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妄之灾2018

欧美剧英国2018

主演:比尔·奈伊,安东尼·鲍伊,安娜·钱斯勒,莫文·克里斯蒂,克里斯塔·克拉克,克里斯蒂安·库克,爱丽丝·伊芙,马修·古迪,艾拉·珀内尔,埃莉诺·汤姆林森,卢克·默瑞,布莱恩·麦克卡尔迭,卢克·崔德威,莱斯·兰伯特,海登·罗伯森,弗兰西丝·格雷,桑迪·韦尔奇,卡特里奥娜·麦克尼科,阿比盖尔·康斯

导演:桑德拉·戈尔德拜彻

播放地址

 剧照

无妄之灾2018 剧照 NO.1无妄之灾2018 剧照 NO.2无妄之灾2018 剧照 NO.3无妄之灾2018 剧照 NO.4无妄之灾2018 剧照 NO.5无妄之灾2018 剧照 NO.6无妄之灾2018 剧照 NO.13无妄之灾2018 剧照 NO.14无妄之灾2018 剧照 NO.15无妄之灾2018 剧照 NO.16无妄之灾2018 剧照 NO.17无妄之灾2018 剧照 NO.18无妄之灾2018 剧照 NO.19无妄之灾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1:17

详细剧情

瑞秋(安娜·钱斯勒 Anna Chancellor 饰)是一位富有而善良的女性,收养了五个孩子。一天,她被人发现在自己家中遭到了谋杀,警方在犯罪现场找到了她的其中一名养子杰克(安东尼·鲍伊 Anthony Boyle 饰)的指纹,杰克被视为最大嫌疑人,遭到了逮捕。可是,就在庭审即将开始之际,杰克在狱中死于一场意外,这宗案件就以杰克是凶手为结果就此盖棺定论。   一晃眼十八个月过去,当瑞秋的丈夫里昂(比尔·奈伊 Bill Nighy 饰)即将和他的未婚妻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之际,一位名为亚瑟(卢克·崔德威 Luke Treadaway 饰)的男子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并且带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杀死瑞秋的凶手并非杰克,而是另有他人。

 长篇影评

 1 ) BBC把阿加莎经典玩砸了,只因没遵守三条铁律

《推理小说改编基本法》

第一条 尊重原作诡计

第二条 请勿随意加戏

第三条 时刻保持悬疑

如果说国外也有“热门IP”这个概念,那“阿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必然在列。

2016年,BBC宣布翻拍阿加莎·克里斯蒂7部经典作品,除了当年大获成功的《无人生还》和次年的《控方证人》,还包括《无妄之灾》《死亡终局》和《ABC谋杀案》等多部阿婆经典,预计每年圣诞节一部。

加之去年引爆年底的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这种密集的改编频率大概只有我国的大IP《西游记》能一较高下,可见英国人对于阿婆的小说怀抱怎样的狂热。

但即使是BBC这样靠质量打天下的大厂牌,也难逃过于频繁的改编带来的质量起伏。

刚刚播完的《无妄之灾》(Ordeal by Innocence)就成了阿婆小说改编的一场大型灾难。

《无妄之灾》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被青山绿水环抱的别墅(阳岬)中。

慈善家瑞秋·阿盖尔在平安夜遭人谋杀,证据确凿,养子杰克锒铛入狱,未几死在狱中。痛失两名亲人的变故虽然不幸,但家中其他成员渐渐也就走出悲痛,开始新的生活。

两年后,一名自称当夜目击证人的男子突然现身阳岬,这个迟到的证人不仅带来了事发当晚杰克的不在场证明,也带来了“真凶潜伏在家中”的恐惧:如果凶手不是杰克,又会是谁?

