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片大陆2003

主演:郭晓东  李佳  香川照之  

导演:霍建起

 剧照

暖 剧照 NO.1暖 剧照 NO.2暖 剧照 NO.3暖 剧照 NO.4暖 剧照 NO.5暖 剧照 NO.6暖 剧照 NO.13暖 剧照 NO.14暖 剧照 NO.15暖 剧照 NO.16暖 剧照 NO.17暖 剧照 NO.18暖 剧照 NO.19暖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4:08

详细剧情

  住在偏远山村的少女暖(李佳 饰)水灵俏皮,清纯美丽,是青年男子们倾慕的对象,这点对于和暖青梅竹马的林井和(郭晓东 饰)来说更不例外。外面的世界五彩缤纷,暖一心等待偶然驻留于此的戏班英俊武生带她离开这个山村,然而等待她的只有失望。在和井河荡秋千的时候,暖摔伤了腿,不久后井河也离开家乡,两人从此失去联系。  10年后,井河从北京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暖。此时的暖跛着腿,形容枯槁,已经嫁给村中的哑巴(香川照之 饰)。一种别样的情感袭上心头……  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并荣获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

 长篇影评

 1 ) 武生、井河、哑巴之间的关系

这是我第二遍看这部电影,第一次看的时候只觉得哑巴与井河这两个男人对于暖来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今天我在b站上看了香川照之在日本首映会上的采访,他说的一番话,让我忽然对电影中的这个故事有了新的理解。主持人问香川,哑巴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了让暖跟着井河离开的想法呢?香川说,「我的理解是,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来表明哑巴这种想法的变化,可以说从最开始,想留住暖又想推开暖的这种心情就共存于哑巴的心里,只是在一个决定性的时刻,这两种感情同时奔发了出来。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那条大河,对我来说,就像哑巴的爱。」

香川只说到这里,但对我触动很大。

我之前一直没有注意过电影中那条“河”的意象,就像香川所理解的那样,河与哑巴其实分享着同一种对于暖的意义。在那个小村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基,物换星移,然而那条大河却始终维持着那个村庄不变的一面。

暖生命中除了哑巴,还有两个重要的男人,武生和井河。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以为井河和哑巴是对立的两个角色,但现在我却觉得这种理解太简单了。真正与哑巴对立的角色是武生,武生是从外面来的人,从外面来,终究还要回到外面去,他的出现给暖带来的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是被化了戏妆的人生幻想。正是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使得暖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了有人回来接她这件事情上,原著中,武生这个形象是一个军人,电影版把他修改成了戏子。我认为这是出于时代语境的不同所做的有一定用意的改编。军人象征的是强权,象征的是秩序,对于中国最广大的的农村来说,主体性在历史上是从来不存在的,哪朝哪代对于村子来讲并没有任何的区别,像《鬼子来了》里面所表现的那样,日本人来了,村民们也丝毫感觉不到危机感,日本人来了,日本人走了,国民党来了,国民党走了,对于村民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完全不自觉的情况下,秩序降临在了千年不变的村野世界,而村里的人们只能默默接受这种秩序。

虽然电影里军人变成了武生,但是我认为这种对强权或者说政治因素的隐喻被保留了下来,因此不是男旦也不是小生,而是“武生”。同时,今天以“军人”来象征外在的秩序已经不那么合适,因此把这种秩序的执行者或者说代言人变成“戏子”会更有说服力。在化妆的那场戏中,武生赋予了暖一种镜中的虚幻的形象。

再看井河这个角色,其实这个角色远没有它表面上那么简单(我个人觉得郭晓冬把这个角色演得有点表面化了,当然可能不是演员的锅),井河是暖的青梅竹马,从小一起生活在村子里,长大后一起读书,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淡然的、纯洁的感情,井河对暖是一种类似于守护和陪伴的感觉,他没有向暖灌输和强加过什么,当暖开始怀有对外界世界的幻想的时候,井河自然而然地表示支持,当暖的幻想彻底成为泡影的时候,井河又告诉她,可以一起读书参加高考,通过自己的力量考到大城市去,而不是无止境地等待一个不确定的外在的东西。我并不能同意很多人认为的井河是渣男这种简单粗暴的看法。

因为井河这个角色,和哑巴是一体的。

这就又要回到一开始的“河水”这个意象上,河水,是喧嚣却沉默的,没有停顿、没有间隔地流淌着,它无时无刻不在发出声音,却没有说过一句话,就像哑巴,他总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发出无意义的声音,就像这河水。哑巴是还没有被秩序化、被驯化的暖,也是最后能承接着暖的人,因此暖非常怕他,因为他是她所努力忘记却不得不直视自己努力想摆脱的根基。而井河则是暖经过了从无秩序到被秩序化最后又被秩序抛弃的过程之后所保存的一种意志化的形象。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不是井河造成了暖的悲剧,如果说悲剧是一种趋势或者力量,那么井河就是受这种这种力量所形成的固定的极具方向性的意志,就像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对河流形态所产生的规律性的决定作用那样。

