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

剧情片台湾1994

主演:郎雄 杨贵媚 吴倩莲 王渝文 张艾嘉

导演:李安

 剧照

饮食男女 剧照 NO.1饮食男女 剧照 NO.2饮食男女 剧照 NO.3饮食男女 剧照 NO.4饮食男女 剧照 NO.5饮食男女 剧照 NO.6饮食男女 剧照 NO.13饮食男女 剧照 NO.14饮食男女 剧照 NO.15饮食男女 剧照 NO.16饮食男女 剧照 NO.17饮食男女 剧照 NO.18饮食男女 剧照 NO.19饮食男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7 16:41

详细剧情

台湾中国菜硕果仅存的大师老朱(郎雄)退休后,渐尝老年生活的诸多尴尬:每周日费心做出的一桌丰盛菜肴,并无将三个女儿(杨贵媚、吴倩莲、王渝文)齐齐拉到饭桌的吸引力,已经长大成人的她们,心里藏了许多比陪父亲吃饭更重要的事;多年老友的突然离世,令他在友情这块也有了缺口;而对厨师来讲最重要的味觉的丧失,则将其彻底推到人生的低谷。  三个女儿虽各忙各事,却也操心着老朱的晚年生活,计划着为其找个老伴,但她们没料到老朱早已悄无声息地谈起了“黄昏恋”。吃惊过后,老朱最看重的继承了他做菜天赋的二女儿家倩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对父亲、她与父亲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而对老朱来讲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长篇影评

