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一夜2024

综艺韩国2022

主演:金钟民,文世允 Se-yoon Moon,延政勋,金宣虎

导演:방글이,구민정,권재오,박지은

 剧照

两天一夜2024 剧照 NO.1两天一夜2024 剧照 NO.2两天一夜2024 剧照 NO.3两天一夜2024 剧照 NO.4两天一夜2024 剧照 NO.5两天一夜2024 剧照 NO.6两天一夜2024 剧照 NO.13两天一夜2024 剧照 NO.14两天一夜2024 剧照 NO.15两天一夜2024 剧照 NO.16两天一夜2024 剧照 NO.17两天一夜2024 剧照 NO.18两天一夜2024 剧照 NO.19两天一夜202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2 16:40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36


一个词反复从桑德拉口中脱出——“可怜”——她是一个可怜的人,需要得到别人的怜悯,但同时她又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两者交互决定了她处境的艰难。

从一开始,这种处境就以打破睡眠的一个电话降临。她有点猝不及防,无论是在女友陪同下去与老板交涉(木然呆滞),还是为游说工友下最后的决心(在丈夫鼓励和安排下),她都有点不知所措。但摆在面前的生存问题让她不得不选择迎难而上。这两条线在影片中不断交织,构成了表层叙述下的潜在层面,直至先前强势的一方被另一方击败。

表层叙述的机械(一次次的寻访,说服)恰与潜在心理层面的丰富形成对照:从开始电话里的犹豫到面对面的交涉,桑德拉如此一步步走出自我意识的阴影同时又被失败所笼罩,不会是一帆风顺,这是自然的。她不断意识到这是一种哀求的行为,并且认为即便得到了工作,工友也将对她另眼相看,反思的后果就是在一次游说失败后企图吞下药品自杀以解脱加在自己身上的“命运”。但那位女工友的意外来访又推倒了绝望,或者部分也出自是对死亡的恐惧。

面死而生,抗击外界的强力不断升级。最关键一笔是桑德拉从那位女友口中得知为了她支持自己而与丈夫分居,这是我们将在结尾看到的反转中所铺设的最重要的一处伏笔,夜晚在车上伴着摇滚乐欢歌即是证明,这说明了之后的寻访已经不再是为了得到工作,而仅仅是显示自己生命尊严的行动。

当桑德拉在投票结束后看到她游说成功的人中没有一个背叛她,同时最末出现的黑人虽然当时未曾同意但最后还是站在她这一片,她知道她胜利了,得不得到工作已经无所谓了。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桑德拉最后放弃工作是为了那位黑人,但不是的,之前她已经收拾好了衣物,这也是剧本编写上很妙的一处。

在观影过程中,我曾设想的一个结尾是桑德拉虽然赢得了多数人的赞同,但最后选票还是输了,这样的结尾是批判性的,把生活的艰辛归之于资本社会的虚伪,但达内兄弟却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他们更看中的是困境中的人如何依凭自己的力量脱离出来。如果他们电影的主调是批判的,那么我们会看到更广阔的现实,但没有。

达内兄弟的电影里,没有坏人,我们感觉到的“坏”无不是人物在困境下做出的艰难抉择:此外他没得选择。用这部电影里的一位角色的话:如果大家都支持你,对我来说是个灾难,但我还是希望他们站在你这边。人道主义光环闪耀,可以作为达内兄弟的创作倾向。

 2 ) 恰到好处的达内兄弟

牛逼的电影的感染力在于它的恰到好处,你不会觉得被教育了,也不会过目即忘。《两天一夜》就是这样的片子,很生活化很温暖,不煽情不表态。清清淡淡之间有着揪心的紧张感,观众最后跟着女主角Sandra迎风走、有阳光,随之释怀。

故事简单到剧透了也不影响观影。一个因抑郁症要被解雇的女人,需要在一个周末劝说同事投票放弃奖金、选择她留下。达内兄弟过人之处就是白描了Sandra这个角色,敏感、寡淡、脆弱得极度真实。在劝说同事的过程中,Sandra面对一直支持她的丈夫说了句“你不爱我了,我们都4个月没有做爱了”。你本带着好莱坞的定式期待着歌迪亚一场“奥斯卡时刻”的发飙戏,可她只是和丈夫相望了一下,两人继而无言。这一刻两个人为了讨生活的辛酸以及对彼此拥有的理智的爱无需再表。我体会到了那种绝望感,不需要让全世界像看真人秀那样窥探着你活得有多苦,没有力气再叫嚷着伤人,这种无力感是说出话后不知道怎么继续。

