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害

恐怖片美国1947

主演:格伦·福特  Janis Carter  

导演:Richard  Wallace  

播放地址

 剧照

陷害 剧照 NO.1陷害 剧照 NO.2陷害 剧照 NO.3陷害 剧照 NO.4陷害 剧照 NO.5陷害 剧照 NO.6陷害 剧照 NO.13陷害 剧照 NO.14陷害 剧照 NO.15陷害 剧照 NO.16陷害 剧照 NO.17陷害 剧照 NO.18陷害 剧照 NO.19陷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05

详细剧情

  Mike Lambert, unemployed mining engineer, arrives in a small town with a bang when the brakes fail on the truck he's driving. After meeting seductive Paula at the La Paloma Cafe, he finds himself in trouble with the law. On the basis of a few burning glances, Paula pays his fine and finds him a room, but her motives are not what they seem. Mike lucks into a job with miner Jeff Cunningham, but against his will he's drawn ever deeper into Paula's schemes

 长篇影评

 1 ) 最令人窒息的是失控

年少成名时的布兰妮,自信于自己对生活和事业的control,接受记者采访时说“I do have control. You have to control what you do otherwise you get sucked in by people that are not necessary”。

而串联整部影片的,就是布兰妮生活的lost of control。一个可以正常工作赚钱的成年人,竟然连宪法所规定的最起码的人身和财产的完整权利都没有,已经令人震惊,更何况这还是一个从前在舞台上说一不二的巨星。所以不管影片对于父亲的conservatorship或是成名后的辛酸的的叙述是否有所偏倚,我相信布兰妮生活的失控感是真实的。

可是要问她的生活是何以失控到这种地步的,怪她自己吗?怪她父亲吗?怪美国的conservatorship制度吗?怪前男友、前夫吗?怪狗仔吗?好像都是又都不是。失控之所以令人窒息,不仅仅在于其最终的结果是丧失对人生的控制,而是在于这整个丧失控制的过程是如此地无法控制。失控的形成就像一个漩涡,身陷其中的人只看到自己身边的一切都抓不住,却无法找到一个单一的原因,无法找到一个罪魁祸首,自己也只能随波逐流任凭摆布。

其实从布兰妮走出小镇来到名利场开始,她的人生就超出自己的控制了。布兰妮自己也说当时自己似乎一夜爆红,不知道为什么就出名了。“小红靠拼,大红靠命”,布兰妮的大红大紫正是当时流行音乐工业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双重选中。彼时认为自己掌控着自己的人生的布兰妮,其实也只能掌控自己的舞台布景和舞蹈动作。可是她的舞台和作品会怎样被传达给观众?会被传达给怎样的观众?超出舞台方寸之外的一切都是布兰妮不能控制的。

而当初选中布兰妮的力量带给她的不仅仅有聚光灯下的鲜花掌声,还有藏在背后的偷窥的目光、恶毒的审视、肆无忌惮的评头论足乃至敲骨吸髓的无情消费。纠缠着布兰妮不放的小报和狗仔同样是流行工业的一部分,同样是迎合社会心理的产物。无孔不入的偷拍狗仔、嘲讽离婚妇女的节目制作人、问着下流问题的记者,乃至阅读小报里明星花边新闻的普通人,和他们所消费的大明星小甜甜布兰妮一样,都是资本主义的打工人。打工人常常为难打工人,却并不觉得自己多么有错,因为有时事实确实如此,大家都是身不由己的漩涡中的一部分,只能做出自我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更高的道德要求也只能是自我要求。

然而最让布兰妮痛苦的应该还是她的坎坷情路。虽然说我觉得,不论男女,选择和一个人进入一段感情前,最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如果和这个人谈不下去谈崩了,这个人是否会伤害你。但是,布兰妮要是不在名利场,前男友和前夫所能造成的伤害应该都会小得多。前男友在新出单曲中暗指是布兰妮出轨伤害了自己,跟普通人被甩后背后偷偷说前任坏话泄愤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两个人都万众瞩目,一点捕风捉影的不检点都能引来唾沫星子的滔天巨浪。和前夫争夺孩子抚养权,也是离婚夫妇的保留节目,普通人虽然也会身心俱疲,但公众的窥探和嘲笑,大概真的是可以把人逼疯的。

所以在这时,即使有人提出要对她进行监管,剥夺她完整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她都无力反抗。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看完影片后,虽然觉得美国的监管制度和她身边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要监管她的人令人无力吐槽,却不觉得他们是造成布兰妮痛苦的罪魁祸首。摆脱了父亲和conservatorship的布兰妮能够自由吗?销声匿迹之后还能被Amazon拿来拍出一部引发轩然大波的纪录片的明星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吗?

