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2020

大陆剧大陆2020

主演:张一山,唐艺昕,张天阳,朱珠,杨祺如,郭泱,关芯,王伊瑶,钟丽丽,田雨,王阳,于荣光,刘天佐,王秀竹,李舒桐,周帅,魏健隆,刘超,海洋,郭峰,张磊,魏凯,黄小蕾,王翊豪,萧岱青,张喜前,甘雨,宁小花,曾柯琅,郭乙桓,魏子昕,任玉翔,刘金,王小伟,谢宁,付晓博,张凯,呈让,刘家华,杨凯淳,刘羽桐,许占伟,田锋,周仕祺,乌日根,于渊,黄超,孔祥海,陈永胜,吴树林,冯武生,于昕仡,陈鹏万里,柳彬,王岗岗,温丽琴,甘婷婷

导演:马进

 剧照

鹿鼎记2020 剧照 NO.1鹿鼎记2020 剧照 NO.2鹿鼎记2020 剧照 NO.3鹿鼎记2020 剧照 NO.4鹿鼎记2020 剧照 NO.5鹿鼎记2020 剧照 NO.6鹿鼎记2020 剧照 NO.13鹿鼎记2020 剧照 NO.14鹿鼎记2020 剧照 NO.15鹿鼎记2020 剧照 NO.16鹿鼎记2020 剧照 NO.17鹿鼎记2020 剧照 NO.18鹿鼎记2020 剧照 NO.19鹿鼎记202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1:45

详细剧情

  剧集以清代社会历史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出身市井的痞赖少年韦小宝因机缘巧合闯入江湖和皇宫,从此凭借超凡智慧周旋于武林门派和朝堂官场之间,并一路向上攀升的反转传奇故事。

 长篇影评

 1 ) 没读懂《鹿鼎记》,为何要拍新版

“张一山这演的是巩汉林吧?感觉下句宫廷玉液酒就要出来了。”

“金庸老先生才走两年……”

“看了5分钟,只有一句话,这叫什么玩意。”

新《鹿鼎记》悄然开播,却赢得巨大反响。在豆瓣上,网友留下3.4万条短评,绝大多数与前引3条内容近似。最惨时,该剧评分下探到2.5分,后略反弹,也只有2.7分。

有网友刻薄地说:怪不得上线前没怎么宣传,看来投资方也知道它不行。有影评人将此概括为《新〈鹿鼎记〉,烂得通红》,意思是:该剧之差,已达“带火话题”的水准。

“一边倒”的评价背后,应注意两点:

首先,大多数网友是根据前两几集得出的观感,随着角色逐渐就位,新《鹿鼎记》还是有可看性的。

其次,大陆先后拍过三版《鹿鼎记》,都不算太成功,这说明,业内对《鹿鼎记》的理解上,存有集体偏差,新《鹿鼎记》的缺陷并非个案。不突破此瓶颈,下一版《鹿鼎记》仍难成功,片面指责新《鹿鼎记》,意义有限。

《鹿鼎记》的根本在解构主义

拍好《鹿鼎记》,前提是读懂《鹿鼎记》。《鹿鼎记》是一本“反武侠”小说,基本理念来自解构主义。

传统武侠小说坚持正邪不两立,主人公必须“又红又专”——既是道德典范,又是功夫高手。驱动他们行动的动力是匡扶正义,但正义与日常生活关联较少,所以传统武侠多聚焦在争夺武林盟主、获得秘笈、报仇、维护和平等狭窄的题材上,形成了非黑即白的叙事传统,它很难更准确表达出世界原本的灰度——即使在正派中,权力分配、权威塑造等也未必公正,这可能也是制造出邪派的一个原因。

在传统武侠小说中,江湖秩序意味着对个体的异化,它只接纳一种人,即绝对愚蠢、绝对忠诚的单向人,太聪明、太多元、太喜欢反省的人,反而被认为是危险的。

金庸一直试图突破这种藩篱,在他笔下,许多大侠亦正亦邪,包括上黄蓉、赵敏、任盈盈等,她们狡黠、顽皮、狠辣……与传统意义上的侠客不太相同,有“反英雄”倾向。这种倾向发展到极致,便是韦小宝。

韦小宝的一切都与“侠”相反,他胆小、武功差、浑身市井气,出身也不高贵,此外他满口谎言,而且好色。可偏偏是这么一个毫无人格魅力的角色,却取得了惊人的个人成功,而以严肃著称的名门正派、宫廷内部、官场等,却犹如儿戏,所谓规矩、道义、体面等,完全被解构。

金庸本人未必意识到这个解构的价值,可能他也担心自己在走向“油滑”,此后再没写出新的长篇小说。

全球化下,人们才接受了韦小宝

《鹿鼎记》刚问世时,遭遇了较多批评,金庸在后记中提醒读者:“韦小宝重视义气,那是好的品质,至于其余的各种行为,千万不要照学。”

其实,只在自己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韦小宝才会讲“义气”,且讲完后又会附加许多自吹自擂,并要求对方回报。这能称为“义气”吗?只能说,金庸既喜欢韦小宝,又不知道如何让他看上去“有价值”,只好用“义气”来搪塞。

1977年,香港佳艺电视台拍摄了第一版《鹿鼎记》电视剧,共60集,为避免观众反感,只好让女演员扮韦小宝,遗憾的是,该剧最终未能播出。

20世纪80年代,《鹿鼎记》突然受到欢迎。作家亦舒写道:“(韦小宝是)男人中的男人,嫁给韦公是幸福的,是以他有七个老婆,她们都得到实际的爱护,精神与生活上的照顾。”

