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

大陆剧大陆2009

主演:迟蓬,孟霞,徐囡楠,冯海煜,张启军

导演:管虎

播放地址

 剧照

更新时间:2023-12-21 12:27

详细剧情

  1938年的秋天,在沂蒙山深处一个叫马牧池的小山村里,于大娘和丈夫李忠厚带着一家人正操办着二儿子继成的婚礼。看着幸福的小两口,于大娘的大儿媳"他大嫂"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新婚之夜丈夫李继长逃婚而去。村里的二流子二孬跑来告诉大家来兵了,村里人惊慌失措的跑到了山沟里藏了起来。等兵都走了以后,大伙回到村里,发现村子竟然不仅没被洗劫,街道还被打扫干净,有的家里还留了现大洋作补偿,原来是八路军为了抗日挺进沂蒙山。  鬼子真的来了,村里人都藏到了后山里。于大娘的三女儿三妮被日本鬼子强暴后残忍地杀害,村里李继财的媳妇也被鬼子祸害而跳崖自杀。愤怒的村民打死了一个掉队的鬼子。  村长李大头带着大家商量着怎么抗击鬼子的报复,地主李忠奉家的大儿子从国民党部队回来探亲,李大头恳请他帮着找国军,吃了闭门羹。李大头们一面做好誓死抵抗的准备,一面派李继成和继善分头去找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搬救兵。  为了防止亡村灭种,村子里的年轻人都被赶上了山,其他人用土枪土炮武装起来,纷纷跑到村边的土围子自己的岗位上。鬼子和伪军几百人开始进攻了,村民们在村长李大头的率领下奋勇抗击着装备精良武装到牙齿的鬼子们,死伤惨重,出去搬救兵的李继财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而李继成不仅找到了八路军,还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大哥李继长。围子破了,村民拼命抵抗鬼子的屠杀,鬼子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八路军派出一个排的兵力,调虎离山,鬼子丢下一百多具尸体仓皇撤退了。村民们埋葬了亲人,也把鬼子的尸体火化了。李忠奉把鬼子的骨灰送到了鬼子占据的县城,李忠奉的大哥李忠歧谎称是八路军主力重创的日军,鬼子才没有报复村子。八路军回去后,于大娘的大儿子李继长和妻子罗宁一起被派回村里开展群众工作,面对只见过一面就逃走的丈夫和丈夫新娶的妻子,大嫂心里有种说不的苦。  罗宁被他大嫂的宽厚感动,成了好姐妹。李继长鼓励大家参加革命,继承继善都入了党,于大娘很受震动,陈同给一直没名字的于大娘取名于宝珍。  陈同说服李忠奉当了村长敷衍鬼子,继善和继成组织民兵,于宝珍拉着自己的儿媳和女儿一起动员、组织村里的妇女成立了妇救会。李继周回村搜捕李继长,李忠奉赶来阻止。经过考察,在陈同的介绍下,于宝珍终于入了党。鬼子来抢粮食,继承等人配合八路军抢回了粮食,继成媳妇也想入党,发现介绍人竟是自己的丈夫。  于宝珍认他大嫂做了女儿并取名心爱,给二媳妇取名心甜。继成带领民兵配合继长指挥的八路军端掉了鬼子炮楼,李忠厚抗着门板跟着于宝珍组织的妇救会一起救助伤员。战斗胜利了,继成被派去学习,罗荣桓住到了于宝珍家里养伤,于宝珍悉心照料。八路军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爱戴。  1941年,继长组织村民开参议会,选举于宝珍和李忠奉到青驼寺开山东省战时工委会选举大会。因为忙于妇救会工作,心甜流产。媒婆给二妮说婆家,是邻村的木匠栓柱家,二妮不从,被关了起来。正在这时候,抗大分校的学员们来了,其中有不少女兵。