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星球

记录片美国2019

主演:貝爾·吉羅斯

导演:吉爾莫·納瓦羅

播放地址

 剧照

极地星球 剧照 NO.1极地星球 剧照 NO.2极地星球 剧照 NO.3极地星球 剧照 NO.4极地星球 剧照 NO.5极地星球 剧照 NO.6极地星球 剧照 NO.13极地星球 剧照 NO.14极地星球 剧照 NO.15极地星球 剧照 NO.16极地星球 剧照 NO.17极地星球 剧照 NO.18极地星球 剧照 NO.19极地星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04:22

详细剧情

引起人們對適應不同環境的動物的描述。

 长篇影评

 1 ) 地球上的星星

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存在,独一无二。千篇一律只适合芭比娃娃,尊重个性,尊重自我,尊重特色,这才是世界色彩斑斓的根本原因,也是生活多姿多彩的最大来源。浓浓的一碗心灵鸡汤,优点在于将孩子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缺点在于道理的灌输太过简单直白,但还是忍不住泪目了。
很温情的电影。看完对阿米尔汗的崇敬之情又深了一分。这是一个真正有社会担当的电影人。他的电影作品不只是为了票房,更是为了电影背后蕴含的社会意义。这部作品告诉观众,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他们独特的天赋,需要因材施教,不能拔苗助长或是硬塞。片子的歌舞环节不是特别应景,除了阿米尔汗出场那个歌舞,其他几场有些拖时间占篇幅。应该把伊桑努力克服学习障碍的戏份多拍一些。画画大赛那场戏非常赞,每个人都展现了自己温情的一面,不再有身份桎梏。

 2 ) 每一个孩子都是最珍贵的星星

前几天在朋友的推荐下看完了这部电影,真心赞,我感觉最打动我的对方是剧情。

主人公伊夏相比一些小孩子长得并不算可爱,也没有其他孩子的聪慧,甚至是十分愚笨,在各处碰壁,一度受到欺负和冷落,直到被学校老师放弃……然而伊夏自己的世界里却充满了别人并不以未然的惊奇,有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次序更感兴趣。

伊夏来到新的学校,由于自己和常人不同,相比同龄人,缺乏识字能力,在学校老师和父母,同学的强大压力之下,信心受挫。直到新的美术老师,也就是阿米尔汗扮演的这位老师出现。他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学生们都满怀热忱,除了Ishaan。Nikumbh很快也发现了Ishaan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用时间、耐心和关怀,他最终帮助Ishaan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了解到伊夏的情况之后为孩子们上的一堂课,用爱因斯坦等人的例子帮助伊夏恢复自信,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位看似天真乐观的美术老师却和伊夏有着相同的经历,这种经历感染了伊夏的内心,也感染了我。

影片还有一个精彩的看点就是情节画面。影片完全是从伊夏的视觉来拍摄,从他看事物的表情,他眼中的万物,让我们逐渐了解了一个有着阅读障碍但是又有极高绘画天赋的小孩,他的内心世界。

片中我们都可以透过伊夏的眼睛来看出那些会动的字母……以及他的思维方式,表达活泼生动,十分吸引人。 这部影片名叫地球上的星星。看过之后就会明白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躲藏在地球上的小星星,只要找到他们,帮他们擦去身上的灰尘,便能同其他星星一样,发出耀眼的光。真心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平等的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每一个兴趣爱好,能为孩子去考虑,而不仅仅是站在自己的立场。

 3 ) 经典台词

1,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
2,阅读障碍: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背不出字母表,毕加索不理解数字“7”,迪斯尼不识字,所以致力于画漫画,阿加莎·克里斯蒂不会读也不会写,却是世界著名的推理小说家。
3,在我们周围,那些用独特眼光看世界的人,最终改变了这个世界。
4,他们的思维很独特,常常让人难以理解,一旦他们的成绩被世人所知,大家都震惊了。
5,让我们走出去,创造出一些不同的东西。用任何你感兴趣的,木头、石头、棍子。
6,奥斯卡·王尔德:谁需要一个只注重外表,不关心内在的愤青呢?
7,很少人能跳出思维的局限。
8,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否则,他会迷失的。
9,艺术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达自身的情感。
10,关心,是愈伤良药。
11,让孩子感觉被需要,拥抱,亲吻,让孩子感觉被关注。
12,所罗门岛上的土著们耕种土地的时候,他们并不砍树,他们只是围着树喊叫,怒骂,并且诅咒,一段时间后,树自然就凋谢枯萎了。
13,我们身边有很多特殊的人在改变着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他们对世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的想法很独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他们是少数派,一旦他们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世人都为之叹息。
14,有目标就有欢乐。
15,泄气带来悲伤,乐观带来欢乐。
16,生活就像棉花糖,织满希望与梦想。
17,你的潜力如天空般辽阔。
18,多美的清晨,如果镶上一个镜框,我感觉回到了童年。
19,最佳的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
20,感谢那些陪伴我们,打开我们心灵窗户的孩子、父母以及老师们。

