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驰家族

犯罪片加拿大,美国2021

主演:Lady Gaga,亚当·德赖弗,杰瑞德·莱托,杰瑞米·艾恩斯,阿尔·帕西诺,萨尔玛·海耶克,杰克·休斯顿,卡米尔·科坦,马达丽娜·珍娜,利夫·卡内,优素福·凯尔科尔,文森特·里奥特,梅迪·内博,安德里亚·皮耶迪蒙特·博迪尼,比安卡·纳皮,马里奥·欧普特,卢卡·奇科瓦尼,安德烈亚·布鲁斯基,亚历克西雅·默里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播放地址

 剧照

古驰家族 剧照 NO.1古驰家族 剧照 NO.2古驰家族 剧照 NO.3古驰家族 剧照 NO.4古驰家族 剧照 NO.5古驰家族 剧照 NO.6古驰家族 剧照 NO.13古驰家族 剧照 NO.14古驰家族 剧照 NO.15古驰家族 剧照 NO.16古驰家族 剧照 NO.17古驰家族 剧照 NO.18古驰家族 剧照 NO.19古驰家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7 20:28

详细剧情

本片围绕时尚品牌古琦(Gucci)的第三代接班人毛里奇奥·古琦(Maurizio Gucci)的故事展开,毛里奇奥是古琦创建人古琦欧·古琦(Guccio Gucci)的孙子,1995年被一个西西里岛的年轻人枪杀于米兰办公室的楼梯上,他的妻子Patrizia Gucci因策划杀夫一案而被判入狱29年。

 长篇影评

 1 ) 讨厌时尚的导演就别拍时尚影片了

Tom Ford在九十年代对Gucci的改造,在设计行业是个传奇。不关注这个行业的人可能都有所耳闻。

《古驰世家》中当然拍摄了这段历史,按理说这是Gucci历史上最光鲜的一页。

但是,我从未发现Tom Ford的设计竟然这么丑,那些天鹅绒西装,blingbling裙子,镂空的裤子,竟然都这么mediocre。影片台词中不断强调Tom Ford的德州出身,连打电话都要喊“我要打给奥斯汀的妈妈”,当时我摸摸兜里的口红,感觉它散发着机油的气息。

这个效果,不是Tom Ford水平的问题,也不是雷德利斯科特水平的问题,这是雷德利对时尚行业看法的问题。

比如,《古驰家族》整个片子里,对于律师、资本家、家族里致力于搞营销的实干者,导演都展现出了对正常人的尊重。相反对继承人,继承人太太,他打心里是用鄙视的态度去拍摄的,怎么愚蠢怎么来,根本不想去展现他们的性格变化,就是要把他们拍得低到尘埃里。

所以,从男主女主出场第一个镜头,确切地说是本片所有关于此二人的镜头,都让观众难以忍受。

在雷德利斯科特的刻画里,男主是个巨婴,没有社会常识,因为中二才向往工人阶级生活,实际上贪图享乐,比谁都沉迷奢侈。没有企业家精神,没有设计师才华,甚至没有成年人应该具备的基本主见。甚至,相貌上,也是怎么显他丑怎么来。

可能是为了损他,雷导还特别安排了一段台词,即资本方和职业经理人要篡权时,委婉地和他说,“管理公司不能只靠魅力和怪癖。”

实际上,这个角色被故意描绘得既无魅力也无怪癖。

女主就更离谱了。粗俗、贪婪、刻薄、没文化、虚荣,后半段更是歇斯底里,相貌扭曲。身为能嫁入顶级蓝血奢侈品家族的女人,她居然连克里姆特的画都不认识……

单看剧情介绍,难免以为她是个商战狠角色。结果,剧情中,她遇到事情,就去算命,情绪经常崩溃;耍手段的一切方法,就是非常初级的搬弄是非,而且靠这样初级的口舌,把大伯送进去,把大伯的儿子逐出家族,免交巨额遗产税。

乃至天才Tom Ford,和庸才保罗古驰,观众看不出来他们的秀有多大区别。对了,保罗古驰正是参与设计Gucci著名双G标志的人。

有可能这些人历史上确实是这样吧,我不太关心,不过从观众角度上说,短片可以这样处理,长片把主角刻画得令人生厌,有点看不下去,我为什么要花钱花时间来看两个愚蠢、有钱、天真、幼稚、心眼坏的人呢?

