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马

台湾剧中国台湾1992

主演:邵传勇,姜大卫,李婉华,吴茜薇,张振寰,林智洋,陈真真,赵倍誉,萧玉龙,张静懿,顾冠忠,黄建群,鹿峰,谭筱兰,江明,高冲霄,林伟,杜玉明,董志华,穆立新,姜克诚,王京花,江洋,许文瑞,蔡弘,关洪,刘松丽,李龙吟,刘正顺,马正民,张复周,吕俍慧,倪振耀,陆一龙,杨琼华,王耀,郑亚云,鲍正芳,胡翔评,李波,叶云琰,马侠,陈志珍

导演:张彻,鹿峰

 剧照

刺马 剧照 NO.1刺马 剧照 NO.2刺马 剧照 NO.3刺马 剧照 NO.4刺马 剧照 NO.5刺马 剧照 NO.6刺马 剧照 NO.13刺马 剧照 NO.14刺马 剧照 NO.15刺马 剧照 NO.16刺马 剧照 NO.17刺马 剧照 NO.18刺马 剧照 NO.19刺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1:29

详细剧情

马新贻早年投身太平军,与两个结义兄弟关云宝、张文祥一同打入清廷卧底。后来平步青云得享荣华,又因太平军大势已去,权衡利弊,决意与过去一刀两断,两个结义兄弟便成为其心头大患。更因迷恋关云宝的娇妻賀蘭,心生歹意,设计将关杀害,以达一箭双雕。因此与张文祥结下不共戴天之仇……

 长篇影评

 1 ) 黄粱一梦拿不住

刺马是悲到极处了的,张彻的狄姜片三悲,报仇、新独臂刀、刺马,一部更胜一部。

片子一开头,小姜饰演的张汶祥一出来,明明是笑着的,可是比哭还叫人心里觉得悲伤,大概是因为他总在莫名其妙的时候一咧嘴,竟连得逞的味道都没了,看来看去全是一句句憋在脸上囧纹里的“哀莫大于心死”。
紧接着,便是倒叙,小姜用纤细美丽的手指和手腕一字字忆从前,九年前,与君相遇道旁,彼时小贼,岂料如今……

泰哥饰的黄纵一身硬扎扎的好功夫,却不及小姜三脚猫的几下子伶俐讨喜,不过两人在“初见”这一幕里头,全是狄龙的玉树临风白衣少年郎的陪衬。
而自打马新贻一出场,张汶祥的心就像师父张大手一般,偏到腰子上去了。

身为小毛贼,耍什么盗亦有道,还作兴个单打独斗?而且是显然黄纵胜不过马新贻的情况下。这笑得神魂飘荡的三弟啊,就是不肯出手助拳。
不但不帮结义兄长,还三番四次胳膊肘朝外拐,挡住义兄双刀的是他,提醒马哥哥用佩剑的是他,见义兄双刀凌厉便换自己以无锋无刃的三节棍同马哥哥喂招的也是他……你是那会子就想好了要同马大哥结义了么?这伏笔埋的……

马新贻追到黄张二人住处去时,二嫂的那一句台词很妙:“有银子还不高兴,什么时候才高兴?”后想来,二嫂真真正正最高兴的一刻,只怕是此时。而后便是与马新贻的奸情得偕,凄楚、绝望、折堕、甜蜜、幸福……百味纠缠,却就是没有了“高兴”二字。

当白衣银扇的马大张扬了年少的意气之后,可以明显地瞧见张三肯定而崇拜的目光,从这一刻起,张三对马大的感情,从初见的惺惺相惜,不知该说是陷落,还是升华,成了带着崇敬与憧憬的倾慕。他的感情,比米兰更早。
更何况,一同打天下的汉子间,那种过命的交情,不是背后的女人可以比拟的。所以张汶祥写供词到三人攻取山寨时,面色忽然发狠,一拳便砸向桌面。

得了山寨,黄纵很满足,张汶祥只要与结义兄长在一处其他的也挺无所谓,惟有米兰,开始得陇望蜀起来。她本来就是个有英气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泰半也是有野心的。她的野心化不到拳脚、事业上,只好落在男人上头。米兰对马新贻的动心,从此节伊始。

狄龙的马新贻在夜幕火把下,带了山寨小贼们赤着上身操练的那一段,修长而精悍的身形,美若一匹暗夜里黄金色的豹子,一招一式,打得观者的心门洞开,全然关闭不上。如果不管剧情发展,那么倚门微笑旁观的,是三弟就好了。

其实不必等到有了胡子阴恻恻的马新贻杀黄纵的那一段,只看还是温文尔雅美人儿脸的马新贻如何处置不服操练的手下小贼,就可瞧出他的手段之辣、心气之高。他是要做将军的,跟了他又不听号令的,便只有死路一条。从头到尾,明知道可能会对他有害却又放过的,只有一个张三。

喜欢马大救了黄张,回寨子拔刀,中间插播小姜写供状时的一个抬头特写,那一脸的纠结悲苦,像是凌迟已经开始了一般。供状上写着将马新贻“敬为天人”,末了他将自己的“天人”一刀刺落到泥尘中。

马新贻逃避米兰,夜离山寨一节,张汶祥一眼就瞧出两人有奸情,这样洞若观火,已经不能用心细如发来解释了。马新贻或者米兰,他定必对其中一人有别样的关注。
几年后马大派人来接黄张时,张三露了“马脚”,对着大哥总是笑颜如花的他,得意地说了句“你不让二嫂一起来,她差点没哭出来”。反正看小姜演来,张三是真的在欢喜,是胜了情敌一筹的那种,而非试探。剧情推进,他对米兰的称呼一路从二嫂、婆娘到了“贱淫妇”。

