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

战争片美国1998

主演:汤姆·汉克斯 / 汤姆·塞兹摩尔 / 爱德华·伯恩斯 / 巴里·佩珀 / 亚当·戈德堡 /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剧照

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NO.1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NO.2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NO.3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NO.4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NO.5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NO.6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NO.13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NO.14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NO.15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NO.16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NO.17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NO.18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NO.19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4:09

详细剧情

 瑞恩(马特•达蒙 Matt Damon饰 )是二战期间的美国伞兵,被困在了敌人后方。更不幸的是,他的三个兄弟全部在战争中死亡,如果他也遇难,家中的老母亲将无依无靠。  美国作战总指挥部知道了这个情况,毅然决定组织一个小分队前往救援,其中包括米勒上尉(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 )和翻译厄本(杰里米.戴维斯 Jererry Davies饰)。然而,敌方危险重重,他们一路上随时与死亡打交道。他们非常怀疑,到底值不值得冒着八个人的生命危险,去搭救一个人。  大家一路辗转寻找瑞恩,对于这次搭救

 长篇影评

 1 ) 大爱自信又忘我的jackson❤️❤️纪念帖


凑巧重看了这部儿时看过的电影 被狙击手jackson迷住 或许长大后对剧情和人物性格更能理解感悟

他看上去与任何一个战士都不同
天生自信 独立 以战斗天赋为傲
信仰让他看上去如此冷静
但他也会得瑟
注意这一段他的表情和手部动作,真心自信
(啊哈哈以及最后一张霍瓦特军士的表情太到位)
也会暴怒发脾气
还有萌萌哒&忧郁脸

他并不是一个纯粹冷静冷血的人
他的自我只出现在举起枪的时候
和队友在一起时他是忘我的

卡帕佐被狙杀时他知道对方狙击手很厉害 还让所有人都躲起来 自己却跑到很容易暴露自己的地方寻找对手 从后面德军狙击手的瞄准镜中可以看到其实他的位置并不安全
主动帮助韦德 顺带安慰不认识的战友
不是冲锋型的他看到米勒和莱宾的小矛盾 主动站出来攻左路(米勒看着莱宾时候莱宾还吐了口口水。。)
韦德牺牲时他抱着他的脑袋低下了头 又愤怒地冲向俘虏 甚至米勒提醒后才注意到自己的手臂受了伤
还有后来递水给厄本 以及把铲子让给莱宾挖 自己用帽子挖(身材好棒啊口水)

他的自信和无我在最后战斗中更是体现了淋漓尽致
欣然接受队长分配的最危险最重要的钟楼位置 注意米勒的口气是询问而不是命令 可见真的很危险 但他却很轻松
观察敌情有多重要就不说了
队友没子弹时挺身而出掩护 有人说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 我觉得他的自信和忘我 让他根本没有去思考过生或死 只想投入战斗
事实上机枪手的存在早就暴露位置了 但为何之前没有炮击?个人觉得机枪的威力大,子弹密集,但精准度欠缺,因此只是压制了对方,真正杀敌有限;而他一枪一个,让敌人感受到了威胁
直到最后 看到敌人抬高了炮口的一瞬间 我想他这才意识到死亡逼近 从狙击手的身份及之前的表现来看 他是一个思考和反应异常快的人
第一反应有点愣住了
这张图可以看到他的眼神从战场上移开进入了思考状态 我想这一秒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
他的位置直面炮火毫无遮挡 他明白一切都是徒劳所以没有作出任何挣扎哪怕是低头躲闪 但他突然想到了侧面墙壁后的队友或许有生的希望
于是大叫帕克趴下,自己甚至没有从直面炮火的窗口挪开半步
被击中的那一瞬间。。还飙血了。。看了心碎💔啊
我一直觉得他和莱宾是米勒最喜欢的两个手下,有勇有谋有个性
在他牺牲后给了米勒一个镜头,米勒看着被炮击的钟楼低头想了想什么但又像突然醒悟了一样继续开枪投入战斗中
我想那一刻米勒的心里也是最痛苦的吧。。这样得力又讨喜的手下谁会不喜欢?

