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2012

战争片美国,日本2012

主演:汤米·李·琼斯,马修·福克斯,初音映莉子,西田敏行,桃井薰,伊武雅刀

导演:彼得·韦柏

播放地址

 剧照

天皇2012 剧照 NO.1天皇2012 剧照 NO.2天皇2012 剧照 NO.3天皇2012 剧照 NO.4天皇2012 剧照 NO.5天皇2012 剧照 NO.6天皇2012 剧照 NO.13天皇2012 剧照 NO.14天皇2012 剧照 NO.15天皇2012 剧照 NO.16天皇2012 剧照 NO.17天皇2012 剧照 NO.18天皇2012 剧照 NO.19天皇201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1:20

详细剧情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震惊世界的毁灭性打击终结了那场人类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战争。在此之后,菲勒斯将军(马修·福克斯 Matthew Fox 饰)随同麦克阿瑟(汤米·李·琼斯 Tommy Lee Jones 饰)飞抵日本,处理战后事宜。美军先后将29名日本高官指为战犯并予以逮捕,而对天皇裕仁的处理方面却令他们备感棘手。考虑到菲勒斯对日本的熟悉程度,麦克阿瑟命令他在十天之内就裕仁对战局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深知天皇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稍有不慎便会引起连锁反应。为此菲勒斯慎重以对,尽可能地去理清神化面纱后一个东方男子的人生轨迹。与此同时,他渴望找到曾有过短暂交往的女孩彩(初音映莉子 饰)。  短暂的十天异国之旅,决定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命运的重要时刻……

 长篇影评

 1 ) 这里的角度也许更好理解

一些观点:

对于古代人而言,战争与罪行无关, 只是一场输家要赔上性命,赢家获得天下的赌局;

近现代战争中那种几乎灭绝文明的武力唤醒了西方人的良知;

将战争视为一种罪行,体现了文明的进步;

公正的审判是惩罚罪行、化解仇恨、防止惨剧再次发生最有效的方式;

一场不彻底、不公正的审判可能会平缓一时的愤怒,但是带来的确实更大的扭曲,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三十年。

一些事实:

远东军事法庭共计审判了28名战犯;

从1945年8月至1947年5月,中国国民政府共逮捕日本战犯2357名。经南京和上海、北平、汉口、广州、沈阳、徐州、济南、太原、台北等10处军事法庭的分别审讯。其中谷寿夫、田中军吉、向井敏明、野田毅、川岛芳子等149名罪大恶极的战犯被国民政府依法判处死刑。696名日本战犯被国民政府检察机关起诉判刑,400多名日本战犯被判处无期徒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开始接手国民党政府所处置的日本战犯。另外新中国还接收了从苏联引渡回国的战犯。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对于日本战犯要以“感化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因而所有被国民政府判刑的战犯暂时获得特赦。

1956年,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对关押的1000余名日本战犯进行审判,无一人被判处死刑。8名战犯分别被判处8-18年有期徒刑。

1956年6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在押日本战犯上中正高、大矢正春、川田敏夫等335人,宣布免予起诉并释放。

