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第四季

综艺大陆2019

主演:梁文道

导演:谢徽

 剧照

一千零一夜第四季 剧照 NO.1一千零一夜第四季 剧照 NO.2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9

详细剧情

  我们所承续的人类文明传统,其实是一代又一代人变革的成果。从600年前的文艺复兴,到 100 年前的“五四”运动,总有那么一批人, 在大胆地想象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所以,回顾经典,就是回顾往日的先锋。

 长篇影评

 1 ) 一千零一夜

在现代的媒体技术下来体现传统,用新媒体方式来读书,来介绍书籍,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恐怕是最有受众最有深度的节目。之前的《开卷八分钟》由于种种原因停播,让好多读书之人惋惜,幸好,道长并没有丢失爱书人的热忱,一起听完这一千零一夜故事。

我们所承续的人类文明传统,其实是一代又一代人变革的成果。从600年前的文艺复兴,到 100 年前的“五四”运动,总有那么一批人, 在大胆地想象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所以,回顾经典,就是回顾往日的先锋。

 2 ) 一千零一夜,我希望永不结束

我只想说,伴随这个节目,我自己坚定的三观逐步得到了某种印证,并且慢慢丰满。逐步完成了很多对世界对国家以及对社会对个人的深度思考,这个收益真的不是“受益匪浅”可以浅显概论的。

只要这个节目还在,四季以来持续都是逼进满分。我就觉得,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们,是具备欣赏真善美的能力的。我就感觉特别特别欣慰,我自己长期以来也是坚信除了网路上的键盘侠之外,“沉默的大多数”是存在的。

不是说从节目学到多少知识,而是透过节目,你会明白,你的所知是那么那么少,有种开天眼的感觉。正所谓“大多数人的问题,都是书读的不多而想的太多”

近年来,持续关注“看理想”的各种文化综艺节目,粗略总结了下自己欣赏的知识分子形象:基本都是拥有多种文化身份多种文化视角,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从小不是在内地接受教育。比如梁文道马家辉等等。他们都有一张从小没受过欺负的脸(和灵魂😄)

如果没有“看理想”,我们能看什么?国内那些无脑以秀下限为光荣的下三滥综艺吗?感谢。幸运。

道长,这个永远服装得体&儒雅的中年男子,就连他偶尔的错别字都念的特别好听哈哈哈。

天地虽大,也不过方寸之间。

 3 ) 笔记

1.教育是要发展想象力的,越是小的国家越是在教育上注重想象力,从而让孩子有良好的世界观! 看了第一期,忽然理解,现在网上的许多争辩,所谓的地图炮,也许正是我们小时候教育失败的体现,没有让人拥有一个良好的世界观,从而去尊重理解平等看待这个世界上不同人的文化。

2.我们在读文学作品的过程里,到底有多少是受到了翻译的影响?尤其诗是一种对每一个字句斟酌再三后而组成的一套让人类关于美感的感知。因此,我们读过的泰戈尔,是真实的泰戈尔吗?民族主义是由西方而来;泰戈尔确实是一个先知。

3.过去的女性曾是男性的附属物,后来,我们经历了古今中外的无数次女性思想解放,易卜生的娜拉,是一个敢于提出女性自由,反抗丈夫的一个女性形象。而鲁迅的《娜拉出走以后》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敢于自由的女性其实是无法反抗社会的,女性思想解放的根源还是全社会的思想解放。放到今天,它也是有现实意义的。我们这个社会,即使比起许多年以前,我们关于的思想已经进步了许多,可是,男女之间的权利问题在网上的争吵依然不绝于耳。但是,争取女性权利争取男女平等,实际上应该争取的是什么?不是男性对女性的无限宠爱,不是男性对女性的无限照顾,而且应该是尊重。我们不是玩偶,“尊重”与“平等”比简单地"对我好”更重要。一味地迎合和被迎合,只是让双方都成为对方的玩偶。