最后上点有他的集体照。。

 2 ) 厄本——我有话要说

       这确实是一步震撼人心的大片,看完后好多地方都确实值得我们的深思。或许在死亡的面前,每个人都是渺小的。我们没有经历,我们也没有资格去评判他。

他确实不适合战争,在看到他让米勒放走那法西斯时,我对他的是赞同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家都是有妈妈有家庭的人,既然投降了,就不属于战争了,杀了他们就不是为了战争与和平。

    至于后面那法西斯恩将仇报,只能说这种是小人。厄本放掉他也不是厄本的错,因为还会有千千万万的法西斯,导演只不过是为了艺术把这些都糅合在一起,起到了很大的震撼作用,特别是看到可恶的法西斯慢慢的把刀刺进英雄的心脏的时候。那种恨不得千刀万剐的复仇心情油然而生。

    可是目睹那么多的兄弟们为自由和平而战死,而他却只能害怕而不能去帮助他们的时候,我呆住了,竟然你有好生之德,怜悯之心。而他们却因为你的失误没有能够及时运送弹药,你走到门口了,却又不敢马上把东西送进去。你要说你怕死的话,我先也不责备,但是当看到兄弟跟法西斯肉搏的时候那凄惨的叫声而你却连去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我就真的不理解了。 既然你有怜悯之心,好生之德的话,但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我就觉得那一起都是假的,只是你懦弱,只是你害怕见到死亡而已,而并非你的好生之德。这好像是抬高你了。

    而到最后当援军来的时候,你却来一个英雄的姿态,吧那可恨的法西斯给枪毙了。我觉得那柄不是你的崇高,而相反的,只是你的狐假虎威罢了,如果你真正勇敢真正影响的话,就应该看到法西斯回来杀害他的兄弟们的时候,兄弟们正在危难的时候,从那个坑外边站起来扫射那些法西斯,那样的话米勒上尉也就不会白白牺牲了。 而你最后却是在援军来了之后再枪毙那可恨之人,我觉得你本是没有好生之德的,真的找不到还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了。如果懦弱也是一种美德的话,那么我无话可说了。



    其实,厄本身上有我们很多人的身影,往往因为我们的懦弱而铸成大错——从楼梯到里面就几步远了,而他却在那里无力的颤抖,还要去博取人们对他的同情,难道还想要米勒冲过来安慰你几句吗?他们平时都到处保护着你,而你却在这个时候却不敢站起来。 我们很多人也经常不敢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其实只要我们轻轻地向前迈上一步,事情就会解决的,可是因为我们的懦弱。。。。。。。

   或许有人不赞同,这只是我个人的思考。但是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起厄本的,如果你看不起的话,那么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的时候就一定要以厄本主义 为此来鼓舞自己勇敢的向前迈上一步啦!
    演员这个角色演的确实是不错,关键时刻达到了让我们咬牙切齿的效果,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才能。 在这里我只是针对这个角色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非针对他。能够去当兵的应该都是英雄勇士,都是值得我们去称赞的。

 3 ) 止战之殇

An eye for an eye ends up only making the whole world blind
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有一个冷色调的铸铁雕塑“铸剑为犁”。那是一只枪的造型,不寻常的是枪口卷了起来,打了一个结,枪口打结,寓意着世界和平,没有战争。

自从雕塑迁至纽约后,52年来,这支“打了结”的枪见证了什么呢?一地的战火刚刚熄灭,另一地的硝烟悄然升起。越南、阿富汗、索马里、科索沃、伊拉克、利比亚……不知这每一个名字的背后究竟凝结着多少殷红的血泪。每一场战争的理由都是如此的冠冕堂皇,战争的结果却又如此地令世人惊骇与悲伤。