有一处虐心细节,张三到马大书房寻他,不见人,却见一张画摊在桌上,画的是山寨的小溪,张三很是开心,觉得马大记得他们从前的时光……其实,马大怀念的,是溪边BG旖旎春光……

刺马打斗一段,已被各路英雄说得通通透透了,包括那句著名的“我拿住你”,种种解读几乎可以另出一本书。其实这一段好生奇怪,张汶祥执着于亲手杀马大,可以解释成为义兄复仇、也可以解释为要亲手杀死破灭的偶像。
可是马大为何执着于亲手拿住张三,你肚子上有把刀啊大人,及时救治,说不定不会死,跟人痛打一场,那就死定了。马大的人设不是致力仕途往上爬的吗?
如果不是张大手脑洞大得合不拢,就是在马大真实内心正确排位是:张三>仕途>米兰>其他……

马大临死时,满脸尘土砂石,一身斑斑血迹,痛苦挣扎,眼睛却始终望定张三。拿住了或者没拿住,也许不是那么重要,要他陪自己一起死或者留他独生,也不由得自己了。黄粱一梦到醒时,什么封疆裂土、光宗耀祖,什么真的不真的相爱,都留不住,便在撒手的那一刻,在眼瞳深处,留一个你的身影吧。

而张三,虽然一脸笑容,实则心丧若死的他,哪里真的在乎什么天下人知不知道马新贻的恶行。官场是什么模样,他又不是没有浸淫过,岂会不知真相必然湮没。
不得好死,三兄弟都是如此。
曾经倾心相对的少年,被命运的车轮、人性的私欲、险恶的世情,零落成泥碾作尘。

P.S. 有人说狄姜的《双侠》之所以对原著《铁蝙蝠》改动很大,是张导不愿他的一对英雄少年心怀隔膜死去,这一部张导就告诉你他只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所谓悲剧,是将戏里戏外、前情后事你能联想到的一切美好,统统摧毁给你看。


——————————狄姜分割线——————————

1. 刺马一直被视作是狄龙在双生戏里同姜大卫开始平分秋色,甚至后来居上的一部电影。里面有句台词,总觉得像是在说狄龙自己:“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将来”。
与疏懒随性的天才型的姜大卫不同,狄龙一直都是兢兢业业的凡人派。师太就很讨厌他将勤补拙的认真,说他俗不可耐,但是也无奈地肯定过他,特别是刺马一角。
狄龙应该算得是志存高远、孜孜以求的那一种演员。虽然同为张彻弟子,又向来以双生并推,但他素来是弱一些的那一个。角色魅力弱一些、演绎技艺弱一些、声名荣誉弱一些……
可是明明,他的外形、功夫和努力,都要强很多。
大概在人前人后,狄龙都是咬紧了牙关,怀抱着理想与志气,打落牙齿和血吞地拼杀着一个能与大卫一般强,甚或胜于他的将来吧。
多年以后,在电影这个圈子里头,不得不说,狄龙的成就是高于姜大卫的。这样的结果,或者是因为两个人,一开始的志向与追求就是不同的。

2. 刺马是狄姜绕不过去的一个结(劫?),两人先后饰演过马新贻这个角色,也是头一次在电影之中敌对。
以这一部片子为分割线的话,可以慢慢见到狄姜二人情谊从起高楼到楼塌了的华丽凄凉。
姜大卫在演马新贻时,狄龙若偶尔能看到大卫的马新贻时,二人各自会想到什么呢?

3. 在狄姜经典MV“牡丹亭外”里头,随着黄梅调“女驸马”的唱词“为救李郎”那几句登场的,就是白衣翩翩的马新贻。这画面选得极妙,马新贻那会儿刚刚中了举人,虽不至中状元般光宗耀祖,也是大大的喜事,正合曲中深意。

4.“牡丹亭外”一曲中三个典故,女驸马、黄粱梦、牡丹亭,同狄姜双生映照得丝丝入扣,叫人不寒而栗。打头的女驸马,讲了人生两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描绘的是少年人最为春风得意的好时光。
姜大卫年少成名,23岁封影帝,27岁已经是有妻有女,狄龙27岁时也凭刺马备受肯定,翌年大登科复小登科。两人都如这一曲般,方一开头,就是满堂彩,一时风光无两。
可接下来,便是黄粱梦碎,二人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各自沉寂,虽有复起,与年少全盛时比,无论是声势还是容貌,都是江河日下。而双生情断义绝,也不知是这梦醒时分的因、还是果。
然而贯穿始终的,是牡丹亭。牡丹亭里一句“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思之销魂。
整个牡丹亭半点不天然好不好?鬼气森森的可以被放进聊斋里去了。梦里倾心相爱、死后再生还魂什么的,到底哪里天然了?可是细细想来,偏是这样的行事、这样的情节、这样的结局才是杜柳二人最天然的一段痴爱。
双生的牡丹亭不在梦里,在戏里戏外,他们之间曾经是那样天然。若多年旁人梦不断,总为你二人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良辰美景奈何天……

 2 ) 悲剧已开启——评电影《刺马》

电影《刺马》是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于1973年拍摄的作品,取材于清末的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