拥有了此种方向性意志的井河,开始“讲话”,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即井河开始“许诺”,“许诺”是语言行为,它不再像河水、像哑巴那样沉默又喧嚣,而是开始用纯粹的语言为暖建构未来的图景,甚至不需要发出声音,仅仅通过书信便给暖另一个期待,这与武生看似一样,然而与武生不一样的是,井河的承诺并不是外来强加的,而是暖从武生那里接受了一种秩序而自然附和出的一种语言(承诺)。

影片的最后,暖、哑巴、女儿一起沿着河边送井河走,暖和井河并肩走在前面,哑巴抱着女儿跟在后面,哑巴突然情绪激动地要把暖和女儿推给井河,让井河把她们带走,这一刻,哑巴和井河终于重叠为一体,共时的、无声的、非语言的、情动之喧嚣终于追上线性的、间隔性的语言,暖和哑巴之间已经实现了这种非语言的往复式的交流,井河像一个局外人站在那里,这一刻,语言是彻底无力的。

井河仅仅是暖的一种意志,井河不敢回去,这种惧怯是井河的,也是暖的,当暖拒绝了井河的语言(书信)的时候,她却把被哑巴捡回来的井河送她的皮鞋保存了起来,并不是因为她还对井河保有希望,这仅仅是她对于自身命运之认同的证明,皮鞋是她的井河之意志的化身,也是意志的坟墓。井河临走前又对暖的女儿做了新的承诺,而对于暖的女儿来说,沉默而喧嚣的哑巴又会在潜伏在命运的哪一个角落呢?

哑巴和井河是同一条河,是暖第一次出场时脚下的那条河。


香川叔真是走心的演员,听过他的理解,我才有了这种新的认识。

 2 ) 电影改编小说,讲究的就是一个取其糟粕弃其精华

看过白狗秋千架,里面最爱的人就是暖。(只可惜,没看过电影,没想到把编剧我最爱的小说改的这样俗不可耐)

1: 骗暖感情的人是下乡时住暖家里的解放军蔡队长,他当时住在暖家,受到全村以及暖的父亲的尊敬。他借由自己长辈身份,以指导乐理为借口对暖态度暧昧,之后还亲了暖说要娶她,回家后就没了音讯。而且小说里没有文艺团招人,暖根本没有实现梦想的机会。

2: 暖是男主小姑,十年前一直把男主当小孩子,还和男主说蔡队长才能算得上大人。所以电影里面表现出来的,男主是暖备胎,简直是无稽之谈。

3: 是男主想荡秋千并且把秋千荡太高,才导致绳子断了出事的。女主不是断腿而是瞎了一只眼。所以原著特别多描写男主对女主羞愧的场面。

4: 原著里暖的哑巴丈夫是很粗鲁的傻子,对暖没什么感情,还天天揍暖。丈夫对暖甚至没有对“城里人”男主来的尊敬。因为村里人一贯踩低捧高。

5: 暖只想和男主上床,但对男主没有任何感情。因为暖四个儿子都是又傻又哑。暖只是想要正常的能陪她唠嗑的孩子! 原著里的暖是一个可以用锐利来形容的女人,她即使在最悲哀的人生里也没有抱怨过任何人,即使被村里人骂个眼暖,也依旧保持着内心里的骄傲。她一张嘴能怼的叫男主说不出话来,不住自惭形秽。她即使坦然接受了自己个眼暖的事实,依旧能一脸狂放的问男主:“你说实话,要是我当时提出要嫁给你,你会要我吗?” 而当男主被她这狂放的脸打动,回复说会的时候。暖问男主能不能给自己留一个正常的孩子,男主却退缩了。。。这个时候,懦弱的人人是面对残酷现实依旧赋予抵抗的暖,还是看着暖丈夫害怕的想抽身逃走,看见暖找上自己浑身发冷,手脚发抖,嗫嚅的说:对不起当年不该喊你上秋千,的男主呢?呵呵

编剧的魔化改编,让我最爱的小说,变成了三角恋与渣男的故事。

暖这么一位锐利的不为生活屈服的女人变成了一个庸庸碌碌只想靠男人的俗气女人。

而代表当时大多数年轻人的来自城里,内心里存在着懦弱的男主,却变成了正面人物。

更加可笑的是,带着批判意外的白狗,在原著中可是时时刻刻敲打男主内心,叫男主羞愧,也是全文主旨的暗线啊!在电影里白狗角色变成了女主女儿,贴心小棉袄。。。。

白狗秋千架是批判的,是与现实作抗争的。人性里面的怯懦,羞愧,虚伪,城里人看农村人的不屑和畏惧,农村人看城里人的嫉妒和偏见,都从那双狗眼中折射出来。

而女主的遭遇,女主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与世俗对女主的排挤和压迫,女主的狂放与锐利,都是这篇小说最有戏剧冲击性的地方。(但是电影里全没了。。。。女主两次被渣男骗,最后嫁给老实人。。。。编剧你遭受了什么精神压迫?)

