄断仕途(占领了上层建筑)

b.控制舆论(掌握了意识形态)

c.成为豪强(把握了经济基础)

3)随着历史发展,士族终将成为帝国的统治阶级,但又面临着新兴势力(军阀)的挑战。

P.s.

a.门阀/门阀制度/士族制度与军阀

b.门阀: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世代为官的大家族。

门第:家族地位的贵贱高低

门望:名誉声望

阀阅:功绩经历,贴于门外,表彰自己功劳的称作阀,表扬自己经历的称作阅。阀贴于门左,阅贴于门右,合称阀阅

军阀:有着独立武装力量的地方豪强

天下太平时门阀管用,天下大乱时军阀管用

4)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帝国三根支柱倒下两根(外戚与宦官内斗两败俱伤),军阀董卓作乱,历史进入军阀时代。士族统治受到军阀的挑战,士族推选代表人物袁绍来表达自己垄断统治的愿望,后面才有曹操(曹魏法家寒族政权)和袁绍的官渡之战。

4、总结:从某种程度看,三国的历史就是士族地主阶级试图成为统治阶级而被某些力量所阻挡的历史。(曹孙刘都是逆潮流,点题!)

5、后三国归晋,晋朝就是地地道道的士族地主阶级政权。三国建国道路和归晋原因各不相同。

2021.10.19 #第四十八集 殊途同归

1、道路问题

1)曹魏:非和平演变/演变 逆流而上

曹操对于士族的态度:

拉拢士族、利用士族、依靠士族,不相信士族

曹丕放弃曹操路线(法家寒门政权),与士族达成政治交易,实行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获得垄断仕途(儒家士族政权)权利。

曹丕称帝之日即曹魏灭亡之时。

2)孙权:本土化生存 顺势而为 吴人治吴

孙权早期依赖淮泗将领,君臣关系和睦,后期逐渐把权利交给江东本地士族。这固然使得江东政权稳定,但孙权内心深处不相信士族,进而造成了孙权晚年的内心分裂(疑神疑鬼、猜忌心重、性格乖戾),进而导致孙吴灭亡。

3)蜀汉:计划外单列 绕道而行

刘备在建国之路上跟着曹操走,尤其是如何对待士族地主阶级(尽量不发生冲突,利用依赖)。

中后期主要在诸葛亮:

a.后诸葛亮依法治国,公开公平公正,蜀国治理极好。但士族地主阶级不想法治,想要依人治,作为利益群体想要垄断仕途。实质上的矛盾核心为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

诸葛亮的理想是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和公平清明的社会(生产关系过于先进)

b.诸葛亮坚持独立自主(绝不依赖曹魏&绝对坚持荆州集团第一统治梯队),绝不蜀人治蜀,对待本土世士族豪强:政治上排挤,经济上盘剥,法律上制裁。

c.诸葛亮坚持兴复汉室的理想

当时士族都不想兴复汉室,向往曹魏士族特权(九品中正制垄断统治权力)。

以上三点导致蜀汉治理最好,也最先灭亡。

2、综合来看,在面对士族地主阶级夺权这个问题上:曹魏放弃,孙吴妥协,蜀汉坚持,也是因为这三个举措,从历史的角度看,三家都要灭亡。此所谓殊涂同归!

三家归晋,中国历史在全国范围内进入士族地址阶级时代。

2021.10.29 #第四十九集 天下大势

势:形势、趋势

跳出三国看三国

1、中国文明史中三个划时代事件:

1)西周封建 2)秦灭六国 3)辛亥革命

西周封建前:氏族 部落 部落联盟 部落国家 部落国家联盟

西周封建后:国家联盟时代 邦国时代

秦灭六国后:统一国家时代 帝国时代

辛亥革命后: 共和国时代

P.s. 庶族地主阶级最符合帝国制度的要求,即皇权集权,官员势力越小越好。另外广泛人才选拔,效率更高,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2、邦国和帝国的区别

1)国家制度:

邦国:实行封建制 封土建国

一个天气、许多国家、独立主权、共奉天子

帝国:实行郡县制

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

2)政治形态:

邦国:贵族政治(世袭、无薪水,非职业)

帝国:官僚政治(非世袭、领薪水,是职业)