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一开始便是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身亡,凶手张汶祥被俘并押上公堂受审。在森严的公堂上,张汶祥毫不畏惧,也不为自己做任何辩驳,只是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提笔书写供词。伴随着他的回忆,整个“刺马”案的前因后果开始展现在观众面前。“刺马案”曾经多次被搬上戏曲舞台和电影大银幕,电影《刺马》以张汶祥回忆的形式展开叙述,给人感觉颇为新颖,也达到了吸引观众将影片看下去的目的。

随着张汶祥的回忆,影片镜头一转,带观众来到片中三兄弟初次相识的场景。黄纵与张汶祥都是颇有些武艺本领的好汉,因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做了打劫路人的剪径小贼。这一日骄阳当空,旷野里四下无人,半天没有生意可做,性情憨直的黄纵颇为烦闷。倒是张汶祥嘻嘻哈哈惯了,不太在意的样子,却一个轻纵俯下身子探听到了有人正从远处打马而来。于是,兄弟二人摆开阵势,一个在明一个在暗,等待着“猎物”落网。

这时,影片的重要人物马新贻登场。一身白衣的马新贻丰神俊逸,看着像位白面书生,举手投足间却颇有大将风范。他眼睛盯着站在面前的黄纵,又注意到埋伏在一旁的张汶祥,语气缓慢而又镇定地问:“你们是一个一个上,还是一起上?”此话一出,黄张二人和观众立刻明白过来,这个马新贻是个深藏不露的练家子,绝非等闲之辈。

该片导演张彻在拍摄这一段时,给人感觉非常认真和用心。连贯而凝练的镜头运用,对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兵器将马新贻,黄纵,张汶祥三人的性格,身份背景交代得十分清楚明白。所谓不打不相识,这三人虽然性格各异,却都是义气深重的汉子,一番交手之下,彼此心中对对方都有了几分好感。

张彻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以武侠动作片《独臂刀》成名。这位导演有着深重的传统英雄情结,善于在自己的电影作品中展现男性的阳刚魅力和江湖侠义精神,并由此形成了个人非常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这一风格在《刺马》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张彻的镜头下,无论是刚毅莽撞的黄纵,聪慧洒脱的张汶祥,还是目光远大,复杂深沉的马新贻,虽然彼此性格各异,却都带着自然,质朴的男子汉气质,张扬着原始的生命力。

三人切磋武艺的戏码因一个女子的出现戛然而止。这个穿着碎花小袄,面容清丽的女子骑在马上疾驰而来,一句:“该拿就拿,该走就走!”惊醒了恋战的男人们。黄纵和张汶祥匆匆告别,马新贻看着三人远去的身影,若有所思。

一切欲说还休,当观众急切地想知道下面发生的故事时,导演又再次将镜头切换到了在公堂上受审的张汶祥身上。张汶祥一边提笔写供词,一边娓娓道来。这里张导明显在借人物之口向观众卖关子。这一手法非常像中国传统的评书艺人在表演时为了吸引听众听下去而使用的技巧。

当镜头再次离开公堂,转回回忆中的场景时,影片的叙事节奏明显加快。马新贻主动找到黄,张二人的栖身之处,对二人的前途晓以利害,二人于是决定追随马新贻在乱世之中干一番事业。接着通过几场与太平军及土匪作战的过场戏,影片简单地交待了三人结为异性兄弟之后做的事情:收编太平军和土匪的残部人马,占山为王,俨然成为一方小小的割据势力。

这个部分的情节涉及到“刺马案”发生的时代背景。但张导在处理时,却是有意无意地匆匆带过。这种处理是好是坏,各人看法不同。但笔者也认为影片不宜在此处多有赘余。

历史上的刺马案之所以位列“四大奇案”就在于案件原因的扑朔迷离,引得各种传言甚嚣尘上,一时间无有定论。从该案之中,有人因看到正义终于战胜邪恶而大感快慰;有人因窥得封疆大吏叔嫂通奸的花边新闻而暗自窃喜;也有人认为马新贻之死是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刺马案其实是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势力与清廷慈禧太后联手导演的一出政治阴谋。悠悠之口,众说纷纭,无形之中给这桩晚清命案增添了奇异的神秘色彩。

这种神秘色彩恰使得刺马故事成为绝好的一个电影创作题材。但是,如果电影创作者不幸被此案本身就扑朔迷离,未有定论的史料牵绊住,试图通过电影来解读和得出结论,那就很可能走上歧途。因为电影毕竟是人个性化的艺术产物,还原历史真相,严谨地考据并不是它必须要背负的使命。从创作的角度看,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张彻导演的处理成功避免了影片代替观众来对历史事件下结论。

占山为王之后,影片的主要情节才真正开始。戏剧矛盾接二连三地出现,可以说为后面高潮部分的到来做了充分的铺垫。

矛盾一:兄弟嫌隙 黄纵,张汶祥,马新贻虽然结义为兄弟,但实际彼此相交的时间并不长。这三人萍水相逢于乱世,不过是为了谋条出路,才聚在一起共事。说到谋出路,准确地说应该是黄张二人最迫切的需要。占山为王实在比他们原来当有一顿没一顿的剪径小贼要好太多了。而马新贻则完全不同。他原本就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只不过,他这个读书人志向远大,还有不错的眼光。不同的出身和见识,造成了马新贻和黄张二人对事业发展认识上的巨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在原本就不够亲密的兄弟关系里种下嫌隙。

影片通过对比的手法将人物间的矛盾和不同性格展现出来:一面是满足于小富即安的黄纵和张汶祥一起偷偷下山玩乐;另一面则是马新贻不顾辛劳,日夜不停地操练人马。和观众一样被这种巨大对比所震撼的还有影片里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米兰,她是黄纵的妻子,就是影片开场部分最后那个骑马闯来的爽利女子。