从“小痞子”,到“男人中的男人”,因为在体现变迁下,读者们从《鹿鼎记》中,读出自我身世之感:韦小宝能力不大,也不算努力,只靠运气和小聪明,便既得皇帝信任,又在江湖扬名立万,高官、财富、功绩、美色等,一个不落。

上世纪80年代是全球化的萌芽时代,受此冲击,出现了身份认同危机。此前,普通人还能靠个性、才华,给自己争取一点空间,可随着资本全球流动,普通人日渐被套牢,再难挣脱资本的束缚。

曾几何时,职业被视为一辈子的事,年轻人被教导,只需钻研业务,地位与待遇自然会越来越好。可在今天,大量职业在消失,已没人能告诉你:明天会不会失业;该怎么做,才能保证未来。连大企业也不再制定五年规划之类,因为它们离倒闭可能也只差一年。

从没有哪一代人,能像当代人那样,充满不确定感。萧峰已无法给他们以代入感,他们能看到的最遥远的彼岸,就是韦小宝。所以才有“做人最好是萧峰,出来混还得韦小宝”之说。

没有“痞”,就没有韦小宝

遗憾的是,大陆先后拍了三版《鹿鼎记》,却始终没有get到解构主义这个点,只是把它当成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构成了创作上最大的困境。

对比香港推出的三版《鹿鼎记》:

1984年版由梁朝伟主演,他刻意强化了韦小宝爱打小算盘的一面,前半部演绎到位,只是梁朝伟的形象太英俊,使角色的正面感略强。

1998年版由陈小春主演,增加了更多心理戏,使观众更能理解韦小宝的行为逻辑,从而产生亲近感,该版在人性深度的把握上,独树一帜。

2000年版由张卫健主演,这是对原著改动最大的一版,突出了韦小宝的侠义精神和绝世武功,虽有些离谱,但改编者紧紧把握住解构的主脉——在畸形的权力场,韦小宝与康熙这对少年玩伴最终不得不分道扬镳。

这三版《鹿鼎记》都紧紧把握着韦小宝的“痞”做文章。这种“痞”和传统的“痞”不同。韦小宝不反抗秩序,也没有暴力倾向,他在被动地顺应着,并呈现出底层小人物的生存智慧与生存哲学:卑微、挣扎、自恋、自怜……韦小宝因此拥有强大的共情能力,那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而是切切实实的温暖。

韦小宝为漂泊的现代人,提供了白日梦的可能,以及人性犹在的证明,从而保留了抵抗被异化、被改造的一丝希望。

再看大陆拍的三版《鹿鼎记》,黄晓明、韩栋、张一山在演绎韦小宝时,都努力呈现他的善良、天真、温情的一面,“痞”只是可有可无的包装。而没有了“痞”,韦小宝便不再是韦小宝。这种赝品的韦小宝,不论表演上多么用力,也难得到观众认同,更无法使他们得到安慰。

不能一提创新,就只有形式创新

客观地看,新《鹿鼎记》还是比较用心的:画面精致;角色塑造可能有些夸张,但演员很努力;服化道上也比较用心。只是后来者总会承担更大压力,《鹿鼎记》原著偏重娱乐性,而娱乐功能的达成,只能靠感官刺激,这只能一次性成功。毕竟,感官刺激会越来越麻木,第一口辣椒总是最辣的,此后的几口就很难达到同等效果。

对于《鹿鼎记》的人物与情节,许多观众比电视剧主创人员还熟,他们不愿看熟悉的东西,又不能接受偏离他们印象太多的东西。如果新《鹿鼎记》早于其他版本,可能观众们反而会觉得,韦小宝的面部表情原本就是这么丰富,张一山的演绎很准确。

后来者不论怎样创新,都会激怒一大批“忠粉”。可新《鹿鼎记》的评分如此低,说明出它的创新方向有误。

不知为何,如今一提影视创新,就是在画面、表演、镜头、道具、故事等方面创新,而不是原著理解、表现主题、人物演绎等方面的创新。“形式大于内容”似乎已与“专业化”画上等号,可这种形式上的新,无非新瓶装旧酒。

这种“为创新而创新”的偏执,使新《鹿鼎记》在表达上充满矛盾,以叙事速度为例:

一方面,节奏过快。就像网友批评的那样:“5分钟韦小宝进京城了,15分钟海公公就瞎了,25分钟韦小宝康熙就认识了……照这个速度10集就可以大结局了。”这个快可能是压力的结果,但快得没道理,即属硬伤。

另一方面,又离奇地拖沓。韦小宝在康熙的书房找《四十二章经》,巧遇公主并发生打斗,该桥段竟长达2分半;为填满节奏过快留下的空白,新《鹿鼎记》加入大量毫无趣味的新梗,仅韦小宝掰手指数“四十二章经”是五个字的滥细节,竟出现了好几次。

类似的拧巴,随手还能举出许多。

新《鹿鼎记》的导演马进说:“我们这一版《鹿鼎记》的受众是谁?我坦白地说,是00后和10后。”可在未作充分市场调研的前提下,导演如何知道“00后和10后”喜欢什么?这种话术貌似严谨,却只起到掩盖不严谨的作用。既没迎合市场,又降低了艺术品质。

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懂“什么是创新”。创新不是“老故事+新笑话”,也不是“拿着肉麻当有趣”,更不是“一肤浅就说只给年轻人看”……个人倒觉得:不具备从原著中读出新意的能力,最好不翻拍。

 2 ) 没十年脑血栓,导不出这电视剧

是这样的,一般十四我很少在整部电视剧第一集就给它下判死刑——

一是因为先抑后扬的电视剧数不胜数,二是因为电视剧与电影不同,它在漫长的剧集里可能会随着剧情深入最后来个绝地反杀。

过早的下判断,除了会影响看剧时的心情,也会错失一部佳作。

但是。

十四满怀期待的打开张一山版《鹿鼎记》的时候,三十秒,只用三十秒。

这部剧在我心里,就被判处了死刑。

在花了三分钟平复了心情后,我追完了两集《鹿鼎记》。

此时的我,简直忍无可忍,因为心心念念的《鹿鼎记》居然被毁的如此面目全非。

第二天的豆瓣分数也无疑印证了十四的观感——

豆瓣评分2.6。

2.6是一个什么概念?

