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欧美剧美国2012

主演:约翰尼·李·米勒,刘玉玲,艾丹·奎因,乔恩·迈克尔·希尔,娜塔莉·多默尔

导演:迈克尔·科斯塔

 剧照

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剧照 NO.1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剧照 NO.2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剧照 NO.3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剧照 NO.4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剧照 NO.5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剧照 NO.6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剧照 NO.13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剧照 NO.14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剧照 NO.15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剧照 NO.16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剧照 NO.17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剧照 NO.18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剧照 NO.19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7 00:40

详细剧情

  《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由CBS出品,根据《福尔摩斯》系列改编,地点从19世纪大英帝国国势鼎盛的时期搬到了21世纪繁华热闹的美国纽约。 故事里的Sherlock Holmes(约翰尼·李·米勒 Jonny Lee Miller 饰)曾是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的顾问,因毒瘾问题被送到纽约康复中心进行强制戒毒。结束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后在布鲁克林安顿下来。他的父亲雇佣了因医疗事故放弃职业的琼恩·华生医生Joan Watson(刘玉玲 Lucy Liu 饰),来防止儿子复发。纽约警署巡官Gregson(艾丹·奎因 Aidan Quinn 饰)曾与Holmes一起工作过,对他的能力印象深刻。当知道Holmes来美国后邀请他担任纽约警署的刑事案件顾问。Watson因见识了他的办案能力对他刮目相看,两人决定合作干一番事业……

 长篇影评

 1 ) 美版福尔摩斯的粉丝们实在太过分了

大家不要被首页一些评论欺骗了!!!那些叫嚣着“男扮女算什么福尔摩斯”、“不伦不类好意思打着福尔摩斯的旗号”以及“跟BBC学真不要脸”,还有“模仿痕迹太重,角色相当OOC”的这些家伙,他们的真实身份其实是美版福尔摩斯的支持者!他们是故意说出这些脑残的话来黑BBC版的!

你看啊,任何一个罪案剧,你都可以给他扣上“剧情太弱、案子不够精彩”的帽子;而任何一个改编自名著的影视剧,你都可以随便说它“角色性格扭曲”、“完全体现不了原作风采”;而任何一个演员,考虑到受众群问题,都可以被骂“演技平平”、“找不到感觉”。其实,只要一部剧是美剧,你大可以说它“制作没有英剧精良”、“被BBC甩了老远”、“品味庸俗的人才看美剧”
——因为这是【哔——】一贯的做法,所以被恶劣的美版粉丝揪住了小辫子,在Elementary的首页故意刷差评,造成一种“BBC粉皆脑残”的错觉,因此会有更多的人因为内心愤懑而刷五星。

实在是太过分了!!!!!!!

看美剧的果然都品味庸俗!!!!!!!!

那么LZ是怎么发现这个诡计的呢!因为他们黑的太低端了啊!
你看啊,大多数人都是一上来就表达身份,说“我是BBC铁杆粉”,接着下面开始老一套,也就是Haters一贯的言论,反正说的不清不楚你也找不到点反驳。

确实啊,他们说剧情太弱,你想反驳,但发现这个剧情确实不如摩登家庭广告狂人大西洋帝国(此处省略所有有线台出品)。他们说演员演技平平,刘玉玲是个面瘫,你想反驳,但发现两个主演确实拿不到艾美奖。他们说BGM不够好,你想反驳,但发现这个BGM确实不如Hans Zimmer等人做的牛。他们说角色性格偏离原著十万八千里,你想反驳,但发现除了ITV84版没人说它OOC,其他改编版本都被说OOC了。
最后他们说这个剧从头到尾都在模仿BBC,你想反驳,但发现卧槽,一个前一个后,当然是模仿的!就如同日后正义联萌一定得模仿复仇者联盟一样!就如同英版泰坦尼克号一定是在模仿美版泰坦尼克号一样!【快闭嘴露馅了!

总之,不清不楚地一通黑之后,再扯些版权啊国民CP啊这种只有【哔——】会关注的东西,更让看客们坚定了“BBC粉皆脑残”的观点,于是看客们纷纷刷五星以表抗议。

不过你别说,这些人做的还满成功的。LZ就上当了。劝其他人不要上当,动动你的脑子,甄别谁才是真.Hater!


ps.去去去,LZ才不爱吃鱼呢

 2 ) 渐入佳境了

当第四集结尾开始玩哲理了。不愧叫做《基本演绎法》;越看下去,越觉得编剧蛮有才。

I would say, he finds your analytical skills intimidating.

It has its costs. Learning to see the puzzle in everything. They're everywhere. Once you start looking,it's impossible to stop. It just so happens that people and all the deceits and delusions that inform everything they do, tend to be the most fascinating puzzles of all.

Of course,they don't alsways appreciate being seen as such.

"Seems like a lonely way to live."

"As I said,it has its costs."

