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战争片大陆1992

主演:古月,苏林,马绍信,鲁继先,史崇仁,赵恒多,李定保

导演:李俊,韦廉

 剧照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2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3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4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5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6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3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4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5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6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7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8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19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9 00:22

详细剧情

  20世纪40年代末,古老的中华民族迎来了决定命运的重要时刻。国共两党的抗争进入攻坚阶段,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后,蒋介石(赵恒多 饰)受到极大触动,意图撤回华北六十万国军进入淮海,构筑一条坚固的江淮防线。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古月 饰)在西柏坡发出指令,授意林彪(马绍信 饰)率领东北野战军秘密跨越长城,会同聂荣臻的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分割傅作义(李定保 饰)军团以作各个歼灭。傅一面婉拒美国势力入住华北的请求,一面说服总统打消军队南撤的念头,顺利在华北取得空前的权力。谁知在此期间,解放军已悄悄完成对平津的包围。傅作义感到大势已去,决定通过身为共产党员的女儿冬菊(陈红梅 饰)与对手和谈。只是和平的果实来之不易,在此之前还要经受更多的考验……  本片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作品,是大决战三部曲的第三部。

 长篇影评

 1 ) 大时代,大画卷

       不管怎么去理解,我觉得1949年的中华大地上上演了一出出千百年来最精彩的大戏。平津战役就是其中之一。影片虽然仍是按照苏式战争史诗片的套路来拍,但是编导还是赋予了影片很重中国人特有的东西。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没有悬念的,东野百万大军摆在那里就让傅作义喘不上气来。从任何角度来说,我认为傅作义都是平津战役的第一主角。不过后来如何,当时的他做出了他能作出的最好的选择。北平保全了,(当然后来自己拆是自己拆。好歹拆房子不像打仗炸掉那样死好多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傅作义是民族英雄。
    另外据说该片在台湾,一些国军将领在看到傅作义宣布华北国军接受改编时,和影片中一样痛哭失声…………

 2 ) 有感

观看大决战电影有感 观看大决战电影有感 这几天陆陆续续看完这部很有年代感战争电影,心里有很多想说,想做的东西,那些群星闪烁的英杰在中华大地上释放耀眼光芒,也看到太多无名战士们前赴后继的奔跑前进着,战争很残酷,百姓们为的是有一个有奔头的生活,他们反抗压迫,反抗命运,有人给了他们目标,想想那些振聋发聩的名字们,百姓是沉默的大多数。我思考着人生滋味真难以言说,昨日我和谢奇在车里说,成功的法则是什么?自律,执行力,运气,还要加一个多谋善断,历史洪流滔滔而下,真应该把握好每一天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得到更满意的状态,多多想一想看一看这些前辈们,他们在血与火的拼搏姿态,在历史迷雾中的氤氲流彩,我特别喜欢伟人最后在众山长城之上,火红太阳初升于烟云之中的独照,塑造着一个让人向往的境界,那不仅是风景如画,是蕴含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意义在里面的。人往往会迷失自我,错失激情,在蝇营狗苟里混沌度日,多想想看看这些英雄好汉们的挥斥方遒,嬉笑怒骂,仿佛自我也能从中得到一种自信,那个感觉我也能够拥有。

 3 ) 三部一起看,感慨颇多。

这部电影是90年代初期拍摄的。那个时候,我正在上高中。那时候的我喜欢看成龙、李连杰、周星驰、阿诺施瓦辛格……对于这种主旋律的红色电影是不屑于看的。当然,对于教科书上的近代革命史,也是兴趣无多。就算是上大学的时候,也是逃了革命史的课,去买电脑、玩电脑。随着年龄慢慢的增长,年过半百的我,居然能够耐下性子,认真的看很多红色主旋律电影。不是组织来看的,而是自己休闲的时间主动找来看的。

