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2014

爱情片俄罗斯2014

主演:安慧媛,Danila Rassomakhin,Karim Pakachakov,Narinman Bekbulatov-Areshev

导演:亚历山大·科特

播放地址

 剧照

试验2014 剧照 NO.1试验2014 剧照 NO.2试验2014 剧照 NO.3试验2014 剧照 NO.4试验2014 剧照 NO.5试验2014 剧照 NO.6试验2014 剧照 NO.13试验2014 剧照 NO.14试验2014 剧照 NO.15试验2014 剧照 NO.16试验2014 剧照 NO.17试验2014 剧照 NO.18试验2014 剧照 NO.19试验201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1:31

详细剧情

搞怪的父亲和他温柔美丽的女儿一起生活在广阔的哈萨克斯坦大草原上,日子悠闲而又平静。然而两个年轻男人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一切,因为他们同时爱上了这位温柔的姑娘。影片将不极致的美丽和强烈的社会意义相结合,讲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情感故事。   电影《测试》通过对画面的完美设计表现了影片独特的视觉效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全片无对白,导演亚历山大·科特(Alexander Kott)以无声来处理影片错乱的结构,以沉默来突出影片暗含的讽刺意义。而正是因为全片无对白观众才会更加关注画面所传达的意义,更会注重镜头的美感。而影片最后的结局完全推翻了观众之前的猜测和想像,让人为之一震。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是根据1949年哈萨克斯坦大草原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导演亚历山大·科特以其独特的电影手法展现了痴痴等待的宿命。亚历山大·科特曾凭处女作在俄罗斯广受好评,此次他全力制作的《测试...

 长篇影评

 1 ) 一个核试验场背景下的爱情悲剧

第一幕。

电影开篇一个长镜头交代了影片周围环境,满地的羽毛洒在荒凉的土地上,镜头继续向前走,地上还有一本镶着绿色叶子标本的册子(注意此处是女孩当时翻看的那本册子)。镜头慢慢上升,出现一张桌子。推测此处导演的隐喻是,核爆炸的巨大的威力把房子被移为了平地,只留下荒凉的场景,和满地的羽毛。(满地羽毛给人一种荒芜、没有生机的感受,此处羽毛隐喻有可能是当初屋子里的那窝燕子。连动物也难逃一劫。)



第二幕。

一张带有高原肤色、面相憨厚的中年男子枕着一头羊出现在了镜头里,之后便出现了第一个“对称”镜头。(电影专业术语里没有对称镜头一次,姑且把它叫做对称镜头可理解为构图比较讲究对称的一种镜头)我觉得这个镜头很滑稽,不过很美。导演先展示了他的幽默。几个镜交代了周围的环境,苍茫的草原,一人一车一绵羊而已,音乐开始响起,(类似于新疆、西藏那里带有神圣的歌曲)。中年男子驶着车出了镜头。


第三幕。

景色极美的天空镜头,摇镜头下展现了草原上的一处房屋,中年男子(以后简称父亲)开着车进入院子了,将车上的羊栓到了羊圈里。


第四幕。

(对称镜头又来啦)父亲的脸上被吹的出了褶。远处驶来一辆小型的飞机。(此处的几个镜头拍摄的极美,每个镜头都经过精心雕琢、调色,已醉。)飞机停下。女孩第一次出现在镜头里,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精致俊俏的五官下,那双灵动的眼睛更加吸引人。(很像一个新疆的小姑娘,不过人家是俄罗斯血统)父亲似乎非常喜欢飞机,在答谢了两个前苏联士兵后,急忙的冲上了飞机试飞。(这里也可以猜到父亲之前有可能是部队里的飞行员)女儿望着父亲,露出了幸福的表情。(注意镜头前面那些棉花不是白云啦,这个跟镜头很有意思!)导演又巧妙的将飞机的窗户作为镜头的蒙版一样,圈住了父女离开俩的背影。




第五幕。

父亲为汽车缠电线。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父亲胸前别着一枚前苏联红星勋章(注:1918年设立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奖励,授予直接参加战斗并且作战勇敢和英勇的俄罗斯联邦公民。1924年8月,设立全苏统一的红旗勋章,将其上的pccp(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cccp(苏联) )成功启动车之后,伴随着音乐转场,女儿在收听着一首欢快高亢的音乐(俄语不详)


