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嫫

剧情片大陆1994

主演:艾丽娅,刘佩琦,戈治均,张海燕

导演:周晓文

播放地址

 剧照

二嫫 剧照 NO.1二嫫 剧照 NO.2二嫫 剧照 NO.3二嫫 剧照 NO.4二嫫 剧照 NO.5二嫫 剧照 NO.6二嫫 剧照 NO.13二嫫 剧照 NO.14二嫫 剧照 NO.15二嫫 剧照 NO.16二嫫 剧照 NO.17二嫫 剧照 NO.18二嫫 剧照 NO.19二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9 16:22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我们也许都是二嫫

嫫母是皇帝的次妃,貌丑而贤德,传说是她发明了镜子。但如今的二嫫,将物质作为理想,忘记了照镜子,忘了看看自己的真实模样。

二嫫是那个时代那个空间少见的自觉女性,在闭塞的山村关不了她躁动的内心。

她是值得尊敬的女性,她渴望独立自强不甘宿命的平凡,但她也是悲情的女性,心理的期待理想和现实生活的落差鸿沟太大,所有的努力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心理与现实的终极矛盾就这样永不得解,没有答案。

自以为电视机是出路,其实电视机只是生活的一口气,只是暂时获得慰藉的毒品,终究解决不了问题。

全球化陷阱下,时代的新事物不停的霸占着我们的生活,我们都是那百分之八十吃着奶头,在快乐中逐渐丧失自己的工具人。以至于我们的双眼和内心蒙盖上了厚厚的尘灰,以至于我们看不清生活的本质,和周遭人的真心。

只要自己觉得自卑了,别人如何对你好都是施舍都是看不起你,物质在丰盈内心也是无法填满的空虚。时代走得太快,新的事物出现的也太快了,硬要做时代的快车只会让我们眩晕。

电视机是权力是金钱是面子是尊严的符号,也是物化遮蔽人们看清现实获得一时娱乐和麻痹的“奶头”。(参考奶头乐理论)。

当我们明白时代是跟不上的时候,才是和解了生活,捋顺了节奏,展开了真正的舒服的人生。

若你拼了命的要面子,要随潮流,要别人看得起,那么留下的就只有迷茫和困惑了。

其实,时代跟不上,命运改不了,生活要既定轨迹中量力而行的做切实际的争取。而内里的修行远比外在的堆砌来的强大和持久。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理想和现实,尊严和无奈中挣扎着翻滚着,提着气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个奔赴的目标。其实追求目标的过程尤为重要,毕竟得到了你会发现留下的是满眼迷惘。

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是二嫫,不是么?

 2 ) 面子与里子

比较明显的是二项分立式的对比:农村 城市,贫穷 富有,过去 现在,男性 女性,诸如此类 二嫫生活的环境迫使她像争一口气或者说面子,而买连县长都买不起的电视就成了这一口气的物化。这像是能让她和她的男人(孩子和丈夫)直得起腰杆(她丈夫有严重腰伤)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她拼尽全力 在这个过程中她是充实的 生活是有希望的 以之为信念的基点 因此哪怕在过程中有和瞎子的婚外情 她依然没有沉溺于这所谓有钱的日子 或者有一个真正男人在身边的日子 她请瞎子吃饭 尽管这是她说什么也舍不得来的地方(瞎子带她来的时候她一直说“太贵了,太贵了”)把多给的五百还给瞎子 不愿坐瞎子的车等等 因为她是倔强的,她要的是一口气 所以买电视机这一过程就不能借助别人来完成 她最终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 但是并没有预期那样变成神采奕奕的自己 反而感觉更加空洞了 这台电视似乎不仅仅是她想争的一口气 也是她躯壳内里的灵魂 此刻不再是内心保有 而是拿出来了 变成了大家观赏的东西了

 3 ) 十六年前的先锋女性主义

男人的集体失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山里有两户一墙之隔的人家,一家的男人能干,开大车,老婆给生了个女儿,家里有台电视机,邻家的儿子虎子经常被吸引去看;一家的女人能干,她男人原来是“村长”,身体不好只能在家。