 1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浅品东方儒侠的食色盛宴
  拥挤的街头,随着信号灯的改变,车子如卸闸的洪水一般汹涌,好似压抑着的欲望迸发的一刹那,千滋万绪涌上心头……
  这是<饮食男女>影片的开始,也是整部电影的情感基调.片中隐忍的父亲,他的感情就如同被抑制的洪水,总是在严肃背后透露出一点点小小的深情.作为名厨的他事业成功但是家庭不幸,妻子早亡,他含辛茹苦地带大三个女儿,每周用”星期天的晚餐”来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却因一贯的严肃与压抑,与女儿间隔开了万水千山,每天花一大堆时间做出一桌的华丽,收获的却是惆怅与虚无:大女儿是虔诚的教徒,吃饭前总是不忘感谢上帝的赐予,却遗忘了父亲厨房忙碌的辛劳;二女儿因当初父亲的严格要求而功成名就,却说出了”为了离开那个家,一切都值得”这句令人寒心的话;三女儿生在集合中国饮食技艺一身的名厨之家,却在洋快餐打工,后来又跟女友的男朋友在路边摊吃得不亦乐乎,这不能不说是对父亲的讽刺.这无疑是中国大多数家庭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缩影:缺乏包容和理解.确切的说,是子女缺乏对父母的包容和理解.父亲是隐忍的,就象第四次家宴上父亲讲的”不想因为个人的事情连累家人”,他虽然与女儿们的朋友锦荣相爱,却因为顾及女儿们的感受而一拖再拖,就象锦荣说的”感情是两个人的事,可是他很爱你们”因为爱,父亲可是压抑自己的感情,而相反,女儿们却个个不省心,不顾及父亲的感受:小女儿人小鬼大,不仅抢了女友的男朋友,还把肚子搞大,然后完全不考虑父亲的想法,搬离了父亲的”世界”,大女儿自以为最疼爱父亲,也明明知道”家是他的全部”,而且口口声声说要”照顾父亲一辈子”结果却是”等不及”地在神的面前把自己嫁了.而两个女儿的相继嫁人以及^搬离,只是跟父亲”宣布”一下,丝毫没有征求意见的那一份尊重.至于二女儿,她无疑是最想搬离那个家的人,从一开始的买房子,不惜投入所有积蓄,到后来工作升迁到阿姆斯特丹,可具有讽刺的是,她却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女儿的相继离开,如同信号灯的改变,使父亲积蓄的感情象火山爆发一样浓烈.终于说出了”不说,没对不起谁,说了,只是不想委曲求全”的话,小小地指责了自私的女儿们一下,同时对于锦荣的感情也做了交代,是整个影片的高潮所在.这由隐忍到迸发的感情是本影片最大亮点.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这句孔老夫子的经典话语从父亲口中说出,着实代表了电影<饮食男女>的两个主题:食与色.从影片一开始那将近四分钟父亲的厨房忙碌,就把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隐喻的美食世界,看着那些活物在父亲手中从生到死,从不堪入目的血污到令人胃口大开,不免俗地想到美仑美奂的盛宴背后,是无尽的辛酸与支离破碎的一颗慈父之心.然而”食”这个主题的表现真是仅仅是李安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阐述吗?我想不尽然,饮食是民生问题没错,可是在这部电影中光把”食”看做是生存必须那就有些狭隘了,为什么父亲的星期天晚餐是”不能不去”的呢,因为在这里,”食”已经成为了一件十分庄重的事情,是全家人得以聚在一起的纽带,而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几世同堂的”堂”又不外乎饭堂,吃饭也由一件琐碎及必须的事情而转化为”宴”,——不得缺席的家宴,这”不得缺席”包含了女儿无尽的反感,也包含了父亲无法言说的无奈:爱女儿,想女儿,想聚会,想沟通.但结果却是女儿们的挑剔味道和匆忙宣告.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这个”食”对于他来说就是”菜上桌了,却一点胃口也没有”,也许对于他来说,失去”味觉”是最好的逃避.
中国有句成语叫”秀色可餐”,可见饮食男女的重点还是在”男女”上,本片的情欲表现也十分切合人物特点:父亲隐忍,所以整部影片他与锦荣的情感表露仅仅是电话教做菜,帮姗姗做饭,听听未来丈母娘的唠叨来寻找情爱的出口,极为含蓄内敛又不失真实;大女儿是虔诚的教徒,保守刻板,却在学生与她开的情书玩笑后找到了长久情感宣泄的出口:向心仪的体育老师索吻;至于”他要,我又是教徒”之类的顾虑也合情合理,可圈可点.二女儿是新新人类,很现代地跟前男友保持”分手仍是朋友”的关系,而又与同事发生感情,所以她在片中的两段情欲情节很激烈,一如她的性格.三女儿在懵懵懂懂及对爱一知半解中,以一颗青春萌动的心与男友激烈碰撞, 在暗室里,两人看着显影的照片,扣住了对方的手,流露了人对于衰老、死亡的恐惧和哀伤。最后珠胎暗结,暗房情感交融的情景设置也确实符合她的心态---对于爱情的摸索仍是在黑暗中捉迷藏.片中这些恰倒好处的情欲描写使影片更具可看性却不失教化意义,实在是一顿情色拿捏得当的情感大餐.
  既然是情感大餐,自然情感的展现是这个影片的重头戏,爱情,友情,爱情这三种人世间最美的情感,在该片中也被渲染的淋漓尽致.
  父女之间的亲情是首当其冲,父亲爱女儿,这是无须质疑的,父亲的爱挥洒在那些花一天功夫的菜中,融化在每一次为女儿洗衣中,还有那一声声”起床”的呼唤中…然而他收获的是什么呢?菜被女儿挑剔地指出他味觉退化,洗衣却被女儿责怪搞错了彼此的衣服,叫起床面对的却是扭身的背影或是针锋相对的拌嘴…不过我想,也许父亲的乐趣就在于此吧?花一天工夫做的菜也许只是女儿生活的作料,但是它让大家聚在一起;为女儿洗衣即使是内衣也那么仔细,至于起床他更是享受那女儿沉睡的温馨,女儿一醒他就又变回了那个严肃木讷的父亲.也许女儿对于父亲的爱也就在于那些挑剔与苛求中吧?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二女儿与父亲的情感变化:父亲是最疼爱二女儿的,因为她模样最象亡妻,性格又是两人的结合,然而这种爱只能通过外人之口(温伯伯)点明,并且由外人作为中介,我想影片安排温伯伯这个人物就是为父亲和女儿揭开心结的,而温伯伯的逝去引起了两人对生命的思考,以及中介消失必须面对彼此的慌乱。女儿是父亲的克星,或者可以说,父亲是他的克星,她固执地认为父亲“看她不顺眼”,于是四处寻求出口,“把所有钱都丢下去了”只为逃离那个家,她可以在父亲看似严厉实则关怀的话语后反驳一句同样的,甚至可以在父亲好友温伯伯入院时毫不吝啬地给他一记香吻却忽视父亲“吃醋”的眼神。。。这小小的手段多么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那种隐忍的情感宣泄:父母子女之间彼此深爱却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境遇。然而最后女儿亲自下厨使父亲恢复味觉的情节使本片获得了圆满,那一声“女儿”“爸”也使父女亲请得到了升华。其中有一个细节设置得巧妙生动,就是二女儿去医院看温伯伯,无意见看见父亲从心脏科检查出来,还和一个医生交谈着什么,这时她的心马上紧张起来,然后镜头一转,一个躺在病床,奄奄一息的人吸引了她的视线,她感受到了那个人渴求生命的目光,镜头再一转,父亲不见了,等她找到时,父亲已经进入了电梯,她所看到的,是父亲与她的相隔——电梯门的缓缓关上,也许她心中想到的还有阴阳永隔。
  爱情无疑是亲情的催化剂,女儿们因“爱情”的相继离开是促成父亲下决心飞向新生的导火索,也是父女间亲情升华的工具,本片展示了八种爱情(或许更多),他们各具特色扣人心扉。
1.父亲与亡母的爱情:对于这种爱情,两个女儿有不同的见解,大女儿认为那是“老式相亲相爱的方式;二女儿则认为“吵吵闹闹算什么爱”只是“老式的战争”语气中充满不屑。其实父亲与亡母的爱正代表了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父母所呈现给子女的爱,没有浪漫与激情,只有琐碎与平淡,有时候,反而争吵是感情的升华。由几个片中细节可以看出父亲是爱亡母的:影片反复出现亡妻的照片,到最后搬家时,父亲把亡妻照片装入箱中,算是他对这段老式的爱的祭奠吧。
2.父亲与锦荣的忘年恋:两个人一个饱受婚变和唠叨母亲的折磨,孤苦伶仃带着孩子;一个早年丧偶,为自己的事业及三个女儿伤透了脑筋。这是段在常人眼中近乎传奇的爱,从一开始的压抑,“这次不说,何时说”的呼声,到最后父亲在餐桌上“说了,只是不想委曲求全”的豪迈,这中间经历了一些零碎的铺垫:一开始的电话,父亲在热情地教授别人做鱼,那么是谁的电话呢?后面姗姗的一句“妈妈今天把鱼煎糊了”给了观众提示,现在想来,父亲为姗姗不辞辛苦地送菜送饭与忍受梁伯母的唠叨与烟熏其实是“讨好”锦荣的“小花招”,到影片最后,锦荣挺着大肚子的一句“爱你”把这段来之不易的爱情渲染得十分到位。
3.梁伯母“理所当然”的爱情:也许对于梁伯母,这不能叫爱情,放在这谈也有些牵强,但是梁伯母这种盲目可笑却又想当然的爱情,确实代表了为数不少的中国式婚姻。梁伯母的出场是在二女儿对父亲归宿的调侃里,真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型,可见她的出场在世俗的眼光中注定要与年龄相仿又同样单身的父亲有关,梁伯母在女儿的“背叛”中,也一相情愿认为老朱“跟我蛮谈得来”,其实是屈于世俗的眼光,可见她表面是一个新派的人,抽烟,认为女子不要嫁人,但心中却是刻板与世俗的,至于结局老朱请求她把女儿嫁给她,她的反映说是对忘年恋的反对,不如说是对自己一相情愿的恼羞成怒。这种想当然是的爱情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而李安设置的结局出乎意料,也是对这种爱情的反击。
4.大女儿的臆想之爱:大女儿的形象在片中十分饱满枪眼,她的爱情是一出让人哭笑不得的悲喜剧。她生活在里自己编织的谎言里,把不曾存在的爱情作为心碎的理由。她像所有的老姑娘一样,固执,矜持,敏感,开不起玩笑,曾经那么痴情于自己女友的男朋友,可惜一直只是暗恋,看着别人结婚生子又离婚,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有用宗教信仰麻醉自己,就象她最后爆发时的叫嚣:“打球也要有对手,为什么只让我自己对着空气谈情说爱。”在二女儿发现她的爱情“秘密”后,对于大姐不曾爱过的怜悯促使她们一对姐妹握手言和。老大这份执着的臆想之爱看似荒唐可笑,实则有她的必然:母亲早亡,自己作为老大,义无返顾地扮演母亲的角色,常年克制自己象个家长,于是保守刻板的她没有爱情也是自然而然的,臆想式爱情看似可笑,其实有它存在的必然以及让人辛酸的理由,也铸成了二女儿对于感情认识的飞跃,是不可多得的神来之笔。
5.大女儿的爆发之爱:由于一句“抛绣球”,老大开始了第二春,老爱端出曾经沧海的架子,但爱情来时,她一样心动如水,一样手足无措,一样慌张愚蠢得如同任何一个恋爱中的女人。老大一脸素淡在校园里川行,可是,体育老师和情书叫她心思荡漾,终于穿红披绿,在广播台上高喊.她一遍一遍的看着那一封封情书的时候,片中关于她的内心和行动变化是很缓慢的,正当观众为她的出路而着急时,突然出现了一个特写镜头,一支红艳艳的口红被迅速的打开了。从“叫嚣”“索吻”到结婚及充满泪水的离开,这一切情节发展之快使人目不暇接,很难相信这就是那个凡事不多问,有事不外露的虔诚的基督徒所能作的出来的,而她最后的突破自我,实在另人振奋。这样一个为段虚构的单恋执着了九年的女人却因为学生玩笑的情书和体育老师恰当好处的出现而一扫过去的阴霾,焕发第二春。而这个春天是以闪电结婚以及离去时释放的泪水结束。让人欣慰也让人感慨:爱情来时挡也挡不住。
6.二女儿自以为洒脱的后现代爱情:二女儿可以说是中西文化融合最彻底的一个形象,自以为洒脱,看不起“老式”的爱情,与前男友保持暧昧不清的关系,与此同时,又与上司不清不楚,看似很现代,实则骨子里的传统与克已在左右着她,于是现代的背后,是她无法忍受情人结婚后还要与她保持暧昧,是她在以为上司是姐姐前男友时的刹车,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原本风流自赏从来能全身而退的她只配享受旧情人咖啡后两个小时的空挡,本来有好感的上司也优雅从容说我们会是好朋友.其实这正是导演对于现代或者自以为现代那种不负责任的爱的讽刺,最后结局的惨淡也是导演对于世人的警示。
7.三女儿青春冲动的爱:最小的二女儿却最早结婚生子,且是未婚先孕,非法同居,,且不论她是横刀夺爱枪个女友的男朋友是否道德,单就年龄来说也让人感慨: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来得太急,走得也匆忙。
8.三女儿女友的折磨之爱:三女儿的女友是作为一个炮灰形象出场的,她的出现是为了让三女儿的青春划上个问号,但是她的“爱他就要折磨他”的恋爱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她以为爱情禁得起等待,青春禁得起挥霍,于是频频耍些折磨人的小伎俩就以为追得辛苦才知道这珍惜,这种折磨最后让她错失了爱情。这也是对现代青年的警示。
光有亲请和爱情,未免过于险隘,于是老哥俩的友情点缀其中,同时也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友情是深刻的,从一开始,老朱坚称“我的味觉好得很”到温伯伯去世后老朱一句“我的味觉死了”……此诚高山流水知音稀,伯牙断琴伤子期的经典台词。这样的友情让人向往也让人感慨。
  影片在整体节奏上是温和的,然而这种温和却无法阻挡感情汹涌的暗流,例如戏中反复出现的雨景,就是欲望所代表的镜头语言,那一幕幕或狂热或温和的雨景,代表了父亲心中澎湃的感情,也代表了饮食男女的欲望之流。路口也是时常出现的场景之一,然而总是有阻隔的,前几次是指示灯,后几次是交通警在维持秩序,然而在这秩序的背后,是无法抑制的感情洪流,使得父亲慌乱的心通过镜头来抒发了“谁来维持我世界的秩序”这种心理期待。又如父亲得知小女儿未婚先孕时在澡堂里用湿手巾蒙住了头,则代表他现在的一头雾水及千头万绪。而反复出现的推拿镜头则是隐喻父女关系犹如推拿,看上去是折磨,很痛苦,实则是享受。关于此类抒发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头的把握,李安可谓是得心应手,再如大姐朱家珍在一次一次的收到骚扰情书的时刻,其内心紧张,疑惑,甚至有一点儿愤怒,在她看到“深秋”字样,知道情书不是那个新来的体育老师所为后,她环顾四周,看看办公室里其他老师的形态,此刻,一个主观镜头准确地反映了她当时的心理状态,使我们就站在家珍的角色去体验这种复杂的内心感受。当家珍鼓起极大的勇气,走向学校的扩音喇叭前时,也是以家珍的视角来观察学校里闹哄哄的打扫卫生的场面。镜头有一些晃动,这表示家珍的情绪比较冲动;镜头前的人样子也不是很清楚,体现出此时家珍早已心无旁骛,决心要抓住作恶作剧的家伙,而静止的人群,则反衬她的心难以平静。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影片从中国的饮食文化出发,由饮食的五湖三江汇流入海的“一个味儿”到男女情感的“多味”。由“味觉丧失”到“味觉恢复”的功德圆满,体现了儒生李安对于“和为贵”的理解。他总是能反应时代,至少能把他所表现的那个时代表现及至,出国热,房产热,性的解放等,各种观念上新旧的冲突汇集起来也就成为了东方传统人伦观念与西方新进思潮的冲突,或者也是两代人思想上的冲突。从这一点来说,这样的电影,即使现在来看,因为其冲突的仍然存在而电影也同样具有时代意义。
  毫无疑问,李安是华语导演中对家庭最感兴趣并且最执著的一位,从《推手》《喜宴》到《饮食男女》,几乎每一部电影都紧紧围绕着家庭,都用卓越的叙事表现出一个家庭中纵横交错的关系和影响力,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当中,家庭是一个人奋斗一生的目标和根源.一个人的出生来自家庭,他的成长,学业,工作,婚姻,生育,死亡,无不跟紧紧围绕他的家庭相关.这一点也许是中国人身上最浓重的特色. 李安紧紧抓住中国家庭的中国特色,在《推手》和《喜宴》中详细地描述了中西家庭观的区别.《推手》表现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美国的风土人情之间的冲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加上年龄、语言、生活习惯的不同,使主人公老朱根本无法和儿媳交流,也无法融入儿子的生活,老朱真的成了一个多余的人。老朱一身太极功夫足以让他自傲,但在美国他却什么也没法干,连洗盘子都干不了。这是个难以调和的矛盾,也难怪儿子要以头撞墙。所有的儿子和所有的老人都会遇到这种两难的局面,面对这种冲突,李安也只能在冬日的阳光下轻轻的长叹了。就连最后的结尾,两位老人似乎又要走在一起、互相扶持了,本该是个圆满的结局,李安都只是让陈太太轻轻答了一声"没有",把无尽的惆怅留给了银幕前的观众。美国是青年人的天堂,老年人是坟墓,富裕的物质能够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然而,儿女的温情却不像中国人,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影片中得以充分地发掘。以现代人的目光看中国传统文化对今天社会生活的适用性,并以此来挽救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麻痹和冷漠。李安为他的影片找到了连接点,构成了思想上的脉络,贯穿于影片始终,从而一气呵成。《喜宴》包含的内容和层次丰富得惊人,两代人的情感交流、对传统的不同态度、对生活的不同追求甚至整个华人社会对性的态度,以及不同身份的碰撞所蕴涵的政治暗指。喜宴,很中国化的词,却被套在“美国”这个框框里,当一种世俗碰上另一种世俗,结局不是崩溃,就是妥协,假装宽容的妥协。这时候,宿命开始伸出它无形但又庞大的手掌,而我们都在劫难逃。果然不出意外,这场用来哄走父母的,本为装模作样的宴席,却酿下无穷后患。因为襄王无心,而神女有意,他名义上的妻子在新婚之夜怀孕,一直合力协助他们演戏的Simon暴跳如雷。他们之间的爱情因为异性的真正介入而摇摇欲坠。父母那边当然要瞒住,而薇薇,因为她猝不及防的爱情,使这幕戏真正有了穿帮的危险。亲情和爱情,当这两个世界上最复杂的词混杂在一起,几乎就是一场灾难。他有千头万绪要处理,但偏偏谁也不听他的话。果然,在现实和谎言中疲于奔命的他们,终于没能挽救早已支离破碎的谎言。然而,父母之心的宽大解决了一切,也许是他们已被疑虑折磨得太累而万般无奈,但依然值得崇敬。如果说《饮食男女》中最醒目的是那些省略:在镜头外某个我们不知道的时间地点发生的一些转折性的事件和重大时刻,却在下一个镜头中突如其来,成为一种既定事实。那么《喜宴》最大的特色是不断从天而降的麻烦,就像一只猫缠进了一团绒线球,但是不必惊慌,在我们怀疑一切已经失去控制不可收拾时,李安却能在最后关头用抖落的惊喜包袱全身而退。
  同样是嗅觉的失而复得的美食电影,港产片《金玉满堂》的失去嗅觉显然是个搞笑的噱头。《金玉满堂》,又叫《满汉全席》,讲的是小小的厨房演绎人间百态,爱恨情仇,与江湖并无二致。大厨炒菜如同高手出招,每个动作都流畅而有节奏。高手出招必然血肉横飞,大厨出手确是令人惊艳的菜肴,岂不更妙?简单来说,这部贺岁片喜剧风格浓烈,出自大师级导演徐克的手中,倒也有几分豪气在其中。其中主题曲让我印象深刻:“走在漫漫人生路,点点滴滴都幸福,为爱勇敢付出,失败从不在乎,哪怕我一生孤独,回头看看来时路,都满足,就算起起落落,只要不枉此生,走在漫漫人生路” 。一部饮食片,主题曲的气势却不亚于黄飞鸿,给人一部耳目一新的感觉。比起其他几部关于厨艺的电影,比如黎明演的《伙头福星》,还有周星驰演的《食神》,最爱看的还是徐克的这部。除去搞笑,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刀功技艺,那些让人口水欲滴的美食盛宴,那两段或传统或现代的爱情,也是我记忆中的食色大餐。
  喜欢的电影有两类:平淡无奇的小事中蕴含深刻的哲理和感情;狂噪浮华的背后是忧伤痛苦的命运。李安的电影就像一杯淡淡的清茶,越品越有味道。于是我选择在余一抹残阳的黄昏,捧一杯香茗,阅尽芸芸众生。

