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婚介所2

综艺中国大陆2021

主演:孟非,阚清子,沈奕斐,孟常

导演:内详

 剧照

90婚介所2 剧照 NO.190婚介所2 剧照 NO.290婚介所2 剧照 NO.390婚介所2 剧照 NO.490婚介所2 剧照 NO.590婚介所2 剧照 NO.690婚介所2 剧照 NO.1390婚介所2 剧照 NO.1490婚介所2 剧照 NO.15
更新时间:2023-08-16 01:12

详细剧情

该异性交友节目旨在帮助90后寻找90分的爱情。节目聚焦90代单身男女,以平等正向的态度,探讨和展现健康的亲密关系。节目以女性为主视角切入,通过游戏化的试恋闯关,与多位男性相互了解,寻求自己心仪的伴侣。在这里,嘉宾拥有最大自由度的选择权利,他们通过自主判断与选择,决定不同命运走向。

 长篇影评

 1 ) 歧视单亲、对韩娇娇弹《贝贝》,刘梦竹真的是“洗衣粉家庭”?

在《90婚介所》中有位男生话题度比较强,刘梦竹

刘梦竹有两个点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是节目才三期,对他表现出好感就有两位。

另外一点就是刘梦竹提到他是在“洗衣粉广告”中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

什么是“洗衣粉”家庭呢,这个刘梦竹自己在节目中和vlog视频中都有提到。

先来说说节目中的,在第一期面对第三位女生左冉冉的时候,刘梦竹就说过他不喜欢单亲家庭的,因为他是在“洗衣粉广告”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

女嘉宾左冉冉问刘梦竹,什么意思。

刘梦竹就解释说,“就是一个小男孩跑进来,妈妈,我衣服脏了,然后就帮她擦,就是那种很和谐的感觉。”

这个再直白不过,一说大家就能很快明白这是怎样的家庭,不外人家庭环境非常好,家境殷实,父母相处和睦,孩子也比较乖巧。

左冉冉一听就明白了刘梦竹是什么意思。

在vlog中刘梦竹也说过了他的洗衣粉家庭就是说父母都是青梅竹马,6岁就认识了,父亲是退伍军人,母亲是湖北的护士,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

刘梦竹也在视频中反复说过他是从小就学钢琴的,但是没学过吉他,吉他就学了一首歌《情非得已》。

他是18岁就去美国留学了,之后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了两年,现在在大公司做商务工作。

刘梦竹或许真的生活在让人羡慕的“洗衣粉广告”家庭中,但是真的没必要用这样的家庭环境去羞辱从小生活不幸的人。

从刘梦竹跟第一期女生左冉冉的对话,一直都感觉他是在秀优越感,说自己成长环境多么好,家庭多么好,受过多么好的教育。

什么从小就学弹钢琴啊,还有在房间内的时候,还问左冉冉有没有一些奇怪的爱好,接着他就自己说他的小爱好就是收集房卡。

没有国外生活经验的可能就会对这个“收集房卡”这个爱好表示不理解,左冉冉果然也问了,房卡不都是要上交的吗,怎么还能收集。

这个时候刘梦竹就提到国外的房卡是可以收集的,每个地方的房卡都很有特色。

这一点似乎是在考察左冉冉有没有国外留学过,有没有国外生活经验,让左冉冉自惭形秽,同时也秀到了他的海归身份。

言辞之中,也有对左冉冉的看不起,好像在说女生这样是配不上他的。

在跟左冉冉一对一聊天的时候,刘梦竹始终在引导左冉冉,希望左冉冉表达出对婚姻没有希望,对爱情没有希望的话。

从刘梦竹两句问句就能看出来,一个是刘梦竹问左冉冉相信婚姻吗,左冉冉回答说她不相信永远的爱情和永远的婚姻。

一个是,问刘梦竹愿不愿意为了喜欢的人来到另外一个城市。

其实这样的回答完全没问题,没有永远的婚姻和没有永远的爱情,这个表达并不能看出左冉冉对于婚姻和爱情的态度。

倒是能够看出来左冉冉需要人去给她足够的安全感。

只能说左冉冉对于婚姻和爱情是内心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是有心理准备的。

这样也是出于自我的保护机制,不让自己受伤太深。

这个时候她其实需要男生给她一种保护她,让她更有安全感。

但是刘梦竹却反复拿家庭这个标准去刺痛左冉冉,左冉冉只好回答说——

这一点我可能没办法改变,因为我的家庭已经是既定的事实。

刘梦竹这个地方做得真的太没风度的了,不喜欢就不喜欢,看不起就直接离开就好了,没必要一直秀优越感,和揭开别人伤口。

可以看到谈起家庭,左冉冉的眼睛中是有泪花的。

第二个问题左冉冉也回答的很得体,她说可以试试。

如果一开始就为了对方去到另外一个城市,可能也会显得很不负责任。

刘梦竹最让人反感的并不是他不喜欢这个女生,而是一直贬低这个女生。

到了后期采访的时候,刘梦竹居然说,左冉冉在一对一房间中跟在大房间中表现得很不一样。

这真的有点老甩锅人的意思了,女生左冉冉一句刘梦竹的不好也没说过。

到了刘梦竹这里就是左冉冉表现得不一致了。

并且根据刘梦竹的陈述,还是左冉冉在一对一的时候表现得很疏远。

是谁表现得疏远,看了节目的都一目了然。

到了最后已经很明显了,他还犹犹豫豫的样子,想要表现是女生不想选自己,慢吞吞到了奔现出口,看到女生就在出口等他,他又走开了。

个人感觉,在这里,刘梦竹跑到出口看了看,看到女生在他走开是出于两点考虑。

一个是他以为奔现出口不会有人,前面说过他言辞之中暗戳戳的在羞辱女生,女生正常听了都会直接走到单身出口的。

所以他还想要造成一种是女生不选他,但是他想选女生的错觉,他想借此博得观众和舆论上的好处。

结果发现女生在,他误判了,于是就走了。

第二个是,他想看看自己的魅力,是否自己已经这样说了,女生还是会喜欢他,在出口等他。

确认完自己是有这样的魅力之后,刘梦竹就离开了。

从女生角度来看,左冉冉是真的感觉不到刘梦竹的不尊重吗?