卡司星光熠熠,放眼望去都是熟人。

这部剧明星云集,其中包括《真爱至上》的比尔·奈伊、《逃出绝命镇》的凯瑟琳·基纳、《傲骨贤妻》和《唐顿庄园》的马修·古迪等人,在演员阵容上可以说维持了 BBC 在改编阿婆小说时一贯的高标准。

此外本剧的幕后团队,也延续了前两年制作《无人生还》和《控方证人》的班底。

阿婆本人也对这部作品无比满意,更曾在自传中称:“我所著的侦探小说中,最让我满意的是《怪屋》和《奉命谋杀》(即《无妄之灾》)。”

但这部剧却从一开始就让推理迷和阿婆粉隐隐不安。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本片编剧曾公然表示,自己从没看过阿加莎·克里斯蒂任何的作品或者她作品改编的影视剧。

阿婆:没看过我的原著就改编,心也是大。

于是三集播毕,《无妄之灾》的口碑出现了罕见的大分歧:

没看过原著的人,认为此剧制作精良,结尾高能,演员演技爆炸。

看过原著的人,则无不吃惊于这种完全脱离原著的改编方式。

豆瓣的两条高亮评论,刚好代表了观点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非原著党几乎没人提及剧情中的推理部分,而原著党刚好相反,就推理薄弱这一点就足够踩死这部剧。

坦率地讲,非原著党们夸得都对,画面、摄影、剪辑、演员颜值……这都是BBC的强项。

但你得承认,这一切都与推理毫不相干。

阿婆本人最爱的两部推理作品之一,被改编成了一出大型豪门伦理狗血撕逼大戏,推理元素荡然无存。虽然观剧体验各种奔放刺激,但对于一部脱胎自推理小说的电视剧来说,这种操作实在难言成功。

现在想想,这几年无论阿婆的作品还是东野圭吾的作品,推理小说影视化屡见不鲜,但成功之作却少之又少。

去年苏有朋执导的大陆版《嫌疑人X的献身》,改编得也是一言难尽。

明明原著都是大热乃至经典之作,受众广泛,为什么搬上银幕后观众却不买账?

推理小说的改编,究竟有没有什么套路可以遵循?又有哪些准则务必要遵守呢?

尊重原作诡计

对于推理小说影视化来说,尊重和严守原作对于诡计的设定是一条铁律。

诡计之于推理小说,就相当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幻创意之于科幻小说,它支撑了整部作品的存在。诡计显失精彩甚至诡计缺失,对一部推理小说来说都是彻底的失败。

所以在改编一部推理小说时,保证诡计原汁原味地呈现是重中之重,也是改编的底线。

遗憾的是,即使是这么明显的道理,还是有很多失败案例。

比如BBC这一版《无妄之灾》。

========轻微剧透预警========

其实早在2007年,ITV出品的系列剧《马普尔小姐探案》第三季中,就曾经改编过《无妄之灾》这个案子。

《马普尔小姐探案》作为ITV的招牌制作,口碑也是相当不错。

当时的改编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除了对阿盖尔一家所有成员的性格和人物关系进行了不合理的改动,也由于推理部分过于草率遭到质疑。

对于这部高分剧集来说,这一集是明显的质量低谷。

但这一版极大地还原了原著的诡计,尤其是透露了杰克对中老年妇女的特殊吸引力,保存了原著里凶手的犯罪动机。

在BBC版中,这种动机则不再具备——甚至凶手也不再是原著中的凶手。

好吧,这没关系。假如编剧从第一集就为这位最终的凶手埋下伏笔,精心安排了作案动机和行凶手段,那这种改编虽然大胆,但也算得上精彩。

可剧中的改编手法,简直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阿盖尔家各怀心事的四个兄弟姐妹。

众所周知,阿婆的小说作为古典推理(东方叫做本格推理)的杰出代表,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注重公平与理性逻辑,尽可能地让读者和侦探站在同一平面上,拥有相同数量的线索。

这就要求叙述者从一开始就不能对读者(观众)有所隐瞒,读者(观众)可以一边看剧情,一边同步推理,享受逐步揭开真相的快感。理论上,如果读者(观众)够聪明,是可以先于侦探角色猜出凶手的。

可在这一版《无妄之灾》中,真凶的动机直到最后20分钟才突然被推到台前。即使知道了真相,回头去找蛛丝马迹,也难以对凶手的行为作出合理解释。

凶手的动机在时间轴尽头才突然出现,猜得出我头给你啦!

