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情片其它2000

主演:莫妮卡·贝鲁奇,朱塞佩·苏尔法罗,Luciano Federico,玛蒂尔德·皮亚纳,Pietro Notarianni,Gaetano Aronica,Gilberto Idonea,Angelo Pellegrino,Gabriella Di Luzio,Pippo Provvidenti,埃丽萨·莫鲁奇,奥罗拉·夸特罗基,露琪亚·萨多,瓦尼·布拉马蒂,Salvatore Martino,安东内洛·普利西,Noam Morgensztern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剧照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照 NO.1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照 NO.2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照 NO.3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照 NO.4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照 NO.5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照 NO.6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照 NO.13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照 NO.14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照 NO.15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照 NO.16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照 NO.17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照 NO.18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照 NO.19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4:22

详细剧情

  当我还只是十三岁时,1941年春末的那一天,我初次见到了她那一天,墨索里尼向英法宣战,而我,得到了生命里的第一辆脚踏车。  她,撩著波浪状黑亮的秀发,穿著最时髦的短裙和丝袜,踏著充满情欲诱惑的高跟鞋,来到了西西里岛上宁静的阳光小镇。她的一举一动都引人瞩目、勾人遐想,她的一颦一笑都教男人心醉、女人羡妒。玛莲娜,像个女神一般,征服了这个海滨的天堂乐园。  年仅十三岁的雷纳多也不由自主地掉进了玛莲娜所掀起的漩涡之中,他不仅跟著其他年纪较大的青少年们一起骑著单车,穿梭在小镇的各个角落,搜寻著玛莲娜的诱人丰姿与万种风情,还悄悄地成为她不知情的小跟班,如影随形地跟监、窥视她的生活。她摇曳的倩影、她聆听的音乐、她贴身的衣物都成为这个被荷尔蒙淹没的少年,最真实、最美好的情欲幻想。  然而,透过雷纳多的眼,我们也看到了玛莲娜掉进了越来越黑暗的处境之中,她变成了寡妇,而在镇民们的眼中,她也成了不折不扣的祸水,带来了淫欲、嫉妒与忿怒,而一股夹杂著情欲与激愤的风暴,开始袭卷这个连战争都未曾侵扰的小镇。  玛莲娜一步步地沉沦,与父亲断绝了关系、被送上法院,更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这使得向来天真、不经世事的雷纳多,被迫面对这纯朴小镇中,人心的残暴无情,看著已经一无所有的玛莲娜,雷纳多竟鼓起了他所不曾有过的勇气,决定靠著他自己的力量,以一种教人难以料想的方式,来帮助玛莲娜走出生命的泥沼……

 长篇影评

 1 ) 我的爱与你的精神家园

对于故乡,常常记忆中可能只是一部电影,一个女人,或者一艘船。所以托纳托雷的西西里三部曲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一个女人和一艘船。一架钢琴如同一片土地,一个女人教会了他一个男人应该了解的一切,不只是身体上的启蒙,还有关于人性的美丑以及家国的悲哀。这些词汇都如此沉重,却因为都发生在西西里这部土地上,于是一切都喧闹而奔放。

战争结束了五十几年了,西西里岛上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不曾改变过。黑手党的儿子还是黑手党,那些沉睡了几个世纪的橄榄树继续有一搭无一搭的收获着。也许,每一个小镇都有一位女子叫做“玛莲娜”,或许现在她已经变做七尺粗腰的西西里老妪,顶着染过的菊发,穿着睡衣,继续行走在那条唯一大路上,当年那些曾经追逐的孩子们也已经变成广场上闲聊的老头儿,他们一定还记得,“玛莲娜”。他们可能和我一样,在很久之后,甚至忘了,“玛莲娜”其实还有一位老公,也忘了其实她一直深爱着自己的老公,电影即使已经是生活的精华,却还有那么多内容渐渐的要被遗忘。于是,我们都只记得她的美,并在某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仿佛突然看见她朝你走来,才明白,原来她的美是如此的单纯而无辜,原来我们不只是外表丑陋,内心也是这么的猥琐,无法接受她人的美好,正如同无法原谅自己的丑恶一般。

我相信,对于玛莲娜,很多男生拥有的不只是爱情,爱情在此刻显得太过淡薄,那是一段人生,关于成长的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我曾经十分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学政治,我妈说,因为谁也离不开政治,于是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逃离政治的人。直到我看到玛莲娜,我发现她就是那个逃离了政治的人,能在墨索里尼的煽动中继续默默前行的人,即使她的老公可能就是前线的战士,即使她也无法抵抗寂寞与饥饿,于是我才发现如果人不与所谓的政治勾结的话,就一定会被摧残。人类社会的政治,说穿了就是要彼此捧臭脚。如果你在这个庸俗的体系之外的话,生活平静的时候可能尚且一团和气,一旦动荡来临,风口浪尖的受害者一定是在群体之外的人。而美丽这件事本身就是惹人嫉妒的,所以,玛莲娜,即使她毫无兴风作浪的想法,却也无法平静的生活,因为邪恶的是我们这些平庸的人。

我常常觉得《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海上钢琴师》其实是一部片子的内外两个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关于爱,《海上钢琴师》是关于精神家园。他们都是悲惨的,只是因为他们的爱不在他们的精神家园中,所以他们才会在选择中痛苦。1900在电影的最后不是曾经对Max说过这样一句话: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it's a voyage too long, a perfume too strong. It's a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make. I could never get off this ship. At best, I can step off my life.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这个世界太大了,却没有1900容身的地方。虽然琴键是有限的,但是他带给1900的人生确实无限的。而船下的世界虽然看起来是无限的,却无法带来他任何一丝确定的存在感。所以,最后,虽然他深爱的女人和他人口中的焰火与幸福都在船下的世界,他也还是选择留下。因为这里有他的精神家园。这就如同多年后,玛莲娜终于挽着她的老公再一次出现在西西里的小镇上时,所有人的呆住了。她们本以为成功地摧毁了这个完美的女人,却在多年之后发现,即使你抓破她的脸,剪断她的秀发,也无法摧毁她的信念,她的精神家园。

