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密特

恐怖片美国2002

主演:杰克·尼科尔森,凯西·贝茨,霍普·戴维斯,德蒙特·莫罗尼,朱恩·斯奎布,霍华德·海瑟曼,哈里·格罗内尔,兰·卡琉,菲尔·里夫斯,马特·温斯顿,詹姆斯·M.康纳,Steve Heller,Chris Huse,Joe Kunze,安吉拉·兰斯伯瑞,Michael Tolochko

导演:亚历山大·佩恩

播放地址

 剧照

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2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3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4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5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6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3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4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5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6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7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8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19关于施密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12:25

详细剧情

66岁的施密特先生(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退休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的生活让他颇感无聊。每天依旧7点起床,可是陪伴他的只是无聊的字谜游戏和令人生厌的妻子,施密特需要找点事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他打算资助一位坦桑尼亚的孤儿恩度古,并提笔给他写了第一封信。妻子的忽然离世让他的生活显得更加冷清,他曾至开始想念那个乏味的女人,可是就在这时,他在妻子的换衣间里找到妻子和另一个男人的情书。施密特决定独自驾车去旅行,他去了很多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回忆当年感慨良多。在一时冲动亲吻一位有夫之妇之后,他慢慢的原谅了自己的妻子。女儿的婚姻比自己想像的更糟,平庸的丈夫和不可思议的家庭让他对女儿的未来愈加担忧,然而这一切都非他所能改变。旅途中他从未停止给恩度古写信,在信里,施密特详尽的描述着自己的生活和困惑。当施密特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回到家时意外的收到恩...