除此之外,古典推理强调用正确的方式解谜,也就是推论的方法必须绝对严密科学,不能模棱两可或者臆断。

在《无妄之灾》中,克斯蒂最终锁定真凶,却并非基于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基本上是拍脑袋得出结论。不仅如此,她是在心中有了明确人选之后,才开始寻找线索。

决定性的证据出现得非常草率。

这种预设真凶,然后倒过来证明的做法,已经是程序上的谬误了。

至于凶手简单粗暴的作案手段更是不提也罢。难以想象凶手在非激情杀人时完全不考虑制造不在场证明,甚至不考虑如果受害人反抗自己要如何脱身。

不仅如此,在原著中,无论菲利普之死还是蒂娜被刺伤,都有明确指向真凶的线索,特别是蒂娜失去意识前留下的只言片语,几乎是帮助卡尔格瑞博士锁定凶手的最后一块拼图。

而剧中凶手杀死菲利普的方式却完全没有得到还原,观众拿头推测?

菲利普死前曾有暗示凶手的细节——但最终被证明是编剧的误导!

所以BBC版的《无妄之灾》,看的过程中会觉得不明觉厉,看到最后会觉得大快人心,但所有这一切,都已经与“推理”半点关系也没有,而只不过是一场深宅大院里的豪门撕逼。

请勿随意加戏

这种情形没有上一种恶劣,但考虑到大多数编剧在改编过程中还算遵守第一条游戏规则,而这一条相对高发,所以观感上,随便加戏对观众造成的伤害,搞不好还要高于摧毁原著诡计。

加戏的失败案例就更多了,甚至可以说大多数推理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不良现象。

加戏就加戏,能不能不要加这种“拿着这张支票离开我女儿”的恶俗梗?

在BBC版《无妄之灾》中,编剧仿佛生怕本剧的豪门恩怨气质不够浓厚,于是给阿盖尔家的每个家庭成员疯狂加戏。

首当其冲就是格温达——阿盖尔家的准女主人。

这个形象在原著中被描述为“黑发黑眸,精力充沛,身心健康,给人能干又聪慧的印象”。她曾是里奥的秘书,表面上看来是深受爱戴的继母形象,督察长胡许(这个角色在剧中也被抹掉了)认为她“规规矩矩地吸引人”,海斯特甚至在和博士的对话中表达过“我一向喜欢她”,甚至“很高兴父亲能娶她”。

就是这样一个讨人喜欢的形象,在剧中莫名其妙地变得很婊,不仅搔首弄姿,而且异常的没人缘,从一开始就以一个一心扑男主人,生怕自己无法上位的无脑形象出现。

妖艳贱货格温达。死者竟然放心让这种女秘书待在老公身边,怕不是脑子瓦特了。

做出这种改编,除了为了让剧情更有煽动性,或者说更有噱头,其他全无用处。而这种改动,只能让作品的格调大大降低。

剧中另一个因为加戏失败显得失真的角色,是原著中的主视角人物:亚瑟·卡尔格瑞博士。

作为原著中的重要证人,卡尔格瑞博士的出现直接推翻了当年阳岬山庄一案的全部结论。也正是在他的坚持下,警察介入,时隔两年后旧案重提。

能够看出,博士在原著中是一个性格强势有主见的人,在了解案情时也经常插话。并且由于其物理学家的身份,他对于数字非常敏感。这些性格特质和职业技能都决定了其证词的可靠性。

但在剧中,博士的性格变得神经质,动辄哭唧唧,并被强加了在精神病院呆了两年的离奇经历(原著中卡尔格瑞博士是作为科考队成员在南极探险两年,因而无法替杰克作证)。

好好的物理学博士变成了哭包你敢信??

这种从根上改变人物性格的做法,使得原著中作为侦探存在的博士,在剧中只能沦为边缘人。

至于编剧为什么给博士加这种药不能停的戏,还是只能归结于太想增加冲突感和戏剧效果吧。安排警察局长开车自杀式袭击博士,大概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

警察局长贝拉米(原创)追杀卡尔格瑞博士未遂,反致自己死亡。这场莫名其妙的追杀戏,既无实际用处,也于情理不合。

像这种给人物加戏的坏毛病,即使在大银幕上也并不罕见。

去年年底群星荟萃的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中,作为导演兼主演的肯尼思·布拉纳,就给自己扮演的侦探波洛大肆操作了一波。

讲道理,其实对于这种太有名的作品,改编只要不做画蛇添足的事情,安分守己跑战术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什么是画蛇添足呢?