男主和村民代表的两类人,他们形成的对比与冲击,都变成了互相美化。大家都很好,都是好人,所以女主嫁给了村里最帅的傻子,女主不回男主信是不想被拒绝。呵呵,快要笑死。

反正大家都是好人,那么这个原著里被现实压迫最惨的受害者-暖,就背起了所有大锅,她贪得无厌,她不知足,她勾三搭四,她虚伪。。。。。。

我想,这部电影批判现实真的做到了,能够把故事改成这样,并且用和稀泥的手法解决故事里面所有矛盾,编剧简直是断案奇才!真是叫我领略到了现实中,大家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啊!

 3 ) 《暖》的镜头语言分析

  《暖》是由霍建起导演、秋实编剧,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一部电影,曾获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男演员奖,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

  《暖》讲述了在城市工作的井河回到10年没有回过的农村老家,在家乡的桥头遇到了暖———一个他很怕见到又从未忘记的人,从而引发了一段他和曾经的恋人暖以及哑巴之间的一段回忆。全片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异彩纷呈的视觉奇观,它所表达的是只一种感受,一种追问。尽管观众对这种感受和追问抱不同态度,但是其镜头叙事风格,还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电影采用的是一种双时空转换的叙述方式,将现实和回忆交错在一起,在回忆与现实之前来回穿梭。暖调的回忆,使得一切似乎都是那样的美好、恬静。无论是打谷场上丰收的人群,快乐的秋千,还是小武生给暖上妆时那种近乎金黄的晖光,都透出一种欢乐的希望之光。而现实却恰恰相反。现实的世界里,从前那个美丽的暖因为从秋千上摔了下来而变成一个不再怀抱希望的瘸子,她经历了两次没有结果的等待,只有接受残酷的现实,所以,她的世界是灰冷的,她的世界中,只有那永远也下不完的雨。——冷调和暖调的交替使用,很明显地将现实和回忆区分开来,也直接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影片中起用了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来配合影片主题,其中,秋千,在整部影片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它主要出现在主人公的回忆中。下面,截取几段和秋千有关的场景,具体来分析一下。

第五场 场院 日 外
全(摇俯) 场院上一派繁忙景象。井河旁白:记得暖问过我……
特 一人在扬场。井河旁白:秋千为什么叫秋千。在我们这里……
特 幼时的井河和暖在荡秋千。井河旁白:……年年秋天要荡秋千……
全 众小孩荡秋千,众人围观数数。井河旁白:这是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惟一的娱乐方式,不知道已经荡了多少年……
全 村妇荡秋千。井河旁白:好象没人关心这个问题,包括我在内……
全 老人、小孩在看荡秋千。井河旁白:可是暖……
全 繁忙的场院。井河旁白:就常常会冒出一些……
全(摇) 众人将麦桔挑上草垛。井河旁白:别人不会冒的念头。
……

    该场是主人公井河的第一次回忆,他将这个场景就设在了公社场院上,那里有劳作的人群,那里有荡秋千的人群,当然最重要的是,那里有秋千,那是暖欢乐的开始,也是暖欢乐的终止。在以后的段落中也可以发现,井河对暖的回忆,永远是和秋天连在一起,和秋千连在一起。因为那是收获的季节,是快乐的场景,所以该段落的色调也是欢快的暖色调。

第七场 场院 日 外
中近 (闪回)井河和暖荡秋千。
            暖:井河,你看见什么了?
         井河:我看见稻草堆的尖了……
大全 井河的主观镜头,随着秋千的起落有起伏:远处,哑巴正低头翻晒稻谷。
         井河(os):哑巴在干活呢。
中近 井河和暖荡秋千。
          井河:暖,你看见什么了?
          暖:我看见北京了!我看见天安门了!
          (闪回完)
  
    从他们的互问互答中可以看出:井河是一个很朴实的人,或者说是个扎扎实实的人,他从主观镜头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而暖在回答时是个客观镜头,她望向虚无处,那时的她有着比村里一般姑娘更好的条件,所以她心怀憧憬,她的眼里,更多的是这个小山村以外的东西。她向往着城里的生活,向往着走出去,秋千成全了她假想的飞翔。

第二十五场 场院 晨 外
全 哑巴缓缓地走向秋千架
近 哑巴对着秋千打哑语:我爱你!
            哑巴疯狂地推动着秋千。
    (闪回完)

    哑巴也算是片中的一个男主角,他一直默默地关注并喜爱着暖,但是他们当时的距离是这样大,所以他就只能对着暖荡过的秋千,疯狂地表达他对暖的爱慕。时间上选用的是早晨,似乎是一种暗示,将亮未亮,但还是有希望的,寄托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五十七场 场院 日 外 阴
……
特 荡秋千的脚。
近 暖使劲地荡着秋千,井河也荡了一下,暖将头靠在井河的肩上。井河旁白:那上我第一次接触到暖的身体,也是唯一的一次,我当时……
特 荡秋千的脚。井河旁白:……不想再为这件事情和她争吵了,又没有别的办法,让她明白……
近 暖的头靠在井河的肩上。井河旁白:……自己的心情,改变我们之间别扭的状况。我知道我需要一点勇气……
全(仰) 荡秋千。井河旁白:……抱住她的勇气,否则我永远也别想取代她心中的小武生,秋千帮了我的忙……
全(移) 荡秋千。井河旁白:它成全了我的勇敢,掩盖了我的惊慌,夸大了我的力量。真想就这样永远地荡下去,那是一次真正的飞翔。
近 暖笑着和井河荡秋千。
全(仰) 荡秋千。
大全(移) 荡秋千。
大全(推) 荡秋千。井河兴奋地松开双手,张开双臂。暖惊叫着。
大全(仰) 荡秋千。
特(摇) 断裂的秋千绳。
全(仰摇) 荡秋千。
特 秋千绳从环上脱落。
全 井河和暖被抛起。
特 两人从镜前飞过。
全 断了的秋千来回摆动。
大全 断了的秋千静止了,下雨了。
特 雨下个不停。