个人觉得未必,她不是感觉不到,而是她也完全懂得刘梦竹的看不起和不尊重。

所以她纠结了一会,还是选择走到奔现出口。

她走到出口并不是因为她喜欢刘梦竹,而是她想看看刘梦竹怎么做。

她知道刘梦竹不会选择自己,所以她走单身和奔现出口都没什么区别,没有损失,只是她想看看这个男生是否恶劣到这种程度。

结果就跟左冉冉判断一致,刘梦竹果然没有走过来,而是站在拐角处瞄了几眼,又离开了。

所以这里,还是能够看出左冉冉还是很聪明的,但是刘梦竹的做法实在很下头。

在第二期,他面对配音演员韩娇娇的时候,更是连敷衍都懒得敷衍了。

韩娇娇很礼貌的问他会弹什么歌曲,他弹了个《贝贝》,就说了两个字,又说另外一首是谈给想要深入了解的女生听的。

《贝贝》这首歌要简单介绍一下,这是首只有4秒的歌,真是短出了新境界。

相信这也是学吉他弹唱学得最快的一首歌。

在刘梦竹的vlog中,他还说《情非得已》以后等到1V1的时候弹给心动女生听。

既然这样,你总抱着个吉他干啥?

面对韩娇娇夸赞刘梦竹说是吉他新手的时候,刘梦竹还表示肯定,说他就是自谦。

总之,真的太下头了,就这样的真不知道怎么好意思到处说他是“洗衣粉家庭”成长的男孩。

不知道是代言了哪家洗衣粉广告,厂家还不赶紧找他退钱!

 2 ) 90后单身的秘密,被这档综艺揭开了

七夕那天,本圈码了篇文,唠嗑了一下《上游》中全员暗恋的小心思。

暗恋始于内心某瞬间的萌动,易变成一人自嗨,悄然结束的状态。

在社会这个江湖上飘久了,郎心如铁,亲密关系的建立,更多靠的是,相亲

b站,在七夕当天,顺势推出了它的首档相亲类综艺——《90婚介所》

90、相亲、沈奕斐

让我嗅到了接地气、糖、知识的味道。

放下待磕的成年老糖,我火速将它提档,速速安排,看起来!

1.

从先导片,我们就能看到,这档综艺真的很懂当代年轻人想要什么。

相亲,是真的。

但在这里,嘉宾们不会在第一时间,刻意展现自己学历,崇高化自己的职业,显摆自己的家庭。

在节目中,你甚至可以看到,到场的女嘉宾还能选择是否揭露自己的年龄。

决定两人是否能相遇的,是彼此的第一眼选择是否契合。

毕竟,每位嘉宾到来之前,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你在寻找伴侣时,最在意的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嘉宾们将面临四种选择——未来、过去、兴趣、价值观。

这四种选择,代表了可供选择的四条恋爱主线。

嘉宾们对主线的选择,决定了嘉宾之间的灵魂所碰撞的方向。

以往的相亲节目,不过是将现实的相亲拉到银幕前,加点矛盾,加点反转。

相亲一上来就比对条件,或拉上老爸和老妈。

这样标签化的相识模式,抹杀了主体的特殊性,消解了两人相识的趣味。

《90婚介所》开场就跟观众说,我们不玩这套。

这档综艺一开始就给了观众这样一个信号——

我们的相亲不再内卷外在的条件,而是注重有趣的灵魂。

2.

这档综艺的另一大亮点则是——

话题接地气,结局很现实。

第一期上场的三位女嘉宾,在单身人群中,极具代表性。

韩笑是因为宅,交友圈太小。

她那句“给我一根网线,包吃住,我可以永远不出门”,戳中了无数阿宅们的心。

对爱情的期许,她也说着无数阿宅的心声——纸片人不香吗

韩笑,代表的是这样一类宅男宅女。

ACG生活无限好,只想找个伴侣跟自己一起拔刀,一起宅。

第二位女嘉宾,付邦,事业女强人。

清晰、理性的价值观,让她在出场时就自带一种成熟女性的独有魅力。

面对女性,过于优秀而找不到对象的话题。

在她陈述的短短60秒,我仿佛听了一场TED演讲。

面对地理距离、年龄上的挑战,她展示的包容性也很强。

不管差异有多大,只要频道对上,她都可以去沟通与协商。

最后一位登场的左冉冉,就更接地气了。

日常动态就是上班、赶地铁,通勤时不忘找好打发时间的音频。

回家后,就逗猫、磕cp。

她的健谈开朗,让整个场子都热起来了。

孟非都不用自己上去cue流程了。

而她的开朗独立背后,却又能看见父亲早逝、单亲、不和谐家庭给她带来的影响。

三个独立,又性格各异的女性与在场的男性,难免会就一些性别问题撕起来。

女强男弱会不会削弱男性气质?女性是否应该去承担母亲这一角色?

在他们的讨论中,观点是百花齐放的。

对于嘉宾自身的决定,却没有丝毫的道德绑架,满是尊重和理解。

当然,理解并不意味着一种完全认同,就像孟非对丁克的看法——

自我对考量后的未来负责,他人也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

但,我们又不难发现。

三个女性主角身上所呈现的性格状态又有着泛性别性。

宅、自我肯定、原生家庭。

这些不仅仅见于女性身上,也可见于男性的日常生活中。

其揭示的单身的原因,在自我介绍时,被标签化为:宅、忙、因磕cp而忽视交友。

这些标签其实都可抽象为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对自我价值认同。

二是,在自己的圈子里玩得很好。

这两点都在强调“自我”。

在三轮试恋中,be(bad ending)则揭示了这一强调本所携带的问题。

自我散发的闪光点,能两人刚接触时擦出浪漫的火花。

但一旦开始谈论一些更为现实的话题时,火花就会被瞬间吹灭。

左冉冉的试恋失败,则是因为她和拥有幸福家庭的“洗衣粉男孩”对婚姻家庭有着不一样的期待。

有意思的是,都心怀自我的两人,在最后的奔现或单身选择环节。

一个选择了奔现,一个选择了单身

强调自我的两人,对自我的定义建构是可能完全不同的。

此外,对自我的强调还会引起对互动的忽视。

韩笑和付邦的be(bad ending)就是因为这个。

韩笑在选择时,选了他想了解的,而不是互动最多的。

付邦选了自己最满意,但信号给的最少的。

所以,第一期起的标题起得标题真的很妙。

“TA其实没那么喜欢你”

因为,相比你,我其实更爱自己。

让我想起了《run on》中的女主

坚守自我,难道就处不了对象了吗?