 长篇影评

 1 ) 希望你开心呐

故事就是从施密特退休领养开始的,也是到了收到回信结束的。期间,斯密特来了场忘掉丧妻之痛的旅行。 他在他的欢送会上,踌躇着,自己逃了出来,喝了点酒呢。与这个对应的是女儿婚礼,同样是身不由己的状态。从施密特开始抱怨妻子的时候,电影有趣的气质就开始出现了。 妻子离开那天,斯密特出去寄信,然后给自己买了冰淇淋。回家时,发现老婆走了。她临死前对丈夫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磨叽,办完事儿,快回家。她也不会问丈夫去干什么了。从那天,他失去了妻子,还没弄明白悲伤?女儿丈夫就已经开始推销他的理财投资了(后来发现是传销),斯密特在忙碌中一直没琢磨明白妻子离开这事儿。 老外也没有太多婚期延迟的概念。 他把女儿送走,看到了空空的植机廊道,然后慢悠悠地走回家。妻子离开的时候,摆在他眼前的是大把日复一日的时光,和混乱的生活。应该做什么让自己从思念妻子的痛苦里走出来,或者找到不浪费人生的入口呢?可海伦离开似乎就是意义了,想起就会难过,会在麻木中遗忘。 后来,他发现妻子收到的那些情书,发现自己被绿,一下子把他从思念妻子的痛苦里解救不来,他不再难过。负罪感少了很多。某个时刻,那些情书对于斯密特而言,恰如礼物。 他就是带着这种孤独感上路的,甩也甩不掉。 可斯密特坚强又可爱。 斯密特被女儿拒绝了之后,写信骗他的被领养人。我啊,我女儿本来让我提前去,结果被我拒绝了。 之后,那段斯密特被另一个房车女主请去吃饭的桥段很有趣。斯密特带些礼物去别人家串门,串差不多之后,坐下来吃饭,吃完饭之后看家庭相册,坦然真诚。男主人出去买啤酒,只留下斯密特和男主人的妻子在一起。斯密特被女主人看透,她说她看出他的悲伤,孤独,愤怒。斯密特说你可比我那42年的妻子还要了解我。女人就总结说真是个悲伤又悲伤,孤独又孤独的男人啊。可最后,却依照荒诞收场,拥吻被排斥,然后开车离开,沿途隔空向女人的丈夫道别,哈哈哈哈。 他拥抱孤独,感觉被理解了,之后又被一家人推向大海。 打不出去的道歉电话,你可以称之为天意。 人有时太矛盾啦。根本无法表达啊。前一秒还说妻子不了解自己。夜晚,看星星的时候,却思念妻子到不行,希望她原谅自己,此刻流星回答的场景就很妙。 斯密特在那一刻发自内心的问苍穹,妻子啊,选我真的是正确的吗? 公路电影其实可以让人一点点在旅途和时间中和解,在路上,在星空和森林这样的空白的气场里总是蕴藏着再次找回自己的可能性。 对斯密特接下来的路而言,那是种新生。家庭不需要他了,他也不必过分依恋,只需要在感悟出来后,重新上路罢了,发车朝着心中方向开去。 之后,斯密特找到女儿婆婆的时候,感到应接不暇,不知道如何回答。婆婆渴望他同意她说得每一句话。他只能哼哼哈哈过去,特别是对蓝多是个多愁善感的孩子的时候,那个骗他投资的不靠谱女婿。可恰恰是那会,斯密特只想找女儿聊会天。他想劝分,可女儿责怪他失职,早早没在自己合适的位置上,却突然出来指手画脚。太晚了,她已经看穿这一切。 接下来,斯密特面对的就是荒诞生活,和生活大海里的身不由己,就像斯密特睡在地那张水床上,不得不睡。谁会真正在乎你睡得是不是一张水床呢?睡着睡不着,这都是一个人的事情吧。 后来,亲家母开始开车了,喂饭让人想到了危情十日,哈哈哈。床尾合的言论,放之四海皆准啊。这老奶奶开车,喂药的操作实在是太搞笑啦。斯密被放倒了。 结婚时,新郎弟弟的表情说明一切,爸爸最后违心地说了谢谢。人啊,有时候就是这么难。不说谎的人说谎。寡言的人说了很多话。永远对自己忠诚的人,不得不违心说话。 后来,这场旅行看似没什么结果,即便是发现了目标方向,甚至努力了,可还是挽回不了女儿结婚。正如斯密特所说,我是个软弱无能的撸射,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作用了。20年或者明天死去,对于我的意义其实是一样的,没有人会记着我。 可这个时候,他收到了被资助孩子的信,他不会写字,可是他希望斯密特先生开心。世界还是美好的,毕竟,这世界上有个陌生人需要世界上另一个平凡的你,你是被需要的啊。 虽然,有丢丢突兀,但其实,这种希望你开心的话。真的会被一击即中啊,我想到了那个对我说让我开心的人。斯密特的缄默,很存在主义。

 2 ) 给施密特先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施密特先生:

您好,我又重新观赏了这部影片。那是自我从高中,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高中二年级的时候,直至现在到大学二年级的暑假,这段时间已经足足有四年多了。我也如电影里面的你所想的那样,是的,我原本以为我会是个特别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做一些特别的事,当然没有华特·迪士尼那样了不起,但会建立一家大公司,会在财富排行榜的钱500名,会在杂志上读到我的事迹。然而,我却在一家保险公司的高层工作了50年。我的生活平淡无奇,有一个平淡无奇的妻子。。。

好吧,我不该重复电影里面的内容,我想说的是,是的,我也以为我会因为我的才华,我懂得一口流利的日语和英语,我可以成为一个演员,我懂音乐,弹得一手不错的钢琴,会拉小提琴,写了几出伟大的音乐剧,我懂戏剧,就算我不能饰演莎士比亚剧本里的人物,但我也是一个伟大的经纪人,把所有被人遗忘的经典作品从新搬到舞台上,同时我也是一名作家,翻译了不少作品,而且这个对我很重要,我唯一认可的就是能够成为一名作家,能写出像卡夫卡那样的伟大作品,是的,我以为这个世界应该爱恨分明,不满就要讲出来,以为自己能够代表一下什么,就算不能改变什么,至少能代表一点什么,比如一些人的心声,我会很幸运,所有东西都不需要自己去找机会就会自动找上门来。而最后,在我人生的最后阶段,我完成了我的工作,赚到足够的钱去做我想做的事,去我想去的国家度过余生,或者会在英国的一个小乡村,又或者会在日本的北海道,一个县里头。是的,上面的一切都是我幻想而已,我以为,我的人生不会平庸,因为我以为,我就是上帝选中的人物。