说这番话的时候,福的桌面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手铐,他正试着一个个挑战(解开)。手铐可以是一个譬喻,就是他所说的“有趣的迷局”,有人以解迷为乐,并且擅长这个。但他人不喜欢被看穿到一丝不剩,那感觉很“intimidating”。所以看穿一切的人代价是孤独。

最擅长玩原著重现的是英国人,BBC搞过《莎士比亚重现》,《夏洛克》亦可视为一种《福尔摩斯重现》,绝妙的台词,无数典故的巧妙嵌入,英国人会巧妙的借用“fall”的双重含义,他们甚至真地跑到沼泽地搞了一条猎犬出来。还有表现人物之间关系的各种幽默、讽刺和人情味;英国人玩的那么潮又那么优雅。

美国人没必要在英国佬最擅长的方向去比拼,另辟蹊径才是聪明。所以一切都很现代,每个高智商犯罪的case,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还有经典的演绎法,在现代智能条件下,究竟应该发展到什么样子,任何科学都要进阶不是吗?只不过,一切都在理智的分析下,就像从高空俯瞰自己生存的城市,那么的冷冰冰,那么有现实的骨感。

相比美版每一集的罪犯目的都是金钱;那么英版的罪犯们简直是艺术家。美版的福尔摩斯都不得不接受现实社会的生存规则,他一开始接受华生是因为老爸让他去睡大街的威胁;第三集中他为不让华生爆出自己有吸毒史而威胁会控告她(这一点英国版中能想象吗?卷福不可能说出这种话,虽然他整蛊过华生很多次。)第四集中他努力花银行家的钱,声称是“财富再分配”(很熟悉的调子吧)。英版的福,哦,人家是一位绅士;莫里亚蒂更像一位以burning为目的的朋克;艾琳能算做罪犯吗,一个游走于正邪的绝版尤物。

但美版的福和罪犯更接近真实的现代人;福有点内心小创伤,和太过聪明人的小孤独,所以他小小的不良嗜好算是普通的现代病吧。至于罪犯们,真都是冷酷精明的计算者。利益至上,更加算是现代人的通病吧!美版的凶手们不会去激情犯罪啥的,那太stupid太不经济学了;他们也绝不会为了啥宏伟的目的,他们不会感情用事,他们甚至从不犯错,他们一开始预想到警察的反应、行为程序和可能的调查手段。所以他们能让人眼前一亮不会是因为“好有范儿”,而是“太聪明了”“太会掩藏自己了”等等。

所以注定了美版无法在人物魅力上胜过英版,但美版依然很精采,让人担心的反而是它集数太多,希望后续能够保持水准。

 3 ) 我喜欢

只说剧,与BBC版与原著无关。


莫里亚蒂出现一半的那一集,黑背心的男人进了他们房子。心跳很快,想不过是贴一张纸条警告而已,他们都不在家。可还是非常紧张,好像是自己家。
好像大房子是绝对安全绝对是用来思考用来推理用来调情用来睡觉的二十分钟场景,尸体和血,总不会突然在那里出现。只要是被入侵些许,就好像是自己家里安全感缺失的恐惧。
戒毒陪护在天朝好新鲜,和一个神奇男子同居一室恪守底线不滚床单却能够时刻出现身边,聆听,帮助,理解。真的是----太---难---得--了---。



我喜欢边谈感情边谈案件。
我喜欢每集都那么好听的片尾曲。
我喜欢Bell善良柔软的某一瞬。
我喜欢细黑框眼镜的captain。
我喜欢不拖泥带水的四十分钟一场戏。
我喜欢Liu不重样的秋装在纽约。
我喜欢米勒黑外套里面扣得整洁的各种格衫。
我喜欢米勒红格子皱巴巴围巾。
我喜欢Liu把头发束起很御姐。
我喜欢她说right now 他就出现。
我喜欢打斗的伤痕不会弄死谁只会有永远治得好挺得过的医院。
我喜欢米勒从Liu柜子里拿衣服帮她搭好的自然不做作。
我喜欢她用这样那样的医学知识冷静地插话。
我喜欢一个男人记得你的生理期。
我喜欢还你牙刷给你用礼品纸扎起的锅铲。
我喜欢两个傲娇轻轻缓缓却藏小欣喜隐不住唇角上翘的好看画面。
我喜欢每次LIU在警局讲话时所有人安静的尊重。
我喜欢米勒极快的语速却不会把你绕晕的逻辑。
我喜欢莫里亚蒂的前哨是我厂的粉。
我喜欢一转身你已在我身后笑。
我喜欢虽然你有全世界最重量级的脑子但仍然可以递上米色外套。
我喜欢她说我相信他。
我喜欢陶瓷头像那个梗:you alread know i favor u,right?
                                     然后E15 consider us touched.
                                     然后米勒默默克制说毒品面前的抵制的经历。
                                    然后用如此委婉的方式说自己想去互助会讲这个。
                                   然后我看见Liu眼睛里微小亮光。
我喜欢争论完以后她买两杯咖啡在审讯室门口耐心等。
我喜欢你们专注时刻没有废话。
我喜欢他说 I’d ask you to consider a proposal.
                   Stay on permanently.
                   Not as my sober companion, but as my companion.
                   See, this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 and I encourage you to discuss it with others.
                   Explain what you have been to me…
                   And what I believe you can be to me. Hm? Partner…
                   I am better with you, Watson.
                   I’m sharper, I’m more focused.
                   Difficult to say why, exactly.
                   Perhaps, in time, I’ll solve that, as well.




Stay on permanently.
Not as my sober companion, but as my companion.
这大概算是傲娇们最大限度的表白了吧。




Consider us touched.
Deeply touched.








【另:猜火车里米勒真是嫩啊!!模特老婆好美啊!!金球奖LIU辫子好萌啊!!!】

【又另:对曾经看了一礼拜英语课的BBC sherlockS1厚厚的剧本直至抄写默记的人来说,二者我都喜欢。计较什么啊真是的。】

 I am better with you,ELEMENTARY.