像是开头强行塞一个没头没脑完全开天眼的案子、强行放大主角身上细枝末节的特点(强迫症)、无中生有的格斗技能、无厘头的情伤……

最可怕的是,波洛居然有了感情戏,天了噜。

当然,加戏这件事也并不绝对。特质放大、甚至增加一些原著没有的设定,有时也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在这一点上,《神探夏洛克》和《大侦探福尔摩斯》这两部影视作品,对于福尔摩斯这一形象的再演绎,可以被视为教科书式的案例。

在这两部作品中,福尔摩斯被增加了人性的特质,尤其是强化了对于艾琳·艾德勒的感情。

在一部基片里杀出一条BG血路,艾琳功不可没。

但在这两部作品中,福尔摩斯的行为都完全没有受到情感因素的干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增加与艾琳的互动,反而强化了原作中那个大侦探的“情感绝缘”特质,成为角色吸粉的利器,也更好地填充起了人物形象。

此外更重要的是,被增加的“感情戏”并非凭空置入,而是与案情和破案紧密关联。甚至可以说,对于剧情的推动贡献颇大。

反观2017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你实在难以从中获取到“凯瑟琳”这一人物的存在,究竟对整起案件的发展和破解有什么帮助。

这种加戏行为,就是所谓的“随意加戏”,应当坚决杜绝,发配到天朝玛丽苏剧中。

在大陆版《嫌疑人X的献身》中,这场石泓超声波袭击唐川的追车戏码,也被网友戏称是赞助商要求加的。

时刻保持悬疑

需要率先明确的一点是,“悬疑小说”与“推理小说”是两个概念。

推理小说固然包含悬疑元素,但就像我们前文所说,严格的推理小说(即古典推理)中,侦探需要与读者共享线索,即便有所隐瞒,也要将这种隐瞒告知读者,譬如“黑斯廷斯,我已经发现这件事情的关键点了,但我现在不能告诉你”。

作家隆纳德‧诺克斯在1928年立下了著名的“推理小说十诫”(Ten Commandments of Detection),在古典推理的黄金期曾被奉为圭臬。

悬疑小说却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与读者共享信息,反而需要通过强烈的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读下去(而非参与进来)。

所以悬疑小说不需要读者介入推理。

但推理小说——特别是古典派——却务必要时刻保持悬疑感。

以阿婆的侦探小说为例,她的小说多为密室推理,而且通常要到结尾才揭晓真凶(这种编排手法在欧美被称作“Whodunit”)。大多数推理小说都是这样的套路,要把凶手是谁这一层悬念保留到最后,所以推理小说大多被归类在Mystery Story(神秘小说)中。

试想一篇小说,从一开始就把谜底透个精光,悬念全无,读者无可推理,那它何德何能可以被称之为推理小说?

虽然大部分编剧在改编推理小说时不会改得这么无脑,但许多改编版本用太多不必要的情节冲淡了悬疑气氛,或是错判了悬疑感和惊悚感,造成成品直观看上去更像是犯罪题材或是惊悚题材。

《无妄之灾》从一开始,就过分强调庄园内的阴森和凶案发生后的恐怖气氛,无论是发现瑞秋尸体时克斯蒂的惨叫,还是数度出现滴落的鲜血,乃至卡尔格瑞博士因为停药导致的幻觉,这些设计对于惊悚气氛的营造,远大于悬疑感。

说这拍的是推理剧,只怕阿婆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不仅如此,剧中大量的闪回也有损影片的悬疑气质,看起来俨然是一场华丽的回忆杀。

相较而言,保持悬念这件事在社会派推理小说中没有那么重要(当然还是重要的),但在阿婆小说这样的古典派作品中却重要到无与伦比。一旦悬疑感被冲淡,作品的可看性直接衰减一半。