 2 ) 饭桌上做爱

其实今儿是刚看完喜宴的一天,喜宴,饮食男女,我都看了很多遍。照理说得再看几遍推手的,但我始终觉得推手相较这两部,始终有点儿显弱。
李安的细节精致到让人咋舌,也正是如此可让我安心的乐此不疲的一遍遍看这部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像是难得一回的饭桌上做爱,双方身份并不清楚,可能是久失激情的夫妇,可能是偷情的男女,可能是家长未下班的学生,也可能就是热恋情人异想天开。

不可否认李安是个人精,还是个十足龟毛的货。李安精在他偷偷卖的是美式概念,把美式的直接浪漫糅入中国式含蓄中,甚至有点儿反其道而行的: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了。一般入骨透彻如人精的导演总会留点儿遗憾,要么不够细致,细节不够出彩,花哨功夫太多,等等等等。但是偏生李安又是个极度龟毛的家伙,开头一段儿看似花哨但却逻辑十足,就连做菜的时间火候安排上都无可挑剔的漂亮做菜镜头,看得人食指大动。(若非要挑剔,那就是替身演员的手不及老人的手粗糙。)期间接了个电话,隐晦的报告给观众他们的忘年恋。一个电话偷偷规避了他们俩是如何勾搭上的前因,开门见山的讲起了故事。