大家可以看一看被誉为豆瓣最下限的《逐梦演艺圈》的分数。

2.2。

两部作品几乎可以算是“旗鼓相当”。

这甚至还没有减掉那些水军刷的五星好评。

因为我很难相信,居然还会有0.6%的正常观众给这部《鹿鼎记》打上五星评价。

如果不是水军,那么他不是瞎,就是瞎。

一、张一山自杀式的劝退演技

开篇张一山的三十秒单人脱口秀,这是对观众的第一个考验。

你能不能在经历了这尴尬的三十秒后,仍有信心看完第一集。

张一山的演技,我之前在《局中人》的时候有做过一个评价——

虽然用力过猛,演技痕迹过于明显,但看得出想要认真演戏的一名演员。

有心气,但是能力尚有不足。

对于这样的演员,我认为与其过多饰演不同的角色,接下不同的戏种,不如好好打磨自己沉淀自己,厚积薄发。

但很显然,张一山不是这么想的。

在新版《鹿鼎记》里,张一山那不叫演戏,叫胡闹。

一段堪称猴戏的手舞足蹈过后,是瞪大双眼的定睛一照,剧幕就这么拉开了。

说真的,没十年脑血栓想不出这个开篇。

这样“目瞪口呆”的“演技”,贯穿了整整一集,我不由得心疼张一山需不需要滴几滴眼药水来缓解眼部疲劳。

毕竟,瞪大双眼,也是挺累的。

在观看完整整一集后,十四不由得感叹——

就这造型和挤眉弄眼的功力,不去演光头强那真的是暴殄天物。

建议剧组可以直接拍摄真人版光头强系列。

韦小宝这名主角的塑造,说实话,很难。

因为他是完全迥异于金庸老爷子以往的传统主角,在所有的金庸作品里,是最为特殊的一名主角。

他不是郭靖杨过那样的侠义之士,也不是萧峰张无忌那样的壮志豪杰。

韦小宝的身上,几乎囊括了所有人性缺点——

贪财好色,胆小市侩,油嘴滑舌,甚至阴险狡诈。

但同时,他也有着许多人性上的光辉——

孝顺,义气,勇敢。

总体上来说,这是一个大德上无愧,小德上卑鄙的复杂角色。

但是但凡读过小说,或者看过陈小春周星驰版本的《鹿鼎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

对于韦小宝,我们讨厌不起来。

但是张一山的韦小宝呢?

在看完两集之后,我对于这名角色是心生厌恶。

张一山没有表现出韦小宝的古灵精怪和机智,反而把猥琐当做重点进行演绎。

这不仅曲解了金庸先生创作这名角色初衷,甚至我以为可能张一山对这名角色理解,也不甚到位。

但仅仅是主角的有失水准,这部剧不至于到了今天这步田地。

更可气的是,几乎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发挥失常。

例如韦小宝的娘为了阻止官兵被扇了一巴掌一幕,简直把我看的一愣一愣。

这延迟半秒后才假装跌倒,这演小品也不至于如此拙劣吧?

张天阳饰演的康熙就更不用说了。

一代大帝给活脱脱演成了一名憨憨,康熙韦小宝在那一站,俨然就是真人版的没头脑和不高兴。

即使是田雨这名老戏骨,在十四看来演技也是尴尬无比。

海大富脸上的白色涂抹不均,连阴阳怪气也少了一丝风味。

二、演员的锅,只占了三成

在这里,十四想说一句不合时宜的话——

张一山表演不行,那可能是张一山的个人问题。

但几乎所有演员都发挥跳水,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无疑是导演和编剧了。

如果说演技是让十四看不下去的第一道关卡,那么剧情简直是断头台——

若是作为一名原著《鹿鼎记》的粉丝,那么你几乎不可能接受如此劣质的改编原创。

若是作为一名完全没看过原著或者其他版本的新观众,那你很有可能看不懂剧情和人物塑造。

在原著里,韦小宝和茅十八的相遇去北京,是足足用了一章去刻画描述(鹿鼎记总共也就50章)——

一群盐枭去妓院闹事,通缉犯嫖客茅十八出手解救,韦小宝因担心茅十八伤势,追随他来到北京。

这开篇的铺垫陈述,不仅通过细节把韦小宝市侩但义气的性格展现给观众,并且把前因后果说的明明白白。

但是这部剧里怎么做的?

韦小宝看着嫖客神似通缉犯,茅十八忍不住气就直接在妓院里大喊:

"没错,我就是茅十八。“

简直是狗屁不通,莫名其妙,胡言乱语。

我真的是。

就差掀桌子了。

原著里花整整一章的铺垫,电视剧愣是改成了5分钟的光速剧情。

韦小宝的整体形象完全无法立起,这也使得张一山只能靠着自己的夸张面部表情来展现角色性格。

原著里康熙与韦小宝的相识,是因为韦小宝迷路走进摔跤房偷吃,碰巧遇见了康熙。

康熙作为大清皇帝,整个皇宫无人敢和他一起玩耍,碰见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太监并且不认得自己自然是不会放过,于是他提议和韦小宝摔跤,最后结为挚友。

但是电视剧里是怎样的?