两个存有分歧的自我,我们应如何面对?

3.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90婚介所》的第三个亮点就出现了。

你会发现,这档综艺的落脚不是脱单,而是自我的成长。

韩笑和付邦虽然在节目中,没有找到适合的试恋对象。

但,在试恋失败后的会谈中,韩笑和付邦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那就是,交互信号的缺乏。

男嘉宾自己知道被选后,也大呼震惊。

给没看过的,留点为数不多的神秘

而男嘉宾们的成长,主要体现在未来组、兴趣爱好组的嘉宾上。

未来组、兴趣爱好组到了节目的最后,再被左冉冉选择,迎来了第一次“开张”。

未来组太冷,左冉冉没有做出选择。

相比之下,兴趣爱好组的气氛则更活。

在观看兴趣爱好与左冉冉的互动中,未来组的成员开始反思自己过冷的原因。

兴趣爱好组气氛活跃归活跃,但试恋还是失败了。

因为最后的插卡行为,在闹哄哄的整体氛围下,组员选择了“全插”。

孟非分析了这一行为,觉得这是一种变相的起哄

这种随大流的行为,忽视了对女嘉宾的尊重。

左冉冉没想到,自以为的双向奔赴,背后又被不得已掺和了一些从众情绪。

面对孟非对问题的提出,沈奕斐、孟常、阚清子的分析。

兴趣爱好组里的嘉宾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插卡是否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礼仪

唠到这里,我们再细化一下“自我成长”这一话题。

自我为什么能成长?

交互的建议,对起哄的批评,够吗?

需要,但不够。

在左冉冉和洗衣粉男孩的露水情愿之间,俩人的分歧还是会存在。

所以,这档综艺,给我们抛出了成长建议,不只是交互性的换位思考。

还给观众抛出了另一个关于自我的问题——

如何处理存有分歧的自我。

以问题带动思考,用思考自产建议。

早期,沈奕斐在复旦做了个题为“脱单为什么这么难”的讲座。

她在里面尝试去解构了这一分歧产生的原因。

自我,之所以有分歧,是因为不确定的自我总是由确定的角色支撑。

两人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不同主体对角色想象的不同。

与其因分歧而退却,不如,大胆去磨合。

我们对节目中的cp配对充满期待。

但期待的落空,不应成为自我独立,甚至是封闭的借口,

配对的失败,并不可惜。

它不过是让参与节目的嘉宾,屏幕前的你我,对“自我”有了次深刻的自省。

(看了散人直播reaction,发现散人头像配对的提议也很有意思,哈哈哈)

 3 ) 衡量利弊后大家做了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节目蛮新颖的。 不同年龄看看的东西不一样了。 因为某站老给我推送推送,点开看了两期。 1.父权社会下成长起来的视觉动物的男性既幼稚又把自己放到了男爹位置,对女性颜值身材以外能力的魅力的忽视与不认同是试图掩饰自卑的体现。 2.双标、没礼貌、随意插卡的男的很下头。点名骂收集房卡的洗衣粉男:你装尼玛呢。 3.女的不要看偶像剧,早日看清男的的面目,对爱情不要抱太大幻想。(看到两人都喜欢lalaland/星际穿越/三体也没有以前那种灵魂契合的感觉,大热的电影和音乐为了迎合对方都可以去喜欢。即使两人都喜欢某种小众的,也只觉得一方觉得很能聊的来、思想共振灵魂契合,只能恰好说明另一方兴趣面比较广。lalaland那对像合作互利。爱情本就是合作博弈互利共赢,所以单身的原因只是你的筹码与他人的筹码不对等。) 4.北京哥告诉大家:不要因为对方改变,不要恋爱脑,不要为未知不确定的对方牺牲自己的事业与生活。(其实对这一点无可厚非,虽然说“我爱你我更爱北京”是有些好笑,还是很理性的。我本人也的确不相信爱情能超越一切现实条件。) 写这些的时候刚知道北京哥分手了,小作文里把错误全都推到女方身上。够下头的,这个姿态太不酷了。 节目文案“健康稳定的亲密关系”还真是打动人。看下来只觉得摒弃基因里的自私,打破社会条件下传统糟粕的束缚,平等尊重前提下去了解对方真正的性格与灵魂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衡量利弊后大家做了性价比最高的选择。(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以为某站会大胆的做同性题材,是我理想化了。)

9.20更新:女生的底线不是底线只是倾向于,遇到了没有底线。男生永远最爱自己,底线就是底线没法改变。(前说175后说172没关系,愿意陪他也脱掉了高跟鞋,担心自己的年龄,又放下前面的经历勇敢的走出去。错付了。只能说男生想要的太多。又要可以hold住的,又要自己欣赏的各方面都强的,男性对平等亲密关系的认知存在矛盾,对自身定位也不清晰。)

人类高质量男性性格也有缺陷。

9.21更新:两个理性的人最后冲动了一把。这对真的有打动我。是我世俗了。

真诚永远打动人。

看到第二个哭的只觉得男人三分醉演到你落泪。

漂亮就会上头。要自己改变就会下头。

 4 ) 90后婚姻新态度:自我自信又自卑

朋友:

说实话,我是很少有冲动想给一个相亲综艺写评论的,但无意间看了一期《90婚介所》,真的感觉区别于从前的相亲综艺,它更多的像一个大型当代年轻人态度观察实验现场。

这部网综让我通过观察别人,来觉知自己。看了节目,最大的感受是我们这一代适婚年轻人,相较以往,大概是迄今为止最注重自我,最敢于真实表达,既自信又自卑的一代了吧。也许,正是这样的自我与自卑,让我们这代的年轻人结婚率和生育率持续保持在一个低位。

节目第一期主要是3位小姐姐和32位小哥哥之间的碰撞与交流,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无一不给我传达着90后就是“敢”的态度。

我敢于真实的表达自己,哪怕这不一定是成熟的,不一定是别人会赞同,甚至知道很可能会被喷的,但我首先要做的是忠于自我,而不是在镜头前打造理想人设。

一、自我:以己为始,从我出发

第一位女生,是个jk宅女小姐姐。她上节目的宣言是:“男人不要影响我的拔刀速度”。

她是个游戏公司的品牌运营,生活中充斥着二次元,纸性恋、大女主爽文;她介绍自己说:“我有一根网线就能一直宅在家里”。

这位小姐姐谈到是否丁克的话题时,她毫不避讳的表达,自己希望丁克,而支持丁克与反对的男嘉宾比例是:6:3。可见,丁克这件事在当代年轻人中的接受度不算低。Jk小姐姐谈到的原因是:女生要在生孩子上花去很多的精力,平常工作已经这么忙了,再将女生所剩无几的自己时间,被剥夺,分享给一个孩子,是自己无法想象的。