米兰虽然出场最晚,却是整部影片里最为关键的一个人物。米兰是片中唯一的一个女性角色,戏份不多,份量却极重,因为她的存在直接挑起了三个男主人公之间的恩怨情仇。

矛盾二:祸胎暗伏不伦之恋

刺马故事里最有戏剧性的情节大约就是“叔嫂通奸”的部分。试想,如果马新贻就是个见色忘义,不顾礼义廉耻的小人,那他对米兰必定是主动勾引。米兰的美貌应该也不会太差,但必定是不安分的女人,贪慕总督大人的权势地位,二人一拍即可,走到一起……就这么拍也没啥错处。后面的戏码大约就可以照搬水浒传里的一套,在英雄正义,奸人受罚的情节里顺利收场。

但张彻导演偏不按传统套路走。电影是艺术,有时创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完全不需要明说,从人物和情节的呈现中就可以由观众自己品读出来。显然,在张导的心中,马新贻并不是一个简单,脸谱化的小人形象。而对于米兰这个人物,他也寄予了足够的宽容和理解。这段不伦之恋在张导的镜头之下,充满人类自然的欲望和美。而作为观众,如果没有看到影片里的这段情欲戏,恐怕很难想象一向喜欢拍摄阳刚男性的导演张彻竟然能把男女之情拍摄得如此细腻而自然。答案不言自明,因为这一次他选择了人性的角度。

对于这段无法言说的爱情,米兰表现得比马新贻更为主动。观众却没有对这个人物产生道德上的恶感。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影片采用的女性视角。它让观众非常容易地和导演一起站在宽容的立场上来看待这段感情。

影片里的米兰尽管是一个底层社会的旧式妇女形象,却是具有现代女性独立意识的人物。这个女人有男人不具备的洞察力。她第一时间认识到马新贻和黄纵,张汶祥的不同。可见她有自己的思想,并不完全依赖于男人。在此之前,她还和黄纵他们一起苦苦为摆脱贫困而挣扎。但马新贻的到来改变了一切,为此她是真的对马心悦诚服。在传统社会里,女性处于被压迫的最底层,她们渴望改变命运的愿望往往比男人来得更强烈。而马新贻也在渴望改变。他奋斗努力上进的状态,给米兰带来一种鼓舞和感染。在马新贻的身上,米兰能看到生活的希望,而不是一潭死水。正是这种希望吸引着她不惜跨过道德的边界来到他的身边。

到这里为止,影片为高潮部分准备的所有伏笔都已经埋下了。随着马新贻离开山寨,电影开始讲述几年之后,几个人物再度重逢时的情景。

短短几年,马新贻官员亨通,已经位居两江总督的重要职位。这里影片给观众最大的冲击便是马新贻这个人物状态的转变。在前半部分的马新贻是一个白衣书生的形象,但等到后半部分出场已然是一个目光深沉,心思难以琢磨的权臣形象。在电影几十分钟的跨度内,要将人物的经历,性格的变化非常精准地呈现出来,并且使观众深信不疑,对演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扮演马新贻的是当时邵氏公司以武戏见长的小生演员狄龙。狄龙的表现不负张彻导演所望,将马新贻的沉稳大气,复杂的内心世界表演得可圈可点。

有人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笔者是非常赞同这句话的。电影中的人物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固然有演员的表演之功,但与导演对人物的精心雕琢也是密不可分的。导演是全片的掌控者,他需要借助演员来呈现和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思考。刺马一片里,张彻导演对马新贻这个人物的塑造可见一斑。

整部影片从头至尾,张彻导演镜头下的马新贻都给人一种孤独的观感。他独来独往,虽然与黄张二人结为兄弟,实际上却并不交心。将黄纵和张汶祥救回来时,众人担心他的伤势,他却慨然说道::“以后打仗岂有不受伤的?”不能共苦哪里来的共甘呢?此后,黄张二人虽敬他为天人,但心里却终究隔着些什么。所谓敬,实际上就是透着疏远的意思。

马新贻的志向很大,但终究免不了是为个人的权势和名利而奋斗。这样的奋斗注定孤独,还容易被欲望裹挟走上歧路。影片处理马新贻对黄纵起杀心的部分很巧妙,既交待了黄纵被进谗言又交待马新贻和米兰感情爆发的内容,于公于私使得马新贻都有了除掉黄纵的理由。当再次见到米兰时,马新贻就已经向自己的情欲投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马新贻也不能免俗。不过,最终让他痛下决心,布局杀死黄纵的,还是出于对自己前途的考虑和维护。黄纵不服管束,又有些居功自傲,花天酒地之余,留下的话柄很容易被政敌拿去成为攻讦马新贻的工具。马新贻走到两江总督的位置上不容易,他岂能让自己的成绩被人毁于一旦?如此,只能辜负原本就有嫌隙的兄弟义气了。

影片的最后充满了悲剧荒凉之感。黄纵被杀,张汶祥和马新贻决裂。米兰沉浸在愧疚之中……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某个人,而是人心,人性。刺马的过程是全片的高潮,也是点题之笔。这里张导选择用自己最擅长的武打戏份来表达。这与他所追求的精神一脉相承:男性之间的恩怨通过最直接,最干脆的暴力方式来解决。但电影的镜头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江湖之外,庙堂之上,还有数不清的狡诈算计,比暴力更可怕,更无情。

好的电影总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穿越时代,依旧打动观众的心。《刺马》无疑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3 ) 野心家的儿女情长