有可能这些历史也的确是这样的吧,我也不太关心。不过既然这么蠢了,似乎应该用荒诞手法拍,彻底摒弃一本正经的现实腔调。

在雷德利·斯科特心目中,时尚行业、high fashion就是智商税,就是讲故事。时尚家族的继承人是百分百纯度的傻逼。比如,女主发现自家黑人女佣也背了Gucci包,是她老公花30美金给她买的地摊货。家族里管营销的长辈表示:“作为假货,这些包质量还挺不错的。Gucci就是个故事,是个幻想,我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作为导演,当然可以持有这样的认知。但是,持有这样认知的导演,一定拍摄不出充满魅力的时尚影片。

一样是时尚题材,《黑白魔女库伊拉》,就对high fashion充满热情。片中的时装展示,石破天惊,叛逆华丽,一切都在彰显这是最美的衣服、最极致的艺术,对线条、身体、创意的热情,是从每个镜头间喷涌出来的。每一帧画面都在说:伟大,就是伟大。

身为时尚爱好者的荒木飞吕彦,多次和Gucci合作。他让《JOJO奇妙冒险》的主人公多次穿上Gucci,展现设计的力量与绝美。

看《黑白魔女库伊拉》和荒木展现的时尚,我们看到的是熠熠闪光,是人类对于美的不懈追求。而《古驰家族》中,就连到Gucci购物的日本人都面目可憎,整个世界都可鄙可怜。

所以本片功效很神奇。散场出来后,看到路两旁琳琅满目的奢侈品店,面对一家接一家的时尚大牌,我开始觉得所有纤维都油腻、肥胖、没文化。

这个感受,与当时看完《黑白魔女库伊拉》就立刻购物截然不同。

因此,问题出在,雷导这个心态不太适合拍Gucci的谋杀案,我给他编个新剧本。

他适合拍海外奢侈品旗舰店、奢侈品品牌方,和第三世界贪官团的恩恩怨怨。这必须是一部黑色荒诞喜剧,骗子对傻子,适合雷导。

远远走来一群脑满肠肥的贪官太太和贪官,太太刷卡,给老公买Tom Ford的西装。几万欧元一套的西装太太狂刷好几套一模一样的。

Tom Ford的西装就是得骨瘦如柴才能穿,所以穿在老公身上全崩裂了,而且是老公一边念稿子扣子一边崩出去的。

主角是某机智的小店员,TA灵机一动,卖给他们大量假酒假包。彻底解构时尚行业。

非要拍Gucci,又把Gucci拍得没魅力,就没什么意思了。

 2 ) 极为混乱

这是个极为混乱的电影,从导演到编剧到演员们都在各行其是,该讲一个什么故事,拍一个什么类型的电影,从谁的视角讲故事,角色在故事里起什么作用…等等重要问题完全没有达成一致,没有清晰的vision,导致整个电影拼接感十足。

虽然看的过程中还是很entertained,本身对Gucci家族的故事毫无了解,还是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看的过程中也是又疑惑又生气。最好改的方法就是从Patricia的角度,仅关注婚姻和最后买凶杀人这条线,把商业这条线都淡化,Lady Gaga也足可以撑起来。现在这个角色动机完全不清晰,也不知道她是为了爱、为了钱、为了孩子、为了ego、为了嫉妒、还是占卜迷了心。

大卡演员演的次要角色让片子很割裂,都在发挥演技却没有作用于主要故事,尤其是Jared Leto,在演什么啊?虽然妆造很惊人像换了个人,但是从动作到表情到口音都让人觉得他在另外一个电影维度里,全程不知道他是想搞笑还是干嘛。

很具有电影价值的真实故事,很好的卡司,浪费了。

 3 ) 平平无奇,四星只能全给女主角演技

有这么几样东西是《古驰之家》的卖点:

1.雷德利·斯科特 2.古驰家族远近闻名的史诗级 drama 3.Lady Gaga 的演技

看完成片,只能说期待导剪版是不是能玩 出花来,一刷已经发现一处突兀的镜头变焦(在帕特里齐亚女儿的学校片段)一处镜头不稳定歪了一下(雇凶片段)这样低级错误不应该出现在这种级别的项目里吧。

本来最吸引人的就是剧情,但电影讲的是一个流水账长又长,都说剪辑有问题,我个人觉得并不是,问题还是出在前期的文本和分镜上,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叙述剧情,还要把边边角角都讲到,现在的时长明显不够,虽然加上音乐勉强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但是还是给人感觉怪怪的,抓不住重点,包括角色也是,我甚至没看到大女主戏的样子,群戏也就那样,家族故事没讲清,雇凶杀夫也没说好。

每一步都在已知范围内,对古驰之家drama的展现甚至没有读一篇时尚博主的推文来的爽快。

唯一让人觉得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没有被浪费的就是看 Lady Gaga 的表演了,很精彩,很突破观众对她的认知,节奏比较稳健,喜剧效果不低级,在该片原有表演基调中做到了出类拔萃,贡献了很好的表演,如果没有她很难想象这部电影会是什么样,可能会是一群大佬搞了一部中规中矩,一年之后无人问津的片子吧。

总之,一年的期待,看完不知所云,没有思考余地,有那么点失望。

 4 ) 古驰的崩坏,GUCCI的新生,一出真实的悲喜剧

电影看到一半,我忍不住问妻:“GUCCI在奢侈品牌中属于什么LEVEL?”

