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奇遇记

剧情片大陆2023

主演:徐冬梅/ 刘宝/ 霍家辉/ 魏海东/ 王艺达

导演:花叮

播放地址

 剧照

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2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3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4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5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6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3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4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5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6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7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8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9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2:42

详细剧情

曹二生性善良,懦弱,胆小怕事。一次遇到车祸后怕连累自己,导致伤者无法及时救治,承担苦果。他选择了逃避,饱受良心的谴责。当‘殃神’出现,逼着他去找到七个有缘人,对他说‘我爱你’的时候,他不得已踏上救赎之旅......

 长篇影评

 1 ) 醋栗与……活在当下

看完这电影,脑海里盘旋着……契科夫的短篇小说醋栗。

那个故事,说的是一对兄弟,其中的弟弟一生的梦想就是有一个小小的庄园,雇几个仆人,然后可以在庄园里种上自家的醋栗吃。他的哥哥对他的梦想不以为然,但弟弟的确就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省吃俭用,不断攒钱,还娶了年老难看的寡妇——然后,等寡妇死了以后,他终于有钱购买了土地,庄园,仆人和醋栗。

这个时候,他们都已经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哥哥去看弟弟,去看那个终于变成了地主,实现了梦想的亲人:“他苍老了,发胖了,皮肉松弛。他的脸颊、鼻子和嘴唇都向前突出,眼看就要发出像猪那样的哼嘘声,钻进被窝里去了。 ”

是的,弟弟是非常幸福的,他自认为自己是个老爷,甚至不再记得自己曾经只是个公务员,以自己祖上都是贵族自居,并且用自己亲自种的醋栗来招待哥哥。

“尼古拉·伊凡内奇眉开眼笑,足有一分钟默默地、泪汪汪地看着醋栗,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

哥哥也不得不承认“我看到了一个幸福的人,他梦寐以求的理想无疑已经实现,他已经达到生活中的目标,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他对自己的命运和他本人都感到满意。”

故事的前半段,就让我想到了在人间吃上第一口披萨的22,她吃着披萨,喝着可乐,看着蓝蓝的天,这样的人生幸福吗?无疑是幸福的。活在当下的确足够让人幸福,醋栗里的弟弟,品尝着他拿又酸又硬的醋栗都可以热泪盈眶,简直是活在当下的典范了。

但契柯夫则在质疑下一个问题

“实际上,心满意足的幸福的人是很多的!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压抑的力量!你们看看这种生活吧:强者蛮横无礼,游手好闲,弱者愚昧无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到处是难以想象的贫穷,拥挤,堕落,酗酒,伪善,谎言……与此同时,每一个家庭和每一条街道却安安静静,人们心平气和。在城里五万居民中,没有一个人会大声疾呼,公开表示自己的愤慨。我们所看到的,是人们上市场采购食品,白天吃饭,夜里睡觉,他们说着自己的生活琐事,结婚,衰老,平静地把死去的亲人送到墓地。可是我们看不见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看不见在幕后发生的生活中的种种惨事。一切都安静而平和,提出抗议的只是不出声的统计数字:多少人发疯,多少桶白酒被喝光,多少儿童死于营养不良……这样的秩序显然是必需的;显然,幸福的人之所以感到幸福只是因为不幸的人们在默默地背负着自己的重担,一旦没有了这种沉默,一些人的幸福便不可想象。这是普遍的麻木不仁。真应当在每一个心满意足的幸福的人的门背后,站上一个人,拿着小锤子,经常敲门提醒他:世上还有不幸的人;不管他现在多么幸福,生活迟早会对他伸出利爪,灾难会降临--疾病,贫穷,种种损失。到那时谁也看不见他,听不见他,正如现在他看不见别人,听不见别人一样。可是,拿锤子的人是没有的,幸福的人照样过他的幸福生活,只有日常生活的小小烦恼才使他感到有点激动,就像微风吹拂杨树一样。一切都幸福圆满。”

当然有可能在这个电影里看这段文字,会显得有点矫情,但是我在看电影的时候的确在想,如果有的人当下,并不快乐,他曾经吃过披萨了,喝过可乐了,看过蓝天了,但是他现在不得不做着不喜欢的事情,因为如果他向那个顿悟的基金经理一下把电脑砸掉,他可能连下个月的房租也付不起,而供到他读大学找工作的父母可能只有几百退休金,根本不敢得大病,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更负担不了一个成年的孩子,失去工作了以后在家啃老啊……

这个电影,如果是20年前看见,我大概会打五星,因为我实实在在就是一个奉行活在当下的人。我基本上不加班,敢和老板吵架,阳光好的工作日下午会请假去公园,在打工之余看闲书,听音乐,谈恋爱,我会兴之所至坐长途去吃昆山奥灶面,穿大半个上海给男友送一瓶咳嗽药水。

但是,现在,我没有这个自信,因为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我当年没买房,我现在是什么样的生活。因为认识过一个和我差不多大,毕业就入外企的前辈,因为一直看空房产,所以……

还好去年年底房地产贷款政策又有改变,应该在抑制炒房一族,否则去年年第的房价变动,差点把人逼疯了。

能一直持续的活在当下的幸福,是不是建立在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的运气上呢?我这潇洒自在的人生,多少是我自己的选择和想开,多少是沾了历史洪流的光和好运之神的垂青?

如果如主角那样在小酒馆演出了一场就心满意足觉得自己死不足惜,阎王爷也没给他开后门的话,那么那个开着裁缝店照顾完丈夫又照顾着儿子的妈妈,她还能继续活在当下么。

当然这是一个好电影,对于能够活在当下的人来说,享受当下,享受每一刻的幸福,就如同20来岁的我一样意气风发。

但是,我也想说,有些人的当下真心无法享受,没有人替他们负重前行,没有力气去改变当下的生活,这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我们每一个暂时当下幸福的人,享受之余,应该也多体谅一下那些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的人,允许他们对当下的迷茫,愤怒,甚至嗤之以鼻。

在当下和未来之间如何平衡,在享受和努力之间如何进退,这个答案没有那么容易找到。虽然契柯夫在醋栗的结尾里说,“您永远不要感到满足,不要让自己麻木不仁!趁您年轻、强壮、朝气蓬勃,您要不知疲倦地做好事!幸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如果生活中有意义有目标,那也绝不是我们的幸福,我们的幸福在于更明智、更伟大的事业。做好事吧!”

但更大的事业是什么,我仍然不知道。

作为一个中年人,我现在只能希望自己记住,我并没有找到答案,我要带着这样的迷茫去审视这个世界和我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我的幸福,有没有建立在无视他人付出的基石之上?

