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鸟鸣 剧照 NO.1鸟鸣 剧照 NO.2鸟鸣 剧照 NO.3鸟鸣 剧照 NO.4鸟鸣 剧照 NO.5鸟鸣 剧照 NO.6鸟鸣 剧照 NO.13鸟鸣 剧照 NO.14鸟鸣 剧照 NO.15鸟鸣 剧照 NO.16鸟鸣 剧照 NO.17鸟鸣 剧照 NO.18鸟鸣 剧照 NO.19鸟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3:02

详细剧情

  当爱情面对生活,当生命面对战争。所有美好最脆弱和不堪一击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为了仅存的一点希望,苦苦挣扎。而那一点点美好,已经值得一切。《鸟鸣》讲述了男主人公斯蒂芬·维斯福德在战前与一位法国女子——伊莎贝拉的曲折爱情,和六年后在一战中的军队经历。  曾经的爱情中弥漫着清脆的鸟鸣,唯美却也在斯蒂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认识了生命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之后,重新找回了希望和动力,也在此时,战争终于结束了。  根据塞巴斯蒂安.富克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对年轻恋人的悲欢离和,既有战争的血腥场面,又有凄美的爱情。埃迪·雷德梅尼、克蕾曼丝·波西(《哈利·波特》芙蓉)担纲男女主人公,《冰火》“少狼主”马克·艾迪,“班扬叔叔”约瑟夫·马维助阵,BBC荧幕再现小说家赛巴斯蒂安·福克斯作品《鸟鸣》。

 长篇影评

 1 ) 爱与战争,爱与遗憾--《鸟鸣》

看过《鸟鸣》,我琢磨着影片要表达的意思,是爱情和战争一样,充满血腥和原罪。
第一部里镜头拖沓地表达着男主对女主刻骨铭心的爱恋,午后阳光下伊莎贝拉款款向他走来,他的目光凝聚在她脸上,年方20岁的英国男孩史蒂芬对年轻貌美的法国老板娘一见钟情,之后在法国老板家里的寄居生活中,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她。她年长的丈夫给她舒适的生活,但不能行使一个丈夫的生理功能, 这么短兵相接的两个年轻炙热的身体自然而然地燃烧起来。
这是他初次的唯一的爱恋,他是个孤儿,受过好的教育,会画很好的素描,玩得一手好的扑克牌占卜吉凶,懂得欣赏艺术和美,仿佛活着就是为这一场付出所有的爱情而生。法国乡村风景朴素自然,树林,湖畔,时时忽远忽近的清脆鸟鸣,田园的香气扑鼻而来。女主上翘的嘴角如两片花瓣,沐浴着柔和的光线,如油画中纯洁的天使般可爱,对于她,这也是初次的灵与肉的相交。
在唯美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单纯爱情,相对于各自的身份和背景,却是玷污和背叛。一个是不贞的妻子,一个是勾引他人妻子的无耻之徒,如果在中世纪,他们该被游街处死,女的脸上烙上红字。而这敢于对抗所有次序的爱情,更激烈,更惊心动魄,更超越普通平淡的男女之情。
当爱情以不俗的姿态降临时,注定带着巨大的破坏性。世间所有的幸福都是平淡,若不甘于平淡,便要在激情燃烧过后承担长久的痛苦。
史蒂芬在军营里,依旧画着素描,玩着占卜的扑克牌,他忧郁的眼睛里满是伊莎贝拉的一颦一笑,一战血腥的战场在他眼里,从无恐惧。他是善良的人,敢于握住被炸得开肠破肚的小兵的手,陪他在冥留的最后一刻回忆美好减轻痛苦。那个开肠破肚的场景太逼真写实,非常刺激眼球,爱情的如诗如画同战壕中的尘土炮灰互相交错,让人怎么敢相信明天未来,何时就会风云突变?与其说史蒂芬善良,到莫过于说他拥有丰富的爱和人性,对每一个身边的士兵,他都以一个严格的军官的姿态,感受着保护着,爱着他们。这些军营里的战友情,同他对伊莎贝拉的专情一样,都是真挚而持久的。
伊莎贝拉弃他而去,他的世界就此崩溃,八年里,他的痛苦从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军营的生活枯燥而险象环生,他从死人堆里第一次生还,仿佛是爱的记忆在呼唤着他。
如果说第一部 拖沓,第二部则一气呵成,剧情的高潮迭起。也许没有前奏的耐心舒缓,情感的累积没有厚度,就表达不出爱和恨的执着和强烈。那些魂牵梦萦的爱一步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归宿,他作战的部队到达了他和她相爱的地方,在发起进攻的前夜,他们在分开后第一次相聚,也是最后一次相聚。
她憔悴和衰老的容颜,不复恋爱时神采飞扬的美丽,一身黑衣,曾经流光溢彩的豪华庄园已是残垣断壁,战争把一切曾经美丽的树林,湖畔,鸟鸣,烧成一片荒土。他颤抖的手伸向那张曾经如此渴望,即使面目全非也令他心碎不已的脸庞,那条长长地疤痕如同他心上长着的伤口,“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丢下我???”
普天之下所有倾注真情又不得所终的爱,当蓦然回首,当再度面对,只有这三个字:“为什么?”
这是所有的疑问,也是全部的答案。
 