妻答:“大概处于时尚奢侈品牌里的2.5档吧,但也因人而异,不能绝对。”

我问:“那怎么说,也算高端品牌了,为什么他们家族会允许拍出这么一部片子?”

妻问:“怎么说?”

我答:“电影里说的尽是古驰家族成员间斗心勾角的糟心事,难道不担心这对他们的品牌美誉度造成影响吗?”

这个疑问直到电影尾声才得到解答,当影片以字幕的方式写道:“已无现存古驰家族成员管理GUCCI”时,我终于明白导演为何能如此“放肆”地讲述这些不可外扬的“家丑”故事,因为他并非在为古驰家族而书写,他是在为GUCCI品牌而书写——这部电影就像一则精心制作的电影广告,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宣扬了GUCCI投资人们如何让品牌获得重生的成功之路及其成功之道,而其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古驰家族成员们在维护家族品牌的过程中彼此的内耗与整体的消亡,最终败给了资本市场的商业规律。

如此想来,导演对于家族丑闻的叙述,还是心慈手软的,至少他并没有全盘否定他们守护GUCCI品牌的初心,在温柔的批判中保留了家族成员各自美好向善的一面。然而,导演对此描绘得越是手下留情,却越显出古驰家族最终崩坏的悲凉,不禁令人唏嘘。

同时,他也向观众传达了自己对于“古驰家族”与“GUCCI品牌”的思考和理解:两者既是相互成就的一体,也是互为因果的产物:

一方面,是“古驰家族”创造了“GUCCI品牌”,也是“GUCCI品牌”成就了“古驰家族”;而另一方面,也正是“古驰家族”掏空了“GUCCI品牌”,最终“GUCCI品牌”毁灭了“古驰家族”。导演在影片的讲述中,更加侧重于对于第二层含义的描绘与诠释——毕竟对于第一层含义而言,有太多商业品牌有着相似的“发家史”,其中的励志性,显然不是导演所想表达给观众的。相反,他更希望带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古驰家族,或者说,带领观众去观察光鲜亮丽的古驰家族不为大众所知的灰暗一面。电影通过关键人物塑造和关键情节的编排,直接又深刻地反映了“古驰家族”盛极而衰的没落和“GUCCI品牌”面对危机的涅槃重生。

一、Rodolfo Gucci和Aldo Gucci兄弟:家族品牌没落的始作俑者

作为“GUCCI”品牌第二代接班人,兄弟两人虽然都对传承和做大家族品牌心怀理想和深情,但又各自存在着理念上的偏执。其中:

Rodolfo 始终坚守着自己对于GUCCI品牌的纯粹性,这份纯粹不仅在于必须是家族血脉继承的纯洁性,更坚持血脉应有的“贵族性”,在他的心目中,GUCCI品牌与其说是一个形而下的奢侈品牌,不如说已经成为一种形而上的高尚艺术,是属于社会上流阶层的专属品。

当他在办公室走廊与儿子Maurizio Gucci及其女友Patrizia Reggiani(Lady Gaga饰演)初次见面时,彼此围绕油画《艾蒂儿画像一号》进行了一次颇有意味的对话:(熟悉油画艺术的观众,想必对于维也纳象征派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不会太过陌生,而《艾蒂儿画像一号》正是他在艺术生涯的巅峰金色时期的代表作品,画中的“艾蒂儿”正是画家心中的“蒙娜丽莎”的女神。)情节和对话都流露出Rodolfo 对于GUCCI的审美定位——它是他心目中“蒙娜丽莎”一样的存在,它的美如同艺术品一样是无价的,更重要的是这种高端的美未必是所有人都读的懂的。因此,当Patrizia错将画家说成毕加索时,他还是“善解人意”地帮她圆了场。然而,在随后三人的午餐对话中,循序渐进式地展现出了他对这个未来儿媳妇的不满,在他眼里,Patrizia显然难登大雅之堂,以致最后甘愿断绝父子关系,也坚持否定这桩婚姻。

