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超人

记录片美国2010

主演:Geoffrey Canada,George Reeves

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

 剧照

等待超人 剧照 NO.1等待超人 剧照 NO.2等待超人 剧照 NO.3等待超人 剧照 NO.4等待超人 剧照 NO.5等待超人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11-17 20:28

详细剧情

  曾几何时,美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立教育系统,但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虽然政客们不断强调要改善弊端丛生的教育系统,可是孩子们的教育情况始终没有任何改观,反而呈现令人担忧的前景。这些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多在阅读和数学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障碍,且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地球上其他发达国家。甚至有的高中成为了臭名昭著的辍学工厂,无数少年过早进入社会,国家在一名囚徒身上的花费远远高于花在一名学生身上的经费。美国当前的公立教育系统,呈现着本末倒置的吊诡局面。是该积极行动起来,一扫这一领域中的弊端,还是呆呆坐在地上,等待超人的出现?  本片荣获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观众奖最佳纪录片奖。

 长篇影评

 1 ) 只是警钟

由于导演上一部作品《The Inconvenient Truth》很重要、很流畅,因此影片虽然错误不少,但我还是看了这个传说中同样重要、以教育为主题的《Waiting for Superman》。

看到一个个被耽误的小孩,即使是我这样不喜小孩的人都感到心碎。然而,从抽象的角度讲,影片涉及的问题并不新颖,而且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讲任何了解问题的人即使看不到这些小孩的影响也会感到愤怒和不平。

对美国的教育失败,基本上每个美国人都知道。教育失败造成的问题也不需要影片介绍,大多数人都知道。关于教育失败的原因不但有学术观点,连一般的影视剧中都能看到,比如《The Wire》的第四季。能因为影片观点感到震惊的只有那些完全不关心任何社会时事的人。除了立意之外,影片的论点也太多太杂,很难说流畅游人。影片的节奏也有问题,并且缺乏紧迫感。以上是影片本身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本片很是一般。

然而,教育问题不但与美国人息息相关,而且本身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所以虽然影片本身无趣,但我还是想讨论这个问题。我不喜欢在没有事实的情况下发表评论,但仅根据个人经历出发,我还是有数点想法。

影片要求教育系统更有效率是没有错的,而且在投入甚多的情况下,美国教育系统极度没有效率、浪费极多的确事实,也是严重的问题。如何测量效率、如果让高效得到奖励、低效受到惩罚,这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在影片中表面的是在不好的学校想学习的孩子,但就我个人经历来说,这样的孩子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对教育完全没有兴趣。这种不感兴趣来自于两方面,家庭和社会。家庭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而且实质行为远胜于所谓理念。虽然中国的传统经历了百年摧残,但很多中国人还是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功利角度而言,美国人也大多相信教育就是力量,教育能够改变生活。虽然《The Great Stagnation》和最近的很多研究对是否真的如此产生质疑,但大多数人还是坚信这一点。

然而,“认为”和“行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一个家庭可以说他们相信教育是好的,但他们是否能够真正为这个目标做出必要的牺牲呢?这就好比我说我认为身体锻炼很重要,但我从不去健身房一样。这就是我的言行不符,我所谓的身体锻炼重要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从我的行为可以看出,我不认为身体锻炼值得我付出时间和金钱。

而美国人的缺陷在于,中国人说到做到,很多人愿意为了供子女读书砸锅卖铁,很多美国人仅仅是说说而已。而且在美国能说说已经不容易,因为从“茶党”的兴起我们就能看出,美国人也有不少从根本就是反知识、反教育的。如果家庭不鼓励教育,不为其做出必要的牺牲(这其中还包括承担不离婚等社会责任,那么自然教育效果不佳。

除此之外,美国的社会价值也有很多反对教育的层面。在崛起的过程中,美国执行力更强的边疆人士就歧视东海岸常青藤等只说不练的货色。在今天,“精英”这一其他国家都是赞许的词汇在美国依然带有很大的贬义。在高中、大学中,体育健将、社会达人的“身份”要远高于成绩好的“书呆子”,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我们可以看出电影未能提及的因素。比如,电影说教师本身质量有问题,并介绍了教师工会等体制性的问题,但并未介绍家庭和社会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由于家庭不肯做出牺牲,所以美国没有足够的税收让教师成为收入最高的人群之一。由于社会不承认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教师除了没有收入,也没有社会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可以坚称“教育兴国”,但不做出些实质性的改革,仅仅是提升效率不过是杯水车薪。