 4 ) 当我们在看福尔摩斯时,我们到底在看什么

08/12/2012,做点增补的小说明:
这篇文章是一篇剧评,不是一篇推理小说史的论文。虽然里面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推理小说的观点,但它只是作者推理小说观的一部分,有一些看法因为和Elementary及福尔摩斯没有关系,作者就没有仔细叙述。作者的推理小说观可能有些奇怪,以坂口安吾的观点为基础,在上面又私搭乱建了很多内容,如果真要说的话估计得写个硕士论文,可惜作者读的是语言学而不是文学,嘤嘤嘤。
虽然是个英语推理小说翻译,但作者对欧美系没有对日系那么有爱,奎因和克里斯蒂了解得都很有限,在这点上作者表示深深的忏悔。所以再问作者“能不能多举点欧美的例子”的读者们,你们估计要失望了。
最后,作者是福尔摩斯真心粉,谁黑福尔摩斯跟谁急的那种粉,就算认为福尔摩斯不是完全的“推理小说”,作者也爱它,爱得毫无保留,穷自己三代都继续爱。不过作者从来没有对任何非常规trick[包括但不限于叙述性诡计]抱有任何偏见——对一个读梅菲斯特获奖作品的人说“你对诡计特征有偏见”,你们考虑过梅菲斯特奖的感受吗!

以下文字吐槽有,掉书袋有,优越感有[当然,和BBC没有太大关系],瞎眼慎入。
是谁说这是一场战争?连BBC粉和CBS粉+BBC黑之间的互掐都不算,因为啊,好多人连靶子都不知道树在哪里。

米泽穗信在他的日常推理代表作古典部系列的第二卷《愚者的片尾》里是这么说的——
『斜视着这些东西,伊原显得非常冷淡:
“她打算要从福尔摩斯里学习推理?”
听了这个问题,羽场答道:
“没错,所以才说她是门外汉啊。”』
而这句话,即使是书中作为伪·福尔摩斯迷身份出现的福部里志,似乎也没有加以反驳——或者说是根本没办法反驳。
因为福尔摩斯本身,并不是完全的推理小说。

诚然,歇洛克·福尔摩斯自己是有自己的一套理念,演绎法这个名字流传到现在也不是吃白饭的;但是不得不说,原著福尔摩斯系列里的推理情节,实在是弱气了一点。把福尔摩斯和华生与所谓“日本的福尔摩斯和华生”——也就是御手洗洁和石冈和己相比,后者的推理简直就是天花乱坠,不管是三大经典卷还是后来的神棍新御手洗四卷,每一个长篇都是一个从开头到结尾摆出全部线索以供读者参考的故事,最后有理有据毫无疑问地揭开真相,哪怕有多么坑爹,它也是有着完整回路支撑的故事,宛如一发寄给读者的推理挑战状。
而前者呢?更像是一系列线索跳跃因此人物更显得立体的时代性侦探小说。想想那些经典的细部推理,初见时猜测华生的背景,怀表推理,兄弟二人在第欧根尼俱乐部门口观察路人,《跳舞小人》前关于打台球和投资的对话,每一次的套路反而是先真相后线索。这种倒叙逆推的方式对华生这个记叙角色来说再合适不过,但是对于推理——让读者参与推理而不是读者干看着福尔摩斯一个人推理——来说,几乎毫无用处。
即使是自称受到福尔摩斯影响而写出史迈利三部曲的约翰·勒卡雷,在给注释版福尔摩斯全集作序的时候,也丝毫没有提到“推理”一词。相反,他的重点完全放在了人物的设计和人性的描述上。勒卡雷盛赞柯南道尔对于福尔摩斯小说中的人物安排,把读者放在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的智力水平上[注意!勒卡雷自己认为,读者的水平应该是比华生强一点的,所以埋怨华生太呆的人请出门右转去圆场算账],以及对善和恶不加标签的描写。而推理这件事,似乎早就被甩到了九霄云外。
也难怪,适合从福尔摩斯那里学习的,更多是一个智慧人物的塑造方式;而想从他那里学习推理,肯定是要被尖牙利嘴的伊原摩耶花妹子质疑一番的。
所以,每次当有关福尔摩斯的剧作上演的时候,我从来不把希望寄托在推理身上。福尔摩斯本身是个聪明的人,福尔摩斯和华生是一对好搭档,这是我更加关注的问题。搭档,意味着火花,意味着配合。至于推理,更多时候已经退位成烘托人物形象而存在的一些背景因素了。