这些女兵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村里女人们的生活。二妮遇到了夏阳,夏阳对爱情和自由的执著追求更加坚定了二妮反抗包办婚姻的决心。二妮自己改名为李阳,参加了识字班,在夏阳的支持下去区里学习,在那里李阳不仅接受了新的思想,还遇到了改变命运的人孟奎。孟奎来识字班上课,于宝珍偷偷地让孟奎教他认字。夏阳和陈同的婚礼上,于宝珍把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写的两个字"夏阳"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他们。  李阳对孟奎的感情越深越不肯出嫁,婆家来送彩礼了,还有很多日本糖果,于宝珍才知道栓柱在给日本人干活,于宝珍很坚决地退了婚。  大妮在婆婆家天天挨打,在妹妹李阳的鼓励下参加了识字班并改名为李月。在识字班里,生活得一直很痛苦的大妮脸上露出了笑容,但丈夫孙旺在婆婆的挑唆下还是打不离手,虽然心疼女儿,但爱面子思想还很受旧的于宝珍又逼着女儿回婆家,李月逃走了。  继长和罗宁的孩子被在区妇救会工作的李月送了回来,心爱向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继长的孩子。  八路军医院带着一批伤员进驻马牧池村,部分伤员被接到村民家里养伤。陈同和夏阳也回到了村里,但他们带来了一个坏消息,继长和罗宁被李继周抓住,后又落到了鬼子手里。部队请李忠奉帮忙找给鬼子当翻译的弟弟李忠歧搭救。经过爱国的陈老先生等人周旋,日军同意释放继长和罗宁,但前提是他们要登报声明投降,继长和罗宁言辞拒绝,最后英勇就义,于宝珍把二人的灵匛囚在了后院里,发誓鬼子一天不打跑,一天不为儿子儿媳下葬。  十几个八路军干部的孩子送到村里,于宝珍把孩子分散到各家去,给女人们抚养,自己家里也留了两个,一个三岁的男孩给了心爱,一个刚出生不久、名叫黎明的婴儿给了心甜。心甜一狠心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牛牛断了奶,而男孩沂生成了心爱另一个心肝宝贝。  沂生生病,心爱抱着沂生找部队的医院治疗。沂生的亲生父母许部长夫妇觉得儿子已经不行了,让医院别再为他浪费部队的药了。部队要出发,许部长夫妇狠狠心走了。医生也放弃了治疗,心爱怎么也不舍得放弃,把药噙在自己嘴里,嘴对嘴给孩子喂,晚上一夜一夜地守在孩子身旁。奇迹出现了,沂生活了过来。  1941年,日寇对沂蒙根据地实行大扫荡,形势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部队终于要转移了,一大批来不及带走的军粮和军事物质要藏在村里,有些伤员也要掩护在村里,要藏起来的还有一条用来给伤员养身体的荷兰奶牛。  鬼子就进村了,除了要粮和八路军的伤兵,他们要老百姓把八路的孩子交出来。为了保住八路军的孩子沂生,心爱眼睛盯着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当成亲骨肉的宁儿,却把沂生领了回来,接着,她就一下子昏死过去。鬼子要把宁儿带走,被刘黑七的土匪伏击,宁宁也落在了土匪手里,刘黑七索要一千块大洋赎金,但知晓事情原委后,刘黑七亲自把宁宁送了回来。  抗大分校的刘老师在于宝珍家掩护下来养伤,伤好后,答应革命胜利后一定来看望她。  李月把一位首长带到丈夫孙旺挖的一个山洞里养伤,为了给首长治病,李月情急之下去了婆婆家求援。李月和婆婆家重新相处,认识了婆婆和孙旺的朴实和善良,为了掩护首长,婆婆牺牲。  孙旺用小推车把伤好后的首长推到了部队,自己也参加了八路军。  