 2 ) 电影国语版和英语版的差异和有趣之处。

以下都是我的个人见解,如有异议,请理性进行讨论,感谢。

话不多说,进入主题。

这部电影一上映,我就去电影院看了。连续两天我分别看了电影的国语版和英语版,发觉这次国语版配音真的很棒,不仅没有拖后腿而且在表达上层次更加丰富。

台词的情绪渲染

术业有专攻,我认为,这次国语版配音展现出了专业配音演员的水平和魅力。

台词在不同语言的节奏中,情绪渲染会有不同的表现。英语的台词节奏比较短促,更符合角色身份的语言逻辑;

而国语的台词节奏则更贴近我们的日常表达逻辑,更贴近观众对影片表达的接受心理,所以更能渲染国内观众的情绪。 以往,我对国语配音的作品持有抗拒的心理,因为国语配音的“译制片”特点给我一种夸张造作的感受。

这次买国语版的电影票也是偶然,刚开始反映过来的时候,心里的期待降了一半;可随着情节推进,我真的被完全带入到影片的氛围里,丝毫没有因为配音和角色的冲突而让我觉得违和,反而能感受到在这样一部动画电影中具有生活化的体验。 过后我为了体验影片本身的原创表达,看了英语版,感受截然不同。

由于英语的台词节奏较快与动画电影在角色表演上的局限表达,我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情绪也出得很快,难以维持。

由于我本人对声音的性质比较敏感,比如声音的大小、厚薄、闷亮等等。在观看这两个语言版本的电影当中,我明显能感受到英语版乔尼的配音声音不够厚,有些台词念得很轻;以往我看的欧美动画男性角色配音或沙哑或浑厚或高亮,不像乔尼这样“轻”。过后了解到,给乔尼配音的是奥斯卡影帝杰米·福克斯;他对乔尼这个角色声音的处理,打破了我对欧美动画男性角色以及黑人角色声音上的刻板印象;这点和我以往的体验不一样。

这对角色塑造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相比通俗的配音表达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接收途径。

当然,两者各有所爱,而作为普通观众的我在影院更能接受后者通俗的表现形式。

塑造人物的简洁处理 这次国语公映的版本,有一个很明确的处理,便是不给影片添加字幕;这样一个简单的处理,通过小小的改动便能将“22”人物设计的特点以更简洁的形式展现出来。

以我的直观感受,“22”的外形设计偏向男生,而国语版里“22”的配音偏向少年或中性;并且在亚洲动画产业,女声优给男性角色配音现象很普遍的情况下,我判断“22”是男性。而且,我没有留意到乔尼说“22”声音是大妈的这个细节。。

而看了英语版后,我才发现“22”被称呼为“She”,“Her”,这引起了我的好奇。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在剧情设定上已经有了其它动物的灵魂形象,也就是那只猫;有了“它”的存在,那么“22”便不能用“它”来形容。

并且,未出生的灵魂并没有单一的性别界定,影片中也有体现这一点;只是其他灵魂长得都一样,而“22”相比之下更加突出;这是外形设计上的特点,而非角色本身;这样做是为了突出角色主体。

这样来看,在“22”用女性相关词语称呼,形象却偏男性的情况下,我理解到的是“22”即便在外形设计上比较突出,但是“22”和其他灵魂一样,没有性别设定。

由于英语的局限性,影片中只能通过以下这样的台词设计和情节去体现这一特点。证明配音的音色和“22”性别没有关系。

引用补充:影片中乔尼问“22”为什么是大妈的声音?“22”说可以是模仿任何声音,用大妈的声音是为了烦死导师。

而汉语却能通过隐藏字幕,这样一个简单的处理,更加直接地展现了这一特点。

英语的“It”,“She”,“He”读法不同,而汉语统称为“tā”。看国语版,观众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很难去判定“22”的性别;抛开通常印象,“他、她、它”,一切皆有可能。

语言翻译上的台词设计 英语版的台词字幕是直翻,比较生硬,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相比之下国语版的台词翻译生动自然,贴合我们的日常表达习惯和逻辑,则显得非常用心,例如下面这个情节。

林肯的灵魂教导22的时候,22提到杰克森总统,林肯的灵魂很生气,英语版的台词是“杰克森?”,国语版的处理是“就凭他?”以及阿基米德和阿基米德说“饼卷肉”的正确读音,英语版的台词是“饼卷肉”,22捣乱“饼卷什么?”,而国语版改成了“饼卷肉,肉卷饼,卷饼肉,肉饼卷”增加了台词的趣味性。。 引用补充:乔尼头发被毁去理发店时,理发师问乔尼头发怎么搞的,原声台词“cat did it.” 字幕也是直翻“猫做的”;但是国语版是“是猫先动的手。”十分诙谐有趣。 两者比较过后,我认为这部电影的国语版更能被国内观众所接受;我也更能理解这部动画电影相比以往,国语版排片量比英语版更多的现象。 这次的“国语版”无论从配音台词还是其他方面的处理,相比“英语版”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也有不足

在片名的翻译上,《心灵奇旅》虽然不像之前那样用“XX环游记”“XX总动员”敷衍过去,可也差强人意。片名翻译本质上比较通俗和具象,没有《Soul》有神秘感。

不过,我觉得这是一部作品名字,在两种语言的表达上所呈现出来的差异。

如果说,汉语在配音上的展现更能渲染观众的情绪,那英语在概述上的展现则更能给予观众遐想的空间。 汉语本身在表达上相比其他语言更丰富和具体。字词的多种组接,能帮助我们对单一的概念理解得更仔细。而英语往往是通过单一词汇衍生出不同含义;只有放在不同的语境下你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无论是电影名,书名还是其他形式作品的名字都是一种简单的概述,而汉语的概述往往比较具体,而英语则让人产生不同的猜测,给人更多的遐想空间。

如果我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解释那便是,

“电影片名是'Soul',涵盖了'灵魂'、'心灵'、精神'、“灵魂音乐”等等含义。”

显而易见对吧。这可能就是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和魅力吧。

总而言之,这真的是一部特别值得到电影院去观看的电影。

这部电影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过后我会以我个人的直观感受对这部电影的各个层面提出我的个人见解。

已经写完啦,篇幅很长感谢你的耐心阅读//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3120540

真的,已经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这样酣畅淋漓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用这部电影的台词来说便是

“我爵士了!!!!”,"I'm jazzing!!!!"

打个小广告,我最近建了个小组,想邀请你们加入。。//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group/715844

附上一张配音主创名单,感谢你们。

 3 ) 为什么逻辑混乱的美式鸡汤会抬高公共沟通成本?

先上结论:皮克斯新片《soul》,和之前的作品《飞屋环游记》、《寻梦环游记》一样,是一部逻辑混乱、乃至伪善的作品,其中笑点涉及到了职场霸凌(这个格调并不比春晚上的小品高级),剧情主线甚至在讲走后门。它当然有很多优点,但优点都是技术层面的,有非常感人的亲情片段、完美的新乡街景和让人体悟到平凡生活美好的煽情。但更大的本质上,它是一部会大大抬升公众沟通成本的商业大制作。本文围绕此进行一些逻辑辨析,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说好的商业大片促进不同人交流,而这类鸡汤大片让人和人之间充满更多猜忌?

-我怎么没看出来对会计的描写涉嫌职场霸凌了?

我对这么多观众居然不觉得soul在非常政治不正确地调侃会计感到难过,这就是霸凌,其他部门管理层合起伙来扰乱他工作还取笑他,就差直接和他说你怎么这么开不起玩笑了。soul在剧情主线(注意是主线)上已经是一部弘扬正大光明地走后门的片子了,它既不公平也不正义。商业剧本里都需要有正方、有反方,皮克斯明明可以把这个会计写成一个比较吹毛求疵的心灵导师,导致学员找不到sparks——其实斯内普就是这种人啊,把纳威折腾成那样,需要成长。问题是他是会计,会计的工作不就是平账吗,那账对不上你说人家能力不行,要对账你说人家不招人待见,这还不算PUA?