那么就来说搭档和火花的问题。
继续说回自称按照福尔摩斯和华生模式创造了史迈利和吉勒姆二位的勒卡雷老爷爷身上。如果说锅匠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一例,那么福尔摩斯激发的搭档配对真的是太多了,“日本版福尔摩斯”的御手洗洁和石冈和己并不用说,摇摆在福尔摩斯和安倍晴明之间的汤川学和草薙俊平也不用说,元小说一派的名侦探天下一大五郎和大河原番三也不用说,作家直接借鉴作家的火村英生和有栖川有栖更是明显,甚至之前提到的古典部折木奉太郎和福部里志据说也是按照福尔摩斯和华生的模式设计的。至于欧美系,我小说看得不多,但是电视剧多少看一点,豪斯和威尔逊两位大叔难道不是明显地在向福尔摩斯系列致敬吗?男女搭配也不是没有,犀川创平和西之园萌绘多多少少能看出点影子;性别转换也不是没有,虽然《侦探歌剧·少女福尔摩斯》这个动画实在是太不著名了,但是再怎么不著名,也不能说它不存在吧。
都有了这么多衍生版本了,再多改编几个出来,应该也不是什么问题吧——我每次数到这里,都会这么想,偷偷地想,光明正大地想。
这么多搭档我还没数全,有男的女的,有老的年轻的,职业性格不一,看起来似乎很复杂。但如果给这些搭档们找一个共性,其实也很简单:有火花。火花是双人合作推理里最重要的东西没有之一,谁愿意跟木头似的搭档打交道。御手洗和石冈都要被女角们认为是基佬了,火村和有栖川基本上就是熟年夫妇模式大开,连房子和小薇在最后一集里都私奔浪迹天涯了,没火花的话,这些情形哪一个会存在?
而原著里的火花,也明显而耀眼。“方便则来,不便亦来”,“你体重增加了七磅半”,“要是没有我自己的包斯威尔,我将不知所措”,“要是你不让我和你一同去冒这个险,我就要到警察局去告发你”,“要是你伤害了华生,你不用打算活着离开这间屋子”……我就凭印象举了几个,当然还有更多的话,不断从印象里翻滚出来。没有火花,我们看福尔摩斯,又是看什么呢?

最后说说改编。
推理小说改编影视动画,我看得不多也不少,分数给得有高也有低。我见过实打实按照原著的改编,比如《冰果》[原案是米泽穗信的古典部系列]和《魍魉之匣》[原案是京极夏彦的同名小说];也见过彻彻底底的粉碎性改编,比如《Un-Go》[原案是坂口安吾的《明治开化安吾捕物帖》];性转什么的不是没有,比如《神探伽利略》[原案是东野圭吾的伽利略系列];增添角色的也不算少见,比如《名侦探的规则》[原案是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但是重点在于,什么是改编,什么是好的改编。
人在国外,手头没有现代汉语词典,只能拿汉典网站凑个数——“改编”的定义,似乎是这个样子:“对原作品进行的重新编写。前后作品的体裁往往不同。”从小说到电影电视剧甚至动画,是绝对的改编,体裁已经变得差不多了。但是题材却不一定变——起码我们多少能看出原著的影子,也就是说,原著的核心还在。
就拿粉碎性改编的《Un-Go》来说吧。时间变化跨度上百年——从明治年代到战后近未来;人物设定全盘扭转——因果从原著里的大叔剧作家到动画里的妖怪少女,虎山泉从原著里的开武道馆的变态到动画里的干练女警察;故事细部全面推翻——原本不存在的佐佐风守改了名字,有了实像,还竟然是人工智能,因果的破案不是推理,而是靠异能获得真相。但是如果把它和《安吾捕物帖》对照,却依然能看出明显的影子:案件的脉络基本遵循原著,虎山、结城和海胜之间的互动完好对应了原著里泉山、结城和胜海的关系,而最根本最为内在的人性的探讨,从来都没有失去过。不管是先看书还是先看动画,都不会有任何不适感。就这样,即使是粉碎性改编,也不是糟糕的改编。
再牵扯出一部小说党和剧党之间有点矛盾的剧来对比一下——《神探伽利略》。最大的变动是把原著里的助手役、汤川的大学好友草薙俊平变为新扎师妹内海薰,并添加了汤川和内海的感情线,除此之外案件基本和原著没有差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部的改动比CBS版的福尔摩斯都小了很多,但是这部剧不但引起了一些小说党[包括我]的不适,连原作者东野圭吾在接受改编的时候都显得很勉强。为什么?因为火花被替换了——本来十几年建立在深厚友情之上的天衣无缝的合作及吐槽完全被推翻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二妹子的恋爱想法,汤川的内涵也被削弱了很多,变成了耍帅为主相对平面的形象。原本存在于主角二人之间的火花一被抽离,就算是案件基本保持原状,也不能说是出色的改编。当然福山和柴咲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改编的不足那就是后话了。
但是这些改编,起码还基于一点,那就是对原著案件脉络还是有掌握的。如果完全抛开原著的脉络,转而自己编造故事,那么即使应用了人设,也不能说是好的改编——甚至连改编都算不上,只能是AU同人。

我想说的,其实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但是为了防止有人嚷嚷没看懂,我就特地高贵冷艳一把,再把我的吐槽点列出来:
其一,凡是说看福尔摩斯是为了看推理的人,我个人建议最好去找岛田庄司的《斜屋犯罪》或者有栖川有栖的《第四十六号密室》换换脑子,或者看看撸撸姐系列也没差。世界观不一样的人,不仅没办法谈恋爱,似乎连一起看剧都要有困难了。说BBC推理情节弱?那是因为原著本身推理情节就不算很强。《血字的研究》、《四签名》和《恐怖谷》这三卷里每卷都有半本在讲恩怨情仇,搁岛田庄司那里叫灌水,我都替岛田老师觉得冤枉得慌。
其二,我不管BBC和CBS谁家更OOC,我不管福尔摩斯是个高功能反社会,不管华生是个酗酒成性的亚裔软妹,反正这些事情总会有人做,你不做别人就会做。把福尔摩斯的故事移植到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抛开与推理小说的时代紧密性相契合这一点不说,这些本来就是极为强大的创新,我对各位编剧们非常赞赏,不管那人是不是胖莫。但是再怎么动手,拜托把搭档之间必须要有的火花留下,没有火花就永远不是福尔摩斯。这是BBC最大的强项,开场二十分钟就可以敲定两个人一生的合作,却也偏偏是CBS的软肋——都磨叽一集了还不知道Lucy姐是不是还要继续给JLM打工。
其三,说什么AU、性转、时代变化、人设性格变动,其实都是可以忍的,但是凡是在改编情节里不关照原著的改编都是耍!!!流!!!氓!!!CBS你缺乏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的火花,这也就算了,如果老老实实走原著路线,说不定还能落个和《神探伽利略》一样起码会有剧党站稳了夸的结局;没想到你们居然是自己搞推理独创,却还要说自己是福尔摩斯的改编,你们真的有意思和节操么?还有那些说什么BBC好的案子都来自原著的人,我都有点想扶额了,要是没有那么多原著戏份,还能配得上“改编”二字么?