“你总有一天会明白。”
 
他那么痛,那么痛,那么痛,当夺路而逃,忿恨地去寻找发泄,最后无力地瘫软趴在妓女的身体上嚎啕大哭。这也是女人的肉体啊,有胸部有腰身有丰满的肌肉,可是不是那个她啊,不是那个想要的她啊!为什么不是她啊?
他那么那么信仰和需要的爱,那么无情就抛弃和远离了他。他的心早就死了,这血肉横飞的战场,早晚就要了命去,又有什么可惧怕的。她不要他,和死有什么分别。
 
他再一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战争结束了,他几乎失去了所有挚爱的战友,看着他们血肉模糊的尸体距他咫尺之遥。他的战友死前告诉他,人生本来就是虚幻和没有目标的,活着,就是爱与被爱。他心中的忿恨被战火抹平了,伊莎贝拉给他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因为他说过不愿意要小孩,她离开他回到出走的家中生活,生下女儿,这就是她丢下他的原因,他还太年轻,还不懂得生活的残酷,她也无法让他明白这些,离开他才能让他放下她,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伊莎贝拉在他们重逢那次后不久就去世了,这一次是永远的离开。他沐浴了战争的残酷,也懂得了人生的残酷,此时,他对纠结着的爱释然了。
他踏上了归途,阳光明媚下的一栋法国乡村小屋,女儿微笑着向他走来。
 
 