我真的希望人们不要在职场里这样对待尽职尽责的基层员工,“生而为人请你善良”。 另外,何必要强调这样处理会计让他显得很萌呢?学校和职场里欺负nerd不就是这样的吗,大家凑一起嘴上不都说“你好萌啊”吗?对了,美帝职场里这种会计师一般都是东亚裔尤其华人哦~

-为什么皮克斯这样的剧本写作方式不好呢,这不是很真善美吗?

迪士尼皮克斯的剧作风格就是典型的把“道德批判“搞得炉火纯青的。稍微讲究点格局的剧本,哪怕是爆米花动作片,它也会建筑在一个现实基础上,那就是正方和反方本质上是利益不同、出发点不同,反方的性格也是据此很有逻辑地写的,不会是为了坏而坏。比如《飞屋环游记》的主题是环保,环保好吗,当然好;然而具体实施环保是需要成本的,哪怕做个托福GRE阅读,也会讲,这里面涉及到当地渔民、猎人的生计,纳税人的支出,各种昂贵技术研发能不能起效果,如果认为只要不伤害动物就是好的,那这个成本其实是当地渔民猎人而非热心环保的键盘侠在支付,他们就不想给小孩更好的生活么,肯定不能一刀切啊。

但是在皮克斯思维里呢,假如片子主题是环保,那就把环保当成最大的正确(而且这里的环保也不是可持续发展,而是不伤害动物)。和主角利益不一致的角色,就要让他坏得很彻底。这种叙事很容易给思维不太敏锐的观众一个印象,就是反派可真坏啊,不环保的人真坏啊,杀动物还杀人呢——问题是环保就是不杀动物吗,一个不环保的人他就一定会去杀人吗?soul也有类似问题,量子世界里的会计,他的利益和男主不一致,但是这样的不一致能否说明他很可笑呢?看完我确实觉得量子世界的业务线高管合伙揶揄基层会计,企业文化挺差的,怪不得2020年了他们还无法进入信息化时代。

这种道德批判思维很讨厌。有格局的剧本应该是讲,各方和各方的利益不一样,通过合作和斗争,大家能想出一个对更多人都有益的解决办法(玩具总动员系列就是这样的),把饼做大了。因此我不觉得某些反派死透、主角走后门的剧本是真的在弘扬真善美,本质上喜欢道德批判的人才更容易PUA别人(且浑然不觉),因为这种思维下人很难去换位思考,看不到很多情况下道德也是既得利益者的话术,或者是为了经济效益博弈出来的某种约定俗成的解决方案,只是习惯性得搞道德批判,你不道德你就坏透了。《飞屋环游记》、《寻梦环游记》、《soul》这三部动画其实应该在家长指导下观看。

-《飞屋环游记》、《寻梦环游记》、《soul》的逻辑到底混乱在哪儿?

皮克斯的几个剧本(除了玩具总动员系列)假如能幻化成一个group,就是这么一种形象:生长在中产以上家庭,追求生活品质,热爱花花草草小动物,崇尚环保,但并不会感受到自己吃牛肉-鄙视猎人打猎、自己坐飞机-认为不环保的企业主都大大的坏之类的行为有什么逻辑不自洽之处。如果一个行走的皮克斯看到一位猎人肩上扛着刚打的鹿,TA可能会指控这位猎人“生而为人请你善良”;看到一家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小企业没有执行昂贵的环保标准,就要讲“不爱地球,非蠢即坏”。皮克斯完全不觉得宣传“脑子灵活”的高管揶揄尽职尽责的基层会计有问题,也觉得开后门是没关系的,都要为了happyending做牺牲嘛。

但如果猎人哭诉自己有孩子要养必须打猎赚钱,小企业哭诉装了环保系统就发不出工资,基层员工追究的是职场性骚扰事件,皮克斯们又会做出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判断。

那么假设做一个剧本,把前后两段、一件事情的不同侧面放到一起,我们来看看怎么解决?不好意思,皮克斯从不想这个问题,费脑子啊而且这多不好看,皮克斯是最真最善最美的,辣眼睛的东西我们就挪到看不见的地方去,看不见它就不存在啦~我们的作品就是要让你看的时候感觉自己特别善良,特别高贵~

结果就变成,根据前后两段、同一件事,完全可以拍出两部价值判断截然相反的皮克斯(我甚至已经在脑子里画出分镜了),其中是什么影响着价值判断呢?取决于究竟是谁在用丰富的细节倾诉自己是弱势群体。同一个行为到底是道德高尚还是上纲上线全凭他一张嘴,它就像咪蒙一样只想把最能调动人正义感的表面功夫密集地展示出来,产品主要卖点其实是让观众觉得自己非常高尚,并在这方面登峰造极。这种片子其实是抬升了公共沟通的成本。

因此皮克斯的剧作水平其实是被严重高估的。这个企业非常聪明,特别擅长创作关于梦想、亲情的片段,我看了也会哭,我也很爱看。但一旦涉及到剧本整体结构,他们就开始耍手段,论逻辑看其实里面很多地方是讲不通的,但他们故意不去管,就挑一些最能显人有正义感的片段往观众脸上怼。梦工厂的原始人系列包袱并不高级,但显然不耍这种小聪明;像《帕丁顿熊2》这类非常classical的合家欢电影,剧本的诚意与精致也在皮克斯之上。皮克斯真的有点对不起那些看得人眼泪直掉的佳章,实在不real,太精明了。

-动画片就看个乐嘛,给小朋友看的,而且动画片不可能承载这么多深刻。皮克斯就是个讲故事的。

这事分好几层来看。首先,看待皮克斯作品的标准并不能和看待小制作、文艺片同日而语,主流大制作电影,要是真有勇气几个亿的预算下去还很real地搞坏品味、先锋实验就算了(敬您的勇气),但如果以真善美治愈系为卖点,拿着这么大资本的力量,是否应该承担一些起码逻辑自洽思维方式呢?这几年的皮克斯制作甚至不再是主角躺平甘心做废柴了,主角还要说阻碍他的就是杀人犯,自己要走后门。这也太没劲了。

其次是,已经2020年了,编剧技法发展了一百年,文艺作品早就可以促进不同人的互相了解了。比如玩具总动员系列和疯狂原始人第一部,我觉得非常好,一开始出发点就不是党同伐异或者道德感炫耀,这些片子一直在看到正方反方出发点不同,都有缺点和诉求,双方博弈、沟通、合作、抗争,解决方案水到渠成,作品境界就高,人物就立得住。驯龙高手细节逻辑不太灵,但是也是在说社群是如何转变观念,逐步实现同自然界的和平共处。

飞屋环游记、coco和弘扬走后门的soul,这几部的说教感特别重,问题是你道德大棒挥舞到这个程度了,到底是要批判什么?飞屋和coco里反派都杀人,你要批判的是杀人吗?批判杀人为什么不做个侦探片呢?剧作中,和主角利益不一致的人就安排他们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生活中是否和你利益不一致的人就会缺德到这个程度呢?99%没有。如果你的反方没杀人,你是否还有其他正当理由和技巧和他博弈?这也是皮克斯作为合家欢大制作非常不负责任的地方,其中充满了“和我利益不一致的人就不道德,就坏透了”,因为想不出对方坏到那个程度的理由,自己说服不了自己,就给对方写成杀人犯。这不是巨婴式思维么?