反正,每当我抱起床头的花椰菜的时候,我就觉得:那个怪异的侦探,那个可怜的医生,此时此刻应该就和我在同一座城市里静静生活吧。就算不能相见,也应该还是在某个角落里,用着同样格林威治的时间,一起呼吸雨蒙蒙的空气吧。
但是如果我真有机会去纽约,见到那个纹身肌肉男,我也许会扭头看他一眼,心想:“你谁啊?”

小蝶
13/10/2012凌晨 于伦敦

p.s.那些说潮爷太呆的人,当年胖莫要是选了Matt Smith[也就是现在的小十一]去演了华生,你们是不是会疯掉呢?
p.p.s.我个人建议呢,接受不了BBC改编版的人,最好也不要自称自己对福学有多么了解。如果你们看到有福学家说赫德森太太暗恋福尔摩斯,迈克罗夫特暗中和莫里亚蒂勾搭,我想你们估计是会哭出声的吧。
p.p.p.s.我心中的福尔摩斯真爱粉始终包括几个人:约翰·勒卡雷、大卫·肖、米泽穗信、岛田庄司,还有史蒂文·莫法特。
p.p.p.p.s.牵扯文本一多就容易出误读,这我倒是早就预料到了,毕竟我本身写得也比较别扭,因为担心被别人喷。但居然有人在引用的时候说我对E剧高度赞扬……读者朋友们,你们的眼睛是瞎了吗。

 5 ) 另一种演绎法:不同组合

你们敢打一星俺就敢来五星!!(←山寨人家评论去死去死

↑为了均衡一下我还是四星好了,毕竟没到五星,我打五星的条件太苛刻而且个人成分浓重,四星已经是我给的上佳评价了。
即使众多人一致表示非常雷非常黑的剧都是有闪光点的,我一直坚信这一点(默默看向自己一溜看剧的风格……)而且既然要评价,说缺点人人都会,那我就说好看的地方,所以我勇敢无畏地点开了基本演绎法第一季第一集——

都知道英剧短小精致一集一电影,美剧一集一故事一拍N季,首先讲故事模式不同,想美剧精致起来的话右边冰火剧集系列谢谢不送。福尔摩斯翻拍数不胜数,我觉得最经典的是84年Jeremy Brett版,俄国版也很贴切原著,BBC版十分Nice非常好看(不过不是那种贴原著噢,是旧故事的瓶加新的现代包装,不可否认吧)萝卜球版剪辑赞动作赞十分有趣我也很喜欢(人家是拍自漫画版我们也晓得)更不要提各路不那么有名的翻拍版了,各有优劣——不要指望人家一次就拍出经典来,制片人导演演员都是需要成长的,没有平庸何来出色,给人家一个出场机会先,认真看,不喜欢转头看别的。

福尔摩斯这个故事从原著出版以来,我想除了不同翻拍版的侦探性格上不同侧重点的处理,一个不会被忘记的地方肯定是“演绎法”,无论哪个版本都不会错过这一部分,而这个版本是叫做“基本演绎法”,以名来推理,美剧简洁明快一集四十分钟,案件不会太深,会注意角色本身的性格和过去经历对现在以及未来的影响——这是美剧模式的侧重点。



反正我挺喜欢这个基本演绎法的,咱也是三集片深情粉,不妨碍我喜欢这一版。
不可避免地会与BC版卷福和小自由版花生做比较,顺便还能比较一下萝卜球,因为播出时间相近嘛……淡定,淡定。



第一集的开篇数秒,音乐风格偏明快,节奏强烈(BBC配乐赞我们晓得,十分简洁,有古典感;萝卜球版节奏引人入胜,极为带动情绪)
一场谋杀慢镜头(三集片粉色研究太深入人心了我一看到死者——女性,红头发,红指甲油,碎裂的两只杯子和手腕在地上摩擦出的血痕)
再加上一场逃跑,非常美剧的开篇,也很适中,作为小推理剧的开头悬念合适XD也很抓人