第六幕。

父亲在看着报纸,收听着广播。(父亲有可能是日本人,从长相看也是亚洲人)女儿悉心为父亲洗脚,换好棉袜。父亲睡着之后,便摘下飞行帽,盖好被子,替父亲收拾好电线。女儿力MAX。



第七幕。

落日下,女孩松开辫子,悉心打理着。(此处落日极美、以及黄昏下的房子)



第八幕。

水流声,镜头跟着水流前进,远处则是一颗老树,(后跟、侧跟、前跟的三组镜头非常有意思。)直到水流滋润了这颗老树之后,树皮感觉也渐渐泛起了绿意。


第九幕。

父亲看着女儿收拾着车子上的杂尘,逆光下女孩显得特别美。(影片中导演多次用了逆光,也多次拍摄了人物的影子等,很有个人特点)帮父亲准备好食物后,小心包起来(大馍+肉块,看起来很有食欲,能不能打包一份给我)。汽车往远处驶向,车内是父亲教女儿开着车。到岔路口时(第一次的岔路口),父亲把女孩抱下车。自己开出画面。




第十幕。

骑马的‘牛仔’出现了,示意要送女孩回家。送到家之后,女孩为牛仔打水,看的出来牛仔很喜欢女孩。喝完之后,把剩下的水会泼到岩石上,发出岩石吸水渗透的滋滋声。告别之后,牛仔骑马离去。(骑马翻墙,而不是走来时的门,表现出牛仔不羁的个性与自信。)



第十一幕。

镜头出现一本册子。女孩慢慢将它翻开,是一本植物标本的册子。室内场景。此处的镜头极其柔和,尤其是对光线的处理。此时女孩儿仿佛就像一个散落在人间的天使,不食人间烟火。每每翻一页都是不同的声音,有孩子的欢笑。似在回忆过去美好的日子。(女孩现在所生长的地方是没有画册中植物的叶子,可能推断女孩是后来迁徙到这个荒凉的地方,离开了小伙伴们。)




第十二幕。

风吹落了叶子。女孩拿着望远镜在屋顶上眺望。远处一辆小汽车由于故障坏了下来。一个男孩朝这边走了过来提着水桶。男孩四处观望屋子发现没人之后,便要擅自取水。躲在屋子里的女孩出来了。音乐响起(满怀少女心思的人声音乐,可隐隐感觉到两人之间会有微妙的变化)。女孩走到男孩面前露出似乎不太高兴的表情,从脖子上取了钥匙,开始给这个陌生的男孩取水。打了一桶水,水声滴答滴答。水荡起的涟漪渐渐的复平了,水的倒影下是两张年轻对望的脸。女孩送别男孩,男孩拿出相机为女孩拍了一张照片之后,便欣喜的离开了。






第十三幕。

新燕筑巢,女孩似乎在梦中经历了开心的事不自觉的笑了起来。(这里也暗示女孩开始有了挂念之人了,谁呢,是那个牛仔大叔吗?当然是那个俄罗斯小鲜肉啦。)


第十四幕。

日落西下,父亲侧影,父亲为女儿表演吞落日情景。(此时又不乏导演的幽默之处了)女儿在一旁看着父亲傻笑。



第十五幕。

夜幕晚坠,炊烟摇醉。已是傍晚了,父亲熟睡。女儿因为失眠描画起了墙上的地图,灯光突然照射进来,以为是父亲,原来是“小鲜肉”。小鲜肉示意女孩出去,男孩手摇式胶片投影的方法将白天拍女孩的照片投影在了墙上,女孩望着自己的照片,男孩总是默默的微笑。(这一幕非常动人,即使不用言语也能表现出,我喜欢你。)放映完毕之后,男孩将照片小心包裹起来送给女孩,两人深情对望后,男孩便转身抱着放映机器走了。消失在夜幕中,只有那一声声、一点点火花,转瞬即逝的点亮在苍茫的荒原之下,一下,两下...