和其他诸多原因相比,这才是为何今天美国一分为二的原因。实际上,从美国建国开始这个国家就有两种倾向,一种精英一种平民。在200多年来,两种倾向可谓平分秋色,但在全球和信息化的今天,很明显平民已经变得落后。

在很大程度上,这才是决定学生成败的原因。所谓“章程学校”之所以成功,除了因为学校极有效率,还因为去上那些学校的人本身就是上进之辈。这和清华是一个道理,也许中国高等教育只是二流水平,但13亿中挑选出来的精英都是一流水平。他们的成功未必是清华很强悍,而是他们自己强悍到可以“despite”清华不如哈佛,他们也能成为第一流人才。所以,能够从一群热衷学习的孩子中挑选生源使得章程学校的成功也被高估了。

章程学校和创新教育方法固然重要,但这不能改变体制内在的激励系统。如同影片所说,美国之前的教育成功是因为他们没有竞争对手,所以“despite”激励体系的问题,美国教育依然可以傲视群雄。但在今天这显然已经成为了不可复制的过去,因此除了影片推崇的改革之外,美国还需要基础性的革新才能确保自己不像罗马一样衰退。

 2 ) 等待超人的笔记

五年级阅读A,七年级就变成D。Oliver高中是匹兹堡地区的辍学高中之一,1200个学生只有三四百个可以毕业。

七年级最多三成左右学生数学和阅读及格。辍学严重。 老师水准,差的智能教50%,而好老师可以教150%。 但得到tenure资格的教师,就不能被解雇。

在29个国家里,排名23。数学最差,但信心排名第一。


五分之一公立学校比较好,家长很远地排队申请学校。792:40. 高中分班与不分班。不分班的SUMMIT 预科,96个毕业,都可以进大学。500人申请,100个名额。


放弃终身教职,工资翻倍。

 3 ) 痛批教育,直击敏感,这口碑好片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有这样一道小学数学题:

“假如现在有4块饼干,我吃了2块。那么我吃掉的饼干占总数的多少?”

相信大多数小学生都能秒答,然而一个美国的普通小学生却冥思苦想了好一会儿才“算”出这个旷古难题。

美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立教育系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国的学校是老师开明,学生自由,师生间其乐融融的和谐场景。

美国孩子总是无拘无束,似乎不用承受中日韩孩子所背负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要聊的这部《等待超人》,将带你发现美国教育真实的另一面。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Davis Guggenheim)以犀利著称,他曾凭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赢得了2006年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这部《等待超人》也荣获了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观众奖最佳纪录片奖。

戴维斯·古根海姆(Davis Guggenheim)

比尔·盖茨不仅在《等待超人》中接受了访问,还亲自四处奔走宣传这部纪录片,而这都因为他对美国教育现状的担忧。

2009年底,美国失业率几乎达到了10%,然而高科技产业却在本土招不到人才,他们只能去亚洲招聘程序员和工程师。

2020年美国将有1.23亿高技能高收入岗位,但能够胜任的国民却只有5000万。

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美国的教育系统弊端丛生。

大量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在阅读和数学方面存在着巨大障碍,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地球上其他发达国家,而公立学校的辍学率却在逐年递增。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在押犯中有68%是公立高中辍学,而该州政府每年花在一个囚犯身上的钱高达33000美元,而私立学校每年平均学费是8300美元。

花在一个囚犯身上4年的费用足以供一个孩子去读私立学校,不仅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还能剩24000美元上大学。

简直无法评价,究竟是公立教育失败,还是囚犯福利太好……

在美国还有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孩子小时候成绩都不错,但五年级到八年级这个阶段,很多人的成绩都从B下降到D。

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这些孩子越长越傻,要么是教育系统出了问题。

这里稍微科普一下美国的教育制度:

美国学制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4个阶段构成。

美国的初等教育机构为公立和私立小学,公立占80%、私立占20%。

学制有4年、8年和6年3种,其中6年制占大多数,8年制多在乡村。

美国中等教育指的是中学,中学主要有4年制、6年一贯制和3、3制3种。

在过去40年里,美国民众意识到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美国公立教育正在走向不可挽回的衰败。

1975年,民意调查显示62%的美国民众对公立学校有“很大”或“相当大”的信心。但1983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39%。

