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生 第二季

大陆剧中国大陆2019

主演:吕小雨,冯荔军,李莎旻子,百力嘎,陈梦希,刘泽庭,王路晴,吴恒,徐冰,桑娜,石小满,赵滨,白红标

导演:麦田

 剧照

水墨人生 第二季 剧照 NO.1水墨人生 第二季 剧照 NO.2水墨人生 第二季 剧照 NO.3水墨人生 第二季 剧照 NO.4水墨人生 第二季 剧照 NO.5水墨人生 第二季 剧照 NO.6水墨人生 第二季 剧照 NO.13水墨人生 第二季 剧照 NO.14水墨人生 第二季 剧照 NO.15水墨人生 第二季 剧照 NO.16水墨人生 第二季 剧照 NO.17水墨人生 第二季 剧照 NO.18水墨人生 第二季 剧照 NO.19水墨人生 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1 16:29

详细剧情

程景墨是茶商大家族的继承人,更是个热衷于山水笔墨的逍遥公子,而阮秋水是个精算能力一流、背负父亲债务和家庭重担的坚韧女生。剧中二人的情感及命运正如“水墨”一般,相互交融难舍难分,然随时间的流逝,他们也将面临“水染墨成浊”的迷局困境。

 长篇影评

 1 ) 人物

看第一集的时候,分不太清楚谁是谁。
这一集好好和第一集的孩子们做了对比,大致明白了有哪些人。

富裕阶层
约翰:帅气;从政兴趣;司法,国会
查尔斯:
安德鲁:
苏西:富家庄园女;第二集话很少

中产阶级
布鲁斯:传教士理想;善良;去非洲帮助穷人
尼尔:利物浦市区
peter:利物浦市区;理想宇航员,旅游车司机
(东部三女孩)
jackey:卷发,善良
林西
Susan

底层
尼古拉斯:乡村,害羞
保罗:少年之家;14岁去澳大利亚
西蒙:少年之家;黑人
托尼:外号猴子;骑师理想

 2 ) 梦想、理想和目标

7岁时中下层阶级的孩子的梦想诸如宇航员、传教士、科学家等在青春期的时候基本都变了。这种改变一方面是一开始的梦想可能是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单单只是“梦想”,另一方面,是对生活的妥协,自身的能力和可得到都社会资源无法支撑其实现梦想。

当然也有例外。想要成为马术师的男孩每周都会作为马术助理进行工作。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大房子的女孩还是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两个梦想相对没有那么“好高骛远”,对于他们而言,更容易实现一些。

与之相对的,上层阶级的三个孩子在7岁时的梦想(或者称之为规划或目标)是进入特定的学校。这个可能是由家长做出的“安排”。显然,这些都实现了。

对于未来的展望、要不要成为富人,两边也有非常大的不同,一边是认为钱够用就行,认为个人过的开心更重要的中下层阶级,一边是认为钱很重要,因为这样才可以让他去做更多想要做的事情的上层阶级。以往的观念中总认为缺少钱的一方才会对金钱有更加强烈的欲望,但这个观点在近些年逐渐被打翻。只有对物质生活有极高的要求,想要成为富人的人才会努力来赚钱。《穷爸爸富爸爸》中也有此观点。

我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很少会引导我们去做一些关于未来的思考。更多的是把他们的想法加在我们身上。小学时期,会有关于“我想成为__”之类的半命题作文。那时候的考卷上一般都会有举例:“我想成为科学家、我想成为画家”。导致我在写作文的时候,想也不想的就会往上靠。这样其实写了也是白写。

梦想、理想和目标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三个词。本人而言,我会说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会做好取舍。但这种想法可能甚至不如纪录片里那个想要进入议会的男孩子深刻。是时候增加一些对未来的思考了。