在阿婆小说的改编作品中,口碑最好的当属1957年比利·怀尔德导演的《控方证人》。这部电影在1958年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揽获六项提名,成为推理改编的一座巅峰。

豆瓣11万网友打出9.6的高分,位列TOP250的第41位,成为推理作品之王。

这部作品完美地将阿婆原著的悬念留到最后,巅峰的一场庭审戏也让电影一战封神。

同样改编自这部同名小说,去年BBC的英剧版《控方证人》却叫人大失所望。其原因无外乎是法庭上的重场戏被大幅提前且潦草带过,总共两集的体量却被大量无关案情的情感戏填充,整部剧看起来拖泥带水苦大仇深,悬疑的部分被极大地稀释了。

不知所谓的老年人床戏……

可见,当剧本早早地丧失了对悬念的把控,作品当然也就失去了观众的心。

近两年BBC在操作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时接连失手,也暴露出了推理小说影视化改编的症结。

强如BBC都难免失手,足见问题之大。

但细想起来,那些成功的改编也无非就是做好了如上三件事,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原著的精髓得以原汁原味地再现。

如若不然,改编只会像新版的《无妄之灾》一样,成为推理小说的一场“无妄之灾”。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架空(ID:jiakong2017),这里是科幻、奇幻、悬疑、惊悚的世界,欢迎关注。

 2 ) 一直以为冷血无情的是母亲

看前两集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冷血无情的是母亲,直到看到Tina跟她说要搬出去,她私下心痛却拒绝Tina安慰的样子,我才明白,母亲不是冷血无情,而是不肯示弱。

一直以为母亲只是用孤儿们来标榜自己的善心,直到看到母亲去接Hester,偷偷打掉她的孩子而在车里奔溃大哭的时候,我才知道母亲不是不爱她的孩子,而是被控制欲牵制着失去了理智。

一直以为父亲爱着他的孩子,也纳闷他是如何跟这样的女人过了这么多年的,看到结局才明白:原来冷血无情的是父亲。性侵少女、谋害妻子、陷害亲儿子并害死亲儿子后,仍能继续以一副好父亲的形象示人。最可怕的人性永远可以扩宽我们的认知,因为这种人性叫没人性。

从另一个角度说,父亲的毫无人性也间接加重了母亲的扭曲心理,当然也直接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3 ) 比较失败的经典改编

看完了第三集,也就是最后一集。这部BBC出品英剧,直到最后一集的最后时刻,才基本揭露谜底,以及凶手的动机。但过多的闪回,过多展示那些子女的一些细枝末节,并不能使得这个悬疑故事变得更悬疑,反而是显得有些故弄玄虚了。

看完了第二集,其实故事真的不算复杂,那个被认为是杀死母亲的养子应该是被冤枉的。但是剩下的人,包括父亲,后妈,和其他子女,也都是神神叨叨的样子,让人猜不出谁是真正的凶手。每集长达1个小时,两集下来基本没有解开任何谜底,剧情展开也是有些拖拉。

《无妄之灾》,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改编的英剧。全剧一共3集,第一集,就讲述一个收养很多孤儿的夫人突然被杀。大家认定杀她的就是其中一个养子。养子送去监狱后不久就死了。整个家庭内部勾心斗角,但显然这个杀人案没那么简单。第一集基本理清这个大家庭的关系就够乱了,不要提发现什么新的线索了。剧情推进缓慢,音乐倒是用的比较阴沉恐怖。

 4 ) 看完三集整个人都不好了。

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一家的怪胎。老头子腹黑的太快和之前没有衔接上。不过杀人动机是完全成立的。之前对痞子儿子描述很多。不过相爱相杀是肯定不会杀他妈妈,至于其他几个儿女更是动机有但是并不充分。至于女佣一直有留意,并没有阐明线索,只是有怀疑,最后第三季应接不暇的把三个人遇害的因果写完,不过瘾,线索一晃就过,又阴郁,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总感觉精神病人最后的笑容也很腹黑。还有阳光堡一点也不阳光。