当一个男嘉宾说到,生孩子也是一种人类文明的传承。而jk小姐姐的下意识反应是:文明延续不管我的事,要是将生孩子与人类文明联结,就是一种道德绑架了。

当有人提问父母对于她丁克想法的意见时,她说:“我不替自己考虑,我还指望谁替我考虑。”

因为jk小姐姐出众的颜值,受到了颜值和兴趣爱好都匹配的小哥哥的释好时,看起来她也满足了她提出的个子高,好看一点的要求,但她选择了看起来毫不相关的金融男去1v1聊天,原因是金融男做了笔记,想听听金融男对自己的评价和分析。

要是,你以为自我的特质只存在于JK小姐姐身上就错了。当jk小姐姐和男嘉宾谈到时效性恋爱时,男嘉宾提出自己的想法:谈有时间限制的恋爱 就是一段时间的恋爱。他说保证会爱一个人不会超过爱自己。因为,人本质上是自私的。希望谈恋爱是有时效的,是到爱情的热情燃尽为止。他可以保证谈的时候对你没有欺瞒;但也保证肯定不会陪你一辈子。

男嘉宾这样的观点提出,观察员忍不住吐槽了一个渣。也许,男嘉宾也知道自己的这个观点不容易被人接受,但他依然提出且认为这是我的观点,我希望是这个样子的。

通过这个节目让我发现,我们同龄的一代,或多或少都有自我的特质,除了上文说的种种。

第二个女嘉宾自认为对心动男生没有问题了,就是属于她的了,就不再有过多互动,而向其他男生提问,原因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心动男完全没有收到任何信号,现场的其他人也是一脸蒙圈状态,结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第三位女嘉宾直球式发言,看到男嘉宾变魔术失败,第一反应是表达真实的自我感受,认为这个魔术表演,不新奇也不刺激,而没有更多的想其他。他对于嘉宾问你妈和你同时掉水里,这样的问题,也是毫不留情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时间房间里的气氛多了一丝火药味。

当然,自我也没什么不好,毕竟人是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动物。

父辈那一代,更多的是满足他人期待。他们那一代更多的是肩负着将家族从农村带出到城市,走出大山的家族使命,而看不见自己。

90后这一代,因为成长的环境物质资源和精神世界基本满足,更多的是着眼于自己开不开心、愿不愿意,我是怎么想的。

对于个人发展来说,首先你得先看到自己,发现自己,然后再去学着尊重别人,了解别人。但,若你想走入一段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只看到自己是不够的。

二、自信:敢于真实表达

第一期给我的感觉,不论男女都很敢,敢于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论是第一位jk小姐姐还是第二位,第三位,她们给我的感觉是更多的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

90后的男嘉宾满要是遇见自己喜欢的女嘉宾,更多的也是自信直接的表达意见,我喜欢你,我就更多的当面表达,当面去插卡。

第一位小姐姐的需求就是男人不要影响她的生活,孩子不要分散她的过多的精力,理想对象要有身高,有颜值。她想毫不避讳自己在二次元世界熏陶下的婚恋观和人生观。

第二位小姐姐是事业和个人都比较优秀的类型,当被问到是否害怕是否优秀会影响找另一半时。她直接回答的是:“我不认同优秀是一种错的感觉。人大体是孤独的一生 如果我没那么幸运遇见,那么就是自己陪伴自己,那我为什么不让优秀一点的自己陪伴自己。我的标准一直就在哪儿,水就那么深,但对每个人来说,这个深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她的能力也足够支持她自信的表达认为:地域不是问题,有能力的话,在哪里都可以,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不给自己设限制。

第三位小姐姐是外表萝莉内心强大的类型,有什么说什么,不喜欢猫咪的我不喜欢,父亲早逝的家庭变故,没办法改变,但我喜欢你我愿意奔现,看你如何选择。

90后的对于婚恋会更自信,更真实,更直接,不管内心是不是真的不害怕,至少展现出的是自己的直球式表达,我是有自己态度的人。

三、自卑:张扬下的脆弱敏感

有趣的是,这个综艺让我看到90后也是矛盾的一代,也并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张扬的一代,在他们看似有态度有想法的外表下,还是会有脆弱、敏感、怀疑和迷茫。

很明显的是,jk小姐姐说出自己想要的是颜值高,个子高,像李泽言那样的,但后面也会加上一句,自己的自问自答,我配吗?我不配。

城市规划师小姐姐,在自己选择的心动男生没有选择自己后,就心情糟糕到不想重启认识其他房间的人。

萝莉小姐姐,在谈到自己的家庭变故时,难掩自己的慌张,同时谈到了自己不相信有永远的爱情和永远的婚姻,会随时做好婚姻不好的那一天的准备。她内心也渴望,也期盼,但是她的经历,让她对于婚姻和爱情,没有那么多的安全感。

第一期的3个小姐姐,看起来都很优秀,很直接和自信,但是当真的处于如此的特定环境,若没有完全想好自己要什么,带着迷茫和运气来的话,那么有点懵就不再是意外,而成为了常态。也许有因为、这么短的时间,接触那么多的人,也许是因为心底其实并没有完全理清楚你自己到底要什么?这就导致我们的婚介所,一直开不了张。

90后婚介所的男男女女,浓缩我们这一代寻找爱情的模样。

我又渴望获得爱情的甜蜜,又对爱情没有安全感;

我又想拥有一个人的陪伴,我又害怕另一个人打扰我原本的生活;

我既想拥有婚姻,又担心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

生活已经够苦了,我只想多点甜,否则我宁愿高贵的单身。

你若想问,那我们90后咋整?感觉第一期更像是抛出了一个问题,给你我思考,而我希望《90后婚介所》接下来的几期,可以通过男女嘉宾的碰撞和牵手,给我们启发,找到正解答案吧。

 5 ) 追了4期放弃了,记录一下真实观感

是从《心动的信号4》结束以后,关注到《90婚介所》这个节目。

看了四期,一共来了11名女嘉宾,只成功牵手4位,其中两位在下节目后就曝出了分手消息。

无论是从牵手成功率还是从大部分男女嘉宾在节目中的表现来看,都不免让人怀疑:他们真的是来节目找对象的吗?

