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芭蕾

战争片大陆2015

主演:曹舒慈,伊戈尔·卡列斯科夫,娜塔莉亚·苏尔科娃,杜源,陈瑾,刘之冰,石原和海,小林成男,南好洋,侯天来,吴军

导演:董亚春,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剧照

战火中的芭蕾 剧照 NO.1战火中的芭蕾 剧照 NO.2战火中的芭蕾 剧照 NO.3战火中的芭蕾 剧照 NO.4战火中的芭蕾 剧照 NO.5战火中的芭蕾 剧照 NO.6战火中的芭蕾 剧照 NO.13战火中的芭蕾 剧照 NO.14战火中的芭蕾 剧照 NO.15战火中的芭蕾 剧照 NO.16战火中的芭蕾 剧照 NO.17战火中的芭蕾 剧照 NO.18战火中的芭蕾 剧照 NO.19战火中的芭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7 20:22

详细剧情

  电影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  1945年9月12日,潜伏在黑龙江边境小镇丛林中的300多名日本军人拒不投降、负隅顽抗,血洗了当地村民,并袭击了苏联红军。最后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了这股日军。由于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的第28天,故称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

 长篇影评

 1 ) 为了忘却的纪念

在《战火中的芭蕾》看到了一种战争环境下的暴力美学,勇士们在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中完成了枪林弹雨的交锋。优美的舞步也曾一刹那间唤醒了人性的回归,但是稍纵即逝。残酷的年代里,美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却又弥足珍贵。战后的人们忍着失去爱人的伤痛,在同一片土地上重建新的和平。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战争的残酷和芭蕾的唯美以巨大的反差拷问着观者的心,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学会遗忘又如何前行?

 2 ) 战火中的芭蕾,硝烟中的绝恋

反映中俄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题材的历史战争影片《战火中的芭蕾》,由中俄两国组成的国际班底创作而成,影片监制是被誉为俄罗斯的“斯皮尔伯格”的著名导演、电影家协会主席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导演则有八一厂著名导演董亚春担当,在这个全球欢庆抗击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时刻,《战火中的芭蕾》从非常的角度,歌颂了战争中的和平,硝烟中的真爱,大气而细腻的故事感人至深,可称为爱情史诗级经典。

因监制是俄罗斯导演的关系,本片呈现出典型的俄罗斯电影风格,雄浑的音乐,硬朗的情节,豪气的情感,或许是广袤的土地给了创作者们更粗犷真诚的气质,《战火中的芭蕾》所呈现的中俄边境,是一种交响诗般的雄壮,而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子民,莫不都生就了坚忍而善良的品性,在此之上,犹显得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与无耻,所以当片中日军在一项关乎生化武器的工事修建完毕后,竟然毒死了所有工人时,大地目睹了这触目惊心的一刻,影像也记录了这罄竹难书的瞬间,这是整个人类的苦难。

但,影片并没有因此而走入战场厮杀的套路,虽然是一部应时的献礼作品,《战火中的芭蕾》在当下一片冲锋杀敌声中,显得那么“非主流”,影片中没有八路,没有口号,没有说教,没有此起彼伏的敌我对峙,而是以男女主角的爱情作为主线,阅遍了这片苦难土地的屈辱与抗争,也歌颂了伟大人民和军队的正义必胜。

因人性使然,中国女孩鹅儿与苏联侦察兵安德烈的相遇,绝非偶然,尽管当时日军在疯狂搜寻,但鹅儿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抗击侵略的战争盟友——苏联战士,战台烽深信,无论安德烈负伤躺在任何家门口,都能得到最真心的救助,这是东北同胞的晓大义本色,也是中国人民知恩报恩的真性情,而安德烈爱上了中国女孩,也是合情合理,那不仅是对自己救命恩人的感激,也是对中国人民的真情。