lucy玉玲姐很萌呀~出场先是运动——和以往的花生形象分开了,腿伤的显著特征在晨跑这一点在这里被【反向】强调了,立刻就能显出与以往福尔摩斯类型剧的不同。被路人妹子无视的剧情后来再等着瞧,声音也很好听XD
米勒叔的出场其实倒让我觉得有趣,很多个电视(ADD?)果上身,纹身很好看~还有转过来时脸上的表情——这里是个人感想,我看过BBC版和萝卜球版,卷福出场的第一个镜头,人是倒过来的——拉开尸体袋拉链,表情和灯光都显得较为冷静,我们看到的是被打开的黑色和光线的对比,加上卷福的苍白和黑色卷毛儿你们懂(尸体袋,视角是从尸体的方向向天花板)萝卜球版应该是追逐戏的出场——我觉得BBC版卷福的第一个镜头强调了卷福身上的不和谐性,聪明通世故但只在需要时使用,道德观明确但某些边缘很模糊,一如逆光的倒影出场,突出的部分是与众不同。而萝卜球版是电影,大概是考虑观看感受,稍微把部分重点放了一部分在打斗场景上(原著也是很爱拳击的侦探,不算违和,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
而米勒叔出场——因为是强制戒毒问题,行为不一样估计看多了CM和嗜血法医都不会觉得不招待见。第一句台词是嘘——貌似毒瘾会增加幻觉和幻听还有头疼(没亲身经历过不晓得……)这个行为应该可以解读为不希望被打扰,我想,然后米勒叔关了所有电视暂停(剧情之类的部分不剧透了自己看)
玉玲姐淡定表示我是Joan Watson,米勒叔在电视堆中间走来走去,玉玲姐自我介绍俺是来帮你戒毒的,然后向屋子更深处走了几步——这里的行为就是进入了米勒的私人空间范围(对不起我CM之类的剧看多了……)
这时米勒叔的第一个正面镜头来了:他停下来,身体保持半侧面与玉玲姐相对(又开放又不自我开放的暗示,没有视线接触)这时玉玲姐停下了介绍他们得绑一起6周24小时(为毛我觉得这是个笑点……)
两人保持一个我目测大概是一米五到两米多一点左右的距离,我没学过心理学就读了点皮毛也没系统学过镜头啥的就知道些大众知识,但我觉得玉玲姐迈步和停下来的米勒叔那算是一个互相侵入“安全范围”的镜头语言,这似乎就是暗示着玉玲姐“我想和你交谈”还有米勒叔“你想说啥”的交流开始,XD
米勒叔在这时的第一个正面表情给我一种“他是个孩子”的感觉(←绝对是个人感官!!!不知道是演员的表现力还是本身特质,但是我对米勒叔的第一个表情印象就是“他像个孩子”……如有同感请大力举手!如果没有同感那太正常了,一千个哈姆雷特啥的不再说了)
(BBC卷福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比较复杂,萝卜唐尼则给我稍微有些任性妄为和张扬的感受,但是如果按第一感觉的危险度排名,应该是卷福>萝卜福>米勒叔,米勒叔给我的第一感觉非常地……无害=O=)

第一句正式台词是“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戳笑点,对不起我笑点很怪……我还觉得米勒叔磕多了瞳孔扩散呢XDDDDD你够!
然后米勒叔几乎完美复述了停下的电视台词,此段非常之有趣,非常,请仔细看两人表情——米勒叔的眼睛转动和玉玲姐被突然袭击的惊讶XDDDDD
一瞬间冷静正确起来的米勒叔让我激动了!两人握手,未来6周指日可待(咦)
现在才开局3分半,美版确实完全不同,我有种全新的感觉,虽然看到其他评论说案情比较简单推理似乎也一般,但我还是继续看了先——我对案件的要求不高,有的看就好。

———————等我多看点再来写,才开篇3分多钟就爆字后面会写不出来的OTZ—————————

现在我多看了点——米勒叔是英国人所以保留了格子小围巾,其他衣服都相当米国化了XD一系列的演绎——我一直觉得演绎法是极为快速的观察和思考(多加训练我们也可以成为小福尔摩斯~)演绎了玉玲姐的生活细节——玉玲姐稍微有点跟不上XD
米勒叔冲到现场,Gregson探长暂时还没印象,角色需要时间才能沉淀(那种抢戏的演员和配角毕竟少……)紧接着更好玩的来了,玉玲姐因为是戒毒陪同所以提了个称呼问题,并且宽容地表示啥称呼都行,米勒叔向探长介绍的时候就……“她是……我的私人女仆。”
(笑滚,可以预见此剧的笑料了……Oh come on别提其他版本,你们知道男女笑料有多么丰富又令人捶桌么!基多少还有点隐晦,两性笑话简直和人类历史一样长久XDDD)
玉玲姐你宽容的耳朵日后要受罪了XDDDDDDD

案件于我来说还不错,几乎每一个生活小细节都能拿来演绎,而不是通常的案件和生活分得比较开(有交集也是危险居多)美剧的生活化就在于此,解开谜题有时就是些小习惯,生活中的细节,行为模式和说话方式。
米勒叔和玉玲姐的交谈方式相对温和一些,而米勒叔的观察过程……真的很可爱!非常可爱的侦探先森,玉玲姐的强势度UP,第一次有福尔摩斯和华生共同破案的感觉——以往的翻拍都是极其遵循原著,华生不那么擅长破案(废话)但是这个版本里,两人相辅相成,反而让我觉得恰到好处~

总之我会继续追,两只互动很可爱,案子也不至于太苦逼——有FBI和老大哥哪儿那么多连环杀手给你们搞………………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不同组合的基本演绎法有不同的侧重点——可别拿你看过的版本当成全部喔~

