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邦德

剧情片其它2003

主演:丽芙·乌曼,厄兰·约瑟夫森,伯杰·阿斯特,尤利娅·杜韦纽斯,贡内尔·弗雷德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播放地址

 剧照

萨拉邦德 剧照 NO.1萨拉邦德 剧照 NO.2萨拉邦德 剧照 NO.3萨拉邦德 剧照 NO.4萨拉邦德 剧照 NO.5萨拉邦德 剧照 NO.6萨拉邦德 剧照 NO.13萨拉邦德 剧照 NO.14萨拉邦德 剧照 NO.15萨拉邦德 剧照 NO.16萨拉邦德 剧照 NO.17萨拉邦德 剧照 NO.18萨拉邦德 剧照 NO.19萨拉邦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18

详细剧情

  影片分10个小节讲述自与约翰分手已有30年后,玛丽安隐约感到约翰还需要她,于是她决定到约翰乡下的家里去看望这个别了30年的老男人。他过着富足但与世隔绝的生活,在两个人之间,尽管很多年过去,当初的情感依然非常真实。在那里,玛丽安认识了约翰与前妻的儿子恩里克,以及恩里克21 岁的女儿卡琳娜,他们住在离约翰家不远的地方,但这老少三代人似乎并不和谐,玛丽安感到了卡琳娜对父亲恩里克的爱和约翰对儿子的不满,三个心灵都非常孤独的人之间有着似乎无法消除的隔膜和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玛丽安虽然和约翰分手三十年,但隐约觉得约翰还需要她,于是决定去看望这个阔别已久的恋人。约翰一个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尽管岁月远隔,但两个人相见之后仍然能感到两人之间的感情的真实存在。在那里玛丽安认识了约翰与前妻的儿子恩里克还有已经二十一岁的孙女卡琳拉。他们住在离约翰不远的地方。但他们之间,约翰与恩里克、恩里克与卡琳拉之间都有着隔膜。卡琳拉如父亲所愿考上了音乐学院,但恩里克却自杀未遂。约翰知道了这一切之后,很平静。晚上,他来到玛丽安的房间,要求和她一起睡,两人相拥而眠,似乎一切就在这样的温暖中消逝了。

 长篇影评

 1 ) Saraband

(说明一下,我忘记同名旧帐号的密码了,不得已开了个新的。现在为了把我写的影评纳入新账号,只好出此下策,再贴一遍。)

伯格曼84岁高龄执导的片子,看得到伯格曼个人生活的影子。同样八十高龄的Johan那种stubborn、刻薄、精明和控制欲,似乎是伯格曼某种性格特征的投射。而Henrick与Karin父女间的掌控与反掌控、既爱又恨的情感,则让我想起Haneke的Piano Teacher里那对母女。不同的是,Karin最终挣脱了父亲的畸爱,冲出樊笼,重获人生。而Erika一边努力挣脱来自母亲的掌控,一边不由自主地陷入另一种权力争斗,最终沦为权力结构的双重牺牲品。
  
  Anna,伯格曼好像钟情于叫这个名字的女人。拥有这个名字的女人似乎总是爱的化身。在Cries and Whispers里,作为女仆的Anna用她无私的爱努力维护住主人一家行将瓦解的亲情关系。在这部电影里,Anna的爱如同神的光,照射在每个人身上。前一个Anna遭到不公正的对待,而这部影片里的Anna却得到较好的结果,被两代人共同怀念和追悼。连与她素未谋面的Marianne也不禁怀想:Anna经历过什么?她走路的姿势怎样?她笑起来是什么样的?
  
  这个已经不在的人,仿佛一颗最精巧的螺丝钉,把零散的人物和事件钉在一起,不叫它们失散。又像用圆规作图时那个不动的支脚,是一切的中心,电影里所有的人物都和她直间或间接有关,都受到她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便在死后,她仍然统领着房子里的每个人。这一点又有点像《蝴蝶梦》那个从未出现过的 Rebecca。伯格曼在片花里说,他拍这部电影的初衷与他最后一任妻子Ingrid 的去世有关。那时,他对着亡妻的照片想,从此我再也见不到Ingrid了!这样他开始构思这样一部电影。凑巧的是,在影片里频频出现的Anna的照片,正是Ingrid本人的遗照。在我想来,这是伯格曼刻意的精心安排。Anna逝去,Johan家中所有的快乐都失去了,家庭面临分崩离析,每个人都感到孤独异常。Ingrid去世留给伯格曼的大约也是此类感受。那因为Ingrid而存在的完满世界,从此不再。斯人已逝,情何以堪。
  