    在井河向暖表白完他的承诺以后,两个人的希望都得到了暂时的饱和。借助于秋千,井河宣泄着内心的狂喜。镜头从不同视角,反复强调着他们荡秋千,让观众与他们一起累积情绪,那种喜悦的情绪,而在达到最高点时,绳断了。此时,什么声音都没有,甚至都没有两人被摔在地上的血流场面,只用一个秋千的空镜头就结束了这个本来很惨烈的景象。然后,开始下雨,暖的世界开始发生改变。如果没有这次秋千上的意外,暖或许还有别的机会远走高飞,如果井何真像他上大学前所说的,毕了业一定要回来接暖,暖也许不会嫁给哑巴。但这次意外,把暖所有的希望都扯断了。之前所有的暖调,从这里开始就终止了。该场戏是一个转折点,暖的转折点、回忆的转折点、色调的转折点。
    此外,还有一些道具的运用,也是具有表象意义的,如现实世界中井河撑的那把只有城里才有的红色折叠伞。在现实灰冷的色调中,这把伞的出现带来了一抹亮色,但也是突兀的,它代表了与这个山村不同的外来的东西。暖心里清楚已经不再需要这把伞,而对于暖的女儿来说,这把伞又是一种对新生活、新生物的希望与期待。她同样会重复着她母亲年轻时的幻想,期待着有一天能走出这块地方。
    又如,在回忆的片段里,哑巴总是赶着一群鸭子,这个安排也是很巧妙的。哑巴不会说话,鸭子说,虽然那种嘎嘎声很简单,却也让哑巴成了一个听得见角色,哑巴的心声犹如嘎嘎声一样简单——他就是喜欢暖,真心地喜欢,他不可能花言巧语,更不可能承诺什么,他有的只是他的真心。
    影片善用长镜头来观察人物的细微变化,镜头运用含蓄、内敛,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展示着一个个人物的命运。那种情愫如小桥流水般缓缓而过,但平淡中孕育的力量却足以打动每一个人。此外,镜头下的山村有着油画般的质感:如黛的远山,随风摆动的大草甸,斑驳墙壁的徽式建筑,狭窄悠长的雨巷,檐上的滴水,灶头的热气……加上舒缓深情的音乐,这一切都很好地配合了剧情的发展,为情节营造着气氛。
    《暖》就是这样,蕴藏着一种让人慢慢感动的情绪,一点点地感染你,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打动你。