片中几个女人个个出彩,且不说老戏骨归亚蕾,也不说当时风韵十足的张艾嘉,单单这三个女儿,就各显神通了。杨贵媚是我几乎可称最爱的台湾女演员,可塑性极强,在饮食男女中饰演低调的大姐,却几乎抢去了所有光彩,不说青春无敌的王渝文,就连大美女吴倩莲的镜也照抢不误。不知是导演偏心还是怎么的,偏偏给杨贵媚一个这样极度单纯却极度复杂的角色,角色本身就已经很抢镜。为什么抢镜,是因为大女儿几乎是最能表达饮食男女这四字的隐含意,欲望,的人。看似古板,实际上内心对感情和欲望的渴求早已到了干柴列火的程度了,人称闷骚。而骚这个词儿,明骚没意思,漂亮女人骚也没意思,但是漂亮却内敛的女人骚就有点儿意思了,何况是杨贵媚这样长着一张细长眼睛和极适合画大红色嘴唇儿的脸的女人。人总是有个欠字儿,偷来的比自己碗里的香,别人碗里偷不着的又比煞费苦心偷来的香,所以最香艳的,便是那还有基督徒背景的中学教师,端庄淑丽的姑娘,烫大波浪抹红嘴唇那一瞬间。而之前处处敏感,内敛却脾气大的性格,又暗示了后来揭示的当年的失恋男友纯属幻想这个事实。其实看到这样的角色我多少都有点儿感同身受,每当遇到爱的人,总忍不住意淫它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会是一番什么光景,而自己的生活,却其实一直孤独无趣。

这片中我第二喜欢的,就是锦荣。张艾嘉的脸知性耐看,加上一对杏眼,满脸冷淡,就总让人想看这种女人在爱情中的样子。我喜欢她,在于她不把自己的特立独行当回事儿,就还真当做是谈了个普通的恋爱找了个普通的男人。把那句“只是”咽掉了。但是看了几遍片子之后,却会发现这片子里在朱家从头到尾她都有点儿淡淡的暗示和淡淡的嚣张。比如一到朱家就问老朱的下落。我喜欢这样的女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满足于,却从不屈从生活。与我而言,也许更是因为这份恋父情结吸引了我。而在戏里,也对应的只出现了个梁伯母,没有出现那个缺失的父爱,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精致。

归亚蕾这个大配角当然也可圈可点,一口长沙话让我这个湖南人感到无比亲切。举手投足带点儿洋气,带点儿悄悄被掩饰的俗气,甚至连口音也恰如其分的长居海外多年未回故里的走样,只是这恐怕是湖南人民内部分享的范畴了。再有就是她作为一个配角,先有一口异域语言先声夺人,再有那双现时明星们整容过后再也不能达到的会说话的眼睛演活了种种眼神,特别是面对老朱的前后变化起承转合,这些都能在她眼睛里找到。连眼睛也时时入戏的演员,怕是难找了啊。

相比之下,戏份极重的二女儿就薄弱多了。吴倩莲始终有点美而不艳的感觉,演戏的痕迹太重,想强硬没硬起来,想温柔又没柔下去,粗俗点儿说恰如五十岁男人的裤裆啊,不由自己控制。再有她做饭时的神态没有充分的体现跟父亲的遗传关系。郎雄老头子虽然一系列利落的动作是找替身完成的,却十足的体现了身在厨房的厨子该有的神情,而二女儿做饭时,眼中看不出极喜爱,甚至在完成一桌菜时面对正襟危坐的父亲还有微微的沾沾自喜的意思,这是不该明显的。

最后结局锦荣挺个大肚子出现,倒是怎么猜也没猜着的,“跟这儿守着下套儿呢”。看完不禁感慨李安真是 naughty boy啊,正如喜宴里头自己抽空露了个头还解释了句五千年的性压抑,这儿也在结尾的肚子上作了调皮的文章——朱老爷子老当益壮啊。而且跟喜宴一样仿佛不沾点儿性事(或说是生子)相关的东西就体现不出中国现行社会的微妙性压抑。当然,也可说这个情节更体现出了对锦荣的选择的明显鼓励,积极的氛围光影逼迫观众去接受,甚至是鼓励观众将其看做正面的情感。

与喜宴不同,几乎没有露骨的性情节,倒是两度出现怀孕,两度出现做菜,借此隐晦表达要传递的活色生香的场面。其闷骚程度不输我开头那个比喻,趁家中无人时来一场激情又安全的饭桌上做爱。

当然,作为一个吃货,并且由于对吃的热爱被迫成为一个厨艺尚可手脚麻利的吃货,我看片中的食物水乳交融,经利刃分离又经热锅融合,去皮扒骨又重逢于摆盘瞬间,风牛马不相及却被生点鸳鸯谱熟作一锅,种种厨房里食物和火焰的风情万种,其满足程度,不啻于一场饭桌上活色生香的做爱了。

 3 ) 家庭爱的禁忌:乱伦情感——影片《饮食男女》心理解读

撰文:北京慧泽心洲心理专家、主任咨询师 叶艳

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无外为两件事:饮食和男女,即吃和性。导演李安影片名《饮食男女》,即是借用孔子这句诗意,来表达一个家庭中的爱欲纠结。影片讲述一个单亲家庭(中年丧偶的父亲,历经16年独自将三个女儿拉扯大)的家庭结构从解体到再建的过程。

影片一开始就用大量的色彩缤纷、香艳诱人的食物镜头,暗示着一个充满着欲望的家庭。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心理解析:家庭爱的禁忌——乱伦情感,家庭序位(大女儿的越位、替代),子女之间对父亲的爱的竞争。

正值壮年的父亲丧妻后,独自抚养三个女儿,在漫长16年的时间里,父亲是如何面对来自于生命深处的性本能及惭惭长大、散发着性魅力的三个女儿的呢?影片从16年后展开这个家庭的成员关系。开始步入老年的父亲做事干脆干练果断,行走疾如风,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父亲依然每天晨跑,依然晨跑回来后跑到每一个女儿房里推门进去,推着女儿们的肩,叫她们起床。父亲也依然给三个已成年的女儿洗晾内衣,并且能够一一清晰辨认、送回到每个女儿的衣柜里。我们看到似乎这个家庭完全不存在性。虽然此时,最小的女儿也已满20岁。如果性味道真实存在着,却视若无睹,只能说明“被刻意压抑”。父亲叫女儿起床,是粗暴推搡,是高声叫喊。影片中也有不经意间父亲柔情流露的场景:躬身靠近家倩的床轻抚女儿的肩膀,柔声呼唤,忽然意识到什么,立即僵直了身子,板起面孔,大声嚷道:“该起床了!”,随后迅速转身离去。家庭的情感交流因为对乱伦情感的惧怕而遭到断裂,他们完全没有情感交流。所有的沟通都是在饭桌上的‘我有一个事情要宣布’”,只是告知、宣告,简短开始然后嘎然而止。没有沟通,是因为不敢,压抑的乱伦情感一旦失控,就像汹涌的洪水一旦决堤,泛滥开来后果会怎样,不堪设想。所以,他们必须关闭起情感之门,小心翼翼地克制着、守护着这份情欲。因为压抑,作为国内顶级大厨的父亲也过早地味觉退化。

子女之间总是摆脱不了竞争关系,从小都在努力尝试着如何更好、更多地赢得父母的关注、爱。姐姐是好学生,妹妹就扮贪玩;姐姐是乖乖女,妹妹像假小子;哥哥听话,弟弟就常是顽劣、调皮捣蛋。孩子总是很聪明,他们能敏锐地感受到自己如何做,能够获得爸爸妈妈的爱,那就是不同于兄弟姐妹。这个家庭母亲的缺失,父亲对情感的噤若寒蝉,让姊妹间的沟通、亲密也化为泡影。

在母亲缺失的家庭,大女儿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补位上去,替代母亲,去完成母亲未完成的使命、家庭职责。同时,她实现了“和父亲结婚”这一隐秘愿望。影片三个女儿中,大女儿家珍首当其冲,以“替代妻子”的身份获得了父亲的爱。在竞争父爱这个过程中,她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当长大成年后,她内心无意识的“母亲”、“父亲的妻子”角色,让她要求自己保持着对父亲的忠贞。这种来自于无意识的守洁,她并没有意识到,只是感受到自己拒绝男性的邀请,不愿意找对象。为了减少压力,她向所有人编织了一个被初恋情人无情抛弃的悲情故事,表白自己是因为心碎而不愿意再恋爱。影片中大女儿家珍的出场:坐在公交车里戴着耳机,神情肃穆地听着宗教圣歌。导演用“耳机”、“圣歌”,来暗指她与现实世界、真实生活的隔离、回避。逐渐长大的家珍、盛年的父亲,性欲望在家庭中萌动。她同父亲一样,采取了回避、压抑、克制情感,她不苟言笑,穿裹布一样的内裤,灰暗的衣服。在对付性欲望的战斗中,她与父亲结成了同盟。然而,性欲望在她内心翻腾,即使皈依基督,满脸写着“清心寡欲”,似乎再也压抑不住蓬勃的生命原动力。屋顶上猫的叫春声,她听了心烦意乱,推窗要把它们赶跑。隔壁楼一对情侣对唱情歌,她受不了,搬出大音响冲着隔壁高音播放革命歌曲。身为教师的家珍看不得学生写情书,揉成团,扔进垃圾篓,嘴里还念叨:谁没有收到过情书…