爱是没有国界的,鹅儿和安德烈的爱情之花,就在这动荡不安的战争中,逐渐萌发,这并非是想象而来生搬硬套,影片赋予了二人的感情之路,更多的铺垫,比如说语言的沟通,比如说舞蹈的催化,虽然另一边,与侵略者的抗争硝烟弥漫,但寒冬过去,茂密的白桦林与漫山遍野的小花,还是见证了这段战火中的爱情。鹅儿由中央芭蕾舞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曹舒慈扮演,在片中,就一边在俄式餐馆打工,一边跟随餐馆老板娘练习芭蕾舞,这个情景,奠定了本片的艺术风格,在苦难中起舞,在炮火中盛放。

正如片头所呈现,茫茫风雪中的冰湖之上,鹅儿跳起轻盈的天鹅之舞,而后天鹅之舞的主题旋律,也在影片中一再响起,尽管这个场景是艺术的再度创作,但在影片中,是有鹅儿身着火红色裙装,起舞于金黄色森林中的场景,美到让人惊呆,将中国女孩的圣洁心灵,以及在爱情中的热情死火,进行完美的呈现,虚实之间,升华了爱的主题。

与鹅儿相对应的,是一身军装雄姿英发的安德烈,话说扮演者卡列斯科夫·伊戈尔修长的身材与雕塑般的面孔,简直是可以秒杀国内众多小鲜肉,令这段跨国爱情,拥有着更多的意境之美的同时,也更符合当下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审美需求,看一对颜值爆表的跨国凄恋,再由此审视当下的爱情现实,历史的风云翻涌之间,是对世界进程的思考,对自我生存的感悟,这不仅仅是两国青年的爱情联姻,同样是两国共同抗击侵略者的通力协作,爱情无疑是反战的最佳介质,因此在今天看来,《战火中的芭蕾》更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3 ) 成事在人谋事在天。观者心里头意犹未尽,却也说不出的别扭

冲着剧情,特意去离家好远的影院看了这片子。看了些简短的评论,都说片子不错,但是评分略低,略一想应该是太小众的缘故。
通体的印象是:不错的剧本,不错的形式,但因为一些原因呈现的不够完美,有点可惜。
流淌在东北黑土地上的动人的故事:帅气的苏联小伙子,善良的东北姑娘,慈祥的面包店老板娘…
流经在战乱年代中颠沛流离的命运:母亲失去孩子,妻子失去丈夫,少女失去恋人,孩子失去双亲…
这本来是部残酷的战争片,但因为芭蕾的元素,冷峻的战火中多了些暖意和凄美,大有从粗犷转向细腻文艺之感。片子的整体基调柔和了些许,但却更让人揪心——所谓战场中的相识、相恋、相伴,终敌不过一场战役下来,阴阳两隔。
剧情的安插上,前半部分较缓,而后六儿和王叔两位角色的死亡衔接的略显仓促。纯美一家子的相关设定个人觉得累赘,除去为了表达“有人欢喜有人愁”“战争会夺去儿童们的双亲”“天朝人无比善良伟大连敌方遗孤都会收留”这三个意思外,似乎找不到设定安插的其他意义,有点鸡肋,再多考究雕琢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
从艺术角度来看,影片可取之处有很多。为刻画鹅儿心理变化的几个镜头,滤镜给的恰到好处,随手一截就是电脑桌面,斜射进窗户的阳光投在少女身上,留下个意味无限的背影,随你怎么联想发挥去体会主人公千字文般的复杂心境,欲言又止把握适度,一个画面胜过剧本万字。
桦树林中的二人幽会,鹅儿一袭红衣为安德烈舞上一曲天鹅湖,红与白,黄与黑。蒙太奇的运用把几个给人明显视觉冲击的镜头糅合BGM铿锵有力的节奏,仿佛下一秒就能让人联想到天鹅之死。想起来《黑天鹅》最后的公演,还有《第五元素》的某个片段。但是鹅儿不是那只身上占了鲜血的天鹅公主,因为“圆满时刻的最后一击,那才是最残酷的。”
角色塑造上很喜欢柳芭大妈这个形象。她是鹅儿的芭蕾舞老师,也是鹅儿人生的引导者。是非分明,知晓事理,在鹅儿遇到困难时恰时给予鼓励和帮助,是个突破了村妇的导师形象,很理想,感觉比亲妈都亲。
说起柳芭就得说说憨子,这个形象有点儿薄弱,可存在性比纯美一家子高点有限。明明是个推动剧情的角色,却仅止步于推动剧情,没有更进一步的发掘和利用。
还算是用心的电影,东北方言混着日语俄语和官腔儿普通话,代入感挺强。
特效是个败笔。做不好还不如不做。