这部剧里,若说马新贻的出场还算像个怀揣梦想的英雄,当他跟踪两兄弟到了他们住处,又说出大丈夫当怎样怎样,并对两兄弟投以鄙视的时候,就彻底暴露了他野心家的本质。(我当时的内心独白就是,尼玛当然不去,当兵多容易死,什么叫一将功成万骨枯,哪里有当小贼过得自由活得长!这俩兄弟估计是没见过这样讲大话的人,被他这大丈夫如何如何醉于功名的言论给勾了魂啊……)
这一点在片子中不断地得到印证——马新贻确实是一个为了目标心狠手辣的人。不论何人,若不巧阻了他的道儿,只会是死路一条。
对于野心家,其野心便是一切,其野心也不会停留于一个官职,一点权势,他的野心只会不断增高增大。若是他官到高处,发觉了篡位夺天下的可能,那恐怕也是毫不含糊的。
所以刚看了个开头,我便在心里猜了个结局:本想打劫他的两个剪径小贼,一个鲁莽义气得过且过的长兄黄纵,一个聪明潇洒重情重义的小弟张纹祥,若是跟了他混,皆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更何况,这里还掺和进了一个因为年幼无知嫁给黄纵,事实上却心气很高的女人!
这黄夫人见了气宇轩昂,目标远大的男子汉马新贻,就和他丈夫和小弟一样,立刻生了仰慕之情。而相处日久,仰慕就变成了爱慕。
天可怜见,醉心于功名的马新贻,见到美色当前,竟未能把持住……动心爱上了她。
这个故事从此便变了味,本应是大哥带两小弟打天下的官场戏,变成了围绕婚外情的家庭伦理剧。
起初他还是心智明朗的,他想尽了办法克制自己对弟妹的感情。(这确实是个太过麻烦难以处理的感情)然而,当她喜欢的那个女人,主动来找他时,他没有推诿。
于是他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位高权重,他还想要爱情。(他想要的委实有点多了!!)感情这种事从来都是一顶一的复杂,被复杂的事情纠缠,最快的解决办法是:“快刀斩乱麻”。
于是当他的属下告知他,他的二弟终日流连烟花之地,惹得多有非议,怕会影响他前程,他第一个念头不是劝诫二弟,而是动了杀心。因为杀是解决前途和女人两个问题的最快办法——如果这人没什么良心的话,这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办法。
但他忌惮他的三弟,他知他的三弟是可用之才,所以他想瞒着三弟杀二弟。可惜三弟偶然间听到点消息,那般心如明镜的人儿,立刻便猜度到了马新贻的心思。
然而当他与马新贻对质的时候,马新贻和二嫂竟异口同声地说两人是真的相爱,而这三弟竟接受了这段感情!他只求大哥马新贻,撤回杀人令,放过二哥。而马新贻,此时却是狠了心要杀那二弟的。
二弟若死,三弟岂会放过他。但他竟没有擒住这个三弟,而是放他走了。他或许是太欣赏这个三弟,舍不得下手。又或许是,没想到这个接纳了他的爱情的三弟会再回来寻仇。总之,他犯了个天大的错误,这个错误他这个在官场浸泡了两年又一心向上爬的人本不该犯。然而,他竟是犯了。
于是,三弟刺马,一招得手。
或许马新贻对三弟终是欣赏有佳的,他没有令手下上前围困,竟要以带伤之躯亲自拿他——我依然无法理解这心狠手辣的汉子为何作此决定——这简直就是在送死。
这个时候,他全然不似那个醉心权势,一心升官的马新贻,倒像是个棋逢对手,甘愿酣战至死的江湖人。
而那个等他的女人,在彼时彼刻,于他而言,似乎压根未存在过。
这是马新贻的矛盾……权势,爱情,兄弟,他似乎都曾放到过心里,但似乎占主导的那个并不能占据绝对的主导。爱情与兄弟情哪怕任一个钻出头那么一会儿,他所有的苦心经营便全部白费。
马新贻啊马新贻,你既是野心家,又何必如此儿女情长呢。

 4 ) 枉费英豪刺马

今天看《刺马》

真好看。

以前我在一部张彻电影写影评写当时张彻电影后期的姜大卫:暮气和朝气的结合。皱眉暮气,一笑朝气。

我现在的状态就是这个样子。非常值得警惕。

这部戏里,姜大卫演一个顾全大局,又耳聪目明的一个通透角色,重视道义、真情,又愿意去消化灰色和黑暗。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悲情英雄。

用网友的话说“亦正亦邪的坏笑”

我不想成为这样的

太“重情”的人,非把感情过成偶像剧的人,太纠结,太拧巴,太迁就,有一种执念。不好,不通透。

这么说吧,枉费英雄刺马。

这样的英豪,刺马可惜了。

有限的生命,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本片中的姜大卫敢作敢为,敢爱敢恨,快意恩仇。没有纠结黏糊墨迹。还是挺好。

依然可惜。

 5 ) 我们曾经是兄弟

陈可辛的《刺马》开机发布不久,pplive上就有了张彻的版本,反应很快,赞一个。若能将长尾理论发扬光大,开个邵氏老片频道,或是香港金像奖和十大中文金曲的历年颁奖礼,则善莫大焉。


对于百余年前的一桩奇案,张彻以纯爷们的方式展现了三兄弟的恩怨情仇。 狄龙,姜大卫,陈观泰,加上倪匡,刘家良,唐佳,绝对是三十年前的最强阵容了。虽然倪匡的剧本大多三天赶完,漏洞百出,刘家班的风格也远不如成龙八爷更受人欢迎,但并不妨碍我欣赏这部老片,欣赏张彻狄龙姜大卫的巅峰之作。