对于这样的片子,我只能在热烈的捧臭脚中讴歌

 2 ) 美至毁灭

那个臃肿、矮胖的律师舞动着手臂、夸张的为玛莲娜辩诉,“她有什么罪过,她唯一的罪过就是太美丽!”于是玛莲娜申诉了,牙医被关到神经病院,而贫穷的玛莲娜则必须用身体来支付这笔诉讼费。这几乎是她“堕落”的开始。
多么可笑。她为什么要打这场官司,因为她的美丽太惊人。烂醉的牙医在她的房前撒野,对着仰慕她的军官声称玛莲娜是她的未婚妻,妒忌的发狂的牙医妻子把玛莲娜告上了法庭,多么可笑的一场官司。
男孩躲在窗外,看着那个痴肥龌龊的律师撕扯掉玛丽安娜的衣服,扑上她的胴体,讶异而痛苦的他瞳孔骤然放大,而后摔下了树木。后来他回到教堂,对折曾祈愿过的天使说,“这次我原谅她,她是为了复诉讼费。而你,你没有保护好她。”然后一拳打掉了天使的手臂。
影片的开头,是一群男孩骑着自行车守在玛丽安娜的屋前,屏着呼吸等待着那个美丽女人的出现。热浪滚滚,好像把地板也烫得发热,白色的高跟鞋踩着灼热的地面,接着是修长的小腿、白色的连衣裙、浓厚卷曲的黑发、丰满的嘴唇、没有表情的双眼,阳光那么好、那么耀眼,而这个冷若冰霜的女人似乎毫无所察,她挽着手提包,踩着高跟鞋,一步一步的走着,下巴微微扬起,她走过屋前的小路、广场、走到父亲的石屋前。所有人都定住,所有人的目光都锁在她身上。她面无表情,与目瞪口呆的人们擦身而过。偶尔有男人向她献殷勤,她伸出手来,让他们行一个吻手礼。这样的女人,美得与这座平凡的小岛格格不入。
她走过广场后,人们把目光收回,开始窃窃私语或者高谈阔论。男人们相互调笑,评论着玛莲娜的胸部或者臀部,猜测着她有几个情人,语调不自然的放大——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和欲望,他们说着下流的话,骂着那个“荡妇”,宣告着自己对那个女人的不屑,仿佛那群争相着表现出与玛莉安娜的熟稔的男人根本没有存在过。女人们开始指责玛莲娜,诅咒她会得到报应,眼里是明显的鄙视,她们唾弃这样一个“勾引男人”的女人,用高高在上的语气挑剔她的穿着,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脸上遮挡不去的羡慕和嫉妒。
玛莲娜是有罪的,她太美丽,她又太愚蠢,她怎么能不懂得身处平凡中应该掩饰自己的美丽,她的美丽为她带来男人的欲念和女人的妒忌,她活该。
她果然得到了报应,她的丈夫死在了北非的战场上。失去了庇护的女人,美丽只能给她带来灾难。女人们嫉妒她,男人们一方面渴望她一方面视她为荡妇,没有人愿意帮助她,没有人员以雇佣她,此时的她美貌而贫穷。人们可以公开地指责他,各种莫名其妙的流言传遍了整座岛屿,女人们恨不得在她的脸上吐口水,因为成为寡妇后的这个女人有了更大的威胁,男人们在理发店里说笑,仿佛这个女人已经变得廉价,所以便无须掩饰自己对她的欲望。玛莲娜被牙医的妻子告上法庭,一时间流言更甚,她想向父亲求助,换掉锁头的大门是父亲给她的回答,她走投无路,只能用自己的身体来充当诉讼费。
战争来袭,父亲被埋在在老屋的废墟里、然后死亡。她变得更加孤助无缘,她开始破罐子破摔,她剪掉长发,第二天她出现在广场上,蓬松卷曲的红褐色头发甚至更加迷人,人们开始传言她成为了高级妓女,勾搭起了军官。男孩目睹了这一幕后竟然一病不起,他知道他的女神已经走了,那个高傲冷漠的女人,开始不得不向生活低头,残酷的现实压弯了她的脊梁、污染了她的美丽、剥夺了她的尊严,也摧毁了男孩的神经。
当战争结束,为德国佬服务过的妓女们被赶出小岛,女人们终于可以当而皇之的辱骂她殴打她。我甚至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就看到玛莲娜被愤怒的女人们揪到广场上,失去理智的女人们如同魔鬼一样殴打这个手无束鸡之力的女人,她们撕扯着她的衣服、用剪刀剪去她的头发、用拳头打向她的脸庞。女人的嫉妒最可怕,这种疯狂的嫉妒自玛莲娜出现在小岛上时就存在,它在这群女人的心中隐藏了太久、压抑了太久,终于一次性爆发出来,这是一种狂暴地疯狂,足以摧毁所有的理智和美丽。然后是整部影片最令人心碎的场面,那个永远高贵清冷的女人趴跪在广场上,身上的衣服被撕成了碎片,曾经在男孩幻想中出现的双乳暴露在人们眼前——毫无美感,我认为,让一个女人衣不遮体是对她的最大侮辱,而现在她的尊严、骄傲已经被踩碎,一缕一缕的布条挂在她的身上、血迹斑斑,她满身都是伤口,甚至嘴角也在流着血,地上是她的头发,风一吹就四处散去,她光着头,双手徒劳的遮住自己,她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着,歇斯底里的尖叫着,她就这样狼狈的暴露在众人眼下,在那个她踩着高跟鞋走过的广场上。突然人群中爆出女人的诅咒,“荡妇,快滚出这里!”她痛苦地尖叫,踉踉跄跄地夺路而逃。在一个晚上,玛莲娜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谁也认不出她,逃离了这个装载着她的美丽、骄傲和狼狈的小岛。
美丽,不是应该被歌颂的么。可是事实上,一个女人如果过分美丽,除非她有本事坐上高位,否则美丽带给她的只有痛苦和屈辱。埃及艳后被人们骂作荡妇、海伦则作为引诱敌人的筹码,豆瓣上有人说得好,“古希腊时代,另一个美女芙丽涅以“有伤风化”的罪名被法庭传讯,她的辩护律师当着陪审团的面掀下芙丽涅的衣服,指着她美丽的裸体说:难道能让这样美的乳房消失吗?于是被判无罪。玛莲娜虽不用当庭脱衣,却因此被律师强奸;虽然她躲过了法庭的审判,但却没能逃脱人民的审判。”女人在面对超乎一般的美丽时,往往产生强烈的嫉妒心,她们无法拥有同等的美貌,就只能说服自己貌美者必定有道德上的缺陷,而男人们则因为爱而不得而对她产生出畸形的鄙夷。女人们被妒忌冲昏了头,最终变成魔鬼,唯有把这样出众的美丽摧毁,才能平息她们心中那些荒谬的恨意。唯有让这样美丽的女人跌入泥淖,才能让那些虚伪的男人们对她产生名正言顺的同情和惋惜,从而证明自己崇高的“正义感”。
玛莲娜有什么罪,她的罪过就是太美丽。她让女人们感到倍受威胁,让男人们产生连自己都不耻的欲望,她是人们心中的罪恶感。
后来,玛莲娜挽着她“死而复生”的丈夫的手臂回到了小岛。多么熟悉的场面,还是那个曾经被阳光烤炙的广场,她踩着高跟鞋,在众人的注目下、挽着丈夫的手一步一步的走着。男孩身边的小女友问道,“为什么人们都看着她?”男孩淡淡的说,没什么。影片的结尾,玛莲娜到菜市场买菜,她的衣着不再光鲜,女人们窃窃私语,评论说她发胖了、她有鱼尾纹了,有人小声地说,她竟然还敢回来,看她怎么面对我们。多可笑。有人试着和她打招呼,玛莲娜愣了一下,平静的说,你好。于是整个市场又开始热闹起来,女人们变得异常热情,有人招呼着她来买西红柿,甚至有人亲热的挽着她的手,仿佛她刚刚出现在市场之前的暗流涌动根本不存在,仿佛面前这个美丽却略显平凡的女人和当初那个被她们凌辱痛哭的女人毫无关系。是啊,当她不这么美丽的时候,但她的美丽不再具有威胁性的时候,当她们认为玛莲娜只是一个和她们无二致的女人的时候,她们“大度”地接纳了玛莲娜。
男孩骑着自行车依旧远远地看着她,当她手里的水果掉落在地,男孩迅速冲了过去帮她捡起来,对他一生中的女神说了最后一句话,祝您好运,玛莲娜夫人。而后骑着自行车,逃一样的离开了。他逃离了他的女神,他的青春期,他一生挚爱的美丽,逃离了他为之感受到的痛苦。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我想到了天堂三部曲里的另一部,《海上钢琴师》,在影片的最后,1900选择与弗吉尼亚号一起沉没在海底时,那种无能为力的悲哀,天才的唯一下场就是疯狂和死亡,而美也是,当美到极致时,只能存在在传说里,在现实中,只能被摧毁。
有时,美丽是一场悲剧。