然而,每一个时代都不乏深刻的反省者。他们通过或文字或的形式鞭策我们直面内心中的黑暗——去反思,去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我很庆幸,能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里看到《拯救大兵瑞恩》这样优秀的反战题材电影。当然,这里的反战并非是反对战争,而是对战争的反思。

曾经的我,习惯了中国特色战争英雄,习惯了看董存瑞目光坚毅、大义凛然的赴死,习惯了看李云龙身先士卒,谈笑间鬼子灰飞烟灭,习惯了看敌人在我军的炮火面前溃不成军,甚至习惯了在电影结束后和大家一同起立鼓掌,为胜利,为正义,为英雄,为革命的成功,为祖国的解放。

不过,这是战争吗?

至今尤记得,在高二的英语课上,老师说给给我们放一部关于二战中诺曼底登陆的战争片。满心期待着看德军被强大的盟军横扫的我们,在一开场就被震慑住了。

这是我第一次直接看到如此血腥震撼的战争场面。当看到盟军士兵茫然的走在海滩上寻找自己的断臂的时候,当看到画面里那个年轻下士的头颅转瞬间被子弹击中血肉横飞的时候,当看到在登陆艇甲板舱门开启的一霎那,敌人的子弹疯狂的扫射过来,无数的人尚没有品味过战争的滋味就已经逝去的时候, 那些从小灌输在脑袋里英雄必胜甚至是不费吹灰之力胜利的概念霎那间被击打的粉碎。

我和所有人一样屏住呼吸,紧盯屏幕,169分钟,定在座位中纹丝未动。全片结束,不见欢呼与掌声,唯有一个个难以置信的表情。低声的啜泣在教室中蔓延。

一下子明白了,战争,就是人性的对立面——没有理性,没有温情,没有光芒,没有未来,有的,只是冰冷的子弹和无尽的杀戮。也明白了,真正的好电影,不用歌颂,不用弘扬,甚至不用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要尽可能反映“真实”就足够了,人心自有评定。

从那天起我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反战主义者。

战争源自人性的无知与贪婪,其结果只会给人类带来毁灭。

政治家的颜面,军火商兜里的钞票,深埋于地下的棕黑色液体、藏深海中的无人小岛……没有一样抵得上生命的价值,没有一样值得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去捍卫。

可惜的是,如此简单的道理仍有太多的人不明白。

“越南和菲律宾太过分了,不教训教训他们可不成。”
“为什么不搞个东京大屠杀呢?”
“中美之间必有一战!”
“我们要雪清百年耻辱,把之前失去的全部夺回来!”
“不是我们残忍好战,是他们主动挑衅。”
“我朝必当布国威于天下——”

而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最新报告,2010年全球军费支出仍高达1.531万亿美元,比2008年上涨了5.9%,比2000年上涨了49%。

这条反战的道路,注定曲折。


不知多年后的我们能否记得,在瑞梅尔残破的桥头,米勒上尉牺牲前对大兵瑞恩的叮嘱

“ Don't let me down. James, earn this,earn it!”

 4 ) 《拯救大兵瑞恩》:史上最佳战争片之一

《拯救大兵瑞恩》 推荐指数:★★★★★

摘要:经典的二战题材,经典的救援情节作为电影的主要冲突,经典的美国主旋律电影也是经典的史诗级战争类型影片,于1998年上映,采用基本的回忆式叙事手法讲述了二战中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尽管电影拍摄年代较早,叙事手法平淡无奇,但电影细节非常接近真实历史,战争场面逼真震撼人心,故事情节也十分感人,但其间难免也有些血腥,不建议接受程度较弱的女性观看。

影片采用了老套的回忆式叙事手法,影片的开始镜头从天空中飘扬的星条旗开始,落到地面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步履蹒跚一步一步的走向烈士公墓,从他湿润的眼眶中时间回到了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登陆诺曼底的一天。