196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将所有战犯释放回国。

一些摘录

每人每一条罪行就够判死刑了
首次开庭以后,就由两个审判庭分别审理各主犯了。开始时每个被告的罪行列得很多,平均每人可以写100条,十个主犯集中起来有7000条,但是在准备起诉的过程中,逐渐把他们的罪行减少了条数,压缩在每人平均10条,到我们审判时又加以压缩,每人只剩了3至5条,其实他们的问题不在条数多少,每人有一条就够判死刑了。 如【】,最主要一条就是改朝换代,阴谋夺权,推翻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他们自己的反动统治,这一条就可以杀他们的头了。第二条是他们迫害大批干部,其中许多人被迫害致死,这个数目本来很大,后来我们就将间接被他们迫害的数字都勾掉,只提直接受他们迫害的。第三条是他们侵犯人身自由、进行诬告陷害等等。再如【】的主要罪行是进行反革命宣传。他从1965年批判《海瑞罢官》起,就在制造反革命舆论,以后接着批“三家村”,批陶铸的两本书,批悼念【】的所谓“【】”,证明他早就是个反革命吹鼓手和蛊惑者。这样,他们每个人的罪行不超过五条,就很大了。
在如何判刑的问题上,是经过不少争论的,轻判、重判和不轻不重的判法都有。当时全国到处都是一片喊杀声,这对我们也是一种压力。在全体审判员会议时,关于首犯杀不杀的问题,经过多次反复讨论,老是定不下来,最后提交到中央政治局去讨论,我也去参加了。政治局多数同志提出判“死缓”,即判处死刑,但暂不执行,这在法律上是允许的。开始讨论时江华同志说,根据法律应该判处他们死刑,但是为了照顾国际影响,可以判为“死缓”。我在他发言后接着讲,赞成江院长意见,我说我们都是【】进行反革命活动时期的当事人,曾经亲身受到他们的迫害,正因此,我们要克服可能有的感情作用,要更加冷静客观地来处理这件事,要经得起后代人的检验,我认为将来人们会承认我们现在这样判是正确的。我们充分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后很快得到了各审判员的支持,最后又得到了中央的同意,即将【】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别的主犯则分别判以无期或有期徒刑。王洪文主要因为他还年轻,他自己就曾说过,十年以后再看分晓,对他判轻了可能还会出来起作用,此外他的地位也最高,罪行及影响仅次于【】和【】,所以将他判为无期徒刑。【】本来也应该重判,后来考虑到他搞的宣传活动,许多都是上面指示了叫他办的,对他判重了就不大公道了,所以判了20年徒刑。黄、吴、李、邱等人,1971年9月就被抓起来了,被关已近十年,【】被关得更早,他的年龄也很老了;江腾蛟则是最早主动交代的,一直态度较好,只是他的罪行是谋害【】,太轻了人民通不过,所以分别判了16、17到18年的有期徒刑。

一些感想:

犹抱琵琶半遮面,穿着枷锁地舞蹈总是让人觉得恼火,难受。

 2 ) 不是一般的差呀!

一个美国空军准将,32年还在大学校园里追日本妞,45年战争结束时已经变成空军准将——丫的将官衔不会是买来的吧?
这家伙怀着一付对不起日本人的心态来到日本,被任命去做一件最重要的工作——给出不追究天皇战争罪的理由和证据,结果这厮叫谁谁不到,传谁谁不来。白他妈穿了一身占领军将军的制服。丫甚至在小酒馆里被一群日本屌丝调戏并且揍了一顿……我靠,占领军的将军也太给美国佬丢人了!
丫一直没办法完成工作,但是有时间驱车三小时去看丫的日本女友可能的葬身之地;丫身边居然一直是一个丫不认识也不知底细的日本人当翻译;丫企图为天皇脱罪,但是却需要低声下气地求日本的政客们帮忙,每当此时,日本的政客们就乘机教训丫一顿然后说一堆模棱两可的话,丫就三孙子似的听人家训然后回办公室不知所措……
总之一句话,这电影要是81厂导演导的,在横店拍的,也能算得三星水准。
唉!

 3 ) 裕仁的救赎--观米国电影《天皇》

在网上看见这部电影的资源时,演员TommyLeeJones的名字是吸引我下载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在《亡命天涯》中的表演在我看来很是不错)。彼时我还不知道他在片中演的是麦克阿瑟,而且其实是个配角,虽然电影海报中他的形象在正当中,而且高大威猛。由于网上资源里附带的影片介绍比较狗血:“二战即将结束,马克·福克斯饰演的米军军官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在麦克阿瑟将军(汤米·李·琼斯饰演)的开导下,他决定到战败的日本去,寻找他学生时代的情人Aya。”(更为狗血的是,居然有电影网站将本片列为“爱情片”),因此,虽然早就下载了这部电影,但一直没有太大的动力去看它。