亲爱的施密特先生,当我现在每天呆在家里无事可做,又没有多余的钱能让我搭个便车去我想去的地方时,我的生活就像没有了支架的木偶,昏昏欲倒,我的心压抑着乌黑的死血水,却没有一个孔,随便一个小孔把这些死血水释放出来。我找不到工作,像无业游民一样,每天晚上打开电脑找一部已经下载了,看过的电影,但很可惜,那么久了,没有一部我会安静的把他看完,我的心一直都安静不下来,好像少了一些什么,但又说不出是什么,我知道有一天,如果我一直呆在这间屋子里的话,我知道我会疯掉的,这间屋子总让我感觉潮湿,阴阴暗暗,幻觉里总是让我感觉到不好的东西在附近,尽管别人不认为是这样,或者实际上就不是这样。我每天打开电脑,总要想想有什么可以搜索的,因为我不打游戏,能做的也就是打开网站,不知道,其实我一直都不知道我上网是做什么的。我没有什么朋友,实际上找我聊天的人几乎没有,我是说,我交的大多数都是点头之交,在热闹的场合附和几句。我想我应该去远方,你知道么?我很难忘那次的踩单车之旅,那次旅行让我充实,我和十多个同学,从早上到晚上12点一共踩了1300公里,别人都说我们疯了,但回想起来,我很开心,很难忘,这几年,这是让我其中觉得难忘的一件事,这是多么珍贵。

现在我每天都生活在沮丧之中,虽然我从来不觉得我需要人在乎,这个世界少了我根本就不影响什么,就算我不说话,也没有人会注意到,所以我很早就开始学着能不说就尽量不说,因为就算我的知识多渊博,也不会认为我说了一句多么有哲理和深刻的话,他们就会围着我转,你就会成为一名诗人,突然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会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会突然有很多钱,让你可以去你自己喜欢的国家的大学留学......不是的,我还是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人会因为一句话改变,我没有那么幸运。

亲爱的施密特先生,当我写这几段话的时候,我的眼睛里不时的流出眼泪,就好像您最好看到你养子给你画的画一样,或许我不会用一些睿智的词语去形容那种心情,只能做一些比喻,那些比喻也就是大概这样的,就像我上面说写的。

愿您一切安好,您真挚的Sullivan·X

 3 ) 勇敢前行,突破人生的界线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被生活塑造,塑造成别人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该怎样穿衣打扮,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该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即使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不会感到快乐。Schimidt就是这样一个不快乐的人,突然间生活中束缚他的种种事情突然消失了,退休之后公司不再需要他,妻子也突然去世。Schimidt是被迫过上了自己所不熟悉的生活的,但是在新的生活中,他找到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已经渐渐失去的对于生活的热情。影片末尾Schimidt来到了当年西部拓殖者们跨过的界线,百年前拓殖者们勇敢的跨过界线去陌生的世界寻找新的生存机会,Schimidt也已经跨过自己人生的界线找到了自己的新生活。