韦小宝偷吃后被康熙发现,韦小宝骂了康熙,康熙乐坏了。

然后韦小宝给了康熙一巴掌,康熙笑着说道:

“你可真敢打我?”

编剧,你脸伸过来,我给你一巴掌,看你笑不笑?

类似的剧情在电视剧里数不胜数。

可以说,这部剧的2.6分评价,导演和编剧起码占了7成。

套用豆瓣的一句评价——

当我看到看鳌拜的府邸叫鳌府我便决定弃剧了,真的悲哀,21世纪了还会允许文盲在这拍脑残剧。

三、《鹿鼎记》只是单纯的喜剧吗?

《鹿鼎记》虽然很多人把它作为喜剧来看,但是实际上,他更像是一部戏谑历史,批判现实的讽刺小说。

十四甚至认为,他是金庸所有作品里的头牌,也是金庸先生的巅峰。(个人观点)

金庸在他之前的小说里,编织着一个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武侠梦。

但是在《鹿鼎记》里,这个梦破碎了。

陈近南这般大侠,死于小人。

韦小宝这类地痞,左右逢源。

这是金庸把梦想照进现实的一部小说。

但是,新版《鹿鼎记》除了荒诞搞怪,毫无其他可取之处。

似乎导演编剧都认为,鹿鼎记就该搞笑,就该荒诞,他们把搞怪夸张放在第一位,把喜剧效果作为重点来输出观众——

错的离谱。

作为金庸作品里最靠近现实的一部小说,他不该被拍成这样。

十四以为,2.6的豆瓣评分还远远不是他的极限。

说,就说这么多了,我大概不会再点开第三集了。


作者:十四十四

公众号:十四十四

 3 ) 希望新版能让08版的评分再高点

0. 才发现李成儒老师在08版里扮演顺治老皇帝,想必看了新版也会发动成语特技吧哈哈哈

1.你可以抨击黄晓明演技不行,但不能说大胡子的鹿鼎记不行与其他版本相比,无论是编剧镜头服装道具以及对原著的尊重(退一万步,这七个老婆的颜值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黄晓明的演技在鹿鼎记里没那么烂,当年基于陈小春,周星驰,梁朝伟,抨击黄晓明算是有些依据,当然每个版本都有一定缺陷在人物塑造上,但是比起后浪,5.6的评分实在对这么用心的一部武侠经典翻拍过于贬低了

3. 在我看来韦小宝童年时期用小演员是必要条件,98受限于资金不提,那是一个大人世界和小孩世界的交融与对比,海大富和东珠有他们的心思,小玄子和小桂子有自己的心思,是小说里的闪光点,08版无出其右,成年演员缺少表现的先天条件,看到张一山和小玄子比武,如果是在演十岁小孩,会有种儿童综艺感,如果电视剧设定年龄上升了,那便是演技有了问题

4. 翻拍经典,最基本应该用镜头语言去映射文学的美,第一集的剧本如同流水账,匆匆介绍人物,韦春花,茅十八,刻意加入搞笑元素不伦不类的海大富... 像极了小时候跳过NPC对话的感觉用来走个流程

5. 张一山的声音本身就不适合用来做原声,对出于流量效应牺牲观众观感的行为实在感到不齿,千篇一律的清宫服装,单调乏味的镜头,莫名其妙的剪辑与剧本,借经典尸还资本魂,演员拍完挨骂名,片场的人忙里忙外拍出个烂片,观众浪费时间看它,除了包装团队,全是输家

6.特意重温了08版的前几集,才意识到在鳌拜威胁小玄子时小宝挺身阻止有撩开黄色门帘的镜头,而在最后归辛树夫妇刺杀时小宝再次挺身,翻涌的黄色门帘再次入境,妙啊!

最后用08版片头曲名字感慨一下如今的翻拍剧,“怎么忽然就成了这样...”

7. 之后又看了几集,每集都没有耐心看完,应该是弃了,上次弃的是18笑傲,看了5分钟和一部剧评。奇怪的配音像粗制滥造的半成品,张一山像在演自己而不是韦小宝,夸张有余智慧不足。对于剧情的改编不是不可以,但是一部本身七个女人一台戏的剧加入奇怪的感情线实在是多此一举,而且以建宁为主角也没感觉出人物饱满了多少。从个人出发,我是对改编相对宽容的人,改编好的金庸作品,如04《连城诀》的水笙和花铁干,吴启华版《倚天屠龙记》翠山和素素,都是好的代表作,尊重原著前提下弥补读者遗憾丰富人物内心,甚至能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改编。但是没有用心和不尊重原著的大有人在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金庸老先生不断打磨的作品被人买了IP随便改编实在痛心。

紫禁城墙头上的小玄子与小桂子,那是鹿鼎记开始的地方

08版的练小太监除鳌拜,镜头,布景,小太监的还原,20版宛如儿戏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08版七位夫人,个人认为综合起来最贴合原著气质与形象的,片头曲挨个截

苏荃
阿珂
双儿
方怡
曾柔
沐剑屏
建宁

 4 ) 求求你们打打光吧。

抛开张一山肾虚的造型不说,导演你是人手不够还是自然光原教旨主义者……给演员们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打打光吧。

 5 ) 张一山版《鹿鼎记》:改编缘何失色?