影片的整体结构和重要段落的节奏控制的极好,这是张彻的功力所在。兄弟三人年轻时的意气飞扬,马新贻的野心勃勃,黄纵的粗豪鲁莽,张汶祥的跳脱灵动,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要拜演员功力所赐。狄龙是非常古典的帅哥,气宇轩昂,俊美无匹。他对人物的复杂性格基本把握到位,凭此片封帝成功,得以与姜大卫平起平坐。新版中马新贻的角色对李连杰的演技实在是个巨大的考验。同样还有刘德华所饰的黄纵,刘天王精明干练又敬业的形象多年来早已深入人心,实在很难把他和陈观泰的草莽形象联系起来,不过难度要比李连杰小得多了。


姜大卫在片中的扮相不算非常英俊,但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又隐隐有一种独特的慵懒和潇洒,眉眼嘴角间始终带着阵阵坏笑,别有一番魅力,在与白衣翩翩美少年狄龙的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姜大卫被认为是香港影视圈第一个酷哥,当年把亦舒李碧华们迷的死去活来。他的这种亦正亦邪的笑容,在十余年后被周润发发扬光大,抽象成了玩世不恭的浪子情怀和重情义敢担当的男人形象完美结合的logo,进而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银幕人物,开创了香港电影最后一个王朝。继承这一衣钵的还有梁家辉和万梓良,之后似乎就已经失传了,我们如今能看到的坏笑只有谢霆锋式的抽风和陈冠希式的浮滑。


作为故事情节的枢纽,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米兰的作用尤其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影片的阳刚血性色彩起着微妙的平衡,同时也使得三位男主人公的性格更加丰富而立体。 在对名利的追求方面米兰其实和马新贻是同一类人,与只知花天酒地的黄纵相比,马新贻的抱负与气魄对她实在具有无可抗拒的诱惑。劫了马新贻的银两后,米兰的反应是开心的搂着黄纵的脖子:“再也不用待在这个穷山沟里了!”直接点明了她的性格特征。后面的一步步表现更加突出:“我可不想我的丈夫当一个山大王!”“大丈夫要成伟业,像大哥那样……”古往今来相似的话不知曾有多少女人说过,不知曾让多少好汉气短。


完全可以理解陈可辛所言选角标准“女主演不能有一点情欲气息”,实在是抓住了米兰这个角色的精髓所在。井莉所饰演的米兰,其戏份的铺陈就有不少欲望的色彩。张彻喜欢让男主角赤膊,山寨水池旁狄龙完美的身材让女主角怦然心动,湿身肌肤相触间意乱情迷。虽然从人性的角度看其实也无可指责,但在塑造人物方面就很容易引领观众到道德评判的视角,使得对米兰在一开始很难产生同情和理解的感觉,还要靠马新贻的表白来帮忙:谁能相信我们是真的相爱呢?老谋深算的奸人偶尔的内心流露,充满了无尽的苦涩与无奈,才让人体会到这段由错位婚姻引发的孽缘给局中人带来的伤害与悲哀。张彻在表现男女之情方面并不擅长,刺马应该算是表现不错的了,相信最擅爱情戏的陈可辛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


影片的动作场面实在乏善可陈,毕竟我们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是不可能回头去体会到当年的观众的感觉。但仍可看出张彻的暴力美学的鲜明风格。尤其黄纵死的那场戏,其暴烈刚猛恐怕只有其一脉相传的弟子吴宇森能与之相媲美。马新贻之死,张汶祥受刑,均极尽惨烈。画面的构图颇有古典美,蓝天白云,大漠风沙,如山水画一般醉人。血腥的暴力美学,就在这样的语境下阐释,强烈的对比格外具有震撼效果。

  
影片的服装,布景等很多细节方面都有毛病可挑。但反过来想一想,和三十年前的邵氏老片相比,如今这些动辄上亿的大制作,除了纯技术性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外,别的还有什么可称道的呢。正如李翰祥所评,张彻的片子,制作的严谨程度不够,但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感染力是首屈一指的。


然而虽然张彻在很多地方不拘小节,在某些细节处却又颇费心思。米兰初出场时一身碎花布衣,与马新贻欲火渐升时打扮也越来越艳丽起来,闻知黄纵的死讯时她穿的是一件黑袍,待到最后张汶祥被凌迟时她一身素服,枯坐垂泪,交织着兄弟三人去挑敌人山寨时飞扬的身影,马新贻的话语掷地有声。

“大丈夫当求封疆裂土,光宗耀祖!”

“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将来!”

谁能想到,这样的志气,换来这样的结局。雁行折翼,兄弟反目,美人凄楚,令人嗟叹。


看邵氏老片,一大乐趣就是在片头片尾的字幕中找香港影坛骨灰级的名字,或是在一群配角和群众演员中辨认老戏骨或者影帝们年轻时的样子,进而遥想当年诸多八卦轶闻。像这部片子里的张彻与刘家良的恩怨,姜大卫与狄龙的嫌隙,都是被八卦烂了的。女主角井莉是邵氏拍片最多的女星,据狄龙称当时追求她的都是香港巨富。其父井淼也在片尾名单里,他拿过两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当年姜大卫初入行时就是为井淼当替身时被张彻认出是故人之子的。马新贻的心腹之一就是杨泽霖,83射雕里的欧阳锋。还有樊梅生,樊少皇的老爸。 吴宇森当张彻的助手,他跟了师傅好多年,后来英雄本色的故事还依稀看得到刺马的影子。片尾还有李修贤作为客串的名字,可我怎么也没找到在哪里露脸的。