 2 ) 《鸟鸣》,在战争过后

晚上躺在床上准备用手机看《鸟鸣》,打开发现只有英文字幕的时候,是懵逼的(现在该说幸好还有英文字幕)。本想着模糊的看个大意思,痴恋一下Eddie的声音就好。勉力看了十五分钟还是爬下床打开电脑,认真查了单词把它看完了。很庆幸没有错过这部剧。 BBC把这本名著拍作上下两集,上集侧重爱情,下集侧重战争。可以说是下集让我有了提笔写文章的欲望。 诚然Wraysford的爱情是主线。上集开篇,暧昧的气氛从Wraysford望向匆匆走来,气息微颤的已婚少妇Isabelle时就悄然滋生蔓延,逐渐浓郁。躲闪、试探、迟疑不定……不仅是爱而不敢表达的羞怯,更多的是无奈于外界压力的自我克制。每一段插叙都看到Wraysford眼神中爱意的愈加深重。法国宁静空气中,男女间从闪躲的目光到赤裸裸的对视。从含糊不明的情愫到炽可灼人的欲望。真是最令人心动的眼神戏。 然后顺理成章的在男主人、孩子都离开,两人独处一室的时候,背叛、爱欲、疯狂、冲动、不忠,交织在那张洁白温暖的大床上,混杂着两人沉重的呼吸。 “啊,终于上床了。”那时的心里有一种尘埃落定的轻松感。看到后来,妻子向丈夫摊牌,说,“I will go with him”,情夫站起挡在暴怒的丈夫前,说“I pursuit your wife, I seduce her”时,还有一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感动。两人相依在马车厢中,亲吻着离开,一起到乡间过着甜蜜恬静的生活。问来访的妹妹,“How do we look”,心满意足的得到了“Happy”的回答……毫无疑问他们是相爱的。所有的爱情戏都拍得的唯美动人,就和《英国病人》一样。理智告诉我这是道德不正确,但我依然喜欢这样暗流涌动、明灭不定、克制隐忍的不伦爱情。毕竟拉尔夫费因斯和Eddie都有着一种盯着我,我就无法拒绝的气质。换做是我,尽可回答“Him seduce me” 但事实上,全片中的战争描绘远比上集少年青涩热烈的爱情好得多。 Wraysford自幼成孤儿,年少经历爱情创伤的经历,加诸战争的死亡残忍,造就了他阴郁不多话的性格,似乎生死并无所谓,只要军令执行就好。不同于Wraysford阴沉如战场上空的灰暗,影片中另一着墨很重的Firebrace也不善言辞,但给人一种潺潺流水般的温和。Wraysford和Firebrace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是Firebrace放哨睡着被抓,Wraysford面无表情的喊他捡起地上亲人的照片,随后喊他明早接受违令的审判。听到Wraysford喊Firebrace把照片捡起来的时候,我恍惚觉得他是被亲情的爱意触动了。但后一句话急转而下。是啊,我怎能忘了,Wraysford对亲情毫无感觉,在面对他亲生女儿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逃离,第二反应还是逃离。他喊他捡起的不过是一件东西而已。 第二天Wraysford面无表情地摆弄着沾满尘土的陈旧扑克牌,翻牌间用运气决定是否要枪决Firebrace时,我甚至和Weir一样紧张,不知所措,生怕下一秒Firebrace这个最好的矿工就成了军令不可违的枪下魂。 但上集最触动人的一幕,正是Firebrace从停尸地上小心翼翼地抱起被误认死亡的Wrayfords,离开那片绝望的土地。未讲一字的Firebrace温暖如下午和煦阳光,就这样小心翼翼的抱着Wrayfords这个曾言要枪决他的人走向新生。 战争太绝望了,幸而有Firebrace这样的人,经历地狱折磨仍能爱着这个世界。哪怕是儿子去世也没能击垮他,埋头在日日夜夜的井下工作。战火纷飞中,抬着担架救下一个又一个伤员,每一个都是别人的儿子。我想,Firebrace大概是以爱着儿子的心情爱着England的每一位战士。 当经历过大战役后的Weir说:“Half of England gone”时,悲伤就低低的笼罩在树林里。Firebrace、Weir、Wrayfords这些存活者像失去了亲人一样失魂落魄……清点人数的长官念出的名字无人应答。 不得不为BBC配乐所折服。战役开始的那一刹那,枪火炮声成了背景声,很遥远。配乐平静中散不开的忧伤,安宁的念白是昨晚每个士兵写给妻子、父母、儿女的信。与进攻中士兵倒下画面相交叉的是倚靠在战壕木桩下就着昏黄火光写信的人,面容满是幸福。不徐不疾的语调读出爱与希望的字句,和平年代平凡无奇的爱显得如此珍贵耀眼。 士兵在战场上“Hold the fucking line”,丈夫、儿子在信里说“pray for me,my dearest,we shall meet again”。 本该疑惑Wrayfords活着太过奇迹,两次死里逃生。手无寸铁的他炸开密封隧道从里面颤颤抖抖爬出来遇上两个德国兵时,是一句“The war is finished”。但看到结尾时便不想纠结了。 Wrayfords拎着行李箱走向自己女儿的时候,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他,终于不再逃避、害怕那份亲情。Firebrace教会了他很多,怎么去理解亲情,怎么去对待子女,怎样去爱。 Wrayfords是活到最后的那一个。他该是活到最后的那一个。那么绝望的战争结束后,法国小镇需要希望来使它重新明丽起来。

 3 ) 弗兰德斯旷野上

When I go from hence, let this be my parting word, that what I have seen is unsurpassable.这是Sebastian Faulks的Birdsong开篇引言,出自泰戈尔《吉檀迦利》,也曾被战争诗人威尔弗莱德·欧文在留给母亲的最后音讯里引述。两年后的一天,当泰戈尔寓居伦敦时,欧文的母亲苏珊写下了这样一封信:

“敬爱的拉宾德拉纳特爵士:

自从我听说你身在伦敦后,我就一直试图鼓起勇气给您写信--但是直到今日想对你说些什么的愿望才得以在这封信里实现。它可能永远也不会抵达您的手中,因为我不晓得要如何署明地址,不过我相信在信封上写下您的名字就已足够。就在差不多两年前,我亲爱的大儿子出发去最后一次投入战斗,也就是在那一天他和我永诀--我们一同眺望着艳阳普照的大海,怀着破碎的心遥望向法兰西--那时,我那诗人儿子,吟诵了您的美妙诗句--'jabar diney ei kawthati boley jeno jai - ja dekhechi, ja peyechi tulona tar nai'--‘当我离开,就让这作为我的临别之语:我的眼之所见,我的生命之所领受,无与伦比。’他的小笔记本回到我手里时,我发现了他亲爱的笔迹书写下的这些字句,您的名字署于其下。若请您告诉我,在哪本书里我能找到完整的诗篇,是否过于冒昧?”