女人会做面,在邻家男人的推荐下去县城的饭馆给人干活,一次事故偶然间她得知卖血可以赚钱,于是也走上了这条路,她这么拼命赚钱,就是为了给虎子买一台比邻居家还要大的电视机“这是县城最大的一台,连县长都买不起”。在和邻家男人的一来二往中,两个人发生了关系。邻家男人在县城拈花惹草被发现其老婆上门哭诉,女人坐在炕上若有所思。女人终于攒够了钱,众人一起去县城买回电视机来,三口人夜晚对着电视机睡着了,留下黑白雪花的画面。

故事中的能干的女人,她叫二嫫。

从性别倒置中看资本大潮下时代的变革

二嫫像一根针戳破了男权社会下虚伪膨胀的气球:片中的二嫫男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早就不是村长了。没有权力,丧失了正常男性功能,在二嫫受到邻居家女人碎嘴说虎子蹭电视看不不吱声,二嫫回喷邻家女人:我家这个是带把儿的!看到邻家男人拉扯两个女人,邻家女人不怀好意地猜测二嫫,女的挣钱多容易,两腿一张就什么都有了,二嫫男人隔着窗户悻悻地对着三人“就该都法办了!”如果说二嫫男人的性无能隐语着其权利的后退,则二嫫挣钱买电视机的所为亦是为虎作伥。二嫫男人说,买电视机不如盖房子, 买电视是蛋,盖房子才是鸡。

导演周晓文,曾看过他其他作品如《疯狂的代价》、《最后的疯狂》、《测谎器》等,镜头语言工整传神地体现了人们的心境。二嫫用脚踩面的特写,坐在汽车上的颠簸,邻家男人粗糙大手与大垛乳白雪花膏的刺眼,两次与二嫫吃饭不同的反应,二嫫揣着手指挥屋头的摆置电视机,邻家女人说体谅二嫫累了,这也是金钱给人的底气,二嫫男人去县城的大通铺看二嫫,看到一群女人哂笑着说,这么多女的都出来干活,家不要啊?邻家男人说,钱多了不咬人,你说是吧?

只要你依旧活着,这种情况就无法改变。

二嫫在挣钱中有了更多的底气,她在县城的电视上看到男女亲热的画面,每次回家上下邻居的大车都要先避着“村长”男人。一次回家的路上邻家男人强吻了她,她主动解下衣服,女性对亲密的渴望,她是出于自我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得到其他被动地接受,却让邻家男人会错了意。当邻家男人私下贴补她时,她约其去第一次吃饭的店自掏腰包请男人吃饭并且还钱,邻家男人说卖血,身子坏了什么都没了,男人的原始性象只是女性身体本来的作用;男人只把女人当工具,即使女人再能干也无法和男性相提并论,女人这个“女”就是原罪,邻家男人在外面的风流韵事被家人知道后一点事儿都没,并对二嫫说这就是男人,要付出和承受的比女人小多了......

二嫫的形象在影史上留名,因为她不仅代表了在经济社会大潮中女性的坚韧与能干,女人哪里都不比男人差;又含蓄地体现了女人在经济上能够取代男人,但在社会行为中想要争取到同男人一样的平等,仍是一个艰难的望洋兴叹。

(想法都是在随笔的过程中越写越有的,随便写写及时记录总没坏处。20.03.07 夜)