 3 ) 莫妮卡·贝鲁齐——西西里亚恶之花

   “这有何妨,你来自天上或地狱?……

  只要你的眼、你的笑、你的双足

  打开我爱而不识的无限之门!”

  ——《恶之花》
  1857年,波德莱尔手捧着《恶之花》在世界的耳边轻轻低语了几句,人们就为他疯狂了——为这离经叛道的宣言,为这浓烈邪恶的咒语,为这阴冷却透着温情的美丽,之后这冷艳的花朵如同一个魔咒笼罩了了人们上百年。

 

  2000年,一个名叫玛莲娜的女人款款走过西西里岛的海滩。夏日的阳光明晃晃的照耀尖顶房屋,海上吹来的悲伤打在她的身上,浓黑的秀发优雅的在风中摆动,修长的腿在丝织的短裙下隐隐若现的诉说着孤独。忽然她停住了,像听到呼唤一样转过身,她不像任何人,她也不像任何你能描述的美景,因为在那一刻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她。

 

  这个故事发生在1941年二战的硝烟中,玛莲娜的美给人们带来了诱惑、恐惧还有爱情,人们唾弃她,视她为异类,又不可自拔的深深爱着她。最后,你会看到令人震惊的一幕,在集市上人们对她啐口水,拳脚相向,撕扯着她的衣裙,不顾她的哭喊,直到她体无完肤。随后,她颤抖着站起身,一语不发的走了。

 

  美在这个女人的身上是不可摧毁的。

 

  那一年,全世界都疯狂的爱上了莫妮卡•贝鲁齐。在很多人心目中,她就是意大利。

 

  莫妮卡1968年出生在意大利一个名叫卡斯特罗(Cittadi Castello)的小镇子。18岁的时候她原本打算在佩鲁贾大学学习,出于各种原因她走上了模特的道路,前往米兰发展。她的模特道路并不顺畅,据说,由于身材过于丰满,莫妮卡曾被其他骨感模特嘲笑,认为她太胖了,她也因此暗自神伤过。不过,莫妮卡古典的面容,让人不安悸动的双眸,神秘忧伤的色彩让她注定会成为摄像机的宠儿。站在镜头前,她总会让人产生错觉:是摄像机在为她移动!

 

  莫妮卡曾说过,“女演员展现了女性特质中温柔美丽的升华”。虽然她在大多数影片中不吝惜裸露身体,展现性感的一面,她并不觉得这该是观众关注的一切,她总说“表演并不是简单的念台词,而霍利•亨特没说一句话就赢得了奥斯卡。”换句话中,身体只是她表现角色的手段,你得看到更多。

 

  她演过的角色包括神秘危险的间谍,不辞而别的爱人,蛊惑人心的巫女,美艳的吸血鬼新娘,不可一世却又可爱的埃及艳后,渴望被爱的平凡女人……有些影片中,她并不是主角,可能也就出现在不多的场景中。但你总不会忘记她,也许记得她嘲弄的眼神,记得她令人心碎的转身,记得她倦怠的微笑,记得她小女孩般的志得意满。她就像生长在幽暗深谷的恶之花,撩动着人们的心扉,拉着你走入她的地狱,她的深渊。

 

  对莫妮卡来说,真正意义重大的电影不是让世界倾倒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Malena)而是1996年和樊尚•卡塞尔主演的“谜情公寓”。影片不但为她赢得了法国凯撒奖的提名,还为她带来了卡塞尔的爱情。电影中,她扮演了卡塞尔不辞而别的爱人,命运捉弄着这两个相爱的人,卡塞尔从一开始就只能不停追逐着她的身影,寻找她的过去,也不知不觉被爱情的激流吞没。电影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莫妮卡穿着黑色丝袜、红色高跟鞋的长腿消失在旋转楼梯的尽头,一切都像诗中所说的,“是绿色的淫鬼和粉色的妖精,用小瓶向你洒下爱情和恐怖”(波德莱尔《病缪斯》)。

 

  之后的2001年和2002年,莫妮卡和卡塞尔夫妇先后合作了“狼族盟约”和“不可撤销”。前者将她的神秘和危险渲染到了一种极致,后者则让人想到了那句关于悲剧的论调“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摧毁给人看”。“狼族盟约”中,莫妮卡是一个卷入法国教皇和路易十四政权斗争的双重间谍。她常常身裹黑色的蕾丝,手拿算命的纸牌,讲着意大利女人将丈夫留在身边的办法:她们每天早上都会给丈夫喝下慢性毒药,每晚再给他们喝解药。在她身上分不清正义或者邪恶,她总是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要她的爱情“你只能热爱美”,她是天使,她是恶魔,她是圣母。在2002年的戛纳电影节,“不可撤销”因为它惊世骇俗的表现手法饱受争议。不停旋转的镜头,长达9分钟对莫妮卡的强暴镜头,挑战了人们的承受极限。而莫妮卡扮演的角色本身却被大多数人忽视了,她其实只是一个怀有身孕享受着幸福的母亲和妻子,却遭遇了巨大的不幸。影片中最美的时刻,是当她得知自己怀孕后,整个人都被光晕笼罩散发着母性的光辉,与之前被蹂躏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中那些因此充斥的愤怒与暴戾也能被人所理解。