我只希望流行文化的工业机器和它背后成千上万的、自知或不自知地赋予了它无边法力的人,能懂得稍稍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要放任失控的漩涡形成,就算它这次裹挟的不是你。

毕竟,我们看小甜甜只是个icon,但她是个人。

 2 ) 布兰妮:为奴十三年

注:本文首发第十放映室,现经授权发布

作者:兔丸

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6月23日,“小甜甜”布兰妮出席了线上听证会,首次向外界公开揭露她多年来的真实生活。

更准确地说,是血泪史。

她所透露的信息量宛如一枚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全球范围内的舆论热潮。

不得不承认,现实世界确实比小说更加荒诞,更加匪夷所思。

据布兰妮的自述,自2008年到2021年,她被父亲杰米·斯皮尔斯监控了整整13年。

在此期间,她被禁止结婚生育、被迫长时间工作、被迫接受驻唱条约,强制服药和精神治疗更是家常便饭。

极其离谱的是,她连想喝杯苏打水都要申请,“在加州,只有被关起来的性工作者才这么惨。”

一旦拒绝服从,管理团队不仅会剥夺她的一切财产,也将禁止她与男友、孩子见面。

出于恐惧,她只能像傀儡般任人操控。

我知道,此刻你心中肯定有无数个问号。

作为万众瞩目的社会名流,布兰妮为何沦落至此?

在任何娱乐八卦都可能霸占热搜的年代,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发现真相?

重点是,究竟是谁制造了这起悲剧?

尽管时隔多年,过去造成的伤害无法被轻易抚平,但以上追问依然有意义。

无论如何,布兰妮的故事值得更多人去了解。

如此一来,你就会知道她所承受的苦难既是厌女社会结下的恶果,也是你我熟知的“疯女人”故事的变体。

这个“疯女人”故事里不存在真正的罪魁祸首,因为所有人都是共谋者。

01.

对于老一辈互联网人而言,就像他们搞不懂Z时代青年为何沉迷于盲盒、剧本杀,碧梨·艾利什的爆红也令人费解。

他们欣赏不来这种曲风晦涩、迷离的电子音乐,以及碧梨本人新潮、反传统的画风。

相比之下,“小甜甜”布兰妮才是上世纪90年代大众审美的公约数——

人美声甜,嗓音独特,任何人只要听过她的歌,都不会对她成为流行天后产生丝毫疑惑。

16岁出道,推出的首张专辑《…Baby One More Time》便一鸣惊人,销量破千万。

正是这张专辑,改变了布兰妮的一生。

带有性暗示元素的专辑封面

本歌的MV,则是串起整个故事的关键线索。

MV里,系成蝴蝶结的白色衬衣,半遮半露的深色胸衣、被黑丝包裹的小腿,无一不昭示着布兰妮的青春活力。

镜头里的她,兼具少女的清纯与熟女的性感,气质迷人。

换个说法,就是又纯又欲。

当年,恰逢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偷情丑闻爆发,美国民众对于“性”的兴趣空前高涨。

毫不避讳地说,除了甜美的嗓音,“性魅力”也是布兰妮撩拨大众心弦的关键。

那么这种魅力,是幸运还是悲哀?我只能说,悲喜参半。

幸运的是,布兰妮在男团称霸的乐坛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喜提无数真爱粉。

不幸的是,她的走红时常伴随着争议。

有人希望她保持现状,继续做性感尤物,也有许多人希望她能回到“正轨”,做个穿牛仔裤、光脚唱歌的清纯女孩,尤其是粉丝的家长。

眼看着自家女儿越来越迷恋布兰妮,家长们慌了,他们害怕正值青春期的乖乖女们会被带坏,变成下一个性感早熟的“小甜甜”。

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地威胁布兰妮,警告她最好别再卖弄风骚。

这一切完美印证了《第二性》里的至理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以上争议,实质上就是一场争夺“如何定义女性”话语权的拉锯战。

等到人们的视线从布兰妮的脸庞、胸部、小腿移开之后,转而对准了她的“隐私部位”。

外界开始不依不饶地追问着她和男友贾斯汀·布莱克的恋爱细节。

电台节目里,有人问,“你是不是处女?”

面对令人不适的提问和阵阵哄笑,布兰妮尴尬不已,“没错,我还是处女。”

性经历对于女性来说,是禁忌和羞耻,对于男性而言,却是可供炫耀的谈资。

面对类似的提问,贾斯汀直接哈哈大笑,给出肯定的答案。这甚至为他博得了一枚“荣誉勋章”——哪怕他的歌一般,好歹还有段值得羡慕的情史。

至于这种操作是否会伤害到布兰妮本人,无人在意。

2002年,二人官宣分手,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贾斯汀·布莱克选择先发制人,除了四处接受访谈,还特意录制了名为《Cry Me A River》的单曲,在MV里影射布兰妮的不忠。

这下,不光大众迅速脑补了一出狗血剧本,连节目主持人也对这套说辞信以为真。

而沉默以对的布兰妮则承担了更多的谩骂和指责。

面对汹涌而来的恶意,她就像一本杂志,被人尽情地摊开、检阅、蹂躏,连私生活也一览无余:

“每一个粉丝、记者和媒体评论员都认为自己有权了解和评判斯皮尔斯最私人的事情,这是一种令人不安的侵犯。”(出自CNN的评论)

当我们把视线投向名利场,往往只看得到人前的无限风光,却忽略了背后的隐秘剥削和榨取。

而这,正是庞大的造星机器所投下的阴影。

明星与粉丝/媒体/资本之间永远存在不对等的权力差,堪称另一种“权力的游戏”。

所有上游玩家都仿佛手握遥控器,时刻凝视着屏幕另一头的娱乐明星。

当明星表现好时,他们便按下遥控器上的绿色按钮,将她捧上神坛,赐予万丈光环;

当明星辜负期望时,他们便按下红色按钮,宛若摧毁一件美丽而脆弱的艺术品般,逼她摔得粉身碎骨。

这种游戏,正是维持明星文化运转的动力。

02.