 4 ) 结束与孤寂--《关于施密特》

这是一部好电影。
      电影里那一种挥之不去的黯淡的悲伤,让我不由得在三四年之后又有一种强烈的想把这部电影重看一遍的欲望。依稀地还记得大三那年我独自去云山礼堂看完这部电影,心里的震动……
      它很特别,不像其他动人的电影那样,描述一个漂亮的开头,然后留下一个无限憧憬的结局,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幸福会这样持续下去,从此相安无事。
      它不。它一开始就是一种结束,一个落幕,一个结局。
      就像电影散场后的曲终人散,路灯熄灭后的落寞,结束一段旅行回程后的疲惫。没有憧憬,一开始就把你带到赤裸裸的终点,
      你老了,脖子上布满深深的皱纹,头发花白,脚皮上青色的血管清晰可见;你退休了,一个非常年轻的新人取代了你,你显得毫无价值,;你倦了,问身边这个与自己共同生活了42年的妻子是谁,不可爱,让人心烦的老女人,然而突然间,她也死了,连屋子里唯一为自己做汉堡包的人也离去了;你的心凉了,深爱着的独生女儿,像陌生人一般拒绝你同住的要求,拒绝听你的建议。
      这是一个66岁老人的结局。
      一个在开始,年轻的,充满梦想的,野心勃勃的小男孩的结局。
      一对相爱的人在婚礼序幕后被生活棱角磨得疲惫的结局。
      一个深情的,充满憧憬和希望的父亲的结局。
      孑然一身,施密特先生开着长长的旅行车,无所事事,穿过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去儿时的小屋,去念过的学校。
      他又一无所有了。
      夕阳把他一个人的侧影拉得好长好长,甚至身旁货车上装载的奶牛,都让他感觉到一丝生动,因为他那么孤寂,甚至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好好说话。曾经好像拥有很多,高薪厚职,幸福美满的家庭,可一瞬间又似乎一切归零,一无所有,就像一个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那样。有时好像很热闹,有那么那么多人,但是有多少人愿意花上一杯咖啡的时间,听你把话讲完,然后默默地递给你一杯热咖啡,心领神会地拍拍你的肩膀。
      没有,没有,没有,就像从来没有过一样。
      有谁能够真正分担你的寂寞。
      施密特只好把一切都写在信里,寄给他认养的坦桑尼亚儿童恩杜格,六岁,或许他不懂英文,但是他的存在,至少留给施密特先生一个倾诉的方向。
      末了,施密特又回到了他那个空荡荡的大房子,他想着,他的生命也即将划上一个句话。最后,他收到了一封信,一封照顾恩杜格修女寄来的回信,里面附着那个孩子恩杜格画的那幅手拉手的小画,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手拉手。这张简陋的小画竟然让这个孤独迟暮的老人泪流满面,第一次,他的心灵的呼唤有了回应。
      也许寂寞就是与生俱来的,空空地来,于是空空地走。就犹如夜空里的一点星光,用尽力量发出一点光辉,然后又默默地隐匿在夜空里。
     “我已经软弱无力,我是个失败者,而且无法逃避,……一旦我死了,还有认识我的那些人也都死了,我就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我的存在对谁有任何意义呢?我找不到答案,根本没有人需要我……”
      结局是如此寂寞,孤寂的结束。

 5 ) 关于施密特先生的罗格斯大街12号

不能想象等我年老的时候,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从失眠中清醒,闹钟还要再过一个半小时才跳过那一格数字。厌倦了公园,厌倦了电视,厌倦了炸薯片,厌倦了耳边的唠叨。沙发上有一个深陷的坐印,那双新买的皮鞋,只沾了薄薄一层灰。尽管活着真的只是两次长眠之间一次短暂的醒来,可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醒着的时候不去做梦的。我老了,我和大多数老去的人一起在等死,我清楚地知道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在渐渐地离我远去,精确地计算,会有78%的概率将在以后的九年内告别这个世界。