  有人说,伯格曼的电影主要有两大主题,一是关于信仰的,主要是上帝是否存在,上帝存在的意义,人和上帝的关系等等。二是关于人和人的交流、关系。同样的主题也出现在 saraband这部影片里。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一幕是,Marianne 在小教堂与Henrik无意相遇,那时Henrik在弹奏风琴。随后,就在那个教堂的耶稣像下,Henrik表达了对亲身父亲的憎恨,并辱骂了无辜的 Marrianne。如果我没有记错,在这段情节发生前,镜头扫过教堂里的圣像,一切都显得那么圣洁、宁静、美丽,与随后Henrik因仇恨而扭曲的面庞、痛苦的眼神、以及诅咒的话语形成了无声的对比。我想,伯格曼是绝望的,对神的万能,对人可以被拯救的信念。对比《Winter Light》里,那因为神的沉默而痛苦的Ericsson,Henrik的痛苦是更无药可救的。他已经决定彻底沉沦。
  
  Karin真的能把这个阴霾的家甩在身后吗?她会为自杀的父亲回来吗?伯格曼没有告诉我们。我想这也正是他高明的地方。露出一半永远比全部露出来要诱人,伯格曼在给扮演Karin的演员讲戏时,特别这样提到。我想这也是他的作品的一个迷人之处。

 2 ) 无题

我看的只是下半部,上半部以后有机会弄到再看吧。

“我希望你死于一种恐怖的疾病。”
提到了《安娜的爱情》,算是对自己拍的电影的回顾和导演自己作为观众的解读。
女儿对父亲说她不想当独奏者,想领导一些人一起演奏。
她看着精神失常的女儿,苍老。

 3 ) 伯格曼电影笔记之《萨拉邦德》:看见你的苍老身体里的风雨

1,曾经我愤怒戏谑如小丑呀,曾经我锋利实验如刀刃呀,曾经我平和沉静如草原呀,现在我八十四岁了,这一次我尝试再直接再赤裸一些,每个场景只有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他们直接对话,面对面,用言语和动作,更换着不同的角色跳一场双人舞,或者互博,试试看他们是否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尽可能砍掉不必要的枝蔓,又佐以小小花招。好导演应该简单直接,还应该集中注意力。

,2,安娜是维系这三代人的枢纽呀,祖父对父亲的冷漠,父亲对女儿的钳制,父亲对祖父的仇恨,在安娜死后,原本能正常运转的关系突然打乱,纠缠在一起,火花在刺耳的摩擦声里飞溅。死亡只存在生者心里呀,死亡的是善与爱。
有人偶尔被死亡的恐惧击溃,在房间里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呀,猛力跺地板,喉咙里发出啊啊的叫声。
你害怕吗?我不害怕。

,3,玛丽安娜与约翰呀,玛丽安娜与卡琳呀,卡琳与亨里克呀,亨里克与约翰呀,亨里克与玛丽安娜呀,约翰与卡琳呀,卡琳与玛丽安娜呀,卡琳与亨里克呀,玛丽安娜与约翰呀,亨里克与玛丽安娜呀,玛丽安娜与玛塔呀,除开最后一场,其他都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点,最后的玛丽安娜与玛塔,像一段尾音呀,像镜中人走出镜子呀,才敢泪流。

,4,安娜的信出现在第七场,于是情势发生了扭转呀,这是一个坎儿。

,5,亨里克与约翰见面那一场,两人在用言语互捅呀,台灯摔在地上,灯光渐熄,又突然亮起,又突然熄灭,我他妈太喜欢伯格曼用的这个小技巧了呀,与此类似的还有《安娜的热情》里那个自房顶滚落的铁桶。

,6,EE出的碟片的花絮里有一段日本记者对丽芙厄尔曼的采访,她是滔滔不绝的谈论起他还有他的这部电影呀,声音里能听出情绪的激动,像一个在回忆自己初夜的新娘呀。

 4 ) 我们都想有个安娜

素养不够,理解浅显,欢迎交流。

这部电影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很独特,是玛丽安打破了第四面墙与观众直接进行对话。后来她回忆着照片,突然想去看看老情人约翰。后来约翰像个孩子一样,寻求母亲一样的安慰,问玛丽安为什么来找她,玛丽安说:“我听到你在叫我,冥冥之中感觉你需要我。”