可能大部分男嘉宾都不知道自己来节目究竟是来做什么的,只是不停刷存在感的吗?

拒绝女嘉宾之后,女嘉宾离场,男嘉宾依旧可以回到观众席刷存在感。

男嘉宾刘梦竹自诩“洗衣粉男孩”,接受不了单亲家庭的女孩子。

整天抱着个吉他,但是只会弹一首《情非得已》。

面对不喜欢的女孩子,两个字“贝贝”就完了。

一看教育背景,都是国外留学的海归,可是节目中表现的人品真的对不起这样的教育。

男嘉宾马嘉梁接受不了女嘉宾比他大超过3岁,可是当面又说三五岁都可以,他希望女嘉宾能够陪他全国旅行,甚至在接下来一年内陪他世界旅行。

???

女嘉宾这一年是不用赚钱,还是男嘉宾可以给女生发工资,全程养活女嘉宾呢?

感觉男嘉宾不像是来找女朋友,更像是来找个驴友的,还要陪他一整年的那种。

……

或者说,他们都不是来找女朋友的,只是来节目刷脸的。

第一位女嘉宾韩笑也看不出她是来找男朋友的,在后期采访中,她提到她本来以为她可以舌战群儒。

她有丁克的想法,面对想要生孩子的男生,她大胆开麦“文明延续跟我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替女生想一想,生孩子这件事男生操心也是空操心。

韩笑来到节目更像是来找认同的,不像是想要脱单的。

面临跟她有相同爱好的刘天扬,她放弃选择,而是选择了一个跟她没有什么互动的蒋一凡。

第二期的女生朱俞宣,虽然很优秀,颜值也很高,可是感觉不到她对于男朋友这件事的向往。

找对象对她来说,只是打破舒适区,只是可以尝试的不同选择。

男嘉宾评价:“这样的女生感觉她不需要男人,没有给男生表现的机会。

她在节目中表达她的现有生活就很完美,有好姐妹,也有支持自己的父母,只是有人提醒她可以考虑一下男朋友,于是她就来了节目。

跟男生们的互动,她也是丝毫不留情面,看不出她对于男生的好奇,尽管是母胎solo,也丝毫感觉不出来她想要找个男朋友。

那么那些想要找到男朋友的女生在节目中又是怎么被男生们对待的呢?

左冉冉养了20只猫,是个可爱又很有性格的女孩子。

在她的VCR中能够看出她是想要找到一个跟她一起经营小家庭,共同养育小猫咪的男孩子。

可以看得出来她是偏向乐观类型的,但是她也是有不愿提起的事情,男嘉宾偏偏要撕开她的伤口,看到她的阴暗面。

刘梦竹是接受不了单亲家庭的,可是他没有直接拒绝,反而是插卡了,然后用自己的优越来反复对比女生不能改变的客观事实。

韩娇娇是感觉她想要找个像是偶像剧男主那类型的男朋友,虽然是有点理想化,但是现实中这样的男朋友是真的存在的。

真的想告诉她,做好自己,喜欢她的一定会来到身边。

可是这群男孩子看到她的想象之后,内心大多是不感兴趣的,这种不感兴趣已经全然写在了脸上。

女生来到房间,反而需要自己来带节奏,来暖场。

后来的主持人评价说韩娇娇需要不停说话展示自己,这样其实内心是自卑的,真的想说,如果韩娇娇不暖场,当时的局面会更尴尬。

刘莉旻也是抱着想要找到另一半的心情来到节目的,可是到了最后,她发现最后对方是个不婚主义,选择了放弃。

男嘉宾想要谈一段有时限的恋爱,这个期限其实可以由两个人共同决定,也可以是一辈子。

可是男嘉宾却说他的不婚主义还是比较坚持的,他认为婚姻只是一种形式。

如果是这样的态度,真的很难让人继续下去,很多女生本来就是缺乏安全感的。

节目中有32位常驻男嘉宾,4名主持人,孟非,阚清子话题度比较高。

其实无论是孟非、阚清子还是沈奕斐、孟常老师,他们在节目中对于男嘉宾的约束都是希望大家往“找对象”方向推进。

节目进行到第四期,牵手成功的有四对,其中有两对现在已经分手了。

前四期,一共来了11名女嘉宾,就牵手成功了4名,其中有2名女生还经历了非常快速的分手,成功磕糖的只有第二期的黎昕桐和第四期的边宁。

这样的业绩属实有点太低了,观众们也纷纷吐槽:“节目都是哪里找来的男嘉宾?

节目是真的用心在做,主持人也在很用心引导男女嘉宾们,努力带话题,但是无奈男嘉宾们整体质量太拉胯了。

男嘉宾纷纷被吐槽为“普信男”。

像是韩娇娇、左冉冉、陈嘉琪、付邦这些优秀的女孩子却没有人欣赏,甚至在节目中没有受到尊重,不免让人腹诽:“你都不知道这群男孩子能有多自信?

孟非在第四期开头,也针对男嘉宾的情况作了敲打,希望他们不要太“油腻”。

很那想象,这群年纪轻轻的人,脑子里的条条框框太多了。

家庭、学历、是否有房有车,跟自己地位匹配得上等等。

其实早在父母那一代,往往没有那么多人看这些物质条件。

听过好多上一代的故事,他们在一起都是因为爱情,都是因为纯粹的心动。

怎么到了现在,大家条件都好起来之后,反而大家的心动要被这些外在束缚起来了呢?