 4 ) “二嫫”式的循环 ——后工业社会与乡村情感

我将试图用两种方式来再述整个电影情节,即梳理主线与分理人物。

一,“矛盾”重重的故事

    起因:二嫫买电视的根本原因实际上与乡土社会中对“男性”的传统意识相关。由于重男轻女的意识,所以导致秀妈嫉妒二嫫家有男孩,因此她经常驱赶来自家看电视的虎子;第二,因为老村长的腰伤,导致他失去了最具性别象征意义的性能力,所以遭到了秀妈的嘲笑。这两点激起了二嫫想要在物质条件上超越瞎子家的想法。(不是经济意识驱动,而是情感驱动)
    经过:二嫫的状态一直在游离在一种传统农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夹缝中,她已经脱离了典型的农耕(戴锦华老师的文章中已经提及,在此不加以论证)她渴望挣脱“身体创造”,挣脱“乡村”的状态,所以她走出乡村,刚开始她从事的经济活动还是最传统的手工业——卖筐卖麻花面;后来到饭店(国际大饭店)当制作麻花面的工人,手工业至此被套上了一层现代文明的外衣。至此,二嫫似乎已经摸到了现代社会的门槛,但是她的乡村意识最终还是拉扯着她走进了卖血的大门。到最后她并没有挣脱“身体创造”的窠臼,甚至将其发挥到了极端——自我输出(卖血)。
    结果:最终电视机以“破窗而入”的形势进入了二嫫家,然而却成为了最多余的东西。最后的一幕也是一幅象征图景,辛勤劳作的人依靠着睡着了,前面摆着(电视)现代文明牢牢地占据了乡土社会的高地,电视上播着乡亲们看不到的内容,却能够操控着他们的情绪。“现代社会”还是“乡土社会”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一道选择题了。
    综上,整个买电视的过程或者说整个主线一直呈现一种“矛盾”状态。二嫫想要完成一种情感诉求(被秀妈尊重),但实现的方式却是完成后工业时代所强迫给大众的所谓“富足”,说白了,她实际上是在用现代社会的逻辑来梳理乡土情感,用经济秩序来为情感排序;第二个矛盾:她想要挣脱“体能创造”的状态,最终却成为了电视的劳作机器;她想要观看的《豪门恩怨》已经变成了一片雪花。
    小小的饭店门口挂着国际大饭店的牌子,卖衬衫的一定要将金发碧眼的头像搭配在衬衫之上;集市上,女性风姿绰约的海报已经能够和“年年有鱼”的胖娃娃挂在一起了……人们再也无权选择想要哪种生活方式,主人公们只能被卷入这一无法拒绝的命运之中。

二,被既定的人们

    二嫫被迫卷入现代社会之后,她一直渴望能够像个县城人。比如能有一台“画王”电视机,再比如能有一件像城里人一样的内衣。但电影中“车子”这一意象的选取像是一个闯入者打破观众对二嫫的幻想。二嫫第一次进城的时候完全忽略了后面的喇叭鸣笛;喝完盐水急冲冲地去献血的时候,差点被车撞……在第二次“车”的意象出现之前,二嫫就已经开始了她的现代性生活,包括打工住集体宿舍。但是她仍然不知道躲避车辆。电视机一共出现了五次,分别放映着《豪门恩怨》,游泳教程,英语学习,橄榄球,世界天气预报。这些内容与二嫫的生活无关,也不在她能看懂的范围之内,二嫫想要的就是电视机这个形势。就像戴锦华老师所言“二嫫将自己的欲望固定在了得到一台最大的电视上,并非意味着电视机作为后工业时代最重要的能指已经进入了中国的乡村社会”电视机就像二嫫新买的那件内衣一样,内衣下包裹的还是那个乡土性灵魂。
    与二嫫形象最为对立的应该是她靠老婆吃饭的丈夫。老村长有一句贯彻始终的台词——早就不是村长了。乡村社会中的政治性在他这里不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机来到之前,他终日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这句台词(早就不是村长了)的潜台词是:我过得这么痛苦,就别叫我村长来挖苦我了。等到电视机来了之后,他说这句台词的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变成了:诸位看见了吗,当过村长的就是不一样。电影中最吊诡的地方就在于,电视机这个现代文明的意象让老村长原本已经丧失的政治性又复燃了。
    二嫫的情人“瞎子”是二嫫消费社会的引路人,但是讽刺的是“瞎子”本身并不是一个消费社会的崇拜者。他是一个明白人,虽然其名唤做“瞎子”,实际上他是最不瞎的,其与后工业社会之间隔着一道“无欲”之墙,所以他常常跟二嫫说“钱算什么”试图将二嫫从困境中拉扯出来,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最具有乡土社会情感的秀妈作为电影中唯一一个没有实际名字的人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之所以称之为“最具有乡土社会情感”的人,主要是因为她是整个电影中的“闲人”,每天所关心的事情是给孩子和丈夫做饭,照看猪,以及走街串巷,八卦邻居。然而她的结局却是整个电影的暗笔——二嫫家买了电视,秀要去看却遭到了秀妈的阻拦,秀妈第一次开口跟瞎子说“闭嘴,滚”。瞎子家的权利似乎伴随着电视机的来到而发生了倒置。秀妈变成了电影开头时的二嫫,新一轮的竞争打响了。正如周晓文导演自己所说“我迷恋其中的循环感”,权力倒置,然后一个二嫫倒下去千千万万个站起来。