社交媒体上经常会出现类似的言论:“明星这么有钱,哪里轮得到普通人关心,大家有空还是多关心自个儿吧。”

但人是复杂的,就像布兰妮身上有不同的面向:她既是名人,也是女人,同时还是一位母亲。

共情,也理应建立在不同基础之上。

作为旁观者,我们不难意识到,她所承受的诸多压迫都与后者有关。

纪录片《陷害布兰妮》中有处扎心的细节。

为了试图逃避记者的围追堵截,布兰妮抱起儿子坐上驾驶座,慌不择路地逃离了现场。

这一举动导致她成了新的标靶——一位违反交规、不顾孩子人身安全的失职母亲。面对主持人的追问,她泣不成声。

问题是,她从小就被父亲抱在腿上开车,但又有谁会指责她的父亲呢?

答案是,没有。

由此,我们足以得出结论:流行文化中的厌女症是如此根深蒂固。

这里指的不仅是布兰妮时刻处于男性凝视之下,被物化为男性的性幻想对象,也指代外界的双标态度。

舆论对待男性如此宽容,从不对他们的身材、长相、穿着风格指指点点,更不会指责他们不守男德。

与此同时,却对女性如此苛刻,苛刻到无法容忍任何的“道德污点”。

而助长厌女文化的帮凶不是别人,正是媒体。

在我看来,媒体大多具有某种两面性。

他们既象征本性轻浮的浪子,整日围绕美丽性感的女神,有时也会化身嗜血的秃鹫,喜好啄食正在流血、散发出腐败气息的猎物。

而此时的布兰妮,恰好就是最完美的目标。

2007年,她接连经历了离婚、产后忧郁症、被法院判决剥夺抚养权等一系列挫折,情绪本就处在低谷期。

偏偏记者们总黏着她不放,聚餐时有人偷拍,逛街被人围堵,偶尔开车兜风也被长枪短炮怼脸。不胜其扰的她干脆剃了光头,作为反抗。

然而,从“性感女神”到“光头”的形象颠覆,非但没能掐灭流言蜚语,反而加倍引起了狗仔的兴趣,他们迫切地想要挖掘出新的猛料。

深夜,布兰妮打算探望孩子却被前夫拒之门外,心情沮丧。

好巧不巧,又有狗仔上门来骚扰,惹得向来隐忍的布兰妮突然发作。她抄起雨伞,狠狠砸向对方的车门,怒喊“Fuck you!”

这段偷拍视频,将她彻底卷入舆论旋涡。

一夜之间,关于布兰妮情绪崩溃的新闻登上了全美各大周刊杂志的头条。

人们津津有味地欣赏这出难得的“抓马大戏”,一边感叹着布兰妮的堕落。所有人都选择性地忽视了她当时面临的困境,包括她的家人。

多年以后,拍摄团队重新联系上了当初长期跟踪布兰妮的狗仔丹尼尔,对他进行了采访。

谈及往事,他一直闪烁其词,试图甩锅:“之前她说能不能让我清静一天,但没说要让我们永远走开啊。”

看得出来,他毫无悔意。

如果性别互换,对待情绪一时失控的男明星,媒体要么兴趣寥寥,要么只会象征性地调侃,“XX遭遇情伤,性情大变”,而绝不会冠以“疯子”之名。

同理,任何背负多段情史的男歌手只会被美其名曰“情场浪子”、“花花公子”,而不至于成为“男版泰勒·斯威夫特”,忍受长期的荡妇羞辱,被冠以各种黑称。

不管什么咖位,终归逃不过娱乐圈的厌女扫射。

某种程度上,“规训”就如同布兰妮演唱会上身穿的胶衣。

而被包裹其中的女性不得随意冒犯或挑战社会给出的既定形象,更不能撕开和挣脱“胶衣”的束缚——尤其是不能展现出暴力、叛逆等男性才被允许拥有的危险特质。

否则,必将遭受惩罚。

对于布兰妮来说,“惩罚”便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负面新闻与舆论攻击。

随着舆论发酵,“流行天后”、“美国甜心”等光环逐渐为“疯女人”、“疯婆子”所替代。

即便如此,这场未命名的惩罚仍未停歇。

如福柯的《疯癫与文明》所写,“疯癫打破了收容所的沉寂而成为一种表演,从而变成娱乐公众的公开丑闻…疯癫变成这个世界的纯粹景观。”