当玛丽安来找约翰时,玛丽安期待着甚至是索求着约翰的亲密的动作和回应。但是约翰透露出的空虚和寂寞,让玛丽安仿佛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

安娜像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完美女人,能够看透人性,容忍和包容一切男人的幼稚。正如玛丽安在教堂与亨利告别后,望着墙上的耶稣形象。

所有的人一开始都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家人,玛丽安不了解自己的女儿,约翰不了解自己的孙女,亨利不了解自己的父亲,卡林不了解约翰。影片的最后,玛丽安去看望了自己女儿,自私的约翰突然感受到了卡林的内疚感情的强大撕裂感,亨利只身一人在世上无法忍受空洞的寂寞和孤独,卡林本可以变成安娜,但曾经获得过安娜爱的她获得了更大的勇气跳脱出了桎梏牢笼

望着安娜平和的面容,他们在向往,在怀念,在渴求着一种幼童般追寻温暖的本能。玛丽安后来去猜测模仿安娜的想法和行为。 没头没尾的一点想法。 我们都是孤身一人的活在这世上,有的人能像卡琳一样找到热爱的事业和自己的位置,有的人忙忙碌碌也同时忘记了爱的回应,以为过着毫无意义的人生,无头苍蝇般找寻着那一个完美无缺的安娜。

 5 ) 老年人与时间

这部片子有不少惊艳之处,同时也留下许多遗憾。当然,一部片子中只闪烁那么一瞬间的惊艳就足以成为让众人高山仰止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这部片子最另我觉得惊艳的地方莫过于它的前半段,或者是前三分之一。随着剧情的推移,安娜的出现,安娜对丈夫,对女儿,乃至对整个家庭情感上的变化,这无疑是导演想要阐述的重点乃至高潮,但我认为,这让观众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个家庭的某种特殊性上,就像看一个跟自己毫无关联的病态事物,其观看的动机与其说是猎奇而不是观众与其家庭的某种共同性,这降低了该电影的艺术性。当观众一味陷入追寻“未来会发生什么”的悬念中时,这未必是件好事。

我要说的惊艳恰恰与这部影片的主线毫无关系。而是在开头的前几个片段中,尤其是第一到第二个片段中散发出的对老年与对时间的精确体现,后得知导演在拍摄此片时已有84岁高龄,在观看过程中,我想如果导演还不足60岁,那无疑他是最天才的编剧与导演。

影片从展现玛利亚的情欲开始,这本身就非常棒,一个60多岁的老年女性,她的情欲就像是一个20岁的小姑娘那么热烈。又是那么干净。她改变了我对老年人形成地步入黄昏,一切都归于平静的刻版影响。当看到这一段,我甚至有去拍老年人爱情故事的冲动了。这极大地体现出人这种动物的某种美好特质。当然更表现出女性心理上的某些不甘于随肉体之衰老而体现出的对时间的抗争。

老年人的爱情尽管与年轻时有高度的相似,但也同时大不相同。这时影片的另一惊艳之处。人生已经走完了大半。自己已有孩子,已有孙子辈,他们的爱情或情欲是建立在某种自然结构之上的。这主要通过玛利亚与约翰在阳台上的对话表现出来。她们回顾人生,站在超越人生的角度。曾经也许会纠结,痛苦的往事成为嫣然一笑地瞬间。从而达成一种简单快速的共识。当男人已无法具备当年的英俊,强壮和热情,而只剩一副自己都不好意思展现的皮囊时,爱情仍然继续,就像时间仍然继续一样。