P.s. 官僚是皇权的职业代理人

3)统治阶级:

邦国:领主阶级

(有产权有治权/有财权有政权)

帝国:地主阶级

(有产权无治权/有财权无政权)

3、帝国时代又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

秦汉时代:贵族地主阶级

魏晋南北朝时代:士族地主阶级

隋唐/以后时代:庶族地主阶级

贵族领主—贵族地主—士族地主—庶族地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4、不同时期的统治阶级如何集中体现其特点

人事制度

秦汉之前 贵族领主:世袭制度

秦汉 贵族地主: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士族地主:荐举制/九品中正制

隋唐以后 庶族地主:科举制

P.s. 士族的特点:一半像贵族一半像庶族

5、从历史的参展角度看,士族地主阶级终究登上历史舞台。在东汉末年,士族地主阶级已经垄断了仕途,占领了上层建筑;已经控制了舆论,掌握了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了豪强,把握了经济基础。

6、三国是插曲(士族地主阶级)中的插曲(庶族地主阶级)

2021.10.29 #第五十集 历史插曲

1、看待历史的两种选择

1)道德批判,二元价值观

2)科学历史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P.s. 三大战役及其性质

官渡之战/军阀战胜门阀

赤壁之战/南方对抗北方

夷陵之战/三分天下

2、如何评价这段历史和历史人物

稳定发展生产力的方向是正向评估的标准

价值标准:谁能统一谁是英雄

1)曹操孙权刘备都是英雄,都有资格,都有权利。另外他们又阻止其他人统一,所以龙争虎斗,沧海东流。这就是三国出现的原因。

2)人物关系:

曹操和荀彧:都是理想主义者,但理想不同

孙权和鲁肃:都是现实主义者

刘备和诸葛亮:关系微妙

2021.10.29 #第五十一集 百年孤独

关于诸葛亮的四个谜团

P.s. 凡是伟大的人物都孤独,曹操诸葛亮都是孤独的人

1、出山之谜:登门自荐与三顾茅庐

2、并尊之谜:承认二帝并尊

3、专政之谜:是否贪权,架空皇帝

4、治蜀之谜:治理最好,最早灭亡

2021.10.29 #第五十二集 千古风流

1、曹操与诸葛亮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政治路线——法家寒族

2、曹与诸葛的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相差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么?

1)自身区别

a.曹操称公、王,曹丕代汉,曹操背上了洗刷不清的罪名)

b.曹操奸诈,诸葛亮坦诚(曹操奸诈被后世放大)

c.二者都是真实的人,曹操更多的是“真”,诸葛亮更多的是“实”,民族文化更喜欢“实”

d.曹操复杂,诸葛亮纯粹

曹操是可爱的奸雄(性格率真,复杂,奸诈);诸葛亮是一个备受推崇,其实却不被理解的孤独的人

2)文艺渲染

曹操的奸诈和残酷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被放大了;诸葛亮的智慧在文学作品中也被放大了

P.s. 艺术典型(突出夸张渲染)和科学典型(标本/最普通)的区别

3)政治需要

统治阶级需要一位忠臣(时代楷模);人民群众需要一位清官(寄托社会理想);文人士大夫需要一位代表*

正好遇到了诸葛亮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楷模

P.s. 传统中国人民的三个梦:

明君梦 清官梦 侠客梦

*士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普通士人基本没有不动产,且必然有从政的诉求,需要依附别人,但其又人格独立,不想依附于人。所以士人群体想要统治阶级主动来求他们(傲娇)。

文人塑造了正面教材和反面教材

4)社会心理

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是:圣人情节

中国没有本土产生的宗教,也没有宗教情节(区别于西方一神教/无形/非人格神);中国信人。所以圣人必须要完美无暇,不断被吹捧抬高,近乎神化。

而一个人变成神(诸葛亮)的同时就必须要有一个人成为鬼(曹操)

一个人一旦变成完美无缺就绝不可信,也绝不可爱。可爱的人都是有缺点的。

3、老师结语:

人都是复杂的,人都是矛盾的,任何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善与恶的斗争,当我们人性折射到文学艺术作品和民间传说当中,就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形象(神和鬼)。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而这个硬币就是人性。

他们也是历史的前浪和后浪,曹操是前浪,诸葛亮是后浪,都在致力于推行一条属于庶族地主阶级的法家路线。

而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我们应该看得更高,看得更远,看得更深。

 3 ) 一个有卖点但乱改历史的赚钱节目

看了七八集

看不下去了

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

但这品三国舔曹骂刘

看到说曹操没称帝,就是忠臣?多好多好

无语

他是没称,那是他快死了,而且死前把称帝的一切都准备好了

而且百姓见到曹操来就跑,为什么?