为了给被捕的钟慧送信,李继存被鬼子抓走。  夏阳被捕,李阳去监狱探望,夏阳壮烈牺牲,李阳为她办完后事去找八路军,却发现夏阳的丈夫陈同也牺牲了。在部队,李阳遇到了孟奎,顺利把部队带离了险境。  鬼子又来扫荡,二孬不堪受辱撞树身亡,李忠奉在给鬼子吃得粥里下毒毒死了鬼子,也献出了全家的生命。  忠厚、继善带着村民去给八路军送粮,宁肯饿死也不愿动一粒粮食。  李继周的国民党部队被鬼子包围,弹尽粮绝之际被八路军解围。李继周受伤,于宝珍和忠厚以德报怨,找部队医院故给他治好伤后藏在了自己家里。  李阳带领二十多个战士掩护大部队转移,孟奎跳崖,李阳被俘。在鬼子据点修牢房的栓柱救出了李阳。李阳很愧疚,伤好后去找栓柱发现拴住和母亲都遇害了。  鬼子来搜山,觉醒了的继周孤身一人杀死十几个鬼子后壮烈殉国。八路牛被发现了,为了引开鬼子,老四把刀插到了平日连鞭子都不舍得抽一下的自家牛的脖子里,牛拽着老四狂奔而死,八路牛被保住了,老四被全村人隆重地下葬。  八路军回来了,寄养在老乡家里的孩子们都被接走了,心爱和村里的妇女们都很难过。村里很多参军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唯独不见继成。  1945年山东省政府成立。马牧池村选举村长,于宝珍没选上,埋怨忠厚把票投给了继善。  抗战胜利了,到处是欢庆胜利的人群。于宝珍和忠厚准备等继成回来就把过世的继长、罗宁和三妮安葬,这时国民党军队进攻沂蒙山解放区,继成还没有进家门就接到了归队的命令。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于宝珍带领村里的男女老幼积极拥军支前,女人们不分日夜摊煎饼、做军鞋、搓麻线,准备粮草。一支部队要过河执行紧急战斗任务,心甜心爱和村里识字班的几十个女孩跳下冰冷的河里,用肩膀担着门板搭起一座火线桥。  孟良崮战役胜利,解放军大举南下,需要大量的民工支前,沂蒙山根据地可谓是最后一把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忠厚推起了他的小推车要上前线,眼见得解放军成千上万只小船过了长江,忠厚老泪纵横,他终于理解了他的儿子们为什么前赴后继,忠厚死在渡战役结束的那一刻。  新中国终于建立了,李阳回到了村里,于宝珍决定为家里死去的亲人们下葬。  作为战斗英雄专业的孙旺和李月拒绝了乡里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双双去了烈士陵园,他们想守着这些牺牲的战友渡过他们平凡的一生。  李阳终于在荣军医院找到了伤残的孟奎,用板车拉回了家。  继成寄来了离婚协议书。沂生和宁宁一块被许部长接走了。  时间到了文革时期。外地干部来于宝珍家调查以前在家养过伤的刘老师,虽然对他的忘恩负义很生气,于宝珍还是给他出了证明。已经病入膏肓的继成回到了家,心甜接纳了他,最后死在心甜的怀里。  时间到了现在。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来寻找并探望自己当年的救命恩人。于宝珍现在已经过了百岁,神智已经有些不清楚。但一听外面来人了,就吩咐心甜杀鸡。老将军仔细辩认了半天,于宝珍仍然不是他要找的人。  老将军在沂蒙山转了好几天,到底也没找到他想找的人。临走的时候,他把毕生的积蓄捐献给沂蒙山,建了一所希望小学。老将军没找到他想找的人,但见到了很多和他的恩人一样的人。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沂蒙山人,是中国最底层最平凡的老百姓。于宝珍死了,全村人正给她隆重地下葬。将军注视着送葬的队伍,向着那队伍行了个庄严的军礼。