整体感觉,我们占着好思路和好剧本,但却不能物尽其用的用心拍一部能走进人心给人带来震撼的好片子,这是最让人心痛的。就拿这部片子来说,剧情再商榷又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官,特效用心做能收获更好的观影体验,几个细节再琢磨一下片子还能上一个层次……
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当下是个文艺工作能突飞猛进的好时段,人却不得劲不用心,白搭。就像是摆放的花里胡哨的面点,看着不错,嚼起来没味儿,前后形成落差,观者心里头意犹未尽,却也说不出的别扭。

 4 ) 卢那察尔斯基再世拍的?

宣传片,你懂的。

主要就是看老东北的大雪连天。还有一个农民装束的傻丫头,激情跳芭蕾。

所以关键就在于,为什么现在中国宣传片能拍这么好看?绝对会挖小细节,哪怕是虚构细节。

俄罗斯男主角长得超帅,有点激情才子的感觉。电影的色彩设计也不错,暖色调和冷色调相辅相成,有北方俄罗斯的感觉。包括他们在桦树林的感觉,让人想起《伊万的童年》。这些东西都是米哈尔科夫贡献的。可惜烈日灼人的米哈尔科夫,也挡不住我们的宣@传~部。我们在这里无权表达思想,只能看看——

跳起的小天鹅,绝对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哈哈。

总之,会革新伱中国宣传片的印象。

 5 ) 不可避免的真实存在

影片中的中国演员基本都是来自于东北,所以在风土人情这一块影片把握非常到位。雪地飞驰的爬犁、大年夜包饺子的热闹场景、东北当地人储存白菜的小仓房,相信都能勾起东北观众的回忆。这些生活细节的特点对于南方观众未必能一下子接受,但是制作一团一队在细节的考究让这部电影的制作经得起考验。 战争始终是残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经历八年之久,这还是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那与日本的战争进行了就有14年之久。主创选取《战火中的芭蕾》的故事有很深一层的意义,片中这场战斗是真实存在的,是发生在日本宣布战败之后,所以也被称作是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这场战斗结束了,中国人民也正式在欢庆抗战的胜利,但无可避免的,战争会带来牺牲,那些为抗击侵略者而流血的英雄,值得铭记,这也是影片所要传递的重要信息。

 6 ) 战火中的芭蕾

惊叹了,曹舒慈受伤了还跳得这么美。如果不是提前知道,很难想象这是伤病上不了台之后演的

“就是特别纯粹的一个人,才能在舞台上和别人不一样。” 白烨林那段确实有点惊讶到了。一下子就想到这句话,感觉确实如此。真的太感慨了,好难得,从未见到过。

剧情很简单,但是第一次听到有用芭蕾的音乐配抗日战争的。别出心裁,但是效果上毫无违和感。天鹅湖中那段儿配乐和拿枪扫射的的紧张范围居然意外得搭。能把抗日战争里带入美的意境,连男主死的时候,就是那种明明知道完蛋了,但是还是笼罩着一层美的感觉

很罕见 能把抗日战争和艺术融合起来的。在白烨林里穿着破旧的红裙子跳芭蕾,和穿着天鹅湖的衣服在光照下,跳不停地闪着切换,配上挥鞭转的每一下,完全把那个紧张的氛围调动起来了。

和辛德勒的名单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一片全是深暗色调的狼藉里面,女主穿上大红裙子。