第十六幕。

清脆的鸟叫声宣告着清晨的到来,室外房屋全景。室内父女俩坐在窗前喝茶,(单纯的喝茶,也是拍的非常唯美。)父亲在一旁吃着果子喝着茶,可女儿像是有心事一般,也不动。父亲看了女儿一眼,女儿傻傻的笑了,便拿起杯子开始吹气去热。(在导演精心安排下,水杯里的果子都是两颗,任凭女孩吹来吹去的,有心事的人,旁观者一眼辨清。)父亲又示意了一眼,(这娃是咋了?)女儿仍只是笑笑(我不会告诉你,我在想小鲜肉啦)把头扭向了一边。(侧脸也是极美!)







第十七幕。

同样的情节,同样开车送父亲,不过这次女孩可以自己开车了。车上多了一个小鲜肉,你看我啊,你看不到。到达岔路口之后,(第二次交代),男孩也跟着父亲的车去了,这次也交代了去的路线。(本以为他会下车,有可能推断男孩是和父亲一样在战场或者某地工作)马蹄声响起,又是同样桥段,牛仔又来了,(场景换成了全景,更近了一些,女孩神情有点犹豫,有些防备。)骑马送女孩回家(亲昵的动作也多了些,包括一些搂腰、扶手的动作,两人关系也近了一步)女孩打水,牛仔泼水(这次水分蒸发的更快了些)骑马跳墙。同样的镜头,同样的动作。




第十八幕。

室外,女孩站在屋顶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一辆辆汽车有序的驶过。室内,女孩侧身坐在窗前望着窗外发呆。推门出去后,天色已经接近傍晚,女孩望着落日垂下,心里担心着父亲还没回来。这时远处传来汽车的声音,父亲开着车回来了。下车后,父亲像一只快要起飞的飞机一样,张开着双手做出飞行的动作,在院子里来回“飞行”。过会儿后便冲向门口,想要撞门而入,父亲流露出一副有反常态的表情,还带着哮喘。(预示父亲已经病的不轻了,为以后淋雨病重埋下伏笔)。女儿为父亲脱鞋、解下缠脚布,盖好被子、关好窗子。(父亲仍然咳着,拖着痛苦沉重的身体)墙上还有父亲年轻时的画像。





第十九幕。

暴雨滂沱,电闪雷鸣的晚上。女孩被雷声闪电吵得睡不着,窗外刺眼的灯光照亮整个屋子。父亲出门探望。几个手持枪支的士兵,正拿着枪对着父亲,其中一个人拿着探测器(应该是探测核辐射)开始对着羊、对附近探测起来,其中一个人在父亲的车里发现里一盒金属的东西(具体什么还真不知道)拿机器探测发现指针指到了最顶端,说明有强烈的核辐射。在暴雨中,士兵示意父亲脱下衣服开始检查身体,一丝不挂。女孩害怕的躲在被窝里不敢出声,士兵拿着探测仪在屋里到处打量,索性没有注意到女孩便离开了。汽车开走,只留下父亲在雨中瑟瑟发抖,女儿为父亲披上毯子。






第二十幕。

清晨的屋里,雏燕待哺,父亲也病重了。女孩看着父亲费力的喘息声,拿起高处的包裹,打开是一把猎枪。将猎枪对着天空一击,过一会牛仔哥便骑着马赶了过来,叫了医生给父亲看病。怕是病重,军医也束手无策,只能驾着病重的父亲,送往更好的地方医治。只剩下牛仔和女孩,牛仔望着女孩很久,喜欢之情溢于言表,安慰般的抱住了女孩,正巧,被窗口的小男孩撞见了。







第二十一幕。

小男孩和牛仔厮打起来。女孩只是在屋里划着玻璃远远的望着他们,然后一桶水泼醒了他俩。



第二十二幕。

送信人带来一封信,女孩看完之后把它放在信箱。


第二十三幕。

女孩坐在屋里,天色渐晚,拨弄着长长的花辫。天色更晚了,传来一阵阵急促的敲门声,女孩防备的拿起了手中的枪,没想到开门之后竟然是父亲,父亲回来之后,精神状态竟好了许多,两人相拥在一起。(其实也是为后面埋下伏笔)