-你是不是故意和迪士尼皮克斯过不去?思想阴暗,上纲上线。

我真不是故意和皮克斯迪士尼过不去。首先我喜欢玩具总动员系列;2013年怪兽电力公司出第二部,《怪兽大学》,我当时在电影院里看得泪流满面,后来还陪朋友的小孩看了两遍。怪兽大学完美阐述了我当时的心情,就是没自信被奇怪的人打压,高考废了,一直是个自视甚高的奋斗逼,突然觉得人生意义塌了,稀里糊涂做了点傻事——电影里他们做的比我做的还傻还出格,谁上大学的时候不犯点错啊——但是最后处理结果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好朋友一起走,有勇气面对人生,犯了错就认,自己做事自己当,即使如此也不放弃努力成长(我剧透一半吧,主角自己糊涂贪心被学校开了,没后门可走,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怪兽大学豆瓣评分只有8.2分,应该说它论道德批判、显自己很善良方面远远不如我看着不顺眼的《飞屋环游记》、《寻梦环游记》和《心灵奇旅》三部作品,它真的没有后门可走,没有杀人犯级别的恶人可对付,但它真的创造了一个情境,就是我们自己靠着自己的力量,在这茫茫黑夜中漫游,我们可能很丧,但我们乘风破浪,敢作敢当。

谁曾想仅仅七年过去,《怪兽大学》、《玩具总动员3》这样创作方法的作品,已经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

你猜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为什么要这样对一部动画挑剔?

研究皮克斯这个规模的电影与其说是研究电影,不如说是研究现象。上个世代我们都说主人公面对困难拼命刚的类型片是鸡汤,现在看看努力是很难的,硬刚是很累的,观众没那么喜欢这套了,都说励志是鸡汤。可是走后门肯定鸡汤多了。皮克斯筹划的时候绝壁搞了N多版的剧本,但他们自己有数还有数据,怪兽大学乃至玩具总动员等等,都不如飞屋和寻梦火,他们下一部片子肯定还这样,这是顺应市场的行为。

这背后有个趋势,就是在皮克斯主要受众的那些地区,教育时间越来越长,房价越来越高,固化越来越严重,大把人三十岁也断不了奶,选择躺平做废宅,努力没用,受不了精英叙事。当废宅当然是个人目田了,但问题在于,废宅得自己承担自己做废宅的成本和后果,总不能让别人承担,幻想用走后门来解决。社会正在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人人争当弱者,要求制度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倾斜,放弃了抗争精神。但皮克斯显然在讨好观众上走得太远了(所以我不用白左之类的词概括,你看这里面好些逻辑问题是因为白左吗,真白左都在非洲领养孤儿呢,根本就是纯纯的精致利己),它创造的世界里主角基本不用承担责任,都是世界的错了。

可以理解在现在这种环境下乘风破浪要求太高了,但我想无论什么时候,敢作敢当都不应该是一种奢侈品,人也应该是要尽可能沟通、博弈的。是时候重拾一下电影剧作的黄金精神了,想到荒木飞吕彦说创作,“精气神一定要往上走,否则读者会觉得没有意思。”

———————————————————————————————

争议比较大,我统一回复一下。首先是皮克斯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他们用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最细致的市场调研、最大规模的宣发系统,和小导演求爷爷告奶奶凑点钱拍文艺片完全不是一回事。从他的剧作变化里是能反推出很多观众喜好、心态的变化的,这可不是研究电影,如果只是小规模片子当然没必要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它。

其次是为什么要抓住会计被霸凌的问题?其实看剧情这个会计可能本身没有什么感受。但无论他有多迟钝抑或多坚强,其他部门人联手扰乱他工作的事情都是不能改变的,他就是客观上被霸凌了,这在职场里是非常严肃的事情。皮克斯把这类事当成笑点来拍,作为合家欢当然很不合适了。观众越是强调他没被霸凌、他没有不高兴,我们就越能理解职场/学校中很多霸凌为什么会光明正大的发生——因为大家并不觉得自己在霸凌啊。

最后是我并不是没有在技术意义上被皮克斯感动,但这种投资的片子技术好是应该的啊。如果你看完这部电影以后只想从相关文章中复述一遍感动,接受不了其他视角,那其实正应了我文章中的观点,那就是皮克斯式剧作思维本质上是让人不断地找自己认同的、片面的、很好理解的观点,同时把不在这个区域中的人想象得及其过分,并不尝试沟通、理解、把蛋糕做大。

 4 ) 落在掌心的竹蜻蜓

因为美国疫情仍旧严峻,皮克斯新电影上映这样每年的固定节目,我们本应是在影院吃吃爆米花喝喝大杯汽水的,今年也只能改在自家客厅通过订阅Disney+进行线上观影,好在仍有大包薯片和饮料在手,关掉灯静静体会这每一年都带来的熟悉又不同的感动,心想2020或许再也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圣诞礼物了。(对不起啦,《真爱至上》,今年圣诞暂时没空重温了,笑)

有趣的是,我们看到半小时左右家里wifi突然坏了,不得不暂停了十分钟,于是正好起身舒展舒展筋骨,顺便猜接下来的剧情走向。在此之前电影的情节是有点像…林克莱特的《摇滚校园》?Joe是一个心怀爵士钢琴家梦想的中学老师,每天和小孩子打交道,虽不顺利,家人也不支持,但也未曾放弃。导演说,Joe肯定最后是留在冥界了,把22成功感化之后送她去了地球,同时意外发现自己是当心灵导师的料,于是放弃生命留下来感化其他的小朋友。而我反驳说,切,那这样子音乐家的梦想就是说说而已吗,Joe肯定回地球了,继续追求音乐家的梦想,但是他后来还是发现自己当老师更合适,所以留在中学继续教书啦。这两个版本的剧本听上去倒是都能说得通,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此时网路正好恢复,于是抱着好奇皮克斯到底会如何发展这个故事的心态,我们按下了继续播放的按钮——

皮克斯不愧是皮克斯啊!想象力大无边!半小时左右开始的情节转折不仅令人忍俊不禁,而且出人意料地深刻,同时又不是那种“给你指明一条人生路”或者“加油啊你是最棒的不要放弃梦想”的传统鸡汤,它把结局选择权交给了观众(Joe最终选择了哪个职业呢?22的地球徽章上最后一瓣“火花”来自哪里呢?这些都不重要),留下遐想和回味的同时,又是那么地动人,对了,这就是好多好多皮克斯电影给人的感受吧,但是这样的感动每次又是那么的不一样——同样是讲“冥界”的《寻梦环游记》,主题更加传统,说的是不论是在哪个世界,一家人都要整整齐齐,幸福是依靠记忆而存在的,不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家人;而《心灵奇旅》,更像是生活的狂风骤雨之后的一双温暖的援手: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相似的片段吧,22缩在一个最黑暗的角落里身边都是无穷无尽的否定的声音,“你这个废柴”、“认命吧”、“你看看别人”blah blah,此时Joe伸出他的手,对22说,“你准备好了”,无需过多解释。没错,哪怕是对着天空发呆,在马路牙子上乱晃,《心灵奇旅》就像一双诚恳的握着你的手,告诉你那都是有意义的,生活的“火花”在于你看待它的角度,跑得累了,就停下来发发呆,休息一下,会有一片漂亮的叶子从金灿灿的大树飘落,恰好停在你的手心。那片落叶,是不是很像哆啦A梦的竹蜻蜓呢,如此普通却有拯救一个灵魂的魔力。