诺曼底登陆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之一,影片刚开场便是二十分钟漫长、惨烈又令人窒息的战争场面,这是电影史上对战争场面非常逼真和经典的描写,诺曼底登陆参战人数有多多,战役就有多惨烈,刚开篇就这样一个高潮真的让人看完了之后久久不能平复的进入到下面的剧情。

对于剧情不做太多的梳理,尽我所能的发掘一些细节。

医疗兵韦德在登陆乱战中救人时,也被子弹打中了一枪,他的水壶先流出的是清水,后流出的是红色的血水,非常真实的体现了战场的惨烈。

这个地方,两个已经投降的德军被美国士兵借口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便打死了,于是着急的从他们身上搜集战利品,但其实这两个士兵是捷克人,说的是捷克语“别杀我,我不是德国人,我是捷克人”。二战中德国占领了大量东欧国家,许多被占领的东欧国家都被迫替德军服役。

每到一个国家就用罐头盒收集那个地方的泥土,说明中士霍瓦特已经是参加过1942年北非登陆战役,1943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战和1944年法国诺曼底登陆三场重大战役的老兵了。

厄本手忙脚乱的收拾行李的时候,第一次拿的头盔是缴获的德军钢盔,带上出去简直送死。

瑞恩母亲家里门口这个镜头右下侧摆放的是四个儿子的合照。影片开头在墓地时美国国旗镜头之后是法国国旗,所以照片前摆放的国旗应该也是四个儿子前往作战的法国,而不是荷兰国旗,从形状上看也是竖着的。

这里天上飞的是一二战期间广为使用的防空气球,这个场景非常的贴近历史真实的诺曼底。

卡帕佐临死时从胸口掏出事前就写好的家信,因为被血染湿了所以希望战友抄下来帮他寄出去,卡帕佐死后卫生兵韦德帮他抄了下来并带在了身上,之后韦德在第二场战役中死去之后上尉米勒就带在了身上,最后米勒也死了,瑞宾就将那封信带在了身上。这封信贯穿全片,真的是谁带谁死。

韦德死时,大家在往他的伤口上撒磺胺粉,这是片中唯一一次出现磺胺粉。磺胺粉是二战时著名的抗生素,每个士兵的急救包里都会配有磺胺粉,但伤口面积较大流血较多时,撒磺胺粉的作用微乎其微,影片中医疗兵在拯救伤员时,大多使用的都是止血钳和纱布先进行止血,而医疗兵韦德受伤时,不懂医疗的士兵们只能按照作战手册上写的拼命的撒磺胺粉和注射吗啡了。

本片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犹太人,也是描写二战屠杀犹太人著名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的导演,在本片中角色梅利西的设定就是犹太人美籍士兵,他在片头登陆时当卡帕佐递给他的希特勒青年团小刀之后开玩笑说现在变成了犹太面包刀,之后便失声痛哭。

片中当他看到大批德国俘虏时,便上前展示自己的六角星标志,告诉他们我是犹太人,我是犹太人。六角星标志是众所周知的犹太人标志,在影片开头和结尾处,墓地中都有六角星的犹太人墓碑。

老年瑞恩连同家人刚好是八个人,也是当初拯救瑞恩小队的人数。

厄本的臂章,职称叫做五级技术军官,基本上也就是个新兵蛋子,没端过枪杀过人。一路上懦弱的表现也让观众又爱又恨,充满争议,但这就是未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人们真实的表现。最后躲在一边的厄本亲眼看见曾经自己劝上尉米勒放走的德国战俘又回到了德国军队中开枪杀死了上尉米勒,之后厄本俘虏了几个德国士兵时,那个德国战俘企图叫厄本的名字,之后厄本犹豫了几秒后一枪打死了他,脸上没有畏惧,只有坚毅。上尉米勒在当兵前也是个叫英语作文的教师,那时候人们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就是个老师,但成为了军人后之前的职业却成了一个秘密,他每杀过的一个人都让他感觉离家更遥远,他想家时会想起他的妻子戴着他的旧手套修建玫瑰花从,他害怕怕他回家时妻子已经不再认识他,是战争将斯文的教师改变成了出色的上尉,也是战争将厄本这样的普通人改变成杀人的机器,战争就如是的改变着人们。