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在处理Rodolfo和Patrizia对白的对切镜头时,在镜头角度上有意识地做了微妙的区分:Rodolfo的镜头是仰视角且以油画名作为背景,强化了他作为GUCCI品牌审美价值代言人的权威性,相比之下Patrizia的镜头则是俯视角,结合她幼稚的言语与激动的表情,生动表现了她发自内心的崇拜,但这份崇拜不是共鸣式的,而是隔阂式的,当时的她无法真正领会GUCCI在Rodolfo心中的样子。

另一处有趣的情节是,他在办公室与兄弟Aldo的儿子Paolo Gucci的对话:Rodolfo依然严词拒绝了Paolo希望继承品牌,搞原创设计的意愿,而且毫无掩饰地表达了他对Paolo艺术品味的不屑,特别是当他忍无可忍,又极度克制地“肯定”Paolo已经达到了“平庸界的冠军”时,让人哭笑不得,由此生动展现了他对家族品牌价值极端偏执,缺少包容的一面,在他眼里,GUCCI是高尚纯洁的象征,容不得一点俗尘世染。

而Rodolfo临终前最后一次同儿子、儿媳见面的情节,则将他的“老顽固”形象勾勒得更加深刻:当他得知自己当了爷爷,而且孙女的名字是儿媳妇建议下用了他爱妻的名字时,即便一时无比激动,表面上与儿子冰释前嫌,恢复了父子关系。但意外的是,死后还是没有签署让儿子继承股份的法律文件。这则反差,将Rodolfo固守与偏执刻画得入木三分。

某种程度上,GUCCI品牌面临后继乏人的危机,正是Rodolfo对于接班人近乎苛刻的要求,直接扼杀了后辈“青出于蓝”的机会。

相比于Rodolfo的偏执,同为接班人Aldo Gucci对小辈继承保持相对包容、开放的态度,然而,或许正是由于这份开放,也使得他缺乏对家族品牌定位的深入思考。电影着重表现了两个方面:

首先,在Aldo眼里,GUCCI绝非艺术品那般高不可攀,更多的是一个以此赚钱盈利,家族事业赖以腾达的商业品牌。在他眼里,儿子Paolo缺的并不是艺术品味,而是经商的职业素养。而这些,他在Maurizio身上看到了希望,为此,他不顾兄弟的反对,敏锐地从Patrizia入手,最终成功地引导着Maurizio进入了品牌管理层。然而,这也成了他“自掘坟墓”的开始——当Maurizio和Patrizia从不经世事的乖猫变成了深谙商场的猛兽,他漏洞百出的账目,自然变成了最大的软肋,从而锒铛入狱,最终也正是由于儿子的对企业经营和法律权利的无知,失去了最后的股份,一无所有。

其次,Aldo对GUCCI品牌商业保护的重要性保持着不以为然的态度,而这或许是GUCCI真正走向危机的商业因素。对此,电影主要通过他与Maurizio夫妻关于对待假冒伪劣商品的讨论中加以展现。面对这些冒牌商品,他轻描淡写地称“这些不是‘赝品’,而是仿制品”,这句话既表达了在他眼里GUCCI并非艺术品(因为一般只有艺术品,才有所谓“赝品”之说),又传递出他的得意,他觉得这些劣质的东西满足了中下阶层的奢侈幻想,也是对于GUCCI品牌的宣传,在他看来,GUCCI品质的好坏是因人而异的,只要为有钱人提供优质产品,他就能守住GUCCI的家族帝国。

电影通过对兄弟二人的细腻刻画,反映了GUCCI品牌在第二代接班人身上所存在的理念“痼疾”:一个过度保守,一个过度随意,一个是苛刻的艺术追求者,一个是缺乏远见的企业主,从而使得GUCCI作为奢侈品牌,无法达到艺术和商业的融合,精神和物质的统一,自然也无法避免品牌的“下坡路”。

二、Patrizia Reggiani:家族品牌的闯入者、破坏者、牺牲者

说她是闯入者,自然是她经营运输业的家庭背景与GUCCI品牌家族身份的格格不入。说她是破坏者,既在于她破坏了第二代接班人心中的GUCCI品牌形象,也在于是她终结了古驰家族的浮华世界。她破坏了老丈人Rodolfo对于GUCCI品牌的艺术审美,她也破坏了Aldo对于GUCCI品牌的商业定位——这一点在她和Aldo关于假冒商品的争执情节中表现得尤为生动:

Patrizia坐在Aldo办公室的沙发上,却背对着他,点起一根香烟,焦躁地旁听着他的说辞。此时,电影给了她一个面部的特写镜头,那张不以为然的面容占据了银幕右边一半的画面,而左边一半则是远处身影模糊、高高在上的Aldo,并权威般地说道:“我说GUCCI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是我把它造成了一个帝国,不是Rodolfo,更不是我儿子,当然,也不是你(画面中能够感受到,他话中的“你”,表面上看着Maurizio,更多的是暗指着Patrizia)。所以,没有我,你们还在托斯卡纳产牛粪呢!这才是事实,记住了!我们应该牢记这一点。”电影也从这个情节开始,开启了Patrizia向Aldo发难的破坏之路。

不过,无论是闯入者,还是破坏者,可能都不是导演真正的用意所在,他最希望展现的应该是Patrizia作为牺牲者“悲剧式”的一面。

在电影的前半段,Patrizia宛如一位GUCCI品牌得以吸收新鲜血液,有望实现家族传承的关键人物,不仅是她说服了丈夫Maurizio一步步走进GUCCI管理层,也是她一腔热血地处理着假冒伪劣商品,试图保护GUCCI品牌的信誉。然而,在GUCCI家族成员眼里,她终究还是一个被排挤的“外人”:

老丈人Rodolfo最为外露,Aldo也不过把她看作说服丈夫的催化剂,而丈夫Maurizio更多地是将她视作自己事业腾达的“清道夫”:把一切棘手的问题都抛给她去面对和处理,而当一切尽在掌握时,便冷冰冰地将其抛弃。影片中,当金融警察带队到Maurizio家搜查案件时,他只身一人骑着摩托车逃离现场,把烂摊子一股脑儿丢给了不知所以的妻子。此时的画面不停地在潇洒地骑着摩托的他(Maurizio)和紧张地应对警察的她(Patrizia)之间来回切换,而欢快的背景交响音乐,更加营造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喜剧性,Patrizia在古驰家族危难时“替罪羊”形象跃然画面。

而当Maurizio手握大权后,妻子便成了他多余的存在。彼此的沟通,从当初的热情似火演变成了形同陌路:觉得她碍事时,他便不作沟通地强制安排她回米兰;面对妻子的卑微乞求,他依然回以冷漠的无动于衷,由此展现了Patrizia面对命运悲剧的无能为力。

而Patrizia真正的悲剧性,在于她无论多么努力地表达着自己对成为古驰家族的真诚,以及对维护GUCCI品牌的专注,却始终得不到相应的家族认同和经营实权,她试图用自己的奋斗去改变命运,但依然难逃被人抛弃的宿命。电影中,塔罗牌算命师似乎就是导演赋予她“命运”母题的符号:她关于古驰家族的每一次“成功”“陷落”和“挣扎”,都离不开和算命师的“共谋”,以此表现出她被古驰家族成员利用和唾弃的身不由己。最后在法庭的一幕,当审判长以“Reggiani女士”的称呼数次要求她起立接受审判时,她依然倔强地强调:“你应该叫我古驰女士!”法庭的严肃性和神圣性,再次衬托出了她此刻内心自诩为古驰家族一员的那份不容置疑的坚定,却得依然不到法律的认可与社会的认同,只能面对长达29年的牢狱之灾。

三、Maurizio Gucci:沉溺于家族品牌童话的“灰姑娘”

我相信,“灰姑娘”是导演为男主人公精心设计的符号。当他第一次和Patrizia相遇的酒吧里,影片就假借Patrizia之口,将“灰姑娘”的角色定位赋予了男主人公。而某种程度而言,整部电影就像男主人公的一个童话故事。

其实,电影一开始便做出了暗示:故事并非完全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讲述,而是看似突兀地从他西装笔挺静坐在咖啡馆开始,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也并非他面容的特写,而是聚焦在了他的手表上,似乎喻示着他在等待什么重要时刻。这个悬疑式的情节,在电影末尾得到了解答,这一天正是他走进GUCCI品牌帝国这个家族童话的终结之日,就好像灰姑娘听到了12点的钟响,一切梦幻顿时灰飞烟灭。

而且,导演将他刻画成了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缺乏主见、才干不足的“灰姑娘”形象。面对Patrizia的追求,他是被动的;面对父亲的斥责,他是慌乱的;面对叔叔的循循善诱,他是犹豫的,面对堂弟Paolo 的抗争,他是无措的;面对商业资本的侵蚀,他是迟钝的......同时,导演特意用黑白画面记录了他最得意的三个高光时刻:和Patrizia结婚一起进入婚车时,到纽约的GUCCI集团任职时,正式掌权GUCCI拍摄海报时,他的言行既留出他本性的木讷,又展现了他得意时的幼稚。