这个节目目前就打算到此为止了,也做一个正式的结束。

或许是没有提前做好工作,很多男女嘉宾是真的纯素人,打开社交主页只有最近零星的一些发言,缺乏挖掘背景的可能性。

看得出来,节目是用心的在带话题,做调研,看看这群90后在面对感情问题上是怎么想的,可是关于挑选男女嘉宾上,少了一些严谨,底子太薄了,也经不起推敲。

当然这也是节目的第一期,存在问题是正常的,希望以后可以越做越好。

 6 ) 第一期看完了,简单写个长评

看完后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感觉与其说在看综艺节目,不如说在看分析录像,看的时候觉得比较催眠比较累,但是看完了回顾分析又确实觉得有些有趣。

我个人觉得这个节目最有意思的点不是男女嘉宾相亲,而是这些原本互相陌生的男嘉宾们组成的群体的行为模式,以及其中的个体在这个群体中展现出的行为模式。我觉得这一定程度上是由节目设置的规则环节决定的。

整个相亲流程大概是:

1. 32个男生入场后先选择一个自己想讨论的话题,根据对这个话题的选择,将男生分成数量不等的四个组,每组人数6-9人不等。

2. 一位女生登场后,在四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这组男生进行交流,交流后双方进行双选,双选配对成功则进入1v1单聊环节,不成功则可以选择重启。重启二周目双选环节只给女生呈现愿意选择她的男生,只要女生同意1v1配对必定成功。

3. 1v1单聊后双方选择是否进入关系,如果双方都选择同意,则相亲成功,只要有一方放弃,则相亲失败。

最开始看见流程的时候,我的重度乙游DNA直接动了,这不就是许多女生梦想的择偶天堂吗。初看规则感觉主动权都在女生手上,男生作为一种本该在求偶场上主动出击的生物,此刻却只有在房间里巴巴等待女生垂怜的份。如果女生不选择男生的房间,男生就只有干瞪眼着急的份。就算进去了,男生想要得到女生的垂青,也得面临一大群同性的竞争。

但在看过两轮完整流程实战后,我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只看一轮流程,主动权确实在女生手上,但如果看多轮流程,我觉得主动权恰恰相反,更多的在男生的一边。

在单轮游戏中,女生的异性选择确实很多,游戏也由她的选择主导进行,但不得不注意的是,同一位女生最多只有两次机会,如果两次都失败,她就会离开舞台,但男生们只要没有看对眼的,可以一直待到节目结束。可谓是流水的女人们铁打的男人们,我看完几轮下来,已经可以肯定我一定会随着节目推进逐渐熟悉男嘉宾们,但女嘉宾如果没有非常亮眼的表现,大概率是会被我快速遗忘的。就像《非诚勿扰》的节目设置,24位女嘉宾才是铁打的,是主角,而每一位流水般上场的男嘉宾是排队来闯关的,虽然登场的时候聚光灯都打在他们身上,但如果没有很亮眼的表现,大概率很快被遗忘,到后面,人们甚至不会去数有多少男嘉宾站上过这个舞台,已经连个编号都懒得给他们。

在这里,每个女生登上的求偶场都无比梦幻,迈进自己选择的房间,成为这群男生关注的中心,他们都热情似火,对你百般殷勤,但殊不知自己的选择时间相对于他们的来说只是昙花一现。女生在空间尺度上占据了一时的优势,而男生们在时间尺度上却把握着长期的优势。

我不禁想象,等到后面的女嘉宾们登场,她们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流程,接触其中的某个群体,但这个群体中的男嘉宾们已经见过不知道多少个女嘉宾了。这其中的经验问题,实际的决定选择次数,主动权在谁,我想不用多说。女生毫无疑问是自己那局游戏的主角,但这个系列游戏的主角毫无疑问是这群男生。

所以我接下来重点谈谈这群系列游戏的主角们。

最开始的分组问题,将男生分成了四个陌生人组成的单性群体。因为是新的群体,所以成员之间彼此需要熟悉,团队需要决策需要行动,因此需要确定领导的问题。因为是在选择同一个选项的基础上建立的群体,因此群体成员之间会有一定的性格上的相似性,同样的选择行为也会给成员之间带来亲密感。因为成员都是成年男性,所以成员间也必定会在异性面前产生竞争,争夺配偶权(?)。

观察这四个群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他们之间的区别,没错,由最开始的四个选项分出来的四个陌生人群体,最后呈现出了明显不同的群体模式。最直观的就是第三位女性出场时,第一个房间(选择“未来”的组,姑且称之为未来组)和第二个房间(选择“兴趣爱好”的组,姑且称之为兴趣组)的差别。这两组算是两个极端,又被同一位女性选择,对比性非常强非常直观。

未来组气质明显偏成熟,成员平均年龄偏大,有不少着装正式(西装),踏入房间的瞬间宛如进入了一场企业会议现场。他们有不少人习惯仔细分析思考后再行动,谋定而后动,同时会观察他人的行为作为一种参考,因此显得比较谨慎。虽然不会轻易表露,但个人主见都比较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力很强,这也变相导致群体比较难协调合作。

他们选择思考和讨论的话题,“未来”,其实是比较尖锐比较深入的问题,两个人的未来可以说是所有感情面对的终极问题。有多少多年的陪伴和爱恋,就停止在“没有未来”这一步。一上来就直击要害不说,每个人对这个问题还都有了自己思考后比较清晰的想法,影响他们抉择的因素,只是看看女生对未来的规划跟自己的匹不匹配,打多少分。这样的思维方式很深入很直接,但是其实不太适合作为开场白,不太适合陌生人之间直接碰撞,特别是对于年纪小一些不是想要一步迈入婚姻的女性来说,直接谈明确的未来有些太仓促。我理解年龄较大的男性们的理性和直接,但是正常恋爱的未来都是两个人互相商量后交流的结果,而不是直接来比对,两个陌生人人生规划高度符合的几率实在有些太低了。

在这样的群体中,最后的结果也有些惨烈,女生进去之后就冷场了,连讨论都基本讨论不起来,最后女生一个也没选,就直接进入下一个房间了。

(我个人觉得与其直接谈明确的未来规划,不如加一些假设条件,稍微脱离实际一些,来进行一些未来的畅想,讨论一下向往的生活样貌,避开一些太过于现实的东西来作为开场。)

兴趣组相比于理性长期规划的未来组,则明显具有一种“活在当下”的哲学偏向,带着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玩乐气质。兴趣组整体偏年轻一些,着装偏休闲,手里都拿着自己兴趣爱好的相关物品(闲不住)。成员显得热情活泼好动,无话不谈,整个群体给人的感觉很阳光,很暖,很有情商。他们选择的兴趣这个话题,本身也是一种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和比对,不需要评价,只需要呈现的话题。兴趣之所以适合作为陌生人聊天的开场,也是因为它很少会带来负面反馈。人们对不同的爱好大多都是欣赏和好奇,如果爱好相同还可以共振,却很少会出现反感和讨厌的情绪,聊兴趣很容易活跃气氛,有利于大家快速打成一片。不过容易聊的话题也是一把双刃剑,感情可不是和谁都可以,参与者心里都有爱情的门槛,当下的朋友不代表未来的伴侣。大家的交流浅尝辄止,来电很容易,漏电也非常快。推进到1v1阶段后,稍微抛出几个现实问题就能让双方迅速降温。