 长篇影评

 1 ) 看遍灯红酒绿,唯有家中一盏灯等你

今天又刷了一遍沂蒙,是一部很不错的良心好剧,但是里面好像方言夹杂着普通话有点别扭,2009年的电视剧了,清晰度以及一些细节肯定差点事,但是丝毫不影响它的质量,就剧情来说,多少有一点点拖沓,其实有些人物是故事线路不需要很大篇幅的讲解,整体基本比较符合实际,没有抗日神剧中乱七八糟花式打鬼子的情节,故事围绕着于宝珍一家开始,非常精巧之处是本剧开篇是继成成亲拜堂,结尾也是继成拜堂,前后呼应,但却物是人非,本剧中的演员选择我觉得非常棒的,演技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尤其是母亲于宝珍和父亲李忠厚,刻画的非常到位,举手投足间能让人忘记了这是在演戏,其次就是心爱和心甜,演技也是非常到位,妆画得也是非常接地气了,本剧中编剧好像非常喜欢死而复生这种设定,所以居中经常会出现XXX牺牲了,然后他其实没牺牲这种设定,搞得看起来有些怪,其实我非常喜欢剧中心甜这个人物,因为她代表着广大中国妇女的特点,勤劳、阳光、积极、有责任心,身为军属事事都不愿意落下,事事都想争先,在家庭中起到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她一次次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着抗日、抗战、默默的奉献着,而最后却换来了继成的嫌弃,疏远甚至是抛弃,以至于后面每次看到继成出现,都总觉得他非常虚伪,非常厌恶,其实我觉得这代表了一部分人,自己在所谓成功,成名,有成就之后,就看不起自己的结发妻子,觉得她配不上自己了,觉得自己应该享受更好的生活了,追求更好的物质了,但是你别忘了在你没有成功,落魄甚至是低谷的时候,是谁默默陪伴着你,无怨无悔的追随你,外面的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或许美味,但真正舒服的,还是家里那一碗热腾腾的菜糊糊。

 2 ) 被埋没的好剧

第二次熬夜看完了。好剧!比《亮剑》和那些宫斗剧好太多。马少骅的演技真是神级,女主也很好(他们在《守岛人》里也演了一对夫妻,不过出场时间不到一分钟)。难以想象那时候的老百姓会那么自觉,那么无私奉献。服化道也真实。 很奇怪这剧没有大热。很早的时候有人在贴吧说是因为剧里BLJ向人民索取了太多。所以不能大肆宣发播放。希望网上持续发酵。

 3 ) “识字班”的由来

一直到现在,在我的老家山东沂蒙山区,还把年轻未出嫁的姑娘称为“识字班”。 因为自抗日战争开始,我们党深入沂蒙山区农村,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普及文化,教群众认字明理。 而年轻的后生往往需要参军外出作战,姑娘们留在村里,生产劳动的闲暇,成为了“识字班”的主力军。 久而久之,识字班就成为了年轻姑娘的代名词。 这几天,观看了电视剧《沂蒙》,重温了好多熟悉的场景,包括上述的识字班的由来。剧虽然有些土了吧唧,但贵在真实。四星半推荐。 再次感慨我们的党,真是一个学习的党,进步的党。

 4 ) 沂蒙,那一段家族的记忆

最近看电视剧《沂蒙》,故事发生的地方虽然我从来没有到过,但还是那么熟悉。连“住在邻村的罗政委”这些细节都与家族的记忆那么一致。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年已七旬,头发花白的奶奶。

生活在过去记忆中的奶奶,一直在向年幼的我不断倾诉。关于她以前生活的那个村庄——山东沂南艾山前村。

在电视剧的前几集,八路军的到来让村庄原来的生活习惯和宗法秩序受到冲击,而引起了一些心理的微妙变化,再回忆起我的奶奶,确实感到真实而亲切。不过,那已经不是那个时代的现代化运动对那个小山村的第一次冲击了。

八路军来之前,还有一次废除裹脚的运动。当时我奶奶第一个响应了号召,把自己裹了多年的脚放开,并从此不再给我幼年的大姑裹脚。奶奶还记得,村里人的私自议论:一个姑娘家大脚,像什么样子?

我一直疑惑这个事件发生的背景。因为历史课本读起来,似乎辛亥革命后就不再裹脚了,为什么会发生在我大姑出生之后?这个问题,我家里的长辈们都解释不清楚,只能说地方太偏僻了,信息传过来太慢。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弄清楚,这应该和国民政府当时发动的“新生活运动”有关。

我奶奶晚年也分辨不清楚各种“主义”之间的差别,她觉得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张是一样的,只是三民主义传播得太慢。

但对于具体的执政者,我奶奶说起张宗昌这样的旧军阀,韩复榘这样的国民党的省长就气不打一处来,却对八路军赞不绝口,即使后来土改受到不公正对待以后,她的看法和观念也一直未变。看来,口碑并不取决于怎么说,而在于怎么做。

《沂蒙》所描写的那个时代,我奶奶是村里的妇救会长,和电视剧中于宝珍一样,但年龄小一些。她后来的命运,更像剧中的二嫂。

我奶奶后来也包办了我大伯和二伯的婚事,其中,一桩让她欣慰,另一桩则是她一生的遗憾。这种遗憾通过多次的絮叨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印象仍然深刻。