   《二嫫》中的动物也是导演所精心设计的,电影开头瞎子家的猪生病了,然而瞎子全家似乎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反而将猪杀了卖到市场上,并分了一个猪耳朵给老村长家。以及电影中间部分,瞎子无意开车撞到了那只驴,老乡说着“这不是钱的事,是没法干活了”可还是收下了瞎子给的五百块钱。后来老人牵着驴又进入了这个村子,“驴”好像又变成了一个能够赚钱的东西,但是其形势已经不再是拉磨耕作了,而是靠“被撞”来赢钱。这所有都意味着农耕时代在渐行渐远,“被现代化”是一个无法选择的命题。

   《二嫫》叙述的是一个相对小的故事,然而其悲壮感在于导演要告诉我们,现代文明的车轮从来都不在乎个人意愿,且已经不可逆地碾向了乡村。(就像那只被撞的驴一样,尽管知道没有驴意味着没法干活,但是只能被迫收下这五百块钱,就像《神奇的金坷垃》一样,最普通的农业化学药品一定要与美国(资本主义),科学家(现代文明),总统(资本)相挂钩才能显示其效用。)

     二嫫也好,麻花面也好,电视机也好都是被消费的。消费社会赋予我们一种虚假的特殊感,我们以为我们在消费消费社会,实际上消费社会才是这个拿筷子的人。

 5 ) 母亲最深层次的爱

很奇怪我会有共鸣,这真的是一个悲剧,尤其是镜头的表现把我深深的折服。很不幸或许又很幸运,我是农村出身的孩子,小时候因为家里有个电视机,但没有好的卫星接收器,家里为了买一个卫星接收器,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所以我可以体会到那种“电视”的来之不易。然后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的母亲,父亲进程开车打工赚钱,只剩母亲,二嫫是卖麻花的,我的妈妈是早早起来种地的。都很累,如果不是看这个电影我不会想到以往那让我最深刻的记忆。我现在用着16年的Mac book pro,早已没有当年买一个卫星接收器的惊喜。我的Mac是妈妈给我买的,虽然不是像二嫫那样累到不能下地,但是相比于中国飞速发展的现代,所受的苦与累也与当年的二嫫无疑。我,在这个影片看到了是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母爱,正因为如此,它让我懂得了妈妈是最爱我的那个人,没有之一。我会用我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回复妈妈,您以最深的爱,最深情大的报答。