1918年11月4日,欧文在横越桑布尔运河的战斗中被机枪扫射身亡,时距离停战日仅剩一周。母亲收到儿子的丧报恰值停战日当日,教堂的钟声正敲响欢庆。这个年仅25岁的大男孩用生命实践了他的诀别之语,他的眼睛所见证的一切,无与伦比。他的诗笔记录下的这一切,使他成为了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伟大的战争诗人。

I mean the truth untold,the pity of war.
--Wilfred Owen,Strange Meeting

欧文是因为精神崩溃被遣返苏格兰的Craiglockhart医院接受弹震症治疗,毫无疑问,在通过康复审查之后,他也并无意愿返回法国重复经历他所经历过的惊骇与恐怖。那他为什么还要回去呢?有两个理由:1、先期返回前线的萨松被友军误伤,又被送返英国,欧文认为自己有责任代替萨松留在前线,因为诗人的历史使命乃是见证,战争的可怖真相应该被述说。2、欧文也认为自己有责任与他的同辈人并肩战斗,哪怕是并肩迎接死亡。

我想说的是这第二个理由。当格雷上尉问斯蒂芬为什么还要回来时,他可以选择多种回答,比如他对维尔的那一种:“工作时间太长,同事很无聊。”但我宁愿相信他的潜台词是说,“我要回来和你们在一起。”

现在让我回想起我是怎么接触到一战,并将它作为一个“徘徊不去”的幽灵放置在案头和脑海中的,我多半已经想不起来了。我们这一代人离战争太过遥远,尽管战争从未离开过人类社会,但对于生活在大多数正常区域的人们而言,这个世界是和平的,各种边境冲突、种族屠杀、宗教纷争只是新闻报刊上的白纸黑字,茶余饭后的谈资话题,离我们这些和平世界里的年轻人遥不可及。很多男孩子喜欢研究军事战史,研究冷热兵器,我相信他们也只是抱着“自古知兵非好战”的认知,而没有多少人会想切身到战场上去厮杀。人们不喜欢疼痛,不喜欢杀戮,至少是不喜欢被杀戮,至少是绝大多数还愿意活着,不管生活在他们想象中有多么不顺遂如意。在和平年代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疼痛和苦难有多大的耐受力,我可能永远也不会知晓。我倒是祈祷我永远不用去知晓。

They died, so others came and had to stay
Till they died too, and every field and fen
Was heavy with the dead from day to day.
--Lt.The Hon.Edward Wyndham Tennant, A Bas la Gloire

没有一个孩子能够承受住在他年轻时目睹数以千万计的人被砍倒在大地上,他们的血肉被践踏融入泥泞中,没有一位母亲愿意让她的孩子从目睹这样的景象中获得对苦难的忍受力。那是疯子的想法。然而在将近一百年前,这样疯狂的事情发生过。而且后来又发生过。在第一场灾难未发生之前,世界也如我们今日这般,局部的战事冲突不断,在大国的肚腹中,整整一代人正在以他们各式各样的轨迹履行着自出生以来的命运,贵族,平民,知识分子,农民,工匠,学生,教师,各行其是。然后,战争爆发了,贵族,平民,知识分子,农民,工匠,学生,教师,一瞬间全都涌上了战场。他们肩并肩地战斗,肩并肩地倒下,被埋葬在同一片简陋荒芜、除了鲜血和尸骸似乎别无所余的墓地,坟头上插上相差无几的木十字架。阶级的悬殊、门第的优劣、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似乎在这一刻才真正被抹除。首相的孩子和平民的孩子毗邻长眠。伯爵的孩子隔壁陪伴着木匠或泥瓦匠的孩子。疼痛与苦难刻在了整个民族的灵魂里。然后,战争停止了。先生吞声后生哭,来年红土复稻禾。就像玛斯菲尔德在《加利波利》(Gallipoli,1916)和《旧防线》(The Old Front Line,1917)里写的那样,当最臭名昭著的战场也被沃土中肥长起来的庄稼掩盖,当吞噬了成千上万生命的地名在最精细的地图上也不复可寻,紧接着就是遗忘。人类有一种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否则它要怎么从漫长历史中幸存下来,当记忆里一层又一层堆叠起如此厚重的悲伤?