这屌毛不是屠城就是迁移(古代远程迁移就是随机枪毙)

对曹操,你可以认可他的成就和不择手段,但不可能推崇,除了脑残和别有用心之人

而且品三国为什么用看正史的眼光去品三国演义呢?为什么不直接去品三国志

就是想有卖点,多赚点钱

 4 ) 我理解的三国

一直想看易中天品三国,刚好放假在家,开始看起来

1-20集

喜欢教授的讲解方式,会把历史和小说放在一起,把所有记录的史料也揉在一起,也从自己的角度给出分析过程和自己的理解,比单独看三国演义小说好看多了。

一直是喜欢曹操的,以前一直知道是奸雄的想象,现在看的更加真切,就像教授说的,曹操的野心是一点一点撑大的,在刚做官的时候,曹操是想做能臣的,也在努力去做,但是后来发现政权的腐败以及无药可救,辞官在家,自我提升,等待时机。有一点觉得曹操很厉害,功劳归于别人,失败检讨自己,很多人都做不到,包括自己。还有曹操知人善任,原来知人善任含义这么丰富,先要知道他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然后还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而且曹操不是和稀泥的手段,他喜欢名声好的人,但更看重做实事的能力,如果两者不可兼得,那么唯才是举,但是不等于他不提倡道德和名声,对于有才能私德不好的人,不去处罚,但是对于主抓记录的官员提出一些人私德不好,曹操也是鼓励和奖赏的,也是让大家看到还是有道德底线的,很厉害。还有个觉得很可爱的对比,袁绍刚愎自用,不听田丰劝阻结果打仗失败之后,杀了田丰,而他的老婆在袁绍死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5个小老婆杀掉,还毁了容,袁绍和他老婆一样,遇到问题遇到失败归因于别人;而曹操遇到失败的情况,检讨自己,教授也说也有检讨不充分的,但是遇到成功把功劳推给别人,在人才方面更注重能力而不是名声,他的第二任夫人,出身不好,但是人品好,办事也行,曹操打仗带回来的战利品珠宝首饰之类的,会先给夫人挑再分给别人,夫人每次不挑最好的,也不挑最坏的,挑的是中间的,不虚伪不贪财要的是实惠,曹操和她夫人是一样的,挺有意思的。

其他人呢,更喜欢一些谋士,更好奇那些长命的谋士,能把人心看的很透,洞察人性和人心,这点曹操也很厉害。最大的感触就是,人是复杂的,社会也是复杂的,最欣赏那种自己有实力和能力,然后又懂的规则,懂得人性,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选择一个好的主公,采用合适的方式出谋划策,既帮助主公也帮助自己实现个人价值,还能保护好自己,这点很厉害。

21-30集

跟着教授更了解曹操,曹操多疑,容易骄傲自大,如果当前赤壁之战前,曹操拿下荆州后,没有那么骄傲自满加轻敌,也就不会遭受赤壁之战的惨败。根据教授的说法,曹操有好多次可以成功,比如军队有传染病,先不打先休养生息,安抚荆州人心,或者是乘胜追击,先消灭刘备,不给孙刘联盟创造条件,都可以,但是曹操赢得荆州,势如破竹,骄兵必败,修养两个月,时间很尴尬,没有乘胜追击,也没有安抚荆州人心,给刘备以机会联结孙权,又在寒冬腊月以短对长,北方陆军对江东水军,惨败。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的战争大部分是半途而废,没有完全取得战争胜利,是由于后方不稳定,不能打长时间的战争,要时不时会后方确保自己的地位稳固,军事上没有取得完全胜利,但是政治上一次比一次收货颇丰,也许就是政治家的权衡结果吧。