金庸的《鹿鼎记》是喜剧也是悲剧,韦小宝“神行百步”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到历史的寒意和旧时代的腐朽

至少从豆瓣评分上看,张一山版《鹿鼎记》是史上口碑最差的一版《鹿鼎记》了。首播第二天豆瓣开分2.7分,之后更是跌至2.5分。

作为金庸被改编成影视剧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鹿鼎记》此前已经有梁朝伟、周星驰、陈小春、张卫健、黄晓明、韩栋等多个版本的韦小宝。公正地说,张一山自然不是演技最差的,但这一个版本《鹿鼎记》,的确在剧本上出现了大问题。小说《鹿鼎记》两个核心魅力,在改编过程中,均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

“单薄”的韦小宝

小说《鹿鼎记》是金庸的收官之作,1969-1972年在《明报》上连载。《鹿鼎记》是金庸小说中的“异数”,主题文风与以往迥然不同,以至于连载期间有读者认为《鹿鼎记》是代笔之作。金庸此前的小说,均为典型的武侠小说,“武”为表,“侠”为里。“江湖”有其自成一体的规则与秩序:惜名誉,重信义,慷慨轻财,仁义忠贞;最终落脚点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事实上,金庸完全可以停留在他写作的舒适区里,把《鹿鼎记》写成一部英雄列传,比如将陈近南选为主角。但金庸反其道而行之,他以小痞子、小流氓、小混混的韦小宝为主人公,成就了他创作生涯一次成功的突破。

韦小宝出生于妓院、长于妓院,他的成长过程也深受妓院风气熏陶,对市井流氓风气相当熟稔。他头脑灵活、反应机敏、八面玲珑、鬼灵精怪、工于心计,同时爱占便宜、脏话连篇、溜须拍马、泼皮无赖、吃喝嫖赌、胆小怕事。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小人,但他又不是那种彻头彻尾的坏人。就如同鲁迅笔下的阿Q是国民性的一种象征,韦小宝亦然,他的身上有着国人一切弱点的集结。这样的主人公虽不讨喜却没那么招人烦,毕竟人性的普遍弱点是人人有之,只不过我们的“自我”压抑住了,而韦小宝就像是“本我”的一次大释放。

此前多个版本的韦小宝,改编时各有侧重。比如很受观众喜爱的陈小春版,其实编剧帮韦小宝“遮瑕”了,好在这一版本的韦小宝很讨喜,观众也能接受。相较而言,张一山版韦小宝,既没有让韦小宝显得讨喜,也把韦小宝扁平化了。

剧集一开篇就“魔改”,韦小宝与茅十八的相遇相识并结伴到京城,只剩下几分钟的桥段。在小说中,这是韦小宝个性铺垫的一个关键,它着重说明了一点:韦小宝满口侠义,但他从来就不是真侠义。

韦小宝帮助茅十八,是因为他从小在茶馆里说书听多了,“对故事中英雄好汉极是心醉,眼见此人重伤之余,仍能连伤不少盐枭头目,心下仰慕,书中英雄常说的语句便即脱口而出”。所以他对茅十八说,“好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当听闻官府拿出高额赏金捉拿茅十八时,韦小宝立即为赏金迟疑了好一会儿:一千两赏银他不会告密,但一万两、十万两银子他就拿不定主意了。之后被茅十八骂了一句“小杂种”,韦小宝更是出口成“脏”,“你这贼王八,臭乌龟,路倒尸,给人斩上一千刀的猪猡……”

韦小宝就是这么个人。整部小说里,我们的确看过他不少次出手救人,他有义气;但也要看到,他这“义气”是以不妨碍自己的利益为前提的,与侠客不求回报的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义气”不同。他的道德上限,并没有高出普通人多少。

张一山版韦小宝人性的这部分晦暗被削弱了,人物的一些举动就显得不明就里。

比如剧中韦小宝知晓小玄子的身份是康熙皇帝时,鳌拜正好“威胁”康熙。韦小宝虽然害怕但立即冲出来质问鳌拜,“你是要杀皇上吗……你要敢杀皇上,先过了小桂子这一关”。观众乍一看,这韦小宝还挺正义。

但小说是这样写的:

韦小宝见到皇帝,纵然他面目如同妖魔鬼怪,也决不会呼喊出声,但一见到居然是小玄子,这一下惊诧真是非同小可,呼声出口,知道大事要糟,当即转身,便欲出房逃命,但心念电转:“小玄子武功比我高,这鳌拜更是厉害,我说什么也逃不出去。”灵机一动,心道:“咱们这一宝押下了!通杀通赔,就是这一把骰子。”纵身而出,挡在皇帝身前,向鳌拜喝道:“鳌拜,你干什么?你胆敢对皇上无礼么?你要打人杀人,须得先过我这一关。”

韦小宝是先惊呼出了声,暴露了自己,条件反射想逃,知道逃不掉于是急中生智。这就将韦小宝油滑、鸡贼、自利同时有点义气鲜明地体现出来。韦小宝是有多层次的。

但剧版那么一改,韦小宝的动机与人格都不清晰。

之后,无论是韦小宝见太后,韦小宝抄鳌拜家时中饱私囊,还是收受吴应熊贿赂等桥段,剧版的改编都剔除了韦小宝内心活动的丰富性,以至于韦小宝变得“单薄”。

张一山有些用力过猛的表演,更让韦小宝显得油滑、浮夸、咋咋呼呼。这一版韦小宝不丰富,也不讨喜。

除了韦小宝外,其他角色都不同程度扁平化了。比如小说中韦小宝与小玄子的情感积累有“两个月”,康熙之所以喜欢韦小宝是因为身为帝王的孤独,但剧版一切都被按了“快捷键”,这一版康熙也成为“最差”一版。