那场大战的亲历者如今已无一存世。留下来的只有他们的回忆录、书信、日记、诗篇。

也许就是在某一天,我随手不知从何处翻开的一本书,或者就是一封极简短的信件,一位儿子写给母亲的,带领我回溯向了那段噩梦般的生活,而非过去或历史。它没有过去,也没有变成死的历史。它活着。它甚至不完全是噩梦。否则我不会常常感到哽咽塞住了咽喉,泪水充盈了眼眶。我应该只会感到愤怒,感到憎恨,或是沮丧,或是震惊,人类怎会如此愚蠢。在这些情绪之外,我还感到了酸楚的柔情,甜蜜的温存。我的眼眶湿润,我也微笑,甚至是大笑。信件打开的时候,整整一代人就活了过来。他们从坟墓里走出来,散步,叙阔,玩笑。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姿态,或成熟,或稚气未褪,有的矜持淡漠,有的腼腆安静,有的兴高采烈,活力旺盛,有的则冷嘲热讽,幽默犀利。他们的形象慢慢凝聚成型,变成了一个个我能喊出名字,能认出面貌,知道生平,从陌生到熟稔、从熟稔到亲切的人。也许某一日,当我踏足阵亡烈士公墓的时候,我会感觉到我是去见那一群从未谋面的老朋友。

We are the Dead. Short days ago
We lived, felt dawn, saw sunset glow,
Loved and were loved, and now we lie,
In Flanders fields.
--Lt.Col.John McCrae, In Flanders Fields

回到欧文和斯蒂芬的第二个理由。当战争真相逐渐在堑壕里的士兵眼前一览无遗时,恐惧与厌倦成为了主导情绪,大战最初阶段所怀抱的热情、对国家的忠诚,骑士精神和使命感如潮消退,“教堂里镶金的名牌”和“荣耀的木十字架”失去价值,还有什么积极情绪能够鼓舞起他们,在漫长的似乎不会再结束的战争中继续生存下去,直到终末降临?他们不会当逃兵,当然有人当逃兵,但不是多数,何况当逃兵是要受军法审判被枪毙的。I have my duty to stay with my company.忠诚不再是针对遥不可及的海峡对岸的祖国和君王,忠诚变得更具体化,它归属于战士所在的连队和他的comrades。你完全能够意识到,斯蒂芬是为了他的士兵而回去。萨松也罢,欧文也罢,他们在各种积极消极的反战行为过后,都无一例外返回了前线,理由很简单,他们只是不能抛弃他们的士兵。欧文才25岁,但他是个少尉,他有自己的手下,他亲切地喊他们"my boys"。

如果我们不为信仰、荣誉、祖国与君王而战,我们又该为捍卫谁而战?

查尔斯(Charles Alfred Lister)申请调转到胡德营,因为那里面有他的一众战前死党;第一次受伤休养期间有人建议他返回外交部工作,他拒绝了。爱德华(Edward William Horner)被提供较安全的职位时,他反问,我能这样做吗?我怎么能这样做!重伤动完手术后一恢复他就返回了前线。阿斯奎斯首相的长子雷蒙德(Raymond Asquith)被父亲强迫在英国远征军陆军总司令部担任情报工作四个月,他坚持申请返回他的营,在7月1日开始的索姆河战役前夕,他的申请被批准了。19岁的比姆(Edward Wyndham Tennant)是他的士兵们衷心爱戴的老大。

他们所有人无一幸免。1917年12月30日,挚友死伤殆尽的帕特里克(Patrick Shaw-Stewart)感到无比的孤单,他阵亡于新年到临之际,仿佛迫不及待,作为他的挚友里最后一位死难者:他活在那样一群才华横溢的天之骄子中间,现在在另一个世界又和他们团聚了。他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参战,他并不憎恨德国人,但他还是去了,再也没有回来。他们全都风华正茂,全都前程远大,全都死得荣耀而浪费。因为他们的门第和学识,历史花费了一点心思来记忆他们的名字。更多平凡无辜的声息,在四年半的每一个战斗日里,像气泡一样消失于无踪。然而在消失之前,血是热的,肉体是温暖的,就像Firebrace说的,爱,也被爱着。

Live fast,die young and happy.

后来人回望一战,似乎除了满是耗子和泥水的堑壕、铁刺网、机枪、毒气,和这一切联手造成的空前恐怖的伤亡数字外别无其他。在这样的恐怖中怎么会存在die young and happy这回事呢?这是多么天真的愿望?但这又是存在的,只不过更加令人不忍卒读、闻之哀悯。战争诗人Rupert Brooke在1915年3月18日他的最后一封信里写下"Life is a very good thing"这样的句子,1918年10月31日欧文在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里亦有类似的句子"It is a great life.I am more oblivious than alas! "(读到这句时我是多么难过,要经历怎样的精神转变,才能让一个纯洁善良的孩子在夺取机枪杀戮敌人后说他对痛苦毫无意识,他知道这是错的,他隐瞒母亲说他只用手枪射杀了一个德国人,他曾说Suffer dishonour and disgrace, but never resort to arms. Be bullied, be outraged, be killed:but do not kill.)在1914年10月份的一封信里,Julian Grenfell甚至如此冒后来人之大不韪地写道:"I adore war.It is like a big picnic but without the objectivelessness of a picnic. I have never been more well or more happy." Julian被炮弹碎片击中头部身亡后两个月,小两岁的弟弟Billy阵亡。Julian死的时候有父母妹妹陪伴床侧,还能握着母亲的手请求她看着他直到最后一刻,Billy死的时候在猛烈的机枪火力下连尸体都没能抢回来。固然die young and happy,对于失去挚爱儿子的家庭和母亲而言,又哪里有丝毫幸福可言。