我真的太喜欢娜拉的这段话了。

4.无政府主义者,是不是也该是性善论的坚定拥护者?相信人性本善,相信人类是利他的。

国家是近代政治的产物,而个人主义又是因为现代的这种国家机制才产生的,这是不是能很好的解释人们常在现实生活中讲的“现代的年轻人比较自我。”因为我们就是诞生成长在了现代的这种国家机制主导的社会里。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是建成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共产主义社会,是不是与无政府主义者的理想社会模型是一套的。

我们现在拥护的信仰的,一整套社会体系,其实他是影响到我们个人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的,这一套体系让我们无法想像一个没有政府的社会状态,我们甚至觉得那会很可怕,可是偶尔,我们也该想想,一个没有政府的社会,人类其实是不是就一定是变得糟糕的,其实不一定。

5、虽然还没有看过《尤利西斯》,但是看完了一千零一夜的这一期,我想我大概率是看不懂的了…因为就连讲解,我也听的云里雾里,

 4 ) 梁文道的零差评国综回来了

虽然如今才6月份,但勇哥已经迫不及待的把这档9.8分的国产综艺,奉为年度最佳了。

因为勇哥看了十几年梁文道,实在是太爱他了。

从《锵锵三人行》到《开卷8分钟》,从凤凰卫视到看理想。

我见证了他从左翼妖僧成为文青教主。见证了他十几年的颜值衰变。

哈哈,开个玩笑,勇哥爱他主要还是因为,在他身上总能找回那个,自己曾经失落的初心。

话说2015年,自《开卷8分钟》在凤凰卫视停播后,勇哥本以为不会再有这样推书的好节目。

但没想到半年后“看理想”系列节目上线,不仅有《8分钟》Plus版的读书节目——《看理想·一千零一夜》

还有陈丹青的《看理想·局部》(美术),马世芳的《看理想·听说》(音乐)同步上线。

再加上当时没停播的《晓说》,后来的《看理想·呼吸》(古典乐),一个接一个的看,别提多幸福了。

勇哥记得当年的文化类节目,还真火过一阵。

不过大部分都是一些浑水摸鱼之辈,用经典来解读所谓的“成功学”者居多。

就算是《百家讲坛》捧出的文化名人,也有很多已被拉下神坛。

现在,几年时间过去了,文化节目早已退热,重新又变回了小众节目。

在缺乏利益驱使的前提下,很多文化节目都悄无声息的消失了,但《一千零一夜》坚持了下来。

虽然依旧小众,虽然第四季已经回归了一个星期,豆瓣仍只有362人看过

但万幸的是,不论外界如何变化,梁文道始终没变,还是那个“少年”(文青没有中年)。

《一千零一夜》始终没变,还是那个我最爱的读书节目。

就这样,在2019年的一个北京夜晚。

一书。

一“道”。

《一千零一夜 第四季》开始了。

而本季的第一期节目,介绍的是约翰·杜威的《民主与教育》

说到约翰·杜威,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他。

但在当年,这位美国哲学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绝对是深远的。

1919年受邀来到中国访问的约翰·杜威,正好目睹了五四运动,并被当时的中国面貌所吸引。

在中国一住就是两年,公开演讲近200场。

而他当时很多关于教育的根本理念,至今没有过时。

关于教育,约翰·杜威是这样认为的。

个体要延续生命,就要进食。而教育之于社会而言,就如同进食。

上一代将毕生经验,传授给下一代的过程,就是在延续社会的生命值,这样社会才能有机的成长。

而对于个体而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学习,都是教育的一部分。

比如向人问好就是文化教育,比如看书是知识教育。

就连在工作中学到新知识,也是一种教育。

当然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生活就是教育,那还要学校干什么?