 5 ) 可怜的母亲

👫第29部电影。看这部剧已经是两个月之前的事情,除了知道剧中桥段有别于阿加莎原著外,具体细节已记不太清了😂。电影情节大概围绕着一个被害的严厉母亲、坑老婆的丈夫老头、坑妈的大女儿、坑妈的二女儿、坑妈的三女儿、坑妈的大儿子、死了的坑妈的二儿子、坑爹妈的大女婿、坑老头的神经和坑自己的警察局长展开的(警察局长真是忍不住吐槽,他是真脑残啊)。全片人物关系就是坑坑坑坑坑,真心觉得母亲被谋害了是好事情啊,终于解脱了,不然早晚也得被气死,她只是严厉了一些,结果周围丈夫儿女都想害死她。

大女儿:你们抢走了我大女儿的优待地位,我好气啊,,oh, my god,母亲给我一巴掌,我要弄死她。

二女儿:我是黑人,虽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也就一般气啦。什么?母亲不允许我兄妹恋?好气啊,我要弄死她。

三女儿:母亲不允许我早恋恋上渣男意外怀孕,还要给我规划优质生活,好气啊,我要弄死她。

大儿子:我好帅,我怎么这么帅,我这么帅母亲居然不让我泡黑人妹妹,好气啊,我要弄死她。

二儿子:我喜欢裸奔,我喜欢讲黄色笑话,我是个低能儿,虽然母亲不喜欢我,但是我不想弄死她,为什么你们都冤枉我弄死了她?

丈夫:拿着我小情妇的白色内裤满房子跑,好气啊,我要弄死她。我真弄死了她。

女婿:我天天健身,天天引体向上,我还天天练嘴,依靠羞辱别人来训练了身体抗击打能力,,,但是有毛用啊,连凶手都没见到就被弄死了。

精神病患者:我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原谅我我一说话就要流眼泪。虽然很多片段表现得我暴力,拿着石头敲打着什么,但是我很温柔的,我只是个战斗力为0的渣渣。

。。。。。

打了三颗星😂,感觉全片很多桥段是故弄玄虚~不得不说,马普尔小姐比这个好看😁。

 6 ) 有感

瑞秋给了五个孩子一个家,把他们养大,教给他们知识和教养,按理说是非常伟大的母亲,但她的爱太令人窒息,孩子们失去了自我,也必然会产生反抗。他们也爱瑞秋,但希望她能像个普通的母亲,有真实的喜怒哀乐,能允许孩子们做真实的自己。杰克用各种手段破坏瑞秋努力维持的表面和睦,就希望看到真实的瑞秋,但瑞秋说,你永远也打不垮我!瑞秋与丈夫之间也是带着面具,她只在克莉丝订面前、在地下室里展示自己的无助和痛苦。但丈夫的再次出轨打垮了瑞秋,她第一次不顾教养,脏话连篇,痛骂他人,可惜她对丈夫的威胁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利奥才是最虚伪的人!为了保全自己,连唯一的亲生儿子也不放过!但我不知道菲利普是如果发觉自己有危险的,是早上利奥在餐厅说的话吗? 博士的塑造暗讽了原子弹对人类的危害,人类发明了原子弹,但也终将毁灭于原子弹!

 短评

2018.04.01 22:49: 第一个来评论。守在电视前看完了第一集首播,虽然还不知道后面两集结局会怎么改动,但就目前导演的剪辑和采用的叙述手法来看,原著中本格推理的魅力已经荡然无存。阿婆本人最爱的两本之一沦为回忆杀式家庭伦理剧,三星不能再多。

9分钟前
  • 奥利奥leo
  • 还行

被反反复复的女仆尖叫 齿轮转动 果酱滴下来的闪回烦到了 但是不得不说风景真美 各种大远景

11分钟前
  • 冰镇西瓜橘子水
  • 推荐

闪回的成分太多,推理的成分太少,到最后就变成每个人都有嫌疑和动机以及作案时间,凶手是谁看心情,已经没有推理的快感。但是摄影真是美,马修古德长得越来越像铁叔,可演了个奇葩。