《关于施密特》是一个老人的生命总结,幸运的是他被拍成电影,而我,数十年之后的那一番恳诚长谈,很可能会被误认为一个孤独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自言自语。所以我打算提前回顾自己的一生,在最值得关注的生命段落里,插播一部分也许谁也没有耐心听下去的个人告白。我可以借用一下施密特先生的保险公司的办公室,借用他刚刚给一个坦桑尼亚孤儿写过一封信的纸笺簿。再过一些时间,这个办公室就不再属于施密特先生了,他退休了。如果仅仅是一份工作,我一定没有施密特先生那样难以割舍的深情,我也不会像他的同事那样,在最后的酒会上慷慨评述一个人的全部职业生涯。我绝对没有主动追求过年轻时的施密特夫人,哪怕是一张小小的圣诞节贺卡,我看到了施密特先生在信笺上留下的愤怒笔痕。有谁能猜到一个老人会对一个陌生的六岁非洲孩子说些什么吗?他抱怨他的家庭,抱怨他的妻子,抱怨他的女儿,抱怨女儿的未婚夫,抱怨顶替他的位置的年轻人。人老了,连情绪的发泄都要控制得小心翼翼。

评价一个人,只有悼词是最完美的,评价一个好演员,无非是对角色的理解深度,情绪释放的节奏把握,或者还有得奖的多少。六十六岁的施密特先生与三届奥斯卡影帝杰克·尼科尔森之间,最多的相似之处便是年龄上的相近,不是人物传记,神似上不必多作考虑,一个老人的多疑繁琐烦躁不安,一个突然失去妻子的丈夫,一个似类于单相思的父亲的关怀,在施密特先生的脸上都可以细节捕捉。演员的情绪在我的理解中是属于银行分期付款的方式,时间的长度与涌动的次数都在精打细算,埋怨中带着亲昵,疼爱中带着责备,委屈中带着期待。最大的限度就是让人忘掉这中间的设计过程,所谓的自然表达流露,便是最正确的误解与读懂。从1974年的《最后的细节》,到1976年的《飞越疯人院》,从1984年的《母女情深》,到1998年的《尽善尽美》,杰克·尼科尔森的情感得奖应该是最大的赢家。

我在一本电影杂志上看到与这个电影有关的这样一个副标题,“惟一的问题是谁有资格来评价这部电影”,我不知道对一部电影的话语权是如何被授予的,仅仅就资格二字而言,这种自我预设的语境已经让人兴味索然。我从前的戏剧史课老师常常在早上八点半匆匆赶进教室,脸颊上永远是两坨兴奋的烟酒红,他掏出笔记本电脑,掏出一摞光碟,嘴里已经含糊其辞地开始了这门始终没有开始与结束的课程。他喜欢学生们的讨论,喜欢一个教室里各自站立的两个对垒的山头,那些被善意挑动的激情与互辩。这时候,我们的老师,站在一幅翠绿色的丝绒窗帘前面,双手插袋或者抱胸,我总觉得他对这场争论早已有了自己的立场,只是找个让嗓子休息的机会。他对戏剧冲突的偏爱,使得所有以镜头说话的电影对他来说,都是劣等的,他的李尔王他的玩偶之家他的野鸭他的海鸥,他要睡在带着英式诗意的莎士比亚的怀里,摇动一管洁白的鹅毛笔。

相形之下,施密特先生得到的恐吓只是一个房车女主人惊恐的拒绝,她击中了他心底最不愿意被人看到的软弱与无助,这是最容易让人败坏的一场戏。如果把施密特先生闻嗅死去妻子的香水的动作,视作情感略略变异的细腻,把施密特先生重又站着撒尿视作未泯的童真,那么这一次的狼狈逃离,也是一个老人在得到陌生女人心灵慰藉的同时,瞬间产生的身体冲动。所有的剧情背景交代到此结束,施密特先生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了他的电影之旅。

故地重游是这次旅行的重要一站,罗格斯大街12号,少年施密特的无忧之家,现在换作了一家汽车配件商行。站在店主的角度,看到一个头发花白身形肥胖的老人精神恍惚地站在那里,一定会把他错认作是来自异地的观光客。我就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无法将身处的城市客观地当作自己的故乡。尽管我和这里的居民说着同样的方言,拥有同样的饮食习惯,可我还是会在履历表的籍贯一栏填上一个气息陌生的地名。我想象我的故乡一定早已经和罗格斯大街12号一样,时过境迁,面目全非了。可是它的发音,它的气味,它的夜晚,都将与我存在血亲般的仇深似海。当我年老的时候,未必能像施密特先生那样开着一辆大房车,启动一次短暂的生命回顾。也许我已经老得走不动了,也许我正躺在病床上等待死神的一次性探访,也许我会在某一次弯腰的时候突然死去。如果我什么也没有留下,包括我的孩子,一个注定与我同姓的陌生人,那么一场非我所愿的婚礼也就在一秒钟之内消失无踪。