如果说家珍用的是贤淑温柔体贴来赢得父亲的爱,二女儿家倩则反其道而行之,与父亲一直对抗。家中只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这对于有一手绝好厨技的父亲来说,是一大憾事。聪明的家倩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她从小就在厨房里围着父亲转,认同父亲的职业,想要在事业上赢得父亲的关注和爱。尽管父亲因为她是女孩,没有允许她进入厨师这一职业。但家倩仍然以事业有成,来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在影片中,吴倩莲扮演的二女儿是三个女儿中最漂亮的一个,但她却更多认同了父亲父性的一面,成为了一个虽是女儿身却有着一颗男子心的女子。

三女儿家宁,作为最小的一个女儿,也让她处于最不利、最弱的地位。既没有大姐的绝对优势,也没有二姐的漂亮聪明,且二姐已经抢先抓住了学业、事业这一领域,但这却也许更锻炼出她善于察言观色、乖巧的本领。她周旋于姊妹之间,扮演着和事佬角色。影片没有在她原生家庭中渲染太多笔墨,而是讲述三女儿家宁用一些小手段抢了好朋友的男朋友来含指。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影片呈现出16年来家庭成员压抑、僵化的关系模式。当女儿们在16年后都已经成大成人时,家庭压抑多年的问题也让每一位家庭成员厚积薄发,做好了冲破的准备。

影片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展开了这种冲破局面。正准备周末家庭聚餐的父亲接了一个电话,他用低沉温柔的嗓音关切对方,教导对方如何做鱼。晚餐给,大女儿家珍的朋友锦荣来家,第一句问“朱爸呢?”锦荣的女儿珊珊说:“妈妈今天把鱼煎糊了。”留心的朋友就会明白,导演已经在告诉我们些什么了。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都在暗指父亲和锦荣的关系。而直到最后,影片高潮处,当所有人都认定父亲要和锦荣的母亲梁伯母结婚时,父亲在酒后鼓足了勇气站起来,说他一定会好好照顾锦荣和姗姗,请伯母成全。大女儿家珍的第一反映,皱眉斥道:“爸,你别喝了,你喝多了!”其中深意,不言而喻。父亲和锦荣结合,和一个自己女儿的同学、好友结婚来满足、完成压抑多年的乱伦情结——乱伦情感的转移和替代满足。再回转来看锦荣,锦荣的早年丧父,她愿意嫁给一个父亲年纪大小的男人,不也正是父爱缺失的一种替代满足么?不管怎样,父亲的内在冲突在影片最后终于得到了解决。父亲也因为性冲突、性压抑的消解,恢复了味觉。

大女儿家珍,对情爱需要的不断压抑,使她在遇到几个学生的恶作剧、充满着活力的体育老师明道后(影片用打篮球、运动服、紧绷的牛仔裤、大功率摩托车来象征男性吸引力),成功地达到了崩溃——火山爆发了!情爱炽烈的她,热烈、大胆、主动,控制。她甚至等不及地立即和明道登记结了婚,晚餐跟家人宣布后,就立即坐上明道的摩托车,飞驰而去。然而,家珍只是脱离了作为“替代妻子”与父亲“乱伦情感”的冲突、困扰。她并没有走出“母亲”角色,没有学会做一个女人,做自己,而不是“母亲”。不幸的明道,他和家珍的结合,只是让他和一个控制欲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家倩问家珍,“你不是教徒么?怎么会嫁给一个非教徒?”家珍充满自信地答“他很快就是!”明道在和家珍的两性关系上,在全家聚餐的饭桌上,在被牧师受洗时,他所有的表情、行为举止都表现出一个不成熟的孩子形象。如果在咨询中,我们来探究明道的原生家庭,你往往会发现,他一定有一个强控制的母亲。家珍离开家庭,在新组建的小家庭里找到了做母亲的感觉。生命的重复在可怕、可悲地上演着。关于这点的论述,可见“生命的成长必须脱轨!——影片《岁月惊涛》心理解析”。

三女儿用她在竞争父爱的成长过程中学会的能力,捕获了她的爱人,使得这个最小的女儿最早离开了这个家庭。

三个女儿中,大女儿、三女儿完成了和父亲的分离。当三女儿家宁离家后,家庭的原有模式开始松动。晚餐后,家倩和家珍一起洗碗,她们展开了一场对话。家倩问姐姐家珍:难道你愿意一辈子困在这里么?家珍说:不要跟我讲这些,这里是家,没什么不好。家倩说:可是这里不是你的全部啊。家珍被触怒,摔掉手中的盘子说:可是这里是爸的全部。我比你了解他多得太多了。我是要陪着爸爸的(为父亲守贞)。家倩问:那你对我的心了解多少。自从妈死后,你就开始当起我的家长,不是我姐姐。是你把我挡在外面。家珍:我以为你讨厌我。家倩:从来没有…泪珠滴落,16年里,情感的交流才第一次开始,爱开始流动。

二女儿家倩,因为在医院意外遇见做体检的父亲,误以为父亲心脏出了问题,这一误会开始让她放下对父亲的抗拒,内心真实的情感开始流动起来,像男孩子一样的家倩,完成了与父亲的和解和心灵沟通。在影片最后,看到三个女儿中,最后留守在家中的,是最反叛的二女儿,看似早早吵着要离开家的二女儿,其实与家的连结却是最深的。反叛的背后,是对家、对父亲的深深的眷恋和爱。当反叛消失后,二女儿操起父亲的职业工具,做起了“大厨”,彻底完成了她对父亲的认同。只是,完成与父亲的和解、认同——这只是生命成长的第一步。我怀疑的是,那颗多年来一直想要被父亲赞扬的心,真的还记得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想要什么吗?

我们感受爱,往往不在于对方做了什么,对方的行为表现是什么,而在于我们“能够感觉到爱”的方式是什么。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远超乎我们所想像。一位朋友分享了她和恋人的相处模式,只有争吵、激起男友愤怒的那一刻,她才有一种满足感,感受到他是爱自己的,他在意自己。为了确认爱,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激起男友的愤怒,发生争吵。在活动的讨论中,她才发现这种模式和她的原生家庭有着惊人的相似。爸爸妈妈从她记事起就在争吵、争吵。她在争吵中学会了感受爱、确认爱,熟悉了这种感觉。在两性关系中,温柔的对待,她没有感觉。她必也只能从争吵中感受到爱,因为这是她多年来所熟悉的爱的方式。

9:35分,电影赏析会,在沉思中结束。

 4 ) 食

民以食为天。我一直都是认可的甚至一直奉行。 我一直都特别享受身在厨房对待事物的那一种状态。 那种慢条斯理的感觉,一步一步的亲手做好,从准备好必需品,材料到洗菜,切菜,到烧水,热油,下锅,翻炒……

厨房里一下子充满满满的食物气息,哪怕没吃也是满满的满足,再累再苦也没有遗憾了。

嗯,回归重点,影片。身为一个超喜欢食物的吃货,影片开始就很有感觉,热烈滚烫的油锅,娴熟的切菜手法,喷香冒气的美食出锅……

其实朱师傅在家里尽心尽力地做着这些劳费心力的精美食物无非就是希望家庭和谐幸福。

但是老一辈和年轻一辈的心自然不同,存在着意识和价值观的“代沟”

儿女渐渐长大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重心,就忘了家里最初依赖的人。他们的重心放在情爱上,生活上、工作上、社会上,家庭在他们心中所占的时间比重越来越小。可老人的生活也在渐渐的变小变小,渐渐地只剩下了家。

其实没有人肯心甘情愿的就窝在家里了此一生,可是现实就是这样。

镜头里,一个父亲、三个女儿。一个大学受过打击而萎靡不振的基督教徒,一个冰雪聪明,性格倔强只能有情人不能有恋人的女强人,一个情窦初开爱上别人男友的懵懂少女。四段经历,就这样慢慢在饮食中展开,并不仅仅只是几个简单的故事,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感情,一种现实。

 5 ) 一部好电影,抵得过十颗通心丸!