 4 ) 都是地球上的星星

法兰克福的下午稍微下了点雨,那会儿我刚刚在一个美国志愿者的陪同下从一位艾滋病医生的诊所出来,街上腾起一阵阵热雨,burning rain,他说。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不知道。要不然,他接茬说,我带你去看看我工作的小学校吧。我想了下,自己不应该罗嗦,所以也就不要所谓的引入技巧了,直接切入正题,这位志愿者的工作所在地,并非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不过是距离法兰克福市中心远得可怕的一所有些特殊的小学校而已,面积狭小,好在环境亲近自然。这是Shuan介绍他给我认识时就已经说明的,说他工作的是a school for children who company with Autism,最后一个单词所代表的一种“疾病”在国内,目前被称为,自闭症,或者说,孤独症。看着草地上那些嘻嘻哈哈乱作一团的小朋友大朋友(有的已经过了十二岁甚至有的已经进入青春期),我倏忽想起去年春节回家途经香港在一次关于儿童教育座谈会的旁听席上看到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一部洋溢着童真、包容、善良跟阳光的电影。

不过有一些不一样。电影中的小男遇见的的确是典型Autism的症状——读写障碍,但他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话表达也富于“传统”社会(或者称为“正常”社会)所固有的逻辑,并且还拥有一个殷实完满的中产阶级家庭,比起跟他遭遇相同的同龄人,因为一部阳光电影的指向性,这之间巨大的境遇鸿沟宽得不真实。但要说句公道话,这种不真实丝毫不影响观众的理解,即便此前你对电影所讨论的问题一无所知,你也会很轻松地走进故事,除了这个大门牙的可爱小男孩,还有一个能唱会跳长得也还过得去的年轻男老师,当然还有浓得化不开的童话故事一样无坚不摧的友谊——是,男老师之前的表现的确很有中国电影电视剧的范儿,给人感觉那紧缩的眉头似乎肩负着拯救全宇宙的小孩儿的重任(笑),但后来男老师的际遇——他走进一所我在开头提到的小学校,这种误解得以冰释,让所谓中国式的高大全见鬼去吧,即便是今年他们拍出了一部在美国得了小奖的公益艾滋孤儿电影(我就不点名了),即便他们吹嘘着自己有多真诚有多三个代表,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让他们带着他们的屁眼见鬼去吧。

这个误解的冰释过程可以解说如下:我身边的朋友很少,这或许并非是一些人所崇尚的少而精主义(less is more)。可就这些少之又少的朋友,一开始几乎都没有办法理解,我为什么总对那些跟自己的生活似乎毫无瓜葛的事件感兴趣。当他们在讨论独立音乐小清新时,我在跟他们说受艾滋病影响的中国儿童;当他们排队去银行购买新发行的基金时,我在他们耳边唠叨广州的绿校和成都的爱慧(因为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原因,后面一个学校或许面临着一些自身的困境)……有时候我也觉得很难启齿,在我上小学之前,我也有稍微的Autism征兆,幸运的是我那时候至少有一个心态开放积极的家庭和一个当时看来在小地方很了不起的海外亲戚(只不过在台湾),这些都让我能得到即使算不上世界先进总不至于落后似如今朝鲜的学前帮助。当时的表现种种我现在是没有办法想起来了,不过只要我面对这群孩子,我很容易就能找到非“传统”社会的交流沟通方式。佛曰,不可说不可说,而我何其幸哉。