两位主演间的关系总是绕不开的话题。狄龙与姜大卫当年一起主演的片子中似乎总要打上一架,不管是朋友还是对头。电影情节有时就像谶语一样,演员身在局中,不能自控。马新贻腰上插着刀,血染红了半边身子,摇摇欲倒却还勉力斥退众人,抬头望去,眼前已有些模糊。那个曾经对自己无比崇拜的小兄弟,与自己多少次同生共死的老三,正一脸决绝的杀气向自己步步逼近,在山寨中一起度过的友情岁月,水池旁玉兰娇羞的情态,连同自己一生所追求的功名,都在渐渐远去。


少年时总以为朋友能交一辈子的,却不想世事变幻,即便没有反目,更多的也是各自为生活奔忙而疏远,在人海中湮没了音信。多好玩的东西,早晚会放低,从前并肩的好兄弟,可会撑到底?

 6 ) 对照史料看刺马电影中几个呼应的点

今天孔网竟然推送刺马案探轶→O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马案”始末 对比着电影情节来看还挺有意思的。如果说,张彻和倪匡《刺马》的本子还有一些和史料呼应的点,后面再翻拍的《投名状》就更进一步“戏说”到没影了,难怪马氏后人要抗议,不得不换掉角色名字。 从资料看,马大人实惨,几乎是孤身入湘军,虎狼环视,难怪电影设定他当上两江总督后要把自己心腹队伍(黄二张三和山寨弟兄)拉起来,“一步也不能错”的氛围也很还原了。

(狄龙饰演马新贻)

马新贻死时四十多岁,张汶祥比他小十岁,于是张老师给26岁的狄龙加上胡子,帅出了新高度。

(姜大卫饰演张汶祥)

而且张汶祥还真是“发匪”出身,不过他可不是未婚青年,已经有一对儿女了(ಡωಡ)~这里提到一些关于张的资料挺有意思,马自陈不认识张,但张的态度却很暧昧,只说“将军知之”,就像是“你懂的”……

记得以前央视播过的清末奇案纪录片,对此案的推论也是湘军幕后主导了刺马事件。

注意,关于行刺细节,这里提到马新贻是腹部中刀,而张汶祥“并不急于逃走,他好像不是来行刺,而是来行刑,他把阅兵场当做他的刑场,向那些来抓他的士兵,宣告他就是杀人凶手。” 嗯,不提刺马原因为何,这个画面简直跟电影一模一样了。

 短评

二十年后老姜又演了龙哥演过的马新贻。张老师这部运镜叙事很好看,而且男女之情欲也不差。龙哥的颜值身段造型演技还有和小姜双人舞时各种爱的假摔值(张)百万颗五星!有位说看这部截了800张图,当年看投名状完完全全理解不了徐静蕾李连杰,然而龙哥一出场我就秒懂了。1.15@国立アーカブ大屏幕龙龙肉体真美好。这张老师让死者在坡上多滚一会的动作安排全场笑疯了

4分钟前
  • 力荐

全片始终从略高于狄龙视线的角度拍摄他的面部特写,所以片中马新贻多是垂首抬眼看人,更显阴狠之气。狄龙的造型突破了张彻电影素以黑白分割人物正邪、处境的惯例,其刚出场时一派正面小生打扮,但细端详下,化妆师已刻意将其双眉画得斜飞入鬓,更添一折纸扇耍帅,已然与《保镖》中的白衣形象有了区别。

6分钟前
  • hoffman
  • 推荐

狄龙倍儿起范儿 大卫式淫笑也很正

10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当年邵氏的草台班子,人物关系粗暴直接,不如陈可辛版的细腻浪漫。不过大哥在军营里的威势压迫还是相当到位,人情炎凉瞬间爆表。狄龙的杀气重而霸气,姜大卫很帅很帅。。。

14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还行

旧时的观念,如武松杀西门庆,与他和潘金莲是不是真爱没有关系。

16分钟前
  • 请尊敬王道长
  • 还行

20100412:自然是有老片子的瑕疵和不习惯,但姜大卫真是绝了!原来周杰伦长得真的好像他啊……// 20171128:7年后重看,评分没变,但想把所有星都给狄龙,给他不再毫无自觉的美和突破自我的演技。佳人难再得。

17分钟前
  • 微子
  • 推荐

1,米雪在本片扮演一个妓女。2,李修贤是太平军守门的武将。3,本片可以叫《翻滚吧,刺马》,好几个长镜头的刻意在地上翻滚,最夸张的是李修贤,滚的我看不下去了。4,狄龙的肌肉实在太帅,演技也好。5,姜大卫明显的鸡胸,太瘦。没看见他赤裸上身过。6,女主井莉,身材好,77年拍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扮演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儿。7,真实案件是唐朝到近代史第一个刺客案,真相扑朔迷离。官方2个说法,本片采用是民间说法。8,陈观泰在《义胆群英》中顶替伤病的狄龙,表现非常好,近期参演了《师父》。9,武术指导是当时金牌武指唐佳和刘家良10,1990年,张彻的2个弟子翻拍了《刺马》,吴宇森《喋血街头》午马《西环的故事》。11,两江总督历任:曾国藩(湘军)-马新贻(慈溪委派)-曾国藩(湘军),所以有湘军下手之说,是个权力的游戏。