第二十四幕。

远处是那颗枯树,象征着父亲一样。女儿在为父亲冲洗头发,为父亲换上干净整洁的西装外套,打上领带,像是一种将要参加神圣的仪式一般。



第二十五幕。

黄昏之际,父女二人坐在枯树旁的单人床下,看着日落。女儿走后,镜头记录了日出升起时刻,预示过了一夜。父亲苍白坚忍的脸部特写出现在镜头前,就这样他坐了一夜。渐渐地父亲的头开始沉下去,日头露了出来。等到女儿拿着信走到身边时,父亲已经永远沉睡了。






第二十六幕。

俯视镜头下,熟悉的身影躺在土坑里,裹着旧毯子,放着圆圆的馍。走之前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大概就是亲手为你缠一个红线五角风车,立在你的面前。




第二十七幕。


回到屋里,女孩整理着心爱的几件物品,书、植物册子、望远镜...收拾好一切东西之后,女孩戴上了红色的头巾,开着车。(在上车之车上没有毯子)正好到了岔路口,油表显示没有油。(此时车上多了红色的毯子,我觉得这不是穿帮的镜头,但是导演的意图还是没有参透)女孩下车,拎着箱子走到电网前。






第二十八幕。

站在电网前,女孩试图手指摸了摸电网。三个景别的变换交代了现在所处的情景,无边际的电网也想囚笼一样困住了女孩的步伐。女孩往回走。




第二十九幕。

走到家门前,发现家里有人在院里挂满了吉祥的彩带。(牛仔提亲来了)屋里坐满了男方的家人,满意着打量着女孩。牛仔亲自为女孩带上精致的饰品。(吉祥的嫁妆)女孩站在镜子前,比量着嫁衣,不知是喜是忧。片中第三次给到女孩辫子的特写,这次女孩解下了辫子,拿剪刀剪断了长发。





第三十幕。

有阳光刺眼版的照射,原来是小男孩在窗前。牛仔也骑着摩托车等待女孩,女孩先走出了屋里,之后是小男孩。两人的立场很坚定,男孩脸上总是一脸阳光天真,而女孩多的是坚忍笃定。(于是有了电影海报的那个情节)男孩翻个跟头雀跃般的跳到了车上,跟着牛仔消失在视线中。








第三十一幕。

牛仔载着男孩,开了一段便把他撂在一边。男孩一看情况不对,牛仔想要驾车撞向男孩,但都被他躲开了,几个回合之后,牛仔愤愤的开车走了。他也从此放下了。


第三十二幕。

男孩一个人去了海边。(草原怎么会有海边)赤脚踩在沙滩里,一深一浅。翻着跟头。另一边牛仔,在倚着摩托车放声大哭,喜欢是一种本能,被喜欢是一种天赋。


第三十三幕。
皓月当空,男孩一个人在月光下行走着,不知过了多久下起了暴雨,男孩躺着雨中。闪电将枯树劈的烧了起来,女孩也终于将男孩领回家中,躺在被窝里感受彼此的温度。





第三十四幕。

衣角在风中摇摆着,女孩悉心的拿来干净的衣服。男孩换好后,透过窗看见女孩坐在枯树旁。


第三十五幕。

微风吹拂着,男孩和女孩在玩着织红线游戏,一挑,一进。感受着灾难前的的平静。终于,巨大的爆炸声,从远处漫散而来,伴随着巨大的震慑力,马群、房屋、地皮都依次收到了摧残。不羁的牛仔选择冲向灾难的恶口,男孩和女孩平静的站了起来,这突如其来的毫无生还的灾难,他们确实超乎寻常的平静。男孩握住女孩的手,像是做好了准备。灾难面前,人总是脆弱的。震慑波及了枯树、埋葬父亲的地带,冲破了房屋、以及他们...