那是因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祖宗们积累的经验真的太多了。

为了让未成熟的孩童在出社会前,更好地理解现行社会的基础规则。

就需要学校帮助他们,在多年的教育体系中,将其培养成为更加适应社会生存的成熟人。

教会他们如何运用自己所学,与人协作完成任务。也教会他们面对新挑战时,如何通过学习一步步前进,适应新的变化。

在约翰·杜威眼中,教育就是这么实用

但这种“实用”可跟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不同。

在他眼中,教育绝不只是为了成绩,名校,工作,金钱。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获得继续成长的能力。

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他并不否认那些功利目的存在的合理性。

甚至认为人们广泛出现这种,看起来相对“功利”的目的,是因为社会关系的不均衡。

换句话说,就是人不平等。

就像一个年薪百万和一个月薪几千的人在一起,你很难要求收入低的人,抛弃一切欲念,说出我不羡慕另一个人生活的话语。

生活的压力,家人的要求,择偶的条件等等,一切外力都在逼迫着人去功利。

而在这样的社会面前,教育渐渐变成一种遂愿的手段,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反观我们的现行教育,只看它是否满足人们心中的任何一种目的,就能判断出它是否真的合格了。

学校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实用性的

只有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东西跟自己的需求正相关,才能真正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才是有益的教育。

而不是把教育逐渐变成“填鸭式”的被动行为,让学生去学习追求一些在他们眼中虚无缥缈的东西。

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教育,让走出学校的学生能与社会直接对接,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

《民主与教育》的介绍到此为止,让我们回到节目本身。

《一千零一夜》对于我个人的意义,同样是一场教育。

道长精选的书籍,就常常会打开我看世界的新视角,让我学到不同的东西。

书籍的作者成书的背景,从书籍的不同版本表达的主题思想

这档节目总会抓住观众对于书籍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讲述。

而看道长的节目,也像是在与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交流,往往受益良多。

所以每当勇哥被浮躁的社会扰乱心性,就会打开《一千零一夜》。

每当寻不到好书,也会打开《一千零一夜》。

每当无聊走神,同样会习惯的打开《一千零一夜》,寻求久违的养分。

而勇哥也真心的希望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能有拥有同样的神奇体验。

《一千零一夜》能这样永远的播下去!

 5 ) 《一千零一夜》——上帝说,要有光。

很早的时候就看过梁文道的书,我记得应该是叫《我执》吧,那时候年纪小,可能未必看得明白,但印象中,梁文道是个非常高雅的人,带着中国文人的那种雅致,是如今的知识分子再也没有的那种。听说他是很出名的香港凤凰台的主持人,专门讲开卷有益。如今,开卷有益也有了大陆版,它叫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多好的节目呀。夜行读书,做满一千零一夜,讲述这些书的故事。如今的人都不大看书了,可他不信,他坚信还有很多人会看书,只是他们需要导师。而他,愿意来做我们的导师。 梁文道的开卷有益,美国梦的开篇选得秒。我完全不知道《了不起的盖茨比》竟然有着这样的社会和时代意义,果然读书要读的不仅仅是书,还有作者,还有历史。 同样都是开卷有益,梁文道真正让我们看到了深刻和高级,而罗辑思维彻底沦为庸俗和功利。哲学家来讲文学,果然是降维打击呀。( ૢ⁼̴̤̆ ꇴ ⁼̴̤̆ ૢ)~ෆ 一周刷完了142集,几乎从第一集开始就热泪盈眶,从头哭到尾,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的触动了。朝闻道,夕死可矣。 以美国梦文化充斥着当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到中国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论语》结篇,妙。 第二季呢,似乎跳出了单纯的讲书。这一季感觉更多的是想帮助我们打破常规。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在不停地被周遭环境framing,然后慢慢去到别的地方,不停地遇见新的事物,逐步塑造成一套自我的framing,读书的重要性不必再言,道长厉害的地方就在于通过这样一档看似快消品的节目帮助我们不停刷新和跳出已经成型的framing。 人永远不应当失去思考的能力,每个人也必然不是一座孤岛。 最后关于媚俗的阐释真是犀利,好像一切高雅都要回归平淡,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很能认同道长的想法,或许是因为我们一样受了西方的文化洗礼,以及哲学观的影响吧。很喜欢他总是用哲学辩证的思维去看去想。也正因为他同时受到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培养,所以才会有一种凌驾的人文主义以及大气的包罗万象吧。 第三季是出走季,道长带我们去了北京,敦煌,京都和大同。然后在这些地方他讲了和这些地方有关的书。开篇吃卤煮好接地气呀,用这种生活气浓郁的方式打开本季,真是很特别,搞得我也想吃卤煮了。 关于北京的几本书我都看过,但都不喜欢,即便史铁生是喜欢的,喜欢的也是《病隙碎笔》,而不是中学大纲里的《我与地坛》。 虽然这几部近代中国文学作品都是中学大纲范围里的,但如今才觉得我们之所以不爱近代中国文学都怪中学老师讲解不好,若是有道长这样的老师,那语文课该多么诗意。 摄影非常棒,好想念秋天的北京,一树一树的黄色银杏,太美了。 北京,敦煌,京都和大同,道长你的审美怎么可以这么好!北京的部分耳熟能详,敦煌是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而京都是一如不变的极致和静谧,大同也是让人耳目一新。 人生呀,最幸福的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可以去体验别人的人生,看别处的风景,真的是诗,和远方。 第四季,非常整齐。分三个部分。 近现代中国启蒙革命文学。 近现代欧美意识流和现代主义文学。 文艺复兴经典: 神曲,十日谈,君主论。 一向不喜欢第一个类目;第二部分太抽象了,我基本上就是开了个眼;而第三部分,即便几百年过去,那闪耀着的人性之光,仍旧闪闪发光。 道长,等你讲完一千零一夜。 2020-10-20 20:18