21分钟前
  • 君心可晴
  • 推荐

都说温柔乡是英雄冢,其实名利乡才是。美人是英雄欲兼顾的鱼或熊掌。二哥不听三弟劝,有一点命运的味道。姜大卫一副惫懒模样,狄龙气度不凡,两人难道没演过小鱼儿和花无缺?当以为自己志气未变时,曾经的远大前程已变成了狭隘格局。

23分钟前
  • 溪 上
  • 推荐

放在今天看也不失为一个好剧本。张彻难得将男女感情拍得这么好。狄龙的马新贻可能是他演过的最有深度的角色,前期白衣翩翩的公子到后期欲望写在脸上的野心家都演绎得非常好。马和张若不是狄姜来演的话肯定不会有这么多遐想,其实片中三弟明显对大哥比较疏离,张是个聪明人,其城府不输马,只是他没有马那样的权力欲。最后一班小人在马的灵前弹冠相庆,无疑是对所谓英雄与权力的最大嘲讽。

26分钟前
  • 吕六一
  • 推荐

三兄弟本不是一路人,翻脸分裂只是迟早的事有没有女人的介入结局都会一样。马新贻临死前那句“张文祥我拿住你了”真是要多色气有多色气,ps张老师总算让小姜总算露了那么一秒钟

27分钟前
  • 小雀斑饲养员
  • 推荐

别的都不说了,就说说演员吧:天啊,两大男主那可真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啊,那气质,那魅力,还真想不出现在的青年男演员有几个能拿得出手?一个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一个狂放不羁,豪情万丈,使人难舍难弃,欲罢不能,哎,不说了,我一个大男人都快花痴了...还有女主,那叫一个中国味儿啊...

32分钟前
  • D.KING
  • 推荐

狄龙姜大卫是何奇俊悄啊阴功!

34分钟前
  • snowinter
  • 推荐

黑泽明《罗生门》、张艺谋《英雄》叙事结构与此类似,陈可辛《投名状》翻拍自此,狄龙因此片扮演反面角色而荣获第11届金马奖最佳演员特别奖。《刺马》情节虽仍显细节不足,但比早期的张彻复杂性增加了。狄龙内敛到位的演技,更是立起了整部电影,像是京戏里的鼓师,掌握着节奏和调性。“大丈夫应该封疆掠土……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将来。”从基于三兄弟不牢固友谊的结拜,到内部相残,再到三弟张汶祥(姜大卫扮演)在众官员的笑声中被剖心挖肺死掉,宣告了三个人的全部落幕,可以解读到官场和欲望之吞噬人性、变异人性的可怕性,导演虽并不着力刻画这部分,但这部分仍能使有心人脊背一凉。

37分钟前
  • 张敞
  • 推荐

这绝对是纯爷们儿影儿,3位都是。姑娘也是找最男人的那位。狄龙是真正的帅哥,而且这次演的真是不错。姜杰伦年轻时候青春活力可爱!说回故事,纯粹从当时来说,这个故事分明是难得的好。当然冲着狄龙那张脸,怎么能演坏人呢?顺便说女人,其实选大哥有错吗?其实最惨也最自私又最不忘情的还是女人啊~

40分钟前
  • 冰点之1234
  • 推荐

看完看了一圈短评,几乎都在说三件事,第一,本片里龙叔的美貌简直是巅峰了,绝代公子;第二,赞叹井莉的妩媚风情,对了,还不忘记踩一脚徐静蕾;第三,导演,人死了为什么要在地上滚啊滚啊滚啊,好累的啊喂。哈哈。我都赞同!

45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7/10。导演太偏爱张汶祥了,先拍衙门匾牌再摇到内堂门外两排侍卫,奠定完庄严的环境气氛才亮相关键人物:仰拍张汶祥面对法官轻蔑的笑,其对兄弟隐情的明察秋毫没金城武杀嫂那么思想幼稚,其余二人均脸谱化甚至不及单骑顺走银两的嫂子有个性,武打场面发力点配合全景到特写的变焦缺乏动作速度和紧凑感。

46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客观说,陈可辛的翻拍是超越前作的。其实我真的一直认为张彻的武侠不太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太生硬,人物单薄,而且过于迷恋男性肌肉和血浆

48分钟前
  • 37°2
  • 还行

刺马案这种奇事,历史上穿凿附会的东西很多,要出彩实在很难。狄龙的反派倒是不错,狄龙和陈观泰都偏弱,张文祥也搞来几乎只有一个表情,就是咧着嘴笑。最后的刺马和剜心段落过于拖沓,大大丧失了力度。此外要说看点,几乎都在狄龙和井莉的戏份上。

53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果然是前辈,暴力美学已经初见雏型。人物中刀中剑后用高速摄影表现身体痛苦扭曲,像跳舞一样。全片充斥着大量的现在槽鄙视的变焦距推拉镜头,用来改变景别,烘托气氛,很有时代特点。真是会调教演员,狄龙在《倾国倾城》中那么懦弱,在这里就真的有几分阴唳,姜大卫看上去有点老,要看他们最青春的样子,《新独臂刀》比较好。里面大量的武戏看上去很假,比如一倒地就自动在地面上不停的滚,还有打斗时的音效,就像一个个小炸弹爆了。

56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推荐

大哥、三弟、二嫂的价值观都是极为暧昧复杂纠缠矛盾的,唯一没想法的二哥最早死去。故事其实蛮奇怪的,建功立业官场斗争这些都没显露出来,只是以红颜祸水来组织悲剧,有点弗洛伊德的意思。

57分钟前
  • xī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