 

  “我一直对妓女充满了好奇,一方面她们更加了解男人,另一方面她们有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莫妮卡多次在银幕上演绎了妓女,但是她所扮演的妓女从不低俗,反而值得尊敬。在“耶稣受难记”中,她是抹大拉的玛丽亚,满脸尘土和泪水,匍匐在耶稣的脚下请求宽恕。众人一致反对,认为妓女是魔鬼,应该下地狱。耶稣说,如果你们谁认为自己从未犯过错误请站出来。结果没有一个人说话,他们都是身带罪孽的人,却远没有抹大拉的玛丽亚勇敢和纯洁,肯直面自己的过去。

 

  如果问莫妮卡她扮演过最让她热爱的角色是什么,她一定会说是拥有家庭的平凡女人。她总喜欢把家庭和女儿挂在嘴边,事业只能排在第二。事实上,我看过最美的莫妮卡•贝鲁齐并非是美艳不可方物的埃及艳后,而是在“同床异梦”(Remember Me,My Love)中扮演平凡女人的她。那里面她穿着总是有些拘谨,看着别人的时候总是专注而深邃,她能挖掘男人最隐秘的梦想,为他们流泪。“爱,使被爱之人不会爱人。我的心被那个男人捕获了,正如你所见,我不值得被爱。”镜头前,我们能看到她的苦苦挣扎,她的渴望被爱。她出现的时候,画面总像一个遥远的梦,叙述着生命中的精华。

 

  虽然曾被美国多本著名男性杂志评为最美的女性,但是莫妮卡对好莱坞似乎并不热衷。毕竟谁都知道,好莱坞是个造星工场,也是一个容易把明星符号化的地方。去好莱坞往往和妥协的婚姻一样,“你把自己变成他想要的,他却在别人身上寻找你以前的影子”。她在出演的几部商业影片中表现的大多是婀娜的身姿和冷艳的神情,比如“吸血惊情四百年”里吸血鬼的新娘,“格林童话”中那个为了长生不老而蛊惑人心、吸取少女青春的女王,“黑客帝国2”中电脑程序制造出的性感美女,而对她来说,少了灵魂的演员实在是可悲的。

 

  莫妮卡•贝鲁齐出现的地方总会长出异常妖艳诡异的花朵,它吞噬一切,惊叹,时间,空气。没人知道这些魅力来自何方,为何总是捆带着哀伤和迷恋。

 

  “这有何妨,你来自上帝或魔王?
  天使或海妖?——目光温柔的仙女,
  你是节奏、香气、光阴、至尊女皇!——
  只要减少世界丑恶、光阴重负!”
  ——波德莱尔《献给美的颂歌》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410526/

 4 ) 我想有种爱是你从未问过我

岁月匆匆,我爱上过很多女人,当她们紧紧拥抱我时,问我会不会想她们。我会说,是的,我会记着你。但我唯一没有忘记的,是那个从未这样问过我的女人。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我看过的朱塞佩·托纳多雷的第三部电影,之前有看过《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都没有对导演太留意,直到这次在影片中再次领略到属于西西里的那种浓烈浪漫的意大利风情。不得不说,托纳多雷的独特魅力在于擅长从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与经历中捕捉灵感的闪光点,将它们幻化成美轮美奂的光影,让人在欣赏感叹之余更能于其间提取哲思。

巧合的是,无论《天堂电影院》,或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电影都是以一个少年的视角来探知、认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俗人间,讲述在每个男孩的成长历程中,扮演父亲的那个角色或是第一次暗恋的女性是多么重要。这两部作品以相似的背景和叙述点成为托纳多雷的代表作也绝非巧合,因为托纳多雷本身也曾是一个西西里男孩,他很早就怀揣梦想步入社会,因此无论是《天堂电影院》中的多多,还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雷纳多,都可视作导演对自己青少年时代的回望与怀念。

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更是以多重的故事背景拓展了电影的丰富层次而引发出无穷的况味。政治的隐喻,战乱的交错,少年的纯真,人性的贪婪。值得一提的是,玛莲娜的扮演者莫妮卡·贝鲁奇,不仅是个典型的意大利美人,同时也是一位“律政俏佳人”。她早年攻读法律专业,希望成为一位律师,业余做模特助学。她精通多国语言,并在各国都有表演经历,不单只是一位绝色美人,更是难得的才女。

美貌端庄的玛莲娜优雅地走在小镇的街道和广场上,面对人们投来的爱恋、垂涎、嫉妒的目光,她低眉垂目,镇定自若,从容淡然。而那深邃的眼眸却早已点燃了整个西西里的盛夏。爱与欲,美与丑,玛莲娜的艳丽夺目仿佛一面照妖镜,映射出小镇上所有人内心世界的善恶美丑。她被视为是有罪的,因为在所有的世俗观里,美艳的女人历来是荡妇,人们无法容忍更无从想象,一个人的忠贞与她曾经历过什么并无关系。即便是知道这样道理的人,明白美本无罪的人,依然任由贪欲的驱使沦为魔鬼。比如那个脑袋长得像考拉一样滑稽,身上散发着猪一般臭味的律师,在法庭上声情并茂如诗般的慷慨陈词,不过为了背地里达成他龌龊下作的交易。如此丑陋的皮囊,如此卑鄙的灵魂,竟然第一个亵渎了玛莲娜的美,在这尘世间的生存就是如此的卑微与残酷。

玛莲娜盛艳的美貌之下装着的亦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灵魂,忠于自己的爱情,期盼着丈夫的归来。她怀抱着丈夫的照片寂寞起舞,她坐在椅子上仰头垂下湿漉漉的长发,似乎曾经的热切已随着悄然流逝的岁月渐渐消解释然。而在幻想中,雷纳多躺在地上,张嘴想要接住玛莲娜发梢上滴落的水珠,他正渴望着玛莲娜的爱。电影中这个场景的设计与构思对两个人物各自内心世界的解读可谓精妙至极。

失去丈夫后的玛莲娜总是以一袭黑衣出现在人前,有如诅咒般的隐秘,而世人却更视为一种魅惑。晾衣架上一字排开的轻裳在风中如黑蝴蝶一般飘舞。少年疯狂地偷走了玛莲娜的黑色内裤,当被家人发现时,母亲一把夺走了它,如同防范蛇蝎般焚烧,而此时少年的妹妹说了句,多漂亮啊,能给我吗?在所谓的旧道德里,美一向被视为原罪,因为美而引发的欲望会带人走向罪恶。然而人们总是无法以正确的心态理解美欣赏美,对美的禁忌与封闭反而遭至更强烈的矛盾与反抗,从而自食恶果。