 6 )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中国做读书节目的综艺真的不多,梁道长却是那种能让人如沐春风的人。每集几十分钟在街头,娓娓道来看过的书和他的看法。涵盖民族主义/无zf主义/民主/教育/君主制/共和制/女权,从五四运动讲到各种思想,文艺复兴讲到各种文化和社会颠覆,讲到一战时期的文学著作,受益良多也吃下一部分安利。

第一夜 《民主与教育》约翰杜威

刷新了我对教育的认知。向来以为教育必定是有其特定目的的。而此书提到,教育没有目的,教育就是生活,是一个让人不断学习新经验融贯进旧经验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本身。

关于学校,以前更多以为教育是指集中教育的代表,而杜威却认为,正是因为当今社会,没有人没有一个临近的族群能够完整系统地像古代部落的长老那样把所有的东西交给小孩,所以才会有学校机构的出现。

基于此点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本身,生活就是教育,所以学校的教育如果脱离生活本身,脱离人这个本体,那么学校将会成为人的枷锁而非教育的媒介。

第二夜 《飞鸟集》《新月集》泰戈尔

算是我对泰戈尔的一个认知刷新吧。

泰戈尔是个诗人,擅长直接把哲理当成诗句而非那么隐喻含蓄,所以为诗歌界所不太好评价。但是另一面他的思想却很先进,在五四运动一片拥抱西方思潮时,他敏锐地感受到了西方民族主义存在的隐患,却也因此不受五四青年们的待见。

民族主义对于汇聚人心是好的,但是民族主义却很容易撩起原本和谐群体的矛盾。如果这种宗教信仰复杂的国家比如印度走上民族主义这条独立的路,会伴随着很多文化上的撕裂。民族主义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本身的精神性所矛盾。算是预见到了印巴冲突(很大原因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现在来看,泰戈尔在这一点上确实是先知。

第三夜 《玩偶之家》易卜生

改变了传统话剧的结构,结局不再圆满是女性的屈从,而是女性的觉醒。娜拉是父亲的玩偶,结婚以后是丈夫的玩偶,事事顺从,做一个丈夫所希望的好妻子,在丧失了独立性的边缘突然觉醒,决定离开家。