直到昨天。

坦白地讲,我基本上是带着愤怒和鄙夷的情绪看完这部电影的,特别是观影之前由于影片简介的误导,我对影片内容基本是往风马牛不相及的方向去想像的。

本片的英文名为《TheEmperor》,似乎是改自某位日本作者的作品《陛下的救赎》,其主要内容其实为麦克阿瑟的助理费勒斯准将陪同前者前去占领战败的日本,并在前者的命令下“调查”裕仁天皇在战争中的责任。本片的英文名没有用更具专有性的词mikado或tenno(这两个词应该都是从日语中借用过来的,隐喻了天皇的所谓“神性”),而是用了个比较中性的emperor,本身就值得玩味。

麦克阿瑟进驻日本之后,接到米国国内的要求,必须在十天内调查清楚裕仁天皇在战争中的责任。于是他委派自己的直接下属费勒斯准将去完成此事,原因似乎是,费勒斯准将在他眼中是个知日派。影片中关于费勒斯准将为何是个知日派描述得并不清楚(可能是篇幅所限),似乎仅仅是因为他曾泡过一个日本妞(他对于日本妞的回忆是本片的支线,可能因为如此,才会有网站将本片列为“爱情电影”),而且在日本妞(及其身为日本高级军官的叔父)的帮助下,完成了一篇关于日本士兵精神状态的论文。可是费勒斯本人的日语似乎并不到可以和人沟通的地步,整个调查过程还需要个日本翻译。卖糕的!这样的人也算知日派?!

在本片的一开始,影片的倾向性就已经非常明显(也许是因为剧本原著者是日本人):麦克阿瑟到达日本的时候,有29名甲级战犯,裕仁不在其列,而且还好端端地生活在卫兵保护的皇宫里,即使米国占领军也不敢带武器硬闯。然后,麦克阿瑟接到国内的指令,十天内(这本身就是个笑话。彼时美国还未完全掌控日本局势,如何能在十天内完成这样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当然了,米国喜欢玩的就是MissionImpossible)调查清楚裕仁的战争责任。由于彼时还是占领初期,费勒斯无法顺利找到他认为的证人,于是只能通过不停地使用一个“威胁”诱使那些躲藏起来的证人出来“录口供”:如果你不出来说清楚你所知道的,你将为天皇被绞死负责。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极端愤怒便蓬勃而出:尼玛,这样引诱出来的证词可信才TMD怪了!!!

于是,我们看见费勒斯顺利地收集到了关押中的东条英机给的信息(近卫文麿

的名字),然后顺利见到了前首相近卫文麿,在一番古怪的对话后,又陆续获得了两个人的名字:副首相关谷镇三郎和内大臣木户幸一。随后是两个戏剧性的场面:费勒斯不带武器,“单刀赴会硬闯皇宫”(唯一的“武器”是麦克阿瑟的一纸命令),见到了关谷;然后是本来躲避不见的木户主动在费勒斯“准备”(我说“准备”是有原因的,因为在这一场景里,费勒斯说了句很关键的话:“我给不了麦克阿瑟想要的奇迹。”很清楚,调查的目的不是厘清裕仁的责任,而是如何开脱他的责任)汇报“天皇应负战争责任”的前夜,找到费勒斯,向其描述了“天皇如何在内阁会议上介绍盟军的条件而强硬派又是如何准备政变挫败这一企图的”,由此,费勒斯得出结论:裕仁即使在发动战争中负有责任(而在他看来,要调查清楚这一责任,也许需要千年),但肯定是在裕仁的愿望和努力下,日本愿意投降(虽然在日本人嘴里永远都是终战,因为即使是在裕仁的终战广播里也并未用到“投降”一词)。

好吧,这就是米国人的逻辑,要为裕仁开脱的逻辑。看到这里,我更是出离的愤怒了。从一开始,这个所谓调查就是预设前提的,即尽量开脱裕仁的责任,因为,在一大堆米国知日派(及非知日派如麦克阿瑟甚至包括远在重洋之外的杜鲁门的)眼里,天皇是神道日本的最高领袖,如果裕仁被判负有战争责任甚至因此被绞死,那么米国对日本的占领将岌岌可危,也许面临四处暴动的局面,这将使第一要务“重建日本”无法实现。自然而然,无法重建日本,也无法有效地对抗红色苏联和红色中国,以及应对即将来到的冷战。

至于正义?

哪有什么正义?