同样精到的细节还存在于一场又一场Sandra劝说同事的戏。有人批评这些劝说戏的拍摄没有变化,但没有变化在我看来就是最好的呈现方式。有人瞒着妻子在杂货店搬货物,他能体会Sandra即将失去工作的痛苦,但他无能为力;有踢足球的硬汉上来就飙泪,只因他内心的不安和淳朴的歉疚;戏份较多的被家暴女人,她情绪与决定的转变成为一条暗线,使Sandra劝说别人的行为影响到了其他女性,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比起之前我很喜欢的《他人之子》,达内兄弟似乎越来越阳光了。但在我看来,他们的段位又一次提升了。已经无需用电影来表达自己的ego和风格,他们创造出自己的语境,用镜头捕捉他们关注的人、故事和情绪。简单至极,内功深厚。

片子的production design特别突出,歌迪亚家里面的色彩搭配特别漂亮,蓝绿(谁知道这叫什么绿?)色的洗手间墙壁、白花天蓝色的卧室壁纸,连摄影师最讨厌的白色都拍出了干净的french chic,pd方面绝对行云流水又有风情。歌迪亚那几身中产蓝领标配的衣服本身都谈不上好看,但在符合她人物特征的同时把她的脆弱美进一步放大了。歌迪亚各种panic的时刻没有像好莱坞那样简单粗暴地sweat the character(参见《蓝茉莉》里凯特布兰切特每每情绪波动总要在化妆上让她汗水连连),反而不多不少就让人物去感染观众,而不是用技术来“强化”人物。

之前很期待玛丽昂歌迪亚的演出,结果更加惊喜赞叹。她的明星特质全部消失在人物中,她就是Sandra,又脆弱又坚强,不贩卖自己的伤悲却又时刻激起别人的保护欲。

我昨晚看完这部片子,今天起床后到现在还念念不忘。恰到好处是极难的大师笔法。没有造作的人性探讨也不堆砌容易被过度解读的隐喻符号。只讲了人们在抵抗生活,一如既往。

 3 ) FIFF26丨DAY9《两天一夜》:拥有同理心的人总是活得更辛苦,但他们永远都是更高尚的

第26届法罗岛电影节第9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两天一夜》,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果树

还是怀念罗赛塔。

George

其实是一出爽剧

Pincent

相比于分析其中的政治结构、事件的流程与结果,更倾向于看到这个资本控制的体系下普通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感受,作者性体现在如何以更不露痕迹的方式让观众记住Sandra衣服的颜色、她穿的鞋,注意到她服药后的一系列被放慢的动作:手轻微颤抖、在水龙头喝水、慢慢地解开鞋子拉链、脱下鞋子...也许电影更重要的不是挫折与进展,更不是焦虑感与抑郁症“奇观化的呈现”(为了表演被看到或是什么目的),而是看看能否传达一些不太有明显痕迹的感受:比如可以稍微解脱时人物不允许自己庆祝,因为焦虑在不久后就会再次取代看似胜利的感受...

一桶猫

全片保持着悠然的节奏 再加上无配乐 只有两次车内电台传出的歌声 各方面处理简洁 每一次说服都是同样的开始 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 也引出不同的结果 玛丽昂·歌迪亚的表演非常真实地反应了社会底层人物就业遭遇困境时的绝望

Joeyside

达内的底层叙事,和肯洛奇真是好兄弟,英法工人打团结,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歌蒂娅的表演所带来的说服力,之前对她印象最深的是「玫瑰人生」里的歌手,这次饰演女工竟然毫不违和,当然故事比较陈旧。我忽然想到一点的是,如果把法国换成中国会是啥样呢?期待文牧野导演

子夜无人

对于时时刻刻都在被工作这件事困扰的人而言,看到这样的电影,就连获取到力量的同时都伴随着五味杂陈的痛苦。你活不下去我也活不下去,你惨我比你更惨,女主角整个拉票的过程就是被“一个巴掌”和“一个甜枣”反复蹂躏的轮回,好消息和坏消息接踵而至,而她除了要以一己之力维系本就脆弱的工人同盟,还要与自己的精神困境做斗争,无法想象怎么能写出这么丰富的剧本。连一贯温柔的达内这次都在结尾释放了宿命式的残酷交换条件,每个人都不容易,可究竟是我更不容易还是你更不容易,总得有人来做这张选择题。而我最欣赏达内电影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从来不会去玩弄自以为很酷其实又蠢又毒的人性厚黑学,女主角始终如一的坦荡牢牢坚守住了底线,拥有同理心的人总是活得更辛苦,但他们永远都是更高尚的。