 4 ) 《暖》中人物角色见解

        暖是理想的等待者,命运的被动者。暖年轻时是美丽活泼,能歌善舞,最有希望走出乡村的,也正因为如此,她表现得比其他人更加迫切地想走出村子,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就像荡秋千的时候,井河看到的是稻草堆的尖,哑巴在干活,而暖看到的却是天安门,是北京,是她的梦想所在。同样,漂亮的暖对爱情也充满着梦想与渴望,小武生的到来令暖情窦初开,她用自己的方式疯狂地爱恋着,但结果却是无尽的等待与无限的失落。在发生意外之后,井河的承诺成为她再次等待的理由,而这一次,比第一次更加的理智与清醒,她从一个充满期望的理想主义者变成了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两次爱情的背叛让她认清了生活的残酷,也“认命”地嫁与哑巴。
        暖的遭遇无疑是令人同情的,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必然的。暖至始至终都在等待着别人的给予,等小武生来接她进省剧团,等井河毕业后来娶她,以及后来家人安排的“相亲”,她都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并没有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实现理想,只是一次又一次伤心绝望的等待。这样的态度与观念是造成暖悲剧的根本原因。
        小武生,与其说是暖崇拜与爱恋的对象,不如说是暖最接近梦想的存在,是他让暖更加坚定了走出村子进省剧团的愿望。小武生的“城里人”的身份以及他的精湛的戏剧表演便是让暖奋不顾身爱恋与等待的重要原因。小武生代表着一种新鲜的优越的文化,让村民们“大开眼界”并为之向往。或许在村子里有许多人爱恋着小武生,只是暖比她们更大胆更主动,然而在小武生的背信弃义后,受的伤害也更大。
小武生这一形象并非指单独个体,而是村里人对外部世界的想象的化身。他英俊的外貌,得体的言行,表演的精湛,都是村民们心中所认为的“城里人”,他们以崇敬、景仰的心态看待小武生,内心其实有一种自卑,这种自卑最终通过井河口中说出——“别想了,他能看上咱们?”这种城乡差别,心理上的身份认同的差别,都预示着暖的等待的失败。
        井河是理想的主动追求者。井河与暖是青梅竹马,相同的身份,相同的成长环境,让他对暖产生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对暖是一种年少时最纯真的爱恋,他的许多行为都是因为暖,当哑巴捉弄了暖,他便赶走哑巴的鸭子,以致两人打了一架;当暖与小武生“恋爱”时,井河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并祝福暖;当暖等待小武生未果失望难过之际,是井河陪在她身边安慰她;当暖发生以外之后,井河疯狂的念书,为的就是希望能带暖走出农村,可以说他对外部世界的迫切渴望与向往都是源于对暖的爱恋,在暖脚残之后,这种想法更甚,行为也更为疯狂。为暖实现梦想是井河考大学的初衷,但当他带着深刻的农村烙印走向城市走进大学时,他的文化身份已经被改写,虽然仍带有浓重的乡村传统文化背景,但当他接触城市文化,试图融进去时,现实改变了他,他发现暖对他而言不再像以前那样的重要了,他找到了自认为“更重要的东西”,以至于在潜意识里不希望暖再来信,他把暖的来信当作了一种心理上的负担。因而,当他离家十年后再次回乡时,是以一个理不直、气不壮的忏悔者的身份出现,虽然乡亲们都夸他“有良心”,但在井河看来,暖话语中嘲讽意味更多。十年之后再次看到暖,她已变成一个会说脏话的甚至有点陌生的农村妇人,每天辛勤劳作,不再是以前那个爱唱爱跳,活泼可爱的小女生了,时间改变了两人,他们都已找不到当初的情感,井河看到如今的暖,想要弥补却又无处着手,话语与表情中体现出来的都是感伤与无奈,两人的沟通不再靠话语而是通过两人眼神的对视。在井河离开村子的时候,井河再次对丫承诺,一定会来接丫去城里读书,这给了丫一个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也是对暖的另一种补偿。
        井河的改变,其实是优越的城市文明,也可以说是现代物质文明对古老的传统乡村文化的颠覆与胜利,是后者对前者的屈从。也正因为如此,井河对暖、对承诺、对家乡的态度的转变,虽然在情理上不可原谅,但是也意料之中的事情。井河这一形象,代表这大多数从农村走入城市,试图融入城市文化但又带有深刻农村烙印的人,他们是现代社会,尤其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具有双重身份的人,在他们身上,有着两种身份,两种文化的矛盾冲突,但又以某种调和的状态出现。他们选择了城市,接受了城市文化,但对故乡、对故人以及对从小接受的乡村文化又有一种割舍不了的情怀,或许井河十年未回家乡,不是不想回,而是不知如何面对。
        哑巴是理想的守候者,也是命运的眷顾者。由于天生无法说话,他无法用最直白的方式表达对暖浓浓的爱意,只有靠他所认为的示爱行动——袭击暖,送鸭蛋等来体现。然而这些动作在暖看来却是粗鲁野蛮的,是对她的一种“捉弄”和“伤害”,但是这种捉弄和伤害背后却是炽热的爱恋。当哑巴看到暖第一次等待失败时,他无法像井河那样用言语来安慰她,只能通过不停的劳作来发泄内心的痛苦;当暖发生意外后回家时,是哑巴小心翼翼地扶在自行车后面,并对暖傻笑,那种满足的表情让人动容;当井河上大学后,他守在村口帮暖等信,并飞快的把信交给暖,脸上洋溢着和暖一样的兴奋与幸福。他喜欢暖,并没有表达出来,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祝福暖,成全暖。暖的多次不幸使她注意到哑巴,哑巴不是她心中所想,但小武生的遥不可及,井河的背信弃义,哑巴的不离不弃让她感到哑巴是她最能依靠的男人。井河的再次回乡打破了暖与哑巴之间相对平衡的生活状态,哑巴内心的慌张与紧迫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有通过斗酒来满足自己心中的某种平衡,他的这种行动看似荒唐,但却容易理解,甚至让人感到小人物所特有的心酸与自卑。哑巴始终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暖,他让井河带走暖和丫,希望她们能过上好生活,这种“傻子”行为却让哑巴的形象变得高大,受人尊敬。
        哑巴的天生残疾让他在与小武生、井河的爱情竞争中处于极度劣势,毫无竞争力,他的行为与思想是自然主义所特有的简单与朴素。在文化意义上,哑巴代表着传统的乡村文化,他的弱势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传统乡村文化对现代城市文化的无能为力。但哑巴却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最终拥有了暖,这种结果是靠哑巴不离不弃的坚守换来的。哑巴因为爱而获得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从这样的故事安排中,可以发现,导演对哑巴也给予了尊重,与其说是暖选择了哑巴,不如说是导演选择了自然主义,选择了质朴简单的传统农村文化。如果说井河是导演对现代人性失落的批判对象,那么哑巴便是创作者对纯真质朴的礼赞。