 6 ) 人生的回顾

类似《关于施密特》的电影很多,最著名的日本的《东京物语》、德国的《樱花盛开》、美国的《天伦之旅》、《破碎之花》等,我称之为人生回顾之旅。也许人到老年都会回味逝去的时光,尽量让自己少留一点人生遗憾,但往往事与愿违,随着真相的深入,你会觉得人生太多遗憾是你用一生都弥补不了,反而心生更大的失望。
施密特先生是个老派的事业有成的人,66岁退休,妻子突然离世,他开在妻子执意要买的豪华房车去参加女儿的婚礼,一路上我们一起观看他的行为和思考。
有人说现代社会,私密的东西太多,你在离世前最需要销毁的东西是什么?或者说人都走了,还有什么可牵挂的。施密特妻子就给丈夫留下了让他如鱼刺哽喉的秘密。最终施密特释怀了,人生诱惑太多,难免有感情转移的情况。
最让施密特不放心的是女儿的婚姻大事,他觉得女婿不可行靠,恐女儿所托非人。这是家长最揪心的事,但是他还是在婚礼现场违心的讲了祝福的话,是啊儿孙自有儿孙福,在非常讲究独立的美国,居然父母还在为儿女们操心,可见这是人类最为真挚的情感,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
看这类电影,不紧不慢,我们在电影中看别人的生活,对照着自己的人生,辉煌也好、孤独也罢,这都是自己的人生。

 7 ) 关于《关于施密特》

也不是强力推荐,不过是自己看出来点儿道道儿,写出来而已。

不是香港就是台湾的糙人把About Schmidt (关于施密特)翻成了“番薯先生”,没办法,谁让他们没文化呢?

杰克尼克尔森(Jack Nicholson)出演施密特先生。杰克尼克尔森演了一辈子固执、强壮,不时冒坏水儿的人物,由他来阐释,我觉得肯定有看头。他终于老了,从飞越杜鹃巢的青春浪子终于变成了腆着大肚子的老汉。像所有平凡的上班族一样,他也退休了,而且对未来、剩下的光阴不知所措。他刚刚决定做点儿有意义的事儿-赞助一位黑非洲的6岁孤儿-的时候,他的太太突然中风去世了。要知道施密特先生可是个家务完全不通的人,很快家里就成了垃圾堆。他的逃避方式是开车去参加他女儿的婚礼。他的车,是辆15米长的家居大房车-不见识一下我们中国人很难理解的一种运输工具-只运输他一个人。一路上发生一些故事,他在回顾自己的过去、又试着找到面对未来的生活方式。到了准亲家的家里,我们跟他一起见识了美国的庸俗家庭,而且深切同情他的处境、部分同意他拦着女儿出嫁的用心。然而他女儿觉得很幸福,施密特先生也就从了,虽然心有不甘,在婚礼上发言的时候还真没出事儿。

他一直在给那位被赞助的黑孩子写信,他叫恩杜古(Ndugu),名字挺有趣吧。施密特明知他复杂的文字对方根本没可能理解,只是为了自己宣泄(其实有时候也撒点儿无伤大雅的谎)。直到有一天,他从女儿婚礼上回来,捡起一堆信(多数是直邮广告,我猜),看到一封来自非洲的信。写信的是位法语口音的修女嬷嬷,替恩杜古回的,讲小恩才6岁,看不懂您的信,但他非常感激您的帮助,就画了一幅画,希望您喜欢。于是施密特先生打开这画儿,是全世界小朋友都爱画的,用极简练的笔法画的一个大人,拉着一个小孩儿,上面是乱涂的蓝天和一个大太阳。然后施密特先生就哭得一塌糊涂,到片尾音乐响起,他倒是露出一点微笑。

看到最后,我想起塞林格(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的另一篇作品:《给爱斯美,怀着爱和凄楚》。我还记得小说最后的情节(大致),X先生哭了,然后就沉沉睡去,但是他感觉挺好,因为人能哭就有希望,就能活下去。

这部电影的编剧肯定在抄塞林格这篇小说!