用了三天的时间看完了这部长达十个多小时的三部曲电影。心中的感慨还是颇多的。

关于毛泽东:片头的毛泽东在爬山,片尾的毛泽东在爬八达岭长城。从电影的角度来讲,是首尾呼应了。我个人的感受是毛泽东其人,一生都在爬坡之中:为国、为民、为党。不要说我歌功颂德,我没有那个必要。我不是党员,估计将来也不会入党。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

关于脸谱化:这个片子确实没有脸谱化。傅作义的扮演者让我联想到了前几年的防腐书记。第35军的军长王景元,我差点儿以为是一位老抗联。

关于战争场面:场面拍得确实很大。可以看出动用了很多人力物力。这在90年代初应该是很不容易的。相信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有几个重点场面拍了烈士们牺牲的惨烈的画面,不过我觉得当年的战争中,可能实际情况会更加惨烈。就像毛泽东的台词中所说的,不想流血是因为血流够了。

关于表演: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1.傅作义给王宝珊送行去谈判的时候,二人对望的眼神,让人深深的感觉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画面。2.王宝山在谈判的过程中吃午饭,面对满桌丰盛的菜肴。那种木然的表情,解析了难以下咽这四个字。

迟看了30年的电影,不仅仅是让我补充了很多近代革命史的知识(虽然随着年龄的老化,记忆也越来越呈现碎片化)。还让我感慨颇多。

 4 ) 那些令人激动的岁月

还记得第一次看大决战的时候,平津战役是最让我激动的,特别是政治协商会议那一段,音乐还有那些历史人物的出现,让人感慨新中国的确来之不易,几多英烈,染红了这片大好河山。影片最后老毛登上长城,看着日薄西山,一个旧时代即将结束,一个新时代即将缔造。毛高大的身影,的确是中国改天换地的最好注脚。这个时候的中国,不仅共产党人,就是普通百姓,也都心怀激动,对即将来临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日子充满憧憬。。不管怎么说,那是个令人激动的岁月。。天翻地覆慨而慷。。

如今再一次重温平津战役,感慨的不是革命的不易,而是守业的不易。大决战轰轰烈烈,的确精彩纷呈,革命的岁月,的确令人激动,可是,令人激动的岁月,固然美好,可是却容易让人迷失,看不清未来的道路。那些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而奋斗的同志们,扫涤了一个肮脏的旧社会,却,面对着一个崭新的中国宣纸,最终描绘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画卷。这种反差,这种矛盾,如同当年的高棉国,令人唏嘘,如若早知结局,当年的勇士们,是否还会如当年般一样一腔热血,冲锋陷阵呢?历史没有假设,可是这个对这个假设的思考却令今人回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黄炎培当年提出的中国历史的怪圈,虽然今日还没有被打破,可是对如何打破它的思考和实践,怕不会停止,而且也不该停止的吧。



 5 ) 声声炮响献贺礼,棋局复盘留有憾——大决战三部观后感

三部都看完了,每一部都长达3个30小时,这里把三部的评价都放下,之后再谈一点总的感受:

一、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本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有大气魄,大视角。特别是开头与结尾更是将这种大显示的淋漓尽致,同时,剧中的大场面俯视镜头与旁白,更为着战争增添了几分诗意。缺点是细节和个体的描绘,让人没有体验到棋盘上势均力敌的感觉,虽可惜但也是无奈。 最后当整个人被这种大气势与气魄所震撼,热血沸腾,心向往之时 在听到歼灭40万人时,突然有些惊醒,40万条生命再加上我军伤亡人数,这一盘大棋的代价也太高了些,也希望这样的大棋局不再有。

二、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人物更显单薄,战斗场面除了大就显得有些空。真实感欠缺了很多。渲染人物的手法还是老一套,没有新意。敌我双方较量其实没能充分体现出来。如果真如第一部所说将棋局好好复盘。该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不过作为政治献礼片儿还是很合格的。特别一提小平同志的肌肉还是非常不错的。