而“疯女人”,向来是媒体最热衷于追逐的对象。

比如说,香港“四大癫王”里的蓝洁瑛。

整整20年来,港媒从未放弃对蓝洁瑛的关注,直到她去世。

除了年年跟进她的近况,还次次必拿曾经“靓绝五台山”的辉煌与今昔的落魄模样做一番对比,引发网友的唏嘘。

美貌与堕落,风光与疯癫,“疯女人”故事中极度浓缩的悲剧性和猎奇性,无疑是媒体和看客们的最佳食粮。

就像任何视频最终都可以成为B站鬼畜区的素材,布兰妮的“痛苦”经历了无数的再加工。

偷拍她的狗仔以此谋取暴利,媒体反复播放布兰妮情绪失控的片段,综艺节目把布兰妮的“失智”编排成笑料,换取点击率。

大众尽情咀嚼着这份痛苦,由此形成了一条畸形的消费链条:“她承受的苦痛却给他人造就了巨大的财富。”

正如这首带有自传性质的《Piece of me》里唱的那样,“You want a piece of me”,你想得到破碎的我。

大众想要的,是大明星布兰妮的生活碎片,是关于她的绯闻、丑闻,是被物化的性感女明星与流行歌手的结合体,是属于大家的“小甜甜”。

而布兰妮本人,却只想要做真正的“布兰妮”,想逃离聚光灯,享受不被他人打扰的片刻宁静。

破碎与完整,大众与个人,公域与私域,审视与被审视,束缚与自由,两种截然不同的期望之间产生的裂隙,构成了布兰妮所处的深渊。

最后,大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布兰妮的“碎片”。

重重打击之下,她终于真的疯了。

03.

2008年,布兰妮因使用精神类药物被强制送往医院治疗。

好在,她不久便重返歌坛。

对此,粉丝们展现出了十足的热情。

他们聚集在场馆外,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尖叫和欢呼,媒体也好似遗忘了过去的不愉快,热烈欢迎她的回归。

在新闻报道中,手握天价商演合约的布兰妮赚得盆满钵满,年收入高达6000万美元。

乍一看,这很像好莱坞常见的“丑闻明星翻红”的励志故事。

除了主角是布兰妮以外,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

直到2020年,大家才恍然大悟,故事居然还有另一个版本。

等到布兰妮出院,她的父亲杰米·斯皮尔斯便向法院提出申请,从她的临时监护人转为永久监护人。

划个重点。

监护制度,通常来说是针对失去自理能力,比如老年人、重度残疾或失智症患者等才使用的特殊手段。

监护人有权决定被监护人的医疗、人身、财务等大小事务,直到监护关系解除为止。

这意味着,布兰妮就此被剥夺了人身自由。

为了实现全方位监控,监护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限制社交、团队换血、严控采访、安排贴身保镖,连布兰妮过去最亲近的经纪人也被调离。

多年以来,她就像活在一座无人孤岛。尽管没有切断对外界的联系,但也没有人能真正倾听她的心声。

她只能每周发布经过审核的vlog和照片,假装过得很快乐。剩下的,就是全年无休的工作。

有的朋友可能留意到了,此处存在一个bug:布兰妮明明能正常开演唱会,能赚钱养活整个团队,却被判定为没有自主决策权。

法院给出的解释是,“她是具有高能力的受监护人”,这一结论自然同样饱受质疑。

更可怕的是,终身监护一旦成立就难以摆脱。

因为要想解除监管,就必须提供本人具备正常行为能力的证据,但布兰妮仍处在监护状态,就说明她不具备这个资格。

这堪称现代版的“第22条军规”。

此外,布兰妮的监护人选也疑点重重。

父亲杰米从小就缺席她的成长,不够重视家庭,还有酗酒的毛病。

据身边人回忆,他曾说过,“我女儿会变的超级有钱,然后给我买艘大船。”说白了,他的动机不纯,希望出道不是出于爱,而是抱着“投资”心态。

在外人眼中,他根本称不上好父亲。

相比起来,布兰妮的母亲Lynn或前经纪人Felicia才是更合适的人选。但当布兰妮提出更换监护人,最后都遭到了拒绝。

基于以上现状,她的共同监护人之一安德鲁还不忘向法院提出,希望从布兰妮不断增长的收入中获得更多利润。

很明显,整个监护团队在把她当成赚钱机器。

至此,监护制度俨然构成了某种隐喻——即便身为社会名流,但只要你是个女人,那么你的思想、身体、人身自由都将面临重重枷锁与控制,有时是来自父权社会,有时来自制度,甚至来自家人。

这座看不见的牢笼,将布兰妮与外界隔绝,使之彻底沦为父权的“掌中之物”。

为了打破牢笼,社交媒体上的粉丝们发起了#Free Britney(#解放布兰妮)运动。

他们走上大街举起标语牌,向媒体与政府施压,要求政府正视“滥用监护权”这一制度漏洞,早日还她自由。

这一切,都被杰米·斯皮尔斯贬为“阴谋论”。

即便布兰妮本人站出来控诉,他照样拒不承认监护团队正在控制女儿的生活,以及不正当牟利。

“I just want my life back.”