如果说《心灵奇旅》和《摇滚校园》或《寻梦环游记》更多是在剧情方面有相似之处,结束时看着字幕滚动时我更多想到的是大师泰伦斯·马力克的《生命之树》。Joe在弥留之际回溯自己的一生,想强调自己音乐家梦想的他,却意外找到了许多其他的落脚点,不论是有音乐天赋却时时想放弃的学生,还是从未互相交换人生故事的理发师老友,Joe的人物形象由这些碎片化的生活细节拼凑完整——是香味漫溢的披萨,是喜欢的洗发水牌子,是给老人的钢琴课,是妈妈珍藏的羊毛西服,是放学回家骑着单车的自由自在,是沙滩上海浪淹没双脚的微凉。马力克的作品都很强调生活的细节,自然光拍摄,情绪流动配合角色的旁白等等,有时候会感觉晦涩难懂,难以跟上,需要额外地静下心来细品;而《心灵奇旅》,用更通俗直接的方式,把“回溯一生”这样可以是很沉重的话题用轻松又具象的方式讲了出来,对“冥界”的展示也是不输《头脑特工队》天马行空一般的想象力,实在让人惊叹。

每次看皮克斯的电影都要夸一下他们登峰造极的技术,视觉效果等等,在他们身上的确没有“夸累了”这一说的,因为不论何时看到,都会惊叹故事和人物已经如此高水准的情况下,怎么还能在制作上同时趋于完美,大到纽约市一景一木的完美重现(我好怀念车水马龙热热闹闹的纽约啊!这部电影就像给纽约的情书一般太令人感动了!),小到主角西装上一条小小褶皱的真实还原,制作人员倾注的心血体现在电影的每一帧画面。而说到画面细节就不得不提一句,真的羡慕国内可以在影院看到它,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补上,这样制作水准的电影在影院享受一定是效果加成的。《心灵奇旅》是一部爵士乐占很大比重的电影,演奏时主角Joe的手指配合音乐的流淌精湛而准确,自然放松的姿态让人感觉亲临大师现场演奏会一般;奥斯卡获奖组合Trent Reznor和Atticus Ross制作的原声音乐是那么贴合又不喧宾夺主,印象里他们总是和芬奇合作(《社交网络》、《龙纹身的女孩》),快节奏的电子节拍擅长制造悬疑紧张的气氛,而在《心灵奇旅》,惬意又自由的爵士乐就像Joe的衣服或礼帽,像人物与生俱来的一部分一样浑然天成,带着纽约秋天的暖意,是这个喧嚣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带来的重击或许都不是“狂风骤雨”那么简单,多少被冲散的家庭、失去后再也无法复得的人生、一辈子都难以磨灭的伤痕,都发生在这短短又无比漫长的一年,它甚至还未结束,我已经觉得自己老了十岁,身心俱疲。《心灵奇旅》在这样一个非比寻常的圣诞节上映,自有它疗愈的意义,对于很多挣扎在温饱、梦想似乎无比遥远的人来说,一句“没关系的你可以”简单却无比重要,圣诞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时刻,疫情影响下更多的只能独自度过,这样的日子里,一部老少咸宜、抚慰心灵的文艺作品是多么重要,或许我们现在还未意识到,但很多年以后,还会有人记得,那个不寻常的圣诞节,有这样一部好电影。

(快去买票看!!!!!!)

 5 ) 追求梦想是最不重要的,看天空、走路、吃披萨才是正事!

深度解读《心灵奇旅》,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心灵奇旅》豆瓣9.1分,是今年评分最高的电影。

皮克斯不用多说了,从1995年拍摄《玩具总动员》开始,至今已经拿了10次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心灵奇旅》多半也是明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了。

可惜《心灵奇旅》运气不好,竟然和郭敬明的电影同一天上映,上映当天排片被压得只有2.7%。

再加上很多观众要么觉得动画电影就是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要么觉得动画电影不值得去电影院看,等上线爱优腾后在手机、电脑上看就行了,所以票房远远不如《晴雅集》。

趁现在还有排片,赶紧去电影院看吧,因为我上一篇文章就说了,为好片贡献票房,不给烂片贡献票房,就是我们身为观众为电影行业做贡献的最有力的方式。

高纳是一名中学音乐老师,但这并不是他的梦想,他的梦想是去高端俱乐部表演。

这一天,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机会——在纽约最好的爵士俱乐部演奏。

然而他却意外掉进了窨井,摔了个半死,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不醒。

高纳的肉体在医院,而高纳的灵魂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奇幻的地方,一个叫做“生之来处”的地方。

高纳来到生之来处的途中有一段黑白的2D片段还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不得不佩服皮克斯的想象力。

原来,灵魂们在生之来处的“心灵学院”接受培训,他们需要找到一种叫做“火花”的东西,从而获得地球通行证,然后才能前往地球。

高纳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心灵学院的导师,杰瑞还分配了一个编号22的灵魂给他。

其实22已经有成百上千个导师了,比如哥白尼、甘地、林肯、拳王阿里……但她一直找不到自己对于人类生活的兴趣,找不到“火花”,所以一直都拿不到地球通行证。

正好22讨厌地球,不想去地球,而高纳还没有活够,还想活下去。

于是高纳和22约定好,他帮22找到“火花”,拿到地球通行证,然后22把地球通行证给他,让他活下去。

高纳和22重新回到了地球,但是发生了意外,22进入了高纳的身体,而高纳却进入了一只猫的身体。

刚开始22非常讨厌地球,直升机的轰鸣声、施工的噪音、嘈杂的人群都让她社交恐惧症发作。

但自从她吃了一次披萨后,她就再也不能忘记它的味道。

她渐渐发现,地球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糟糕。

她是一个讨厌音乐的人,但她却发现自己爱上了流浪歌手弹的吉他。

她觉得地上的排风口很好玩,觉得餐厅的橱窗很好玩,觉得街上的父女很幸福,觉得微风吹起落叶很有趣,连随风起舞的枫叶种子都能让她看得入迷……她突然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很美好。

不过高纳此时还没有意识到这点,高纳还说,22之所以能发现生活的乐趣,是因为22现在在他的身体里。

换言之,高纳觉得22能发现生活的乐趣靠的不是自己,而是他。

22成功找到了“火花”,拿到了地球通行证。

尽管她现在变得想去地球了,但她还是按照约定,放弃了去地球的机会,把地球通行证给了高纳。

电影一开始就说高纳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本以为这是一部讲述面临中年危机的中学音乐老师追求梦想的励志片,结局是高纳追梦成功,证明了自己,同时也打了那些不看好他的人的脸。