要进一步解释这种读写障碍或者说Autism,我们可以借用列维斯特劳斯的“生物语法”概念(bio-grammar)。作为一个研究符号学的结构主义者,列维斯特劳斯在同一时代的文化地理学的发展中吸收了不少经验,基于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原则这个假定,他引出“生物语法”概念,称每一个个体体内都有一种“生物语法”,以让他们自己去解释文化信息的符码和接受关于文化信息符码的解释,这里的符码指的是一个特定时期人们所共享的习俗表达,如道德、逻辑、习语等等。从这一个概念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如果一个人他体内的“生物语法”与主流人群的略有差别的话,他很有可能就没有办法顺利地读和写。比方说,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再比方说,在15世纪就画出飞机模型的达芬奇……当然他们的成就都不仅限于此,我是说,我们小的时候学到的课文说,达芬奇自己学着母鸡要孵化小鸡,课文后面总结说达芬奇是勇于实践(或许是因为当时大胆改革开放的邓小平提出的口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谁能保证他只是真的认为自己有能力孵化小鸡呢?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跟我们眼中的很可能是不同的啊。

在生命的开始阶段,于茫茫宇宙中遇见Autism这样“美好”(或者确实是美好,谁能真的分辨呢?)的现象,最后能够得到世人关注的其实少之又少,爱因斯坦与达芬奇都是个例,再罕见不过。所以这部电影尽管提供了一个让所有观众都满意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事实是它希望传达出这样的理念,就像国内一位自闭症儿童的妈妈所写的感人至深的《蜗牛牵着我去散步》中所说的那样,也许我们认为我们生养了一个“生物语法”与传统社会格格不入的孩子,这个孩子是“蜗牛”,我们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上帝让我们接下来的人生要牵着蜗牛走过,可没准儿,上帝真实的意图隐藏在事实的另一面,“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另一个问题是,即便我们了解到这些,我们都能做什么?

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包括中国的河南、安徽、贵州、江西、湖北山区、云南、或许还要算上新疆和西藏,这世界有那么多地方被这样那样的原因——政府也好族群也罢——尽情压迫惨烈碾碎。我们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不一样的环境做这样那样的志愿者,而毕竟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过,尤其是在家庭负担较重的传统东方社会,无论地价飞涨的城市抑或人口如水土般狂躁而茫然流失的农村,“做好事”的收益跟付出明显不对等——更何况对当今国内的很多大学生而言,除了学校每年暑假组织的不伦不类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三下乡活动,根本就找不到合法组织为自己提供奉献爱分享爱的自由。

不过,起码我们都有能力善待身边的小朋友大朋友。我的大部分成绩优异的高中同学,现在他们分别在国内各个知名学府颠三倒四为自己的未来竞争。当这一群天之骄子、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回到山区小城时,或许是盛情难却,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他们办起了收费制的补习班,参加的有小学生,有中学生,但无论哪种,背后自然而然都站着坚定的望子成龙的父母。——这让我觉得自己很羞耻,或者说如果我的父母稍微在乎一点比较,就会觉得他们的儿子很羞耻,因为别的大学生放假在家都能挣钱,我要么晃荡着不回家,即便回家也是招蜂引蝶带着一大群表弟表妹以及他们的小同学小朋友整天东游西荡。所幸,跟我一起玩的小朋友如今上了初一,他们的成绩并不比参加我的金凤凰同学补习班的小朋友成绩差。我不愿意看到的并非是收费(那再正常不过),而是,你回过身用套在自己身上十几年如今好不容易挣脱一点点的锁链套在比你小得多的弟弟妹妹身上,这种传统的传递,总归让人困惑。