 3 ) 一些感想

14岁,我们的14岁是啥也不知道的孩子,整天就知道玩。知道要好好努力学习,小时候也很努力的学习,但是对于自己的目标只是要考好成绩,去好的学校,至于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全然不清楚。而14UP里的三巨头,他们已经有非常的清晰的认知,John要从政,希望得到权利,也能输出自己对于现阶段的社会的观点。富人的孩子,觉得要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赚钱做喜欢的事情。 小时候的家境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自信,自信对于一个人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富人的那几个孩子,列的目标都能努力去完成,也非常清晰,对于我来说是要好好学习的。我是从小都会比较敏感,一直在营造自己的自信心,要相信自己。

我很喜欢Paul,即便是穷人阶级,但是对于自己喜欢追求的事情,都用于尝试,喜欢骑马,就努力去做这件事情,虽然最后没有做出成绩来,但是至少自己尝试过。能和自己一直以来仰慕的人一起赛马,这就是成功了。Paul说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光是自己去赛马,对照我自己确实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便很难,有时候没有结果,但是往往回头想想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好幸福,好开心。大学的时候,瞒着家人,没有钱,和小伙伴东拼西凑的一些钱去骑行川藏线。当时也一直在纠结做这件事情到底值不值得,有没有意义。而且好花费好多钱,但是当自己真正去追逐梦想,完成了,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件不论过了多少年想起来都会嘴角上扬,好怀念那时候的自己。

Bruce 一直都是圣光,虽然自己成为不了这种人,但是对于这样的孩子真的非常非常的钦佩。

 4 ) 人生七年2(14 up)

1964、1970、1977、1984、1991、1998、2005、2012、2019(9)

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四十二岁、四十九岁、五十六岁、六十三岁(9)

十四个小孩子

男:

(1)Nicholas 尼古拉斯:依旧内向;对女朋友不表达意见;赢了学校奖学金;不喜欢务农喜欢物理和化学;对背景差异感到悲伤;

(2)Neil 尼尔:去了综合学校;压力大其他孩子更厉害;没有小时候活泼;去过瑞士(喜欢)、奥地利;对女朋友无兴趣;无政党意向;遵从父母相信上帝;认为想做旅游司机是因为喜欢旅行;

(3)Peter 彼得:尼尔同学;7岁时想做宇航员;一周4、5硬币;不再想做宇航员;

(4)Tony 托尼:业余时间当骑师(目标进行中);去过奥地利(还行),不喜欢旅游;无女朋友;有政党意向;知道背景差需要努力;1周7~8英镑;如果做不了骑师开出租;

(5)Paul 保罗:目标由警察变为加入棒球队(压力大);去澳大利亚生活;目标不明确;一个人(无女朋友);一周工作4.5美元;

(6)Symon 西蒙/塞蒙:理想有电影明星变为电器工程师;单亲只有母亲;参加学校旅行;觉得穷人缺少背景;一周1硬币;不想有钱,会因为有钱而感到无聊,认为穷人会因为贫穷无聊;相信上帝;无目标和大家一样就行;

(7)Bruce 布鲁斯:父母离婚;去过瑞士、法国、罗德西亚;无女朋友;有钱可以捐赠赞助;因为科技怀疑是否有上帝,不想做传教士;

三兄弟:都进入目标学校;在罢工话题上有争议;

(8)John 约翰:学钢琴;有野心追求名气与权力,强大的精神力;去过很多国家;有政党意向;绝不会罢工,禁止罢工;不在乎背景;1周8先令;想当有钱人不想因为没钱做无聊的工作,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律师最终进议会;

(9)Charles 查尔斯:不喜欢旅游;无政党意向;

(10)Andrew 安德鲁:进入牛津三一学院而非剑桥(中间目标);无政党意向;认为阶级弱化;

女:

(11)Suzy 苏西:进入目标学校;住父亲的苏格拉四千英亩豪宅;涉猎广泛;不会怜惜小动物;不答男朋友;有政党意向;做速记打字类工作;

三个好友:男朋友很多;有政党意向;赞同罢工,并以此要求加薪;羡慕富人家庭;

(12)Jackie 杰基:希望有个幸福的家庭;

(13)Susan/Sue 苏珊:去过西班牙;满意当前状态;

(14)Lindsay/Lynn 琳赛:去文法学院;

英国中学之文法学校与综合学校;

文法学校:自十六世纪以来就存在,原目的教拉丁语后推广各项语言,通过考试筛选学生,更适合中产阶级;

综合学校:政府办的公立中学,无视阶层不看成绩;

 5 ) 14岁时,思想差异已经很明显了

14岁,不同的经历、见闻已经让他们彼此的思想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比较让我震惊的是,小时候这么可爱一娃,究竟经历了什么会变得像现在这样双目无神、颜值大跌呢?