一个优雅美丽的女性,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因为她身为寡妇而失去了被雇佣的资格。那些作为雇佣者的男性,恐怕没有一个不对她有所企图,那些雇佣者背后的女人们,更是嫉妒憎恨她的美貌而唯恐威胁到自身的利益。因此,失去了任何庇护,也不可能得到任何工作机会的玛莲娜为生存所迫不得不沦为妓女。这使我想到阮玲玉的《新女性》,有知识有独立能力的女性依然无法在社会中获得应有的权益与尊重。玛莲娜那头夺目的红发,身边围绕的无数男人为她点烟的火光,像是要灼伤人心。剪去长发后的玛莲娜,一改往日的温婉含蓄,虽然不得不屈从于残酷的命运,但她从心底里鄙夷那些视她为玩物的男人。她的目光变得犀利而有神,从绝望中升腾出一股力量,她从未像今天这样自信,傲然于人前肆意展露自己的美。与其说这是一种堕落,不如说这是一个弱女子于命运之前不屈的抗争,大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气质。

一个失去男人庇护的女性到底有多可怜。哪怕这种庇护只是名义上的,哪怕她的丈夫身在千里之外的战场而生死未卜,人们依然承认这个女人的归属权并有所忌惮,因此这个女人暂得以保全。一旦这个名义上的丈夫被宣布了死亡,这个女人也就因为守寡而遭人话柄沦为荡妇,人尽可夫。而那群疯狂毒打玛莲娜泄愤的女人们却没有一个去指责自己嫖妓的丈夫,看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说对了,虽然她们知道嫁给了畜生,但她们的利益也从此和这些畜生绑在一起而无可奈何了,所以这样的女人比畜生更凶险歹毒也就不足为奇。

最后玛莲娜返回小镇重拾尊严,并不是因为她自己,而是因为她身边那个对她不离不弃的“复活”的丈夫,她又一次得到庇护。可见对一个女人的尊重,莫过于敬称她为某某夫人。这是玛莲娜的幸运,却也是女性的悲哀。时至今日,那些盛产美女的异域国度里,选美是一种经济,美女依然作为一项物产。有如印度已婚女子的鼻环,最初的定义也是和牲口一样,确定了她的归属,警告他人不得侵犯。也许我是有所偏激,对于所有女性化的装饰,比如化妆、美甲、耳洞等等,我亦认为是美的,而当它们一旦妨碍到我的哪怕半点自由,我就宁愿身无长物。

和现实中许多的玛莲娜们相比,电影的结局算是大圆满了。在战争年代,人们委曲求全的无奈之举仅是为了生存下去,而当战争结束之后,她们却沦为政治的牺牲品而遭受唾骂和凌辱。或许她们的丈夫永远都不会归来,等待她们的将是漫长余生的残酷监禁。玛莲娜遭受毒打的场面让我想起《城市广场》里那个首次预言地球运行轨道可能为椭圆形的女哲学家,她死于政治与宗教之争,被狂躁的基督教徒用石头活生生地砸碎在罗马神庙前。也使我想起《无问西东》中的王敏佳,一个年轻女性的爱美之心和对领袖的敬仰而产生的小小虚荣被那个文革背景下人性遭受蒙蔽和扭曲的世界拳脚棍棒相向折磨得奄奄一息。脸上的伤疤,心底的裂痕,有形的无形的,究竟能否愈合又恢复如初呢。

到底是什么左右着人性?人性是否可以随着文明不断演进?两者似乎并没有什么正向的关系,也许究竟如何衡量一个时代与社会的文明程度依然有待商榷。而我感受到的是,人性是所有个体对社会生存生活的切实感受与反馈的总和。

电影开始时,少年们用放大镜追踪一只蚂蚁的片段令我印象深刻,那只蚂蚁最终因为太阳光的聚焦身体而燃烧死亡。少年们不以为罪,反觉得是送它脱离了苦海。无聊无知的从众心理,人云亦云的寻求刺激,因为“从来如此”即是道义。然而,我们容易忽略的是,我们不仅因为“从来如此”而伤及无辜,更会因此自我麻痹丧失自主意识而沦为奴隶。因为“从来如此”就逆来顺受,因为“从来如此”就理所当然,因为“从来如此”就懒惰停滞,不但没有自知的抵抗,更劝教他人为奴驱使。

为什么偏激的暴力事件越来越多,除了个体的因素,来自家庭背景和社会风气影响的负面驱使是更主要的深层次原因。不只是女性,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所有人,都难免为生存生活所迫不得不接受所谓的精神强暴,因为绝对的权利和资源依然掌握在极少数的人手中,维护这个社会秩序的权柄不可能用绝对公平的天平来衡量。而女性作为弱者受到侵害仅仅是一个最末梢的事件结果而绝非问题的根源,所以单纯强调女权,加大两性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是非常片面的。如果不从社会体质的改造和思想精神的深度去解决问题,各种极端的犯罪事件就会形成不可抑制的恶性循环屡禁不止。不论是多么新型的女性自我防卫工具,都只是在最末的环节里做着最后的微弱即可能无效的抵抗。什么是一个时代与社会真正的文明也许很难描述,但我相信一个真正文明的时代与社会,是充分实现了女性平等与自由的,是每个女性都能对自己的美丽善加利用,是每一位男性都懂得如何尊重并欣赏女性美的时代与社会。

电影以少年的视角来展现一个美丽女性的曲折人生实在是一种独辟蹊径的手法。雷纳多因为玛莲娜的美第一次感受到青春萌动的情欲和爱恋,想要得到她保护她珍惜她。电影以隐秘暗恋为线索,以每一次骑自行车的狂奔,每一个深夜的窥探和期待来诠释少年热切而真挚的爱。他目睹她遭受苦楚与伤痛,却因为他的弱小无计可施备受煎熬与自责。他渴望自己能像一个成人那样给予她依傍,他终于因为领导人的意外身故而一语成谶实现了穿长裤的愿望,被允许坐在成人的理发座上剪发剃须,他是那样欣喜得意。虽然面对现实,年幼的雷纳多显得无力又懦弱,但他始终在精神上守护着她疼惜着她。虽然他们没有产生过任何交集,发生过任何关系,但他却是这个小镇上唯一爱着她的人。无数次关于她的幻想,无数次在睡梦中的约会,所有的一切她都一无所知,却又是那样的真实。