曹操在选继承人的时候,曹植文才好但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相对来说说曹丕比较合适,但是曹操的政策是唯才是举,而曹丕为拉拢士族采用的是世袭制度,结果曹魏政权50多年就没有有,被士族中的司马家族取代了,唏嘘不已。

所以呢,骄傲自满,轻敌草率是致命的伤害,做事归根结底还是做人,想要走的长,还是要做人。不能骄傲自满。

31-35集

关羽大意失荆州和败走麦城,之前还很疑惑,既然荆州那么重要,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会留关羽在那里,诸葛亮看人很透难道会不了解关羽吗,听到教授的分析,条件所致,当时的关羽比较合适,有品德有能力又忠心,但是关羽性格有缺陷,为人刚愎自用,骄傲自满,又没有领会诸葛亮的战略布局,而且当时诸葛亮还不能直接下军令,监管认命将领,整个刘备团队都停留在刘备取益州取汉中称汉中王的胜利氛围中,小瞧了陆逊,也错估了形势,现在孙权的首要敌人不是曹操,而是刘备,因为刘备控制了长江上游,对下游的孙权集团威胁很大,环境形势加个人性格所致,一败不可收拾。

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当袁绍骄傲的时候,对家曹操赢了;当曹操骄傲的时候,对家孙刘赢了;当刘备骄傲的时候,孙权赢了。就像教授说的,关羽是个大侠,不是个好大帅。关羽看不懂政治布局,形势变化,性格有致命弱点,而在关羽张飞都死了之后,刘备一意孤行,在无文无武的情况下,也犯了小看陆逊的错误,被火烧连营,仓皇出逃,狼狈不堪。

就教授的结论,关羽是被刘备集团惯坏了,所以任性,又因为任性所以天真,可见溺爱多可怕,会让自己弄不清自己的位置以及自己的能力,看不清世界的现实,结果遭遇失败,对自己是意料之外,对旁观者是意料之中。

36-40集

一直以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没有想到诸葛亮曾经的评价是很聪明,人是复杂的,那么诸葛亮被托孤后,一直总揽大权,可能是为了恢复西汉的制度(皇上是个吉祥物,三公处理事务),也可能是当时蜀国内忧外患,每一步都要小心,犯错代价太大,不管是怎样,如果刘禅聪明,但是不给他实践锻炼的机会,就会变成恶性循环,一直不懂一直不亲政然后又一直不懂。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发现政治有的时候真的要违背自己的本意,又不得不牺牲,为了实现法治的理想,在马谡可杀可不杀,又是亲信又有能力还有威望的情况下,杀马谡平众怒,贯彻依附治国,不得不牺牲,感觉一个好的政治家,要摈弃个人的感情和喜好,从大局和利益出发,也有点违背人性吧。

魏延和杨仪,互相告对方谋反,两个人都是傲气十足的人,虽然都是有能力,但是一旦骄傲,好像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三国时期,只要骄傲必败。忽然想到之前提到的东吴集团,周瑜和鲁肃政见不合,但是私下是好朋友,周瑜死前推荐鲁肃,而鲁肃和吕蒙政见不合,私下也是朋友,鲁肃死前推荐吕蒙。而蜀国这边,魏延和杨仪两个人都恃才傲物,私怨极深,结果互相告发对方谋反,最后魏延被杀被夷三族,而杨仪被贬被流放,都比较惨。

教授也说,一定要纠正一种思维,两个人一方对那就是另一方的错,魏延和杨仪从各自的角度都是对的,都没有错,也都委屈。

教授还说,人都会犯错误,但是犯错后敢于承认错误,是很厉害的事情,像曹操,像诸葛亮,犯错后承认错误,自我检讨,都是很厉害的人。而且之前教授也说过,小孩子不要老觉得他不会,什么也不让他做,越不让他做他越不会,让他去犯错,错了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对。

41- 45集

听了教授的讲解,才知道原来孙权当年那么不容易,一个十七八岁左右的少年,爸爸和哥哥都不在了,被推上那个位置,当时东吴的政权和基础并不牢靠,和蜀国的政权类似,蜀国分为三个层次,荆州集团(刘备旧部),东洲集团(刘表旧部),益州集团(本地土著),而本地土著站在食物链最底层,而东吴政权,其实是由江西过来的,不是本土的江东政权,所以也分了三个势力,一部分是跟过来的江西将领(枪杆子),一部分是流亡过来的士族(笔杆子),另一部分是本地士族(钱袋子),而当时的孙权年轻又没有什么功劳,当时多亏了周瑜和张昭,帮忙顶住了天。