那场战争永远地改变了世界的形态,无论人们是否愿意承认,它也永远地改变了被席卷进那场战争中的人们的生活。旧的秩序崩解,万物不复旧观。

 4 ) 因Birdsong而迷上了Eddie Redmayne

看完了片,总想写点什么,因为确实是一部好片,打动人心,但是又突然不知道从何写起。

如题所示,就写写从男主角吧,Eddie的表演着实令人惊艳,尽管不算典型的英伦帅哥,,但是胜在有特点,如雀斑,浅绿色的眼睛和厚嘴唇,给人的感觉是那种有点深藏不露的性感和小纯真相结合,再加上演技,就让人过目不忘和着迷了。在这个片里,有几场戏令我印象深刻,看了又看,如下:

1. 船上接踵。这场戏拍得很细腻,其实整部片都很细腻。这场戏的出彩之处在于完全靠眼睛来表现内心的情感。男女主角的眼睛都是浅色的,一个浅绿色,另一个好像是浅蓝灰色的,看着他们目光游移,交接,闪躲,真是很有味道。

2. 床戏的铺垫。床戏拍得说实在话,也就那样,反而是之前的铺垫很有意思。午餐后除了男女主角以外的所有人都离开了餐桌,顿时这两人陷入了一种莫名的不自然气氛中,男主的眼睛一开始都不知道往哪里看才好,只好死死盯着桌布,,而女主则把双手搁在桌上抬起并努力盯着自己的指甲。男主终于试探着把目光转向了女主,女主感觉到了他的目光,却装作不知,更努力地研究手指,但是终于在这种凝视下撑不住了,抬了一下眼皮都不敢正视,说了一声"excuse me",站起来转身就走,走了两步,还没来得及走出餐厅,男主角终于小宇宙爆发了,站起来,一大步就抓住了她的手,把她转过来,左手捧着她的脸,很有侵略性地吻她。女主也回应了,但吻了一会儿,女主突然又觉得这样不好,于是推开男主仓皇而逃。男主郁闷地转过身,敲了一下椅子。半响,听到脚步声,女主又回来了。接下去就去了卧室,在去卧室的途中,走廊里,男主的表情是那么地期许,跟在女主身后。女主在卧室门口拿钥匙开了门,要拧开门把手的时候有稍许停滞,男主立马一步向前,握着她的手一起拧开了门把。
这整个过程,只有一句话就是女主的"excuse me",并且分了4段穿插在1916年战场场景的回忆中,但是整个情绪却连绵不断,层层递进,推向后面的床戏。

3. 女主的丈夫发现女主和男主的私情。如果这个情节排成捉奸在床的话就没意思了,好在没有。谈话是在餐桌上开始的,一开始女主的丈夫正在质问女主为什么偷偷给工厂罢工的工人家里送面包,然后要求儿女出去,并开始要求男主也出去,男主在这个时候怎么忍心让女主一个人面对丈夫的责问呢,于是死活不肯走,开口刚说了一句"sir",女主跳出来说"No, I want him to stay",于是两人的恋情曝光,丈夫气愤地起身要冲向女主,坐在两人中间的男主猛地起身抓住丈夫的胳膊承担责任:"I persued your wife, sir, I seduced her",丈夫要男主马上离开他家,女主发话了"then I'll go with him"。丈夫愣住了,随后眼光往下移,原来他看到了男主转过身,握住了女主的手。男主的眼里满是惊喜,女主也是盈盈泪光,为自己终于做了决定挣脱了枷锁而喜悦。两人相偎着走了。
这段之所以让我记忆深刻是因为短短几分钟体现了两个重要的情况,第一,男主是有担当的人;第二,女主并没有贪恋安逸稳定的生活,而是为了爱毅然而然地作出了决定。额外让我花痴一下,男主挺身而出的时候穿着燕尾服的身姿好挺拔啊!当然,穿军装也超有型,我果然也是一个制服控啊。