另一个疑问,四千英亩的豪宅其实很小吗?

下面是整理英语表达时间。

看电视

极为不同

警队、警员

电视害人

接待客人

富人的业余爱好

单纯觉得这句很冷血

政治权力、无情

学校寄宿

办法

程度如何表达

游轮游

做比较

典型

贴标签

反动

支持

都不好

奇怪

有背景的说背景没什么重要的

转折

钓鱼竿

嘲笑

没有意义

上层人类野心发言

优越环境

接手、从事、经营,转眼出现三个表达

这么地道的表达,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到

之类的、出游

14岁就有清晰的职业规划

不怎么说话,一说就猛戳肺管子

 6 ) 14up观后感

看完蛮感慨的。 对于有色人种,上级阶层的人不管在7岁还是14岁的时候,都表现出来一定的歧视,反倒是下级阶层更加宽容。 对于罢工、政党的看法,也觉得真的是屁股决定脑袋,站在什么立场就会有什么样的看法。 对于金钱的看法,富人也更加了解金钱的重要性,而穷人更多觉得,足够生活就好。富人里约翰就想得很明白,只有财富自由才有选择生活的权利。里面工人家庭的三个小女孩提到,学校午餐价格增长了,妈妈罢工要求提高工资,然后工资提高了;午餐价格又增长了,妈妈罢工要求提高工资,这样循环往复。在那个时代,罢工就是工人和资本家协商的手段。想到去年双十一快递员罢工活动,了解了一下,快递员的工资确实被压榨得厉害,不应该剥夺工人发声的权利。 总体来说,感觉穷人在幼年时期比富人更加宽容,善良。不过跟家庭教育还是有很大关系的,出生在传教士家庭的布鲁斯应该是比较富有的,但是布鲁斯就像个小圣父。富家三兄弟除了约翰另外两个相对比起来比较善良一些没有那么苛刻。 还有就是发现比起男孩子们,女孩子们也是更加关注家庭、情感和打扮。其中苏西作为贵族家庭出生的女孩,被培养得除了傲慢,其他一概不通,问什么就是说我就是这么被教育的,没有什么自己的思考,像个精致的洋娃娃。关于拍摄这个系列的视频,他们对此有什么看法,苏西也只说到这样是不礼貌的,其他人则可以说一些自己对此的看法。很难不怀疑苏西的家庭对她的教育就是除了礼仪教育,其他一概皆是空白。在七岁的时候,问到关于未来想做什么,工人家庭三姐妹中的一个提到了想要有漂亮的大房子,幸福的家庭,男孩子们大部分都是说自己未来的职业畅想。女孩子们更多会被教育得更加关注家庭、情感、礼仪,应该更加鼓励女孩子们去关注自己的发展。

 短评

贫富差别在14岁就已经很显著了。富人家的孩子上私人学校,生活无压力(保姆、养狗、象棋、集邮,贵族生活),可以到处旅游,政治上选保守党(保护固有的阶级利益,还想废除罢工!);穷人家的或者仍然一脸懵逼,或者被迫早早出来谋生,明显的嫉富和抱怨不公平,政治上多想投工党选择改革。9

4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青春期的孩子总体分为三类:十分认真严肃、十分害羞、十分不在乎,与7岁的天真活泼呈现出强烈反差。也就是高富帅二号面带微笑侃侃而谈,所以说,你不成功谁成功呢?