事情原本应该很简单: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送他们踏上升学之旅。

但美国奇葩的教育体制让这个过程复杂到你无法想象。

比如有的学生在一个州考试失败,但到隔壁州却能通过考试。

因为联邦政府制定法律向各州的学校拨款,各州自己也会拨款给学校,而两者制定的两套规则经常发生冲突。

另外还有14000多个独立校董事会,让学校治理难上加难。

各种条款存在矛盾,各种议题混乱如麻。

当地的校董事会、国家教育部人士、联邦教育部、教育局长和手下一大群职员……

这些人本想帮助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结果反而妨碍了学校的教学,阻碍了教育改革的进行。

这不是某一个人和部门的问题,而是所有的这一切组成了摧毁教育系统的巨大力量。

我们都知道,老师的好坏是决定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

学生跟着负责的好老师就能进步飞快,跟着敷衍了事的坏老师只能自求多福。

坏老师只能完成规定教学量的一半,好老师能完成150%的教学量,而这两种老师的工资一样多。

教得差不会被扣工资,教得好也不会有额外的奖励。

有学生带着隐藏摄像机,在课堂拍到老师在课上看报纸,甚至还拍到一名老师把学生脑袋按到马桶里。

然而,却无法开除这些糟糕的公立学校老师。

因为教师合同中规定教师只要待够2年就能拥有终身教职,也就是终身无法被解雇。

动画片《辛普森一家》中还曾讽刺过这一不合理的现象。

只要撑到“转正”,就可以高枕无忧,为所欲为了。

有工会为老师们撑腰,滥竽充数的老师更加有恃无恐。

如果想开除一个老师,其流程繁琐到几乎不可能走完。

在美国,医生的解雇率是1/57、律师的解雇率是1/97、而老师只有1/2500。

那些教学质量差,又无法开除的老师被称为“柠檬”。

每年年末,所有校长和柠檬会聚在一起“跳柠檬舞”。

校长们互相甩“柠檬”,有些州,这个过程叫“垃圾传递”,有些叫“火鸡跑”。

教育改革者认为,只要淘汰教师队伍中垫底的6%至10%的教师,就能把美国学生的平均成绩提升至芬兰的水平。

然而,强大的教师工会让改革无法实施。

教师水平也决定了学校的好坏。

片中小女孩黛西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而代数是考上医学院的必修课。

八年级时,她将到史蒂文森中学去学这门课。

然而,史蒂文森中学的数学达标率只有13%。

更惨淡的前景是,史蒂文森的毕业生会进入罗斯福高中,而那是洛杉矶最差的高中之一。

只有3%的学生能够进入大学,还有57%的学生甚至无法毕业。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罗伯特·巴尔凡兹教授正在研究罗斯福高中那样的学校,那里有超过40%的学生无法毕业,被称为辍学工厂。

巴尔凡兹发现,无论在城市郊区或是乡村,中小学教育失败,向上输送学业水平未达标的高中生,

他们只能在高中坚持一两年时间,他在研究中发现了2000多家辍学工厂。

洛克高中,是洛杉矶最差的几所高中之一。

洛克高中九年级新生人数为1200人,但能坚持上到十年级的只有300到400名,中间落下的学生达到800名。

这些学生九年级时的阅读水平,还停留在一年级到三年级之间。

洛克高中有四十年历史,四十年间有六万人就读于此。

六万人里有四万人没有毕业,这是四十年里,洛克高中对这片区域造成的伤害。

糟糕的中学能导致上百万辍学的孩子在街头游荡,这些人没有文凭,没有一技之长,对生活不抱期望。

最初,人们认为是糟糕的社区毁了当地的学校教育。

但教育改革家更倾向于:是糟糕的学校教育毁掉了当地社区,毕竟社区的好坏取决人的素质。

和当下的中国一样,那些只能就近上公立学校的孩子,进差学校的几率很高。

除了公立学校,也有一些精英中学,主打特色教学,偏向职业技能、艺术、学术类学习和训练,可这类学校数量不多,而且非常难进。

这种背景下,公立特许学校成了很多人的希望。

公立特许学校就是用公家钱办的,但独立运营的学校。

然而,这类学校申请人数极高,当报名人数爆满时,就要通过摇号和抽签,决定谁可以入学。

一个人未来的命运就这样交给了运气。

直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公立学校仍是全球领先。

大多数美国民众都坚信,即使出身环境并不理想,也能通过教育改变人生轨迹。

自1990年起,美国公立学校培养了一百多位诺贝尔获奖者,十位总统,以及

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社会精英。

然而,自70年代之后,美国公立学校逐渐落后于世界其它国家。

全球30个发达国家中,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只排到25位,科学排21位。

全国排名前5%的优秀学生在29个国家中也只能排到第23位。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尽管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在8个国家中垫底,但在调查问卷中,信心这一项却是排名第一。