——————才两集太少,希望多些再看!剧情后面会更好的,美剧慢热起来也很慢,要有耐心————————

 6 ) 其实可以爱得宽容一些

这篇先泛泛地谈谈各个版本的福尔摩斯,然后说说关于CBS福尔摩斯的世纪大讨论,最后针对这个版本吐槽一下,最后附有个人目测的CBS版与原著呼应的地方。

【原著福与潮花生】

二零一二年对我来说,是福尔摩斯年。

我被亲友半推半就地走上了三集片的不归路,萌上了黄暴泰迪潮花生。接着理所当然地补起了原著也试图去补了美版电影,甚至力争上游追起了CBS家的福尔摩斯。现在,我坐在电脑前,脑袋里装着各个时代各个国籍各个版本的福尔摩斯的音容笑貌,键盘噼里啪啦,间或一阵delete。

越喜欢的东西,我发现我越难以描述它。

准确来说,最让我着迷的是两个角色——原著里那个成熟可靠堪称司法刑侦人员典范的侦探,以及BBC三集片里那个会发脾气、貌似泰迪的矮个子医生。

原著福尔摩斯与刚才我提到的几个版本不同,他外表冷若冰霜,不近人情,但事实上这位侦探的内心比谁都要温暖善良。他不是神,是天才,但更是一个最有人性的人,最好的人。在这一点上,无论是萝卜福、卷福还是米勒福,都与原著福相去甚远。

而Martin Freeman扮演的BBC版华生,跳出了原著华生身为叙事者的局限,前所未有地鲜明生动起来。我的一个朋友感叹,或许世界上有其他如同福尔摩斯一样聪明的人,但是华生,这个我们所认识的军人,医生,博客作家,才是真正的稀有物种。

这是我记忆里最浓墨重彩的两个身影。

一个来自十九世纪一个让人猜不透的医生作家笔下,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编剧与演员的联合演绎。我完全可以说,我喜爱福尔摩斯,就是在热爱原著的前提下,以开放的心态来了解各个版本、国籍、年代、性别的福尔摩斯和华生。

所以当然,CBS家的福尔摩斯也我也绝对不想错过。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米勒福有着不输给卷福的人性与坏脾气与坏习惯,撞车,扔小提琴,嗑药,酗酒,滥交。没错,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我们的华生医生,虽然是女性来演绎,但John Watson的勇敢与宽容放在Joan Watson身上也同样成立。

有趣的是,原著里的福尔摩斯成熟可靠极少令华生炸毛,哪怕当中掀了桌陷害华生,华生也能不动神色地把这个黑锅背下来。而裘德花对萝卜福的态度无异于对待一块甩也甩不掉的狗皮膏药,不耐烦而又无可奈何。至于黄暴泰迪潮花生,既是一名久经考验的动物饲养员,又是一位耐心丰富的幼稚园老师,温和不失原则,偶尔也会火山爆发震住胡闹的小动物或者小屁孩卷福。而如今的刘华生(其实我更愿意称她为女花生),也同样具备了挑战米勒福这个纸老虎的胆量与气场。

所以你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整治,哦不,安抚每个福尔摩斯,你只需要找到那个华生就行啦。

【其实爱得更宽容一些,也无妨】

豆瓣的CBS版福尔摩斯页面,一片鸡飞狗跳。

“CBS跟BBC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为什么要套上福尔摩斯的名字”,“我勒个去,女华生!不能接受无警告性转!”,“CBS抄袭BBC真不要脸”这样的论调随处可见,而相对的,拉仇恨的BBC粉也引起了CBS粉的愤怒,“你敢刷一星我就敢打五星”,“腐女们不要太过分了”这样的言论也数见不鲜。当然,许多诸如“同是OOC相煎何太急”,“请腐女们端正心态敬请期待”的吐槽也掺杂其中。

这乱成一锅粥的世界大讨论继续着,CBS家的福尔摩斯也照样在荧屏上推理着胡闹着讨打着。

其实爱得更宽容一些,也无妨。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福尔摩斯问世,都必然经历质疑、谴责与挑战。因为这个故事实在深入人心,群众基础强大,制作人员的鸭梨也特别巨大。而正是多亏了这些创造与衍生了福尔摩斯的制作人员,福尔摩斯的故事才能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同版本的福尔摩斯当然有各自的局限于偏颇,粉丝们吐槽拍桌本无可厚非,但绝无互相打脸与拉仇恨的必要。

福尔摩斯和他的搭档华生医生,应该活跃在荧屏上,奔跑在不同的时空中,有着截然不同的面孔和大同小异的性格。而不是锁进尘封的书柜,或是在纪念馆里沉默无言。

That's why Sherlock Holmes makes us feel alive.


【该吐的槽还是要吐】

@话说CBS的编剧是又多喜欢这种两个受过伤的人并肩作战的故事啊!
人参第一部美剧是Numb3rs,追Elemantary的同期还在补POI的CBS粉伤不起!
我勒个去,米勒福那一副痛失真爱不会再爱的样子,我真想像复联里绿胖对Loki一样把他拎起来往硬地面上狠命摔啊!
第一集就嗅到虐的气息了有木有!个二逼福尔摩斯还有悲惨的过去啊!在伦敦发生了什么!女花生说丫失恋了!天哪CBS赶紧来给米勒福拍个前传《伦敦绝恋》!(……我怀疑他是在伦敦单恋潮花生未遂)(挺好的……)(<=不对!)

@米勒福还是个会说谢谢会道歉的孩子啊!增有礼貌!我圆满了!

@女花生基本上没可能三大洲了= =人家只有前·男友啊!
其实我怀疑CBS的思路根本就是“剧情需要一个司法人员”=>“正好配给花生当前男友”!