第三十六幕。

灾难过后,只剩下残酷的现实。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又从地平线落下。这场还未发酵的懵懂爱情,便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下,剩成悲剧。


 2 ) FIFF26丨DAY10《试验》:失去对白之后才能放大所有环境的声音,成为牺牲品之后才能镌刻所有我们来过的痕迹

第26届法罗岛电影节第10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无人知晓单元的《试验》,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大钊

是关于纯粹光影的“试验”,是摄影技术、镜头美感、光影应用的教科书,但也只是教科书,适合拿来做电影学院的摄影案例,但从电影艺术来看很容易审美疲劳,女主的颜值太惊艳了

Michel_le

绝美的画面,女演员也很美,从开头的羽毛到结尾的爆炸,生命到毁灭,前面的简单故事,仿佛只是为了结尾这一刻,看起来有点无趣

折射入网

和《聋哑部落》一样无声,但这是因为处于失语状态,无法发声。

松野空松

小白鼠当然是没有发声的机会

神盾局仔龙

全程无对白,摄影很美,既是现实中的核试验,也是心中一次次的测试。

#FIFF26#第10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 核试验的真相:在草原鬼屋里栖息的怪物们

1947年,前苏联西伯利亚以南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多角区,被称作“草原鬼屋”,因为这里,根本无法在地图上找到。

曾在此服役的三万多名哈萨克族人民,最后仅存活100余人。

在哈萨克斯坦的绝美草原上,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在一户普通的牧民家中,带着羊开车回家的父亲,和做家务的女儿,就是他们的生活写照。

草原上,突然降落了一架飞机,女儿藏在门后偷偷地看着,一切看起来不太寻常。

第二天,女儿站在屋顶上,拿着望远镜看见一辆又一辆的铁皮货车在草原上驰骋而过,不知去向何处

暴雨来临的夜晚显得不太平静。

一阵敲门声突然响起,出现一群不知手拿何物的士兵,在屋里屋外寻找着什么

士兵手上的物品,在靠近一盒铁钉时发出了滋滋地警报声,靠近父亲时,也出现了同样的声音,于是命令父亲脱光衣服,在雨中检查。

过了一段时间后,父亲突然去世了,女儿打理好家中一切想离开这里,却被层层铁丝网围住,没法离开。

看似无关紧要的一些意识流片段,在时光里前进着,却又每每挑起人不安的神经。

飞机,士兵,突然去世的父亲,这片草原似乎不太安生。

尤其是在夜晚的时候,接二连三地发生爆炸,没人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情况,他们也当做好像与突如其来的爆炸平静相处。

这种极具诗意的镜头语言背后,隐藏的每一次爆炸,都是前苏联的核试验。

1947年,美苏两国的冷战拉开大幕,两个超级大国在军需上的攀比,上升到了核武器。

在这场秘密的研究中,苏联方面在开始试验之前,就从来没有打算要告诉过居住在核试验地区的任何民众需要撤离,因此这段历史曾被掩埋了很久。

士兵只告诉他们,过几天要看好自己家的锅碗瓢盆,会因为爆炸破碎,门也会被吹飞,孩子们还跑出门看天空上炸出的巨大蘑菇云。

可他们不知道,离眼中的“美景”近一步,就是离生命的“尽头”近一步。

核试验在距离最近村庄50公里、离地面仅30米的地方进行着。

这样的试验,给这里带来的辐射量是正常地区的192倍。

女人生下的孩子不是残疾,就是畸形,吃着生病的牛羊,人们都早早死去,这片土地毫无生机可言。

因核试验一生下来就畸形的村民,被外来人称作“怪物”

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故事才开始转变。

哈萨克斯坦民众决定联合起来反抗,让这种致命的核试验永远消失在这片草原上。

而此时前苏联的突然解体,让哈萨克斯坦又陷入了恐慌。

因为留在哈萨克斯坦的核武器,让它成为了世界上【第四大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该不该留下?成为了这个新生国家的需要考虑的最大矛盾。

其一,如果它留下这些核武,完全不用再花高昂的军费,可拿着也没意义,失去莫斯科支持的哈萨克斯坦,经济薄弱,没法靠自己继续发展核武。

其二,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初,就是秉持着反对核武而获得国际社会支持的,如果现在反悔留下这些核武,势必将导致这个内陆国家与西方各国关系的崩溃。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反对声四起。