被剔除的“深刻”

表面上看,《鹿鼎记》是一部嬉笑怒骂的休闲小说,处处充满着游戏解构的趣味。但金庸自个这样说,“《鹿鼎记》已经不太像武侠小说,毋宁说是历史小说。”经由韦小宝,金庸抵达的是中国历史逻辑的深处。

因此,小说第一回“纵横钩党清流祸 ,峭茜风期月旦评”,是从文字大狱入笔,之后再切入小说标题《鹿鼎记》所指。何为“鹿”,何为“鼎”?小说先是对鹿、鼎一番详细解说后,这样写道:

那小孩道:“所以‘问鼎’、‘逐鹿’,便是想做皇帝。‘未知鹿死谁手’,就是不知哪一个做成了皇帝。”
那文士道:“正是。到得后来,‘问鼎’、‘逐鹿’这四个字,也可借用于别处,但原来的出典,是专指做皇帝而言。”
说到这里,叹了口气,道:“咱们做老百姓的,总是死路一条。‘未知鹿死谁手’,只不过未知是谁来杀了这头鹿,这头鹿,却是死定了的。”

换句话说,韦小宝游戏人间背后,《鹿鼎记》讲述的是一个各方势力争做皇帝的故事。除了康熙为代表的清政权外,还有台湾郑经麾下的“天地会”,尊“唐王”的沐王府,辽东“神龙教”,云南吴三桂,闯王李自成,崇祯女儿长平公主九难等,各方势力粉墨登场,你争我抢,相互厮杀。

陈小春版、黄晓明版都有这样一个“大局观”,张一山版基本是看不出来。

金庸把专制权力争夺的本质看得透透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口号背后,是对全能型封建皇权的迷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小说一开始,金庸多次借韦小宝的视角,将“皇宫”与“妓院”等同起来,毫不掩饰的鄙夷和不屑。

到了剧版,连丽春院都一笔带过。

韦小宝误入皇宫,也只是惊讶说声“这么大的房子”。

小说中,韦小宝得以“崛起”,就在于他“触类旁通”吃透了权力的本质。在皇权面前,他有浓浓的“奴性”,奴颜媚骨,迎合了权力的需求,获得权力的信赖与认可;在下人面前,他又有精通权力的“驭人”之术,把权力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比如韦小宝第一次见皇太后,太后夸他擒拿叛臣鳌拜立了大功。韦小宝回太后:“奴才只知道赤胆忠心,保护主子。”

剧版到此为止。但小说还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

他在皇宫中只几个月,但赌钱时听得众太监说起宫里和朝廷的规矩,一一记在心里,知道做主子最忌奴才居功,你功劳越大,越是要装得没半点功劳,主子这才喜欢,假使稍有骄矜之色,说不定便有杀身之祸,至于惹得主子憎厌,不加宠幸,自是不在话下。

人人都争做奴才,但韦小宝是第一等的奴才,因为他的马屁从来都拍得恰到好处,既有口头谀辞,更有关键时刻的“舍命相救”。当然韦小宝早就算好利益得失,比如他怒斥鳌拜,知道自己横竖可能死,还不如搏一把,果真,没死成,还给皇帝留下忠心耿耿的印象。

韦小宝也得到了专制权力的垂青,借着这乱世,他如鱼得水,升官发财。从小桂子到桂公公到尚膳司副总管,之后一路做到钦差大臣、抚远大将军、鹿鼎公……这不正是专制权力的荒谬处吗?善拍马屁者得天下。而有权力的加持,他一路左右逢源、逢凶化吉,层层为奴又层层为主,何尝不悲哀?

所以,金庸的《鹿鼎记》是喜剧也是悲剧,韦小宝“神行百步”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到历史的寒意和旧时代的腐朽。剧版似乎剔除了“深刻”的这一面,我们只看到韦小宝在打怪升级,不断赢得权力、金钱和女人,像是一出闹剧。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栏目——

 6 ) 忘了张一山吧,这才是我认识的《鹿鼎记》

一眨眼,2020年只剩下一个半月的时间。

在年末之际,一部国产剧刷屏出圈,成功摘得“年度最烂”的头衔。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说的正是新版《鹿鼎记》。

截至目前,豆瓣上超过4万人评价,落点2.6分。

从服化道到演技,再到剧情和节奏,这部剧的槽点不胜枚举。

这几天,吐槽新版《鹿鼎记》的文章也实在太多,在此也就不复赘述。

作为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被普遍认为是其集大成的巅峰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不仅如此,很多外国名人也是这部小说的忠实读者。

大家熟悉的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就曾痴迷于《鹿鼎记》,以至于晚上只睡两个小时。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鹿鼎记》被改编成多部影视作品。

在张一山之前,梁朝伟、周星驰、陈小春、张卫健、黄晓明等人,都曾出演过韦小宝一角。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由金庸小说《鹿鼎记》改编的影视作品之最。