三、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个人认为是三部曲中最好看的一部,前两部背负的包袱有些重,毕竟是政治献礼片,完成任务是第一位的,这一部故事也更完整了。脸谱化的人物描绘少了很多,主角就是傅作义,打或不打,降或不降,演绎的很好。这部的战争场面终于像回事了,不像前两部一样大场面的战争特别的空,表现力要好了很多。

总的感受,先说优点:

一是场面大,当年动用的人力物力再加上航拍的效果,成就了史无前例的大场面。

二是爆炸美,不知本片是不是影史是爆炸最多的片子,不过炸的是真好看,各种爆炸的效果营造的气氛棒极了,甚至在一个接一个的爆炸中感觉声都有些悦耳了。另外有说配乐不错的,不过在我看来什么配乐也比不上这隆隆的炮声更吸引人。

三是片头片尾棒,前两部尤其好,配上解说词,气势美感尽显。

四是画面镜头艺术性强,有的镜头都可以拿出当桌面了,构图也很讲究,航拍的效果更是没得说,虽然三部下来用的有点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但是单拿出来哪一段也是不错的。

五是演员们演得好,留给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很多,当年的演员功力真的是都很扎实。

缺点嘛主要还不是人物的脸谱化和老套的煽情,主要是一、二部的叙事有些不清,该简不简该繁不繁,第二部尤其明显,第三部就好了很多。另外战争重场面但却有些空洞,细节上人物化妆不错,可是中枪后演员有时流个血,有时不流给人不仅不真实还有些分裂,还不如统一的好。本片最可惜的还是为献礼而拍,如果真的是像棋局复盘那样,要是能把战争中的波谲云诡详你来我往复述一二那本片的艺术成就应该会更高些,但真这样的话估计也就没有创造这些大和美的硬件条件了。最后总的说来本片还是值得一看的,不过看之前先做些功课了解下战争的大概观影效果才会更好。

 6 ) 大决战3:平津战役.1991,近期数码修复版中删去的一处

大决战3:平津战役.1991,近期数码修复版中删去的一处,只有几秒钟。

运送民主人士的船遇到风暴漂跑了,负责的老同志说:要是船漂到南朝鲜或者是琉球群岛就麻烦了。

南朝鲜就是韩国,琉球群岛就是冲绳,审查的人可能觉得现在最好不要提,就删去了。

此处就几秒钟,但是明显顿了一下,几位主角瞬间移动了几厘米,仔细看就能看出来,别的还有哪里删去了不明。

(《辽沈战役》删去的是孙海英说的缴枪不缴女人,网上可以搜索到)

老版在新版中删去的

 短评

相比前两部,文戏比较多,对傅作义的刻画比较好,抱有割据一方的幻想,可惜一步步错判了形式,陈长捷太难了,凯申说害怕死无葬身之地,悲怆感迎面而来,民心所向,不由人愿。

5分钟前
  • 林夕木木生
  • 力荐

mark很给力

7分钟前
  • 温柔的小坏
  • 力荐

这部戏是大决战系列的结尾,虽然说对比前面两部,气势上输了点,但也称得上佳作。(傅作义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挺好的。应该说在正反两方面博弈的剧情看的观众很精彩。)(东北野战军的几位将领,也是塑造的很迷人;淮海战役那里实际上有一点点可惜的)

10分钟前
  • 巅峰Futurama迷
  • 力荐

大决战三部曲的终章,是战争场面篇幅最多的一部,新保安攻城战是延续前两部大视野航拍的大气磅礴,而天津解放战则是第一次展现城市巷战,许多今天仍在的实景建筑放在历史还原里,胜利会师金汤桥时解放军站满桥上桥下的画面令人为之激动不已。傅作义的人物刻画非常细腻,整场战役就是不断下台阶的过程,谈判和交战穿插,心理状态随着外部局势而变化。傅甚至就是这第三部电影的第一主角。平津战役收官,又可以直接联系到开国大典前夕的准备工作,给三部曲一个特别圆满充满希望的结尾。