高纳最后的确实现了梦想,在纽约最好的俱乐部演奏了钢琴,也赢得了人们的掌声。

他这一辈子的梦想都是去高端俱乐部表演,但当他真正实现了梦想后,他突然发现,他追求了一辈子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高大上。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猛然发现,他为了他的音乐梦,错过了太多太多。

他错过了和母亲相处的机会,错过了丽莎……错过了除了爵士之外的一切。

因为电影的主题根本不是追求梦想,恰恰相反,是很多像高纳这样的人,一味地追求梦想,而忘了去享受生活。

在22爱上生活的同时,高纳的三观也在发生改变。

他活了几十年了,他的思想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但22陪伴他的这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让他思考了很多,而22也教会了他很多。

高纳曾经有一个爱人丽莎,后来他们分手了,是22劝高纳给丽莎打电话。

但高纳却说:我现在没有时间谈恋爱。

每次母亲和高纳聊他的未来规划的时候,高纳都是避而不谈,也是22让高纳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了母亲。

22去理发的时候,和理发师德兹聊起了他的生活。

德兹说,他本来想做一名兽医,但阴差阳错之下做了一名理发师。

德兹还说,他很高兴和“高纳”谈关于爵士之外的事物。

高纳突然发现,他在这里理了一辈子的头发,他每次都是和德兹聊爵士,他从来没有问过德兹的生活。

他只在乎自己,只在乎爵士,从来不关心任何人,也不关心除了爵士之外的任何东西。

反倒是一直很讨厌地球的22发现了生活的美妙,发现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所蕴含的乐趣。

22说她喜欢看天空,喜欢走路。

高纳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目标,只不过是平庸的生活。

但高纳错了,无论是看天空、走路,还是和家人相处,和爱人去看海,用双脚感受海水的温度,还是晚上看烟花绽放、在地铁站看流浪歌手弹吉他、和理发师聊天、品尝美食……只要你用心去感受,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实都十分精彩而美好。

生活的真谛不是什么宏伟的梦想,恰恰就是那些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去俱乐部演奏并没有多么高大上,相反,做一名音乐老师也有很多乐趣,但高纳一直以来都忽略了这些乐趣。

高纳觉得他天生就是音乐家,他是为音乐而生。

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特别的,但每个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

就像高纳,他想去俱乐部演奏,最终只能做一名中学音乐老师。

又比如德兹,他想做兽医,却成了一名理发师。

但这又怎样呢?德兹最终还是爱上了自己的工作,爱上了和顾客聊天。

就算我们不能成为富豪、明星、科学家,也没什么关系,毕竟成功注定是属于小部分人的,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平凡的。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重要的你有没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你努力过了,就够了,如果过于在意梦想,而放弃了生活中的一切,那才是得不偿失。

就像那些迷失的灵魂一样,只在乎目标,和生活失去了连接。

很多电影都是给我们灌输成功学、心灵鸡汤,讲述主角努力追求梦想,最后就实现了梦想。

仿佛在说,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如果你没成功,就说明你还不够努力。

而皮克斯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告诉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有多么伟大的成就才算活着,就算没有成功又怎么样呢?恰恰相反,一味地追求成功而忘记了享受生活,这才是最遗憾的。

假如高纳掉进窨井后就死了,他的遗憾仅仅是没有在俱乐部表演吗?

他的遗憾太多了,他没有再尝试争取一下丽莎,没有和母亲深入地谈心,没有和德兹聊过爵士以外的话题,没有认真地品味美食,没有观赏过这座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的夜景……

爵士是他的全部,所以这几十年来他除了爵士什么都没有得到。

除了爵士,他几乎放弃了生活中的一切。哪怕最后他真的成为了音乐家,又值得吗?

我们不应该定义自己,也不应该被父母定义,不应该被老师定义,不应该被任何人定义。

你不是生来就是音乐家、科学家、企业家、宇航员……因为生活没有目标,生活就是生活。

我们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我们要有梦想,也要懂得知足常乐。

无论你富贵还是贫穷,无论你名扬四海还是默默无闻,只要你像22一样阳光、乐观、热爱生活,你就是这条街最靓的仔,你就是你自己的星星、太阳、宇宙。

最终,高纳把地球通行证还给了22,22终于可以前往地球,体验属于她自己的人生。

而杰瑞也决定给高纳第二次机会,电影戛然而止。

高纳会在他的第二次生命中做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电影最后是一个开放式结局,这是一个很高明的处理。

如果结局明确说高纳选择继续去俱乐部演奏,那么他似乎什么都没有学到。

如果结局是高纳放弃了俱乐部的工作,还是决定回去做中学音乐老师,又显得有点刻意,仿佛在说追求梦想是错的,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对的。

导演没有说高纳的选择是什么,因为他现在只是中年而已,他还有大把的时光,他仍然有无限的可能。

他的选择绝不仅仅是A和B,还有C、D、E、F、G……

他的选择绝不仅仅是在俱乐部演奏或是做中学音乐老师,他还可以像当初他带22参观“一切殿堂”那样,去尝试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去弥补他过去几十年因为追求爵士而忽略的遗憾。

无论他会选择做什么,我相信他一定会增加和母亲相处的时间,一定会去联系丽莎。

然后他会发现丽莎等待这通电话已经很久了,幸亏现在还不算太晚。

正如杰瑞给了高纳第二次生命,皮克斯也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通过一部电影告诉了我们生活的真谛。

趁年轻,去享受生活吧,去享受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

每个人都说,你要有梦想,要有目标。

每部电影都是在讲,努力就能实现梦想,就能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而皮克斯却告诉我们:追求梦想是最不重要的,看天空、走路、吃披萨才是正事!

 6 ) 被误读的“活在当下”

创意还行,故事略硬,不够取信于人,至少没能取信于我。有种为了讲这么一个活在当下的主题,硬设计了这么一个故事的感觉。

不知有没有人有同感,全片整体都跟寻梦的发展路线太像,但后半部分却没有推上去,人物转变生硬,虎头蛇尾。以致于看完我莫名产生一种想模仿寻梦却没仿成功的感觉。

主角成功演出了一场,就直接开悟了...佛陀都没他悟性好。

他内心os仿佛是“追求了n年,成功的感觉原来不过如此!每天的地铁一样挤,汉堡也没变得更好吃!我之前为啥那么拼命?还不如拿那些时间看夕阳多美妙...”对此我的感觉是:这才迈出一小步呢就飘了...是真心热爱钢琴吗你,我咋看不出来...

总之,电影里这个所谓的“活在当下”的主题,有点假大空,说得就好像追逐目标就一定会迷失,珍惜每一天的分分秒秒、随时随地感受细节才是活着。

但是其实生活本身哪有那么简单,追逐目标的人就一定是那个不识眼前大海的鱼?感受分分秒秒的谁说就不会是享乐主义?它灌输给我的这个道理,出了电影院就不是那么相信了,因为现实不是那样。

现实是,就算你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可能你还是交不起房租,看不起病,人生需要抗争的事还千千万,那小小的成功什么都代表不了,没那么多时间喝鸡汤。如果条件到位,你当我真不会享受生活?我能在神州大地都留下五彩斑斓的脚印!