本来就是因为核武的威胁,才让人民走到了一起进行反抗,最终也出于这些考虑,哈萨克斯坦决定放弃核武。

国家与人民之间的矛盾,才得以消除。

国家对于战争的重视,和人民对平淡生活的向往成为这部电影最想表达的主题。

当国际歌被唱响,红黄色的国旗飘荡在空中,苏维埃的大兵们怀揣着自己的大国梦昂首提胸奔赴向了战场。

然而这也是最后一战,当士兵抱着自己战友的尸骸回到自己的故土,却发现,自己的引以为傲的国家早已不复存在。苏联解体了,那些曾为这个国家付出巨多的民众陷入了迷茫,这种迷茫比绝望更严重。后者是在追问我们该如何活着,而前者是,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

而从电影开始,导演就一直在营造一种,我绝不告诉你我到底想要讲什么的悬念之中。

父亲带着女儿悠闲地吃早饭,早饭过后开车带着女儿出门。

这家人不太像寻常牧民,没看到骑马,却总是看到父亲在草原上驾驶着一辆货车,显得于这块地方格格不入。

女儿下车后,父亲继续行驶着,没走两步,会有一位骑马而来的少年接她回家。

女儿舀给他一瓢水给他喝,只不过最后一口水,一定会被少年撒在石头上。

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次比一次蒸发的更快,季节没变温度没变,为什么会这样?

家门口停下了一辆抛锚的汽车,一位外国小哥哥领着水桶跑来求救。敲门无果之后看到被锁上的水窖束手无措。

徘徊在汽车周边的人,看上去不是当地人,而是某种专家之类的人

全片故意采用无对白的形式,让人去静下心来感受导演故意埋下的每一个种子。

其实平静的背后,永远隐藏着巨大的不安,而你却无从知晓。

用哈萨克斯坦绝美的草原风景,和时时刻刻出现的不和谐军事武装做对比;

用乖巧懂事的女儿和两位少年的感情牵绊,与家庭的破碎做对比;

用无声地对白和环境中的不安做对比;

这种对比用得高明。

若不是到电影最后一秒,你可能还以为这是一部凄美的爱情电影。

我们看过太多的战争题材电影,去讲战争的血腥,人性的残忍,无辜百姓留下痛苦的泪水,的确,这种直击人心的震撼带给人的冲击力足够大。

小众电影一般来说,都是导演的自我意识表现强烈,而这部小众电影,却另辟蹊径,将商业电影中的冲突感保留下来了。

用最小的人物来表现最无声的战争,一点都不给你留余地,把最平常的情绪带到你身边。

片中有一个片段,随着巨大的爆炸声,父女俩的房子被瞬间夷为平地,被女儿亲手埋葬在地下的父亲,被强烈的爆炸炸出地面,但父亲还是那样安详地躺在地上,就像他从未离去一样。

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国家”,而不说“家国”,因为国始终是在家前面的,那么牺牲的,只能是我们了。


文章首发自我的微信公众号真故电影(zhengudianying)

微信后台回复【试验】拿资源

 4 ) 开什么国际玩笑?

       哈萨克斯坦大草原上,一对父女在这里扎根生活,一处房、一卡车、一口井、一只羊。日出日落,鸟语如歌,潺潺流水,悠然自得。就是在这样的唯美画面中,一系列突兀场景跃然屏幕,这也预示着悲 剧的发生。
      不懂飞机上的2名军官为何会着陆大草原? 不懂一辆辆货车为何在大草原上驶过?不懂几名军人在雨夜手持探测器在探测些什么?不懂为何父亲去世后,女主离家的路被一面钢丝网阻断?也不懂为何女主与男一在屋外玩翻花绳的时候,随着一声惊天巨响,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
     烟云所到之处,无一幸免:不得女主欢心的男二冲进云雾;男一与女主手牵手从容赴死。灾难过后,满目疮痍,荡然无存。
     这部全片无对白的电影结合特定背景,这些场景就有了解释。百度搜索“1949哈萨克斯坦草原”,其中有一条相关结果是1947年在这里建立的“前苏联核试验基地”-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1949年直到1989年10月19日,这里一直在进行地下核试验,而附近地区70万人被暴露在核辐射中,40年间总共进行了至少670次核爆炸。
     这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这两个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的军备竞赛,快速研发武器以在冷战突然变成热战时握有优势。所以不难理解父亲去世是受核辐射影响;一面钢丝网在界定着核试验场的范围;那爆炸后的一片狼藉说明美国的核垄断被苏联打破。
     这片草原上的居民万般无奈地成为了核试验的牺牲品。你的试验场是众多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这玩笑开不得。以这样的牺牲换取的称霸恐怕无人能服,这倒是真话。