其实雷纳多与玛莲娜的真实邂逅只有两次,一次看她充满期待地走过来,却仍是擦身而过径直从他面前走过去。原来她真正期待的是那个为她送来食物的人,并且她为了这点可怜的食物已沦落到出卖身心的绝境。一次是影片的结尾,玛莲娜的手提袋掉落,橙子滚落一地。雷纳多终于有了一个奋勇向前的理由,或许他的整个青春期都在等待着这个再寻常不过而在他看来却光芒万丈的时刻。哪怕我所能做的仅能帮到你一点点,我依然愿意放弃所有,时刻准备全力以赴,只为这样一个无意中的契机而靠近你。他愤恨着,唾弃这世俗,他以一个少年的勇气为玛莲娜的丈夫送去代表着最后一丝希望的信。而她却并不知道一句简单的祝福背后蕴含着这个少年怎样的表白,或许正因为她对此一无所知,才注定了她于他的生命中是如此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深刻。

这部影片向人们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是,爱与性的关系,或许和人性与文明一样的迷惑。像影片中因为孩子的性成熟而带他出入妓院的那位父亲一样,虽然这种教育并非正确,但有这样的爸爸男生们恐怕都会表示羡慕。几十年以前,性几乎是一个隐秘到绝对禁忌的话题,而几十年以后,性已成为人们的寻常话题再不新鲜,甚至是一种融洽人际关系的必备谈资。这种坦然令我感到怪异,这是怎样一个瞬息万变又纷乱迷茫的时代。对性的过于开放的态度是过分强调了人作为动物性的存在,过分强调它是一种正常的欲望而产生的纵容。若爱与性是完全分离的,人们对性便不以为耻,因为它不过是某种可以物化的交易而已。作为人,这无疑是一种回归动物性的退化,而忽略了人除了各种动物性的生理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有情与爱。若一个人的爱与性是相连的,他必定有羞耻之心,以情控制欲,因为他懂得尊重而不想有所伤害,更因为爱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神圣隐秘的事啊,怎么可以如此轻松地当众像笑话般流传呢。可世态却恰恰相反,互联网里满屏的脏话,有人大书特书私人性史并引以为豪,惹人注目效仿,种种肮脏凌乱的怪象层出不穷。

或许影片最后,雷纳多的那句话会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来自爱的震撼与感慨:岁月匆匆,我爱上过很多女人,当她们紧紧拥抱我时,问我会不会想她们。我会说,是的,我会记着你。但我唯一没有忘记的,是那个从未这样问过我的女人。他似乎在告诉我们,在男性的视角里,爱始于性而高于性。并不是说,得不到的永远最好,而是那样一段爱情陪伴你度过了惟有一次的青春。人生最难为的,是曾经沧海依然不改的初心,也惟有如此,你才能真正懂得尊重珍惜这世间的真善美。

 5 ) 不要去测量人性有多恶劣

电影里女主的美似乎让人们找到了一个点,一个可以攻击女主的借口,甚至于他们在寻找一种快感,一种摧毁美好事物的快感,在人们欺凌她的时候,他们也许并不确定他们这样做是不是对的,他们也许想的就是大家都在欺负,自己不欺负白不欺负。在起初女主被传谣言的时候,大家并没有证据,确把它当做一种谈资,理所应当的添油加醋地造谣侮辱,似乎在传播谣言的人是亲眼看到似的,所以归根结底谣言是因为妒忌让人性的恶压倒了他们心里的那一点良知。似乎从我们接受到的教育也好,很多人都倾向于人性本善,我想到了前些天看到的一个新闻,内容大概是说为什么要教育孩子要学会善良,要相信有好人,回答是现实社会已经很残酷,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跟孩子说人性的恶,那只会让孩子我们的后一辈把人性的恶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6 ) 无法触及的美丽