 8 ) 生命的最终意义

应该说,华伦·施密特先生是个没有多少内涵的人。他缺乏精神上的追求,也许终其一生都没有读完过一本仅供消遣的书。当他退休的一天终于到来,他才发现,除了未来大把的时间之外,他什么都没有真正拥有过。施密特是木头人保险公司的职员,兢兢业业,辛苦一生,但当他来到办公室想看看后生之辈有没有什么向他请教时,却突然发觉:自己的工作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他被无声无息地取代,与以前并无丝毫差别。
梭罗说过:“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平静地过着绝望的生活。”施密特正是他们当中的一个。而施密特的扮演者杰克·尼科尔森恰恰不是这样的人,他对生活充满热情是出了名的。现在,他要将自己的棱角和技巧统统掩藏起来,他不是要给角色增加什么,而是要试着减去什么。他把丰沛的热情转化为广漠的悲哀,演活了这个乏善可陈的施密特。
影片开始的一幕表现施密特参加完毫无意义的退休告别晚宴,回到家里,却发现跟自己共同生活了42年的老妻似乎是个陌生人。
“在我家里的这个太太是什么人?”
也许,他太太也会这样发问。他们一直过着恪尽职守、循规蹈矩的生活,突然之间,他们都不晓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该扮演什么角色了。《关于施密特》并不是一部“寻找自我”的影片,因为主角实在没有什么可寻找的。如果观众只将目光局限在施密特一人身上,那么两个小时的电影恐怕会把人闷死。好在施密特开上了车,前往女儿家里,他要为女儿跟自己看不上的女婿主持婚礼。这部被视为喜剧的影片,所有的笑料都来自女儿和她的婆婆。施密特的女婿是个水床推销员,施密特来到这里,不得不开始跟水床搏斗,在洗热水澡的时候又赫然发现自己的亲家母一丝不挂地站在跟前。
跟凯茜·贝茨主演的这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婆婆比起来,施密特显得灰暗多了。对方的自私反过来衬托出施密特的宽宏大量,但这是怎样一种宽宏呢?是否因为他无欲无求、没有什么真正在乎的东西呢?女儿,施密特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没有给他带来慰藉和亲情,相反,却令他畏惧和不满。偶然的机缘下,他通过世界慈善组织资助了一个6岁的坦桑尼亚儿童。他把自己的心情和感悟统统倾注到给这个孩子的信里,虽然对方未必读得懂他写下的所有东西,然而施密特只剩下这一个心灵的窗口了。
这部影片很多人称为喜剧,但当观众一路看下来,到了结尾的时候,也许会发觉这其实是一部悲剧。可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关于施密特》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平凡人的生命,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命的最终意义都是悲剧。

 短评

节奏相比后两作还要慢一些,完全是独立电影范儿,中年危机过后的退休危机,杰克尼克尔森演得很好(不过长得还是有点恶人相。。)。原来后裔的故事情节这里就有苗头了,感人的还是在一处处的细节啊。

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这部影片让人难以分类,尽管观众将它称为喜剧,但当观众一路笑下来,到了结尾的时候,会发觉这其实是一部悲剧。可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它让人欲哭无泪。

7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千万别把我埋在春天里。根本没有勇气再活一次了,人生最好的事情就是幸好还有死亡,死的透透的!