但是在那个时代,就算女性觉醒,也是没有用的,如果一个社会在女性觉醒后,没有让她可以自己支撑自己,自己维持自己生活的渠道,觉醒的女性终究会沉默下去。就像鲁迅所说,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的改变,而非一个人的觉醒。(大致意思)

第四夜 《互助论》克鲁泡特金

无zf主义专作。强调现代社会zf及公共机构的存在,其实压制了人们的互助性,在群体中对于群体责任的自然而然的承担。好比以前部落里公共事务大家都认为自己有责任照顾,现在却推给公共机构。所以无zf主义强调的是从下而上的觉醒,人们天生的互助性而非单一个人主义对社会进行构建。五四时期很多人喜欢这种观点,最后很多却走向了马克思主义。包括我们的毛爷爷。

马克思主义和无zf主义由很多的共同点,建立公共组织,反对资本主义等,但是无zf主义更像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因为无zf强调自发,然而连管理权都拿不到,何来的构建。相比此主义,马克思主义却是一条比较科学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夜《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

据说是一本文学史上最难读且深奥的小说,十八个小时,构建一座城市的面貌,作者每一章换一种文学手法进行表现。别说道长,就连博尔赫斯也没读完。

第六夜 《荒原》艾略特

此书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比起二战鲜明的立场,一战却更多的莫名其妙,比起二战,不知道是怎么开始和结束的。而一战的原因,其实艾略特认为,可能是因为一战前,人们走上了精神文明的荒原。正好与书名对应。

第七夜《城堡》卡夫卡

城堡大概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k这个主角一直在寻找给他安排工作的人,却陷于各种混乱繁琐的事物里,终其一生没能找到所追求的东西。有一种很荒诞的感觉。

第八夜《惶然录》佩索阿

佩索阿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竟然能够作为75个作家而活,可以一个人写出一本包含评论,杂文各种文体还思想迥异的文学杂志。甚至怀疑他有人格分裂。每个他虚构出来的作家的写作风格什么的都完全不同。而梁道长说,《惶然录》可能是最接近佩索阿自己人格的一种人格了。这本书没有固定的页码,作者很惶恐,觉得写作是他的欲望,但是完美主义使他中断写作。而这本书写成功了,就是代表了他没有完美主义,代表了他的怯弱。这是多么自卑的一种性格啊。从他身上也看出,一个作家可以活成70多个作家,同样,我们作为一个人,是不是也可以活出不同的人生呢?

第九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布克哈

没想到文艺复兴时代竟然社会是那样黑暗的,充满了阴谋暗算和暗杀,并不是一个想象中的和平安定的时代。

天主教逐渐走向腐败,教会逐渐崩溃,所以信仰被打破。大家没办法用固有的传统方式来生活,因为没有办法利用这种方式存活下去获得当下的满足,所以逃脱传统,要当下的满足和存活,去古罗马希腊中寻求答案,城邦开始通过财富和文化进行竞争,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是文化繁荣的一个基础。出现很多追求俗世成功的文人,但也有很多伟大的文人,充满强烈的好奇和探索之人,是文艺复兴的瑰宝。

第十夜《神曲》但丁

写了从地狱到炼狱到天堂的朝圣之旅。

第十一夜《十日谈》薄伽丘

现实主义文学。背景是十个人避难黑死病,逃离去在一个别墅里讲了一百个故事。和一般的故事集不同,故事之间有时候是有联系的。在这本书里就已经出现女性视角看世界的故事,并且把社会不平等的种种都通过女性的视角通过故事说了出来。可以说是中世纪的女权主义的一部作品。当时的社会背景,黑死病爆发,社会秩序崩坏,可能也是诱发这本书写作的因素吧。

后面梁道长说的一番话很有意思“所谓的文化艺术的创作,很多时候就是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去想象颠覆以及实验我们所熟悉的一切秩序。”其实反思自己,有时候还是会以一种道德的观念去看文学作品,这样其实不太好。