当然,我觉得电视剧中有些低估了那个兵荒马乱年代丛林法则的残酷。但还是要感谢这部电视剧创作者,让我充分理解了在那个特定时代,我的先辈们的生活状态,于是也理解了很多他们做出的,我原来不能理解的选择。

 5 ) 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沂蒙

在整个沂蒙地区所有没出嫁的小姑娘都叫“识字班”,这个称呼从抗日战争时代一直延续至今,我太奶奶也参加过妇救会,听说当时去别的村里开会互相都不认识也不打听就是为了保密。我的二姑奶奶就是二妮那样的识字班,大姑奶奶就是大妮那样的小媳妇,当时在婆家也是经常挨打,为了这,我二姑奶奶还领着三个妹妹去挠过我大姑爷爷的脸,后来我二姑奶奶参加了革命当了八路军,成了我太奶奶最有出息的孩子。后来这一家人又经历了抗美援朝,挨饿,文革,总之写个剧本拍成电视剧绰绰有余。

这部剧真的高度还原了那段历史,也高度还原了那个时候人们的精神面貌。

致敬沂蒙,致敬沂蒙人!

 6 ) 经典语录【马牧池庄战争年代的人文史诗】

这是以老百姓为主角的讲述战争年代的悲欢离合和人性光辉的一部剧,我也只看过这一部,只此一部。战争场面并不是它的着重点,它主要呈现的是战争的残酷、生死荣辱的考验、人性的坚守、家国大义的抉择和岁月的沧桑,它是属于中国最典型的农民的战争史诗。最让人感动的是人物和剧情,剧情有些地方会有点经不起推敲,但仍然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用最真实的情感打动观众。人物是这部剧最大的亮点,每个人都是那么鲜活,富有生活和中国文化气息,他们就是我们先辈的集体群像缩影。深明大义又有些旧思想的活泼、可爱、坚定、坚强、大气的于宝珍,她是开明的中国母亲形象;厚道老实、朴素小气,又有些怂气,恋儿恋家、一心只想过安心日子的李忠厚,他是朴实善良的中国农民的代表;大义凛然、舍身成仁的李忠奉,他是识大势、知大节、行大义的文人的楷模;宁死不屈的李家老大夫妇,奔向广阔天地的李家老二,善良仁厚的继善,奔赴国难的夏阳,为自由和爱情而革命的李家二妮,获得新生的李家大妮,委曲求全,善良自苦的李家大嫂,痴情勇敢的李家二嫂,朴实阳光的孟奎,为爱牺牲的栓柱,老实懦弱的李家大姑爷,从旧思想获得新感受的解放的李家大妮的婆婆,同样知大义守大节的李家奶奶,懦弱无能却人性本善的二孬,为报答救治之恩而信守承诺的三喜一家,爱牛如命的四哥……还有很多人物,有各自的性格特点,都那么令人肃然起敬。

正是这部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上过学、不识字的普普通通的农民百姓,面对他国的侵略杀戮,他们敢于站起来反抗,面对生死抉择,他们选择了坚守做一个好人的朴素信念。他们也许弄不懂国家大事、政治斗争、国际局势等大事,但他们崇敬、向往干大事(为国为民)。他们只懂得跑到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的人是坏人,得反抗,得弄死他;他们认定对他们好的人他们要加倍地对对方好,信任对方、爱护对方;他们认为谁不讲道理、不顾情义,就疏远谁;他们觉得对人好是应当的礼义,不能稍求回报;他们坚持他人的托付和自己的承诺要拼尽一切守住;他们相信不能欺骗他人、陷害他人;他们绝不昧良心,一切行事都按照良心的指引,为国家可以舍小家,为国恨可以弃私仇;他们从不愿伤害别人哪怕是一点点,就是说话也不愿让人难受;他们对自己认可的人可以付出几乎所有,甚至是生命……这些就是人性中最美的善良,这些就是人世最真的真理,他们存在于人性中,生长于人心里,并没有什么高深的。他们并不在书本里、学堂上,他们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人可以将这些道德、事理说得天花乱坠、讲得头头是道,可真到了生死关头,却不一定能如他所学所言去做;相反,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庄稼人老实本分、忠厚诚信,他们的良心告诉他们要对人好、最少也不能害人,更加不能对他人过多要求。他们的期望无非是守着土地和家人过安生日子,可面对巨变威胁,他们却能勇敢反抗并有勇气凭良心做事。