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都是地球上的星星啊。

匆匆写就这篇文章,一来是今天见闻的有感而发,二来无论是在豆瓣还是时光网上,国内观众似乎对这部电影了解甚少,做个小推荐。

附:蜗牛牵着我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5 ) 我想说一个小学同学的故事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我对他印象很深。他的名字很普通,很大众,所以说出来也无妨。他叫李林。
  他是班里典型的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差生中的差生。考卷上自己的名字总是写的歪歪扭扭,甚至有老师会把他的名字念成李木木。
  小学那个时候,我是班长,算是所谓的好学生,于是跟他同桌过一段时间,叫所谓的一帮一。但是,没有成功,他没有丝毫进步。甚至他故意跟我捣蛋。印象很深的有一次,他在走廊上喝水,我叫他去写作业,于是他咕噜咕噜喝了一口水,然后全喷在我脸上,再哈哈大笑。他经常惹我哭,但从不会动手打女生。
  听说,他家里情况有些特殊,是单亲家庭,没有爸爸。我见过他的妈妈,印象中这个女人是染着黄头发,穿着睡衣到学校门口来接他回家的。
  但是,他很讲义气。可能算是跟我比较熟吧,我四年级的时候由于搬家,转去了另一个学校。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他居然问我要了地址,然后一个人坐车到我家里来玩,待了大约十分钟就又回去了。其实,他真的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而且很聪明,头脑很活。看得出来的。
  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懂,但一定没有想过,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
  后来才听人说,他中学的时候依旧调皮,被妈妈送去了少教所。那种地方是有教官的,十分严厉。好像是有一次他跟教官赌气,将红领巾绑在房梁上,套脖子,想吓唬吓唬教官。但是没想到,弄假成真了。
  当时上海电视台的案件聚焦好像还采访过这一事件,只是我不知道。我是在几年后,小学同学聚会时听说的。跟我说的那个同学,好像不认识李林一样,语气只是在跟我讲一个新奇的八卦。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电影的时候一直想起他。我会想,如果当时他碰到一个好老师,那一切会不会都不一样了。
  我至今记得他小时候的那张脸长什么样子。

  然后我想说说这个电影。
  老师们对他说,认真你就输了。但是我一直觉得态度是很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态度决定一切。最近有篇很火的文章说,态度决定不了任何事情。可是我并不认同。确实,有态度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如果连态度都没有,那即使成功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结尾的那个画面,孩子笑的很天真。我觉得孩子的笑容是世界上最纯真的东西了。他只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一点点鼓励,仅此而已。
  若不是遇到那位老师,他的一生就毁了。所以说,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老师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决定了一些人的一生。哪怕只是挽救了一个孩子的未来,那也是一件太值得的事情了。

  之前还看过阿米尔汗演的三个傻瓜,那部太有名了。这两部其实都有些教育意义。可是看这一部的时候,看到剧中的他看着残障儿童流眼泪时,我相信那些眼泪是真的。我觉得他是一个慈悲的人。
  慈悲不是善良,不是偶尔捐个款,做个慈善。慈悲是要心中有大爱的人,是要心怀痛楚的人。真的很难,最起码我是绝对做不到。

  那个父亲说的话让我想到蔡康永以前写的一些东西。
  难道是现在社会太残酷了吗,不管学什么,总是有人问,有什么用?你学跳舞,将来能当舞蹈家吗?学滑冰,将来能当饭吃吗?
  可是,人生难道是拿来用的吗?人生难道不应该是开开心心的去享受的吗?
  我觉得这些道理再简单不过,可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家长就是不明白。远的不说,我认识的一对夫妻,都算是名牌大学毕业,知识分子。可是对于小孩的教育就是本末颠倒。那个小孩很没礼貌,很自私。父母不理会。但是一直声称等孩子到了小学就要开始好好“收骨头”了,要参加这个那个培训班,等等。
  有意思么?!

  我很幸运地觉得,还好我的父母不是这样的。
  我从小学习就不是很努力,都是马马虎虎。高三的时候基本十点也就睡了。最努力的是考gmat的那段时间,不过也就短短三个月。因此,成绩不好不坏,学校也不好不坏。但是,so what???
    有时候看到一些鼓励年轻人拼命的文章,我很反感。当然,我并不是说不用奋斗,那当然是不对的。只是,每个人想去做的事情不一样,只要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就可以了么?
  我不花很多时间在功课上,因为觉得没必要。我不花很多时间在找实习上,因为我已经有了一份暂时的,至于将来的,我的理想实习也不需要起点多高。我花时间看电影和读书,是因为我喜欢。我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写小说,是因为我喜欢。其实,没什么用,可能不会出版,可能很少人会看。但是还是那句话,so what???
   我向往的生活是做我喜欢做的HR工作,好好干个十年二十年的,然后转行,尝试不同的行业。如果有可能,想出书、想开咖啡馆、想学钢琴。人应该要有梦想的。有梦,才有实现的可能。