本片从头到尾并未提到其它盟国在击败日本中的贡献(尤其是牺牲了千万人的中国,尤其是独自抗日了四年(从1937算起)的中国,尤其是独自抗日中还被米国出卖(前四年米国还在不停地卖各种战略物资给日本)的中国),更不要说,费勒斯的一席话:我们需要查清楚裕仁天皇在太平洋战争中是否负有战争责任。尼玛!!!原来只是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争责任,只是对米国的战争责任!!至于侵华的战争责任,似乎不在调查之列。

于是,得到解脱的费勒斯提交报告给麦克阿瑟(两人在对报告进行讨论时,倒是心领神会),具体的结论是啥不知道,具体的结果很清楚:裕仁安稳地终老于皇宫,实现了他的“救赎”,虽然低身下气地去拜访了下麦克阿瑟,并且留下了世人皆知的那张照片。

至于费勒斯,带着“心爱的女人九泉之下也会欣慰”的心安理得,和他的日本翻译喝酒去了。这也是一个暗喻:米国人虽然和日本人曾为对手,但惺惺相惜,不打不成交,打完以后还是朋友,而且是穿一条裤子的朋友。

穿到现在。

中国人怎么想?米国人和日本人对此不太关心。

好自为之吧。

 4 ) 我见过的最无耻的洗白

这片最关键,最无耻的洗白逻辑,就是反复强调:天皇是结束战争的人,所以天皇是爱好和平的人,所以不该受到清算。

等于说:

B以为自己能打赢,就先动手要打死A,结果A太过强壮,B反被A暴揍,B眼看自己就要被A抽死了,大喊:“A爸爸,饶命”,A便饶了B。

结果最后B反说自己是和平主义者,是爱好和平的。。。理由就是自己先喊“A爸爸,饶命”的,,所以自己才是结束这场打斗的人。

当真是我见过的最无耻的洗白啊!

 5 ) 历史的推诿

麦克.阿瑟:我们想知道天皇是否授意 对外侵略?
近卫文磨:我们承认侵略中国,但是英国人不是也侵略过他们?我们承认侵占新加坡,可是我们却是从英国人手里抢过来的。我们没有占领菲律宾,可是菲律宾却是你们美国人从西班牙人手里抢夺过来的。如果说我们是战争罪犯,那么你们这些西方列强又是什么?
麦克.阿瑟:我们不是来听你谈论这些毫无意义的历史,因为历史是胜利者写的。
阿南惟几:所以我们绝不会投降,我们要拼到最后一滴血,最终获胜的一定属于大日本帝国。
裕仁天皇:朕意已决,朕希望你们能遵从我停战的意见。
博纳.菲拉斯:将军阁下,究竟是谁让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恐怕永远无法找到答案,我只知道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天皇陛下授意发动战争,但却能证明天皇陛下主动停止了战争,他的行为避免了大量美军士兵的伤亡。
裕仁天皇:我愿意为日本的战争行为负责到底,这是我个人的责任,而不是日本人民的。
麦克.阿瑟:天皇陛下,我们并不是来追问责任的,我们是来帮助这个国家如何度过灾难,如何重新崛起的。
裕仁天皇:将军阁下,请允许我代表日本民众表达对您的敬意。
(握手,谢幕!)