    一直喜欢这张海报,被镜头放大的玛莲娜,既是背景,也是主题,不经意的张显着美丽,俯下身来看向别处,那样宁静,让美变成一种气质,一种回味,以及一个遥远的传说。身后顾盼流连的少年,模糊的眉眼又看向哪里?玛莲娜,他的梦,关于爱与美的第一次靠近,也是身后更加模糊的小镇的梦,的确,在他们的梦里,只有这个女人是清晰的,被放大的,却永远无法触及。
  一个简单的有些落俗套的故事:战争期间,西西里的一个普通小镇,一个美得令人陶醉的寡妇,成为所有男人幻想和所有妻子诅咒的对象,生活在欲望与嫉妒编织的阴霾中,最终不得不因为生活选择沦落,战后她被赶出了小镇。当残废的丈夫回来寻找她时,所有人只是嘲笑,只有“我”——一个懵懂的少年给了他寻找的方向,因为只有“我”才是真正爱着玛莲娜的,只有“我”。
  这是意大利人文导演朱萨佩·托那托雷寻找三步曲之一,英文翻译为《玛莲娜》,还有翻译成《真爱伴我行》,我觉得都不如中文片名《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读起来就像一段尘封的往事,让人惦记,又不忍提起。
  影片最大的特点是用少年雷托纳的视角来展示世界。美丽的玛莲娜是他青春期的女神,是他性意识萌动的开始。他像小镇上所有的男人一样为他的美不能自拔。每天放学,奔跑到路边,只为等待风姿绰约的玛莲娜从他身边轻轻走过,每天傍晚,爬上高高的屋顶,只为能看到玛莲娜在客厅里一段孤独的舞蹈。他能做的只有等待、关注和幻想,那样纯洁。我很喜欢那个镜头:雷托纳躺在床上,把偷来的玛莲娜的内裤放在脸上,忘情的手淫。也许因为他是个孩子,也许因为我们能够理解那种感情上的真实,总之,这种表现方式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淫秽。相反,钢丝床发出如音乐般嘎吱嘎吱的响声,被子如波浪般有节奏的起伏,你几乎能想象到少年脸上投入的表情,整个房间都充斥着快乐的因子。那种快乐与手淫这种方式本身无关,而是一颗纯真的心灵从睡梦中醒来,释放着自己的爱情,干净、纯粹、快乐无比……与之相较,不久以后他与玛莲娜真的亲密接触时,他的内心倒是非常痛苦的。因为那个时刻, 被父亲带到妓院以促成成长的雷托纳,面对已剪去长发和挣扎的梦中情人的引导,他只有心疼,只有恐惧和悲哀。就象你爱冬天里洁白的雪,却又像很多人一样,在上面留下黑黑的脚印。这里面充满了宿命的色彩。我想导演是有意安排这种对比的,让我们看见,爱与美都是盛开在彼岸的花朵,雷托纳的成长也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爱情就如同青春期的一场幻觉。纯洁美好,却无法长大。然而,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都是玛莲娜帮助少年长成一个男人,这本身就是温暖的。
  当然,导演的用意并不仅仅是描绘一个少年性意识萌醒的过程,更主要的是呈现人性的弱点,现实中的欲望与妒忌,这就是对爱与美无法抵达的原因。
  狂躁的小镇上,玛莲娜始终宁静。因为她的美,人们爱她(确切的说,所谓的爱只是欲望的借口),因为她的美,人们恨她。整部影片,期待与侮辱,诋毁与崇拜交织在一起。女人们骂她是荡妇,其实对她的美丽充满艳羡,男人们说她如何风骚,其实都想得到她,哪怕一个眼神。美,点燃了欲望与嫉妒的烈火,也成了她生活的障碍。赢得官司,获得食物,甚至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必须以身体为代价。她坚持过、抗争过,可是最后,丈夫死了,连耳聋的老父亲也不相信自己的贞洁时,她又如何靠意志生活下去。剪去丰洁茂盛的黑色长发,在脸上涂抹厚厚的脂粉,眼睛依然宁静,但那个时刻一定异常痛苦。她代表你放弃所有的坚持和信仰,放弃自己,放弃对世界仅存的希望。因为美,注定孤独与苦难吗?不,因为,人性的弱点注定美是无法根植于世俗的。
  战争结束,为德国人服务过的妓女们被赶出小镇。女人们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用最恶毒的语言辱骂这个让她们既羡慕又嫉妒的女人,她们殴打她,撕扯她的衣服,仿佛要一下子把美撕碎,而男人们都在沉默,惋惜或者遗憾,都是一样的冷酷,没有人真正爱过她,真正懂得她的美,除了那个少年,还有,她并未牺牲的丈夫。这个时刻,玛莲娜终于哭了,没有挣扎,只是用手臂紧紧抱着自己,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想,不仅仅是因为伤害和疼痛,更是长久以来压抑的爆发。她宁静得太久了,宁静的承受如花的容颜所带来的一切侮辱与亵渎。她终于哭了,用眼泪冲刷所有的伤口,证明自己依然活着。
  很多年以后,玛莲娜又回到了小镇,和他幸存却残疾的丈夫一起,这时候,人们看见的已不是当年撩人心弦的美丽少妇,而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身体有些臃肿,衣着发型都极朴素,拎着篮子在市场买东西。每个女人都惊讶的看着她,随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她们开始亲切的和她交谈,甚至热情的送她东西,挽起她的胳膊,仿佛极好的朋友……我们不用去琢磨个中原因,总之,导演安排这样的结局是一丝温暖的疼痛,是人性阴暗与善良的交织。不是抵达的彼岸,而是放弃了航程。最后,玛莲娜的背影消失的回家的路上,银幕的尽头,没有变的是宁静的眼睛和幽雅的步态。她依然很美。就如昔日的男孩会回忆说:“以后的日子里,我交往过很多女人,但我最爱的还是玛莲娜。”爱就这样永恒了。
  这部影片是两年前看的,一直没有重温过,好象经过了时间,在心里一点点沉淀。这几天,总是想起玛莲娜的那双眼睛,于是就生出了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感慨。想想也奇怪,好来坞并不缺少美女:薇诺娜·赖德的清纯,朱莉娅·罗伯茨的明亮,安吉莉娜·朱莉的野性,詹妮佛·洛佩滋的性感……却没有一个人能演玛莲娜,除了这位意大利模特女星。我仔细看过莫妮卡·贝鲁齐很多照片,可以说没有哪个女明星敢象她这样肆意的暴露自己的身体,而不担心画面变得色情。的确,在所有的照片里,她的眼睛都是干净的,湖水一般,使得表情甚至有些严肃,她可以那样坦然的展示自己的美,那样坦白的面对世界的目光,使你不得不相信,她心地纯洁。她的美不仅仅是性感,还有承担这份性感的冷静。从《吸血惊情四百年》里的无名演出,到令她走红的《玛莲娜》,再到后来的颇受争议的《不可撤消》,几乎所有的影片里,莫尼卡都会有裸露或者激情演出,但没有一个人说她是色情女星,这就是她独特之处。一个人的纯洁与身体无关。我想这就是玛莲娜所要诠释的,就是为什么托那托雷只看了一眼莫尼卡就确定她是女主角。她的美如同清晨的一个梦,那样靠近,又那样遥远。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不美丽,也不浪漫,只像一段尘封的往事,不忍提起又让人惦记,我也如那少年一样把玛莲娜放在了心里,然后看向彼岸,那里依然有如花盛放的容颜……
  

 短评

8.1/10 1.细腻精致的制作,美丽的画面,悦耳的配乐。2.少年的蠢蠢欲动,意淫无限。3.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却皆是丑陋。4.结尾失去手臂的丈夫挽着妻子从人群中走过,这个男人的尊严秒杀了一镇子仅仅是大胸大屁股就能勾起无限猥琐的搓逼。5.我唯一无法忘记的,是那个从未问过我的女人。

6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当你不再年轻艳丽,当你的丈夫回到了身边,那么你就成了那群丑妇的朋友。

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有人深情的当做政治隐喻片来看,有人矫情的当做青春回忆片来看,也有人坦率的当做肉欲情色片来看。

12分钟前
  • 7酱™
  • 力荐

看到了美国往事。人性面对美的虎视眈眈,人们团结坏起来,不分男女。看到玛莲娜被殴打那一段,痛哭流涕,看她裸露着身体,被同类,被女人羞辱,被男人,冷眼旁观,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悲哀。最后结局我不相信。玛莲娜在第一次被强暴时就已经死了,小男孩的梦我不关心,我只知道我永远都不会原谅那些女人。

14分钟前
  • 无对象表象悖论
  • 推荐

即使美丽也不能太招摇,招摇总会惹来悲惨的下场。男人在小的时候都喜欢成熟的女人吗?那为什么长大了却又喜欢小姑娘?......

17分钟前
  • 以琳
  • 推荐

最喜欢一段:之前走路眼目躲闪低垂的她,在那一夜后将蓬松凌乱的头发染红,低胸黑色连衣裙,眼里全是看破之后的凌厉无畏,姿态轻佻却强韧无比,翘腿,叼一根烟于唇间,四下便倏忽忽如游鱼抢食般凑来十几只握着打火机的手。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臺詞。

22分钟前
  • 雷鬼膠囊套子啊
  • 力荐

这女人是可以让整个城市心跳加速的

26分钟前
  • 徐小花
  • 力荐

震撼全城的美貌,罪恶之源,情欲之源,纯真之源。这是公共意淫、诋毁、同化的典范。

30分钟前
  • 草威
  • 力荐

美丽无罪,不忍心看美丽在暴民政治下低头

34分钟前
  • 隆咚锵
  • 力荐

贝鲁奇实在太美!连咪咪都美得人神共愤!男孩视角不能更动人。我们的历史总是在动荡年代,挑出一两位绝色女性,用她们的绛唇妆点狼烟,然后任之委弃风尘...