没有想到孙权很厉害,最后实现了政权的江东化,最后上层将领由江东士族担任,而对比蜀国政权,刘禅被益州集团的士人樵周劝着投降了,最后曹魏政权把荆州和东洲的官员调往中央,蜀人治蜀,益州集团也算赶走了侵占自己的外来势力,自己人统治自己了,这也看出来实现政权集团层次统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比了四位的用人方针,曹操是唯才是举,刘备是重义,和关张同食同寝,诸葛亮是法治,而孙权是以情感人,对待将领基本上都是骨肉恩,或者是叔叔,哥哥等,很厉害。而且孙权在对待曹魏和蜀国的时候,真的是出人意料,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势力强刘备势力弱,联刘抗曹;在刘备占了汉中益州壮大的时候,和曹操联合,在曹操和刘备都称帝的时候,对曹操称臣,总的来看就是一方势力大,联合另一方,而对曹操称臣的时候,虽然是弯腰,但也是抬着头,很厉害,能屈能伸又有底线。

正当我觉得孙权这么厉害,政权也稳定了,自己也是有能力的时候,为什么政权最后会被曹魏吞并,然后教授就说了,重情的人疑心也很重,孙权后期疑心过重,连儿子都自相残杀,又设置了一个类似锦衣卫监控言行的人,诬告也就多了,真的是人无完人,或者人是一直在改变的,真的很让人意外。

46-50集

看到陆逊担任宰相一年之后,就被逼死,第一反应是道德层的谴责,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感觉,后来听教授分析,要客观地看待历史,从道德层面看待历史太肤浅。想到自己想的太简单,孙权虽然实现政权的本土化,但是内心有不会信任本地士族,认命士族的人为最高将领,任用士族的人,只是为了将士族的命运和自己的政权绑到一起,但是孙权和士族是有父仇的,所以任用陆逊是为了自己的目标,陆逊出将入相是最顶峰的时候,也是孙权觉得该报仇的时候,杀了陆逊和一部分本地士族人。

看起来有点荒谬又确实符合规律的是,诸葛亮在蜀国打压本地士族,真心想复兴汉室,依法治国,结果就是因为治理的太好,反倒是最先灭亡的,而孙权使用的是吴人治吴,把自己的利益和士族的利益帮到一起,但是内心不信任士族,而且有仇,反而比蜀国后灭亡,但是最后也是灭亡在西晋的手里。而曹丕,曹操走的唯才是举,不依赖士族,但是当曹丕晋位,条件是和士族们妥协,采用中正九品制,这样士族垄断了做官的资格,最后的司马懿就是士族阶层的代表,最后三家归晋,由士族阶层统治。

比较没有想到的是,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没有小说里面那么情真意切,诸葛亮是想复兴汉室,而自身品德特别高尚,而刘备的建国是剽窃曹操的建国,曹操做什么他就不做什么,但是在夺益州汉中的时候,从道德层面是欠缺,但是从政治层面是很合理的,但是如果诸葛亮在身边应该过不去自己道德的一关吧,而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曾经阴谋论过是不是刘备在点诸葛亮,让诸葛亮在人前发誓不会自立为帝的意思,听教授说完也许还有种可能,是刘备给予诸葛亮废立皇帝的权力,但是皇权还是要在刘家人手里。还有一点是,原来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但是军事能力弱于政治才能,在三顾茅庐到赤壁之战之间,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应该还不错,但是赤壁之战之后,原来诸葛亮是一直负责后勤粮草等,没有指挥前线战役,刘备夺汉中夺益州也没有带诸葛亮,而关羽攻击樊城也是自作主张,而且不需要向军师诸葛亮请示,和以前的了解到的很不一样。