6分钟前
  • Aria
  • 力荐

第二部一对比立刻引人唏嘘,少年的彷徨和无助,有的雄心壮志,有的懵懵懂懂,上层社会、中产阶级、普通市民以及社会边缘群体,出生背景当然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他们之间观念的差异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并且不断扩大,身在其中却浑然不自知。

7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为什么英国小孩14岁就这么会思考问题,关于政治,社会,宗教方面有那么多想法可以表达?我们14岁的时候在干嘛啊?

10分钟前
  • 起玄
  • 力荐

他们长大了。三个人john,charles,还有andrew上了他们7岁时说要上的学校。我等不及看他们21岁的时候。

14分钟前
  • Orange Is Dead
  • 力荐

富人家的孩子14岁就都实现了7岁时的计划,进入名校,生活舒畅,游历世界,雄心壮志“I want fame. And Power”。穷人家的孩子7岁时迷惘,14岁还迷惘。

17分钟前
  • Ying
  • 推荐

有些孩子在坚守信念,有些孩子已经旅居他国,梦想早不在。但是在14岁这个青涩的年龄时期,即使观点不同,你也可以发现他们回答问题时思考的时间更长,他们遥望即将告别的幼稚,为成熟迈进。

19分钟前
  • 老泰瑞
  • 力荐

哲学家的14岁

20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力荐

到了青春期就瞬间现实了许多

21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可以看到各阶层之间的小孩的“观点”分歧越来越大了(关于讨论罢工的蒙太奇),特别是关于贫富这一块。恋爱婚姻问题变得隐私。政治、信仰问题进入讨论范围。Kensington三剑客好有爱,John和Charles常意见相反,而Andrew是温和派。John已有政客样。然后,大家长得表现得基本上都没有小时候那么可爱了。

25分钟前
  • Chicology
  • 力荐

七年前最可爱一小孩居然长残了,男孩称没女友,女孩开始害羞。现状与当时的所想都有所不同,这花季年华,才是漫漫人生的第一步。

30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七岁看大。第一集这些孩子已经展示他们之间的不同,但还没有很直观反映出来,14岁的孩子性格已经基本成形,个人道路也比较明确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指向。不得不说,出身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32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开始虐了!开始虐了!

33分钟前
  • 张小强
  • 推荐

John也太爱现了吧,私心对这种油头粉面的公子哥儿不太待见……Suese过得很不快乐样子。Bruce说话还是慢悠悠,但实际上并不害羞,和其他人很抗拒镜头的表现相比,他是少数面对镜头接受采访的,男神啊你为何如此沉着冷静!青春期大家都丑丑哒!

37分钟前
  • 小小虫
  • 力荐

14岁有个共同点是大家不再像7岁时那样开心,不爱看镜头,后面也才知道好几个人爸妈在离婚期。富人家的孩子都如愿进入他们想要的私立学校,有保姆照顾,苦练钢琴,滑雪旅游,政治上支持保守党,即保有现阶级利益。穷人家基本没怎么迈出家门,孩子有的可爱小仙女变胖了,有的发育不好,有的还在找爸爸,有的出来干活了,他们都支持改革。有三个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农场主家小孩有自我意识,懂得跳出来思考,一个想去非洲帮助的孩子思考变得深邃。苏西,富家女,却非常不开心一脸厌倦俗世。

38分钟前
  • 怀山鹿
  • 力荐

看的太辛苦,脑残真影迷。满网找不到熟肉资源,找到无字在线版,射手下个字幕,对照无字版手动拉着字幕文档看。7岁那集感觉自己英语水平还不错,14岁这集明显跟不上了。

41分钟前
  • 内个死猴子
  • 还行

想想这个program真的挺残忍的

42分钟前
  • X
  • 还行

「“你不怕杀生吗?”“我从小受的就是这种教育。”」

45分钟前
  • 隐身隐身哒哒哒
  • 力荐

问题的隔空回答太具杀伤力,七岁就是个畅所欲言博取眼球的年纪,十四岁的时候看不起七岁,十四岁的眼神里藏着秘密。

48分钟前
  • Oasiis
  • 力荐

十四岁,他们说话时不再看着你。

50分钟前
  • 不流ᝰ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