上尉米勒临死前嘱咐瑞恩“earn this,earn it”(别辜负这些),之后的余生瑞恩都背负着这句话活着,他在墓碑前老泪纵横的让妻子对他说他是个好人,对他说他这辈子没白活,他每天都会想起上尉米勒的这句话,他每天都尽力将自己的人生活到最好,只希望这些足够没有辜负当年三位士兵牺牲拯救他。

仿佛也在对和平年代的我们说,earn this,earn it.

至于瑞恩在二战后改名杰森.伯恩加入中情局并留下了一笔遗产,后来摆脱了仇敌的追杀成为了一名宇航员前往火星执行任务又被拯救了一次,就是后话了。

说不准卡帕佐也是假死,留下了一封家信后改名多米尼克去洛杉矶每天飙车度日了。

最后题外安利一下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小哥哥Barry Pepper饰演的狙击手。他长得很帅,有一点点轻狂自大认为上帝赐给了他打仗的宝贵天分如果把他放到希特勒旁边战争就结束了,知道被坦克瞄准临死前只想着让队友赶紧趴下躲好,他开枪前喜欢亲吻十字架和虔诚的念着誓词,让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角色。

Be not there far from me,Oh Lord.

别远离我,天主

Oh my God,I trust in Thee.

我的上帝,我相信你

Let me not be ashamed.Let not my enemies triumph over me.

别让我蒙羞,别让我的敌人战胜我

Blessed be the Lord my strength,which teaches my hands to war and my fingers to fight.

天主赐我力量,教我的手打仗,教我的手指作战

My goodness and my fortress.My high tower and deliverer.My shield and he in whom I trust.

我的上帝,我的堡垒,我的高塔和救星。我的盾牌,我的依靠。


原文发于我的个人公众号:草莓与巧克力(ID:MeetBryan)

不定期更新影评、摄影作品等,欢迎来找我玩~

 5 ) 关于那只颤抖的手

从听说这部影片,几乎将近十年,我慕名已久,却一直没有观赏的机会。今天终于得偿所愿。

之前被Band Of Brothers洗礼过,被太极旗感动过,被Brave Heart震撼过,被许多许多战争片中真实的场面磨练得可以直视血淋淋的镜头毫不避讳。我以为我会有足够坚强的心理来看这部影片。结果,很好,没有被吓倒,却感到异常揪心。

揪心的那一刻正是看到Captain Miller那只颤抖的手。

作为本片的男主角,Captain Miller是极其正面的形象,英勇果敢,足智多谋,体恤属下,服从上级,毫无怨言,在残酷的战争中保留人性的最基本原则,这样一个人物却又不失亲切,平易近人,编剧和演员一起把他塑造得极为立体多面而深刻。

那只不时颤抖的手却出卖了一切,暴露了一切。 为什么身经百战的Captain还是会颤抖,他早应该尝遍血腥,习惯杀戮,不是应该拥有大无畏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勇气才对吗?

因为,他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会恐惧会悲伤,会愤怒会冲动,一切的理智镇定冷静都是用来压抑与之相对的感情的工具。在战场上,所有的情感都被埋葬,所有的感觉都已麻木,可是只要人还活着还在战斗,这种压抑的折磨会伴随着时时刻刻。

于是,这只颤抖的手纠结了全部的感情,成为了发泄的管道。这是一种不自觉的发泄。Captain还是那个能谋善断的Captain,还是那个身先士卒的Captain,还是那个默默隐藏情绪的Captain,还是那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Captain。只是我们更了解他所做的一切背后的缘由,不是伟大的崇高的理想,不是美好的感人的热望,只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祈祷——和家人团聚——这也是Saving的最终目的。

经历过战争的人都说这部电影是对战场描述最忠实的,被打中就是被打中,一记致命,倒下,干净利落。过去战争片中的那些多余的挣扎只是为激发人们的恻隐之心。

越真实,往往意味着越残忍。

当硝烟渐散后,又会有多少双如此颤抖的手,来找寻他们曾经的至亲好友。法兰西土地上的那片墓地仅是这场战争的冰山一角。

关于本片中八个对一个的价值讨论,时至今日,大概还有争议。

死亡使一切平等,可是,为什么要等到死呢,生命本身不正是平等的吗?