51-52集

了解到诸葛亮没有那么神话,也了解到诸葛亮有政治理想有蓝图,治理蜀国,政治清明,没有或者极少有贪官污吏,人人奋进,治安良好,从自己开始清廉,但是又因为诸葛亮要镇压本地士族,盘剥他们的钱袋子,不得已不停的北伐,也导致了人民生活水平很苦,面黄肌瘦,百姓生活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而诸葛亮自己本身也是孤独的,根据形势不得不做一些东西,比如北伐,比如斩马谡,又不能和别人把事情说透,而自己本身又是极度负责的人,最后也许是累死的,既孤独又被累死,最后理想也没有实现,唏嘘吧。

最后教授分析了诸葛亮和曹操,看了老师的三国更清楚的知道,人是复杂的,我们传统的社会没有宗教,把人神化,但是诸葛亮和曹操是历史上真实的人,是人就会犯错,就有缺点,但是为了文学的戏剧性,也为了政治需要,为了人心中的圣人情节,把诸葛亮的优点放大,把曹操的缺点放大,塑造了正反对立的两个典型,其实也是人的正反两面。

总结

跟着教授了解了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中三国的人物,人是复杂的,政治和道德要区分开,评价分析历史人物,要看当时的形势,社会环境,以及人物的特点,有些事情并不是表面上的那样,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底层深意的,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学习一种更加客观看待问题的方式。

人是复杂的,有善和恶,而且不管是人际关系,人本身,还是外界的形势,都会变化,实时更新自己的地图,三国中善终的谋士都是洞察人性和人心,又随着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值得学习,是保护自己的方式,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骄兵必败,骄傲就会轻敌,就会考虑不周,要特别注意。

 5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2集花了四天时间看完。由于时间有限,不得已便是开了倍速快进。

虽然易中天先生没有完全详细地把三国人物都评论完,包括像吕布等等一类的,说得比较少,魏蜀吴三国之中等等还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对我一个对三国一知半解的人来说已经是十分宝贵的知识宝库。易中天老师讲解了很多三国人物,一步一步分析三国,细品三国,品读出很多宝贵的干货,有营养的知识。其中各国的发展到灭亡的启事,三国英雄的种种处事作风,为人性格的命运与从高处与深处看三国的眼光,都十分值得借鉴与思考。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三国距离当今虽然遥远,但是其中的人性却是人类所不变的,所以在品读三国的时候,为历史人物哀叹的时候也是在从他们身上择优弃劣。另一边,也解析出了许多三国迷题的可能,后人对待三国的矛盾,如诸葛多智而近妖,面对总总矛盾问题,易先生使用了正确的历史眼光对待,真如一次精神洗礼,让人受益匪浅。

 6 ) 20170721

近日重温了三国系列影视作品,与其说看电视剧,更不如说像上历史文化课,和小时候看老版《三国演义》相比,现在看的更加是故事背后的思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代表作,通过描绘壮美景色,凭吊古代战场,追念风流人物的才略、气度、功业,曲折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其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何等的感慨与惋惜!都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涌现了无数文武能将,或辅佐、或治国,或为匡扶汉室奉献一生、或为实现自我抱负拼上一切。

而这其中,很难说孰对孰错,就从皇室正统的概念上聊聊当时三位诸侯的不同表现。

洛阳之乱后,董卓被灭,汉献帝刘协流离失所,而名义上为讨伐董卓的关东联盟早已名存实亡,十八路诸侯各怀心事,最有实力的三位:袁绍、袁术、曹操,从对待汉献帝的态度上则展现了不同的战略思维和理想抱负。

尽管汉室早已失去往日光辉,各路诸侯多少对称帝颇有想法,但真正实行自立的只有袁术。袁术与袁绍同为东汉大臣袁逢的儿子,虽然袁绍较各方面均优于袁术,但袁术因自己是嫡系而袁绍为庶出十分瞧不起袁绍,他认为朝代更迭是历史惯例,能取代汉代刘氏的也只有四世三公的袁家,而自己比袁绍更正统,并且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加之早年挟持吴国太得来的传国玉玺,自命不凡,天子之名非己莫属。

相比袁术,他的兄长袁绍稍微高明一点,他选择另立,承认汉代的存亡,相当于成立了一个流亡政府。

曹操早已看破袁家两兄弟的关系与战略格局,而结局也掌握在他手中,袁氏二人大败,他在汉献帝流离失所时将其接回许昌,侍奉天子如往日,实际上挟天子以令天下,掌握政权,终生以汉臣自居,巅峰时称王,其子曹丕利用政局使得刘协被迫效仿尧舜禅让而称帝。