最英俊:84版《鹿鼎记》

梁朝伟 饰 韦小宝

这部《鹿鼎记》年代比较久远,可能很多年轻的观众都没看过。

但放现在来看,绝对是群星荟萃的一部电视剧。

导演是杜琪峰梁朝伟饰演韦小宝,刘德华饰演康熙,刘嘉玲饰演方怡,毛舜筠饰演沐剑屏,吴君如饰演曾柔等等。

在迄今为止的历代《鹿鼎记》中,这版里的韦小宝可以说是颜值最高,没有之一。

首先,饰演韦小宝的梁朝伟是公认的帅哥。

他曾被美国《人物》杂志评选“世界上最帅50个男人”之一,荣登“亚洲十大魅力男星”年度Top1宝座。

不仅如此,在日本《junon》杂志上个世纪末发起的“亚洲美少年”评选中,梁朝伟位列第五,也是国内排名第一的男星。

他立体挺拔的五官,深邃而有故事的眼睛,让无数人为之着迷。

除了先天的外貌优势之外,当时的梁朝伟还有年龄上的优势。

在出演84版《鹿鼎记》时,梁朝伟才22岁,正值青春年少。

对比周星驰(30岁)、陈小春(31岁)、黄晓明(31岁)等版本,是最年轻的一版韦小宝。

而在金庸的原著中,韦小宝就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形象,梁朝伟当时二十出头的年纪也更加符合。

剧中,梁朝伟演活了韦小宝机灵、贱兮兮的性格,非常可爱讨喜。

但与此同时,也因为相貌过于帅气、演技较为稚嫩等原因,显得市井油滑的气质不足。

此外,这个版本的韦小宝和康熙讲话过于随意,甚至出现了扇康熙巴掌等夸张的情节,这些都是受到观众诟病的部分。

即便如此,这部剧却一举捧红了年仅22岁的梁朝伟。

他所饰演的韦小宝这个角色,也获评“香港百大经典电视角色”第25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剧中饰演方怡的刘嘉玲,在现实中也和梁朝伟结成了夫妻。

在这版《鹿鼎记》播出9年之后的1993年,梁朝伟再次于一部恶搞性质的《正牌韦小宝之奉旨沟女》中饰演韦小宝。

而在这部电影中饰演男二号的张卫健,后来也曾饰演了韦小宝这一角色。

戏里戏外,《鹿鼎记》见证了梁朝伟和韦小宝这个角色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恶搞:92版《鹿鼎记》

周星驰 饰 韦小宝

1992年,是香港电影的“周星驰”年。

他主演的《审死官》《家有喜事》《武状元苏乞儿》《鹿鼎记》《鹿鼎记2:神龙教》五部电影,称霸当年香港电影的前5名。

但和刚入行不久就出演男主角、一举成名的梁朝伟相比,周星驰的演艺之路十分坎坷。

他跑了8年龙套,才在《霹雳先锋》(1988)里出演配角,后通过主演《赌圣》(1990)走红。

出演《鹿鼎记》时,周星驰已经凭借《审死官》荣获亚太影展的影帝,也奠定了周氏喜剧夸张、无厘头的风格基础。

在92版《鹿鼎记》中,这样的表演风格贯穿全片,成为了这版韦小宝的精髓。

在保留原著小说故事走向、人物刻画的基础上,这版《鹿鼎记》进行了很多创新和改编。

比如韦小宝的故乡从扬州直接变成了京城,母亲韦春花变成了韦小宝的姐姐,以及删减了韦小宝的老婆数量等等。

韦小宝最初登场,是以一个说书人的身份。

这个颇有创意的设计,既符合原著中韦小宝喜欢听评书的描述,也影响了后续影视版《鹿鼎记》的创作。

在98版《鹿鼎记》,以及今年的新版《鹿鼎记》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这版《鹿鼎记》在荒诞搞笑、无厘头的改编下,保留了小说的一大特色:

韦小宝和康熙互相捉鸡,建宁和韦小宝的鞭打Play,“抓奶龙爪手”的经典招式,都成为了经典桥段。

当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黄段子,莫过于将双儿设置为言行相同,且有心理感应的双胞胎。

这个“买一赠一”的趣味改编,可以说满足了无数男性观众的幻想。

在演绎韦小宝这个角色时,周星驰不仅延续了无厘头的表演风格,在表演方式上也更加外化。

大笑的时候会吐舌头,受到惊吓时帽子会飞、辫子会翘等等,这些处理都让这版“最无厘头韦小宝”变得深入人心。

在此之前,很多观众对周星驰的表演风格还颇有微词,指责他的角色粗鄙、表演低俗等等。

但韦小宝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经典人物,却恰到好处地承载了周星驰的无厘头的喜剧风格。

由此,周星驰和这版《鹿鼎记》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彼此成就的关系。

最经典:98版《鹿鼎记》

陈小春 饰 韦小宝

提及影视版《鹿鼎记》,你最先想到的是哪个版本?

若要进行这项调查,相信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都把票投给1998年陈小春主演的这个版本。

从知名度上,这一版的流传度最广,讨论度也最多。

从评价上,这一版评分最高,豆瓣上超过10万人评出8.8分。

说它是最经典的的一版《鹿鼎记》毫不为过。

98版《鹿鼎记》之所以能成为最经典的一版,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饰演主角韦小宝的陈小春,虽然当时年纪较大,但在市井气质上是最接近原著的一版。

这得益于陈小春从小在笼屋长大、在底层生活的真实经历,使得他将韦小宝这个角色世故圆滑、左右逢源的性格演绎得十分自然。

此外,剧中的主要角色塑造都有血有肉、十分丰满。

以剧中的七个老婆为例,虽然不是每个都国色天香,但却各有特色、性格鲜明。

温婉的双儿、泼辣的建宁、单纯的沐剑屏、由恨转爱的阿珂等等,每个角色都十分生动立体。

康熙这一角色,在这版中也占据了较多戏份。

其实从海报就能看出,这版《鹿鼎记》更像是韦小宝和康熙双男主的设定。

马浚伟饰演的康熙,清隽贵气又重情义,十分讨喜。

在剧集前期,为康熙加入了很多原创的戏份。

到结尾时,也是他和韦小宝之间的兄弟情感纠葛,更加凸显出这个人物的重情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剧中还采用了小剧场的形式,来体现角色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样的处理,不仅为剧集赋予了一种漫画式的创意表达。