 5 ) 战争武器摧毁美好

女主安慧媛出生俄罗斯,母亲俄罗斯人,父亲韩国人。电影里父亲偷了有辐射物质的铁器得病死了。然后她选择了白人男孩不要早认识的黄种男孩,两人发生关系。最后草原核弹爆炸,黄种男孩冲向核爆,女孩和白人男孩手牵手面对核爆,一切被摧毁了,包括女孩父亲的尸体都从土坑里炸出来。俄罗斯果然做事狠辣。冷战时期一直在哈萨克斯坦的东部城市塞米巴拉金斯克进行秘密核试验。40年间这里共进行了670次核爆炸试验,而当地还居住着70万居民!

 6 ) 有趣的影像展览

见叙事空间知情节的作品,仍然是哈萨克斯坦那无尽的核灾难往事。 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荒原上四十年如一日扔了四百多颗核弹做实验……说是荒原但仍聚居着相当数量的哈族,于是辐射也影响了上百万人数十年,唉。 不想苦难叙事了再说回电影本身,很有趣的影视奇观,全程无对白,跟前阵子看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极静一个极动,我这人没什么原则,喜欢各种有意思的片子(但像那种宏大叙事和矫情爱情片很接受无能,流浪地球二看的就让我不太舒服) 摄影美术奇佳,有点儿像《坠入》那种风格,那也是一部很好的片子,色块鲜艳而不流于俗套,叙事风格也可爱,主体是挺好看的戏剧化表演,爱的。 这部就不同了,就如穿过森林的潺潺流水一般,女主角好美,好像一朵飘落在水流上的花朵,顺水漂流,总有人试图扒拉她,将其占为己有,总免不得被刺扎上一下悻悻告退。 由于没有台词,没有情景说明,甚至主角们也很少发出嚎叫,只是动作来聚焦就不免要发挥想象。越想越有意思,跟互动解密一样,一步步地推演过去,就算发现不了结尾也会抛给你,故事也是有点儿无聊,但可不是吗?现在大家都无聊的很,玩玩形式创新不错啦。 这样来说就很难不和《俄罗斯方舟》来对比,同样是毛子片,那部片子玩的抽离感二十一世纪年轻人和十九世纪法国外交官一起在宫殿时空里穿梭,去经历毛子百年历史更替,随着手持伪一镜到底去探索,玩的就是一个视觉展览,不算好看但还算好玩。 可恶,黔驴技穷了,不写了放图,摄影美术上大分嘞。

 短评

这部片子的背景是冷战时期苏联在中亚草原秘密进行地下核试验

9分钟前
  • 影子
  • 还行

整部电影有意去掉对白,是试验;两男一女上演三角恋,该选择什么,是试验;至于最后的震撼结局,那才是真正的“试验”。去掉对白的好处是,眼睛看的到所有细节,脑子能否完整同步的接收到必要的信息,那就是在测试你的信息处理了。这样的真实事件,留给外界的也只有无声(被消声)和沉默。★★★★

1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看的上部无台词片是《都灵之马》。两个片都是用小人物来表现宏大的主题,都掌控住了。《试验》怕观众熬不住,找了个美人儿来给大家看(开玩笑的),结尾足够震撼,在大历史下,个体连根毛都算不上,随时给你抹掉。

15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算是一种“乌力波”电影吧,在一个限制性的前提下完成叙述,从头到尾拧着的感觉。很美,比喻、隐喻都很多。

20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没有伏笔,没有对白,主旨固然可贵,但电影纯粹的追求致使结局多少有些突兀和莫名其妙。算是很极端的手法。小姑娘的简单漂亮撑起了电影的2/3。

23分钟前
  • 慕容白
  • 还行

与《 The Gift to Stalin》是姊妹篇!那是一个被抹去的不存在的村庄;这是被抹去的不存在的亲情、爱情。需要隐藏的亦会被地球吞吃成它的形状,但真实历史的冲击波不会散去。这电影的摄影太赞了,帧帧明信片。看完电影必须吃一盒冰淇淋,悦目了,还得赏心一下。