昨天看过了李安导演的老片《饮食男女》,好不痛快!

人家说,现在的作家、导演中,中国味十足的,正经不是大陆人,而是我们的港澳同胞们。这可一点不假。你看看李碧华的《胭脂扣》、《霸王别姬》,李安的《推手》、《喜宴》、《色戒》,杨凡的《游园惊梦》,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东邪西毒》,都是浓妆艳抹或者云淡风轻的中国气节。

《饮食男女》也不例外。上来一段蒸蒸煮煮的中国大菜就把人给镇住了。什么梅菜扣肉、客家小炒、酱爆海螺、清炒螺片、双椒爆炒鱿鱼头、黄焖鸡翅、肉骨茶、香酥叉烧酱排骨、茭白木耳炒肉片、咖喱小龙虾、西洋参炖乌骨,都一道一道地给端上了台面,看得人眼花缭乱。

朱老爷子的生活也同这菜一样令人昏惑,不知该如何下手。自己年纪大了,味蕾都失去了作用,尽管不服老,也是自欺欺人,无奈的举动。三个女儿,没有一个是省心的。大女儿家珍编造出个被抛弃的故事,以此来逃避爱情,其实是没有信心,变为基督教信徒,穿最朴素的衣服,过最无趣的生活。二女儿家倩因为父亲早年给自己挑选了人人羡慕自己却并不中意的人生道路,所以一直心有不满,又不知该如何说起,所以父女关系一直紧张。小女儿家宁一直是最安静的一个,并不多惹事,但内里藏着的其实是一颗并不安分的心。三个女儿心里都想着要逃离父亲这个老家,但除了家倩好像都没有什么办法。

邻居梁家,有三口人:梁老太太,刚从美国女儿家回来,受了一肚子气,见人就说扫兴话,梁老头子却经常拜访安静地听她讲。女儿锦荣(张艾嘉饰演),家珍的好朋友,从小失去父亲,在朱家的庇护下长大,婚姻生活一塌糊涂,离婚手续办了多年,才有了些眉目,丈夫还排着私家侦探监视着,希望能抓住些把柄以得到女儿珊珊的抚养权。锦荣的女儿珊珊,什么都不懂小学生,喜欢缠着家宁在电脑上画画。

早就看到剧情简介说,朱老爷子在最后会留上一手,所以把每个细节都使劲地挖掘,希望能够猜出点子奥妙。可最后的结局还是让我震惊了。这一点后面再提。

二女儿家倩其实是最关心父亲的,但只是说不出口,也知道自己把父亲气得够呛,听了桂伯伯说的一席话更觉得父亲老了,应该更关心身体才对。一次又在医院的心脏检查科遇到父亲,更让她产生了内疚之情。

姑娘大了越来越不服管,老爷子也越来越无事可做。一日他遇到上学去的珊珊,看到她每日都拿着钱买汉堡作为午饭,就自告奋勇地给她做便当。已给自己一点的事情做。平时的,他也经常跑到梁太太那里聊天。更觉得自己老了。

出乎意料,最安静的家宁竟然是最早离开的。她抢到了朋友的男朋友。又未婚先孕,做上了豪门太太,可谓事事风顺。在众目睽睽之下逃离了这个家。

大女儿家珍这时候被几封匿名情书撩拨了心意。她一直以为它们是自己心仪体育老师写的,心中窃喜,可他却迟迟没有表示。(我还一直以为它们是朱老爷子借着送饭给珊珊的空当,每天放她桌子上,让她得以多观察身边的人、打扮起来,以找到心仪的人,结果,我俗不可耐的想法当然是不成立的)终于她耐不住了性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对着学校的大喇叭大骂,“为什么我只能对着空气谈情说爱?!”等等,把全校人都震惊了。可真像是,这些情书只是几个同学的调皮捣蛋,并不是出于体育老师之手。可在体育老师安慰哭泣的她时,她却十分大胆地把他争取过来。最后她也要走了,匆匆忙忙地和男人做了公证,原因是“都等不及了”,当天晚上就把他拉到家人面前,饭都没吃完就坐上人家的摩托车,飞驰而去,眼睛里还闪着泪光:她9年来等待的爱情,总算是结了果。

看来,还真是闷骚的人平时不张扬,一旦爆发,还真是喷火一样地挡都挡不住,雷到骨子里。倒是二女儿家倩,平时就是理智张扬的人,最后却慢慢地淡了散了,归于平静,离开了旧情人,拒绝了新恋人,放弃了去阿姆斯特丹的机会,想着要照顾父亲。人活着就是这么的极端,沉闷到了一定的级数,就是要爆发的,但张扬到了某一个度数,就离归零不远了。

家庭到了这一步,未看也辛酸。父亲的菜好虽好,手到心到,女儿们却无暇细尝里面的情了。难怪朱老爷子要说,“人心的粗了,饭做得那么精,又什么用。”我甚至以为这部片子也会以悲剧结尾,非得等年迈的父亲身体气出了大问题,女儿们才能体会亲情的重要。现在一想,如果剧情也回归到我这等俗人的设想里,也就没什么新意和可称道之处了。

最后,该走的都走了,老屋只剩下父女两个人。父亲却突然召集大家吃饭,说有要事宣布。大家揣测着应当是父亲和梁老太太的婚事有了着落,连梁老太太都穿上了最妖娆的旗袍,进门前还再三地征求女儿对她新胸针的意见,小心翼翼。菜肴还是非一般的丰盛。席间,父亲突然起身来宣布,反正女儿都走了,他将把这老屋子卖掉,换成别处的一间小屋子。众人震惊,我还以为这就是他留的一手,还想着,这老头子倒是想得开。不料,他又说道,

“我的人生不想像做饭一样,等材料都备齐了菜下锅。梁太太,我向你保证,只要我朱老头子还在就一定不会让锦荣娘俩挨饿受冻。”他向身边的梁太太提交上自己的身体健康检查表。

原来,他是要娶锦荣!

当时的感觉犹如当头一棒,真的是千猜万想都没有料到的这一幕。所有的亲戚们也都震惊了,直道是老爷子疯了说浑话。咳咳,这便是片子的高潮了吧,这种震惊貌似只有在《灵异第六感》中我才体会到过。李安简直是绝了。

但后来一想,这情节也并不突兀,其实李安早在前面就已经细针细线地在情节里缝进了铺垫。影片开头的时候,也有老爷子在电话里教某人做鱼的步骤。晚上锦荣领着珊珊拜访,第一句就是“朱爸呢?”珊珊这小家伙也告妈妈的状,说鱼做糊了。其实导演一早就把风一丝丝地放出去了,只是看电影的人心太粗,没觉察到。原来老爷子给珊珊做便当,不是因为没事情做,而是要拉拢小拖油瓶;老爷子同梁太太聊天,不是因为千里遇知音,却是在取悦丈母娘。真真咋舌!锦荣从小失去父亲,被朱老爷子照顾,产生了恋父的情结,也一点都不奇怪。偏偏的,朱老爷子因为自己女儿的疏远,生出了些恋女情结,正好碰到了一块儿。想起一个网友评论的,“如果我是张艾嘉,我可能也会有同样的选择。这个男人,他关心我的孩子,他会吃我的孩子的剩饭,他站在厨房里的时候是那样的安静而没有怨言,他依然挺拔。很关键的一点,他会生活。”快结尾的时候,她在他脸颊上轻轻的一吻,千言万语都融进了一句“爱你”里,那微笑也是娇羞的。张艾嘉的演技永远都是那么淡淡地沁到心里的感觉,永远都那么舒服,比如在《20.30.40》里她与病老太太轻轻的谈话,比如《心动》里她坐上飞机时翻看旧情人送的照片的时候。说《饮食男女》因为张艾嘉演的一个戏份不多的小角色而更加熠熠生辉,果然不假。