 5 ) 曾经的暖

 关于情节


看完<暖>也好些日子了
心里一直酝酿着写些什么东西出来
对于电影的感觉好久好久一直淡漠着
直到看到了<暖>
那些曾经有过的激情一瞬间迸发了出来
照例点上了一根烟
打开了<暖>
听到了那段音乐
那段这些天来一直在心中频频奏起的旋律
再一次我走了进去
看多了爱情的大起大落
看惯了那么多歇斯底里的热与冰
猛然觉得只有那些淡淡的情绪才是最最强烈的情感
<暖>一直进行的很平稳
几乎没有什么很大的起落
过去和现在交错着
那些鲜明对比的画面在脑海中交错着
时间的概念恍惚开来
暖始终没有能够等回来她要的那个人
一个曾经有过美好愿望的女孩最终还是做回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女人
见到井河的时候暖早已经习惯了自然的生活
她说的很对
有丈夫有孩子有吃有穿除了腿不好该有的她都有了
那些回忆真的就该让她过去了
或许正是因为井河的再次出现暖才会有了那些本来属于她的悲哀
那么多的错过
那么长的等待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用掉的不单单是时间
还有她所有的精力所有对于爱情对于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井河还是回来了
还是走进了她的生活
或许这样的重逢会在几年之前或许就该是永远
井河真的应该把暖接走的
我反反复复的对自己说
可是即使撇开现实不说
暖就真的会拥有想要的幸福吗
从井河离开家乡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所有的曾经有过的故事都因此消逝了
井河说的很对
哑巴给予暖的是他做不到的
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
那一再的错过
没有人是错的
因为或许这样的错过才是最美的
我们的回忆正是因为那么多的错过那么多的无法实现才如此的让人回味
总有一些东西要成为回忆
而暖拥有的正是那些最值得回味的部分
一切都很好
很好

   
    关于音乐

一直很喜欢电影音乐
有时会因为那些配乐去看一部不太想看的电影
<暖>里面萧的声音加上低沉悠缓的弦乐
不是让你想到去痛哭
而是让你有种一直有种伤感的情绪
那种情绪裹的你很紧
时刻都想爆发却能始终这样包裹着
那是种很安静的感觉
让你有时间有空间去想一些东西
一些影片里的东西
一些自己的东西

    关于画面

霍建起一贯的风格
画面很唯美
让人有无限的遐想
现实里灰暗阴沉的天空
过去里暗黄褪色的天空
一片一片淡黄的高粱地
风中摇摆的高粱穗
碧清的河水
一片一片醉到人心里去的绿
雨水洗刷过的石板路
部分剥落的石灰墙壁
韵味很浓的秋千架
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了我们神往的基源

 关于自己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
人都会做错事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
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
井河是幸运的
他终于还是回来
看到了暖
那个一直想见不想见的人
终于还是用这样的重逢弥补着自己犯下的不是错的错
可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没有了这样的勇气
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内心低哑的忏悔成了我们痛苦的根源

一直念念不忘秋千上的一幕
画面是相当精致的
那些慢镜头的摇摆总会把人带进尴尬的境地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曾有过那样的一个人
都曾经有过那些一辈子忘不掉的事情
我们总是在承诺
就像井河对暖说的一样
我要把你荡到天上去
井河终于还是没有能够
我们终于还是落寞

人们都说一个人的初恋是一生中最不能忘怀的感情
因为那毕竟是人生第一次的爱情
第一次给出承诺
而很少有人初恋会是明朗的
因为很少有人兑现过那些承诺
其实我们都没有错
我们都还年轻
我们都还没有错过写情书的年龄
我们的手指都还能在琴弦上舞动
我们的内心都还能像春意般荡漾

 6 ) 释怀的爱

-浅析《暖》的镜头语言

“哑巴能给的,我给不了,从这点来说,暖是幸运的。”其实暖一直是幸运的,但也是悲剧的。暖也是井河心中的一团火,星星火苗,到熊熊燃烧,最后熄灭释然。霍建起的《暖》正是以井河为视角,讲述他和暖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异彩纷呈的视觉奇观,它所表达的是只一种感受,一种追问。影片用丰富的镜头语言为观众展现了别样的乡村爱情。

影片用不同的色彩区分时空交叉式的叙事手法,形象分明又富有含义。回忆的生活常常是暖色调,营造了唯美浪漫的生活环境,又将井河对暖的爱恋形象化。无论是打谷场上丰收的人群,快乐的秋千,还是小武生给暖上妆时那种近乎金黄的晖光,都透出一种欢乐的希望之光。而现实却恰恰相反。现实的世界里,从前那个美丽的暖因为从秋千上摔了下来而变成一个不再怀抱希望的瘸子,她经历了两次没有结果的等待,只有接受残酷的现实,所以,她的世界是灰冷的,她的世界中,只有那永远也下不完的雨。——冷调和暖调的交替使用,很明显地将现实和回忆区分开来,也直接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道具的使用具象化了人物内心,又具有隐喻象征的意味。片中最重要的道具秋千,秋千是井河回忆中最重要的东西,和暖在一起时,总和秋千有关。在公社场院上,那里有劳作的人群,那里有荡秋千的人群,当然最重要的是,那里有秋千,那是暖欢乐的开始,也是暖欢乐的终止。暖和井河一起荡秋千时,暖说看到了北京,天安门。这也交代了当时的暖,内心有理想,最想冲出乡村,走向城市。伞也是重要道具,在现实灰冷的色调中,这把伞的出现带来了一抹亮色,但也是突兀的,它代表了与这个山村不同的外来的东西。暖心里清楚已经不再需要这把伞,而对于暖的女儿来说,这把伞又是一种对新生活、新生物的希望与期待。鸭子时回忆时的重要道具哑巴总是赶着一群鸭子,这个安排也是很巧妙的。哑巴不会说话,鸭子的那种嘎嘎声虽然简单,却也让哑巴成了一个听得见角色,哑巴的心声犹如嘎嘎声一样简单——他就是喜欢暖,真心地喜欢,他不可能花言巧语,更不可能承诺什么,他有的只是他的真心。