 6 ) 西方文化中的日本热毁了一个本来可以更好的故事

英语里面有个词叫做“Japanophile”,大概可以翻译成“日本热”。按照国际版知乎 Quora 上的一个高票回答,“Japanophile”就是不理性地喜欢日本,超过其他国家。据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朋友说,西方人中有 Japanophile 的不在少数。 西方人对日本文化的追捧,至少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那时,作为广告版画的浮世绘随着日本的对外贸易被引入西方,促进了印象派兴起,梵高、莫奈等等大师都受过日本文化的影响。有一位爱尔兰希腊人Patrick Lafcadio Hearn,因为醉心日本文化,不仅留在了日本,而且还给自己起了个日本名字小泉八云,完全归化了。而且归化后,小泉八云整理了民间的志怪故事,是现代日本怪谈文学的鼻祖。除了历史悠久,日本的现状也容易让西方人产生“Japanophile”。二战后日本经过美国的改造,在政治形态上更接近欧美,上世纪末的金融危机之后,在经济和政治上日本对欧美没有威胁,欧美没有在宣传上刻意抹黑日本的点。而且日本文化本身精致优美的一面,确实很吸引人。 很多电影戏剧都让我看到了“Japanophile”的影子。我这里定义的“Japanophile”是指作者喜欢日本文化,写了一个日本文化背景下的美丽故事,但仔细琢磨一下背后还是西方式思维面对东方文化的圈地自萌。这样故事,我认为最早的应该可以从《蝴蝶夫人》算起了。《少年汉尼拔》里紫夫人是汉尼拔的人生导师,《艺妓回忆录》里描写了美丽又痴情的艺伎小百合,也是“Japanophile”。我正好在七七事变纪念日不小心看到的电影《战争后的天皇》,更是Japanophile到了扭曲史实的程度。 这部电影讲述了二战刚刚结束的1945年,一位亲日派的美国日本问题专家 Fellers 准将奉麦克阿瑟将军的命令,在10天期限之内做出如何处置日本天皇的提案。 Fellers一边回忆着十二年前他在道格拉斯顿大学邂逅的日本留学生绫,一边在时间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克服种种阻力,寻找天皇是否真的应该为战争负责,或者说可以洗白天皇的证据。最后在听了天皇为了宣布投降,引得陆军兵变围攻皇宫的故事之后,Fellers 在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证明天皇无罪的情况下,提交了保留天皇可以更好地重建日本的提案,理由是“虽然不知道天皇是不是挑起了战争,但没有天皇日本肯定不会乖乖投降”。当然,影片中还穿插了喜闻乐见的小插曲,比如 Fellers 和绫的爱情故事,Fellers 的同事嫉贤妒能,向麦克阿瑟打小报告说 Fellers 是“Jap Lover”但最后被麦帅嗤之以鼻等等。 单就故事本身而言,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中等偏上:通过插叙手法讲述了两个故事:1945年,Fellers 在10天之内完成如何处置天皇的报告,和从1932年开始的 Fellers 和绫相知相恋,但由于绫的家庭和两国之间的战争而终于不能相守,终于在1945年知道了原来绫已经死于空袭,生死永隔的故事。这两个故事讲得都十分清晰,叙事始终保持着适度张力。 但是从是否忠实地反映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上说,和大多数有 Japanophile 味道的电影一样,《战争后的天皇》展现的只是西方人想象中的日本,在很多细节,甚至是有关美国的史实上都失真了。

按照史实,这部电影的主线故事本身就很没有合理性,怎么处置天皇完全是美国的政治牌,不管史实如何,麦克阿瑟都要留着天皇稳定局势顺便让美国或者说他自己当太上皇的,所以片中对天皇的调查根本没必要。 片中展现的主角 Bonner Fellers的经历也很失真。这个人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历史上如何处置天皇的提案,确实是他提出的。但随手搜了一下,Fellers 在1925年已经结婚了。这么看来,电影里他和绫的感情其实是七年之痒的外遇。看维基百科,Fellers 的教育经历是一水儿的军校,军校不太可能会有女性日本留学生,就算是考虑到军校生可能偶尔去隔壁文学院散个步,这个邂逅还是十分牵强。

1925年结婚,1932年还在勾搭日本留学生?

再比如,片中对日本女性的审美,也十分的西方化。女主角绫的面孔,骨架清晰突出,浓眉大眼,嘴唇比较丰满,看着有点巩俐的感觉。但日本人传统上推崇的向来是骨架不突出,柔和、有点萌的脸庞。而且影片里面有一段女主在和室里的举止(大约在43分钟,包括站着推纸拉门,而且是很随意的推过去等)也略违和。这种举止在现代看来没什么,但如果考虑到绫出身高贵(按照电影里的说法是“半贵族”,我猜应该是华族或者公族),这个推门的动作就不对了。参考历史影像、大河剧里面的女贵族,和现代艺伎们,这样的举止虽然在现代西方人看来非常自然,但作为一个二战前的大家闺秀,就显得过于平民化甚至轻浮。我不禁想问一个问题,尽管片中的男主爱上了日本女子,但他爱上的真的是那个时代真实的,可能身材没有那么高挑,举止在西方人看来过于拘谨严肃的日本女子吗?