我只是想拿回我的人生。

在6月30日的法庭审判中,被折磨了13年之久的布兰妮向法官如是恳求道。

不出所料,她撤销父亲监护权的请求依然被驳回了。

她到底何时才能恢复自由,我们暂时不得而知。

关于布兰妮的种种经历带来的窒息感,让我不由想起了《前程似锦的女孩》的结局。

在这个被贴上“复仇爽片”标签的故事里,女主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实现了向渣男复仇的心愿。

值得庆幸的是,“王子救公主”的老套叙事终于被抛弃,女性渴求的不再是王子的“亲吻”——就像为布兰妮发声应援的艺人和粉丝多为女性,算是另一种“girl help girl”。

悲哀的是,我们仍需付出更惨烈的代价才能推动旧秩序的变革,才能迎来救赎。

 3 ) 如何证明自己“正常”呢?

曾经看过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正常的人,被困在精神病院,该如何证明自己正常呢?”

这个问题居然真实的发生在Britney身上。

08年,我大学期间,印象里很深刻的全网Britney黑料,遇人不淑,被一个又一个男人骗钱,不会带孩子,精神崩溃,剃光头发,生活混乱一塌糊涂,吸毒... 我当时内心是有过疑问的,至于吗?感情受伤而已。

现在回过头看这些新闻,才明白Britney真正在反抗的是什么!

被严重入侵的个人边界,被压抑的攻击性。

出道即是甜美形象,性感的舞蹈也是带着取悦(重新看了04年Toxic MV,很有力量的舞蹈,然而只是性资源),即便很累,也只会对狗仔队说“今天不要拍我”;到最后决然地剃光头发,不再顾及眼光,不再迎合。然而每一次的内心尝试的突围,最后都成为媒体大众消费的谈资!

什么是悲剧?真正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全网在消费一个女性的精神崩溃,婚姻失败、感情受伤、缺爱,物化女性的脆弱,而明明这个女人只是想要自己的空间而已;对着镜头忍不住眼泪“不知道怎么让他们停下来”,而没有大声控诉指责狗仔的伤害寻求媒体帮助支持,心疼Britney到最后选择的都是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对抗,攻击性向内指向自己的崩溃。

“为某人指定遗产管理人,不是简单的‘我无法管理好我的开销’,而是‘我容易被骗掉我全部的钱’。

“在我参与的案件中,还没有见过任何一个被监护人成功终止被监护的。”

Britney的监护权被判给了关系一般的父亲,没有选择余地。08年至今。

~

“如果一个正常的人,被困在精神病院,该如何证明自己正常呢?”

当不管做什么都要被报道不正常,一个人还有机会证明自己正常吗?

看过Britney的ins,一直觉得她的状态在变好,这是Britney在行动吗?

粉丝们从ins上寻到的蛛丝马迹+Britney的反常行为,发起“Free Britney”活动,再到这部全网轰动的纽约时报纪录片,Britney有机会证明自己好转,摆脱父亲的监护权,拿回一点自由吗?

 4 ) 还她自由 还我的梦

主持人问她:“你现在是不是希望狗仔远离你?” 她说“是的……” 随之而来是她压抑不住地啜泣…… 我好心疼她 不忍看她的表情 亲生父亲怎忍得夺走她的光芒 令她如傀儡 如疯子 / 忘了是小学几年级的时候了 反正是蹦蹦跳跳的时候 姑妈买了布兰妮的2003年拉斯维加斯演唱会光碟 那是我第一次喜欢上“性感”二字 不似平常所认识的那般 在她身上是一种干净的性感 自由的性感 没有厚重的眼影和口红 没有做作地散发野性 只需要她独一无二的甜美笑容 就足以让一切都看起来高级 / 她是个大胆的人 无论在什么时期 她做了什么变化 亲人如何黑化 狗仔如何丑化 大多数人的批判性目光 对她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回到舞台上她仍旧随性 甚至是骄傲

这份感动曾经帮助我建立了多么难得的自信

/ 不知是哪一天 我知道她被所谓的监护计划所囚禁且自救无门…… 眼泪就已经止不住 因为心中的梦崩塌了 一直以来我心中的自由女神 原来才是真正失去自由的人 / #Free Britney# #还她自由# #还我的梦#

 5 ) 谁陷害了小甜甜布兰妮?

小甜甜布兰妮,一位在美国无人不晓的巨星,是在互联网尚未发达的磁带与CD的时代就连中国人都知道的现象级明星。她出身小镇,从小展露出类拔萃的歌喉舞姿,兼具纯洁与性感,迅速成为全美最红大明星,可后来却发胖、情绪崩溃、剃秃头、沦为美国大众的群嘲对象。那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纪录片《陷害布兰妮·斯皮尔斯》中有若干答案。

男人

布兰妮年少成名,如日中天,在受到美国民众疯狂喜爱的同时,也惹起当时厌女人士或保守分子心底最恶毒的揣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众审视对女性是多么不友好,布兰妮只不过因为她天真又性感的双重矛盾的美丽形象就引来众人的恶意中伤,性感一定等同于不纯洁。于是当她的同为歌星的前男友贾斯汀(Justin Timberlake)暗示分手是布兰妮的过错时,人们总算得到了释放内心恶毒的好机会,他们立刻买账贾斯汀的故事,谩骂布兰妮。可布兰妮是个善良的姑娘,她没有过多辩解或与前男友对证,只是忍不住落泪。