Run Erika Run

工整流畅的故事片,一个半小时看下来很轻松。通过一个简单的拉票的故事,全方位展现了工人阶级群体的家庭关系和生活状态,导演很自然地将人物的矛盾和前史融入对话中,叙事效率极高。一方面讲述了职场中的电车困境问题,人们在1000欧元的奖金和留下工友之间如何考虑如何抉择,人性能否经得住金钱的考验;另一方面女主刚走出抑郁症的阴霾,为了一份工作四处奔波游说,看尽人间百态,她的态度从逃避到窘迫到坦然面对,到最后能不能保住这份工作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逆流而上主动出击的过程中,她也获得了重新开始的勇气。

约克纳帕塔法

在错落有致的重复中,工薪阶层的苦楚蔓生出来。

#FIFF26#第9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21世纪职场版《十二怒汉》

作者:彼得·布拉德肖 发表日期:2014年8月21日 译者:维吉留斯 评分:★★★★★(五星为满分)

在这部令人心碎的电影中,达内兄弟可能已经超越了自己;它被设定为一部典型的工作生活剧情片,一部典型的职业工会剧情片——尽管在这部剧情片中,工会因其缺席而引人注目。玛丽昂·歌迪亚微妙而出色的表演撑起了一切;她是达内兄弟选择的第一位一线明星,但却从不像一个被贬低到严峻的社会现实主义环境中的外国名人。歌迪亚看起来很真实,听起来也很真实。这位极其聪明的表演者已经找到了与题材的完全真实的关系。这是部激情澎湃、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电影——21世纪职场版《十二怒汉》。

歌迪亚饰演桑德拉,一位有孩子的已婚妇女,在精神崩溃后回到一家太阳能电池板工厂工作,却发现由于官僚的极度懦弱,管理层实际上让她成为了牺牲品。她是提供给其他员工的《苏菲无抉择》(注:原名为《苏菲的抉择》)的主角。

在她离开期间,他们意识到没有她也能完成工作,所以现在他们提议解雇桑德拉,让其他人都更努力工作,每人有一次1000欧元的奖金作为甜头——用工资降低后的储蓄金来支付。绝望的桑德拉迫使奸诈的员工代表让-马克进行投票。他们是想要他们的奖金,还是拯救他们的朋友和同事桑德拉?投票在周一早上进行,所以桑德拉必须在周末四处奔波,挨家挨户地拉票。她必须忍受乞求同事让她回去工作的痛苦折磨,这些人迫切需要这笔“奖金”来维持生计。如果桑德拉能从16票中获得9票,她就能摆脱困境——也就是说,她又回到了最初导致这场噩梦的、引起分歧的、令人疏远的工作岗位。除了绝望,她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她的朋友和邻居。随着焦虑的增加,她的抑郁症也变得严重:过度换气、喉咙收缩以及令人担忧的阿普唑仑(注:治疗抑郁症的药)上瘾。这比她的工作更危险。

其重要性都在其片名《周末》(注:即《两天一夜》)之中。这是每个人宝贵的休息时间,这是他们花时间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或装修家的时间,或处理必要家务的时间,或指导少年足球队的时间。这就是他们在一周的其他时间里工作的原因;这是他们的生活。而桑德拉正在闯入他们的生活——正如她意识到的那样,这让她的肠道绞痛不已。她拜访的每个家庭都很难过和不安。她请求他们同情她,他们也请求她同情他们,这种阴险的选择导致了分歧和沮丧。一位同事在纯粹的自责中泪流满面,说他没有早点站出来支持她;其他人则不高兴,模棱两可。桑德拉常常会失败,留下争吵或婚姻破裂,或一场互殴。然而,她必须这样做才能够生存:她必须坚持下去,以建立一个共识,推动舆论越过临界点。她必须失去的是尊严和冷静——这正是工作应该保护的东西。