而Maurizio在同投资人大佬的磋商时的不老道和献媚,在同财务管家商讨寻觅新的设计师时的不正经和无知,在逼着叔叔Aldo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时的不自信和胆怯,生动描绘出他其实并不精于商道的形象。最终,面对他的,只会是一步步被资本吞没的噩梦。

有一个情节非常意味深长:Patrizia在成功谋害前夫后,自己独自哭泣,悲伤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Paradiso”(意大利语:天堂),或许,这是故事中前妻对爱人的愧疚和祝愿,或许也是导演假借女主人公之手,为这个童话故事画上了美丽的“句号”吧。某种程度上,死于枪下的结局,是对他最好的收尾,因为他依然能活在童话的天堂之中。

四、Domenico de Sole:重塑家族品牌的市场“代言人”

不得不提一下这个人物,最初我以为他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配角,但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突然发现,他才是决定GUCCI家族品牌前途的操控者。

从担任古驰家族的财务顾问(也可能是律师),到帮助Maurizio解决财务问题、寻找年轻设计师和搞定离婚麻烦的操盘手,以及最终引进投资财团的介绍人,GUCCI品牌正是在他的循循善诱下,一步步走向了市场的荆棘。显然,导演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现代资本市场的“代言人”,他的每一个言行都遵循着商业的逻辑。最终,他也成为了GUCCI品牌重生的创造者。

某种程度而言,如果整部电影缺少了他的存在,那将是不完整的,浅显的、单薄的,缺乏灵魂的。

五、古驰家族和GUCCI品牌:在创造中毁灭,在毁灭中重生

如果简单地把古驰家族和GUCCI品牌进行简单地切割:前者是腐朽无能,后者是涅槃重生,我总觉得,这是有失偏颇的。

因为最初也正是家族的“匠心”才创造了GUCCI品牌,即便面临接班人青黄不接的窘境,他们也在以各自的方式努力地维护和挽救着这座濒临崩塌的商业帝国,无不希望GUCCI品牌能够基业长青。只是,当品牌越加深入地迈入市场的藻泽,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不得不面临诸多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因素。比如:面对充满雄心志向的Patrizia走进家族时,家族每一个人都对她缺乏应有的包容,试想,如果真的让她把自己对于GUCCI品牌的一片真心和商业头脑都化作大干拳脚的行动后,也许这个家族品牌还能再辉煌地延续一代。然而,他们却绝然地作出了相反的抉择,从而酿成了一切成空的悲剧。

古驰家族和GUCCI品牌,初创时本是一体,彼此没有区别。但随着家族成员的错误经营路线,导致了古驰和GUCCI渐渐分道扬镳,直至相背而行——古驰成了家族成员赖以标榜的贵族化符号,而GUCCI则成为了专业设计师眼中“廉价的歌剧”,各个拒而远之,嗤之以鼻。

说到“歌剧”,不得不提一下电影的巧妙之处:在不同关键情节配上了诸多歌剧名段。比如Maurizio和Patrizia在运输公司的办公室“激情戏”,又比如Paolo进行自己原创设计的梯台秀,又如Maurizio汽车模特车逃离警察追查的雪山之路,再如最终的法庭审判(恕我说不出选段的名称,但的确都是名段).....这也许是导演意对当时的GUCCI品牌是“廉价的歌剧”的暗示与呼应吧

总之,当古驰家族成员缺少让GUCCI品牌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才干时,将陷入无法自拔、难以自救的泥潭,而与时俱进的现代商业思维才是挽救品牌的良药,最终促成了“古驰家族走向崩坏,GUCCI品牌获得新生”的悲喜剧,而这应该才是导演(可能更多的是投资人)最终要想传达给观众的深意之一吧。

看完整部电影,我又忍不住问了妻子:“除了GUCCI,现在其他的奢侈品牌还有是家族成员在自行运营的吗?”

妻答:“应该有的,但一些品牌也在渐渐改变运营模式,除了家族成员,也有引入CEO负责品牌具体运营的。”

我突然想到,古驰家族的崩坏所成就的,不仅仅是GUCCI品牌的新生,可能也间接影响着其他奢侈品牌的命运,它犹如一个真实而惨痛的明鉴,让每一个正在面临市场转型的家族企业重新思考自己的前路走向何方,是一味地故步自封,还是更好地自我革命、迭代升级,以更成熟的模样去适应那个不断风云变幻,充满风险挑战的市场。

 5 ) 男主好没存在感

好像从头到尾男主的人生都是在别人的安排下发展的,尽管后来他选择了离婚,但是因此直接被lady gaga雇人枪杀,这也太悲催了吧......