1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阿婆要是知道改编成这样会气死的

18分钟前
  • Renaissance
  • 还行

leo是怎样变成一个完美的隐蔽凶手的:1.没有明显的动机,因为剧情一直在渲染诡异的养母与养子女之间的关系,观众根本无暇顾及。2.理智,有局外感。主要是面相和演技吧。观众猜不到反转的代价是:剧情骨架经不起推敲。

20分钟前
  • Amun
  • 推荐

好看!比《无人生还》《控方证人》都更要好看得多。各种镜头构图非常讲究,细节扎实,各种回溯、抻拉把控极好。

25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鸡肋。要不是阿婆粉我肯定不追的。1.和控方证人一样,烂的一塌糊涂。强烈要求itv把阿婆改编权早点再弄回去。bbc把好端端的推理片拍成了家庭伦理剧,填塞了一推没用的狗血剧情。2.一年一部的节奏还跳票。24年itv拍了波洛全系列还附带了马普尔全系列,照bbc的尿性拍同样的数量不得要7,80年啊

26分钟前
  • 唯有时光
  • 较差

BBC的制作水准的确非常棒,摄影、构图、调色、服化道场景都堪称一流,但整部剧的故事其实乏善可陈,编导极力想在剧版加入更多的元素,却没有对故事有所提升,所有的悬念基本上就是靠叙事的故弄玄虚,一集还不错,看第二集就已经觉得无趣了,以及男主的人设与小说完全不符合,不理解这样的改编是为什么

27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BBC拍的阿婆悬疑剧,每一部都很精致,《无人生还》《控方证人》,这部之后据说后面还有好几部陆续要播。永远都是密闭空间,所有人都讨厌死者,所有人都有嫌疑,但结局往往还是出人意料,羡慕那些没看过阿婆小说的人,像我们这种看过都知道凶手的读者看剧时就希望编剧能改掉结局造个意想不到的悬疑。

29分钟前
  • 叱咤﹎M●
  • 力荐

BBC制作确实很精良,布景、构图、服装和造型都很漂亮,但叙事太过故弄玄虚,不喜欢这种手法。

32分钟前
  • JOJO小左手
  • 还行

制作好精致,结尾很帅,但情节实在是简单狗血了一点,其实就是个100分钟电影的故事量。莫名喜欢扮演克里斯汀的那个演员。

35分钟前
  • 麻绳
  • 推荐

海尔兄弟都好会演啊!虽然剧里男神颇多,但最抢戏的还是luke。

40分钟前
  • bohegao
  • 力荐

看了两集不看了,瞎耽误功夫,所有人都往精神病路子上演,剧情非常拖沓,毫无进展

44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还行

有一个长评说的很好。不作为推理小说而是豪门人性恩怨,还ok. 但是线索出现得太晚了…能猜到就怪了,不够阿婆啊

47分钟前
  • 葡萄皮
  • 推荐

Jack这嘴欠的,少说点也不至于死了,还死的那么惨😂

52分钟前
  • Sueccc
  • 力荐

第一集结尾直接五星预定!!!

54分钟前
  • 波大叔
  • 力荐

把阿加莎·克里斯蒂最满意的作品之一拍得如此鸡肋,差评。

5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看到有评论说这部剧把原著改成了人伦大剧,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部剧兼顾了表现悬疑性和家庭亲情内部的阴暗面(冷落、嫌弃、仇恨),虽然凶手挺容易猜到的(凶手和动机好像也和原著不同),但是这部剧还是挺精彩的。

1小时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推荐

看完两集还不知道这部狗血家庭伦理剧的凶手是谁……

1小时前
  • 贤弟不贤
  • 推荐

推理女王阿婆作品+BBC制作这样的卡司想想都不会差。画面美、颜值高、情节耐人琢磨,英剧这种简短却烧脑的风格更让人欲罢不能。领养的四个孤儿,一个老公的私生子,这样一个家庭的女慈善家在圣诞夜被杀,每个人都有动机,平常劣迹斑斑的私生子被捕离奇死亡,被当成精神病的唯一证人让这起案件再掀波澜

1小时前
  • 秀才Bui出门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