鹅儿的安德烈死了,家里所有去参军的男的都死了。日军的妻子难产死了,自己最后也死了,孩子没有爸爸妈妈了。战争之下没有一个人能善终。

这部电影拍的真好。芭蕾舞每一场剧都很美,但演得何尝不是一个个心碎的故事。“我战火中的恋人,和我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岁月,永远沉睡在了这片土地上”

不过曹舒慈长得真的真漂亮,正面看眼距宽宽的,鼻子高高的,眼睛又很大 像洋娃娃。侧面看又非常精致美。太上镜了,中芭的演员真的很漂亮。事实证明不仅仅有影视明星才上镜,普通人里也有长得非常漂亮的。演技体现的不算多,但是芭蕾功底杠杠的哈哈。

 短评

俄罗斯男主帅帅的

2分钟前
  • 91小飞
  • 力荐

还行

4分钟前
  • 流叶无雨
  • 推荐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虽然看着难过,但发人深省。

7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下载后跳过了所有和芭蕾无关的部分才看完的,主要也是为了看曹舒慈(她露额头真是比齐刘海双辫造型好看太多),专业架子果然就算穿大棉袄也挡不住!这种片子选择芭蕾也是蛮有趣,因为现在的日本国民对芭蕾也是相当热情的(优衣库不止一次选择芭蕾舞者代言)。可惜啦非得往主旋律上靠拢难免吃力不讨好。

11分钟前
  • 小波福娃
  • 推荐

首先史诗和艺术不是装就能装出来的!演技捉急与剧情干瘪是真的要命!其次是我们思考历史,面对战争的态度还是有问题!最后看来看去也就是海报不错。。。

15分钟前
  • 较差

觉得不错

19分钟前
  • 风语
  • 还行

你们宁可去看小时代也不愿意看她就是因为她身上烙着“八一制片厂”你们说她不好看就是因为她是主旋律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出至少导演是真、诚、的、而你们连理解祖国历史苦难的真诚都、没、有!

21分钟前
  • elle
  • 推荐

以抗日战争为背景 少女小鹅儿无意中救回了一个负伤的俄罗斯士兵 从此一家人为了保护战争盟友 付出惨痛代价 也萌发出一场跨越国别的爱情 影像风格舒缓但不失力度 节奏快捷又不失强劲 从中国人引爆火车刚烈 日本军官枪杀男孩 毒害中国工人的残暴 惊心动魄战争片氛围 让这场战火中的爱情更显优雅而又珍贵

22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抗日,套路

24分钟前
  • 昊子
  • 还行

亲情戏仅表现了巧合,爱情戏过程不足太跳跃,战争戏只为收个死旗。

25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较差

画面美

28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较差

好摄影 好质感 这种片子 你还要求什么

32分钟前
  • 宋丹丹
  • 力荐

呃…我是去看小曹的,反正吧,镜头没她的时候我都快睡着了…不过每个画面都是壁纸,很美~

36分钟前
  • MuMu_Gaolin
  • 推荐

画面很有质感

39分钟前
  • Elvis
  • 推荐

7.4

42分钟前
  • PenL
  • 推荐

“我战火中的恋人和我一去不返的岁月,永远沉睡在了这片土地上”

43分钟前
  • 庭前花树
  • 力荐

除了不喜欢过于主旋律的味道:伟光正。电影整体质量不错,画面也唯美,称得上用心制作,仅此而已。

48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还行

这部电影太美,以至于我完全沉浸在其中。尤其是银杏树中的那一段芭蕾,将美、情以及电影的本身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50分钟前
  • 里想三旬
  • 推荐

这部电影的画面风格非常美(忽略最后那个枫叶的五毛特效)配上天鹅湖的那段动人的音乐,看一下小曹的那段舞蹈忽略那段狗血的抗战情节,你会享受此片!

52分钟前
  • 杰杰陶TAO
  • 还行

开端很有俄大片风范,那是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功劳;之后就继承了国产电视剧钟爱的抗日神剧+妈妈找儿子狗血剧,这是八一厂的功劳。

5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