 6 ) 90年代的乡村叙事

你能想象吗?一个女人,天天点灯熬夜大汗淋漓做麻花面,早起赶集喊破喉咙的卖麻花面,一个夏天忙里偷闲编了一百多个筐子,抛夫别子去县城跟十几个人挤大通铺打小工,隔三差五喝三大碗盐水去卖血……她这么不拿自己当女人,甚至是不拿自己当人的拼命赚钱,目的仅仅是为了买一台电视机,买那台全县城最大的、县长都买不起的29寸的彩电。生活在21世纪,看惯了液晶屏的我们可能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这个女人的行为,她是疯了吗?
这就是电影《二嫫》讲述的故事,影片的女主人公二嫫卯足劲儿就是这么干的,她没疯,也没傻,她是家里的顶梁柱,她长的还挺漂亮。
影片一开始,就交代了二嫫这个女人有多固执,她蹲在尘土飞扬的马路边,不时扯着嗓子喊一声“卖麻花面咧”,喊过后,低下脑袋看着她前面一筐的麻花面。有人来买,人说“8毛,卖了吧?”她直愣愣回答“1块!”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如此几个回合,一捆麻花面还是以1块的价格卖了出去。
再往下,就是二嫫回到了家里,通过她的丈夫前村长的口,得知她编的筐子乡里面不收了,原因呢,果子收成不好,用不了那么多筐子。二嫫边麻利儿的忙活着家里的活计,边一次次的质疑那些筐子可是编了一夏天,“怎么说不要就不要了?”
吃晚饭的时候,隔壁“瞎子”的女儿秀喊二嫫的儿子看电视。电视,在90年代初期,是乡下的新鲜玩意,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大概对此都印象颇深,一个村子,大概有个一两台,一到晚上,有电视的家里乌压压的全是看电视的人,挤不进去的甚至趴在窗户上使劲往里瞅。到了夏天,电视机被抬到外面,几十号人坐在前面巴巴望着那小小的屏幕。二嫫的邻居绰号“瞎子”的一家属于先富起来那一拨,不,那一个,全村估计就他家买了卡车,装了电视,在县城里还有些狐朋狗友的关系。偏巧“瞎子”媳妇有点泼辣,又没生下儿子,“瞎子”对长相俊俏的二嫫又有点意思,她对总是去蹭电视看的二嫫儿子当然没什么好脸色。小孩子嘛,不计较这个,每次秀在隔壁院子一喊,小家伙就往外蹿,于是二嫫一遍遍把儿子从电视跟前揪出来,恨铁不成钢的说,你是猪啊,不长记性,妈不是说了,给你买一台?或许,每一个此时此刻,都坚定着二嫫买一台电视机的决心。
真正刺激二嫫的,不是电视机,而是自己的家境,还有电视机的女主人的衬托。二嫫的丈夫,是曾经的村长,往前推想一下,他在任的时候,二嫫的日子应该过的还不错,颇有姿色的二嫫肯嫁给这个男人,也应该是看上了这份不错。但这个男人在丧失权力的同时,也丧失了自己的男人特征:他不行,干活不行,没力气,床上不行,还是没力气,按他自己的说法是“腰不好”。每次村里人喊他“村长”,这个男人向人澄清“不是啦,不是啦,不是村长了”,其实潜台词是“我不行了,我不行了”。二嫫就像家境破败后的鲁迅一样,瞬间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不知有多少人像“瞎子”媳妇一样,嘲笑她生活的窘境。她一个女人,拼死拼活支撑起一个家,而她抬眼望去,就能看到好吃懒做的“瞎子”媳妇,她不愁吃不愁穿,冷不丁不怀好意的泼一盆脏水过来。
电视机就成为一种象征,是二嫫压抑的欲望、扭曲的自尊、骨子里的好强的象征,得到它,所有这些象征都实现了,而得不到,就是她二嫫的完败。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理解二嫫对待那台电视机的执着、疯狂、不可理喻,甚至愚昧。
一部好电影,它的视角不可能仅仅局限在这一个女人身上,掠过她的身影,还能看到她身后的生存背景——活生生的八九十年代的黄土高原乡村生活,贫瘠的土地,漫天的黄沙,闭塞的生活,落后愚昧的村民,廉价的生命,只有县城透露出一点点现代化气息,你觉得这样的生活悲哀吗?不,一切都那么日常,平淡中有坚韧,枯燥中有笑点,愚昧中有机巧,粗粝,却非常有质感。
这里面甚至还有动人的爱情,就是那个暴发户“瞎子”,他爱上了二嫫,这爱情,也是90年代乡村式的。他喜欢二嫫,就对她好,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他帮二嫫在县城卖了筐子,回来的路上,经过饭店,请二嫫吃了一顿好的。回到家里,二嫫骗丈夫说还没吃饭,这老村长就端出了两海碗的麻花面,面堆的山一样高,两人吃力的挑着面,正发愁怎么吃下去,村长又端着两海碗出来了,说,你们累了一天,多吃点儿!不知道,他们最后有没有把这两碗面吃完,不过,这一次,一种微妙的感情开始在二嫫心里荡漾。
二嫫的命运吊诡却在这里,即便你心比天高,也无法超越乡下的生活本身。二嫫在城里摸爬滚打赚了些钱,跟“瞎子”好了一段时间,却因为发现“瞎子”偷偷给她钱,觉得受到了屈辱,收拾铺盖回了家。在路上,“瞎子”扯着她坐车,这个倔强的女人,一声不吭,从车厢里挣扎出来,黄土漫漫,她要走自己的路。
生活又回到了原点,二嫫做麻花面,给病秧子丈夫熬药,卖完麻花面回来,把角角毛毛倒出来,数数看赚了多少。变化的是,因为“瞎子”在城里被打,说是跟别的女人乱搞,“瞎子”媳妇不再怀疑二嫫是第三者,两家的关系和解。终于,二嫫攒够了买电视机的钱,两家人浩浩荡荡的冲到了县城,买下了那台据说县长都买不起的大彩电。
结局完满吗?安装好了电视,村民们挤在二嫫家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放足球比赛,村民甲问:这是外国人在打架吗?村民乙回答:嗯,还是打群架。一个稍微见过点世面的丙嗤笑他俩:打架?这都不懂,这是在打球。旁边的丁问:打什么球?丙回答:这是打篮球呢。他们说的那么认真,一本正经,真是90年代的乡村态度。
二嫫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她的原意是踢一场漂亮的足球,她只要一个进球就足够了,那就是买一台能给她赢来尊严和满足的电视机,结果更像是一场打架,一个女人跟生活的单打独斗。
在深冬的夜晚,雪花在天空飘扬,村里人坐了一屋子在二嫫家看电视,二嫫一家三口守在了靠近门框的最后面。夜渐渐深了,村民散去,徒留下这一家三口困顿的靠在门口睡着了。电视显示“再见”二字,再然后,就是刺啦刺啦一屏幕的雪花。
那一屏幕雪花也是上世纪90年代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电视节目结束,呈现满屏的雪花。现在,打开电视,永远有看不完的电视剧、广告、综艺节目、电影等等,电视成为了永动机,无休无止,让人失去了对它的期待和渴望。