固定镜头加长镜头使影片更具写实性,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副栩栩如生的水墨画,长镜头的运用含蓄、内敛,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展示着一个个人物的命运。那种情愫如小桥流水般缓缓而过,但平淡中孕育的力量却足以打动每一个人。此外,镜头下的山村有着油画般的质感:秀丽的远山,随风摆动的大草甸,斑驳墙壁的徽式建筑,狭窄悠长的雨巷,檐上的滴水,灶头的热气……加上舒缓深情的音乐,这一切都很好地配合了剧情的发展,为情节营造着气氛,将影片风格形象丰满。

鲜明的色彩丰富内容,道具的设置隐喻内心,长镜头的使用独具风格。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刺骨。暖在一次次等待中慢慢成长,她意识到真正爱她的人,她总是寄托他人,但始终没有上进心,这也是暖悲剧的根源。井河在最后的道别中释然,他终于放下内心的心坎,和她做最终的道别。

 短评

3.8 郭和李都太北方太洋气, 一讲话就让人出戏. 还是香川照之比较赞~ 霍建起的乡村镜头实在是美, 娘亲也是其脑残粉. 故事到后来有些疲倦, 没有把已经预知的事情更好的展现, 还不如娓娓道来得好. 莫言的小说一直是改编剧本的良伴呐, (再看补记) P.S.女人都是爱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

7分钟前
  • va bene🪴
  • 推荐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从来没有承诺让你真正相信,但总有鸟儿为你歌唱,世间百态冷暖自知;画面如诗。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暖》2003年的内地爱情片,讲述的是父辈那个年代的爱情,生活变迁中人的改变和感情的变与不变。叙事结构中回忆与现实的穿插很有节奏感,记忆中的一切都是发光的,闪亮而美好的,现实中的周遭是阴霾的,阴雨连绵而永不停歇的惆怅。味道很独特的一部片子,让我想起了我的初恋,小舞舞四星深情推荐!

10分钟前
  • 小舞舞
  • 推荐

只有哑巴真的不离不弃,但他如果不是哑巴呢?人都一样。

14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遇到一个人 你对现实生活的全部感受 就突然改变了 感伤像空气一样包裹着你 这时候 它就是要你的命 你也不会逃避

17分钟前
  • boks
  • 推荐

影片的旁白,力图让我们相信,井和会兑现他的承诺,以实现对自己的救赎。但暖还相信么?我即使不是女权主义者,也深觉这承诺的苍白与无力。其实每个人都无错,特别是这个影片所处的那个年代。暖自恃美丽,以为能改变人生只是她忽略了,或者她从来就不曾明白:人——只能靠自己。

20分钟前
  • 宝珞
  • 推荐

一个负心男的忏悔录。很多男人都有过负心的经历吧。不过也许他们的“忏悔”和男主角一样,实质只是自我安慰罢了。虽也煽情但拍得比想象中好。男女主角演技在“优秀的日本表演艺术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香川照之面前立显逊色。香川照之居然演活了中国乡村哑巴农民的形象,演技碉堡。最后有被震撼感动到

21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挺好的;秋千是望向外面世界的道具,男主一开始只向往暖,后来也是因为她说的一番话去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并不是坏的,只是人在一个落后世界(经济落后,物质落后)呆久了,面对花花世界,精神上思想上就没这天生抵抗力,大部分人会忘本。男主是另一个迷失的小武生,他送的伞就是小武生穿的红色格子衣。哑巴没有出去的机会,他没机会迷失。暖没机会出去,她也没迷失。他们在一起是最好的选择;哑巴当年看到暖撕信之后,也认为男主甩了暖,第二次收到信便帮她做了选择,自己撕了信陪伴她。然后这次男主回来,他看了男主很久,是认为男主回心转意了,要带走暖。

23分钟前
  • 马828
  • 还行

如果说“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常常有非常鲜明的个人影像风格,那鲜明更多表现为某种视觉语言的极端偏好。” 那么霍建起导演的确算得上一个非常不同的例子。《暖》中表达的是电影永恒的主题之一:游子回乡。故事很清淡,人物关系也很简单,而霍建起用一种朴素但不失工整的手法表现出了一种流动的情绪。用冷暖两种极具反差却又互相纠葛的色调,使得过去与现在的时空缠绕交错在了一起,那是一段逝去的感情,是对错失并且无法弥补的悔恨的缅怀,而这种错失似乎最终又成为了主人公们的幸运。