结尾的时候,家倩亲自下厨请家人吃饭,却只来了父亲一个人。一切又重归于平静。父亲喝着汤,随口责怪一下女儿的姜放得不地道,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味觉回复了。呵,他尝到的哪里是味道,分明是浓浓的爱。他轻轻地说了声,“女儿。”家倩回了句,“爸。”

电影就此结尾。

真是部好片子,中国味十足,又没有落到悲剧的伤情里,怎么说都是个蒸蒸日上的结尾。还时不时地要出人意料一下。李安自称是闷骚导演,这片子也算他最闷骚的一部戏了吧。一家子人,大女儿三女儿父亲,都是骨子里比谁都风骚,表面上比谁都正经的。所以一旦骚以来,真是雷到人大跌眼镜。尤其是父亲的大揭秘。一开始只看到女儿们一个比一个风华绝代,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还是老爸最猛,深藏一手不在关键时刻不吐露啊。他老爷子一拍桌子,“我要搬家!我要娶我‘闺女'!”眼镜都跌碎了。

就此,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我算是全部看过了。《推手》是看了之后久久开心不起来的沉闷哀情。《喜宴》是有趣中又忙乱,带了点小惊喜的(比如父亲居然会英语却一直装听不懂)。而《饮食男女》又最感人,最出乎意料。本来讲的就是饮食的艺术,最后一家人也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归宿,仔细一想,同英文片名“Eat Drink Man Woman“配合得还真是恰到好处。《礼记》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片子,想来说的也就是人的欲望,其实还是吃上的少一点,感情上的更多。

其实做子女的也能体会父母的感情吧,但还是说不出口,也不好意思表示,所以一日复一日地吵架、赌气。唉。自己明年就要远走了呢,父母自己在家里待着,空荡荡的,多么孤单。想想就伤心。

伤心事便不要再提了吧。

总之是,这部片子可真是难得一见的好片。尤其是在最近看过无数部恶心沉闷的烂片之后,更觉出此片的难得。现在觉得最可恶的片子,就是那种不怎么好却沉闷伤悲的片,比如让吴彦祖断手的《新宿事件》,它和同样沉闷黑暗但其实还不错的《门徒》搭配起来,让我看完之后马上被测出抑郁症,心情悲痛到一星期没有上课。倒不只因为它们的沉闷悲伤才让我痛苦成这副样子,我这个人,最见不得的就是烂片,看过一部之后,总会难受好多天,就好像是吞下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总要恶心好久才能恢复过来。而这部《饮食男女》就不一样,看完了只觉得浑身清新畅快,好像所有烦恼都消了。李安真是个不可多得的牛导演。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呵,一部好片抵得过十颗通心丸,果然不错。

 6 ) 饕餮的盛宴

故事开始在一大清早,上班的人流刚汹涌而出,老朱师傅就开始准备晚上的菜式了。花一天时间准备一个家宴,对家人的感情那是很深的了。老房子的天井里放着老式的皮蛋水缸,里面养着肥大的鲤鱼,“哗”一下,捉一条出来用两根筷子插进鱼嘴里,再开膛破肚。薄而大的片刀两三下就取下两片净鱼肉,剞花刀,拍干粉,下油锅,那是做松鼠鱼了。
接下来切鱿鱼花,片去鸭胗肝的硬皮,去红椒籽。蒸好的腊肉趁热切片,肥油滋滋地往外冒。切白萝卜丝,边炸走油肉边洗青菜。走油肉从油锅里捞出来激凉水,切厚片,装碗,放姜片葱段,这是在做扣肉了。
院子里大坛小罐沿墙根摆了几溜,还在一角搭了个鸡棚子,养着活鸡,瞅准一只,一把拿下。对比后面两个女婿抓鸡抓得鸡飞人跳,害老朱师傅刻坏了冬瓜,真是高手如闲庭信步,庸徒是狼狈不堪,
鸡抓进来了,镜头扫过,砧板上还有活的牛蛙在抻腿。这个时候扣肉也已蒸好,揭开蒸笼,蒸气弥漫,几乎能让人闻到肉香,不知道他做的是糟扣肉还是梅菜扣肉?只见他把蒸肉原汁倒进锅里,熬稠了浇回已翻扣过来的肉上。转眼鸡杀好,还去了骨,油锅里满锅的滚油,里面扭曲着伸展筋骨的是蹄筋。鸡填了内容放进盬子里,倒入高汤,油纸封口,上笼大火去蒸。另一只砂锅里炖着汤,不知放着什么山珍海味,老朱师傅撒上一把冰糖。
蒸笼里蒸着原汤鸡,砂锅里炖着老火汤,花时间的准备工作都已做妥,老朱师傅坐在厚大的砧板前,操起两把刀细细剁肉,一边得意地摇两下头。身后的墙壁上钉着三排刀架,上面插着几十把大大小小、宽宽窄窄、或尖或弯的刀,宛如武师堂上的十八般兵器。
老朱师傅啪啪地摔着肉馅,摔出筋道,擀皮,捏褶,包小笼包子。这个时候电话响了,他闲话家常家:吃了没?我中午吃碗面对付一下。又传授蒸鱼诀窍:别用盐抹鱼身,盐会吸干鱼肉里的水分,把盐抹在盘子里。语气是絮絮的,关怀的,温情的。可以想见电话那头是个熟稔的人。下文珊珊说妈妈把鱼煎糊了,前后联系,便知他是在和锦荣通话,这样两人的恋情在最后披露时就不突兀,观众“哦”一下后,两下心照。
两三个镜头描述过三个女儿的现状,又接回老朱在生炉子烤鸭子。到了晚上开始炒菜了,这个时候鸭子也已经烤好,拎出来是红艳艳的,酱色诱人。餐桌上家宁揭开紫铜暖锅,拨进半盘切得飞薄的半透明的虾,粉红的鱼片,再放几片菠菜。家倩说煨鱼翅的火腿哈喇了,那么是还有鱼翅了。老朱师傅的味觉退化,在别的菜式上是显示不出来的,老师傅做菜都不尝味,只凭手感。但火腿哈喇就非靠舌头不可了。这闲闲一笔,点得不露痕迹,又交待了下文。
老朱师傅去厨房拿了粉丝和什么枝竹状的出来,家宁又放进暖锅里。一点没吃,下这么多菜,那鱼片和虾肉不怕老了?家宴还没吃,工作的地方打电话来求救,老朱师傅在家细细展示了一番厨艺,马上又去高级饭店救场,那场面才叫一个红火热闹好看。
只见老朱师傅大步流星走进厨房,一路上不停地有人打招呼朱师傅好,那一种工作中的自豪感、成就感、满足感,又岂是在家里侍候三个没个笑模样的女儿可比的。
大厨房大得长镜头走了足有半分钟,老朱师傅脱下便服,马上有领班上来为他披上白袍,戴帽子系围裙,念菜单,紧跟着一步不拉,地位之重要,立即显现。大蒸笼里挤挤挨挨并排着十几条鱼,大把的京葱丝撒上去,热辣辣的滚油浇下去,热气扑面,几疑突破屏幕。随口指点一二,化平淡为神奇,满天星不成,改,龙凤呈祥。鲍鱼压阵,不怕场面不安。
而家里,冷了的菜一样样收进保鲜盒里,冷冷清清。好好的菜冷了再热过来吃,味道大打折扣,罪过罪过。饭店里红艳艳一片不下百桌,吃得个个油光满面,经理看客人点头,才松了口气。对应的是家珍揭开走了热气的小笼包子,叹口气又盖上了。到这里长达十八分钟的戏,尽显老朱师傅的惊才绝艺。
第二天老朱师傅给珊珊做便当,时间不够,做几个小菜:无锡排骨,蟹肉菜心,青豆虾仁,五柳鸡丝,还有一盅苦瓜排骨汤,小朋友们齐声赞美,声如云雀,看戏的都会心一笑,何况做的人。
家珍想做菜,去男友家。做的是豆腐饺子,片下极薄的豆腐片,垫在纱布上放上肉馅,折起压合,再蒸,这也是一个极考工夫的菜。砂锅里炖的是孜然豆腐,豆瓣鱼,鸭油素炒豌豆苗,炝的是蒜蓉,为的是凉热综合。
又一个家宴,老朱师傅又在用两根筷子杀鱼,家珍揭开南瓜盅,家倩用两根筷子挑起鱼身上的网油,这是让油蒸进鱼肉里,让鱼更加肥美。家宁咬一口的是百花酿香菇,说老爸忘了打虾胶。这个有点不明白:“百花酿”是粤菜,虾胶加肥猪肉泥搅在一起。没打虾胶,难道全是肥猪肉?这一蒸还不全都化成了油?那家宁咬一口的是什么?厨房里老朱师傅又捧出竹蒸笼,里里蒸的是通红的螃蟹。
珊珊在学校成了最可爱的人,课间拿支笔记下小朋友点的菜:咖喱牛肉饭,蛋炒饭——珊珊说这个太简单,朱爷爷不会做。小朋友限于见识,点的也都是家常吃的盖浇饭、炒饭。午饭时间一个送饭盒,一个交菜单,明天的。老朱师傅打开不锈钠饭盒,里面是毫无生气的灰败的菜,挟一块排骨来咬,下了几次嘴,仍是咬不动。
又是一顿家宴,老朱师傅捅开大铁炉子,用长火钳夹出烧饼,家倩用筷子头把炭炉拔风的烟筒口子关上。那是在吃涮羊肉了,配芝麻烧饼。地道的北京吃法。再下一次,老朱师傅拿了把斧头,“砰砰砰”地在砸泥团,砸得三个女儿面面相觑,掀开荷叶包,里面当然是叫花鸡。
最后是关键的一场戏,大女婿小女婿,梁伯母一家三个女人都来做客,朱家的大圆桌第一次高朋满座。老朱师傅在压老豆腐泥,院子里两个女婿抓鸡,抓得老朱师傅频频皱眉,心惊肉跳,“豁”一下刻坏了冬瓜盅上的花,老朱师傅抄起一把长刀就劈上了冬瓜,后端上桌的是一碗冬瓜汤。咳,冬瓜汤能和冬瓜盅比吗?
家珍念过餐前祷告后,大家开动。大女婿拿把餐刀直奔烧鹅的腿——这么大的个儿,应该是鹅。珊珊挑好看的,是一朵胡萝卜雕的花。锦茶用勺舀,红红的,是炒蟹粉?高高的胖胖的带盖子的青花罐子,老朱师傅舀了勺敬给梁伯母,许是佛跳墙?家宁咬的是蟹足。小女婿抓着咬的白色的像是西洋象棋里的卒一样的不知是什么,估计也是装饰用的。老朱师傅转眼又捧出一个金色的容器,还有尖尖的盖子,像泰国寺庙的金塔,华丽之极,嘴里说着“不成敬意”,揭开来,是冬瓜汤。嘿嘿。若不是这个盛器夺人眼目,那美丽的冬瓜盅就算死得冤枉了。
扣肉,开甏花雕,老朱师傅敬了大女儿夫妻,又敬小女儿夫妻,梁伯母一脸贤惠关怀地劝他少喝点,看得家倩横眉冷目,锦荣埋头不语。桌子里菊花状的像是百花酿鱿鱼——小鱿鱼切段再改梳子刀,水里一氽就成了菊花,里头空的地方酿上虾胶,蒸熟后花心是粉红的,花瓣是白色的。被一条绿色的龙隔成S型的,像是酥皮的点心,切十字花刀,油里一炸就成了花。
所有的人都走了,原来以为会第一个离开家的家倩反而留在了老宅,现在那个大厨房和大院子成了她一个人的天下,她爱怎么做菜就怎么做。炸糯米粿,烧热饼铛做春卷皮。有没有人吃并不重要,她在做的时候开心满足享受平安喜乐就够了。
老朱师傅在第二春里恢复了味觉。一个厨师,整天做着美食,却不能尝得五味,其中的痛苦难过,不言而喻。李安的电影,真正是讲出了美食的真谛:味。食物有了味道,生活才会有味道。在一部电影里,描述了这么多的菜式,川鲁淮粤,无所不包。杀鸡宰鱼,擀皮剁馅,红案白案,一齐都到。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短评