达内兄弟拍了一部精彩的社会现实主义剧情片,具有真实的叙事张力,这在他们的作品中是新颖的。这让人想起肯·洛奇的《面包与玫瑰》,在那部电影中艾德里安·布洛迪饰演一位工会运动者,他四处拜访大楼,劝说惊恐的清洁工加入工会:他(至少一开始)是个令人深感不安的存在。至于这家太阳能电池板公司,它似乎有个工会,因为已经强制进行了投票,所以管理层会遵守,但这是一个管理和规范他们上级的决定的工会,他们当然没有强大或团结到足以断然拒绝阴险的奖金/桑德拉抉择。但团结是电影的主题:事实上是工会。这就是桑德拉在她崩溃的情感状态中,试图通过民主选举中的多数票来实现的目标。

这是歌迪亚的又一次伟大表演。她克制且庄严,她似乎和她饰演伊迪丝·琵雅芙(注:《玫瑰人生》)时一样渺小而脆弱;然而,即使在最绝望的情况下,她也散发出决心和力量。歌迪亚再次展示了她是一个多么出色的技术型演员:她脸上的每个细微差别和细节都清晰可见。她令人信服且感动,这部电影也是如此。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电影的审慎魅力

 5 ) 达内的失败与伟大

相比此前无可比拟的骄人成绩(两次金棕榈,一次评委会大奖,一次最佳剧本,一次影帝,一次影后),达内兄弟今年的戛纳之行,意外地以颗粒无收而告终。《两天一夜》为何遭遇滑铁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不妨从一般意义上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对其作品做个简单的回顾和梳理。形式上,最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达内标签,大概就是手持摄影和配乐了,而内容也即剧本创作这一块,根据他们电影的风格特点,姑且将其分为主题和结尾。

摄影
兄弟俩是拍纪录片出身,对真实客观的苛求想而易见,摄影选择手持更可谓顺理成章。及至拍故事长片,这一得心应手的技术得以延续,其特点主要有二:一是跟拍和摇晃,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罗尔娜”和“罗塞塔”的背影都曾让人印象深刻,奥利弗·古尔迈更是被网友戏称为“后脑勺影帝”。至于晃动,在《罗塞塔》《他人之子》两部影片里,运动镜头产生的眩晕感绝对和杜可风的摄影有得一拼,观者要是处于微醺的状态,怕是可以直接给晃吐。第二则是大量的特写和近景,因为画面逼仄带来的幽闭恐惧感,则可以和阿布戴·柯西胥作个比较(简单点说,柯西胥的色调似乎要偏暖一些)。但结合剧情,在表达生存状态的未知性,不安定性和展现人物心理的矛盾纠结上,强烈的晃动和压迫式逼视镜头无疑发挥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作用。和娄烨比较,二者的区别则主要体现在镜头长度和情绪酝酿上,达内的手持要更加简短干脆,或者说,他们喜欢直接用镜头去参与叙事,而娄烨,却更愿意固执地分出部分来抒情。此外,现阶段值得一提的手提摄影导演还有安德里亚·阿诺德和卡林·皮特·内策尔,整体而言此二人都应该划到达内一脉,安德里亚·阿诺德甚至有青出于蓝的迹象,《呼啸山庄》是个人看过最好的手持作品,而去年斩获金熊的《孩童姿势》,则更像是内策尔向达内兄弟的致敬之作。

配乐
一句话概括他们电影配乐的特点,那就是几乎没有配乐。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人们也就更热衷于拿它来说事,比如在《一诺千金》《罗塞塔》《他人之子》里,不用配乐约摸等同于抛弃修饰,还原现场,这种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无疑极好地契合了影片尖锐沉重的主题和冷静客观的姿态。而用到了配乐的两部影片,一是在《罗尔娜的沉默》的后段,突然飘出了《贝多芬C小调第32号钢琴奏鸣曲》,另一部则是四次用了简短配乐的《单车少年》。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呢?据导演的采访交待,并没有过多考虑用或不用的特别之处,觉得那个地方应该用,所以就用了。(大意如此)最新这部作品里,达内兄弟在自然声效之外,还利用车载音乐让观众听到了两首歌,《La nuit n'en finit plus》是一首听起来悲伤的歌,彼时Sandra的走访求助之路并不顺利,处境可谓喜忧参半,她要求丈夫把关掉的音乐重新打开,更甚至,还用一种哭着笑的表情跟着哼唱。而第二首摇滚乐较之前一首要更激昂振奋,跟唱人数也由二人增到三位,导演用递进比较的方式将这两首歌曲点缀其中,其用意不言而喻。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妙用有源音乐的技术未必就扯得上突破创新,因为此手法先前早有预演,它和《孩子》里放车载CD《蓝色多瑙河》其实如出一辙。