如果还有机会再看一般此片,我会更加详细地阐述其他闪光点。

 6 ) 越过仇恨

第一次自己写影评啊。电影萨拉邦德。注意的是亨里克,她女儿对爷爷约翰说“亨里克每天活在怨恨中,活的很苦”。亨里克也说过有一次他大声咒骂大学同事爸爸而让妻子听见差点抛弃他。这一切可以从他爸爸约翰和别人的谈话中看出原因,约翰说“亨里克自认为和我很像,我才不像他呢,那么胖,那么温顺,他小时候用他腻歪歪的爱企图包围我,我才不吃他这一套呢,我要踢开他,狠狠的踢开,像踢开一条狗一样”看到这里我不禁发自心底的恐惧,居然有这么残忍到底的人,胖和温顺两个词让我不能释怀,亨里克小时的形象鲜活的出现在眼前。还有约翰听到亨里克自杀,说的竟然是“亨里克干什么都不成功,连自杀也失败。”是安娜的爱,让亨里克活下来,但安娜改变不了他,他仍然怨恨着。亨里克说“我们能彼此拥有对方,我们的相互拥有就像一个,奇迹。这样说是太狂妄了一点,但准确的表达了意思”真是让人羡慕,想起自己曾经的感情。不仅他们的女儿羡慕他们的爱“当我厌倦了男朋友时,我就感到我没法享受妈妈那样的去爱”。约翰也说“他怎么配爱安娜,他怎么配得到她的爱,而且安娜居然也爱他。”
       再说约翰,他和前妻见面,“你呢”“有时觉得这种自愿的孤独比地狱还可怕,就像死了还不知道。我回忆过去的事情,所有的事都有了清晰的答案”(这和我太像了我就是成天回想以前,回忆的一切越来越清晰以一个旁观者理清了很多事)“这听上去并不怎么有趣”“是不怎么有趣,谁说这该死的生活有趣了”“你得出了什么结论”“那就是我的生活是一堆狗屎,我是一个愚蠢的毫无意义的生命”“包括我们的婚姻?”“对,包括我们的婚姻”看到这里不禁觉得他又可怜又可恨,他冷漠无情,连对自己的前妻都不在意,所以受尽孤独空虚的折磨,生活中少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愉快。后来一个夜晚他疼痛发作,内心再也不能承受,于是敲了前妻的门,要求与她裸体相拥而眠,她脱下衣服的时候逆着灯光。后来他们还是断了联系,约翰还是习惯一个人。有一点我不明白,前妻在目睹约翰如此对待儿子后居然还爱他,还说过他重感情,这是不是恋爱中的女人智商都喂狼了,想人一厢情愿,约翰明确的和她说不在乎她了好吗。
     我暂且忽略真正的主角女儿卡琳。
     警醒自己像亨里克一样深陷怨恨里是注定毁灭沉沦的,永无出头之日。虽然亨里克超越仇恨很难,但毕竟生活中少有他那样漠视的爸爸。而自己最近和一个伤害我的人展开了长达半年的拉锯战,就是把以前受过的伤害(如数家珍件件不落当然有我自己的缺陷敏感)并且从来没有回击过全憋在心里,全都集中在这一件事上,一定要誓死力争伸张正义,每一次参战都激动的头上血管砰砰跳头昏脑胀耳鸣,对身心都是巨大的消耗,我不停的验证每一个人是不是居然真的像约翰一样残忍冷酷到底,一旦验证了就惊的不知所措毫无准备。有时我抱着侥幸心理/懦弱心理,想我们虽然互相恨到骨髓,但对方某一秒钟松口了,我立马记住,在以后的时间安慰自己“他不是那次松口了吗”。或他可能还是爱我的、某一方面他还是赞同我的,或找任何一点小理由安慰自己,甚至幻想他终于认输松口道歉,我们手拉手成为了情深义重的小姐妹。也幻想过杀人,打他耳光。最终还是没让恨有个出口。最后长达半年的拉锯战以那人真诚心平气和的道歉落幕,我不知有多感激她。
     我能做到放过那些人吗?

 短评

伯格曼遗作。延续《婚姻生活》的人物讲述的全新的故事。伯格曼借约翰与他儿子的角色,在电影中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并用几近冷酷的方式宣布“自己从未爱过孩子”,也绝情地表达了自己对父亲无法和解的厌恶。爱情已经不是年迈的伯格曼想要讨论的内核,亲情也许才是伯格曼人生结束前化身魔鬼煎熬他的东西。亨里克与女儿卡琳舌吻的镜头有恶心到我。卡琳演员演技太差了…

5分钟前
  • ibelieve
  • 推荐

老而弥坚

9分钟前
  • 惧色
  • 推荐

伯格曼觉得自己已经成精了,拉了一把,那批人也就都成精了。

13分钟前
  • 希尼莫
  • 力荐

三星半。伯格曼最后一部晚年的醒悟。通过外人的访入来讲三代人三个人的亲情还是通过常用的场景对话。儿子这个角色太伤感了人生巨大的失败充斥着父亲和女儿的“爱的伤害”当然伤害是互相的忘不了那震惊绝望哀伤略带乞求的眼睛特写。一个拥抱能带来什么?

18分钟前
  • 了花
  • 还行

老伯还是那么细腻,画面很美;难道人只有到了两鬓斑白垂暮之年,才能学会淡然?