绫的选角总觉得像巩俐
这个推门的动作,真的是二战前的大家闺秀么

不过,和《艺妓回忆录》让三个中国演员演日本艺伎相比,至少这是让日本人演日本人。 如果仔细考究,西方人写的日本元素的故事,常有禁不起推敲的地方。比如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我一直不明白,艺伎培养起来那么费钱,又是摇钱树一样的存在,给艺伎赎身时,艺伎的雇主都会狠宰一刀,更何况蝴蝶年轻貌美以后大有钱途。美国军官平克到底是怎么拿出这笔钱娶了蝴蝶的?难不成蝴蝶夫人的雇主给国际友人打了个跳楼折扣? 和其他Japanophile一样,《战争后的天皇》对日本的失真描述通常有“洗白”日本的成分,可仔细推敲,其实是越洗越黑了。比如在《战争后的天皇》里,关谷为了委婉地说明昭和天皇实际上是个和平主义者,提到了天皇在战争前的御前会议上吟咏了祖父的诗歌。

Gyosei应该翻译成“御制(诗)”

看上去很和平主义是不是?但昭和天皇的祖父,难道不是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明治天皇吗?吟这首诗难道不是说明自己要继承祖父大东亚共荣的遗志吗?关谷大臣你告诉美军这个,真的是想让美军觉得天皇其实不想打这场仗? 因为并不完全了解异国文化的语境,追捧异国文化结果闹出笑话的也是古已有之。比如这这张梵高临摹的浮世绘。并不懂汉字的梵高可能不知道,他在两边加上的文字实际上是新吉原的红灯区广告。

注意右上角的“新吉原”

总结一下,就像影片中Fellers很喜欢绫,我也能看出来写故事的人很喜欢日本。但爱日本爱到不顾史实,就让人很出戏了:Fellers明明是个老谋深算身经百战的军官,早就娶了美国女人,对日本也没啥特殊感情;美国该怎么处置天皇也完全是政治和利益考量,其实做不做主线故事里的那个调查都无所谓;再加上一些莫名违和的细节比如女主的举止……感觉作者喜欢的是一个异世界里面的日本,而不是真实的复杂的日本。

作为支线故事的美国青年学者和日本大家闺秀的生离死别当然很美,这样的故事用在反战主题上也很合适,在其中顺便介绍一下日本文化也很自然。只可惜这个支线故事被放在存在史实硬伤的大故事框架之中,除非对影片中失实容忍度极高,否则总觉得违和感十足。如果这部电影能更尊重史实,这样的支线故事可以表现得更美好。 文化的碰撞让人有机会重新审视、更新自己的文化,但也提供了很多对别人家的文化产生误会的机会。“Japanophile”虽然是“喜欢日本”,但很多情况下,他们喜欢的并不是真正的日本,而是对日本的幻想。喜欢一个文化漂亮的外壳是很容易的,比如烂漫的樱花,比如幽静的日本庭院,比如锋利的武士刀;喜欢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异域风情,也是容易的,比如看惯了做派豪放的金发美女,听腻了民主自由的政治宣传,不觉被日本女子的柔美温顺和武士们的一言不合就切腹谢罪吸引。但这些并不是日本文化的全部。任何文化都有其黑暗面,包括日本文化,也包括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厌倦了西方文化,就躲进对东方文化的幻想中,这和中国网上的年轻人一旦对现实不满,就开始“你国”和“还是外国的月亮圆”一样,都是心智不太成熟的表现。 我目前看到过的对西方喜欢东方文化又不求甚解的最美的反讽,是另一部电影《蝴蝶君》。男主人公,一位法国外交官,以为自己遇到了蝴蝶夫人那样无辜、逆来顺受、愿意为爱而死的东方女子,却不知道他的蝴蝶是个中国特务,而且还是男扮女装。男主为她毁了自己的事业,最后因为间谍罪锒铛入狱,在狱中自杀。