 6 ) 好莱坞历史上最优秀的10部战争片

战争片并不总是血腥和残酷。在斯皮尔伯格的扛鼎之作《拯救大兵瑞恩》之前,许多战争影片对战争残酷的揭示大多是有所保留的。我们在看这些最优秀的战争片时,真的不要仅只用眼睛。

1.《西线无战事》(1930年):这是一部反映一战的影片,当时十分流行,现在看来也很有震撼力:战斗场面壮观,人物刻画深刻。堪称雅俗共赏,是评论家和观众都一致看好的优秀影片。

2.《桂河大桥》(1957年):该片从战俘营开始,故事主线是建桥炸桥,但整个作品主题朦胧、多义,令人不能立刻作出是非判断,对文化的多元和冲突揭示得十分深刻。因此引得人们一而再地去观看,而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3.《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年):该片描述了一战期间一位英国军人从特立独行成长为英雄的故事。该片被评论家评为历史上最优秀的影片之一。拍摄技术精湛,表演到位深刻,充满了异国风情。

4.《奇爱博士》(1964年):如果观众想从中看到打斗的场面,那么一定会深深地失望,你甚至看不到敌人。但这的确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战争片,该片的意义在于让人们看到了关于冷战思维的危害。一个错误,或是个别人的私心杂念都有可能毁掉我们美丽的家园和温馨的生活。

5.《陆军野战医院》(1970年):该片通过朝鲜战争时期一位外科军医不甚检点的表现,对美军积重难返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反战的情绪迎合了当时民众的心理,而今天我们看来,更多的是看到了该片的精致和鞭辟入里。

6.《现代启示录》(1979年):该片表现越南战争,规模宏大,表现超现实,至今仍被广泛争议。大多数评论家认为该片是一部有关人类激情的鸿篇巨制,而一部分评论家则认为该片过于理治,篇幅太长。而观众们却乐于被该片打动,为该片所提供的战争思考所吸引。该片于去年推出了修复版,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7.《野战排》(1986年):纵观影片,我们不得不被通篇的现实主义描写和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所撼动。同时,人们还可从中得出诸如社会学的结论:从一个非正常的环境中看到人性的扭曲和对正义的追求。

8.《光荣》(1989年):这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风格的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影片。该片严格地按照历史传说来拍摄,表演详实,制作精良,深入细致地反映了联邦全黑人兵团的故事,是一部对南北战争和黑人历史深入挖掘的力作。

9.《勇敢的心》(1995年):好莱坞最好的一部有关古典战争的影片。美丽的田圆风光时有呈现,血腥的战斗场面杂陈其间,观众们不得不为战争的宏大和历史的厚重所感染。梅尔.吉普森的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当代好莱坞最具号召力的男星,与该片的成功不无关系。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反映二战残酷血腥最成功的一部影片,故事从士兵们到敌后寻找一位独子士兵展开。正如影片的残酷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一样,该片剧情和表演的完美也为人们所折服。

 短评

我心目中的永恒经典。不知道集结号借用了他多少情节。反正不少。

4分钟前
  • .Aмаиdα.
  • 力荐

有一個小細節我很喜歡...將要下雨的時候..鏡頭給了湖水,葉子..水滴一滴一滴地落在湖水上,,之後變得密集..就好像槍林彈雨前的感覺,,,好佩服皮爾斯伯格對電影的構思和湯姆漢克斯的演技,,一部偉大的作品!