接下来,布兰妮前夫的故事比前男友贾斯汀的伤害性更严重。小镇出身的女孩即使成了大明星,心底也还是有美国传统式相夫教子成立幸福家庭的愿望。布兰妮嫁给了疯狂追求自己的伴舞Kevin Federline,为他接连生了两个孩子,婚姻却结束了,这个时候的布兰妮精神被认为不稳定,于是孩子的抚养权被判给了前夫。但仔细梳理这段婚姻的细节:布兰妮是渴望家庭的,她不在乎身材与事业,接连生子,可丈夫却一边花着她的钱一边偷鸡摸狗。布兰妮生下第二胎得了产后抑郁症,丈夫不仅不爱护,反倒故意将其精神状况逼至崩溃并公之于众,借机拿到孩子的抚养权,这样就辖制住了母爱泛滥的布兰妮,还能拿到一大笔赡养费,可谓又渣又精明。再细思法院判决与公众舆论,也相当奇怪:不去同情一个被丈夫出轨还要忍受产后忧郁的女性,不去批评丈夫处心积虑对她造成的伤害,却集中火力批评她的精神状况不足以养好孩子——是呀,被丈夫和官司逼迫着,马上要丢掉亲生孩子的抚养权,还被大众莫名其妙指责,她能不崩溃吗?

花她的钱还害她的前夫

媒体与大众

反正美国人认为她不可能是好妈妈,她居然有时间出去玩,而且跟丑闻名媛帕里斯希尔顿相交过密,那她哪来的时间照顾孩子呢(总之就不允许她出门也不许她见朋友换心情)。她被狗仔队疯狂拍摄时,抱着婴儿显示出慌乱差点摔倒是她自己的错。为了逃出狗仔队的围追堵截,慌不择路,没有把婴儿放在安全座椅上直接抱着孩子开车逃走也是她的错——尽管她小时她父亲也这样抱着她开车。总之那段时间无助的她做什么在美国人眼里都是错的。

狗仔队

狗仔队在这个时候成了逼疯她的重要力量。布兰妮这样的大明星,每张照片都能卖到天价,重利之下,狗仔队像苍蝇一样密不透风地围着她,像吸血鬼一样从她身上牟利。可布兰妮真是个善良又礼貌的人,即使这样了,对狗仔们还是相当礼让克制,在她低落时,最多只说“请今天不要拍摄”。这在无耻狗仔听来就成了欢迎下次继续来骚扰。终于有一次,布兰妮去探望孩子却被前夫拒之门外,狗仔得到消息欢喜来拍,布兰妮终于失控了,用雨伞打了狗仔的窗户,这张照片被媒体大肆渲染,人们根本不去想事发有因,只找到了又一个指责她的好机会。

群嘲

布兰妮被前夫背叛,又丢掉孩子抚养权,又被狗仔队围追堵截,精神崩溃的样子上了电视后,被大众消费群嘲。她太可怜了,这不是美国明星文化下的悲剧,哪里都有恶毒的人,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捕捉机会,去把一个光鲜美丽的人拖进泥沼好尽情嘲笑。

父亲

那段时间布兰妮自暴自弃,剃光了头发宣告不再迎合大众娱乐,却被当成有精神病的又一个证据。在她最崩溃的时候,此前在她生活中并没占太多分量的父亲抓住了时机,前来当她的监管人。美国法律中有监管人(conservatorship)这回事,一般是用于照顾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等情况,布兰妮是一个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法院却给她判了监管人,而且判得是终身监管,这本身就是个大笑话。布兰妮当时也接受被监管,唯一愿望就是不要父亲来监管,可连这个诉求都被无视了。

之后布兰妮重新开始演出,在拉斯维加斯有了驻场大秀。粉丝们开心地看到舞台上光彩照人的她回来了,贡献一场又一场高水平大秀。布兰妮在一定程度上是幸运的,她有大量粉丝,且不管是因为真心喜爱她还是靠消耗她的名气来赚钱,总之有播客主长期盯着她的Instagram分析,发现了求助信号,公之于众。布兰妮作为一个有顶级收入的成年人,对自己的财务和医疗和人身自由都没有控制权,一个好好的人,不乖乖赚钱居然就会被关进精神病院,这简直是美国人权社会中的天大笑话。一些人的同情心终于被唤起,开始了#解放布兰妮运动(#FreeBritney)。

这事并没那么容易,许多人像吸血鬼一样围着布兰妮不愿还给她自由,按照监护人法律,不仅她父亲可以控制她的钱,连父亲所请的律师的报酬也是布兰妮在付,这些人怎么可能愿意让她自由?美国法律的漏洞这时也体现出来,要如何让一个精神健全的人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

美剧《大小谎言》第二季中也有过类似情节,梅姨饰演的婆婆指责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儿媳不是好母亲,要抢走孙子的抚养权。要如何让一个好母亲证明自己是合格的母亲?电视剧给了一个好办法,儿媳无法自证,另辟蹊径去指控婆婆当年养她丈夫时也不是合格的母亲,总算保住了抚养权。可惜现实要魔幻与残酷得多,布兰妮无法自证是合格的母亲,丢了孩子的抚养权,也无法自证自己不是精神病,三十多岁的人还丢掉了自由,被父亲给监管起来了。

这处处充满了不合理,渣男前夫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人,却能把孩子从母亲身边抢走。布兰妮这位父亲Jamie Spears本身就有过酗酒被强制戒酒和破产的劣迹,却能抢走布兰妮的人身和财产控制权。

这件名人案件的重要意义是它揭示了美国监护法律所存在的漏洞与反人性之处,生活中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普通大众也被这种法案所困呢?