14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傅作义北平的困境纯属是咎由自取,入东北或者入淮海,都会是不一样的局面,可他偏偏不动,最后还是那三朝古都满城古建筑救了他。第三部已经没得打了,城下之盟。几处印象深,傅作义烧掉日记,历史由别人书写;蒋介石动情的说怕自己死无葬身之地;大佬们要进京赶考不做李自成。

17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中华民族一定能克服最危险的时刻,永远向前进。

19分钟前
  • 卡林
  • 力荐

3个半小时的磅礴叙事,历史在200分钟的时间里静静流过,就说几个最喜欢的镜头语言吧。1)开篇傅作义和司徒雷登雨中游故宫,看千龙吐水慨古今。2)攻打天津的将士们爬上墙头看到“南开大学欢迎解放军”的条幅。3)主席电告各部进入北平“古迹地图要人手一份”,画面依次闪过故宫天坛九龙壁北大红楼清华大学圆明园。4)最后高能,主席独自登上长城呼应《辽沈》开头。

24分钟前
  • Eigagann🇨🇳
  • 力荐

平津战役不如另两场决战紧张,但留下了经典的北平方式与天津方式,以战促合,傅作义成为主角。片尾是新政协的正确拍法,点到即可。

27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三大战役中最无悬念的一战,傅作义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南下逃跑,一个是投降,傅作义选择了第二,所以也是最没吸引力的一集

30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里面的傅作义形象很有趣,他有过犹豫愤怒摇摆不定的时刻。我甚至怀疑如果今天拍同一主题,会不会直接就把傅作义拍的一心向党伟光正了。里面有动人的抒情段落细节,烘托的爱国情绪并不违和,当代电影人需要找表现当代到“主旋律”的合适电影语汇。

34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还行

我真的很喜欢这三部电影的镜头语言,真的很棒。

36分钟前
  • 一瓶鹤顶红
  • 力荐

建党一百周年看完了大决战三部曲,这是我们自己的史诗大片,毛主席和傅作义演得真好

39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力荐

木已成舟

41分钟前
  • allemessiah
  • 力荐

此战役攻心为上

44分钟前
  • 随随便便
  • 力荐

北京城没受到战火洗礼,傅作义确实功不可没,傅作义救了北京城,但同时也是北京这座古城救了傅作义。若不是北京城里有诸多值得保护的文化古迹,哪有那么多人为北京城的和平解放东奔西走,解放军早就攻城了。

49分钟前
  • 十年一觉
  • 力荐

大决战三部曲在战争片史中是极为特殊的存在,这一系列的拍法也是独成一派,电影使用旁白搭配庞大外景开始,也以此结束,在剧情方面,构建了三层结构,一是国共双方党内高层的战略决策,而是指挥将领的运筹帷幄,三是下层士兵或百姓的当下处境,这三个层面交叉叙述,从而共同制造了这一恢弘的史诗巨作。在技术上来看,由于是国营制品厂拍摄的献礼片,所以预算与可调度资源极为可观,这一先天条件,促进了这系列电影中真实还原部分战争场景(如第二部中的战壕描绘),磅礴战争场面的出现(系列中均有的飞行俯瞰大行军等)。另外别样的地方是,在战场人物上,并非有突出个体,而是用群像的方式,不过这一方式反倒易于突出上层的决策人物,但因其拍摄时代的环境限制,出现的政治人物也有所偏差,探寻片中的出现比例,也可以一窥当时党内对这些功勋的态度。

51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推荐

邬先生角色传神

55分钟前
  • 素位时中
  • 力荐

感谢傅作义啊!不过建国后应该让他作北京市长,他保护下留下的东西都被蚕食和破坏掉了,可惜!

59分钟前
  • 影观
  • 推荐

邬先生的傅作义 比起修宗迪老师更加传神啊

1小时前
  • Ryan
  • 力荐

不仅刻画了攻占天津、北平和平解放和党中央进京,而且顺带给了第一次政协会议几个镜头,几位主演都挺传神。

1小时前
  • 张博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