主题
达内兄弟向来关注比利时底层人民的生活,其电影主角也总离不开那些身处社会边缘的年轻人(移民者、失业者、寄居在收容所里的人),“良知的觉醒”差不多算是他们作品的母题,其拿手好戏是拿个人良知去和残酷现实作一碰撞式较量,以达到用一丝熠熠生辉的人性之光来照亮这个冷漠现实世界的目的:《一诺千金》里少年伊戈为了照料租住在自己家里的劳工妻儿,不惜选择与父亲为敌;《罗尔娜的沉默》里的罗尔娜则因为良心上的不安,执拗地选择了一条与预期南辕北辙的路逆风飞翔;《罗塞塔》里的罗塞塔最终走投无路,其原因既有生活上的困境(一再失业),也有精神上的压力(愧对朋友),而唯一的朋友却在关键时刻以德报怨,来到她的家门前;《孩子》里的布鲁诺为自己的铤而走险付出了锒铛入狱的代价,但最后时刻的天性未泯,也是他重新赢得女友的关键;《他人之子》仅用一个形式上的假象,就将一场貌似无法收场的复仇心路历程倾刻化为无形;《单车少年》里澄澈纯净的少年心思,更是反衬出成人世界的庸俗和滑稽。从这个角度考量《两天一夜》,Sandra求助同事的同时,其实也是一次直指对方良心的拷问,更是一场回照自身内心的修炼,可惜,因为单调重复的造访过程,影片在故事的饱满度上,无法做到繁复丰饶,这也是《两天一夜》较之此前作品的一大不足。

结尾
相比于当今影坛愈演愈烈的裹脚布式“史诗情怀”,达内兄弟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这大概也是戛纳对其看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朴素自然的艺术追求之外,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他们剧本的转折。每每剧中人物做出决定的关键时刻,达内兄弟的惯用手法是从不闪回,也不铺垫,不同于一般影像酝酿前因后果的常用之规(其实当然又有,只是已早早溶入到细节当中),他们更着力于当下瞬间的把握和呈现。所以这样的决定往往既突兀,又惊艳,个人眼中,这才是达内兄弟区别于一般导演的根本所在。而这样的转折,在电影的结尾处出现居多,这也导致他们的作品总是渐入佳境,总是手起刀落,总是戛然而止,总有一个好结尾。比如《他人之子》和《罗尔娜的沉默》的结尾,轻盈如一道闪电,却足以划破长空,体现了极具智慧的巧劲,又兼有文学性。反观《两天一夜》,Sandra自杀那场戏差不多算是整部电影里面最具戏剧性的转折,在做决定之前,有她在车上和一对儿女打电话的一幕,整个过程玛丽昂脸上的表情不悲不喜,接下来镜头一转,Sandra细心地帮两个孩子把床铺铺好,然后下楼跟丈夫说出去买他们明天野餐要吃的三明治,再下来,是一个追随镜头,拍她从远处走向镜头近处,然后继续走向另一端的远处商店。很难想像,在这一过程中,她其实已经做好了自杀的决定。而此后,同事及时登门造访带来的喜讯,将其夹在了绝望与希望的两难境地,但影片没有就此停留于这个类似《罗塞塔》的发挥点上,而继续前行的结果,再如何呈现光明与黑暗的对立,终是没有超过这一幕,这也使得影片的格调和意义,模糊定格在了“心若在,梦就在,大不了从头再来”的励志上,不能不说是又一大遗憾。

 6 ) 目击你完成的这一仗

看的达内兄弟的第三部电影。 第一次听到“达内兄弟”这个名字是从百老汇的电影展。后来从成名作《罗赛塔》看到最新的作品《托里和洛奇塔》再到这部。达内兄弟每次都用简洁清晰的底层人物的故事打动我。

最开始把我拉近跟这部电影的距离是女主不自觉地哭泣,并不停告诉自己不能哭,这是一个精神状态需要以药物作为支撑的人会有的状态。女主有丈夫,他在餐厅工作,顾家,不停地鼓舞女主为自己不被解雇而斗争,告诉她一家人不能再回到廉租房里生活。女主有一个女儿和儿子,即使自己如此状态,影片开头还是记得给孩子们做馅饼。