22分钟前
  • 益暄
  • 推荐

伯格曼让两位老搭档来出演男女主,特别是与丽芙·乌曼还有特殊的关系(與其同居六年且育有一子)的背景下,我觉得这种安排是有私心的,厄兰·约瑟夫森扮演的约翰,就是其本人晚年的映射,或者说是替代。这从开头安排丽芙·乌曼主动来看约翰,到结尾与丽芙·乌曼同床共枕旧梦重现,应该是晚年伯格曼心态的真实写照和想法。

26分钟前
  • 汉隆剃刀
  • 推荐

婚姻生活探讨夫妻,萨拉邦德探讨家庭。10小节双人对话几乎穷尽家庭里的一切关系形态,玛丽安困在过去,约翰困于自我,恩里克困于悲伤与愤怒,卡琳困于良心和内疚,像耶稣爱犹大一样爱着所有人的安娜,才是答案。

29分钟前
  • 沉默の玩
  • 推荐

他已经七十几岁,终于能够面对自己,能够对着镜子展示并看清楚自己的恐惧与挣扎,并毫无掩饰地示弱,寻求原谅。企望被原谅,被安慰,被包容,被呵护,女性、妻子、妈妈,这时成为最恒久、仁慈、忍耐的象征。巴赫第五号大提琴无伴奏组曲Saraband

31分钟前
  • 时以星
  • 力荐

安娜的照片安娜的故事安娜的信安娜的话~

36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廉颇老矣...

38分钟前
  • 大宸
  • 较差

几十年远离人群独居的生活,一个费罗岛怎么能承载一颗如此怦然跳动的灵魂?我用短短几年来看一个导演的60年,又怎么能真切地领会那沉甸甸的生活内涵。我更难想像伯格曼的同龄人在看《萨拉邦德》时的表情,当生命融入电影,我找不到合适的入口,那不是电影,是他的命,是他的遗嘱。

43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不可思议的最后一部。

45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伯格曼的生日看完他最后的作品。痛苦,还是痛苦,《婚姻生活》的续集,这次辗转来回更多是家庭、父子、爱人之间的折磨与控制。我想靠近你,我一直想,可是无法和解无法救赎。父亲宛如《野草莓》里的伊萨克和《秋日奏鸣曲》的母亲的混合体,对儿子的冷漠,对世界和死亡的恐惧:“他做什么都失败,自杀都死不了。”

46分钟前
  • 易思棠
  • 推荐

《愛在午夜希臘時》:生活。《麥迪遜之橋》:生活後。《夕陽舞曲》:後生活。

50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大师的最后一部电影,肯定不是最好的一部。一辈子都快过完了的时候,伯格曼还是拍了和以往感觉一样纠结的家庭伦理片。这片不像是个总结陈词或者最新感悟(相对于重出山而言),更像是一个重述。

52分钟前
  • 合纥
  • 还行

Avec simplicité et puissance, Bergman nous livre un film testamentaire allant directement à l’essentiel des conditions humaines.

53分钟前
  • KUMA
  • 推荐

所有事件围绕着安娜的缺席,所有互相折磨的灵魂等待着母性的安抚。所有房门自动关闭,玛丽安被困在三代人错综复杂罪孽深重的漩涡中,从观察者成为替代者——提供母性和静默倾听的人。男人天性暴烈而脆弱,孜孜以求的“奇迹”不过是在一个沉默的容器内填满对自己的恨意,他们的爱情像是在女儿的身体里追忆母亲的乳香。他们对同类毫无怜悯,无论是否和自己一样孤独,累积的经验智慧加重了对羞愧的敏感度,因此镜子里只能看到歇斯底里的焦虑,更莫说静默者从坟墓发出的预言,宣告了维持男性存在的一切谎言之终结——比起芬-亚扩大到父权、宗教等社会层面的对性别的反思,这更是完全暴露自我的让人胆战心惊的自省啊。

57分钟前
  • Accattone
  • 力荐

3.8 生活最後留給我們的是沒有辦法言述的安靜,是造物裡的一片風景。安娜的不多言和行動中的愛盡是所有人心中的最柔軟處。(卡琳的表演太出戲了⋯)

1小时前
  • 大佑
  • 还行

伯格曼最后的电影。漫长的爱伴随着无尽的惩罚。

1小时前
  • 东北洪常秀
  • 推荐

不是我最爱的伯格曼,但关于人与人情感的刻画依然令人动容。这种情感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疏远,也包含着扶持、和解、解脱,这似乎是伯格曼电影一辈子的主题,怕也是李安喜欢他的原因。看着那些演员逐渐老去,容颜不在,也特别令人感怀。

1小时前
  • 菜根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