不可否认,美国的教育确实有其领先超前的一面,名校林立、人才辈出、领先全球的科技……

然而隐藏在光鲜面背后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难以忽视。

官方数据显示,美国平均每一个上课日就失去7000名学生,每年加起来一共有120万学生辍学,大约只有70%的高一学生能顺利毕业。

然而,要保障经济发展,必须依赖高素质劳动力,而高素质劳动力来自优质的教育。

比尔·盖茨认为:一个国家要保持科技创新的经济发展,必须确保不断培养数学、科学、工程方面的人才。我们国家谈论机会均等,但没有伟大的教育就没有均等的机会。

而看完这部纪录片,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有些颠覆认知。

原来美国的教育背后也有如此多的问题,而想要进行改革却又重重阻碍。

或许,真的需要一位无所不能的超人才可力挽狂澜,为孩子们的教育带来希望。

 4 ) 美国的中学问题

五年级阅读A,七年级就变成D.

七年级最多三成左右学生数学和阅读及格。

匹兹堡辍学工厂之一的OLIVER 高中辍学严重。差的学校造就差的地区。


老师水准,差的智能教50%,而好老师可以教150%。 五分之一公立学校比较好,家长很远地排队申请学校。792:40. 高中分班与不分班。不分班的SUMMIT 预科,96个毕业,都可以进大学。500人申请,100个名额。

 5 ) 谁是我们所等待的超人

这部纪录片是通识课的老师推荐的 看完后真的感触颇多

教育真的很重要 公平的教育更重要 “运气”是不公平的 最后的抽签情节真的给我看哭了TT 没被选上的孩子会不会从这里就觉得“哦 我是不会被选中的人”呢 母爱真的很伟大TT

KIPP 和 the baby college真的好厉害 很有开创性 让人们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受教育而变成更好的人 包括那些贫困、家庭有问题的“差孩子”

官僚体制和教师工会确实是阻碍发展的绊脚石 下放过多的自主权也是不行的 教师工会保护的是一群不上进的老师.. 这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 所以真的很佩服Michalle Rhee 好有魄力

希望以后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自勉!!

 6 ) They won’t come from "superman"

这是我看过的第二部关于美国教育的纪录片,第一部是《极有可能成功》。如果从这两部片子来看,从2010年到2015年,美国的教育似乎是进步了。

《等待超人》这部纪录片颠覆了我对美国教育的认知,或者说,是普及知识吧。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美国的教育肯定比中国好,学生的压力小,大家就轻轻松松地每天早上坐上社区公交然后去学校,电影里都是这么演的。

看了之后,我才知道,问题这么多,不比中国少。

教师终身制(tenure)导致老师的不负责任,捧着这个铁饭碗在教室里抠脚(这个夸张了,实际可能只是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种状态),也有教师犯罪,比如性侵,然后这些老师会被放进“小黑屋”,由国家养着,每天看报,聊天,无所事事。

每个州,每个市,甚至是每个社区的教学制度的不一致导致整个国家管理起来特别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就好像每个人都在叫嚣,但是没有人能让这喧嚣停下来。

教师联盟的存在更是让教育改革举步维艰,他们会游行,会抗议,会开煽动大会,联盟领头人会在大会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

种种问题,导致公立学校的升学率特别低,能毕业的砍半,毕了业能进高中的在骤减,很多人15岁就辍学,然后犯罪,进监狱。如此,造成恶性循环,差的学校越来越差,好的学校凤毛麟角。造成几百个学生摇号竞争几十个招生名额的现象。这点,好像跟中国挺像。

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大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可同日而语的。纪录片里采访的家长大多是有色人种,有的是移民。他们有的失业了,有的需要打很多份工才能供自己的孩子上学,有的是父亲犯罪进了监狱,由爷爷奶奶抚养,但是无论哪种境遇,他们都十分坚定地说,我一定要让孩子去上好的学校。

纪录片中也从侧面折射出了贫富差距。

在采访的几个家庭当中,只有一个白人家庭,从父母的谈吐和衣着以及家里的装修来看,是个中产家庭,他们面临的挑战是,不满足于一个各项配套设置很不错的高中,要去一个更好的非常有名的Summit高中(《准备》这本书的作者建立的学校)。这家小女孩,也是明显的比其他孩子更自信,她说自己的数学虽然不好,但是她喜欢数学和物理。