影片在女主挨个跟工友的对话和最后揭示出:因为女主的精神病症(影片没有告知是什么原因导致)病假期间,老板发现自己雇佣16个人也可以完成工作,女主就成了那个多余的人,但可以通过投票决定女主去留,同时以1000欧元奖金作为筹码,让女主留下意味着失去奖金。女主在好友和丈夫的鼓舞下,一个一个去找工友拉票,大多数人都是“我知道你很难,我也难”,“我也很想帮你但我也很需要奖金”。女主在这期间经历一次次的崩溃,直到还剩最后三个人的时候,她吞下了一整盒的抗抑郁药物,而一个同事给她带来好消息,愿意支持她,同时打算跟自己不愿放弃奖金的丈夫离婚。女主在医院里抱住丈夫,喝了些汤,决定去找那最后三个人。

结局是女主失去了工作,但她得到了十六票中的八票,当初允诺投给她的人都做到了,同时拒绝了老板的提议——解雇一个只签了定期合同的工友。女主微笑着走出老板的办公室,在路上对电话里的丈夫说:“我会立刻找工作的,我们打了漂亮的一仗”。随着女主越走越远,影片结束。

达内兄弟简洁到甚至没有片尾曲。我一次次地跟着女主的视角,马不停蹄来到一个个工友面前,中间需要克服抑郁带来的精神和生理痛苦,跟丈夫关于sex life,说他不爱自己只是可怜自己的讨论,都显示出人物的困境和绝望,但她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战斗。

资本家的恐吓,让女主觉得自己再也回不到抑郁之前的工作状态,丈夫告诉她她一定能做到。

她觉得自己出现在工友面前让对方放弃奖金是不对的,她因此而羞耻。她不想要曾经在一个车间工作的人来同情可怜她,她每一次都尽可能地体面地问候和告别,告诉对方自己理解他们做出的决定。

看的时候再次想起之前看泰国洞穴救援时的感受,人类最美好的品德是利他,人类会因为体会到他人的苦难而落泪,而包容,做出利他的行为,这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固然女主的工友各有各的困难,但显然这其中更弱势的人是女主,抑郁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困难,雇主对病假之后的女主的歧视。

细想一下如果工友们团结一致对抗老板,哪怕多投一票,女主不用离开,也不会有其他人被辞退,但是资本家早已设下奖金的筹码,人性中的利益至上面对真善美,看似脆弱,但让女主获得了生活的勇气,抗争的勇气,不违背自己信奉的真善美的勇气。

电影让我再次感叹达内兄弟突出的、难以忘怀的特点:简洁、克制但完整的故事,对底层人民处境的细腻刻画,对个体和周遭的刻画。

我像一个目击者,跟着女主两天一夜(电影名字的来历),看她艰难完成这一仗,看她作为一个雇员、工人、母亲、妻子、抑郁症患者、底层人民的抗争。

电影和故事带给我一些面对自己生活的勇气,这是一种莫大的bonus

这个故事如果发生在中国,会是怎样?

(题目灵感来自万青)

 短评

坚强女性系列。没有哭诉没有乞怜没有悲情,只有一遍遍复述请别开除我的理由,却看得人内心惨然,我们的社会对女性真的很残忍。可惜结尾光明得不象达内兄弟了...

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时间空间台词都简洁到极致。曾患抑郁症的女主痊愈后又面对失去工作的打击,从绝望到重拾信心,期间哆哆嗦嗦跌跌撞撞,Marion Cotillard驼背气紧一字两颤,演绎得非常到位。这不是一曲怨妇的颂歌,而是一个人如何爬出泥潭的过程。极具力量的作品。

7分钟前
  • 龟去来西
  • 力荐

出乎意料地喜欢,可能跟身边好友@禅婵 还有我自己最近的某些经历非常类似。走出抑郁需要:把自己想对谁说的话给说出来,把自己应该做的决定做出来。

11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达内的故事主人公从社会最底层逐渐变为蓝领中产阶级,于是他们的困境更变得令人感同身受:失业、房贷、家庭,甚至抑郁症。有时候一个人眼前的选择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多,只有挣扎过才会自己看到光——还好,近两部都有很暖心的角色。歌迪亚真是太棒了,她鼓起勇气说出的话,声音都在颤抖

1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达内兄弟不会让你失望,他们总能在最大程度还原生活本身同时提炼出了故事本身的吸引力,关键是你需要看得够仔细,每一个细节都不是无用的.