兴趣组有趣的地方其实在于,其成员呈现出了明显的群体性行为,他们不需要主持人,自己就有一套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的活动方式。他们会快速确定这个女孩在群体里最感兴趣的男孩,如果自己不是这个“天选之子”,也对女孩不太感兴趣,就会飞速投身到助攻的行列里,把这个最吸引女孩注意的男孩推到当前团队的leader位置上去,积极推动两人进入1v1环节。看着他们的行为,我想起了自然界求偶场上的雄性动物们,不禁感慨在以竞争为主的空间里,有的时候协作却比竞争更重要。兴趣组其他成员的帮助有效地提升了环节推进的成功率,提高了双方当事人的勇气。在这种几个小时内快速确定感情的情况下,大家最缺乏的其实不是理性,而是一种往前走的勇气,因此我个人认为这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群体策略。

这个群体做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举动无非于集体插卡。当时女生最关注的男生对于插卡这件事非常的犹豫,于是群体中有人提议所有人都插卡,用集体规范的压力推动这个男生把卡插上去,集体把这个举棋不定的人推进最后的1v1环节。很多人对这个行为感到气愤,觉得是这样对女生不负责任,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群体策略,在道德上也算不上有什么无法令人容忍的瑕疵。前面我已经说过,这场相亲里其实所有人都不缺理性,都不缺冷静,每个人都期待未来,却也都害怕踩坑,因此每个人最缺乏的东西,其实是向前走的勇气。仅仅是第一场和第二场,我们就已经看到了很多匹配失败和错过。被选择的男生觉得女生对自己没意思,不关注,因此没有选择插卡,结果反而错过了问女生真实想法的机会。

我觉得很多人对1v1的要求提的有些太高,对最后配对的要求也有些太高了。进1v1就必定要配对成功吗,我觉得不必,1v1能做到双方真诚交流,揭开群体假面舞会中戴在脸上的面具,其实就算成功了。最后携手走出房间就是he了吗,我觉得也不是。携手一起出去只是代表愿意在一起试试看,只是一种意愿和可能性,代表这个男生愿意为了现在这个女孩,放弃这场相亲以后可能出现的选项(仅仅在节目框架内考虑)。但是不是真的在一起,当然还得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和感受。回到插卡的选择上来,大家互相鼓励进1v1里试一试有什么问题吗,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彼此关系也没有确定,只要不是明显的反感讨厌,我觉得大家不应该吝啬给彼此选项,应该有去尝试的勇气。

当然,未来组也不是完全没有群体行为。在这里我们又可以进行一个非常有趣的对比,关注的焦点就是女生进入男生所在房间后,大家的欢迎仪式,这个环节决定第一印象,因此至关重要,我把这个环节戏称为“开场集体求偶舞环节”。首先,不管仪式是正式还是随意,四个组都有欢迎仪式,对女生比较有意思的男生在这个环节会比较热情,表演比较卖力。其次,随着节目的推进,这个环节明显开始变得复杂化和仪式化,从对着异性搞对同性的那一套入伙仪式(吓唬她),到坐在座位上集体打招呼,站起来集体喊口号,再到集体唱歌表演节目。各组在看到其他组的开场表现后,可能也会不断的学习总结,整体方向趋同化。

未来组和兴趣组出场顺序都靠后(憋坏了),于是都向进入的女主角表演了集体唱歌送东西的节目。行为模式很相似,因此差异也就显得比较突出。未来组搞了一个合唱队,在房间中心站得整整齐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有些自我中心的站位,把进来的女生直接从舞台割裂到了观众席上,不太利于女生接触融入这个群体。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女生惊疑不定,犹豫要不要踏进这个房间,出现了明显后退的动作,直到送礼物的男生从后面出来,才稍稍地用互动缓解了一下尴尬。对比之下,兴趣组的开场互动性明显强很多,整个群体将女生作为关注的中心,而不是去关注自己团队的指挥。送女生礼物的男生也是从边上接近送,避免自己有过多的存在感,将整个团队的中心始终聚焦在女生身上。效果也很明显,在这样互动性极强的接纳性氛围下,女生很快就和这群男生熟悉,主动加入了他们的群体中。

我相信不少人看完这期节目,都觉得兴趣组的表现简直把未来组吊起来打,觉得未来组没有未来可言。我觉得这还是和节目组本身的规则和流程有关。整个节目中,参与者要在短短两个三小时内决定,要不要尝试和眼前的人发展一段亲密关系,而节目所呈现的,也仅仅是这两三个小时内的内容。这样的规则下,相信一见钟情的人的成功率远远高于理性规划的人,短期决策者的成功率也高于长期决策者。如果没有热情和勇气,不上头,基本不可能两个人一起从节目里走出去。

在节目设置的基础上再来看男嘉宾们选择的四个话题,就会发现,这四条线讨论的话题不一样,难度其实也不太一样。其中,“兴趣”应该是群体关卡走起来最easy的一条线,甚至可以算是新手关。前面已经提到过,兴趣本身就是陌生人之间熟悉最喜欢使用的话题之一,也容易让个体之间碰撞出火花,是一种典型的高呈现低评价话题。

其次则是“过去”,算是normal关卡,谈论过去本身也是一种熟悉彼此的方式,这也是一种高呈现低评价的话题。不过过去比起兴趣,则多了一些禁忌,比如“前任”,“婚姻史”,“原生家庭”这些话题,都在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中带有一定的评价性色彩。谈论这些敏感的过去话题时,大家都会和自己心里的标准进行比对,如果自己有硬指标而且对方不合格,就会直接pass掉。

价值观我觉得算是“hard”关卡了。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主见。虽然长期来看人的价值观会随着成长不断变化,但短期内大家都不会轻易让步自己的观点。大家到这里来也不是为了开辩论会想要彼此说服,而是想要寻找价值观相同,能和自己产生共鸣的人。这其实就有点划队分界的意思了,在自己呈现观点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每个人划归到了不同的群体中,加分加不了多少,扣分倒扣得挺狠。但亲密关系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不是人与人的分离。如果抱着“双方三观一定要完全一致”的心态,一直筛下去,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人吗?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下去,其实只会让和自己相同答案的人越来越少。