人性的光辉在于人的良知,并不在于身份、地位、知识等等附加条件;世间的真理并不一定要有知识才能勘破,最朴实无华的真心就能感知。我们受的教育越来越多,学的知识越来越广,各种思想充斥我们的脑袋,世界也日益变得繁复,希望我们不要因此而缺失了最纯真的人性,也不要对最显而易见的真理视而不见。保持作为人的纯粹和真实,很重要。

语录:

吃得好穿的好,不都是吃的咱老百姓的。

人要是活着没个人样,不活也好。

你说不是你家的事儿,也不是他家的事儿,那是哪家的事儿啊。

小鬼子哪敢一个人走山路。

人有了名字就像重新获得了生命。

她识几个字犯哪家的法了?

做人得讲良心。

俺一个乡野村夫尚且如此,你漂洋过海,读书读到哪里去了?

人活着,他不仅仅是吃饭、穿衣服、娶媳妇、生孩子,那除了这些肯定还有其他事情要做,去追求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俺自懂事以来,一直在苦苦追求俺的理想,就是为了让穷人过上好日子,早日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中国。

新中国的解放要用无数人的鲜血来灌溉,我们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俺想不明白啊,不就是一句话吗?说了就活,不说就死,你先说了这话糊弄过去。

孩子是堂堂正正地活,堂堂正正地死,你就遂了他吧!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为了一句话去死。

人要活着老想着自己,你还活着做什么。

俺是庄户人,俺做不了什么英雄,可俺不能当汉奸呐。

赌场上的钱不是钱,战场上的人不是人。

死了的人死了,活着的人还得活着。

一批一批的人在俺面前倒下,俺早就已经不是小姑娘了。

守着粮食,把人饿死,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儿?

战友,在生死关头,都是想叫自己死,战友活。

你也是读过书、识过字的人,按俺说你学那些东西全学的狗肚子里去了,那天晚上俺杀了你,一个人他都知不道,可俺这个心里头知道,俺知道你抗日了,你打小鬼子了,俺知道你伤在那里不能动。你让俺那个时候去杀了你啊。日本鬼子来了他还能走,你们跟八路打起来了,你们还会和,天下的事就是这样变来变去的,可有一个大道理,那是什么时候都不能变的,那就是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仇耽误了国家的大事。

不管是我们的娃儿,还是国民党的娃儿,他们都是老百姓的娃儿,一个家庭如果失去了娃儿,那这个家庭就没什么希望了。战争这个鬼东西真是坏得很呢?所以呀,我就对天发誓,绝不让我的娃儿再来参军打仗,也不让天下老百姓的娃儿再来参军打仗。

两个儿子,拉也拉不回,拽也拽不回,老大继长为了一句话死了,老二继成家里有媳妇、有孩子,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死了。这条路上是什么吸着俺的儿啊,俺去走走去,俺要弄明白。

大叔,你看咱们现在过得是什么日子,就像个瞎子,活着和死了有什么区别?当了兵俺才知道,俺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活着,是为了让天下所有穷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大叔,这样活着多好啊,这个世界和原来不一样,人和人,你帮我,我帮你,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女人想要过好了,谁也不能靠,你不能靠男人,不能靠孩子,就得靠自己,那才活得像个人样呢。

恩不是债。

恩情这个东西就像一瓢水,经不起舀啊。你要是帮人家干了点事儿,不提,那个恩情还在。你要是老想着这是个本钱,要利息,那水一会儿就舀干了。

什么时候都不能说谎话,一旦说了谎话,一辈子你连个整觉都睡不好。

你把过去咱们做的那些事儿当成债了,咱那时候都本着自己的良心,咱愿意做的,人家不来看你,你就怨人家,跟人家要报答,那就不明事理了。

人这辈子不能干亏心事。

那个时候年轻,外面的世界太大了,一走出去就不想回来,可人生的事儿啊,很多都得经历了才明白,进了城才知道故乡亲,有了新人才知道故人好,可是走出去了,要绕多大一圈才能回来。