16分钟前
  • 文西
  • 推荐

讲女工怎样在一次次重复的拒绝里厚脸皮活下去。手法还是剔除一切,不过尾部也加入一些戏剧性。法国梅婷演的不错,总体算正常发挥吧,无惊喜

1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达内兄弟,你们太棒了。你们把对人的关系的所有见识和理解不动声色地融入其中,从一开始设定了一个目的,于是让人在失望和欢欣之中一次又一次体会到生存的艰难和意义;但令人震惊的是,它最后竟然超越了自身。罗塞塔还是那个罗塞塔;罗塞塔已不再是那个罗塞塔。

19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看似小题大做的出发点却不动声色带出社会中各种人生存的酸甜苦辣,剧力表达和主角演技都很惊人,感觉就像2014的《一次别离》。

21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感觉达内兄弟有望提名奥斯卡了,不仅仅是影后马良的关系,但她的表演确实会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很少会真心佩服什么人的表演。蓝领阶层的生活很容易引发共鸣,虽然是部独立电影,却有着钻石切工版精准的剧本,戏剧张力更多的也是来自演员的表演,达内兄弟这次虽没有惊喜,但足够优秀。★★★★

2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同志们,这才是锥体式漩涡结构啊!离开少年故事,达内兄弟继续朴实无法地展现众生相。看似平面,实则暗涌无数。纵然少了那么点刺辣心动,但这个卷筒冰淇淋做得真好。电影结束,叫人感觉如沐冬日阳光。

28分钟前
  • 仁直
  • 推荐

摄影机记录下了马良每一个表情细节。达内兄弟又给了一个让女演员发光发热的角色,可惜马良已不需要证明,如果是别的女演员估计又要风光无限了吧。每个人都有生活的困境,不要放弃,去战斗吧。

31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这个蓝领阶层的民主故事,比《12怒汉》更适合搬到中国来改编,奖金1000元人民币就成,肯定是16个人投票,结果1:15,根本弄不清楚哪些人玩了你。

32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达内兄弟还俗.....如果不是法国梅婷的表演,这个女主应该会被我嫌弃死....

33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镜头对准蓝领让人难以用对与错去衡量工人的选择,生活并不该世态炎凉,但为了生计却不得不做一些抉择,好在电影还有它暖人暖心的地方,最后玛丽昂·歌迪亚打着电话走出工厂那一幕简直大爱:失去工作,得到希望。我就觉得歌迪亚还是适合演这朴实的角色才能衬托出她的演技和她的美。年度十佳候选。

37分钟前
  • Ron Chan
  • 力荐

比以往的有故事性,马大姐演得真好。

39分钟前
  • É
  • 推荐

1.年轻人,请珍惜你现在的工作,要知道有人那么努力的去争取一份工作,要知道有那么多人为了一份奖金放弃了自己的人情味;2.女主表现一般,最后的转变还是给了我一丝的突兀感,严格来说就是剧情稍薄弱,没办法给片中的人物更具立体感;3.“换位思考”就是一个自私、虚伪的坑。

4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意外的好看!越来越不露痕迹的手持,越来越赏心悦目的光线和构图,越来越得心应手的长镜,对表情的捕捉,对真实细节的着墨,对戏剧性情节的掌控;观之如置身生活流,工友的不同反应体现编剧高超,在貌似重复单调的场景里暗暗推进女主变化,并带至周围,完成叙事的同时达到情感交融。

4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导演只是平淡地展示了一个无解的困境,有些地方简直美好得有些诡异。看的时候一直在想这个故事的天朝版会是什么模样。或许更多申诉、苦情、怨气甚至仇恨;或许有更丰富的嘴脸和人性样本;或许会发展成一场狗血淋淋的悲剧,更或许压根什么都不会发生,因为主人公已顺从认命,觉得任何努力抗争都属徒劳。

48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1. 真实、现实、与时代紧密相关——虎头;2. 毫不做作的精彩表演;3. 人物多却不杂乱,立场和个性的涵盖面深度广度兼具;4. 出场顺序和情景的细节安排自然而精心,可反复咀嚼;5. 结尾尽管有所折中,但人物的个性发展反而在折中里脱颖而出——豹尾。

49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由于见不惯一切怨妇,我实在想把歌迪亚这个法国梅婷,从银幕中拖出来揍。从另一方面却证明着她的表演出色,以及达内兄弟掌控这种题材的高超技巧。但没辙,戛纳期间,以个体第一感官为准。

54分钟前
  • seamouse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