影片里印象比较深的一个片段是,旁白里说,这种“分班制”的教育体系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给社会输送了不同人才,最好的精英学生去做了医生,律师,中等偏上的去做了白领,中等偏下的去做了工人,最差的学生去做了农民,这符合一个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家各司其职,让社会正常运转,可是,旁白里说,世界变了,美国的精英人才已经赶不上世界的变化与发展了,像硅谷里的公司,一大部分都是外来人口。美国岌岌可危。

当我看到坐在椅子上强装镇定的家长和忐忑不安的孩子们,看到他们听到自己名字时抱在一起欢呼,看到他们没有听到自己名字时的落寞甚至是从眼眶流下的没有声音的一行眼泪,看到他们喜极而泣的眼泪,我在想,命运真的就交给了那些从滚筒里滚出的圆球?交给了那些写着姓名的号码牌?可是这公平吗?他们流的眼泪是因为高兴也好,悲伤也好,可是那些孩子,他们什么也没有做啊? 他们没有付出,他们却已经失去。

影片最后那几句话,也很动容:

Great school won’t come from winning the lottery.

They won’t come from superman.

They will come from you.

 短评

无话可说。。。。真是需要多少幸运,我们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7分钟前
  • forfaen
  • 推荐

美国公立中小学教改(有钱人都去上私立了哟):教师工会成教改阻碍(废除终身教职失败,只奖不罚亦失败)、摇号录取法(当是买车牌啊?中国教育虽然糟糕但我上学时跨区择校是靠考分)、提高分数似乎还是得加长学时?盖茨说数学、科学、工程人才是发展经济的命脉——耳熟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10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立意很好,内容无聊,论点有误

11分钟前
  • 庄常飞
  • 还行

难得一见主流纪录片对工会开炮,可惜如今7年过去,教师工会依然是阻碍教育质量提高的罪魁祸首。Charter School好,学券制好,School Choice好

13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所以说教育难题举世瞩目,但话说回来,人家好歹还有个超人可以YY,我们捏?

16分钟前
  • Chicology
  • 推荐

他们在讨论教育公平,我们在追求马太效应。

17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我们不能一起抱着滚进火坑里把自己埋起来一起窒息。哎~这叫吾国的教育情何以堪啊!

20分钟前
  • vivi
  • 推荐

他们说的解决方法怎么像应试教育唉

23分钟前
  • Icarus
  • 推荐

很到位,同时也有戏剧张力的纪录片。

25分钟前
  • SickDouban
  • 推荐

美国也不全是天堂,穷人在哪里都是身处地狱。

29分钟前
  • 萬和生
  • 推荐

圣丹斯电影节观众奖最佳纪录片奖

33分钟前
  • KevinZii
  • 推荐

美国也不是那么的天堂啊,一心想着要去美国读书的我其实并不了解他们的教育体系。

36分钟前
  • 臭臭
  • 推荐

国家在一名囚徒身上的花费远远高于花在一名学生身上的经费。看到了一个国家在教育体制改革上的无奈~~

39分钟前
  • 顾小默
  • 推荐

等待被叫号的时候,真的连心都是被揪着的。

40分钟前
  • 一头鹿
  • 推荐

一直搞不懂这种论文体的纪录片到底算不算纪录片。

4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根据地域来划分学区有其好处,但是学生流通的不畅性是其最大的弊端,为何不向中国学习通过考试选拔呢,不过这又将变成一场考试大战,学生沦为考试的奴隶,在我们为美国唏嘘的同时,我们还是不要忘记,现在依然是美国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

45分钟前
  • 轩煜
  • 推荐

同样的问题中国也存在

46分钟前
  • yegle
  • 力荐

纪录片揭示了美国的公立教育现状,由于教师工会的存在,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师也跟中国的一样变得尸位素餐、坐吃等死,误人子弟,虽然有些教师努力改变现状,却有心无力。

51分钟前
  • 按下葫芦浮起瓢
  • 推荐

精英的成功建筑在多数人的失败上?

54分钟前
  • Bill
  • 推荐

小结一下:被釆访的学生家庭中一个亚裔都没有;美国公立教育质量差,为什么说差,中国的也差呀?但是我们没花他们那么多钱、每个人头上

56分钟前
  • 话不糙理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