24分钟前
  • 小小农
  • 力荐

9分。每个画面都美到心碎,16岁的姑娘真水灵的冒泡。与世隔绝的草原女儿心里只有父亲,但外来的异性、思春的年华让女儿情窦初开。可哪里才有真正的与世隔绝,武装分子的巨大惊吓和寒冷的夜雨击垮了父亲的身体,女儿在父亲离开的日子里学会独立坚强。不变的日出日落,变的是人的生活。见影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562757/

25分钟前
  • 瑶瑶
  • 力荐

镜头和女演员美的一塌糊涂。影片解读性强,结尾震撼。但是感觉符号意象没有统一的体系。ps:影片中的女主在原始状态下美的不可方物,进入到娱乐圈以后俗的泯然众人。

27分钟前
  • bay135
  • 推荐

与其说电影,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组诗意的系列摄影。

3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本来的评价是beautiful boring,直到蘑菇云升起的那一刻,目瞪狗呆。

33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力荐

三星半;美则美矣,光线捕捉得极为精心,构图也花了不少心思,但设计得过于精巧,反而有点做作刻意;之前的无与伦比的田园牧歌只为最后的爆发一下,对比够强烈,却削弱悲剧性。

3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一定有一些马 想回到古代 就像一些人怀恋默片 就像一些鲜花 渴望干燥和枯萎 这样就能插进花瓶 就像那个花瓶 白白的圆圆的那么安静 就算落满了灰 那些灰又是多么的温柔动人

38分钟前
  • 西决
  • 力荐

日升月落,广袤的草原上清冷而寂寞。少女发丝间影影绰绰的夕阳,羊毛铺垫后恍如白云上的飞机,衣架上被风吹到拥抱的单衣,还有马背上粗糙坚毅汉子款款伸出的手掌,异国天真顽劣少年躲在卡车上的微笑。留白到没有一句台词的美好,损毁在蘑菇云的炸裂中。反塞米伊核试验的无声控诉,没有言说却振聋发聩。

4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有点拖沓

44分钟前
  • 魔力水族
  • 还行

【2019年5月29日-北京电影学院-第12周电影教学观摩片目-标准放映厅】影像本体的电影文本。摄影指导绝对是个重度偏执狂+完美主义者,严格精准的构图调度,黄金分割的人物走位。摄影水平绝对没得挑,大逆光、夜戏都没问题。测试:核弹测试基地。在最后引爆的核弹有些形式主义,过于刻意烘托情绪。(女孩神似宋祖儿+关晓彤)(标放又一次播放事故)

46分钟前
  •  
  • 推荐

妹子美如画 寓言

47分钟前
  • bird
  • 推荐

一部美到极致的镜头下暗藏杀机的故事。在无声无息的环境中,默默地等待那迟早要来却又猝不及防的宿命。这是一个让人在希望中树立绝望意识的故事,影片最后伴随着核弹爆炸,世界因此崩塌。但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并不是超现实主义,而是取材于现实的艺术再现。世界真是太残酷了(测试 Испытание)

49分钟前
  • Y.Sir
  • 推荐

俄罗斯人总能将诗意与美景放进电影里。与其说这是剧情片,不如说是风光摄影大作,美到惊心动魄!印象分飙升。可贵的是摄影角度和方式很费心思,富余变化不至于审美疲劳。结尾的毁灭也那么美,联想到了安东尼奥尼的《扎布里斯基角》。电影剧情很简单,以至于不靠对白就能理解。

50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从东欧平原到高加索高原再到中亚草原,或精巧故事或沉默实验,总少不了对苏帝的控诉类型片,也一般不会难看。《试验》和《给斯大林的礼物》,就是以静和动两种形式,讲述发生于哈萨克斯坦Sashka的苏联第一次核试验。大风景下聚焦一个动人的韩哈混血姑娘,她懵懂的情窦、坚毅的眼神,怎么都能让人动容。

52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这如此刻意、如此做作的电影,实在太让我喜欢的了。又截了几十张图,光是女孩的独照就有十几张。丝毫不觉得枯燥,在画面里留恋美好。最后,连太阳也遗忘了这片土地。

5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