3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当相貌远远高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时,所带来的伤害也会远远高于一般人。

36分钟前
  • 默默的蘑菇
  • 推荐

看到了人性的丑恶 更是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一个性启蒙时期的少年雷纳多 爱上了成熟美艳的少妇玛莲娜那些为了能见到她 为了能碰到她 而骑着自行车狂奔的时刻 像是在追逐自己的幸福那些因为看到别人诋毁 自己喜欢的女人 而去报复 的小动作那个在教堂里 虔诚的跪在圣象面前喃喃自语的说 在我未有能力照顾好她之前 请神一定要好好保护她 的少年那个亲眼目睹她因为生活所迫 而被迫 出卖肉体 去换取卑微的生活用品时看到她被那些世俗的男子拥抱在怀里 那种悲愤交加的心情 的少年个中掺杂的辛酸和怨恨 还有嫉妒 又有谁可以明白呢 这是一个少年最初的爱啊会记得那个女人被小镇人唾弃 侮辱 的时候 少年的眼泪哗啦啦的流着 就像那些难以言明的痛楚一样还有在月台上 少年看着自己一直爱的女人落魄的离开小镇时 那双洋溢着不舍和爱的眼睛里 目睹着火车的渐行渐远像是在把少年的思念延续到远方一样 我想 尽管火车带走了她 但少年那份爱 是任何时间和距离都无法跨越的 这个少年就是爱的如此执着 爱的如此刻骨铭心感谢导演托纳托雷 在最后把尊严还给了玛莲娜 这个曾被世俗所堙灭的美丽女人 在洗尽铅华过后 重返小镇 在广场上 在众人的诧异和谈论中 丈夫挽着她的手 她依靠在丈夫的怀里 目无表情的穿越过人群 那些曾垂涎并且无耻的占有过她肉体的男人们 看到她的那份淡定和从容不知他们会不会有所反思 想起片中的一句话 只有重返旧地 才能重拾尊严 这也许是对玛莲娜最好的褒奖 不得不提的是玛莲娜那位被误以为战死于沙场的断臂丈夫 在经历了一场因狂热的民族主义而爆发的战争后 带着已有残缺的身体和疲惫不堪的心 回到他的故乡或许生命于他而言 唯一还有一点希望的是 他一直以为他的妻子还有他们的家 一直在等待着他的归来 只是当他回到那个小镇 回到他曾经的家 却再也找不到他的妻子爱人 没有人告诉他玛莲娜在他离开之后所遭受的种种不平 没有人告诉他玛莲娜的下落 只有小镇的人对他的无尽的讥讽和嘲笑 他甚至必须和难民一起拥挤在曾属于他和她的温暖小家里 会想起电影的这些镜头 在沉默的黑夜里 他背对着镜头 沉思 尽管看到他的表情 但我想 那便是关于落寞的最好诠释 还好 有雷纳多的帮助 或许说是这为丈夫对玛莲娜的爱 让他去相信自己的妻子 在是非面前 依然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妻子的人 这才是真正的好男人 再美好的花前月下的承诺 也比不上他在黎明之前踏上列车 去远方寻找妻子的动作 因为这才是真爱 我喜欢这个男人 他让我有理由相信 男人除了所谓的好色和花心以外 还有一种所不能获缺的品质 它的名字叫责任 影片最后 这个叫黎诺的玛莲娜的丈夫 用仅存的一只手臂 挽着妻子穿越所有的人 穿越所有的舆论和诧异 穿越所有小镇的人曾对他们夫妇的伤害 表情坚定就如他对妻子的信任和爱 看到这里 若是要我以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戏份并不多的男人 我想到的是绅士 优雅的绅士 真正的男人 真正的好男人其实或许我应该把重点放在影片主角雷纳多身上 但我却不想对他做过多的评论 我相信 看这部片的每个人会以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他看待他 我想说的是 在他的身上 我看到了一个少年在成为一位男人的过程里 在面对着所谓的“爱情”时 面对自己真正喜欢和爱的女人时 所有的细腻心情 包括很多看似荒诞但却真实反映人性的动作 也许这少年浓烈的感情里面 包括占有 嫉妒或许还有少年时对感情浓烈的企盼 但 请别怀疑 这个少年 对自己喜欢的女人的爱在雷纳多最后看到那个曾深爱的女人玛莲娜时 看到她也开始老了 胖了 开始有皱纹了 不再是那个穿着丝袜身着性感的美丽女子了 但我不怀疑他的爱会因为玛莲娜的容颜逝去 而有所褪减 也许是他成熟了 懂得了真正的爱 最后的镜头里 雷纳多骑着他那辆自行车 在向前行的同时 不时回头看渐行渐远的玛莲娜 也许这个细微的动作已足以说明他所有内心的爱 “好象要逃避似的 逃避的是我对她的一段纯真之情岁月匆匆 而今我爱上过许多女人 当她们紧紧拥抱我时 问我会不会记挂她们 我相信我当时的心里是会的 但唯一我从来没忘记的 是一个从来没问过我的人 她就是玛莲娜 ” ---雷纳多

38分钟前
  • 邪恶mango
  • 力荐

“时光飞逝,我爱过许多女人,问我可否忆起她们,我说是的,我可记起你们,但唯一我不能忘怀的,是那个从未问过我的……玛莲娜”

41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原来男孩子青春期是这个样子地,原来女人美丽起来是这个样子地,原来登徒子的沉默和中年妇女的疯狂是这个样子地……

43分钟前
  • 熊阿姨
  • 推荐

想说 小朋友 你圆满了

48分钟前
  • 安东尼
  • 还行

每個人在他最純真的歲月裡全身心愛上的那個人總是最難忘的,然而在她最無助的時候竟然沒有人挺身而出

51分钟前
  • Liza
  • 力荐

有人问我是讲什么的:一个青少年的性幻想和女人美到一个程度就会很悲惨(大概)。

52分钟前
  • OnJel.
  • 推荐

从13岁男孩眼里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不堪,对特别美丽,又无所依傍的玛莲娜任意伤害,把她逼到绝境,不得已成为妓女,战后更是残酷暴虐把她逼离小镇,讽刺的是当一朵鲜花零落成泥后,她再一次和丈夫回到小镇时又用友善的一面对待。她终于不再美丽,不是异类,对她们没有威胁,沦为和她们同样普通。

53分钟前
  • 快乐人生
  • 推荐

玛莲娜其实就是意大利,她最后的结局就是意大利的结局。

55分钟前
  • 露娜peace
  • 还行

关键时候男人都不出来帮他们的女神,不过如此

59分钟前
  • senior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