  最后想起一位小学的体育老师。由于是教体育,因此没有什么太多的谈心或者教育。但是我一直记得他。
  有时候下雨天,不能去操场,他会给我们讲故事。那是我听过最好听,最精彩的故事。
  大致内容我仍然记得,是说一个海军士兵,从小就过目不忘。然后被一个隐藏的内奸钻了空子,利用他的过目不忘,偷偷地摸清了船上的路线,然后偷偷把炸弹伪装成闹钟放进了首长的房间。
  后来事情暴露,但是大家都不知道炸弹在哪里。于是这个过目不忘的人到了首长房间,由于以前来过,所以一眼扔出那个闹钟本来不属于这个房间。
  故事很简单,但是我记忆犹新。之所以提这个老师,是因为不知何故,我总觉得我们当时都感觉到了他对我们的那份爱。孩子其实是最敏感的。

  就像tvb经常说的那样,人活着开心最重要啦!

 6 ) 如果你也准备要小孩,看看吧

执迷于自己的世界,他睁大着眼睛看着身边的一切,想着,画着。
倔强地保护着自己,恶狠狠地瞪着,他叫嚣着来吧,来单挑吧!他在斗争着!
亲爱的妈妈,你可知道他的勇气来自哪里,是你,是爸爸,是哥哥,是这个庇护着保护着他的家。

有人说,这个导演一定很有爱!没错,而且这不是电影里他自导自演的那个尼克老师所表现出来的。而是整部电影长达2个多小时里给小伊夏的特写,透过镜头情绪强烈地在告诉我们的。
他的兔牙不好看,尤其是他皱着脸上下抿起嘴唇时,尖尖的有点豁的兔牙尤其碍眼。他对所有人的话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妈妈叫“伊夏,伊夏,伊夏,伊夏……”老师在课堂上叫“伊夏,伊夏,伊夏,伊夏……”真的很让人生气不是么,连校车上的大叔都生气了“你总是把你的头塞进臭水沟里,你难道听不见我们一直在鸣笛等你!”不只是爸爸,我也觉得自己快爆了,不挥掌我们还能怎么样,为什么他总是不听话,为什么所有的祸都是他闯的,为什么?!!
伊夏有时候也是很可爱的,"爸爸爸爸,你不要走,我答应你,我再也不了",“爸爸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的”“爸爸爸爸,我们去水族馆吧”妈妈又心疼又无奈,伊夏最终还是被送到寄宿学校了,他伤心地画着自己和爸爸妈妈哥哥分离开的动画,在爸爸妈妈走的时候,一言不发地沉默坚定地站着,坚忍着直到泪珠破眶而出,偷偷躲着地哭,然后把脸洗了,然后一言不发……
当然万幸,最后有尼克老师拯救了小伊夏。尼克老师本身也有这种读写障碍症,所以他可以敏锐地发现小伊夏的问题,帮助了他。关键是如果没有尼克老师会怎么样,其他的没那么幸运的小伊夏会怎么样?
爸爸在被尼克老师家访时痛批一顿,特意借出差来找尼克老师,底气十足说,我妻子已经翻看了所有关于读写障碍症的书,我们并不是不关心孩子的家长。可是他灰溜溜地走了,连给自己的儿子打声招呼的勇气都没有。
爱是包容接纳,然后才能给予动力,指引方向!
爸爸不辛苦么,早上5点钟在闹铃声里一骨碌起床,上班挣钱养家;妈妈不辛苦么,5点钟给爸爸做好早餐,还没清洗完,接着6点钟要给哥哥准备营养早餐,再到7点钟督促小儿子刷牙洗脸吃饭穿衣,再送他上校车……
奋斗奋斗奋斗,爸爸妈妈奋斗者辛苦着,可惜他们却忘了自己这么辛苦的初衷。培养孩子,包容和关爱才是他们成长的最好的沃土,而不是拿鞭子抽赶着来赛马!

 短评

与《三个傻瓜》的理念同出一辙,视觉创意细节令人惊艳。大框架未能免俗,但对待更广大的社会问题态度自信从容。另:印度电影可真长!

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教育是一门艺术啊,特殊教育道路更是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国家也能重视起来,加油!