那这个主题就完全不可吗?我觉得也不是。

奋斗是生活,享受也是生活,痛苦快乐都是生活。活着就是不断感受的过程。只要能确信自己是真的按照自己心之所向在走,而不是被他人的社会的价值观绑架、以为自己想要这个而去追求他人眼中的成功,那怎样生活我觉得都是“活在当下”。从这一点上看,电影里讲得比较浅和片面。

------------------------------------------------------------

看到大家的评论~感觉可能我前边写的吐槽感比较强,意思没传达到位,遂补充~

片子肯定不是一部烂片,想象力、创意都不缺,制作水准也高,7分肯定是有的。打三星是目前评价过高了,平衡一下。

我也不是抱着要吐槽的心去看的,北京疫情的情况下我为了看它,上映第一天就去了!可以看出我对它的期待。

那我为何觉得故事没讲好呢?

1.剧本层面:

轻松娱乐没错,温暖人心更没错。但这部绝不是一部儿童向动画电影,不应当以儿童片的视角来评判。我为何说它不如《coco》,说它人物转变生硬,虎头蛇尾,阐述下观点:

全片是有一些巧思的,比如有朋友评论,主角到猫身体里换了一个视角看自己等,确实为后期在做铺垫。但到了电影高潮部分,反而开始后继无力,已经不是人物在带情节,而是情节在推人物走。两个主角的转变靠的是别人的“点化”,而非根植于自身行动,只是把“点化”这种说教包装得比较漂亮而已。感动人的是那句话,那种道理,而非人物。

22醒悟是机械降神,由别人来告诉并把火花还给她,然后投胎。人物塑造因此少了一环重要的动作,变得单薄轻飘,没有层次。(男主否定了她的火花她信了,男主肯定了火花她又信。能不能转变全靠别人,她自己的力量去哪了?说极端点,男主要是骗她,她是不是就永远迷失了。如果她是这样虚弱的人物,不投胎也罢,因为支撑不起全片给她的分量)

火花这东西,我认为到最后发现它“原来即使被拿走,也可以再度产生”会更好,因为它来自于个体灵魂对生命的悸动,应当靠22自己生成,这是更有人物弧光的。

同时,男主“收获了成功+回到人间继续活+同时体会到生活美好”的情节组合也很无力,他描绘的更多是一种刹那感受,而非主角的行动。男主没有对自己教书育人、跟配角小女孩师生关系等产生太多感受,因为他的处境实际上已经改变了,他无需再回归过去的生活。是,虽然每天还是一样吃喝拉撒,但吃喝拉撒的东西不一样。这让他最后那一通领悟的可信度降低了。说夸张一点,这有点像陈凯歌“上层人的悲天悯人”,无法打动真正身处困顿的人。最后那片叶子,其实也是为观众落的,让观众对于自己人生的“那片叶子”产生感触。这也是本片收获到很多带情绪的五分好评的原因。

写戏就是写动作,尤其是最后的角色自发动作,是融汇全片前期铺陈的关键点,也代表着全片人物是否能立得住,它缺的恰恰就是两个主角最后的动作。

其他角色更不用说,标签化的工具人,服务于剧情需要而存在。那些了不起的学者在片中呈现出来的状态单薄负面,去掉了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统一贴上了“无法理解普通人的高级人”标签,看了之后感觉这些人像阻碍22升级的小怪,观者不会留下好感。但现实中这些人绝大部分比常人更能体恤弱者,共情能力、毅力等都更强...基金经理贴上了“迷失”的标签,一个醒悟了不算,还要把所有人工作的电脑全推翻才行,潜台词“因为你们都迷失了!”仿佛只有他的道理是对的。这些细节都让我内心有一些抵触。感觉是把普罗大众按类型妖魔化,贴标签、搞对立。

片子创意是很好,制作精良,但这些掩盖不了它在人物塑造上的乏力。

2.主题层面:

不是说主题正能量,而我就要反对正能量。而是我认为,即使是“活在当下”这样一个略显俗套的主题,也可以讲得深刻,但本片没有做到,它只讲出了最表面的那一层,更多地呈现出的是浅显的二元对立(“追求目标、成功”与“感受生命小确幸”的对立,火花的误解含义、正确含义也放在这二者上),人物也因此而扁平了很多(尤其是22),这一点让我略失望。

它通过主角之口,传达出的这些感悟,看上去很美,但也很虚。

“活在当下”不是一个那么简单的主题,不仅是去发现和接纳生活中的美好一面就完事了,更多时候是你如何跟痛苦和黑暗的一面共处,但这些,本片放弃了探讨。

是,你可以不再执着于强求的目标,不再纠结于有钱没钱,选择去感受生活方方面面的美好细节,但是生活只有美好吗?当你冬天房租交不起被赶出来没有住的地方的时候,你能感叹雪花的形状有多鬼斧神工吗?当你面对疾病、困顿、死亡时;当你发现人生无论怎么过都事与愿违时;当你发现或许人生本无意义,所有意义都是自己强行附加上的时,你要如何跟自己和解,如何看待真正的“生活”?

我更希望看到这个片子能落地,能真正站在弱者的角度去体悟,去呈现,那作为观众的我自然会被打动。但目前我看到的故事,总有点像一个没真正经历过痛苦的人,去想象出来的“我一生只顾追求目标,最后发现不如活在当下”的故事,还把这碗假鸡汤放到我嘴边灌我喝下去。因此而产生的感动,我认为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自我感动,是自己说服了自己相信这套理论,而未经深思的感动。

几年前的我经历少,可能喝了也不觉得有啥不对。但当我在人生历程里,已经经历过了主角这一阶段的思考,但发现现实依然是铁打的现实,依然有无穷无尽的问题要去解决,生活本身其实也并没那么美好,这些感悟根本无法解决眼前问题时,对于这碗鸡汤,我学会了辩证地看待。

对我来说,生活是一个中性词,它本身是没有底色的。

而片子给我的感觉,就跟美国站着说话不腰疼宣扬的普世价值一样,告诉我生活的底色是美好的,活着的所有感受都是多么幸福,你怎么看不到?你怎么感觉不到?这种东西听听也就过了,放到生活里,当不得真的。

以上仅代表个人拙见~求同存异么么哒~

——————

对这些文字有共鸣的朋友欢迎关注公众号

放点个人创作的杂七杂八的东西,诗歌、影评、书评、微小说等,佛系更新随缘看

——————

隔了一年回看评论补充:友好探讨很欢迎,人身攻击全反弹。心中装着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你骂我,我还懒得骂你,看个电影还要当喷子,只觉得你很可悲。我追梦近十年,经历过像饺子一样在家无收入全年无休式创作的日子,也经历过好的坏的各种比主角还要跌宕起伏的故事(除了死过一次这部分哈),现在还在折腾,我自己就是在追求梦想过程中打怪升级走过来的,看这故事的角度自然跟一部分人不一样。而且人跟人想法本来就不一样,有不同观点世界才美妙,我也很欢迎针对电影本身的探讨。那些人身攻击的,我只能说劝你们少点时间臆测别人,多点时间过好自己😜

 短评

又挤又破的地铁,黄色的出租车,雄壮的布鲁克林大桥,哈德逊河上远眺万家灯火,曼哈顿的秋色,小酒吧里的爵士乐,这就是纽约啊。理想如果都实现了,那然后呢?你会继续问自己,人活着最重要是什么?不是爱,不是恨,不是痛,也不是成功与失败,而是感知,有些人把它看作是庸俗的生活,有人却认为它是活着的全部意义。两首歌太好听了,听完瞬间觉得生活美好了起来。

6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3.5。凡尔赛动画,男主体验了得尝所愿,享受了人生巅峰,回头规劝大家平平淡淡才是真,能活着就是美好。???