最难的我觉得就是“未来”了,我愿称之为这个游戏里的地狱模式。许多爱情无法维系,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双方觉得没有未来。一上来没有感情基础就直接问这么终极的问题,双方还都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预设,很直率,很现实,但要匹配也非常困难。许多人感慨“未来组没有未来”,仅仅看最开始一对多的这个环节,我觉得确实也是如此。单论推进到1v1环节的成功率,未来组应该是目前来看最困难的一组。

不过我个人认为,从长期来看,不管使用什么策略,最后维系长期稳定亲密关系的概率,四个组应该是差不多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参考一下1v1环节的情况。兴趣组固然最开始很easy,大家可以快速打成一片,但所谓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出来混都是要还的。进入1v1环节后,兴趣组的难度明显上升,热情开始冷却,开始大量考虑之前没考虑的现实的长期规划的因素,我愿称之为“宽进严出”模式。过去组也同样面对这个问题,前面相互欣赏,标准放得很低,但爱情的门槛可没这么低,该考虑的还是得考虑,该问的未来还是得问。而价值观和未来组则相反,这两组前面的标准本来就抬得比较高,这也意味着一旦共振上了,后面的推进相对来说就会顺利不少,离开节目之后的长期发展更是如此。实在很喜欢,为你降低一些标准,甚至修改一些择偶的选择框架,也不是不可以,这就属于“严进宽出”的策略。

这两种策略只能说互有得失,谁优谁劣还真的不太好讲,毕竟在亲密关系中,这四个问题都会出现,没有捷径可以绕过。落下的功课,总有一天还是得补上。

 短评

很想看孟非出本书——我看“相亲”的十年(其实是11年,查了下《非诚勿扰》首播是2010年,而且还在播)

7分钟前
  • 许懂事儿
  • 还行

实际上是一个90后观察节目?不喜欢男生驻场的模式,大概事实如此,大部分男生配不上大部分女生。

12分钟前
  • 豆油皮儿
  • 还行

没想到B站有一天也会搞恋综,看了一轮感觉 女嘉宾是真的好看。里面有个女嘉宾说 三十岁到来的时候 感觉打开了一扇窗,阳光都照进来了,还挺戳我的。30岁本质是社会加在女生身上的枷锁,但是每个女生都不应该被限制。

13分钟前
  • 冲浪网友Z
  • 推荐

建议节目组给长发艺术家大哥单独立一个reaction机位

16分钟前
  • 呼噜咕噜哇
  • 推荐

惊!孟常和沈老师,本播客人活过来了!

18分钟前
  • 莫卡纳达兰克特
  • 还行

太可怕了,30多个男的凑一起相亲速配,精心拾掇后还是各有各的丑,建议改名《这就是国男》,不仅丑得离奇,发言也很臭,看这个的女的绝对是在惩罚自己

22分钟前
  • 111111
  • 较差

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体现得淋漓尽致的节目,里面的人都在为自己的自私辩护

25分钟前
  • Jane
  • 还行

三星全给第二个小姐姐

28分钟前
  • 四十一🍃
  • 还行

还行吧,毕竟是90后的主场,变换下方式也无可厚非,只不过改变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何况也不只是人的问题,社会风气、大环境,甚至普遍性三观(有进有退)都在变。评论里有人说一定要拉人成对象吗?相亲节目本身可不就是得达到效果么,不然折腾一溜够劝大家还是单着吧?弹幕里有人说,这个年纪还单身,都是多少有些自私的人。没错,经历过走心的感情之后,学会自保是进步的象征~反倒一路撞南墙头破血流的才是傻子吧。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才能更清晰地对想找的人有更明晰的标准和认知。而且不是人人生而自私的,对有些人来说,学会“自私”自爱反倒是非常不易,值得赞许的。只不过现在大家都忙,更喜欢把话说开,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冠冕堂皇上了而已。(顺便反思自己语无伦次的表达方式,啥都说的毛病,肯定不能面对公众场合。三思而后行吧~)

33分钟前
  • 低调鸢尾
  • 还行

女嘉宾的言行,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同为女性的骄傲,比男的可太有意思了。

35分钟前
  • 寡人有疾
  • 还行

不要靠近男人 会变得不幸🙏

38分钟前
  • 麻浦帅小伙
  • 推荐

看了两期下来真的好现实啊,女嘉宾瘦瘦的漂漂亮亮男的就马上上头,非常热情,女嘉宾微胖,一群人马上说“可爱型”的,态度也完全没有那种热情,就挺让人心疼的,明明人家也是很勇敢又有趣。其他也没太多想吐槽的,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所以想法不同也很正常,正面的思想碰撞没什么问题,他们各有各的优秀吧,但是我特别不希望这样的节目最后变成了看脸速配的那种恋综。然后杨宽那对真的有甜到,感觉男生是真的心动了。最后说说节目组选的女嘉宾们感觉都很不错,勇敢做自己就很好很美

40分钟前
  • 希Y特主观
  • 力荐

建议改名,90戒婚所。

41分钟前
  • Whispers.
  • 还行

莫名感觉有点上头,跟看纪录片似的,好真实

45分钟前
  • 哈哈哈都闭嘴吧
  • 力荐

啊这……那个唱贝贝的,真的过分。你就算不喜欢人家,也好歹给点面子。大家都是父母的宝贝儿子闺女,谁比谁高贵了?女生多礼貌啊,你好歹尊重一下人家行吗?颜控本身没什么,但不尊重人真的情商低

46分钟前
  • 奶猫
  • 还行

节目模式看似很“新”,但很快就“旧”了!相亲节目放b站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失去了这类节目受众主力军—父母辈观众

47分钟前
  • 简单不普通
  • 还行

第一个女主虽美但脑残。第二个女主非常不错,可能把谈恋爱当成了领offer。这些男嘉宾真的……感觉挑不出俩好的……是去参加交友综艺的脑残平均值就是高,还是这届年轻人不行??

49分钟前
  • Faye
  • 还行

果然,好男人真的很少

54分钟前
  • 886
  • 力荐

这个节目充分的说明了现在的女生有多么的漂亮且自信且迷人

55分钟前
  • Hessin_Labi
  • 推荐

他们并不是真的来相亲的,他们只是来辩论和给自己涨粉的

56分钟前
  • 二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