第十二夜《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讲了靠着运气和力量得来的君主国的治理。推翻了很多君主应该守信仁德的传统观念。“一个君主如果做的事是道德上该做而不是现实要做的事,就是在自取灭亡。”声张一个君主又要像狐狸一样圆滑,也要像狮子一样展现威严,在呼吁不择手段。

一个国家不应该想的是,完全解决各种族群中的矛盾,而是承认并看到这些矛盾,并通过不同的渠道弱化矛盾使得在可控范围内。

马基雅维利心底更欣赏共和国体制,却为了谋求官职写了《君主论》,无论是认同哪一种体制,他最大的特点一直没变,就是统治要讲究现实主义,不要讲那些虚的。

 短评

希望做到1001集

6分钟前
  • 雷振子
  • 力荐

推荐的书只看过一本城堡

8分钟前
  • zen
  • 推荐

道长又出山了,今天讲杜威\尤利西斯牛逼啊!接受我的膝盖!

13分钟前
  • 迷辛
  • 力荐

你回来了,欢迎你回来

16分钟前
  • 隔壁老王。
  • 力荐

上班干活分心宝典

20分钟前
  • 九個9
  • 还行

只要这节目还在播,舆论就没什么大问题。

22分钟前
  • 打卡星人
  • 力荐

一百年后,我们还在死记硬背。

27分钟前
  • 风雨,后夕阳
  • 力荐

梁文道非常懂在当代中国什么叫点到为止,其实很多话已经尽可能平和而深沉地点出来了,可惜能听进去的人还是太少。

28分钟前
  • Nisus
  • 力荐

完结了?特别喜欢神曲那一集的外景!这一季的书都没看过,下单了神曲和十日谈~我喜欢道长讲我看过的书,更喜欢道长讲我没看过的书!

29分钟前
  • 人土土
  • 推荐

片头里动人的众生相,愿真理与万民同在,说不尽这纸上人间世

32分钟前
  • 兰陵笑 笑死
  • 力荐

道长回来了

34分钟前
  • WilliamOsborne
  • 力荐

你不能说这节目多好多全面多有深度,主要是梁文道老师这个人,你听他讲话,听他将书本里提到的东西,在深夜的马路牙子上,再揉碎了拉远了扯开了地跟你娓娓道来,就觉得,真值!

39分钟前
  • galiluo
  • 力荐

优酷评分5.8,我就想问问这个评分是怎么评的,优酷是干什么吃的,只有豆瓣是最客观最靠谱的。

41分钟前
  • 极限
  • 力荐

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一种从未成熟到成熟的状态,教育是一切经验的重组。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人能继续受教育,或可说,学习的目的与从学习中得到的报偿,是继续成长的能力。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儿童为中心。(第一期简直是在复习十年前的专业课!

43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依旧不变的是梁文道一边走一边对着镜头嘚吧嘚,真香。

46分钟前
  • 飞翔的番茄
  • 力荐

一如既往在深夜街头,头戴礼帽,身穿道袍,讲述古今中外著作,看似与喧闹的尘世格格不入,但他总让我们「看见另一种可能」

47分钟前
  • 醉梦倾颓
  • 力荐

看完了《荒原》那一集。喜欢《玩偶之家》关于女权的解读。尤利西斯和荒原的解读听着伤心。有时候读书是会降低幸福感。良心节目。又一次说准备认真读书了,少刷点剧。所以先看到《荒原》这期。

50分钟前
  • 祭司(Ojas)
  • 推荐

补标,看完很久了。这一季不知道为何集数少了好多。而且选的大多是西方古代名著,没以前几季选题那么广泛。喜欢薄伽丘和不安之书这两集。

51分钟前
  • 戎夷先生
  • 推荐

看优酷上打分竟然是5.8 我就想问是哪些牲口打的

55分钟前
  • 天上下鱼了
  • 力荐

专门打分,请问有什么比道长回归更令我等更欣喜若狂的事情?请做到一千零一夜好嘛,又娱乐又有深意的节目。

56分钟前
  • 桐yi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