@CBS的编剧声称至少第一季这对搭档的感情依然在友情的范围之内,虽然被魔法特和麦哥坑了那么多次的爹,我善良的小心灵依旧愿意相信CBS一次。因为以米勒福的臭脾气和女花生的不耐烦,丫们要是谈对象保不准三集都拍不头就要闹分手……那就没得编了,摊手。

@球迷花花好棒!第一集最后花生对着比赛哀声叹气耿耿于怀,米勒福在门口不耐烦地等着出去次饭的情景笑死我!不要被米勒福给女士披大衣的行为骗了,我严重怀疑他只是想快点吃到晚饭= =


【附:那些与原著遥相呼应的细节】

阁楼理论,拉小提琴道歉(催眠),医生是致命的杀手的言论(两个案子里医生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五块钱的赌约,花生前男友的姓氏(米勒福吐槽得好!这个男友的姓氏与名字都坑爹啊!),双胞胎姐妹(这个不太确定,可能是巧合)……才疏学浅,欢迎纠正与补充!

 短评

胜在集数多

9分钟前
  • 二不休
  • 还行

一个不小心,一流美剧的季终集总是被搅和成了二流的美国大片!但还是喜欢这个设定。真爱这部剧啊,怎么看都看不够!要是把阿福的爹写成哥哥就好了。。。没关系,期待第二季哥哥登场。

10分钟前
  • Eve|Classified
  • 力荐

探长被弱化成渣,花生战斗力提升50%!案子真的很美剧范,不过我好喜欢这对couple啊!打感情牌,真聪明!

14分钟前
  • Flower
  • 推荐

看LUCY LIU把福尔摩斯吃得死死的,就觉得有戏哈哈哈...某些BBC粉真是越发无耻地刷下限-_,-

15分钟前
  • momo
  • 推荐

还挺不错的。值得一看。喜欢搅基的还是去看BBC吧。

16分钟前
  • 清玄子
  • 力荐

跟英国版福尔摩斯比,这就是三百多年前的电视剧。还有,刘玉玲真的很难看。

19分钟前
  • sylvia lee
  • 还行

一开始是为了刘玉玲而看,往后发觉米勒也演的挺好,无论是格雷森警官还是黑小哥警探这些配角,都比BBC的苏格兰场有爱。一直跟下来还是挺喜欢,福花没有俗套的滚床单,而是用了一季时间培养友谊感觉真好。真没必要为了BBC版就看不上这个,各有各好。最后几集对莫瑞亚提和艾琳的颠覆改写大赞!欲罢不能~

22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属于慢热型,越看越喜欢,华生与呆福的对手戏也是渐渐升温。这部让我觉得可打四星的原因还在用剧中案例的不重复性,一般美剧集数多,一拖拉起来剧情就容易智障- -难得它让我随着剧情一直追下去。很多争论腐国三集片与它的,嘛~福尔摩斯版本不止这两部,何必纠结呢看着喜欢就好-V-

23分钟前
  • 微喵的兔姑娘
  • 推荐

妈妈带着熊孩子的节奏真带感,去掉演绎法和人物名字完全就是原创角色原创剧,所以有时候向原作致敬的梗反而很奇怪。如果没有情圣犬福和艾琳/莫利亚提陷入爱河的可怕桥段我绝对给五星…虽然犬福完全不“福尔摩斯”可莫利亚提和花生都是女的这是逼着他做直男啊!都跟莫娘睡过了为何不能跟花生在一起!?

26分钟前
  • 鱼肉
  • 推荐

基于好奇看了一集,不算差,但绝对称不上好看。

31分钟前
  • 小波福娃
  • 还行

接受不了的是CBS福么?不是的,他们接受不了的不是别的,正是福本人,是不能接受一个不炫耀高智商、非怪胎、不同性恋、精神没有毛病的福,不能接受一个走下神坛、站在地面,最基本也最基础的福。但CBS福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福,端正,毫不做作,有血肉,作为人的福。好片,很舒服。

34分钟前
  • 你好花束爷爷
  • 推荐

英版神夏越拍越差,第三季都TM什么JB玩意儿,但是美版的反而渐入佳境。英版什么都好,制作精致,配乐精致,人物塑造完整,但是作为侦探剧它有个巨大的缺点,它情节太糟,越来越难看了

38分钟前
  • 恶魔奶爸Sam
  • 力荐

一集就弃剧的人有什么资格打两星?!大爷的!有本事刷完再过来黑!不能善始善终这都他妈的什么毛病!

42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刘!玉!玲!我!爱!你!福尔摩斯看起来好像狗狗。总体来说,我喜欢!

43分钟前
  • 雪拉翡苦可可
  • 推荐

没有英式的精致和暧昧,却多了点实在和温情,两个主演越看越配哦~警长大叔也好气质~

45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

很不错。刘玉玲越看越顺眼。

46分钟前
  • 7酱
  • 推荐

无力~主角人选就有问题

51分钟前
  • satonaka
  • 较差

很喜欢。两个普通人的感觉,但是很温暖。

53分钟前
  • 力荐

你们千万不要谈恋爱啊,千万不要!!!第九集的结尾看的好唏嘘

58分钟前
  • 糖糖
  • 推荐

其实很好看,人物个性逐步展开,两个人的关系也缓慢而有趣味地发展着。就是没有福尔摩斯的味道,更像侠探寒羽跟阿香......

60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