24分钟前
  • 诱导师
  • 推荐

“等....以后,一定.....!”这种句式= =忒假别信

28分钟前
  • 可可肚子
  • 还行

9年了从高中第一次看到现在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但这仍是我最喜欢的中国电影。也是少数认为比原著要好的文本之一。湿漉漉的乡村和道不明的情感,这一切都是因为爱。影片的情绪控制得非常隐晦,直到最后哑巴那支支吾吾的表达才让人再也控制不住这动人的情怀。我爱这电影的一切,还有“暖”这个名字。

31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力荐

香川照之演的真是好,都看哭了~~命运弄人却又公允,最后的旁白非常点题,“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莫言的文字还是很抓人的~~现在的电影也很少能这样娓娓道来,不急不慢的讲个故事了~~

34分钟前
  • 疯子抱抱
  • 推荐

这部片子好就好在,兜兜转转一圈后,高攀不起,终于得到了一个看似很不堪的归宿,可是哑巴那么爱暖,从感情层面讲,这才是最好的归宿。假如暖和井和在一起了,结局会怎样?教育不同,身份不同,隔阂很深,矛盾会越来越多,最终两个人可能只是为了当初一份责任,苦不堪言。年轻时谁都如暖那样,过高地估计自己,希望找一个配得上自己的伴侣,说是配得上,其实就是高攀,但往往结局是遭到戏弄,回到原地。生活的戏剧性远比电影要强烈,十年一梦,从前那些志得意满的玩伴,已经混得不堪,从前默默无闻的人,如今却是踌躇满志。暖等待的那些金光闪闪的男孩,终究没有回来,可是上帝给了她一个深爱她的哑巴。上帝是聪明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报,一切又仿佛刚刚好,看不清自己,现实会给教训。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女版《人生》。

37分钟前
  • 小袁同学
  • 力荐

金色的阳光是她的面庞,蒙蒙的雾气是她的眼睛,细碎的雨滴是她的泪水,温柔的风儿是她的长发,而等待,等待是她的命运。

40分钟前
  • vyan
  • 力荐

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

44分钟前
  • 付玲
  • 推荐

6/10。哑巴的角色改得寄托了暖人的力量,两个男人给暖期盼的假承诺,如丢入池塘的镜子般镜花水月,如撕毁的来信般毁人希望,武生给暖上妆的金黄晖光被时间冲淡,井河撑起城里的红色折叠伞那抹红色希望在灰雨中格外突兀,女儿穿极不合脚的皮鞋下楼又暗示城乡身份的不合适。哑巴说不出虚伪承诺,心声如赶鸭的嘎嘎叫一样简单,却把口中未化的糖硬塞给暖表达爱意,牵牛背暖走完泥泞路,最后比划着要井河把女儿带进城,原著的残酷彻底柔化成温情和纯净。大量运用远景和曲线构图使人物命运前呼后应,开头井河骑车的镜头由远及近,山路蜿蜒预示着直面现实的丑陋,养蚕的议论中暖跑向田埂的远景是武生代表的城市梦想在远离她,而井河紧依着暖高高荡起的大环摇证明两人关系的贴近,并无秋千断裂的悲剧征兆,考上大学全村人送行的山村远景又是一种远离的含义。

45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普鲁斯特式回忆的柔情一同和相像于江南烟雨的懒散、潮湿画外音缓缓来临。摒弃西方私人化的暧昧呓语和充满暖湿气流的逼仄空间,所有的情感都定格于“秋千”之单纯意象。暖的两段失意情感和哑巴对前者可望不可及的倾慕两条叙事线同时含蓄地传出孤独之意,而不鹜于通过分道扬镳、岁月苦长的气息的虚声,使不同境遇的状况得到表达,相反的是不少升格镜头表达的安详之美,且不驰于一味的空想使镜头对准祥和的空想达到皆大欢喜的效果。最后井河之独白“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哑巴是幸运的、暖是幸运的。”是始于不同的时代更迭,止于相同的悲欢离合的圆圈式告白,而秋千也是如此,将影像推到了转折点。

46分钟前
  • 文吉
  • 力荐

极美的摄影,不仅呈现出偏远山村的风俗人情,也勾勒着人物轻喜轻忧的情绪和人物之间的那份哀愁之感。结尾处男主的独白不知道会不会被很多人认为是渣男的辩解,但是那句“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让我颇有感触。此外,“秋千”这一意象,放置于男女主角的情愫里面,颇有意思。

4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7 看似近乎完满的古典村子,一开场便以陪酒镇长切入。再到社戏秋千年代的懵懂青春期对远方未知外世界的憧憬所形成的故事张力,其内核上和第六代的站台情感也近似,但后续的表现力上都略浪漫主义。

51分钟前
  • 水怪
  • 还行

感觉本子没什么力度,双线交织叙述,但节奏感都很弱。据说原著是很“惨烈”的,倘若以此为基调,势必上个层次…我是说也是能有点老谋子的当年(…估计这是我的问题罢)。 满嘴普通话没有一点韵味儿…不过雾迷漫的画面还是很美的。这女主的一生只剩一声叹息。ps影长过去3/4我突然意识到哑巴是香川

55分钟前
  • Mmm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