其实我一开始期待这个电影会是个精彩的豪门纠葛,为了金钱权利各种勾心斗角那种,没想到主要是描写黑寡妇这个人的电影。结果黑寡妇这个人也和我心目中的形象差的远了点,电影是不是把她描绘的太善良了一点,这应该是一个心机深重的女人才对,怎么感觉她成受害者了呢?

有点无聊吧,不推荐看

 6 ) 高位是无能者的诅咒

Patrizia的功利心还是比较明显的,聚会上听到Gucci的姓立刻表情一变。然后就是主动出击。男人总习惯于高估自己的魅力,你要是真有让人一见倾心的能力,也不会一个人呆在吧台后面,看起来像个bartender。

和Rodolfo见面,问及爱好,Patrizia只能说出来喜欢社交。财富如Gucci家族,自然眼高于顶,运输公司自然不入法眼,而且只爱社交的女孩,会喜欢一个木讷如Maurizio的人,也很值得怀疑。如果说第一眼印象里不认识画,还胡说八道,Rodolfo还笑着给了台阶。那这顿饭基本上让他对这个女孩盖棺定论。本来相较于Aldo的圆滑灵活,Rodolfo的性格就是执拗世故的,因此一旦否定,就毫无余地。

我其实相信Maurizio的离家多少感动了Patrizia。从搬着行李到达Patrizia的家门口,到Aldo的那通电话。这一段时间或许是两个心真的在激烈的碰撞,激烈得如同运输公司办公室的桌子一般。或许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两个人能携手度过一生。毕竟忠诚就是砝码没到达背叛的阈值的时候。但Aldo的一通电话的价值,连天平都砸烂了。

家人是什么?是Rodolfo临死前听到妻子的名字得以延续后和儿子释怀的拥抱,是Aldo推着行李车出狱后和Paolo毫无怨言的相拥。所以Patrizia是不可能站在她想站到的位置的,除非把其他人推下去。Maurizio或许的确是被Aldo和Patrizia拱着到了这个位置,但站在这里之后,他自己心态的变化就是他的问题了。Patrizia的确更急于将Gucci控制在自己手里,所以事事争先,但看似被动的Maurizio其实多少是乐见的,而且不但能坐享事成,还能把一切的责任推到妻子身上。你怎么能这样,他们都是我的家人。可你踢走了Patrizia之后,自己还不是也这样对家人。

Rodolfo和Aldo各占50%的股份,然后分工合作。从这个股权分布来说,Gucci家族的内斗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而且Aldo对于Maurizio进入公司的积极远胜于对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可见这个家族本身是有凝聚力的。可惜第三代不成器的不只是Paolo,虽然众口铄金但Maurizio究竟展现过什么才能,除了坑自己家人之外。最后也是他将家族传了三代的企业拱手让人。工作上的无能丢到了公司,生活中的无能丢掉了性命。Maurizio如果真的毕业之后去做律师,或许不会是这个结果。

在范思哲的秀后宴会,Maurizio和一个设计师交流,被问到姓名的时候,只说了名字。后被追问才说出姓氏。如果在开头的party中,他回答Patrizia的时候也这么小心,或许一切都不一样了。

 短评

冲颁奖季的影片却在上映前没有参加任何重要影展,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故事讲得太平淡,剪辑流水没节奏,Jared角色真是SNL担当,我鳖肢体表情犹如MV作业,还好有司机,第一次看懂了他的迷人之处。PS. Hadestown的carney演TomFord真是身高与事实严重不符哈哈

8分钟前
  • jerrynemo
  • 还行

"Everyone was in a different film. Adam Driver was doing some serious drama. Lady Gaga was straddling camp and drama. Al Pacino was just doing Al Pacino. Jared Leto was completely on another planet, not at all interested in trying to harmonize with the other performers." IndieWire的评论句句精准,所有人都不在一个频率上,能做到这样也很绝了!Lady Gaga这塑料演技啊,真可怕,也可能和角色本身的抓马性格有关。

13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还行

不可思议的平庸....叙事笨拙到仿佛是在播幻灯片,人物的塑造和他们的行为动机真的不能让我信服。Gaga女士的表演比“巨蛋”有进步,但是也不至于惊艳,反倒是杰瑞德.莱托更让我眼前一亮。

15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I have better things to do.