9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谢天谢地没有在浮躁的早几年看这部电影,否则我讲无法理解它的精彩。有的时候在想,也许施密特就是自己,自私,懦弱,失败,抱怨,孤独。这部电影吸引和打动人的并不是它的剧情多么的峰回路转,笑料多么捧腹睿智,而是我在施密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个无限大的影子。

10分钟前
  • 品客
  • 力荐

当年没看懂,一比桃姐还惨的老年片.佩恩除了杯酒人生所有的电影都是负能量的,不仅人物都是卢瑟,对整个社会都带着批判的态度,直到纽约我爱你达到顶峰,人生,就是幻影而已.多愁善感的年龄还特吃这套悲戚风格,现在对这类片我只能大喝一声,闪开!

14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杰克尼克尔森实在演的太好,我跟随着的丹佛之旅,体会到他的沮丧、孤独和悲伤,在最后一场戏的时候,也跟着他一样湿了眼眶。内心的郁闷、对人生的无可奈何在那一刻得到了短暂的释怀。

1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笑中有泪啊。最后我和尼克尔森一起开始哽咽,到大哭。我越来越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越来越喜欢尼克尔森。

21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尼克尔森70%都是独角戏,太考量演技了,不过在杰克面前都是小菜一碟。佩恩的作品都是生活化的,喜欢小人物的生活,佩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人物独自生活的动力所在。

24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里的小人物,找到生活的意义才能找到生存的动力。

25分钟前
  • xyb
  • 推荐

希望,温暖,绝望,孤独。。。。。正能量和负能量都是淡淡的。老年人或许最幸福的就是释然与放下,与世界和解与内心和解。

30分钟前
  • 奔跑忘记忧伤
  • 推荐

生活毕竟还是厚待施密特的,最后又给了他希望,尽管像他这种曾梦想建功立业但最后只是平凡一生的人最后只是会死去,认识他的所有人也都死去,最后他就好像从来没存在过,但是他的房车真是能叫人在天堂都幸福地笑出来啊!

35分钟前
  • 孙道德
  • 力荐

当施密特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回到家时意外的收到恩度古的回信,看着那些简单的文字和恩度古充满童真的图画,施密特忽然泪如泉涌

37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一豆友说“希望便是宿命得以不断折磨他坚持下去被折磨的理由”。即使最终老无所依,我仍不会后悔那些命运让我们曾一度在一起度过的时光。

40分钟前
  • 小小
  • 还行

这部影片很多人称为喜剧,但当观众一路看下来,到了结尾的时候,也许会发觉这其实是一部悲剧。可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平凡人的生命,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命的最终意义都是悲剧。

45分钟前
  • 451½°F™
  • 力荐

Sometimes, life sucks. 日复一日在端坐偌大办公室里我的小格子间中,有时候也会出神想起小时候的雄心壮志和自命不凡,现在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鸟~真心觉得Nicholson特别适合演这种固执别扭的老怪头,还疾世愤俗地——与自己的内心的愤怒悲伤和解吧!平淡中见趣味,3.5星。2011.11.14

47分钟前
  • m.
  • 还行

笑中带泪 将很多苦痛的事情滑稽化 但是背后的伤心仍可见

48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亚历山大·佩恩式男主角,都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真谛,都被老婆扣了绿帽子。

51分钟前
  • 石墙
  • 推荐

想起我猜的一个笑话:吴宗宪说很多老人被诈骗集团骗钱就是因为自己太孤独,诈骗集团是唯一一个在用心跟他说话的人。阿雅说老吴你小心以后就变成这样的独居老人了。吴宗宪说我本身就是诈骗集团。

53分钟前
  • Fantasy
  • 推荐

看完全片才看影片资料,果然,导演是亚历山大·佩恩。熟悉的细腻感,又有梦想又有疲惫,很怕变老但也有点渴望那种回到最初状态的感觉。以为那个被收养的孩子会对剧情产生更多影响,但是没有,他就只用最后的一幅画,生生逼出眼泪来,一点都不做作。

58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让人感动也觉得温暖,很有意义的电影

59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