4. 男主终于得知为什么女主当时离他而去并且看到了自己的女儿。这段Eddie的表演实在是太赞了,我忍不住看了好几遍,先是得知女主的死讯后黯然地跟女主姐姐来到了像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小房子,然后得知女主有一个女儿开始,眼睛就蒙上了一层雾气。问道女孩几岁的时候,一颗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等看到小女孩问道"Is she mine"的时候,他颤动的睫毛和颤抖的声音已经让我都忍不住要崩溃了,但眼泪还在他的眼眶中没有掉下来,最后说完"that's why she left"之后,男主的情感终于决堤了,他先是撇了一下嘴,感觉像是想笑一下似的,然后大颗眼泪掉下来,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看他一下坐在沙发上,一手还拿着酒杯,一手扶住额头在那哭得泣不成声,我的心都要碎了。

5. 最终男主终于从隧道里爬出来,浑身都是土还红着眼睛,看到来了两个德国人,手无寸铁的他只能双手握紧了拳头,然后大喊"come on",要与敌人作最后的搏斗,没想到战争结束了,于是他痛哭着拥抱了敌人。这片Eddie的哭戏还真的挺多的,而且每次哭得都很不一样,情绪的处理和表达都很有层次,也表达很到位。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好像只说了一些片段和一些细节,关于战争的残酷,我就不展开这么宏达主题的探讨了,只想说这是为数不多我看得进去的战争的片。归根结底,我还是因为这片迷上了Eddie啊,所以请允许我随便感言两句吧。

 5 ) 用战争影射婚姻

女主的丈夫应该是不举,但还是强要面子维持夫唱妇随的场面,他这个作风延伸到工作上就是,要上新设备,裁员,结果工人罢工。当时是战时,年轻人都上了战场,工人奇缺,所以他这种对峙是不合时宜的。结果,就给男主有了可乘之机,事情败露以后,女主的丈夫还能说出,我原谅你的一切。

导演想说,战争也和丈夫要面子一样,无意义的拼的你死我活。

男主的问题,也是拼死维持一种信念,就是自己不能有小孩,理由是有了小孩不能给小孩幸福。这貌似成了悖论,他不想要小孩,就不想去正正经经的结婚,但还有生理和爱情需求,只能做那些不符合道德的事情,生出来的小孩又得不到应有的名分,所以当然痛苦。也就是说,他的痛苦是命运无意中制造的,父母早亡,到了他这一代,他却把这种无意的痛苦当作必然的命运,然后行动上却是诚实的,又预言般的制造痛苦。

身处痛苦中无法自拔的人,心理上是有障碍的,认知就会出行偏差,偏差的认知又持续造成痛苦。

我和他唯一的区别是,没有那种生死之间的炸药把人生炸出一条新路来。导演给出的答案就是这个,必须有强力的外力去炸毁旧的路径(别人挖好的送死坑道),人生才能迎来真正的转机。对于男主来说,女主的离开,女主的死都无法扭转他的信念一分一毫,也是固执的可以。

 6 ) 只说一场戏,无关剧情

剧情就不谈了。既然是改编剧本,就有他改编的理由。
何况,英国人还是很善于拍这样的故事的。不管好与不好,至少不至于太差。

这里只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
是上集中游河返程时,船上的一场“对脚戏”。
真的很SEX,真的很有味道。(对脚戏嘛!)
相比之后的床戏,让人过电的这场戏,却只有区区的2分钟。
当然,之前钓鱼时,剧情已经有了很好的铺垫,这是必然。

第一个镜头,是一个唯美的大全镜头。两叶小舟从远处缓缓划来,安静的河道、远处天边渐隐的阳光、回程中无语的众人,似乎一切都是为了男女猪脚的这2分钟准备的。
这时,只有船桨划水的声音,很安静。

小船上,Eddie Redmayne和Clémence Poésy屈膝对坐,两人都望着岸边,若有所思。因为是相对而坐,即便没有近到能感受对方的呼吸,但想忽略对方,确实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岸边突如其来的一声水鸟叫声,成为了破局之笔。
Clémence Poésy下意识寻向声音传来的密林深处,却不经意间使得两人本就紧挨的脚靠在了一起。
开始了,这一定是过电的感觉!(至少是导演插上了电源。)
即便隔着高筒皮鞋,隔着袜子。也是一股强劲的电流。

随后,两人不约而同转脸,凝视对方。

不得不说,两位猪脚演员的表演,非常到位。
从Eddie Redmayne低额、到抬头、两人对视、眼神躲避、再到Clémence Poésy眼眶湿润。一切都是靠2人的眼神来表演。
在5组正反打镜头和反复几次的脚部特写镜头里,演员所有的表现都入木三分。