6分钟前
  • 🍍
  • 力荐

主演就是导演啊...真有才

8分钟前
  • Lotte
  • 力荐

我还是喜欢那种仨傻子那种欢乐和鬼马的片儿啊,这个励志方面太满了,溢出来。

13分钟前
  • 琦殿
  • 还行

太感人了,泪水哗哗的,歌太好听了,印度电影真牛!

15分钟前
  • 张京
  • 力荐

为什么一定要成为全才,为什么一定要有出息,不会拼写有什么关系,不会系鞋带又有什么关系,你懂得什么是想象,你能画出美丽的池塘夜色吗。要相信每个人都有别人无法超越的那一面,可悲的不是有其他方面表现的比别人差,而是有些人一辈子都发现不了自己最闪光的那一面。喜欢最后一幕ishaan奔向nikumbh,脸上泛着喜悦与自信的光芒。

18分钟前
  • 小熊大人难忘记
  • 力荐

相比起如此优秀的电影好莱坞现在的大部分片简直是biggest joke ever

23分钟前
  • lukas
  • 力荐

将来我儿子要是不爱上学,那就不上,在家歇着,爹下班回家陪你玩!瞧瞧把孩子给逼成什么样了?中国哪有那么多像阿米尔汗那样的好老师啊!

25分钟前
  • 天亮天黑
  • 推荐

天才和白痴只有一个伯乐的距离!

27分钟前
  • 心清如玉
  • 力荐

没有坏学生,只有差老师

32分钟前
  • 断风
  • 力荐

下载地址:http://down.gougou.com/down?cid=BBA43F212FAE350FCB048DF1CB557C820B459B7A 上半部分绝对是五星以上的,可下半部只值三星,不管怎么样,镜头设计和音乐真的是超级棒

35分钟前
  • 飞行
  • 力荐

节奏太慢了…

40分钟前
  • sherrylee
  • 还行

我们中间一直都有那样的人,,想要改变世界运行的规律,,因为世界在他们眼中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想法很独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被孤立了,但他们可能是最后的赢家那时世界将会被震动。

42分钟前
  • ℡发条橙
  • 力荐

同龄小孩能轻松完成的,他却做不了。他是怎么熬过来的?他的自信肯定全被摧毁了,只好用逆反掩盖无能……与其承认“我不会”,还不如说“我不想”。大人不也常这么做?

45分钟前
  • 一路有你
  • 推荐

像幼稚的作文立意,用着编造的名人励志故事加上虚假的偏远地方见闻,再加一些迎合观众的自我体会。拖沓到极致的剧情骗点廉价的眼泪。家长和老师不该受到一边倒的苛责,他们做了自己该做的也付出了关心和爱,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不该是极为高尚的人制定的,为了赞颂那样的人而否定其他人,可悲。

49分钟前
  • 暖饱
  • 较差

看了三个白痴以后很喜欢 Aamir Khan,为了看他才看的这部电影,结果没想到看到他之前先得忍受50分钟的死孩子。。。虽然这个孩子有阅读障碍,其实叛逆只是一种反抗,但是死孩子就是死孩子。孩子他哥美好到有点儿假。PS:配乐不错

52分钟前
  • kisstherain
  • 推荐

这是看过第二印度关于教育的电影了,那一部是三个宝大闹宝来坞。当然,时间长是印度片子的最大特点,一部片子里至少有3首MTV。片中不仅寻求教育理念,还着重体现亲情、友情,这是印度影片与西方片子不同之处。

55分钟前
  • Me not we
  • 还行

谢谢阿米尔汗,赐予这个夜晚温柔的力量。它有成长的欢欣,兼得教育的鼓舞。五彩斑斓的童真,透过顽皮的镜头闪过,值得再三回味。

5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最近真是中了印度电影的毒了,一部一部的停不下来了,这不是阿米尔汗的导演处女作,毫无意外是部好片子。每个小孩都是上天的礼物,地球上的星星。如果你不懂,千万不要把他当成泥土随意捏造。

1小时前
  • 世界尽头
  • 力荐

每一个镜头都寓意很深,他的才华有目共睹。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想很多人都会有强烈的代入感想到自己的童年吧?小时候,在家长的压力下,不得已放弃那些看似幼稚却是我们心中真正渴望表达的东西。在既定的规则下,我们失去了儿时的那份纯真,逐渐沦为社会规则的牺牲品。★★★★★

1小时前
  • Q。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