9分钟前
  • ###疼
  • 力荐

场面恢宏。曾经和老公探讨过,为什么付出那样的代价去营救一个人,是否值得!这和中国所宣扬的价值观有些相反。集体和个人,谁更重要?他说,米国这样做,是让每个上战场的士兵知道,他们永远不会被抛弃!对比冯小刚的集结号,看完心里堵得慌!

11分钟前
  • 垂緌饮清露
  • 力荐

其实电影非常的棒,但是道理和萤火虫之墓地一样.因为实在太真实,让人难受.看到一半就缩到了角落里,再也不想看下去.

14分钟前
  • 寂地
  • 还行

厄本这个角色很有意思,懦弱,非常懦弱,还有一种可笑的浪漫和无知的善良。他才是你我他,对战争的残酷抱有一种可耻的畏惧,并对其有好心的幻想。可惜事实并非如此,战争就是你死我活,战争是考验勇气的时刻,而非善心。胆小的也许能活下来,但在战争中,你已经输了。而那些死了的勇士,他们才是胜利者

15分钟前
  • 容安
  • 推荐

不宣扬战争的战争片,才是真正优秀的战争片。

1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每场战争都是一幕荒诞剧

19分钟前
  • Little Punk
  • 推荐

小狙太冷静了,太帅了!

23分钟前
  • 边边
  • 推荐

看到结尾Hanks无力地对着迎面驶来的坦克,内奔……

24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让我感动得哭了.

28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为什么看中国战争片就感觉high得不行真想打一仗,看外国战争片就觉得战争真可怕和平多好啊。。。。再不在吃饭的时候看战争片了,太胸闷了。

32分钟前
  • L.
  • 推荐

真正意义的大导大片,开场的抢滩和结尾的瑞梅尔血战机位控制臻入神技,牛逼的主次特写像一位幸存的二战联盟老兵啐着唾沫在回忆戎马。瑞梅尔的残破桥头,米勒上尉的身后是无尽残阳,他的面前是这个略显荒谬任务的完结,他的面前也是詹姆斯瑞恩的明天。

36分钟前
  • Obtson
  • 力荐

1.为啥要让四兄弟全上战场,政府在征兵的时候怎么不体现你的关怀?2.都已经全上战场了这时候来假慈悲派人去救,好像这就是对人的关怀,伪善得令人作呕。3.让八个人冒死救一个人,那八个人的命就能随便牺牲?可见生命在本片里并不被关怀。4.战争的意义在于惩恶,不谈惩恶光谈人性,就是驯服工具

38分钟前
  • 罗眷眷
  • 很差

比血战钢锯岭高出10个段位。其实剧本还是很工整的,有些匠气的痕迹,但是节奏快慢的间歇拿捏的特别好,剧本台词超棒,细节对于人物形象的凸显到位。没有说教,没有煽情,只有人物与情节的推进,好电影。最爱战争前那段休息时刻,生死关头前的平静祥和,惨烈前的美好,最令人心碎。

43分钟前
  • 烬。
  • 力荐

其实……我并不赞同这部片子所宣扬的精神……

45分钟前
  • 霍尔顿狐狸振作
  • 推荐

那些近乎白描式的战役刻画,真实而震撼;米勒中尉不由自主颤抖的手,是那时每个如棋子般无法控制自己命运战士的写照;在更高层面上的人性与伦理的探讨,其实已经无关紧要。

4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值不值得,什么又叫值得。

47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如果没有办法想起他什么样子,就试着想想和他共渡的时光。

51分钟前
  • Yanisk
  • 力荐

我也想问,凭啥要用八个人去救一个人,战争本来就是无情的,你们怕他母亲无依无靠,当时为啥要把人家里四个全部征走??

52分钟前
  • 盖萝夕
  • 较差

战争电影No1,美利坚精神输出大片。

55分钟前
  • 魏无忌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