19分钟前
  • ztshin
  • 较差

谢谢服装设计,我们可以看到西装司机,工装司机,白毛衣司机,滑雪服司机,polo衫司机,芭比娃娃司机,还要什么飞机。各位演技是真的在线,故事是真的就一般。

20分钟前
  • けむり
  • 推荐

像是看了158分钟的维基百科,明明是蛮drama的故事被拍得全程没有丝毫起伏。抛开让人脚趾抠地的船戏 gaga非科班出身却是全员演技最佳,口音学得有点东西啊

25分钟前
  • raylileez
  • 较差

B-. 两个半小时不觉冗长也不乏娱乐,但看时还是忍不住想,如果由老马丁导演会是怎样?对于这样一个戏剧性极强,容量极大,且亟需风格化处理粘合的故事,老雷的处理方式还是过于“沉稳”而严肃了。人物弧光的碎片化和节奏把控的同质化,导致精彩的永远是单场戏,而非电影的整体。卡司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到了最好(除了Jared Leto,他值得一座金酸梅),Gaga的表现较前作有显著的进步,某种意义上,她确实是古驰之家的女主人。2021.11.24 Pathé Beaugrenelle

28分钟前
  • 双晚
  • 还行

gaga或许在音乐上有才华吧 但是作为演员实在是不大行 我希望她被运作拿下奥斯卡 这样又多了一个瞧不上奥斯卡的理由

31分钟前
  • 胡克
  • 较差

从家族品牌到没有了古驰家族的古驰,从一个美好爱情发展到谎言欺骗谋杀背叛,这么狗血的故事竟然没有被拍出狗血感,雷公真的手软了,感觉就像把几年前的“金钱世界”又复制了一遍。嘎嘎过犹不及,我愿称亚当司机为丑帅界的扛把子...

3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所有老男人视角的部分拍的都挺好,父子关系、婚姻破裂、资本收购家族企业等都很真实。问题是导演讨厌男女主(本质上是讨厌时尚行业),男主丑、蠢,和台词讲的不一样,既无魅力也无怪癖。女主更被刻画得刻薄、虚荣、控制欲强、歇斯底里。他们出现的每一秒都令人煎熬,结局自然无法引人唏嘘。所以这部电影有神奇功效,散场之后看到琳琅满目的奢侈品店,感到每条纤维都油腻、肥胖、没文化。

41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雷迪嘎嘎把一个温州潮汕女企业家形象演得活灵活现

43分钟前
  • 御千岁
  • 推荐

平淡无奇的故事,只是对已知事实的枯燥复述,几乎没有任何吸引人的时刻。角色构建也大有问题,我们看不出帕特里亚是真爱她丈夫,还是只是想从他身上榨取钱财。看来编剧也没完全理解角色的本质。而毛里齐奥.哭泣成了一个左派角色,成了个没有安全感、自我怀疑的书呆子。后半部分,他对她失去信心后,突然就变得报复和愤怒,这中间缺乏了有效的人物转变,简直荒谬。只有帕西诺和艾恩斯被赋予了可充分书写的角色形象,尽管后者在片中大可忽略不计。根本问题是对任何角色都没有一丝同情,没有一个角色具有推动情感核心的功能。

4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以为会是时装秀+坏女人爽文,最后还是黑帮片,和一个普通的女人。

50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看的提前点映。//这么火辣的故事,拍出来却略显平淡冗长。而且明明从Lady G作为中心叙事人物开始的,可故事讲着讲着她就消失了…

53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还行

一群a-list cast卖力地演了一出流水账…

58分钟前
  • Jeremouse
  • 还行

知识点1: 雷姥爷很喜欢亚当斯基; 知识点2:雷姥爷最多驾驭三个人物(详情见对Last Duel的好评);知识点3: 用影片自己的话说这是triumph of mediocracy

60分钟前
  • FDTS
  • 较差

哈哈哈哈以为富贵宅男很好捞结果自己爱到不行的Lady Gaga实在出乎我意料。男人的变心模版戏,坏事都是太太指挥做的,自己没本事只擅长逃跑,人到中晚年终于变成自己爹的样子也只信自己爹留下的遗言,翻脸不认人和废物点心教科书了。

1小时前
  • PKD23
  • 推荐

gaga这个口音也是太正宗了。家族企业估计不缺狗血。开演了十分钟,旁边三个青少年热热闹闹进来,小哥看见大屏幕上精致妆容的女主,大呼,that’s lady gaga!

1小时前
  • 非编码Postdoc
  • 还行

导演:我也不知道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反正结果就是这样这样这样,算命的没跟我说太细。

1小时前
  • 程程解方程
  • 较差

但凡多看两遍《回家的诱惑》也不至于把剧本写的这么平淡又狗血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