7分钟前
  • 可露丽
  • 还行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8分钟前
  • 石狩川
  • 力荐

一部极有可能拿到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原创配乐的电影;一部迪士尼皮克斯近乎满分的作品;一个出品23部长篇动画电影,拿下10个奥斯卡奖杯的工作室;排片2%

10分钟前
  • Woody
  • 力荐

你不会知道,那个街边转招牌的人的心中,存在着一艘巨轮。

14分钟前
  • 汤吉
  • 力荐

《头脑特工队》关于情绪,《心灵奇旅》关于性格与灵魂,皮克斯已经不屑于讲述简单“物”的故事,而是用最直接形象的方式拉开生活哲学命题,那是得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才能捕捉到的细节,完美幻化在作品里。执念的灵魂在忘我之境无去无从,而“我会享受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

1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皮克斯献给“打工人”的年度治愈之作,这才是真正适合圣诞节和年底看的心灵大片。如果让我选一部电影跨年,我会推荐《soul》,它不但让我想要珍惜那些生命中的小美好,更是让我想要感谢那些生命中照亮过我的人和事。以及不得不说,音乐太适合灵魂这个主题了,全片的音乐太动人了。

21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高纳终于实现了梦想,但他突然发现,他追求了一辈子的东西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高大上。他突然发现,他为了他的爵士梦,错过了太多太多。他错过了和母亲相处的机会,错过了丽莎……错过了除了爵士之外的一切。很多电影都是给我们灌输成功学、心灵鸡汤,讲述主角努力追求梦想,最后就实现了梦想。仿佛在说,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如果你没成功,就说明你还不够努力。皮克斯却告诉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有多么伟大的成就才算活着,就算没有成功又怎样呢?恰恰相反,一味追求成功而忘记了享受生活,这才是最遗憾的。无论是看天空、走路,还是和家人相处、和爱人看海……只要你用心去感受,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实都十分精彩而美好。生活的真谛不是什么宏伟的梦想,恰恰就是那些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追求梦想是最不重要的,看天空、走路、吃披萨才是正事!

24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的确在今年看,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但也就抚慰了不到3分钟吧~

26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我顶着豆瓣9.2我也要说,皮克斯就这?还碰瓷头脑?车3都不如;故事主题是挺安慰社畜的,可是这剧本写的就有问题还没讲好;全电影都很赶,和看2倍速一样,全是剧情推着角色在走,打npc呢?皮克斯这点一直都不改;故事感情就摸了一下树叶这么简单就懂了?结尾还大团圆?主角牺牲的意义呢?不如《头脑特工队》和《Coco》一颗脚趾头…连《赛车总动员3》里面主角的退休的感情都比这部有感染力…

28分钟前
  • KD6-3.7
  • 很差

我听过关于一条鱼的故事。小鱼游到一条老鱼的旁边说:“我要找到他们称之为大海的东西”。“大海?” 老鱼问:“你现在就在大海里啊。” “这儿?” 小鱼说:“这儿是水,我想要的是大海。” 目标不是人生的spark,生活本身才是。看完此片,关掉电脑,所有曾经拥有的Spark,纷纷涌上心头。

29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理发师用剃刀也能救人危难,造型师用针线也会缝补梦想。枝头掉落的树叶,街头鼓起的排风,地铁里忙碌人群中的歌声,角落里饥肠辘辘时的披萨,当你爱上生活的一刻,就找到了激活生命的火花。原来每天有那么多灵魂经历个体的锤炼,性格的塑造,奋力冲向地球。也会有无数灵魂被生活压垮,迷失进漠漠荒野。

31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你以为所有的故事都被讲完了,皮克斯给你讲一个所有元素都见过但前所未有的故事。终于梦想和目标都不再重要,feel it

32分钟前
  • 懒懒牛
  • 力荐

电影好残酷,都说应学会放下,但倘若从未得到过,又有什么资格说不想要?有机会挑拣快乐的人都是曾爬上巅峰看过风景的人,而平凡如我们,只能将脚下俯首即是的通通当作快乐,欺骗自己生命已足够美好。决定笑着告别,将生命拱手相让,不是爱的传递,而是心已死、梦已碎。一部纯粹的情绪电影:如果得到了,再多表达一点都会破坏这种得到;如果没有得到,不会寻找原因,只会感到遗憾。

3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真的真的不必觉得排片少,目前口碑扩散还需要时间,中国的电影市场只是反应有延迟,晴雅集那股粉丝劲一过,就是这片翻盘之时,作为院线工作者很淡定地告诉大家,这片子不是不爆,只是时候未到。票房反超晴雅集甚至屠榜仅仅时间问题而已,毕竟有太多优秀动画片都是长线放映一两个月。

39分钟前
  • 百代过客
  • 力荐

因为Disney+Pixar这样的存在 才使我对现代动画充满向往 我不仅向往那每一帧的画面 更向往那群创造奇迹的地方

40分钟前
  • 84交座人柔变器
  • 力荐

看完没有被鸡汤到 反而失落的很 我热爱生命 敬畏自然 保持一双发现美与善的眼睛 我的家人爱我 朋友支持我 我特别健忘什么事情都不记得 我不控制食欲想吃什么就马上吃 可是我都觉得活着好不开心啊 没有“火花” 没有梦想 没有热爱 没有一技之长 赤裸地来赤裸地去 又何苦非要白白走这一遭呢

41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灵魂不会被压垮,压垮你的是生活啊。”三十岁的社畜看的内心澎湃,但为了维持成年人的体面又要在黑暗的影院里哭的默不作声。22迷失后,黑暗内里一句句话砸过来“你做不到”“找不到火花”“这不是目标,这是平庸的生活”和抑郁症发病的自我攻击好像…戳的我好久没缓过来。沉入心流和陷入执念只有一线之隔的设定好赞,基金经理被黑的又搞笑又辛酸XD~但故事和人物塑造还是比《寻梦》的完成度差一点点。

46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着,梦想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喜欢看天、走路、吃披萨的人生也很好。(皮克斯送给社畜社恐的一记摸头

47分钟前
  • 礼拜六的两脚兽
  • 力荐

一部“圣诞福音”动画,和《生活真美好》拥有同个内核,档期应景。片中的“生之来处”并非基督教的“天堂”,而是来自宇宙高纬度的“量子空间”,甚至只要忘我就可以投魂而入,接近“天人合一之际”的概念。千年的厌世灵魂在世间走一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过着无趣日子的“音乐打工人”也在变换人生后,意识到生活的本质不是苦追目标,而是“活在当下”。“在世”也确实如此,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生的光阴就在每一瞬,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很多时候是“时隐时现”的,“隐时”如风吹过,“现时”啃个披萨。没有目标就是目标,没有意义也是意义。

5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