 7 ) 《二嫫》:一个女人最后的倔强

“卖麻花面,咧……”

每天早上,二嫫带着一筐做好的麻花面到集市上叫卖。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二嫫扯着嗓子,尖锐刺耳的声音划破了纷闹的集市。粗粝的画面,把二嫫衬托得更加固执。每当有人光临生意,二嫫从来不讨价还价,直愣愣得卖货,几个回合后,一分钱不少地卖出去了。

倒不是二嫫有多会做生意,而是她想攒钱。

攒钱,成了二嫫一生的奋斗目标,说到底是她生命的尊严。从全村风光的村长夫人到家里的顶梁柱,巨大的落差让她决心要挣回曾经的尊严和荣耀。

上世纪90年代,电视机是一个抢手货,在农村能够讨回一家人尊严。从前,自己的丈夫是村长,能够过上前呼后拥的日子。后来,丈夫卸任了,身体也不好,一直说“腰不好”,唯一能够再换回当初的尊严,就是买一台电视机,买一台县长都买不起的电视机。

更加坚定买电视机的信心,还有来自她那不听话的儿子。小孩子嘛,不在意这些,每当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喊他看电视,小家伙嗖得一下就跑过去了。于是二嫫一遍遍把儿子从电视跟前揪出来,恨铁不成钢的说,你是猪啊,不长记性,妈不是说了,给你买一台!