实在敬佩布兰妮,在这样的处境下还依然努力生活,卖力工作,好好关心孩子。在美国媒体、狗仔队、民众、法院、亲人都伤害她的情形下,依然坚持活下来,还卖力敬业地在拉斯维加斯演出,为大家带来享受。现在因为她的案件,监护法案是否有缺陷终于被大众所注意,她作为名人为社会贡献了有益讨论。这是何等强大的女人。

我想起了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她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爵士女歌手之一,她遇到了不爱自己的渣男Black,被伤透心,染上了毒品并酗酒。在她无助去找父亲时,父亲为了钱叫来狗仔队拍她。她在27岁就因饮酒中毒死掉了。那时我在欣赏她的音乐才华同时,也叹惋她的早逝。迷惑伤痛都不是吸毒酗酒的理由。

布兰妮所遭受的,比艾米要严重得多,换成其他人大概早就彻底绝望了,可布兰妮却在坚持抗争,给所有曾经喜爱过她的人带来希望的光。祝愿她早日结束这些磨难。

公众号:穆尔登格

 6 ) 谁陷害了布兰妮?是这个男权社会

看完的最直观感受就是,无论古今中外,厌女文化真的无处不在,在pop culture当中,对“疯女人”的塑造,八卦媒体更是首当其冲。

客观来看,这个纪录片解答了很多,但也留下了很多疑问和迷思。比如,布兰妮的母亲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默认她的父亲控制一切,还是也在反抗?在决定布兰妮最关键的conservation的官司里,有一份关于布兰妮精神状况评估的报告,这份报告决定了她无法自行雇佣律师,只能由法院指定律师,究竟这个报告威力有多大?此外,布兰妮的精神状况至今也是一个迷思:因为没办法接触到她本人和目前和她最亲近的那些人,所以片子也无法判断她现在精神状况,对她是否正常的评价,都是来自那些和她短暂接触的人的主观感受。

导致这个片子有可能全面被否定的,就是布兰妮家人的态度和立场,毕竟除了布兰妮的诉讼官司和指控文件,至始至终,布兰妮还有她的家人,都没有人出来说出她们之间到底存在多大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了整个片子其实是有它的苍白之处的。

但从我非理性的思考来说,布兰妮一步步走到今天,就是这个男权社会所造就最大的悲剧。从傲慢的媒体人当面开她的身体玩笑,到在电台肆无忌惮暴露隐私的前男友,到控制她的财务和健康的父亲……一切都是这个男权社会在一步步毁灭这个曾经如日中天的女明星。她的每一步,都充斥了男性的凝视。

我是坚信布兰妮和她的家庭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家庭这种最小社会单位,也可以是病态关系的温床,家庭中的成员,在亲情的滤镜下,往往是分不清控制、照顾和真正的爱的。

无意为贾老板开脱,但是当人身处在一个习惯对女性的身体、打扮、恋爱关系指手画脚的系统/文化/社会氛围中,“平庸的恶”是不自知的。虽然我身为女性,但可以说在没有深刻认识到女权思想的重要性前,我也可能不自知地犯下了很多的错误。所以贾老板那个道歉我是有几分买账了的。

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听到布兰妮能完全独立地、只为自己地讲述这一切吧。

PS如果国内也有一个人来拍郑爽是如何走到现在的,那应该也会引爆全国吧(不是说郑爽可和布兰妮一比的意思/杠我就反弹)

 短评

看到老头主持人问年幼的布兰妮找男友会不会考虑他时当真感到不适,what's wrong with you grandpa. 本片将布兰妮监护权之争延展到社会厌女文化和权力失衡上,娱乐业对少女明星视作玩物般地消费剥削和步步逼视就是大众趣味的投射,无独有偶,在世纪之交、互联网兴起时张含韵不也是在年少成名后遭受舆论中伤而陨落的少女偶像嘛,当年也有男主持要求张含韵在镜头前回应桃色谣言,如出一辙。

6分钟前
  • 葱的
  • 还行

想到beach boys 的主唱,惠特尼休斯顿,迈克杰克逊,美国这个社会文化环境真是热衷制造“巨星悲剧“,布兰妮目前的悲剧,希望能被中止,走向一幕正剧的结尾。美国人应该反思自己的娱乐环境文化,热衷制造话题,热衷制造巨星,并且热衷慢慢“杀死”他们。