人呐,是个怪东西,年轻、健康,不懂得珍惜,懂得珍惜了,就晚了。

 短评

小时候跟着电视看过几遍 印象最深的是鬼子进村那几集 特别惊心动魄

7分钟前
  • 爱在黎明破晓前
  • 力荐

完。最催泪的不是打鬼子、解放全中国的军民鱼水情,而是过上好日子的那些人却再也记不起当年一起艰苦过的人。那些曾经为一句话、一封信、一份情奉献、牺牲了的人们,而今却如此感人却又可笑着。

8分钟前
  • 天山雪碧
  • 力荐

唯一不好的地方,女主于宝珍大娘成天一个大嗓门,演得有点用力过猛了,1938年,小鬼子刚进村,她一个大嗓门跟炸雷似的,到了1941年,鬼子连续大扫荡,村里家家户户都已经上顿不接下顿忍饥挨饿了,她还能继续大嗓门,这就有点过分了,而且她还能走路带风,这明显是吃饱了演的,那时候的人不可能这样。有人会觉得她一颗红心向着党,是不是有点过分了?村里的老一辈很多这样的人,就是无条件相信并支持党的一切决议。现在的年轻人没经历过那个吃人的旧社会有多么痛苦,不会理解他们的心情。结合电视也很好理解,如果没有党,于宝珍一个普通的饱受封建家庭欺压的农村妇女,有可能抬起头来做人吗?有可能在家里、在村里吆五喝六指手画脚,享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快感吗?

10分钟前
  • 独眼巨人
  • 推荐

向管导及全体演员学习,贴近真实

13分钟前
  • 米伦狄
  • 力荐

原来导演是管虎 怪不得 呵呵

17分钟前
  • 城乡结合部的nn
  • 推荐

作为一个沂蒙人,非常高兴有这样一部描写家乡抗战的电视剧!的确非常真实!

18分钟前
  • Z
  • 力荐

就是节奏慢了点

20分钟前
  • 天天向上熊三好
  • 推荐

与浮夸的抗日剧不同,这部电视剧拍得非常真实。

2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多可爱的人民!热泪盈眶!大娘演得太好了!

30分钟前
  • 云淡风轻
  • 力荐

节奏稍微拖沓了一点,其他都很好。化妆师你太敬业了。那么多水灵灵的姑娘变成了村姑啊,革命老区的感觉扑面而来。。。。

31分钟前
  • 长离
  • 力荐

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支持谁

35分钟前
  • zen
  • 力荐

小时候和外婆一起看得眼泪汪汪。

37分钟前
  • 与榭
  • 力荐

国产电视剧中的翘楚,虽然个别情节稍有拖沓之感,但仍赚足了我的眼泪,哭得头都疼了。(后记)呵呵,获奖了!!不过好像有点叫好不叫座~~

39分钟前
  • 仙侣同舟
  • 力荐

演员故意把自己弄得土里土气~ 那句老落后也很有劲的~

41分钟前
  • 朵朵闻云
  • 推荐

好么 厉害的。。100石大米 多斤煎饼 厉害 老太太也厉害

42分钟前
  • M.差
  • 还行

熬夜看完

45分钟前
  • 沙漠中的常春藤
  • 推荐

看在那句老落后的话上,我给多一颗星。

48分钟前
  • 涉外山頂人™
  • 推荐

抛妻弃子神馬的!

53分钟前
  • 小沫ღ恩,我是波妞ღ
  • 力荐

这片子不简单!

55分钟前
  • 牛小饼
  • 力荐

和斗牛是同时期同场景拍摄的吗?有很多的相似度,一样纯朴善良的村民,是他们的信念支撑着革命的延续,他们用生命维护着八路军的安全,他们虽然不识字,却是最懂得人生道德的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比那些所谓的高知识分子要深远要宽阔要博大。他们是最真实的老百姓,是伟大国家的基础。真诚!

57分钟前
  • 闲情小娜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