为了买得起电视机,二嫫拼劲全力。晚上起来和面,白天再编筐,都拿到集市上去买。后来听说,卖血也可以挣钱,三头五天跑到医院去卖血。为了让自己多卖血,每次都会先喝点盐汤水,以为这样就能多抽点血。

电影以一种近乎纪实的手法记录着北方农村妇女买电视机的故事,揭露出底层人们为了心中所想的不懈努力,这份努力又透露出二嫫的执着、疯狂、不可理喻,甚至愚昧。然而导演并没有只是盯着二嫫不放,是希望掠过二嫫们的身影,看到活生生的八九十年代的北方乡村的生活,贫瘠的土地,漫天的黄沙,闭塞的生活,落后愚昧的村民,廉价的生命。一切都那么日常,平淡中有坚韧,枯燥中有笑点,愚昧中有机巧,粗粝,却非常有质感。

电影中唯一有温度的部分就是二嫫和隔壁邻居的爱情故事。隔离邻居“瞎子”是暴发户,属于先富起来的那批人,家中有电视,院中有卡车,城里有关系,这是那个时代成功的标志。然而“瞎子”的老婆蛮横不讲理,又生了一个女儿,“瞎子”对此十分不满,反倒钟意二嫫。

每次去县城,“瞎子”都开车带着她,自己挣了钱还请二嫫到高级饭店吃大餐,不仅如此,看到二嫫如此卖命攒钱买电视机,“瞎子”着实心疼不已,通过老板朋友悄悄给二嫫钱。本以为这是一个暖人心的爱情故事,没成想,倔强的二嫫还是亲手把它结束了。

在一次结算工钱的时候,二嫫发现工钱不对劲,于是找“瞎子”质问,得到结果后,二嫫“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也请“瞎子”吃了一顿大餐,并且把钱还给了他,这就是说他们之间两清了。从此之后,二嫫没有再坐“瞎子”的卡车,而是走自己的路。

本以为买电视的理想进了一步,却是这般结果。回到生活原点的二嫫依然卖麻花面、给丈夫熬药、卖血,继续攒钱。故事的重点倒不是说二嫫最后买没买上电视,而是买上电视的结果。

终于,买电视机的钱攒够了,一家人去县城把那台据说县长都买不起的电视机买了回来。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全村人都来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放足球比赛。

村民甲问:这是外国人在打架吗?

村民乙回答:嗯,还是打群架。

一个稍微见过点世面的丙嗤笑他俩:打架?这都不懂,这是在打球。

旁边的丁问:打什么球?

丙回答:这是打篮球呢。

村民们说得越认真,则故事显得越荒诞。此时的二嫫,由于劳累过度,病倒在炕上,依偎在电视机旁边。

 8 ) 当下中国的现世寓言

这片有点像《秋菊打官司》,都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执拗。 二嫫拼了命买电视机的样子,如同小时候缠着家人安装有线电视的自己。看上去二嫫是见识浅薄,实则就是为了面子,可这张脸是给别人看的。

片中出现的小轿车、电视机、甚至是美女挂历,无不是消费主义向这群乡土深处人们的冲击。消费时代带来的攀比,没有一个人能逃得出去二嫫这个“TV奴”,就是消费时代里每一个普通人。为了面子,拼了命的挣着票子,供着房车,给孩子上着琳琅满目的补习班,却和二嫫一样,忘记了生活的本初,所以说这片是对当下中国的现世寓言,毫不为过。 这种消费时代对生活的冲击,片子里还有很多。讹了驴钱的老农民,开始走街串巷,做起了讹人勾当,早就忘记驴是用来干活的;得知卖血能换钱,医院的血站也总是挤满了人,毕竟这钱可比劳动好挣。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二嫫的人生,仿佛都被这个电视机给摧毁了,但她的每一分钱都来的清清白白,分外干净,而在物欲中裹挟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短评