“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极其平淡的生活细节,但无不透尽亲情与爱意。归亚蕾那口熟悉又有趣的湘音也让我开怀。有时候,生活和烹饪是一样的道理,需要用心去投入才能做出一份好味道。★★★★

6分钟前
  • Q。
  • 推荐

昨天把这片子掏出来又看了遍,过去十三年看了总有三十遍了。开始是看做菜,之后看吴倩莲和赵文瑄,现在净注意杨贵媚、郎雄的小表情和归亚蕾的口音。昨天才注意到,这片平均颜值高得吓死人:三姐妹及夫婿都清爽标致,41岁的张艾嘉笑起来还有少女感。

10分钟前
  • 张佳玮
  • 力荐

家倩:啥?我买的房子是违章建筑?啥?我妹妹怀孕了?啥?我大姐的苦情史是她的幻想?啥?我炮友要结婚了?(而且我真就是个炮友?)啥?我爸把锦荣拐跑了?啥?我爸做体检是为了证明他还能再生一个?这啥世道啊?这啥家庭啊?你们这么多人玩我一个确定不是串通好的吗?还有,爸,我刚决定放弃大好前程留下来陪您,您把房都卖了,合适么?

11分钟前
  • 吊诡
  • 力荐

果然最后又是爸爸放大招了,不要小瞧爸爸啊!老爷子说自己的生活不能像做菜一样,材料齐全了才下锅;而这部电影也像是做菜,这里一点料,那里一点料,加起来便全是生活的滋味了。这大概是李安最好的剧本了吧!细腻又不造作,极品好电影。看得极饿。

1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看完之后我就想当一辈子的姗姗。

17分钟前
  • DJ Katze
  • 力荐

我也是看完这部最后笑了的人之一,两个多小时的片子却一点也不觉得长,重要的事情发生的时候都有一桌丰盛的美食,原来这就是饮食男女,我们要吃饭,我们也要生活,生活怎么能总是波澜不惊呢,必须是有着很多的问题。没有一颗细腻的心是没办法拍出这样细腻的片子的。

21分钟前
  • 土豆泥
  • 力荐

惜食,平淡如水余味长~想起小时候吃麦丽素特别小心,还发明好多奇怪好玩的方法。人心粗了,吃什么都不精。

25分钟前
  • 鱼婆婆
  • 力荐

假如94年有豆瓣 着一定会是当年最精彩的一个直播贴

28分钟前
  • 镜泉
  • 推荐

李安这次不仅把所有的细节都拍进了我的心坎,还给了一个“惊喜”。电影中复杂的菜式我们没法尝到,但他用镜头让我们把生活的酸甜苦辣都一一尝遍。最后的那个味儿,就是“幸福”,看他的电影,那也是我的幸福。

29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李安最好的作品。太流畅了,调遣得宜,全无废句。

33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中国人的闷骚拍得好到位,以及,我说归亚蕾哪来的一口标准长沙话,居然真的是长沙人啊哈哈哈

3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看似最不能守住传统和孤独的人,坚持到最后。

38分钟前
  • 阿右
  • 力荐

李安真是个闷骚,想骚不敢说,但又骚得难耐,只好骚得若隐若现,骚得欲说还休,把他那五千年来的性压抑骚成一套吃饭故事,一如他上台领奖,本是春风得意,却把脸摆成一幅认怂的样子,但再怂也掩不住嘴角的笑意,尼玛,我从未见过如此闷骚之人!

40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推荐

我会告诉你我反复看了五遍开头?口水留成海

44分钟前
  • 5只小熊
  • 力荐

到现在才看这种基础款片子实在该打。吴倩莲的角色看得我如坐针毡。归亚蕾对小珊珊说:“小孩就嘴这么叼,长大必定嫁不出了。”镜头一扫吴,我才后迟钝地顿悟。问题或许甚至不在美貌和才情就在那份致命的骄傲。这才只是副线之一。李安这人坏到骨子里去了。

48分钟前
  • Gabrielle
  • 力荐

细腻又不做作,李安的一贯风格。

5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你个杀千刀滴老朱,我以为你要勾引我,原来你是要拐走我滴女儿!

54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力荐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还有就是,原来男人会一直有性欲。

57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归亚蕾好赞 结婚就是业障 一场牵挂 NB

59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看到最后,原来是老爸最猛~~

1小时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