就三位均有实力改变局势的诸侯,甚至后期与之制衡的吴蜀二国君王而言,胜败不言而喻。但曹操的历史形象是十分复杂的,正如刘备所言“名为汉臣,实为汉贼”,有关他的历史名句都是相对强势且负面的,对不了解三国历史的人而言,他的抱负与作为被普遍解读为谋逆篡汉实在太正常了。然而还有一句著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见单方面评价一个人也是不客观的。教育时期的读本给了最好的答案,一方面《杨修之死》体现现了心之狠毒,另一方面《观沧海》、《短歌行》则展现了其诗词造诣、伟大抱负。

大山永远不会嫌高,大海也永远不会嫌深,像周公那样虚心对待贤才,一定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这就是对三国史改变最大之一的人,所怀之志。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reference

《新三国》、《品三国》、《军师联盟1》

 短评

易中天的品三国,有个优点,就是有理有据,每个观点都引经据典而不是靠脑补

8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易中天品三国。

9分钟前
  • 小张
  • 力荐

在百家讲坛里算是讲得非常好的了……

10分钟前
  • #良民#鱼某
  • 推荐

当时是真火,现在看名副其实,易中天的确做到了深入浅出,大师之风

14分钟前
  • 北落師門
  • 力荐

听易老师讲三国,听的是英雄豪杰,听浪花之下的潜流暗涌,听大势所趋,看云扬风起,如英雄乘势挥洒,安一颗国士之心,填一双苍然深眸。

19分钟前
  • Alex
  • 力荐

小时候在央视看的,三国入门,浅显易懂,诙谐有趣

24分钟前
  • 猫二
  • 推荐

央视捡到宝了,你懂我意思吧?

25分钟前
  • ༺ༀགྷཱྀ 魏武™ གྷ
  • 力荐

不去讲评书、单口相声、脱口秀等白瞎了,至今还记得那句“可爱的奸雄”

27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易教授在表演了44集脱口秀后,终于在最后几集拿出了些干货。

31分钟前
  • salo
  • 力荐

当年每天盯着央视10套听讲看易中天讲三国。学生时代竟然买过唯二的两正版书籍,下册后面还附有一张CD。认认真真写了好多心得。

33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 三國迷擴展包

38分钟前
  • Q·ian·Sivan
  • 推荐

回想起《百家讲坛》,脑海中就浮现起《易中天品三国》的画面…… -12721

4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感觉是中国电视史上影响巨大的一个系列节目。

43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推荐

当年上学时拷在MP3里听的,说什么也要给豆瓣填进去。

48分钟前
  • owen
  • 力荐

操哥去世之后的三国令人食之无味。

50分钟前
  • 狗打墙
  • 力荐

奥斯卡欠先生一座影帝

51分钟前
  • easyfresh
  • 力荐

他品我听

53分钟前
  • Michele
  • 推荐

易中天教授太幽默太会讲了,看了根本停不下来。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把政治、历史、文学,结合当下各种比喻和解释,生动形象,精彩无比。

57分钟前
  • 蓝色波丽露
  • 力荐

n年前百家讲坛看过这个节目,真看不下去,最近在喜马拉雅听了一遍,感觉奇好,这个就得听,不能看,是个耳朵节目

1小时前
  • 钱多多
  • 力荐

从去年看到今年,经典确实是经典啊,放个十几年再看,还是觉得好。最后五集升华了,与后来的中华史的史观一脉相承。看到很多人批易老师贬刘贬亮,也不知道这些人是咋看的,易老师口中的诸葛亮明明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鞠躬尽瘁的相材,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圣人,比演义里多智近妖故弄玄虚的诸葛亮可敬可爱多了。另外我也终于明白早年间看的三国脆皮鸭同人为什么都是东吴背景了,实在是,东吴美男子天团太!好!嗑!了!绝对的官逼同死,动不动登堂拜母,动不动互赠信物,动不动赤裸 play,而且还都是英雄出少年,不写对不起陈寿,不嗑对不起真人。

1小时前
  • 雲水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