张大千的美术指导。

8分钟前
  • 时生
  • 推荐

老电影魅力真是不减,可以看上一整天也不会烦。不像后来的大片,看两个小时就觉得烦了累了不想看第二遍了。老电影里的日子就像陈年老酒一样让人嗅到记忆深处。

11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推荐

现代化/消费主义对乡村传统社会的入侵,商品作为意识形态的化身(频繁出现的电视机的视点)将人询唤为欲望的主体,欲望生产与再生产的现代进程得以被开启,但就像二嫫茫然空洞的凝视和电视屏幕的雪花点所提示的,欲望真正的本质不过只是匮乏

13分钟前
  • 炸鸡不打退堂鼓
  • 推荐

周晓文这个导演还是很棒的,女主角是现今社会很多女性的真实写照

16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用脚丫和面让年幼的我很久不敢吃江米条儿~(现在我也不吃~就因为她!- -)

20分钟前
  • Tartan
  • 推荐

卖——麻花面嘞……

25分钟前
  • littletwo
  • 推荐

94年《文学故事报》,11年央六《流金岁月》。

30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她皮松肉懒的,屁眼里生了蛆,都懒得扣出来”"我喜欢你....你们家虎子"。电影乡土味很地道,一个要强的农村妇女为了买台全县最大的电视机,卖筐、卖麻花、卖血。

31分钟前
  • 李翎竹
  • 还行

大电视机!

32分钟前
  • 妙儿
  • 力荐

原来我们还有这么现实主义的影片。

34分钟前
  • 小崔
  • 力荐

二嫫果然够毅力!

35分钟前
  • 大红色
  • 推荐

还不错。。。

36分钟前
  • 李哥
  • 推荐

“性”致盎然而又缠绵蕴藉,乡土中国,中国女人,乡土女人,两两搭配都可以挖掘出国民中最矛盾和最本质的性格。从性压抑到性放纵,到现在,我们潜意识的观念中还是一面裹着小脚一面哇哇乱叫,和制度演变一样,少了一个重要环节的过度,造就了普遍的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娼女盗。怨不得谁,怨自己。

3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6/10。二嫫象征思想觉醒又失落于消费的当代中国,打破了富起来先盖房的风俗,人格独立不愿包养却通过拼死喝盐水降低血液质量的行为骗取这种独立,不断入画的坐街老太太代表恪守旧道德,洋妞画报、泳装表演、护肤霜和乳罩是唤醒性饥渴的现代意识,结尾她倒在电视机旁木然的神情就像城乡经济的鲜明反差。

4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物欲横流的现代化生活体现在大大咧咧又精明强干的《二嫫》上身就一个字:钱。但让这个中国传统女性真正快乐起来的却是权力推她走出封建农村这个圈儿。然而当她用勤劳、坚韧以及凶狠的双脚迈出这个落后环境的同时也把内化于她思想的封建常识带了出来,此刻全县最大且唯一的电视机又在宣传着更大的”先进“思想。累到瘫倒在炕上的二嫫貌似睡着了,她辛辛苦苦用身子碾压出来的麻花怕是都让猪跟猴给吃了。

47分钟前
  • Muto
  • 力荐

跟黄土地红高粱一样获了一堆国外奖的第五代导演山村晒穷片,女主角长的挺洋气,是香港人的话,那演技就太牛了。美术指导张大千这个亮了。

50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想来,这是童年第一部震撼我的电影。

52分钟前
  • vii
  • 力荐

给累死了

54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结尾拍摄花絮:大针管抽血(看着是真疼),抽完后饰演二嫫的艾丽娅哭了出来。话筒:演员为了表演的真实性真的抽了那么多血,请问导演你怎么看?周晓文:我觉得……我觉得这才叫演员呢

58分钟前
  • Futurismus
  • 推荐

好故事,但演得不自然,台词别扭

60分钟前
  • 兮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