这组镜头的剪辑也绝对干净利落,这样的镜头剪辑,你在“国产大片”里很难找到,人家却只是BBC的一部普通迷你剧。
另外,演员眼神外的小景深焦外和云层下的散射光线,又让人物的面部细节丰富到了极致。我都甚至以为,灯光组是拿了一盆水给演员找眼神光的。

虽然船身在缓缓移动,但大光圈所带来的小景深,更加压缩了空间,让流动的时间在这一刻几乎凝固。
而精准的同期录音、舒缓的配乐和丰富却干净的镜头空气感,无一不充满了整场戏,让所有的情节都直入人物内心。

整场戏没有一句台词,却是两猪脚交流最充分的2分钟。

其实,看过的欧美电视剧并不多,但BBC只用这一场戏,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差距。

 短评

男猪脚演得好好啊!就喜欢这种沉默不语用眼睛和细微的面部动作来演戏的!BBC的细腻真的是怎么看都不厌。有句话太经典:“This isn’t a war. This is an exploration of how far men can be degraded.”

8分钟前
  • 韦罗尼卡
  • 推荐

第二集好过第一集,影片暖色调的画面和舒缓的配乐很搭,情感刻画细腻,有那么点文艺腔调,男女主角都很养眼,眼神和表情就撑起了大部分感情戏。

12分钟前
  • 青貓
  • 推荐

细节把握不错

13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碉堡了,这里面露过脸的几个男主都是演过gay片,腐国的男演员没演过gay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演员了!

16分钟前
  • 乐天
  • 推荐

投入不了感情。

20分钟前
  • miootree
  • 还行

黑镜+唐顿 鸟鸣+冰火

21分钟前
  • 呼噜娃
  • 推荐

如果把男主角的爱情戏给删了的话,就给五颗星

22分钟前
  • 英伦风情
  • 推荐

为了Madden看的。

27分钟前
  • 普赖尔蒂斯
  • 还行

"How do we look?" "Happy." 那是最好的时候 信念坚定 爱情灼热 不要以后 不要沉默 不要争执 不要生老病死

28分钟前
  • RITA
  • 还行

斑多星人和痣多星人婚外情勾搭片段通通快进后尼玛果然另有一番天地啊,虽然后来斑多星人的机油们一个个损伤殆尽了,TuT.....

29分钟前
  • T_____T
  • 推荐

关于爱情-无须太多对白你就能感受到整个气氛充满了暗涌让你不得不屏住呼吸期待接下来那一幕;关于战争-无须太多壮观场面就能戳中你泪点,让你前一秒嘴角轻扬,下一秒心酸落泪。How many roads must a boy walk down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30分钟前
  • 益暄
  • 力荐

不愧是BBC,不愧是腐国,就连Richard Madden被爆头了还要留心几张裸照作腐梗,彰显基友本色,难怪之前找妓无能,还抱着Eddie Redmayne哭的那么有爱呢。婚外情处理的让人不齿,真爱也不能如此无耻啊。战争戏倒是很流畅,一个个催泪的虐梗轮番轰炸,第一集勾搭戏拖沓了点,第二集各方面都很赞。★★★☆

3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战争情节胜过爱情片段的剧情片。

38分钟前
  • Blue Mountain
  • 还行

制作精良

42分钟前
  • 胡子
  • 推荐

初看以为女主是Homeland的女一,不过漂亮太多了~胸好漂亮!!!~激情戏好美!Eddie声音好坑爹。。激情戏裹那么严实太不敬业了~芙蓉露的点都比你多好嘛摔!!!PS:此剧卡司好强大!PPS:不知道张艺谋看过这部电视电影后作何想。同是战争题材,却不靠民族主义撼动人心。

44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推荐

如果电影和电视剧能生孩子,那《我与玛莉莲的一周》和《唐顿庄园》的孩子就是这部。

49分钟前
  • 优雅的蜜蜂
  • 力荐

关于爱情,在一个明媚的午后四目相对一见钟情,关于成长,一件军装却有了不一样的神态,关于战争,朋友们相继离去的残酷ps虽然是穿插叙事让片子看起来比较混乱但这正是回忆的状态啊,还有Goode兄,你太会打酱油了啊

5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原来萝卜和班扬蜀黍都去另个世界打仗了= =

54分钟前
  • 菠萝,菠萝!
  • 还行

我爱小雀斑,matthew goode出场的时候差点没认出来,赶紧把胡子弄掉!!!!

55分钟前
  • Lavender
  • 推荐

怎么没个在看的选项~ 青山绿水神马的 第一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女主角肚子上那一排黑痣。。。

59分钟前
  • 考拉赵小胖☂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