同时也将角色阴暗的想法变得诙谐化,让整部剧集在基调上更倾向于港剧最擅长的温情脉脉。

除了剧本、人物和处理方式上的用心之外,这版《鹿鼎记》的插曲也和主题相得益彰。

片头曲《叱咤红人》,唱的是小人得道的嚣张与狂妄,恰如早期自私自利、鸿运当头的韦小宝。

而片尾曲《头顶一片天》唱的是真情可贵,人心良善,符合韦小宝到最后舍弃财产、重视情义的转变。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从内到外、从剧本到歌曲都用心制作的剧集,也不愧为迄今最为经典的一个版本。

从角色到故事,《鹿鼎记》都一反金庸传统武侠小说中的设定。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再是韦小宝恪守的人生信条,对官场的讽刺,对伪君子和旧思想的批判,让这部小说得以升华。

有人评价:金庸用一本《鹿鼎记》杀死了武侠小说,好比塞万提斯用《堂吉诃德》杀死了骑士小说。

金庸以《鹿鼎记》封笔,也仿佛也在告诉大家,一代武侠梦结束了。

正因《鹿鼎记》原著的特殊性,让它屡屡被拍成影视作品。

除了上面的三个版本之外,还有2008年的黄晓明版,以及2014年的韩栋版等版本已经和观众见面。

而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影视版《鹿鼎记》问世。

比如彭浩翔筹拍的《鹿鼎记》三部曲,包贝尔自导自演的《鹿鼎记》等,都已经在路上。

《鹿鼎记》所代表的武侠时代已经结束,以致敬之名翻拍《鹿鼎记》的浪潮从未停歇。

但退潮之后,到底谁在裸泳,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短评

最不能理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所有改编鹿鼎记都冲着闹剧喜剧改,金庸其他作品里都照着史诗正剧拍,但是他文风最成熟最具有悲剧内涵的鹿鼎记的影像化都成了一个模子的夸张闹剧。就拿开篇来说,为什么都忽略了原著开幕大雪天一番论鹿鼎的对话呢?那是整本小说的基调呀?

6分钟前
  • 海克特曼
  • 很差

张一山把假太监演成了猴里猴气的真公公…总觉得他下一秒就要脱口而出:看俺老孙七十二变!还有动不动就挤眉弄眼的嘎哈呢?当药水哥模仿秀呢?这也能有七个老婆,骗鬼呢?

10分钟前
  • 钮钴禄哥斯拉
  • 较差

如果说黄晓明的韦小宝透着油腻,那么张一山演的好像是个毛没长全的小屁孩。康熙演的仿佛和韦小宝一个出身,毫无帝王气。沐剑屏和方怡区别感好小,所以这部戏最大的败笔就是人物相似,没有演出各自的个性。

14分钟前
  • 辶日辶月
  • 较差

🙈🙉🙊🐵🐒…

15分钟前
  • 疯癫的竹子
  • 很差

60集删成45集,剧情进度太快了,怎么第一集就碰到康熙了。。。导致很多情节连接不上,可惜了这版

20分钟前
  • 天启五城治防司首席巡捕
  • 还行

巩汉林附体张一山?

23分钟前
  • 闫成成成
  • 很差

张一山的用力过猛,一言难尽

27分钟前
  • -来点酒吗
  • 很差

突然觉得演员就位不是那么难看了…

32分钟前
  • Hayek
  • 很差

没有明史案,没有丽春院,谈什么鹿鼎记?鹿鼎记好就好在庄和谐的中间点非常准确,虽然挺欣赏张一山的,但是这就是拍的跟NM闹着玩似的

37分钟前
  • 流浪的孤独
  • 较差

张一山这演的是巩汉林吧?感觉下句宫廷玉液酒就要出来了。

39分钟前
  • 小妖僮
  • 很差

张一山不适合韦小宝,演的太猥琐了

41分钟前
  • 小叮当娃娃机
  • 很差

韦小宝像猴子,康熙像个小太监,海公公在喜感和狠辣之间进退失据。没一个角色像样的,真是服气。太监服一溜白是怎么回事?

43分钟前
  • 小艮
  • 很差

看鳌拜的府邸叫鳌府我便决定弃剧了,真的悲哀,21世纪了还会允许文盲在这拍脑残剧,唉。

48分钟前
  • zerran
  • 很差

失望。演技,配音,都让我觉得出戏。。。。。。。

50分钟前
  • 较差

让你演的是韦小宝,不是猴!!!

52分钟前
  • HarperYug
  • 很差

拍的跟屎一样。

57分钟前
  • 恋江山爱美人
  • 很差

看了张一山吃糕点我又冲进来评论了,不是用力过猛是智障版小宝

60分钟前
  • T.mw
  • 很差

5分钟韦小宝进京城了,15分钟海公公就瞎了,25分钟韦小宝康熙就认识了…照这个速度10集就可以大结局了,删剧情也不能删到跳戏啊。新版鹿鼎记太垃圾了,唯一欣慰的是张一山版韦小宝演技还可以。唉,其余,忍无可忍

1小时前
  • louisstf
  • 很差

一星走起,张一山的演技,好……尴。剧情也太快了。

1小时前
  • momo
  • 很差

张一山演得太浮夸了,这哪是韦小宝,分明是个喝了五斤假酒的疯猴子。

1小时前
  • 居无间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