《蝴蝶君》剧照

《蝴蝶君》本身是个美到邪性的故事,但从功利的角度上说,你不知道蝴蝶夫人只是你们西方人心中的幻影吗?你被自己骗了怪得了谁? 而《蝴蝶君》比《战争后的天皇》美得多,也正说明对任何一种文化的欣赏,只有在正视了其阴暗而复杂的一面之后,才能得其真趣。

 短评

'we are the occupying power, but we must be seen as the liberators, not conquers'

8分钟前
  • vampire
  • 力荐

看看还不错。

13分钟前
  • 路过蜻蜓
  • 还行

冷门神片!天皇对战争是否该负责是此片切入角。因为天皇没说战败,所以我们没败;因为投原子弹的是美国,所以我们也是受害者,我们不反省;说我们侵略中国菲律宾,我们那也是从其他侵略者手里抢的,它们没罪,我们更没罪——看了此片,你们就会明白这些神逻辑的出处啦!

18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感想不多。。

21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较差

驯养成美帝的走狗还是灭了呢?嗯,想想还是驯养起来比较有益吧。。

24分钟前
  • 摇滚玄奘
  • 还行

豆瓣评论超少,严重怀疑大量影评被豆瓣雪藏。片子还是很好看的,但男女爱情有些违和。

28分钟前
  • 身后的足迹
  • 推荐

睽之用大矣!

33分钟前
  • 空羽
  • 还行

男一毁在脸上。政治就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日本上映了吗?

35分钟前
  • 大白臉WC15
  • 还行

完完全全的个人回忆录,私密与大视角两线皆不得法,相当沉闷的一个半小时。好久不见Matthew Fox。被西田敏行的英语吓了一跳,虽然口音重但也比演翻译的演员讲得好,爷爷们都深藏不露啊......

36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美日同盟的由来

37分钟前
  • 大浦洞二号
  • 推荐

聽了一遍,只能說感覺與愛情線無關, 看過後再寫影評。

42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拍的什么玩艺儿。这种文艺小清新的抒情调调二十年前都不新鲜,现在看更是陈腐。

46分钟前
  • 冷兵器的残泽
  • 较差

标签里竟然没有Matthew Fox,搞错没,他是第一主角!脑残粉表示抗议!

49分钟前
  • 瑞尔
  • 还行

赤裸裸的洗白啊

54分钟前
  • 打小就贼低调
  • 还行

「看電影補歷史,這是我喜歡電影的一個原因。至於這部電影所講的歷史是否有失偏頗,至少給我提供了一個切入點,讓我去鑽研。就故事而言,片中的愛情在戰爭面前,太勉強、太脆弱、太站不住腳。」

55分钟前
  • 孫悟周&周六
  • 推荐

6/10。充满了美国改造世界的战胜者书写,天皇是日本的立国之本和民族象征,保留天皇制是战败后日本人的最大诉求,影片随意由一个准将决定天皇的生死,转而强调美国对日本重建发挥的作用,消解了日本人因效忠天皇而选择投降的历史主动性。叙事缺乏亮点,以爱情经历,与准将调查日本各大政要以取证天皇是否发动战争的主线相协调,爱情线俗套而多余,调查任务又没有追究天皇的责任,保护天皇取决于和平占领的目的。情节的呼应设计不新鲜,通过向准将丢石头的学生和小饭馆里投花生的普通民众,表明民间对占领军的敌意,只能通过天皇来牵制整个国家。也就狂热的士兵搜寻玉音一幕猩红色的戏剧化用光,比较有特点。

57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值得肯定的是从人道主义反战的角度切入,在弘扬美国价值观的同时,也不失对战败国尊严的尊重,贯穿的爱情线是向往古典东方的西方男人对东方女性美好的幻想,不过女主角确有恬美的古典韵味。不过深受战争伤害的中国却缺席对战犯的审判这一事实的确会让国人受伤。

60分钟前
  • 冉笛
  • 还行

日本人的逻辑就是天皇第一,征服者第二。

1小时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虽然知道结果,看看还是很有意思的。

1小时前
  • R先生
  • 还行

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讲了个文艺故事,看完有一种把小时代里的男主们换成了十大元帅的感觉

1小时前
  • 小亮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