10分钟前
  • Danny
  • 推荐

刚刚看完这部 就看到JT发道歉了 but it's too late

12分钟前
  • Torrilla
  • 还行

媒体糟蹋布兰妮然后媒体揭露媒体糟蹋布兰妮?媒体检讨了人性,可没检讨媒体的趋利性。通过消费布兰妮的苦难来盖过之前消费布兰妮的事实。高,美国的媒体就是高

13分钟前
  • グルママ
  • 很差

唉,真的感谢#metoo这些女权运动,这二十年把一代的女生们教育有足够的词汇,思考方式来看到社会对女性的压迫。Britney迟生十年就变了Taylor,能够看见和指责媒体的双重标准,荷里活的白男崇拜,和垃圾杂志的荡妇羞辱。从Britney哥哥的那个高傲访问我能看出,Britney除了法律外,也承受了家庭传统,和个人思考的禁锢。希望有一日她可以走出来,成为一个自由强大的女人。#womensupportwomen

14分钟前
  • 🐰
  • 推荐

Britney生命里出现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不是泼脏水就是狂吸血,而她还一度憧憬着相夫教子的生活。惨,太惨,女孩子啊,真的要爱自己多一些。

18分钟前
  • 饱肚师叔
  • 推荐

观看过程中几度感受到令人窒息的压抑, 世界巨星的陨落是一个充满爆点的剧本,但是有谁曾将她作为一个女孩来对待? 最让人气愤的是那几个paparazzi心安理得地讲述曾经的暴行, 真的不会有一丝不配为人的愧疚感吗?

20分钟前
  • Binz
  • 力荐

作为纪录片拍得一般。 #FreeBritney

24分钟前
  • Evilly ☣
  • 还行

在这样一个官司依旧尘埃未定,当事人又拒绝正面回应的当口推出这样的纪录片,背后的动机说到底还是功力且投机的,看似严肃的“纪录片”依旧深化着小甜甜作为受害者的身份,简直是一边为其叫屈一边在其身上扎刀子。放在媒体圈里,充其量是一篇调查尚未完成的纪实文学,有良知的作者大概率还是会先放在文件夹里捂一捂,而不是急吼吼地发表出来博眼球吧。

29分钟前
  • 鸡头井。
  • 较差

太恐怖了!成名后的人生就是个恐怖片。难怪自己发的东西看着都不太对劲,竟然有这么大惊天大阴谋。出身贫寒,导致自己对名利的反应和父母对钱的渴望都偏离了正轨。之前明显是享受狗仔队的,但日积月累烦了也不说,直到突然爆发。为了孩子彻底把自己卖了,合着维加斯竟然也是为了给爸挣钱,太惨了。希望早日“free”

30分钟前
  • Mighty III
  • 推荐

I just HATE men…

32分钟前
  • Doze 豆子
  • 还行

Britney真的很像她妈妈年轻的时候~她妈看来也是被她爹控制着,都没有接受采访,还有她家其他兄弟姐妹也是~这原生家庭也是够了,不要也罢~

36分钟前
  • Dilettante G
  • 推荐

昨晚正好看到电视上在放。"Framing"很多意思,这里倒不是陷害的意思。britney spears又是个被美国媒体、celebrity culture给害了的悲剧人物。她自成名,恋爱分手结婚生子离婚,每一步都被媒体放到放大镜下面,往往遭受严格的检视,而且在两千年初特别厌女的视角之下。后来她的mental health struggle似乎还被父亲、律师利用,导致她到现在快四十岁了还被施加了“conservatorship”(这种一般是用来给没有自理能力老人等情况的),对自己的医疗状况和财务都没有控制权。看前几年britney还在vegas卖力挣钱演出,尤其是让人浑身难受,一个个男人像秃鹫一样绕着她控制着她,一点点榨干她。而这一切还是在公众眼下发生,但是我们同时又了解的那么少。昨晚看了看britney的instagram,真的一言难尽。希望她一切都好。Free Britney!

41分钟前
  • 千岁
  • 还行

#Free Britney#

42分钟前
  • ribèlle
  • 推荐

推荐油管的Deep Dive频道出品的五部纪录片 比这部内容翔实的多

47分钟前
  • 多肉喜
  • 还行

布兰妮的成名道路上一直都是遭受各种各样的指责,Slut- shaming,精神健康的嘲笑,美国男权社会的厌女现象,但是她从来都是把自己最好最甜美的一面展现给大众,从来没有人真正关心过她的真实感受。

49分钟前
  • Nera
  • 力荐

直到今年人们似乎才如梦初醒地发现这些年对这个女人的不公,滑美国梦之大稽

50分钟前
  • 金色面包机
  • 还行

居然是NYT做的,很在事件边缘而且很one side story啊。以后我对这片子唯一的记忆可能是它拍坐采用的背景植物墙。

53分钟前
  • 阝女
  • 较差

老甜甜布兰妮再火一次吧!愿你早点得到自由。美国这个社会真是太有毒了...

56分钟前
  • āìSam
  • 力荐

希望这不是对小甜甜的新的消费吧。

60分钟前
  • mOco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